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_第1頁
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_第2頁
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_第3頁
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_第4頁
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34CCSB6534安 徽 省 地 方 標 準DB34/T4902—2024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orridor20242024073020240830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34/T4902DB34/T4902—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業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安徽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東華(安徽)生態規劃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建林、陳一佐、余本付、仲燦、楊玉清、儲麗青、張俊亞、陳瑜、任杰。IIDB34/T4902DB34/T4902—2024DB34/T4902—2024a)b)c)DB34/T4902—2024a)b)c)Ⅰ級:鐵路、高速公路;Ⅲ級:縣鄉村公路。4.2.2河流生態廊道分為以下四級:a)b)c)d)Ⅰ級:流經省內的長江、淮河、江淮運河和新安江干流;Ⅳ級:除上述Ⅰ級、Ⅱ級、Ⅲ級外的其他河流。生態廊道建設技術規程范圍成效評價與檔案管理等技術內容。本文件適用于境內道路、河流兩側一定范圍內生態廊道建設。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T1577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GB/T38582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LY/T2573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與評估規范LY/T2647通道綠化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LY/T2573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與評估規范LY/T2647通道綠化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生態廊道ecologicalcorridor(土、完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節點nodeofecologicalcorridor兩條或兩條以上生態廊道的交匯區域及其他生態廊道重要地段。4分類與分級分類分為道路生態廊道和河流生態廊道兩大類。分級4.2.1道路生態廊道分為以下三級:1建設原則規劃先行原則。將生態廊道建設納入林業、交通、水利、城市等專項規劃統籌實施。建設要求與技術措施基本建設要求適地適樹,選擇干形直、生長快、壽命長、抗性強,防護效果好的優良鄉土樹種,合理搭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草結合、多樹種混交的立體生態景觀。新建生態廊道應與周邊環境協調,體現“近自然、大綠量、多功能”的特色。已有生態廊道應依據現狀地形、地貌,在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原有自然資源基礎上,適當進行提升改造。道路生態廊道建設要求Ⅰ級道路生態廊道鐵路兩側根據地形營造低矮灌草或小喬木林帶或喬木林帶;鐵路沿線是耕地的,兩側用地范5m;鐵路臨近護欄網要注意避免選用高大喬木,防止高大樹冠因災倒伏,影響鐵路運輸安全。5m;護欄內側以花灌木和常綠與落葉相互搭配。重要節點可種植常綠、觀花、觀葉等樹種,增強景觀效果。Ⅱ級道路生態廊道5m。樹種配置采用喬灌草結合,立體種植,形成綠色屏障。重點加強道路交叉口、隧道口、城鎮周邊及入市口、旅游景區附近等處綠化美化;城際快速GB504202Ⅲ級道路生態廊道5m。3m。縣鄉村公路生態廊道以生態防護為主,與當地防護林體系相結合。并結合當地特色,可種植用材林或經濟林。河流生態廊道建設要求河道藍線范圍以內(近水一側)的綠化帶,按照河道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河道藍線范圍以外(遠水一側)的綠化帶不得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選擇耐水濕、耐水淹、根系發達,固持土壤、抗蝕防崩能力強的樹種;在城鎮、風景旅游區周邊,改善生態景觀,與周邊景觀協調。濱水景觀應與河流的自然駁岸、濕地相結合,在重要地段增加透景線和親水空間。節點建設要求節點可根據功能、性質及周邊用地情況適當加大面積。節點整體風格應與全線風格保持一致。道路交叉口節點在保證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景觀性、文化性、游憩性和標志性。部分節點可根據所處位置增加防災避險功能。建設技術措施樹種選擇道路生態廊道:選擇具有壽命長、生長快、樹形美觀、季相分明、根系發達等性狀,并具有固土、滯塵,對煙塵、廢氣有較強的耐性、抗性和阻滯作用的樹種。LY/T2647A。配置模式建設目的來進行綜合確定。苗木選擇苗木選擇按GB6000的規定執行。營林技術50~60cm,深度40~50cm;速生樹種大苗造林穴徑和深度應不少于80cm。栽植:主要采用穴植法。栽植季節:以春季為主,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在秋季、雨季等時間造林。GB/T157763DB34/T4902DB34/T4902—2024DB34/T4902DB34/T4902—20243~51~223~51~2作業設計與施工管理作業設計(批后實施。作業設計文件編制按照GB/T15776的規定執行。施工管理方法符合規范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體按GB/T15772的規定執行。成效評價與檔案管理成效評價評價類型3~5評價指標生態廊道建設成效評價指標包括造林質量、生態效益和工程管理三個方面。5標。——生態效益:包含植被固碳增匯、防風固沙(土)4LY/T2573、GB/T38582的規定執行。——工程管理:包含組織領導、規劃設計、檢查驗收、政策兌現、檔案及后續管理5個方面。C~F。檔案管理檔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作業設計的說明書、圖件、表冊及批復文件等。——調查設計卡片與小班施工卡片。——施工監理卡片與報告。——檢查驗收調查卡片與報告。——財務概算、結算報表。4——施工前后及施工過程的影像資料。——監測記錄及報告。——其他相關文件、記錄及技術資料。55附錄A(資料性)生態廊道建設主要植物表表A.1生態廊道建設主要植物表生態廊道類型喬木灌木草本道路生態廊道國槐、喜樹、泡桐、楓楊、女貞、苦楝、欒樹、無患子、櫸樹、梧桐、白角楓、紫薇、日本櫻花、海棠、桂花高羊茅、黑麥草、鼠尾草、松果菊、瓜葉菊河流生態廊道濕地松、池杉、水杉、落羽杉、中山木芙蓉、小葉冬青、金森女貞、木槿、梔子、紅瑞木、紫穗槐三葉草、美人蕉、香蒲、菖蒲、蘆葦、苦草、荷花、睡蓮、浮萍、黑藻、狐尾藻66附錄B(資料性)生態廊道建設等級劃分表表B.1生態廊道建設等級劃分表分值范圍成效等級X≥85優秀75≤X<85良好60≤X<75合格0≤X<60不合格注:X為生態廊道建設各項評估因子分值累加數值。77附錄C(資料性)生態廊道建設造林質量登記表表C.1生態廊道建設造林質量登記表縣(市、區)鄉鎮(村)小班號標識碼小班面積/hm2廊道類型(道路/河流)立地條件地貌類型海拔/m坡位坡度坡向土壤類型土層厚度/cmpH值土壤質地侵蝕類型侵蝕強度等級林分現狀森林類別林種前地類樹種組成主要樹種是否混交造林密度苗木等級是否為良種造林方法平均樹高/m平均胸徑/cm主要災害受害株數/hm2死亡瀕死木株數/hm2是否有作業設計造林成活率株數保存率撫育管理撫育率撫育方式撫育強度作業面積/hm2保留木株數撫育剩余物處理作業質量評價備注88附錄D(資料性)生態廊道建設造林質量評分表表D.1生態廊道建設造林質量評分表縣(市、區)林班號(村)小班號監測點位監測面積/hm2造林質量苗木標準造林成活率株數保存率樹種配置撫育管理綜合得分備注99附錄E(資料性)生態廊道建設生態效益評分表表E.1生態廊道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