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學案_第1頁
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學案_第2頁
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學案_第3頁
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學案_第4頁
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給材料作文怎么寫學案

給材料作文怎么寫

給材料作文,指命題者為寫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語言形式),要求寫作者按照材料的內涵來立意作文。所給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種:

1.敘述一件較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聞報道或消息;

4.與寫作者道德修養或學習生活的某一方面緊密相關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幾句幾段);

5.一段主題鮮明、道理深刻的論述;

6一段或幾段突出一個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會生活中某一丑陋現象的一副或幾副組合而成的漫畫……

一.寫好給材料作文必須讀懂材料。

既然給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著深刻道理,并“成為寫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讀懂材料就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審題變為審材料。一般來說,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難懂,問題在于是否能夠準確地分析出材料所表達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繼而確定自己對這個道理的正確態度。

二.必須“保持一致”。這里所說的一致,指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寫作者確定的主題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寫作者所選擇的材料應與主題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做到讀后有感,有感而發。

三.必須大題化小,小題大作。命題者所給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寫作者全面深刻地闡述這些大道理是強人所難,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會生活與大道理聯系起來,做到大題化小;然而,這并不是允許寫作者膚淺地、簡單地分析問題,相反,給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從生活實踐出發,從小事情、小問題中發現大道理,闡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問題應深刻一些、尖銳一些,這就是小題大作。“大題化小"的“大題”指大道理;“小題大作"的“小題”指寫作的題料。

四.必須符合“要求"。“給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例如對作文的內容、文體、題目、字數等。寫作者必須把握住這些要求寫作文。

材料作文解題思路

1、初讀材料,確定寫了什么事?

2、再讀材料,梳理一下寫了幾個角色?

3、分析材料,這則材料有價值的寫作點在哪幾句話?

4、把句子中關鍵的詞語或者短語劃線。

5、利用關鍵詞或者短語用添加法或者近義詞法命題。

6、轉換成命題作文后,選材,構思,行文。

【真題練習】

一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把它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身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里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于心不忍,便用剪刀剪開蛹殼,幫助蝴蝶脫蛹而去。可是,這只蝴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

【解題思路】

實用技法一:著眼于“人"切入立意

材料里的人具體指小男孩,著眼于“小男孩”立意思考:

1、小男孩“發現了一個蛹,把它帶回了家"——反映其有愛心,有好奇心;

2、小男孩“于心不忍,用剪刀剪開蛹殼,幫助蝴蝶脫蛹而去”這個舉動——也出于有愛心,想幫助蝴蝶脫離困境。

得到三種立意

A、橫向思維:人生不能沒有愛,小男孩的舉動沒有錯。

B、逆向思維:小男孩因為于心不忍才用剪刀幫忙,結果好心辦了壞事,這種愛心幫了倒忙。

C、縱向思維:生活中類似小男孩的例子還很多,出發點和動機都很好,而結果卻與初衷相違背。

實用技法二:著眼于“物"切入立意

在這則材料中“物”指的是“蝴蝶”,著眼于蝴蝶進行立意思考:

1、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是正常現象,說明時機未到,還不能脫殼而出;

2、蝴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說明幼蝶在蛹內沒有經歷生命誕生應該經歷的磨難和痛苦,由于小男孩的幫助,幼蝶脫蛹而出,不可能成為身手矯捷振翅高飛的蝴蝶。

得到四種立意

橫向思維:蝴蝶“沒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到彩虹”,沒經歷生命正常程序,不可能有健康的生命個體存在。

逆向思維:蝴蝶是無辜的受害者,罪魁禍首是那個小男孩。

創新思維:沒有打好生命的地基,就無法蓋成生命的大廈。

實用技法三:著眼于“事"切入立意

就小男孩好心幫助蝴蝶脫蛹而出這件事來進行思考,不能單純地就事論事,而應該透過事物的現象,思考事件本事蘊含的實質,能夠從事件中發掘出有個性的立意——

橫向思維:

若著眼于人生的過程來思考,不僅是蝴蝶,即便是人,如果“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幼蝶在蛹內“似乎卡住,一直出不來"這件事是正常現象,只有經歷了誕生的痛苦和磨難,才可能為日后健康成長打下基礎。而蝴蝶沒有經過這一關,自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

得到兩種立意:

正向思維:生命歷程中的磨難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逆向思維:對弱小者是溺愛不得的。

若著眼于小男孩好心幫助蝴蝶脫蛹而出,最后好心辦了壞事這個角度思考,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害。有位學生在利用這則材料寫作時,就以《有一種傷害叫做愛》來立意行文,頗有新意。小男孩是在看到幼蝶很難過的時候才伸出援助之手,是出于愛心才這樣做的,結果害得蝴蝶一來到這個世界便是一副病態,喪失了生存基礎。

實用技法四:著眼于“理"切入立意

從思路開發的角度,立意定位于理,一般要考慮兩個層面:一是闡明一般的事理,層次上比較淺顯,容易達到;二是揭示事件蘊涵的哲理,要求思想認識深刻,見解獨特,層次上比較高遠,不容易達到。

運用縱深思維的方式,借助辨證看問題的技法,進行如下思考:

思路一: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可拔苗助長。由蛹化蝶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幼蝶在蛹內爭扎乃至最后咬破蛹殼,是這個變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男孩的一剪,把這個過程“剪掉”了,其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幼蝶悲劇命運的發生就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必然。

思路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內因,不可以外因代替內因。由蛹化蝶,靠的是幼蝶在蛹內自己的運動,特別是沖破束縛的拼搏掙扎。這不僅是生命力的顯示,更是由弱漸強的鍛煉過程,為成為蝶后遨游自然界奠定基礎。小孩的一剪,使幼蝶失去了鍛煉機會,其生命力、適應力必然大打折扣。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傳染的皮膚病,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長都告誡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伙伴接觸。

但有一個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樣,與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玩耍。鄰居們都感到奇怪。因為這個小男孩的父母都是醫生,他從小受到衛生教育理應比別人多,他沒有理由不知道那樣做的危險啊!有好心的鄰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說:“媽媽告訴我,健康的身體是不怕傳染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這位小男孩也沒被傳染。他說:“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傳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別人教我學壞,因為好人是不會學壞的。”

要求:可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記敘文;也可從材料中引發感想,談談你的看法;自擬題目;不少于600字。

材料簡析:這則材料敘述了一個怎樣對待得了很易傳染的皮膚病的小伙伴的故事,重點是父母都是醫生的小男孩始終與他在一起卻未被傳染,因為“健康的身體是不怕傳染的"。這就揭示了材料的深刻內涵。什么是健康?除了身體的健康,當然還指思想的道德的等等。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寫出的作文才符合題目的要求。正像小男孩最后說的:“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別人教我學壞,因為好人是不會學壞的。”

近墨者必黑嗎?一考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語。人們也常常視它為真理。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伙伴得了很容易傳染的皮膚病,許多家長都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個父母都是醫生的小男孩卻一如既往地和小伙伴一起上下學,一起玩耍。有一位好心的鄰居提醒他,他說:“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別人傳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別人教我學壞,因為好人是不會學壞的。”果真,直到患病的小伙伴痊愈了,小男孩也沒有被傳染上。讀完這個故事,我疑惑了:近墨者必黑嗎?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事例:在解放前有一位叫穆時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舊社會黑暗的小說名為《南北極》,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他走進了上海的十里洋場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竟也歌頌起那些醉生夢死的生活來。這可是“近墨者黑"的絕好例子。但是,同樣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魯迅先生,卻始終保持著革命家的本色,以筆作刀槍,向那個他厭惡的黑暗社會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這是要看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如何,能否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意志品質薄弱的話,我相信,他很快會被傳染上“病毒"。在當今社會,有一些人禁不住誘惑,心靈的天平向著金錢和權力一邊傾斜了,倒下了,最終成了罪人。真正的好人都是保持著堅強的意志、優良的品質和廉潔的作風,只為群眾,不為個人。他們可真正被稱為“中國的脊梁”。“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濕鞋”,這種近墨者不黑的精神應該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點評:這是一篇較為成功的作文,看來這位同學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技巧,首先他選取了“應具有怎樣的意志品質”這一角度,闡述健康的身體是不怕傳染的道理,主題集中而明確。其次結構安排得也很清晰。第1段,開頭引用俗語,但不急于論述而是接著引述材料的主要內容,然后提出問題“近墨者必黑嗎?"疑惑”中其實包含著作者的鮮明態度。第2、3段采取正反對照的方法加以論證。最后又以俗語作結。語言也顯得干凈利落,恰當的引用增色不少。

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螞蟻的腳步總是那么執著而又匆忙,可只要用樟腦球在它前進的路上輕輕地畫一道線,它會驚慌失措地立即掉頭而去;趕到它前面再畫一道線,它還是馬上望風而逃,翻來覆去都是如此,等它跑累了,再畫一個圈把它圈在里面,螞蟻就轉來轉去沒有頭緒,將包圍圈縮小,它在其中左突右撲幾下后,發現無路可走,不得不鼓足勇氣奮而突圍。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面對許多障礙,剛開始我們眼前都是那么沉重而無奈,而等到我們鼓足勇氣克服掉以后才發現它不過是螞蟻面前的那道樟腦球防線而已;螞蟻最終尚且敢于背水一戰,可又有多少人在障礙面前一直抬不起頭啊!

要求: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擬題目。

材料簡析:這則材料是用螞蟻做的一個試驗,然后聯系社會生活而感發出一番議論,說明應鼓足勇氣,敢于克服各種困難的道理。值得思考的是,試驗本身提供了多個立意的角度,因為在反復“碰壁"之后,螞蟻才“奮而突圍”。這就為思維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勇敢的選擇一考生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人的一生,就是與困難、挫折戰斗的經歷。只有在障礙面前鼓足勇氣克服,才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小短文:在一只匆匆趕路的螞蟻面前用樟腦球畫一道線,這個小小的生靈便會望風而逃;趕到它面前再用“樟腦”畫一道線,它又會驚慌失措地立即離開。翻來覆去都是如此。到最后,等它跑累了,再畫一個圈把它圈在里面,這小家伙就在圈里轉來轉去毫無頭緒。然后逐漸將包圍圈縮小,它便會在其中左突右撲,發現無路可走后,只有硬著頭皮沖出去……

看到這里,我想螞蟻終于沖出了樟腦球所畫出的“防線”,可以繼續前進了。這勇氣固然可嘉,否則只有困死其中,但如果螞蟻在遇到第一道樟腦防線時就能沖過去,此時想必早已走到了更遠的前方了吧!

普希金曾經說過:“好像上帝沒有創造出平坦的道路一樣,上帝也沒有賜予任何人平坦的人生。”朋友,你現在是否意識到,我們人的一生也是在和自己面前的“樟腦防線"在斗爭嗎?

在“樟腦防線”面前卻步不前的人,一事無成。

在“樟腦防線"面前猶豫徘徊的人,可能在最后時刻鼓足勇氣沖出去的人,固然能取得成功。但,我更贊揚那些在遇到第一道“樟腦防線”前就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人,因為他們在面對有如“樟腦防線"一般的障礙、挫折時,不是想著如何逃避,而是勇于面對,大膽拋棄迷惑,恐懼,以無畏的精神去迎接這重重困難。

小小的螞蟻在最后還敢于背水一戰,而以“造物主”自居的我們既有一開始就勇于向前的人,也不乏有一開始就放棄的人。所以,朋友,在你遇到一道道“樟腦防線"時,是一開始向前呢,到最后再努力呢,還是到半路就放棄呢?答案,應該是明確的。

點評:這篇作文的作者能夠認真閱讀、審視材料,并從材料中分析出三種情況:遇到“防線”就沖過去;猶豫之后再沖過去;在“防線"面前選擇放棄。這種辨證的認識問題,從客觀實際出發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是寫作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主題鮮明,立意較為深刻。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增強了說服力。語言簡練、流暢。

4.閱讀下面的寓言,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一家蜂蜜加工廠的倉庫里灑了很多蜂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