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油化工與新能源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28490第1章石油化工概述 325731.1石油化工的定義與分類 3297811.1.1燃料油加工 3172101.1.2石油化學品生產 3135671.2石油化工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3279701.2.1發展歷程 3248261.2.2現狀 483811.3石油化工產業鏈簡介 4326071.3.1原油勘探與開采 4321671.3.2原油加工 462691.3.3化工產品生產 467521.3.4化工產品應用 490131.3.5廢棄物處理與環保 43112第2章新能源技術概述 4312702.1新能源的定義與分類 4235772.2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5325562.3新能源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55402第3章石油化工工藝 620613.1常見石油化工工藝流程 6149603.1.1原油煉制工藝 6177283.1.2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工藝 6132703.1.3化工原料生產工藝 672163.2工藝參數的優化與控制 6254063.2.1工藝參數概述 6308353.2.2工藝參數優化方法 6311433.2.3工藝參數控制策略 6296353.3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 729973.3.1安全生產措施 7293773.3.2環境保護措施 711239第4章催化劑與催化工藝 712234.1催化劑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7162884.1.1催化劑的基本概念 718774.1.2催化劑的分類 7116204.2催化劑的制備與表征 8209584.2.1催化劑的制備 8138044.2.2催化劑的表征 853734.3催化工藝在石油化工中的應用 858974.3.1煉油工業中的應用 8123824.3.2化工工業中的應用 8200724.3.3聚合物生產中的應用 87388第5章新能源技術——太陽能 8173385.1太陽能發電原理與分類 8134765.1.1光伏發電 873695.1.2熱發電 9126395.2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9213755.2.1材料分類 9145075.2.2器件結構 994575.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應用 9208505.3.1系統設計 9271095.3.2應用領域 1012509第6章新能源技術——風能 10113776.1風能發電原理與分類 1010116.1.1風能發電原理 10111696.1.2風能發電分類 10171926.2風力發電機組結構與設計 10177406.2.1風力發電機組結構 10182786.2.2風力發電機組設計 10162476.3風能發電并網技術與應用 11215896.3.1風能發電并網技術 11302066.3.2風能發電應用 1110731第7章新能源技術——生物質能 11221067.1生物質能概述 11326617.2生物質能的轉化技術 1288927.3生物質能應用與前景 127534第8章新能源技術——氫能 12324698.1氫能概述 12113578.2氫能的制備與儲存 1371668.2.1氫能制備方法 13235828.2.2氫能儲存技術 13183458.3氫燃料電池及其應用 13139408.3.1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13302678.3.2氫燃料電池類型及特點 13289608.3.3氫燃料電池應用 1330136第9章新能源技術——地熱能 14236279.1地熱能概述 1438279.2地熱資源的勘探與評價 14147249.2.1勘探方法 14207699.2.2評價方法 14265089.3地熱能利用技術與應用 14253319.3.1直接利用技術 14290489.3.2發電技術 14198859.3.3資源綜合利用 1517397第10章石油化工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發展 15661310.1石油化工與新能源技術的協同效應 15863510.1.1新能源技術對石油化工的促進 15471410.1.2石油化工對新能源技術的支持 153082310.2節能減排技術在石油化工中的應用 152733410.2.1熱能回收技術 1534110.2.2氣體凈化與凈化水資源利用技術 15936510.2.3高效節能設備與技術 161388210.3可持續發展展望與挑戰 161601210.3.1產業轉型升級 16807010.3.2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 161478110.3.3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 162939610.3.4環保法規與監管 16第1章石油化工概述1.1石油化工的定義與分類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要原料,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和物理過程,制造出各種化學品和燃料的工業領域。它主要包括兩大類:燃料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品生產。1.1.1燃料油加工燃料油加工主要是指將原油經過蒸餾、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藝過程,生產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燃料油。這些燃料油為交通運輸、工業生產等領域提供能量。1.1.2石油化學品生產石油化學品生產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通過裂解、合成、聚合等化學反應,生產出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肥、農藥等化學品。這些化學品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醫療衛生、建筑、電子等眾多領域。1.2石油化工的發展歷程與現狀1.2.1發展歷程自20世紀初以來,石油化工行業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起步階段(20世紀初20世紀40年代):以石油煉制為主,燃料油加工技術逐漸成熟。(2)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石油化學品生產迅速崛起,石油化工產品種類不斷豐富。(3)調整與優化階段(20世紀80年代21世紀初):石油化工行業逐漸向高效、環保、綠色方向發展。1.2.2現狀目前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競爭力,成為世界石油化工大國。但是在技術創新、環保要求、產業升級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1.3石油化工產業鏈簡介石油化工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3.1原油勘探與開采原油勘探與開采是石油化工產業鏈的源頭,涉及地質勘探、鉆井、油氣生產等環節。1.3.2原油加工原油加工主要包括蒸餾、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藝過程,生產出燃料油和化工原料。1.3.3化工產品生產化工產品生產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通過化學反應和物理過程,制造出各種化學品。1.3.4化工產品應用化工產品應用于眾多領域,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肥、農藥等。1.3.5廢棄物處理與環保廢棄物處理與環保是石油化工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涉及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處理和環保技術研發等方面。通過以上各個環節的協同發展,石油化工行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第2章新能源技術概述2.1新能源的定義與分類新能源,顧名思義,是指區別于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新型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是緩解能源危機、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太陽能: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等設備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2)風能:利用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3)水能:包括傳統的水力發電以及新興的海洋能、潮汐能等。(4)生物質能:通過生物質燃料(如秸稈、木材等)的燃燒或生物化學轉化過程產生能量。(5)地熱能:利用地球內部的熱能進行發電或供暖。(6)核能:通過核反應釋放能量,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形式。2.2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全球新能源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下為新能源技術的主要現狀與趨勢:(1)技術不斷成熟:新能源技術日趨成熟,成本逐漸降低,市場競爭力逐步提高。(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國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3)產業鏈日趨完善:新能源產業鏈逐漸形成,包括原材料供應、設備制造、技術研發、項目投資等環節。(4)市場前景廣闊: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新能源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5)國際合作與競爭加劇: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同時競爭也日益激烈。2.3新能源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新能源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替代能源:新能源技術逐漸替代石油化工產品,如太陽能、風能等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2)節能減排:新能源技術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有助于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3)綠色化工:新能源技術推動石油化工產業向綠色、低碳、高效方向發展。(4)儲能技術: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儲能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5)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如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對石油化工產業產生重大影響。(6)技術研發與創新:新能源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研發與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第3章石油化工工藝3.1常見石油化工工藝流程3.1.1原油煉制工藝原油煉制工藝主要包括原油預處理、蒸餾、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處理等環節。通過這些工藝流程,將原油分離成不同沸點的餾分,進一步加工得到各種石油產品。3.1.2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工藝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工藝包括烯烴生產、芳烴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這些工藝流程主要依賴于裂解、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關鍵技術。3.1.3化工原料生產工藝化工原料生產工藝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等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的生產。這些工藝通常涉及催化裂解、催化氧化、加氫等過程。3.2工藝參數的優化與控制3.2.1工藝參數概述工藝參數是影響石油化工工藝過程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溫度、壓力、流量、液位、組成等。合理優化和控制這些參數,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生產安全。3.2.2工藝參數優化方法(1)采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技術,對工藝參數進行模擬分析和優化。(2)應用先進控制策略,如模型預測控制、自適應控制等,實現工藝參數的實時優化。(3)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生產過程中隱藏的信息,為工藝參數優化提供依據。3.2.3工藝參數控制策略(1)采用集散控制系統(DCS)對工藝參數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2)根據生產過程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如串級控制、前饋控制等。(3)強化設備維護和故障診斷,保證工藝參數控制系統的穩定運行。3.3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3.3.1安全生產措施(1)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2)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防止設備故障引發安全。(3)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4)建立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3.3.2環境保護措施(1)優化工藝流程,降低污染物排放。(2)采用環保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環保法規,保證生產過程符合環保要求。(4)加強環境監測,及時發覺并解決環境問題。第4章催化劑與催化工藝4.1催化劑的基本概念與分類催化劑是石油化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能夠顯著提高化學反應速率,降低反應活化能,而在反應結束后,催化劑本身不參與化學反應,因此得以在反應體系中循環使用。本節將介紹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類。4.1.1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催化劑通常是一種物質,它通過提供一個低能催化路徑,從而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其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發生改變。4.1.2催化劑的分類催化劑可以根據其物理形態、化學組成、作用機理等方面進行分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1)按物理形態:固體催化劑、液體催化劑和氣體催化劑。(2)按化學組成:金屬催化劑、金屬氧化物催化劑、酸性催化劑、堿性催化劑和絡合催化劑等。(3)按作用機理:酸堿催化劑、氧化還原催化劑、分子篩催化劑和生物催化劑等。4.2催化劑的制備與表征催化劑的制備和表征是保證催化工藝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本節將介紹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和表征技術。4.2.1催化劑的制備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機械混合法、沉淀法、浸漬法、熱分解法、溶膠凝膠法等。選擇合適的制備方法,有助于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4.2.2催化劑的表征催化劑的表征主要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測試。常見的表征技術有: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積分析、程序升溫還原(TPR)等。4.3催化工藝在石油化工中的應用催化工藝在石油化工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廣泛應用于煉油、化工、聚合物生產等方面。4.3.1煉油工業中的應用煉油工業中,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處理等工藝過程均依賴于催化劑。這些催化工藝能夠提高原油的利用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環境污染。4.3.2化工工業中的應用化工工業中,催化工藝在合成氨、甲醇、乙烯等化學品的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工藝的改進和優化,有助于提高產物的收率和選擇性,降低能耗。4.3.3聚合物生產中的應用聚合物生產中,如聚丙烯、聚乙烯等,采用催化工藝可以顯著提高聚合物的功能,降低生產成本,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催化劑與催化工藝在石油化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對提高我國石油化工產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第5章新能源技術——太陽能5.1太陽能發電原理與分類太陽能發電是一種利用太陽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光電效應和光化學效應。太陽能發電系統根據其工作原理和用途,主要分為以下兩類:5.1.1光伏發電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當太陽光照射到半導體材料上時,光子與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使電子躍遷至導帶,產生電動勢。5.1.2熱發電熱發電系統是利用太陽光的熱能,通過集熱器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而驅動發電機發電。熱發電系統主要包括槽式、塔式和碟式等幾種類型。5.2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5.2.1材料分類太陽能電池材料主要分為硅基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和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1)硅基材料:包括單晶硅、多晶硅和薄膜硅等。(2)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等。(3)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如鈣鈦礦、有機半導體等。5.2.2器件結構太陽能電池器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光吸收層:用于吸收太陽光能,并將其轉換為電能。(2)電極:用于收集和輸出光生電子。(3)透明導電膜:作為前電極,同時保持光的透過性。(4)抗反射層:降低表面反射,提高光吸收效率。(5)封裝材料:保護太陽能電池,提高其耐候性和穩定性。5.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應用5.3.1系統設計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合適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適合的電池材料、結構和功率。(2)確定系統容量:根據用戶需求和安裝地點的太陽輻射資源,計算系統所需的容量。(3)設計系統配置:包括電池組件、逆變器、支架、電纜等設備的選型和布局。(4)優化系統功能:考慮系統效率、安全性和經濟性,提高整體功能。5.3.2應用領域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1)戶用光伏發電系統:為家庭用戶提供清潔、可再生的電力。(2)光伏電站:大規模光伏發電項目,為電網提供大量清潔能源。(3)光伏扶貧:利用光伏發電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4)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將光伏發電與建筑相結合,實現綠色建筑。(5)便攜式光伏產品:如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背包等,方便戶外活動。(6)光伏農業:利用光伏發電技術,實現農業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第6章新能源技術——風能6.1風能發電原理與分類6.1.1風能發電原理風能發電是利用風的動力驅動風力發電機組,通過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能源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風輪捕捉風能,通過傳動系統將風輪旋轉的機械能傳遞給發電機,從而產生電能。6.1.2風能發電分類根據風輪轉速與發電機轉速之間的關系,風能發電技術可分為直接驅動式和間接驅動式兩種類型。直接驅動式風力發電機組中,風輪直接與發電機相連,轉速較低;間接驅動式風力發電機組則通過增速裝置提高風輪轉速,再與發電機相連。6.2風力發電機組結構與設計6.2.1風力發電機組結構風力發電機組主要由風輪、傳動系統、發電機、控制系統、塔架等部分組成。風輪是捕捉風能的核心部件,傳動系統負責將風輪旋轉的機械能傳遞給發電機,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控制系統負責對風力發電機組進行監控與調控,塔架則起到支撐作用。6.2.2風力發電機組設計風力發電機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風輪設計:根據風能資源條件,選擇合適的風輪直徑、葉片數量、葉片材料等參數;(2)傳動系統設計:合理選擇傳動方式、增速裝置、軸承等,保證風力發電機組高效、穩定運行;(3)發電機設計:根據風能發電需求,選擇合適的發電機類型、容量、轉速等參數;(4)控制系統設計:設計合理的控制系統,實現對風力發電機組的實時監控、故障診斷與保護。6.3風能發電并網技術與應用6.3.1風能發電并網技術風能發電并網技術是將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電能送入公共電網,實現與其他能源發電形式的有效銜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技術:(1)直接并網技術: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電能直接送入電網;(2)交流并網技術:通過逆變器將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送入電網;(3)柔性并網技術:采用電力電子設備實現風力發電機組與電網之間的有功和無功控制,提高并網穩定性。6.3.2風能發電應用風能發電廣泛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1)風力發電場:大規模集中開發風能資源,為電網提供穩定的電能;(2)分布式發電:在用戶側或電網末端,利用風能發電滿足局部用電需求;(3)風光互補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相結合,實現風光互補,提高發電效率和穩定性;(4)海上風電:利用海上風能資源,開發大型海上風電場,為沿海地區提供清潔能源。第7章新能源技術——生物質能7.1生物質能概述生物質能是指來源于生物質(生物體及其代謝產物)的能量,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低碳、可再生的特點。生物質能的來源廣泛,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作物等。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有助于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結構優化。7.2生物質能的轉化技術生物質能的轉化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直接燃燒:將生物質直接作為燃料進行燃燒,產生熱量。直接燃燒技術簡單,但燃燒效率較低,且容易產生污染物。(2)生物質氣化:將生物質在缺氧或微氧條件下熱解,產生可燃氣體。生物質氣化技術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3)生物質液化:通過熱化學或生物化學方法,將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生物質液化技術有助于提高生物質能的儲存和運輸功能,擴大應用范圍。(4)生物質熱解:在無氧或微氧條件下,將生物質加熱分解,產生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生物質熱解技術具有原料適應性強、產物種類多等優點。(5)生物質發酵:利用微生物將生物質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生物質發酵技術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產物清潔等優點。7.3生物質能應用與前景生物質能在我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是生物質能利用的重要途徑,包括直接燃燒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和生物質熱解發電等。(2)供熱:生物質能供熱主要用于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等領域。(3)生物燃料:生物質液化、生物質發酵等技術生產的生物燃料,可替代化石燃料,應用于交通運輸、工業生產等領域。(4)廢棄物處理:利用生物質能技術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實現資源化利用。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環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將得到進一步推廣。未來,生物質能技術將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我國和企業應加大對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推動生物質能產業健康發展。第8章新能源技術——氫能8.1氫能概述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原料來源廣泛、燃燒產物僅為水等優勢,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之一。本節主要介紹氫能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及在我國的應用現狀。8.2氫能的制備與儲存8.2.1氫能制備方法氫能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化石能源轉化、電解水、生物制氫等。化石能源轉化是通過天然氣重整、煤炭氣化等方式獲得氫氣;電解水是利用電力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生物制氫則是通過微生物作用將生物質轉化為氫氣。8.2.2氫能儲存技術氫能儲存技術主要包括壓縮氣體儲存、液態氫儲存、吸附儲存和化學儲存等。壓縮氣體儲存是通過將氫氣壓縮至高壓進行儲存;液態氫儲存是將氫氣液化后儲存,但液化過程能耗較高;吸附儲存利用固體吸附劑對氫氣的吸附作用進行儲存;化學儲存則是將氫氣與某些化合物反應,形成氫化物進行儲存。8.3氫燃料電池及其應用8.3.1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氫燃料電池是一種將氫氣與氧氣在電催化劑的作用下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工作原理為:氫氣通過陽極進入燃料電池,與電解質中的氧離子結合水,同時釋放電子;電子通過外部電路流動,產生電能;氧氣通過陰極進入燃料電池,與電子和氫離子結合水。8.3.2氫燃料電池類型及特點氫燃料電池主要分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磷酸燃料電池(PA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等。其中,PEMFC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啟動、低排放等優點,適用于交通領域;PAFC具有穩定性好、壽命長等特點,適用于固定電站;SOFC具有高溫運行、燃料適應性強等特點,適用于大型發電。8.3.3氫燃料電池應用氫燃料電池在交通、固定電站、便攜式電源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零排放、續航里程長等優點,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固定電站領域,氫燃料電池電站可用于備用電源、分布式發電等;在便攜式電源領域,氫燃料電池可為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設備提供高效、清潔的電源。通過以上介紹,本章對氫能的基本概念、制備與儲存技術以及氫燃料電池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將為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第9章新能源技術——地熱能9.1地熱能概述地熱能是指地球內部熱能的一種表現形式,來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地熱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環保、穩定等特點,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9.2地熱資源的勘探與評價9.2.1勘探方法地熱資源的勘探主要包括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和鉆探等方法。地質調查主要研究地熱田的地質構造、地層巖性等基礎地質條件;地球物理勘探通過測量地熱異常區域的電性、磁性、彈性等參數,推測地熱資源分布;地球化學勘探則側重于分析地熱流體中各種化學組分,為地熱資源評價提供依據;鉆探是對地熱資源進行直接探測和評價的最可靠方法。9.2.2評價方法地熱資源的評價主要包括資源潛力評價、開發適宜性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資源潛力評價主要根據地熱田的地熱流體溫度、流量、化學組分等因素,估算地熱資源的可開采量;開發適宜性評價主要考慮地熱資源的地理位置、地質條件、環境影響因素等,評估地熱資源的開發適宜程度;經濟效益評價則是從投資、運行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可行性。9.3地熱能利用技術與應用9.3.1直接利用技術地熱能的直接利用主要包括地熱供暖、地熱農業、地熱醫療等方面。地熱供暖是利用地熱能直接為建筑物供暖;地熱農業則是利用地熱能進行溫室種植、水產養殖等;地熱醫療則是利用地熱溫泉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開展康復治療和保健。9.3.2發電技術地熱發電是地熱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包括干熱巖發電、地熱蒸汽發電和地熱泵發電等技術。干熱巖發電是利用地下高溫巖體的熱能,通過人工循環流體,驅動渦輪發電機發電;地熱蒸汽發電則是利用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格心理學課程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圖書情報學相關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電氣工程師資格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試題及答案
- 三人合伙協議合同范本
- 房屋分租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主旨意蘊+課件
- Web前端開發技術項目教程(HTML5 CSS3 JavaScript)(微課版) 課件 項目6 非遺項目申報指南頁面
- 骨科宣教護理
- 酒店模塊化精裝修及智能化系統安裝合同
- 2025閩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單詞表
- 預防性健康檢管理制度管理辦法
- 英漢語法對比研究
- 材料的斷裂(1)
- CAAP2008X功能概述PPT課件
- 柴油發電機組檢查驗收表_word文檔免費
- 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表
- XX水庫工程度汛方案專家組評審意見
-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競賽試題答案集
- 百勝餐飲HIC高效能的輔導
- 皇家寵物食品有限公司的營銷策略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