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油勘探與開發作業指導書TOC\o"1-2"\h\u28375第1章石油勘探概述 3195941.1勘探目的與意義 3271271.2勘探方法與技術 426962第2章地質調查與分析 5130042.1地質調查方法 5216062.1.1地質填圖 5141942.1.2鉆井地質調查 5125322.1.3地球物理勘探 5117572.2地質構造分析 5179732.2.1構造類型及特征 5114452.2.2構造演化 652102.3沉積環境分析 6205852.3.1沉積相類型及特征 6138152.3.2沉積體系分析 68208第3章鉆井工程 665683.1鉆井設計 6114313.1.1設計原則 6158793.1.2設計內容 635223.2鉆井工藝 7107973.2.1鉆井方法 7114013.2.2鉆井過程控制 7284943.2.3鉆井處理 759853.3鉆井液與固井 792713.3.1鉆井液 7112513.3.2固井 84534第4章勘探地震方法 847324.1地震數據采集 8161724.1.1采集方法 873034.1.2采集設備 8186574.1.3采集設計 8272624.2地震數據處理 8301664.2.1數據預處理 858114.2.2噪聲壓制 9289564.2.3波形整形 9229974.3地震資料解釋 9273914.3.1解釋方法 9317264.3.2解釋步驟 9185744.3.3解釋成果 915956第5章油氣藏評價 9318065.1油氣藏類型與特征 936465.1.1構造油氣藏 9145175.1.2地層油氣藏 1032865.1.3水動力油氣藏 10304805.2油氣藏評價方法 1084465.2.1地質評價 10215245.2.2地球物理評價 10102775.2.3油藏工程評價 1092585.3油氣藏儲量計算 11181425.3.1地質儲量計算 11235895.3.2可采儲量計算 1179625.3.3風險評價 117438第6章油氣開發方案設計 1184916.1開發地質研究 11254936.1.1地質構造分析 1156376.1.2油氣藏類型及特征 1181576.1.3儲層評價 11133936.1.4油氣藏流體研究 12247526.2開發工程方案設計 12243986.2.1鉆井工程 12218686.2.2采油工程 12260146.2.3儲層改造工程 12174356.2.4油氣集輸工程 1218856.3油氣田開發策略 12157696.3.1開發原則 1216086.3.2開發模式 12265616.3.3開發目標 12224566.3.4開發規劃 12137926.3.5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 124018第7章采油工程 13271517.1采油方法與工藝 1354837.1.1采油方法概述 13200097.1.2自噴采油 13299317.1.3人工舉升采油 13187887.1.4氣舉采油 13324297.1.5熱采油 13245487.2油田注水 13116397.2.1注水原理 13214437.2.2注水方式 13193927.2.3注水工藝 1370007.2.4注水效果評價 13238917.3采油助劑應用 13160767.3.1采油助劑概述 14141057.3.2常用采油助劑 14325687.3.3采油助劑應用技術 14159237.3.4采油助劑安全管理 1431722第8章油氣集輸與處理 14206738.1油氣集輸系統 14282808.1.1概述 14117908.1.2井口裝置 1473738.1.3集輸管線 1484438.1.4集輸站場 14226228.2油氣處理工藝 1417568.2.1原油處理 14235798.2.2天然氣處理 14241038.2.3油氣分離 1599488.3環保與安全 1591198.3.1環保措施 1577788.3.2安全措施 1514822第9章油田信息化建設 15263979.1數據采集與傳輸 15139849.1.1數據采集 15325949.1.2數據傳輸 1524319.2油田數據庫管理 16246709.3油田生產分析與決策支持 16217559.3.1生產分析 16161699.3.2決策支持 1619842第10章油田開發管理與優化 17332710.1油田開發項目管理 172338910.1.1項目立項與規劃 17932610.1.2項目組織與管理體系 172372310.1.3項目進度與成本控制 171071410.1.4項目質量管理與風險防控 17410910.2油田生產優化 17969810.2.1開采方案優化 171383210.2.2生產過程優化 172043510.2.3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 17976910.2.4生產管理與調度 172885210.3油田開發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71596610.3.1環境保護措施 171937610.3.2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 18158710.3.3生態保護與修復 18792410.3.4可持續發展策略 18第1章石油勘探概述1.1勘探目的與意義石油勘探是指通過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種勘探方法和技術,在一定的區域內尋找石油資源的過程。其目的與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石油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開展石油勘探,增加國內石油產量,降低對外依存度,有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促進經濟發展:石油勘探的成功往往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提高地區經濟效益。3)滿足社會需求: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石油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石油勘探的開展有助于發覺新的油氣資源,滿足社會對能源的需求。4)科學研究價值:石油勘探涉及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對于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2勘探方法與技術石油勘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與技術:1)地質勘探:通過對地表和地下地質體的觀察、研究,分析油氣的地質條件、油氣藏的形成與分布規律,為油氣勘探提供依據。2)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場與地質體的相互關系,采用地震、重力、磁法、電法等多種方法,探測地下油氣藏的分布規律和特征。3)地球化學勘探:通過對油氣藏上方土壤、水體等樣品的化學成分分析,尋找油氣藏的地球化學異常,為油氣勘探提供線索。4)鉆井勘探:通過鉆探技術獲取地下巖心、巖屑等實物資料,直接判斷油氣藏的存在與否,是油氣勘探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5)遙感勘探:利用衛星、飛機等遙感平臺獲取的遙感影像,對油氣藏進行宏觀分析,為油氣勘探提供輔段。6)油氣藏評價:在已發覺的油氣藏基礎上,通過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種方法,對油氣藏的儲量、品質、開發潛力等進行評價,為油氣開發提供依據。7)勘探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勘探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解釋,提高勘探效率和準確性。8)非常規油氣勘探:針對非常規油氣資源,如頁巖氣、煤層氣等,采用特殊的勘探技術和方法,開展資源評價和勘探工作。第2章地質調查與分析2.1地質調查方法2.1.1地質填圖地質填圖是石油勘探與開發的基礎工作,主要通過實地調查、航空遙感、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對研究區域的地質體、構造、巖性、地層等進行詳細記錄和描述。地質填圖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地層劃分與對比:明確各地層的巖性、巖相、厚度、接觸關系等特征,為油氣成藏條件分析提供基礎數據。(2)構造特征:識別各級別構造單元,分析構造形態、規模、展布規律等,為油氣勘探提供依據。(3)巖性巖相變化:研究不同巖性巖相的分布規律,為沉積環境分析提供依據。2.1.2鉆井地質調查鉆井地質調查是通過鉆井取心、測井、試油等手段,對地層、巖性、含油氣性等進行詳細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地層分層:根據巖性、電性、生物化石等特征,進行地層劃分與對比。(2)巖性描述:對巖石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沉積構造等進行詳細描述。(3)含油氣性評價:通過試油、測井等手段,評價地層的含油氣性。2.1.3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下巖石的物理性質差異,采用地震、重力、磁法等方法,對地下構造、巖性等進行探測。主要應用于:(1)構造解釋:通過地震勘探資料,識別斷層、褶皺等構造。(2)巖性預測:利用地球物理參數,預測地層巖性變化。(3)油氣藏評價:結合地質、鉆井等資料,評價油氣藏的規模、分布等。2.2地質構造分析2.2.1構造類型及特征根據地質調查資料,對研究區域的構造類型進行分類,分析各類構造的規模、形態、展布規律等特征。(1)斷層構造:識別斷層的性質、級別、走向、斷距等。(2)褶皺構造:分析褶皺的形態、軸面、波長、幅度等。(3)復合構造:研究不同構造的組合關系及其對油氣成藏的影響。2.2.2構造演化結合區域地質背景,分析構造的形成、發展、演化過程,為油氣成藏規律研究提供依據。(1)構造運動期次:劃分構造運動期次,分析各期次的構造特征。(2)構造應力場:研究構造應力場的分布、變化,分析構造形成機制。(3)構造活動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分析構造活動對油氣藏的形成、改造、破壞等作用。2.3沉積環境分析2.3.1沉積相類型及特征根據鉆井、地震等資料,識別沉積相類型,分析其巖性、巖相、沉積構造等特征。(1)陸相沉積:分析陸相湖泊、河流、三角洲等沉積環境的特征。(2)海相沉積:研究淺海、深海等沉積環境的巖性、巖相、生物化石等。(3)過渡相沉積:探討陸海過渡地帶的沉積環境特點。2.3.2沉積體系分析結合區域地質背景,分析沉積體系的構成、演化、分布規律等。(1)沉積體系構成:識別各級別沉積體系單元,分析其相互關系。(2)沉積體系演化:研究沉積體系在不同地質時期的演化特征。(3)沉積體系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分析沉積體系對油氣藏分布、規模等的影響。第3章鉆井工程3.1鉆井設計3.1.1設計原則鉆井設計應遵循安全、高效、經濟、環保的原則。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地層條件、油氣藏特性、設備功能及鉆井技術要求,保證鉆井工程的順利實施。3.1.2設計內容鉆井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鉆井井身結構設計;(2)鉆頭選型與鉆具組合設計;(3)鉆井液體系設計;(4)鉆井參數設計;(5)鉆井工藝設計;(6)鉆井安全措施設計。3.2鉆井工藝3.2.1鉆井方法鉆井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旋轉鉆井;(2)沖擊鉆井;(3)定向鉆井;(4)水平鉆井;(5)分支鉆井。3.2.2鉆井過程控制鉆井過程中,應嚴格控制以下參數:(1)井深、井斜及方位;(2)鉆頭轉速、鉆壓及排量;(3)鉆井液功能;(4)鉆具磨損及井下安全情況。3.2.3鉆井處理鉆井處理包括以下內容:(1)井壁不穩定處理;(2)卡鉆處理;(3)鉆具斷裂處理;(4)井涌及井噴處理;(5)其他鉆井處理。3.3鉆井液與固井3.3.1鉆井液(1)鉆井液體系選擇:根據地層條件、油氣藏特性及鉆井工藝要求,選擇合適的鉆井液體系;(2)鉆井液功能要求:包括密度、粘度、切力、濾失量、pH值等;(3)鉆井液維護與處理:定期檢測鉆井液功能,及時調整與處理,保證鉆井液功能穩定。3.3.2固井(1)固井設計:根據油氣藏特性、井深、井徑等條件,選擇合適的固井工藝及水泥漿體系;(2)固井施工:包括水泥漿配制、注水泥、替漿、碰壓等環節;(3)固井質量評價:通過聲波測井、水泥漿密度測試等方法,評價固井質量。第4章勘探地震方法4.1地震數據采集4.1.1采集方法地震數據采集是石油勘探與開發的重要環節。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反射地震法、折射地震法和地震測井法等。其中,反射地震法應用最為廣泛,主要通過人工激發地震波,記錄地下界面反射波的信息。4.1.2采集設備地震數據采集設備主要包括地震震源、地震檢波器、數據記錄儀等。地震震源分為炸藥震源和非炸藥震源,如氣槍、振動器等。地震檢波器用于接收地震波信號,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輸出。數據記錄儀則負責采集、存儲和傳輸地震數據。4.1.3采集設計地震數據采集設計應根據地質目標、地震波傳播特性、采集設備功能等因素進行。設計內容包括采集參數(如道距、炮距、采樣間隔等)、觀測系統、覆蓋次數等。4.2地震數據處理4.2.1數據預處理地震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預處理、噪聲壓制、波形整形等環節。數據預處理包括去除野值、靜校正、振幅校正等,以提高數據質量。4.2.2噪聲壓制噪聲壓制是地震數據處理的關鍵步驟,主要包括去噪、濾波、多次波壓制等。目的是消除地震記錄中的隨機噪聲、規則噪聲和多次波,提高有效波的信噪比。4.2.3波形整形波形整形主要包括速度分析、動校正、疊加和偏移等步驟。速度分析用于確定地下介質的平均速度,動校正使反射波到達時間與實際地質時間一致,疊加和偏移則將反射波歸位至其真實位置。4.3地震資料解釋4.3.1解釋方法地震資料解釋是根據地震數據推斷地下地質結構、巖性和含油氣性質的過程。常用的解釋方法包括直接解釋法、反演法、屬性分析等。4.3.2解釋步驟地震資料解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初步解釋、精細解釋、綜合解釋和成果編制。初步解釋主要識別地質結構、斷層等;精細解釋側重于巖性、含油氣性等分析;綜合解釋結合其他地質、地球物理資料,提高解釋精度;成果編制則將解釋結果以圖件、報告等形式呈現。4.3.3解釋成果地震資料解釋成果為石油勘探與開發提供重要依據,包括地質構造圖、巖性預測圖、含油氣預測圖等。這些成果對于指導鉆井、評價油氣藏具有重要意義。第5章油氣藏評價5.1油氣藏類型與特征油氣藏類型繁多,根據其地質特征、流體性質及分布規律,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5.1.1構造油氣藏構造油氣藏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地質構造控制,具有明顯的圈閉條件。其特征為:(1)油氣藏分布受構造控制,具有明顯的構造高點;(2)油氣藏邊界清晰,多為斷層、不整合面等封閉條件;(3)油氣藏內部構造復雜,具有多種儲集類型和流體性質。5.1.2地層油氣藏地層油氣藏主要受地層巖性控制,具有以下特征:(1)油氣藏分布廣泛,不受構造控制,無明顯構造高點;(2)油氣藏邊界模糊,多以巖性變化作為封閉條件;(3)油氣藏內部儲層物性差異較大,流體性質多樣。5.1.3水動力油氣藏水動力油氣藏是受地下水動力條件影響,具有以下特征:(1)油氣藏分布受地下水動力條件控制,具有明顯的流動方向;(2)油氣藏邊界多與水動力條件相關,如滲透性差的巖層、斷層等;(3)油氣藏內部壓力分布不均,流體性質具有分區性。5.2油氣藏評價方法油氣藏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地質評價、地球物理評價、油藏工程評價等。5.2.1地質評價地質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油氣藏地質背景分析,了解油氣藏形成的地質條件;(2)油氣藏構造、巖性、流體性質等特征研究;(3)油氣藏成藏條件分析,探討油氣運移、聚集過程;(4)油氣藏評價參數計算,如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等。5.2.2地球物理評價地球物理評價方法主要包括:(1)地震勘探,獲取油氣藏構造、巖性信息;(2)電法、磁法、重力勘探,了解油氣藏地球物理場特征;(3)測井,獲取油氣藏儲層物性、流體性質等參數;(4)地震屬性分析,預測油氣藏分布范圍及儲量。5.2.3油藏工程評價油藏工程評價主要包括:(1)油藏數值模擬,預測油氣藏開發動態;(2)油氣藏流體性質分析,計算油氣藏可采儲量;(3)開發方案設計,確定油氣藏開發策略;(4)經濟評價,分析油氣藏開發經濟效益。5.3油氣藏儲量計算油氣藏儲量計算是油氣藏評價的核心內容。儲量計算方法主要包括:5.3.1地質儲量計算地質儲量計算依據油氣藏地質特征,采用以下方法:(1)容積法,根據油氣藏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等參數計算地質儲量;(2)動態法,通過生產數據分析,預測油氣藏地質儲量;(3)類比法,參考類似油氣藏的地質儲量進行估算。5.3.2可采儲量計算可采儲量計算考慮油氣藏開發技術、經濟條件,采用以下方法:(1)經驗法,根據類似油氣藏的開發經驗,預測可采儲量;(2)數值模擬法,通過油藏數值模擬,預測油氣藏可采儲量;(3)經濟極限法,根據油氣藏開發經濟效益,計算可采儲量。5.3.3風險評價在油氣藏儲量計算過程中,需對計算結果進行風險評價,主要包括:(1)儲量不確定性分析,評估儲量計算結果的可信度;(2)開發風險分析,預測油氣藏開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3)經濟風險評價,分析油氣藏開發投資回報及風險。第6章油氣開發方案設計6.1開發地質研究6.1.1地質構造分析對油氣田所在區域的地質構造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油氣藏的構造特征、斷層分布、巖性變化等因素,為開發工程提供基礎地質信息。6.1.2油氣藏類型及特征根據地質資料,明確油氣藏的類型、分布范圍、儲層物性、流體性質等特征,為開發方案設計提供依據。6.1.3儲層評價對油氣藏儲層進行評價,包括儲層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等參數的測定,分析儲層的產能和可動用程度。6.1.4油氣藏流體研究研究油氣藏流體的性質、相態、組分等,為開發工程提供流體樣品及參數。6.2開發工程方案設計6.2.1鉆井工程根據地質研究結果,設計合理的鉆井工程方案,包括井型、井深、井網密度等參數。6.2.2采油工程制定適合油氣田特點的采油工程方案,包括采油方法、舉升方式、生產調控策略等。6.2.3儲層改造工程針對儲層特點,設計相應的儲層改造方案,如壓裂、酸化等,以提高儲層滲透率和油氣產能。6.2.4油氣集輸工程規劃油氣田的集輸系統,包括油氣分離、處理、儲存、外輸等設施的設計和布局。6.3油氣田開發策略6.3.1開發原則遵循高效、安全、環保的開發原則,保證油氣田合理開發。6.3.2開發模式根據油氣田地質條件、儲量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適宜的開發模式,如滾動開發、分區開發等。6.3.3開發目標明確油氣田開發的目標,包括儲量動用率、采油速度、生產周期等。6.3.4開發規劃制定油氣田開發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保證油氣田開發有序進行。6.3.5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分析油氣田開發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如地質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第7章采油工程7.1采油方法與工藝7.1.1采油方法概述采油工程主要包括自噴采油、人工舉升采油、氣舉采油及熱采油等方法。各類方法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技術要求。7.1.2自噴采油自噴采油是指利用油層本身能量將原油舉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主要適用于油層壓力較高、產量穩定的油田。7.1.3人工舉升采油人工舉升采油主要包括泵舉升、氣舉升、螺桿泵舉升等方法。這類方法適用于油層壓力較低、產量不穩定或高粘度原油的油田。7.1.4氣舉采油氣舉采油是利用高壓氣體將原油從井底舉升至地面的方法,適用于深層、低產、稠油油田。7.1.5熱采油熱采油是通過向油層注入熱介質,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適用于重質、稠油油田。7.2油田注水7.2.1注水原理油田注水是通過向油層注入淡水或鹽水,維持或提高油層壓力,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種方法。7.2.2注水方式注水方式主要包括連續注水、間歇注水、分層注水、同心注水等。7.2.3注水工藝注水工藝主要包括水源選擇、水質處理、注水泵送、注水井口裝置及注水管網等。7.2.4注水效果評價注水效果評價主要從注水量、壓力保持、原油產量、采收率等方面進行。7.3采油助劑應用7.3.1采油助劑概述采油助劑是在采油過程中添加的化學藥劑,用于改善油水性質、提高采收率、降低生產成本等。7.3.2常用采油助劑常用采油助劑包括:降粘劑、破乳劑、緩蝕劑、殺菌劑、絮凝劑等。7.3.3采油助劑應用技術采油助劑應用技術包括:助劑篩選、配方優化、注入方法、效果評價等。7.3.4采油助劑安全管理采油助劑安全管理涉及助劑儲存、運輸、使用、廢棄處理等環節,保證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第8章油氣集輸與處理8.1油氣集輸系統8.1.1概述油氣集輸系統主要負責將油氣井產出的一次能源,即原油和天然氣,從井口輸送至處理廠。該系統主要包括井口裝置、集輸管線、集輸站場等部分。8.1.2井口裝置井口裝置主要包括油管、套管、閥門、泵等設備,用于實現原油和天然氣的初步分離、計量和輸送。8.1.3集輸管線集輸管線是將油氣從井口輸送至集輸站場的通道。管線設計應考慮輸送介質、壓力、溫度等參數,保證安全、高效地運輸。8.1.4集輸站場集輸站場主要負責接收井口輸送來的油氣,進行初步處理和分配。主要包括分離器、緩沖罐、泵站等設施。8.2油氣處理工藝8.2.1原油處理原油處理主要包括沉降、分離、脫水、脫鹽等步驟,旨在提高原油品質,滿足外輸要求。8.2.2天然氣處理天然氣處理主要包括脫水、脫硫、壓縮等步驟,以降低天然氣中的水分、硫化氫等有害成分,滿足輸送和利用要求。8.2.3油氣分離油氣分離是油氣處理的核心環節,主要通過物理方法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8.3環保與安全8.3.1環保措施(1)油氣集輸與處理過程中,應采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降低污染物的排放。(2)加強污水處理和回用,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3)對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8.3.2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證油氣集輸與處理作業的安全運行。(2)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預防的發生。(3)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加強安全培訓,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4)對集輸管線進行防腐、防漏處理,保證輸油氣安全。(5)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的能力。第9章油田信息化建設9.1數據采集與傳輸9.1.1數據采集油田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在于數據的采集。數據采集主要包括對油田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測量和記錄。具體內容包括:(1)井口數據:包括油井產量、含水率、壓力等參數;(2)設備數據:包括設備運行狀態、故障信息等;(3)環境數據:包括氣象、地質等外部環境因素;(4)生產數據:包括原油處理、儲存、外輸等環節的數據。9.1.2數據傳輸數據傳輸是保證油田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數據傳輸應滿足以下要求:(1)實時性:數據傳輸應具備實時性,保證管理人員及時掌握油田生產狀況;(2)可靠性:數據傳輸過程中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3)安全性:數據傳輸應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數據泄露;(4)兼容性:數據傳輸系統應具備良好的兼容性,便于與其他系統進行對接。9.2油田數據庫管理油田數據庫是油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對采集到的各類數據進行統一存儲、管理和維護。油田數據庫管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存儲:根據數據類型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數據存儲結構;(2)數據查詢:提供便捷的數據查詢功能,滿足用戶對各類數據的需求;(3)數據維護:定期對數據庫進行維護,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數據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夕節活動方案 (15篇)
- 《綠野仙蹤》讀后感集合15篇
- 綠色制造工藝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空調與照明系統優化在標準廠房節能中的作用
- 海洋科技創新的路徑與行動計劃
- 光伏電站光伏區技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高效能電機研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烏蘇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政治 含解析
- 虛擬地理環境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黑龍江工程學院
- 公園設施維修投標方案
- BMH型半門式起重機說明書
- 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教案
- 醫院崗位設置與人員編制標準[詳]
- 土地估價報告市場比較法(工業)模板2016.09.26
- 每日安全巡查記錄表
- 中醫醫院科主任科室管理通用考核表
- 《2021國標暖通圖集資料》96K150-3 圓錐形風帽
- 康復治療技術物理療法
- 第三節X線攝影體表定位標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