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伶官傳序歐陽修功名事業三朝相道德文章萬事師北宋歐陽修歷仕仁宗、英宗、神宗門生蘇洵、蘇軾
蘇轍、王安石、曾鞏史論
《新五代史》
謚號
文忠【作者簡介】《新五代史.歐陽修》秦
漢
三國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元
明
清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907年至960年)《五代史》精選史料春秋筆法寓含褒貶
《五代史》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詔監修(繁猥失實)舊新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短短53年間,先后換了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象屢見不鮮,戰亂頻繁,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后唐莊宗李存勖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感慨,寫成了《新五代史?伶官傳》。《伶官傳》中,作者對為莊宗所寵幸并為非作歹、敗國亂政的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三人予以鞭撻,揭露他們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離心互相猜忌、禍亂不息的罪惡行徑。本文就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所作的序言。
【寫作背景】《伶官傳》景
進史彥瓊郭從謙伶:戲子、樂工、藝人(諧戲、樂舞、雜耍)李存勖xù喜演戲能編曲建立后唐封伶官
記敘后唐莊宗所寵幸的伶官亂政誤國的史實
對此傳評述的史論序【解題】疏通課文,理清層次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一段
推究
中心論點上天的命數人的作為古今異義詞
…的原因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shǐ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qì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bèi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箭一定訂立盟約結為遺憾古今異義詞莊宗父親李克用你
第二段(1)是判斷句此三者,吾(晉王)遺恨也
梁
朱
溫
燕
王
多次設計謀殺晉王晉借李克用之力奪取幽州卻歸附朱溫歸背仇與李克用結盟但暗中與朱溫通好史實回溯契丹人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
少牢
告廟,請其矢,盛chéng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官名用羊、豬各一頭祭祀于廟天子或諸侯遇出巡、戰爭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
第二段(2)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那那些受矢:藏
遣
告請矢:盛
負
驅納矢:凱旋矢志報仇
第三段(1)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huán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shèng,可謂壯哉!用木匣子裝名詞作動詞繩索古今異義詞捆綁意氣之盛事在人為,必得天下!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可謂壯哉
第三段(2)
及仇讎chóu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在夜里名詞作狀語向東名詞作狀語仇人通假字到了…地步古今異義詞多么相對而視作亂形作狀動史實回溯一夫夜呼
亂者四應
莊宗聽信伶官讒言,監視戰功卓著的大將李嗣源。李嗣源忍無可忍發動兵變。
伶官郭從謙首先響應,率眾兵攻皇城,縱火焚燒興教門,闖入內宮。
亂兵在宮樓上用箭射死了倉皇東出的莊宗。
兵士皇甫暉當時奉命戍瓦橋關,戍期已滿,卻被留下守貝州,心懷不滿,便趁機在夜間發動兵變。
何其衰也!
第三段(3)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使…興盛使…滅亡還是規律難道探究
第四段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nì,獨伶人也哉!故夫豈溺愛的人或物全被圍困極小的事被困擾僅僅盛衰之理豈非人事得天下908年23歲受命繼志913年28歲系燕父子以組923年38歲函梁君臣之首失天下926年41歲身死國滅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15年3年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理清文章內容】總起提出論點: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分說正面后唐莊宗得天下憂勞可以興國分說反面后唐莊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總結得出結論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理清文章層次】
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北宋統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文章主旨】研讀文本,學習技巧1、歐陽修寫此文的目的?
北宋初期,薛居正編寫《五代史》(《舊五代史》),認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歐陽修對此不以為然。他自己動手撰寫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記》(《新五代史》),以史為鑒,以期引起宋朝統治者的警惕。
借古諷今諷諫當時北宋王朝的執政者要以史為鑒
《新五代史》問世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視。歐陽修發議論喜歡用“嗚呼”。《東皋雜志》的作者說:“神宗問荊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對曰‘臣不曾仔細看,但見每篇首必曰嗚呼,則事事皆可嘆也。’‘余為公真不曾仔細看;若仔細看,必以嗚呼為是。’”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經濟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還讓他們享有免役、免稅等特權。隨著土地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對勞動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殘酷。
在尖銳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為收復燕云十六州和統一全國而斗爭,反而忍受恥辱,長期向遼王朝輸款納幣,以求維持茍安的局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通過活生生的李存勖興亡史,來呼吁“憂勞興國”,警告“逸豫亡身”,可謂對癥下藥的。后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了歐陽修的擔憂不無道理。【背景】2.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時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本文論點來自史據,在論證時又重點通過“晉王三矢”這一典型、生動的事例,充分地體現了莊宗的“憂勞”,突出“人事”的作用;再輔之以評論莊宗盛、衰時所涉及的史實,使人對于莊宗的由“盛”而“衰”、由“憂勞”到“逸豫”了然于胸,達到了以材料論證觀點的目的。②對比論證。全文以“盛”“衰”二字貫串始終,從“盛”“衰”兩個方面,圍繞著“人事”進行層層深入的對比論證。本文的對比論證在總體上著眼于“盛”“衰”與“憂勞”“逸豫”的因果關系,從中心論點到論據,從論證過程到結論,不論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實,還是作者抒發的感慨和議論,都是對比性的。
3、對“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評價?1.作者的觀點是有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個王朝的盛衰興亡歸之于某個國君,這是一種唯心史觀。如果根據作者的觀點加以推論,似乎統治階級只要能“謙”而不“滿”、“憂勞”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會長治久安。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對當時統治階級加以勸誡,其目的無非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2.作者的觀點也有其歷史進步性的一面。雖然一個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歸結于統治者個人的憂勞或是逸豫,但統治者是驕奢淫逸還是勵精圖治,這對當時社會是有重大影響的。歐陽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這一點作為重要問題提出,這說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歷史教訓,在今天我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4、清人王符曾、沈德潛評價《伶官傳序》,都認為關鍵是“善用抑揚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樣使用這種筆法的嗎?①文中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②第2段敘事語勢比較平緩,沒有任何議論,但觀點寓于敘事之中,以敘事論證論點,與第1段論點中的“盛”和“得天下”相照應。全段敘事屬揚,為下文寫“抑”張本。③第3、4兩段,先論其“壯”和“盛”,屬于“揚”;然后評其“衰”,屬于“抑”。文中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①語言委婉,氣勢旺盛。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以嘆始,以嘆終。于反復詠嘆中顯示委婉的韻致。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引人深思;多采用對仗工整的駢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氣勢和節奏感;適當運用長句,調節語勢,有張有弛。【語言特點】
②文筆酣暢,波瀾起伏。文章開篇發出嗟嘆,提出論點,語勢突兀而起;隨后敘莊宗成敗之事,語勢猛升陡降;繼而步步緊逼,設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評論莊宗盛衰,語勢再升再降,于大起大落之中引出教訓,文章于此戛然而止。對比閱讀,拓展延伸。《過秦論》、《伶官傳序》
——對比閱讀
兩篇史論在寫作方法和論述風格上有哪些共同點,又有何不同呢?0102030405評述歷史的角度表現形式(結構)表現手法(技巧)得出結論的方式語言特點【評述歷史的角度】比較結果同:兩篇史論都是站在作者所處的時代,評說前朝得失,鑒古觀今,從“人事”出發,思考帝王應如何治國。例如:賈誼身處漢初,為總結歷史經驗,從中汲取教訓,進而采取新的統治政策,以鞏固新生的封建政權,寫了《過秦論》;歐陽修生當弱宋之際,為總結前朝的興盛衰亡,以為當朝之誡,警示和提醒統治階級,革除弊政,使國家走上復興之路,寫了《五代史伶官傳序》。異:《過秦論》通過宏大的歷史事件去分析影響王朝更替的因素。《五代史伶官傳序》從極細微的角度切入縱說天下大事。【文章的表現形式】比較結果課文學習提示告訴我們:《過秦論》以賦體寫史論,《五代史伶官傳序》則以散體寫史論。予嘗謂賈誼之《過秦》,陸機之《辯亡》,皆賦體也,大抵屈宋以前,以賦為文。——(宋)項安世所謂“以賦為文”,指的是古文寫作中,借用賦體,鋪陳、夸張,喜用排比、對偶的寫法,打破文章體式。好不好呢?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者一意,任舉其二,似已暢足;多舉猶一個孤僧獨自行、關門閉戶掩柴扉一樣可笑了。——錢鐘書《談藝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提及李存勖盛極一時和國滅身亡時,只用了非常概要的語言,“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不像《過秦論》中,極力鋪陳、夸張。說理議論時,更是明確集中。比如,以“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幾句統領全文。【文章的表現手法】對比:行文上的先揚后抑。《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層層遞進的論證方法。《過秦論》:陳涉<九國<秦國<秦朝結局:秦朝<陳涉《五代史伶官傳序》:伶人<燕梁<莊宗結局:伶人<莊宗運用對稱詞語形成對比《過秦論》:“約從”與“離散”,“成”與“敗”,“攻”與“守”……《五代史伶官傳序》“人事”與“天命”,“勝”與“衰”,“得”與“失”等對稱詞語,形成更強烈的反差。【得出結論的方式】《過秦論》先敘后議。這與政論文的常規寫法看似不符;核心觀點隱而不發,敘而不論,直至文末提出觀點《五代史伶官傳序》,敘議結合。全文圍繞主題,時敘時議,敘議結合,反復照應,強化文章的結論。《過秦論》先敘后議。第1段,寫秦孝公經過商鞅輔佐,變法圖強。第2段,敘述山東諸侯國聯合抗秦,最終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第3段,寫秦始皇統一六國和實施暴政。第4段,交代陳涉起兵,天下云集響應,秦國最終滅亡。這與政論文的常規寫法看似不符;核心觀點隱而不發,敘而不論,直至文末提出觀點《五代史伶官傳序》,敘議結合。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僅此一句,便能看出《新五代史》寫法上的極力突破,然后才是概述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第2段,敘述為主,以敘代議。“三矢”。第3段,敘議結合。第4段,敘中見議。“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起句是敘,但敘中見議,再一次回應“人事”。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全文圍繞主題,時敘時議,敘議結合,反復照應,強化文章的結論。【語言特點】相同之處在于:句式靈動多變,長短交錯、整散結合。在敘述前代衰亡之時,使用的語言極為相近。《過秦論》:“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五代史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的社會教育發展路徑研究
- (高清版)DG∕TJ 08-2006-2006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建筑技術規程
- 新馬高級中學高中歷史一導學案第課國共十年對峙
- 2025年山東省青島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四川瀘州市興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空中之眼:無人駕駛-航空業中的技術創新與挑戰
- 2025年中國裝飾標識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薄壁高頻焊接鋼管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花臺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腹膜透析液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講座
- 【MOOC】太極拳初級-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運用精益管理(TPS)縮短醫院門診患者就診時間醫院品質管理成果匯報
- 環保行業人才培養機制方案
- 飼料廠管理制度大全
- 標桿管理八步法
- 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課件
- 十二生肖調查報告
- 健身塑形瑜伽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2025年遼寧省面試真題
- 2024年高考真題-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