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歷史同步講義(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版)_第1頁
2024高二歷史同步講義(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版)_第2頁
2024高二歷史同步講義(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版)_第3頁
2024高二歷史同步講義(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版)_第4頁
2024高二歷史同步講義(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001目標任務課程標準學習目標了解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1.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治建設進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2.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依法治國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重大意義。3.從史料實證角度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4.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002預習導學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2)作用: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國的基礎。2.中國法制建設的形成時期(1)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強調,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法律面前。(2)1982年,我國通過《》,在此前后,我國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國的進入新的發展時期。3.中國法制建設的完善時期(1)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3)到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4)中共十八大以來①黨領導人民全面,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②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④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⑤201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概念闡釋】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體現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微點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⑴“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的范疇;“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同時,“法治”還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⑵法制的本質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法治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⑶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⑷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背景: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2)內容: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3)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孟泰、時傳祥,“鐵人”________,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科學家________、華羅庚等。(4)意義: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____________,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這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2.改革開放以后(1)20世紀80年代:“________________”,是20世紀80年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最響亮的口號,即________、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熱愛祖國、熱愛________、熱愛中國共產黨。(2)20世紀90年代: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________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對促進社會風氣好轉起了積極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把________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3)思想道德建設:2001年,中共中央在總結以往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__________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①提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戰略任務。②形成: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________。③代表:楊善洲、________等一大批全國道德模范。④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就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思考點】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什么作用與影響?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具體包括: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普及道德教育,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一切都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概念闡釋】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精神文明建設主要表現在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003探究提升深度學習一、新時期我國的法治建設材料一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做“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所以,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并且加強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材料二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來越活躍,客觀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調整各種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與改革開放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摘編自梁慧星《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幾個問題》等【問題】根據材料一,概括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的治國方略及舉措。(培育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后推動形成統一的民法典的意義。(培育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深化】正確認識“依法治國”(1)含義: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擾、阻礙或破壞。(2)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3)根本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長治久安。(4)意義。①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②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③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④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深度學習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材料一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杰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堅持正確改革方向;他們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奮斗在改革開放一線,引領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變革,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風優良,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贊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決定》(2018年)材料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可以用“三個倡導”加以概括,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個內涵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它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能產生重大影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簡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摘編自張文樹《價值論視閾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共同特點。(培育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培育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深化】全面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概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過程中,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發展的成果。主要表現為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2)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3)地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0404體系構建005記憶清單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性質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體現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表現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相關法律意義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2.改革開放新時期(1)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一批基本法律。(2)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到2010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1)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2)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圖解歷史】“法治”與“人治”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時期內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改革開放新時期“五講四美三熱愛”、文明創建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點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0606強化訓練單選題1.(2023·浙江·模擬預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較重要的法規性文件共1261件。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A.法律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發揮了重要作用 B.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推動了立法工作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D.立法受到“左”的思想的影響2.(2023秋·山西忻州·高三校聯考開學考試)下圖所示為畫家趙域于1953年繪制的宣傳畫《參加選舉去》。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我國(

)A.基層自治制度基本建立起來 B.新政權建設得到民眾的支持C.憲法充分保障了公民參政權 D.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3.(2023秋·全國·高二課堂例題)如圖是我國頒布的部分法律法規的名稱,這反映了(

)A.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逐步加強 B.社會主義制度已趨于自我完善C.我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圓滿完成 D.新時代下國家治理能力的提高4.(2023秋·江蘇南通·高三統考開學考試)下圖為1954年金肇芳創作的年畫《光榮的生產模范》。該作品反映了(

)A.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主要力量 B.社會主義制度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C.“雙百”方針得到貫徹和落實 D.“一五”計劃時期崇尚勞動的時代風貌5.(2023秋·全國·高二課堂例題)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中央的重視和領導下,“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廣泛開展起來,對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起了積極作用,涌現出羅健夫、“活雷鋒”朱伯儒等模范共產黨員。據此可知,當時黨中央的工作(

)A.推進了社會經濟體制改革 B.兼顧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C.解決了社會的不文明問題 D.彰顯了模范人物的引領作用6.(2023秋·河南周口·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下表是新中國不同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部分)。這表明時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20世紀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20世紀90年代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系列活動;頒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01年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提升國家執政能力B.思想道德建設與科學文化建設相得益彰C.調節人際關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D.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7.(2023春·貴州黔南·高二統考期末)2023年,貴州“村超”(榕江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爆火“出圈”,每場比賽都有上萬觀眾,相關內容全網瀏覽量超20億次,社會各界名人踴躍點贊,民族歌舞來助陣,手工藝品作獎勵,趕著民俗辦比賽,熱鬧場面興名氣……被媒體稱為“世界級體驗”。這體現了鄉村文化建設(

)A.需依托當地物質文化遺產 B.需要傳統與時尚相結合C.要不斷品牌化商業化 D.只能借助網絡大力宣傳二、材料分析題8.(2022秋·湖北·高二校聯考期中)[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