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商隱詩兩首錦瑟
李商隱1.了解李商隱的生平,理解《錦瑟》的典故和兩首詩的意思,背誦兩首詩。2.欣賞《錦瑟》的朦朧之美,體會《馬嵬》的藝術手法。3.理解《錦瑟》的多種意蘊和情感,理解《馬嵬》的深刻寓意。學習目標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令狐楚(牛黨)賞識而中進士,后來又被王茂元(李黨)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作者介紹作此詩時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詩的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本詩雖題為“錦瑟”,但并非“詠物詩”,只是以開頭二字為題。李商隱的詩語言清麗,感情哀怨,境界朦朧,解讀極為不易。古來解此詩者有幾十家,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寫作背景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啟超《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后人對《錦瑟》的解讀:1.對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詩)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愛情詩)3.作者的身世自傷(詠懷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錦瑟琴為什么要有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讓我追思美好青春。我曾經像莊周夢為蝴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終我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的傷心托付給杜鵑。詩歌內容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著,過去生活的圖景如同藍田玉山上的縷縷玉煙,依稀可見。這種悲歡離合的感情豈待如今追憶時才有,在事情發生的當時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理解題目“瑟”是一種弦樂器,但與其它弦樂不同,有五十弦。《漢書?郊祀志》記載:“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為二十五弦”,誰曾想“五十弦”之“錦瑟”比之琴、箏,原來竟附有如此悲切的情愁。而“錦瑟”是繪有花紋的瑟,非常華美的瑟。這華美的瑟究竟有怎樣美麗的故事,會引起詩人怎樣的情思呢?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無端”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的意思。無問處發問說明詩人情緒強烈濃重,迫切需要宣泄。(1)‘無端“是什么意思?此句傳遞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由“五十弦”的錦瑟聯想到什么?此處運用了手法?
理解首聯本聯可以理解為詩人在某一天回首青春往事而引發的一生感慨。錦瑟五十弦,音節最為繁復。聽錦瑟之繁弦,聯想到年華往事的繁多。起興、聯想的手法。“無端”一詞有何含義?“一弦一柱思華年”呢?“無端”,沒有來由的,無緣無故的。“無端”一詞使錦瑟一下子有了生命,這抑郁的感嘆像在說,并非瑟自己情愿有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這么多,無可奈何呀。瑟上每條弦、每根柱都牽著詩人深藏心底的一段懷戀和傷痛。兩個“一”字,更加強“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悲哀的沉重纏綿。這兩句是詩的總起。“莊生夢蝶”——詩人美好卻又十分虛緲的心靈寄托;
“杜鵑啼血”——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愁緒與怨憤。“曉、春”——似乎蘊含了詩人對人生之路的光明與生機的一種期盼。用典頷聯體現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情緒?1.莊周夢蝶——美好、撲朔迷離。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寓言表現了莊子的“齊物”思想——人們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把外物與自身等同看待,就無往而不快樂。執著、哀傷、凄美。望帝是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禪位于人,自己隱居山中,后來國君昏庸、國家衰亡,他悲痛異常,死后靈魂化為杜鵑,暮春而鳴,泣血哀啼“不如歸去”,哀痛春去國亡,啼聲悲凄。2.望帝啼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頸聯“滄海、明月、明珠、淚珠”,這一連串憑借聯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個難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帶有哀婉的妙境;“藍田日暖玉生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遠觀,不能把握,也無法親近。兩幅畫面運用陰陽冷暖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悵惘。
3.鮫人泣淚——《博物志》里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傳說南海有鮫人,能織絲綢,哭泣時眼淚變成閃亮的珍珠。純潔、破滅、凄美。用典4.暖玉生煙——美好、迷惘、飄渺。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陽光下見得分明。中唐詩人戴敘倫曾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共用了四個典故莊生夢蝶化蝶——望帝魂化杜鵑——南海鮫人珠淚——藍田山產玉——四個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悵惘、悲傷的內心情感,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境。本詩中間兩聯用了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情調?塑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對美好過往的追憶無限的悲傷、難言的愁緒與怨憤。對夢想和理想破滅的傷心夢想理想破滅后的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尾聯詩意:如此哀怨悵恨的情懷哪里是現在回憶才感到的啊,在當時就已經令人惘然無措了。既然此等情懷在當時就如此,那么今朝追憶此情又會惹起怎樣的悵恨,怎樣的哀怨,怎樣的苦痛呢?詩人直抒胸臆、回環往復地表達了自己的悵惘苦痛。尾聯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此情”指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為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時便已體味到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次嗟嘆。“惘然”一詞使一切都限于悵惘迷失中。
詩人隱去平生之事,緣情造物,含蓄委婉抒寫自己的坎坷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一曲《錦瑟》彈罷,一個憔悴的背影消逝于凄婉的琴韻,留給讀者無盡的悵惘。也正因詩作這哀傷、朦朧的色彩氛圍,才顯得蕩氣回腸,讓我們千古傳唱、永久回味!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弦,每一根弦、每一根柱,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一只蹁躚的蝴蝶,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托給哀鳴的杜鵑。明月臨大海,閃爍著鮫人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云霄。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詩歌內容:
詩的情感:詩的寫作特點:起興,聯想,直抒胸臆(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追憶華年的迷惘與感傷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著眼于從原典中生發詩意的聯想,借以傳遞情緒和感受。)
詩約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詩人46歲罷官回家閑居,不久病故。一般認為此詩是詩人晚年對一生遭際感慨之語。按常理,首聯以“思年華”開始,下面應是對往事的具體回憶,但詩人卻沒有這樣寫,只是引用典故表達對往事的感覺。詩人傷感懷戀的究竟是什么?是悲嘆自己懷才不遇?是悼念亡故的親人?是懷戀自己美好的戀情?還是對其它別的什么的懷念?請將整首詩內容貫串起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詩歌探究(1)相思說:思念戀人不能相聚的痛苦。
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諧的戀情。看到“錦瑟”,想到戀情的華美。錦瑟,你為何無緣無故有五十根弦,如此華美、豐富,每一弦、每一柱都勾起我對戀情的記憶。感覺幸福、遙遠又迷惘。像莊生夢蝶一樣如夢如幻,像望帝化鵑泣血哀啼一樣執著和凄美。感覺戀情如滄海明月中鮫人哭泣的眼淚化成的珍珠一樣晶瑩、純潔,又如藍田暖日里美玉所升騰的繚繞煙云一樣可望不可及。多想把這份記憶珍藏,可在過去戀情發生之時就已迷惘!(2)悼亡說:對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朱彝尊——《李義山詩集輯評》)(3)自傷說:詩人獨自哀傷之情。
錦瑟呀,你為何要有五十根弦,如此華美、豐富,每一弦、每一柱都讓我想起過去的青春年華。感覺是那樣美麗、虛幻、飄渺、傷感。自己曾如莊生夢蝶一樣追逐美好夢想,曾如讓賢亡國、化鳥悲啼的望帝一樣執著。可理想未能實現,自己如滄海朗月中的鮫人泣淚為珠,雖然是滄海遺珠,未受重用,未展抱負,但依然如明珠一樣,閃亮依舊,晶瑩依舊,純潔依舊,絲毫不減高潔節操!可畢竟美好年華和理想如藍田暖日中的美玉升騰繚繞起來的煙云一樣可望不可及。年華和理想多么美好,真想永遠珍藏,只是當時心中已是迷惘一片,而現在才終于明白。“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詩集輯評》)
本詩呈現的是一些似有實無、卻又分明可見的意象:莊生夢蝶、杜鵑啼血、良玉生煙、滄海珠淚,這些意象構成的不是一個有完整畫面的境界,而是錯綜其間的悵惘、感傷、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彌漫著這些情思的心象。詩歌具有怎樣的藝術特色?為什么具有這樣的特色?
藝術特色
詩的境界超越時空限制,真與幻、古與今、心靈與外物之間也不再有界限存在。幾個在邏輯上并無內在聯系的意象和貫串這幾個意象的迷惘感傷的情緒。喻體本身帶有朦朧性質,而本體又沒有出現,詩歌就自然構成多層次的朦朧境界。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
凄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這首詩主要運用象征的手法表現情感。象征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為了表現復雜矛盾甚至悵惘莫名的情緒,作者把心目中的朦朧圖像,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遂行成如霧里看花般的朦朧詩境,詞意飄渺難尋。怎樣理解《錦瑟》表現情感的手法?錦瑟遺情
《錦瑟》
是李商隱詩集的第一篇,也是一道千古謎。這首詩辭藻華麗,用典殊多,晦澀難解,歷來眾說紛紜,無人能徹解。
詩歌通篇追憶往事,以朦朧的意象表達詩人無限迷茫的心境,反復抒發感情破滅、理想成灰的無限感慨和遺恨,其中的愛情、怨恨、惆悵和迷惘,該是怎樣的哀慟?
李商隱無意于當時的黨爭,卻又身陷其中,既為牛黨之令狐楚所怨,又被李黨之王茂元所疏。而前為賞拔之恩主,后為翁婿之至親,所以他一生抑郁,其憂時憂國之心,自傷身世之慨,難以直言,只有把真實生活的體驗,揉入自己心靈的幻想之中。他的作品既非純粹寫實,也非純然幻想,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感受,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就造成了其詩朦朧多義的特點。
結語馬嵬(其二)《馬嵬(其二)》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于敘述史實,平實無華。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揮,寄寓懷抱。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跡結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亂,總之是以史為鑒,多抒發興亡之慨。
安史之亂潼關被攻破時,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隨行軍隊行至馬嵬驛(今天的陜西興平西)嘩變,殺死楊國忠,并要求殺死楊貴妃。唐玄宗被迫令楊貴妃自縊,史稱“馬嵬之變”。后代許多詩人都寫了有關此事的詩歌,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李商隱詠嘆這一歷史事件的詩有兩首,這是其中第二首。
導入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海外空聞還有一個九州,來生為夫婦的盟誓能否實現,亦渺茫難期,今生的夫婦緣分已經斷絕了。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傳聞。卜:預料疏通文意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虎旅:跟隨唐玄宗赴蜀的禁衛軍。
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
雞人報曉:漢代制度宮中不養雞,而用人傳唱報曉。
雞人:宮中掌握時間的衛士。
籌: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簽。這里代指時間。空聽軍中傳來夜巡的梆子聲,不再有人傳唱報曉。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此日:指事變發生那天。駐馬:指軍隊發生嘩變,停留不前。當時:指李楊在幾年前的七夕訂立盟誓,愿“世世為夫婦”。笑牽牛:唐玄宗和楊貴妃認為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自己則可永世相守,因此“笑牽牛”。這一天,軍隊發生嘩變,停留不前,當時在七夕之夜還曾嘲笑牽牛織女。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莫愁:古時洛陽女子。南朝樂府歌辭《河東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極寫莫愁婚姻的美滿。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到頭來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反而不如民間夫婦能夠白頭偕老。全詩大意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首聯用譏諷的語調確定了楊貴妃之死,中間兩聯寫馬嵬之變和所發生的悲劇的經過,尾聯是對前六句的總結,更豐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內容。感情基調:譏諷一、首聯中用典,玄宗聽術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有何用意?二、頷聯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三、頸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意思?四、尾聯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思考
首聯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玄宗聽術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可是緣分已盡,于事無補。以此來諷刺唐玄宗的癡心妄想首聯中用典,玄宗聽術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有何用意?具體研讀頷聯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反襯手法。①“雞人報曉籌”反襯“虎旅傳宵柝”,“虎旅傳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②想起“雞人報曉籌”,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樂。③“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雞人報曉籌”反襯“虎旅傳宵柝”,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虎旅傳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這是一層意思。和“雞人報曉籌”相映襯,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樂,這又是一層意思。再用“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為尾聯蓄勢,這是第三層意思。“虎旅傳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傳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衛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動兵變了。正因為如此,才“無復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適的宮廷生活了。
頸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此日”指楊貴妃的死日。
用“此日”襯托唐玄宗“當時”七夕與楊貴妃“密相誓心”。
玄宗“當時”七夕與楊貴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貴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系。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尾聯包含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保住既“織綺”、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詩人由此發出冷峻的詰問: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需要用許多探索才能做出全面回答,用這種疑問作結,豐富了批判內容。尾聯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詩眼”是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詩歌前面三聯對李、楊二人以前事跡描述以本聯作結,對比強烈,諷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開啟了讀者的心靈,引導讀者深思李、楊悲劇的根源.使人聯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遠離忠賢,以至于自己釀成自己的愛情悲劇。整體梳理本詩寫得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詩人用“徒聞”二字將招魂一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種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聽到的只是軍旅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專人報曉服務了。現實的情景是軍隊嘩變,當年“笑牽牛”的樂事都成為悲痛。詩的最后一聯點明題旨:為何貴為天子卻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反而連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致使國家動蕩、人民離亂的歷史悲劇。《馬嵬(其二)》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既有犀利的諷刺,又有同情哀憐。同時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以唐玄宗時的藩鎮之亂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護理
- 現代通信及應用概述
- 府獎學金申請書
- 簡易委托支付協議
- 2025年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總結模版
- 策劃部部門工作總結模版
- 物流管理集裝箱體系優化
- 重癥疾病護理核心要點解析
- 服裝搭配系統化培訓指南
- 流動人口清查總結
- 跟著人民幣旅游
- 浮生六記課件
- 中國城市規劃與建設發展報告
- 人工智能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
-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CASS-ESG 6.0-土木工程建筑業
- 交通運輸行業消防隱患排查措施
- 2025浙江杭州學軍中學保送生自主招生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養生館員工管理制度
- 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單元測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下學期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
- TCAWAORG 014-2024 老年綜合評估及干預技術應用規范
- 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職責與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