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穩步增長的農業識圖填空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01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下圖是我國南方某地區圖,其中甲是山頂,乙為丘陵地區,丙為平原地區,丁為河流,在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的條件下,請合理安排農業布局。(1)耕作業宜布局在(填代號)處,因為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經濟林宜布局在(填代號)地,主要種植的水果有(可供選項:哈密瓜、柑橘、梨、蘋果)。(3)漁業宜布局在(填代號)處。(4)這種農業布局充分體現了我國發展農業生產遵循原則。2.中國主要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分布圖(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我國四大牧區的名稱:A____牧區、B____牧區、C____牧區、D____牧區、(2)曲線I為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它是中國農業類型的重要分界線。(3)圖中曲線Ⅱ是中國種植業類型的分界線。此線以北是____(糧食作物)的主要產區,此線以南是____(糧食作物)的集中產區。(4)2014年春節期間,中國北方某大型制糖廠為了擴大銷售市場,準備在A、B兩省(區)的原料產地設立分廠,你認為該種原料是____。D牧區的代表牲畜是被譽為“高原之舟”的____,B牧區有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____河(填名稱)。基礎過關練一、選擇題組端穩中國碗,盛滿中國糧。完成下面小題。1.“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這句話說明了(
)A.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B.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C.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D.旅游業的重要性2.下列關于我國農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部門都屬于農業B.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西部與東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C.從總體上說,我國農業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D.雜交水稻產量的大幅提高,說明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22年9月23日,是我國的第五個農民豐收節,主題為“慶豐收,迎盛會”。下圖為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郵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農民豐收節的時間設在每年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4.郵票中打腰鼓的人物形象常見于我國的(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5.豐收節當天,在青海湖畔農民正在慶祝(
)A.瓜果甜美 B.牦牛肥碩 C.橙香四溢 D.魚蝦活躍6.舉辦農民豐收節,其意義不包括(
)A.增加農民生活幸福感 B.推廣優質農副產品C.改變農村的生產方式 D.展示農村發展成就下圖示意我國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甲、乙、丙、丁四種作物分別是(
)A.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B.甜菜、甘蔗、花生、油菜C.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D.甘蔗、花生、油菜、甜菜8.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種植,原因是(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多B.成都平原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C.成都平原土壤比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D.受北部山脈阻擋,成都平原冬季氣溫較高下圖是中國北方沿海某區域示意圖,其中①為城市郊區,②為遠離城市的平原地區,③為山地,④為海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根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原則,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土地利用比較合理的是(
)A.①種植蔬菜 B.②發展林業 C.③發展漁業 D.④開辟農田10.影響①地乳肉、禽蛋產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市場 D.交通11.溫室大棚可改善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該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最合適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我國的農業生產面臨著生產不穩定、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區域不同,形態不同”,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應當會有五種形態:一是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二是現代設施園藝業(種植蔬菜、少量水果、個別花卉等);三是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豬禽牛羊、水產養殖等);四是特色種植業(種植香菇、茶葉、藥材等)與養殖業;五是休閑觀光農業(傳承農耕文化)。下圖為中國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甲代表的糧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麥 C.青稞 D.甘蔗13.甲與乙農作物的分界線是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關于該線的地理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干旱區與半千旱區的分界線B.北方旱地耕作區和南方水田耕作區的分界線C.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東段一致D.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14.未來農業發展形態中,屬于畜牧業的是(
)A.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 B.現代設施園藝業C.大田種植業 D.休閑觀光農業15.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未來農業形態與分布地區搭配不合理的是(
)A.休閑觀光農業——交通便利的農村 B.現代設施園藝業——大城市的郊區C.特色種植業與養殖業——山地、丘陵地區 D.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丘陵、高原地區二、解答題16.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①~⑥表示的是我國部分商品糧基地。名稱是:①,②,③,④,⑤,⑥。(2)圖中⑦~⑨表示的是我國部分商品棉基地。名稱是:⑦,⑧,⑨。(3)我國可供農業開發利用的后備不足,農業用地面積不可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產量,是我圍發展農業的重要途徑之是一。為了發展我國農業,還應該做。17.2018年10月,某校學生到學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下圖為學農基地平面圖。閱讀圖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學農期間,恰逢第38個世界糧食日。下圖和資料卡片是老師為同學們準備的一些關于耕地、糧食的學習材料。我國是人口大國,2016年人口總量已接近14億。學農期間,某同學在學農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菝:1今天我了解了人口、耕地與糧食的關系,太有收獲了。在科普展廳,我看到了由中學生發明的新型柿子采摘器,它應用了3D打印和VR技術,太神奇了!”(1)2016年我國農用地中比例最大,與2012年相比,2016年的耕地面積。(增加/不變/減少),原因可能是(單項選擇)①城市建設占用耕地②退耕還草③毀林開荒④圍湖造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____(單項選擇)A.人口數量持續下降 B.人們對糧食需求減少C.優等耕地所占比重大 D.農業科技快速發展(3)通過學習同學們對人口、耕地、糧食之間的關系有了深刻的感悟,并繪制了示意圖。請將人口、耕地、糧食三個關鍵詞填在框圖中相應的位置。①②③(4)請結合日志,聯系地理學習,說一說你的認識。(至少答出兩方面)能力提升練一、選擇題近年來,一幅幅價值觀宣傳畫釋放社會正能量,含義深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宣傳畫描繪的農業生產部門是(
)A.種植業 B.林業 C.畜牧業 D.漁業2.這幅宣傳畫告訴我們要(
)A.計劃生育 B.保護森林 C.珍惜糧食 D.科技強農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讀中國農業結構變化統計圖和《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摘要(節選),完成下面小題。《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未來10年稻谷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總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7%,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讀圖,從2000年到2030年,我國農業結構中比例減少最多的是(
)A.畜牧業 B.林業 C.漁業 D.種植業4.在種植業中,我國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產量穩步增長,可能是因為(
)A.人口數量持續下降 B.農業科學技術進步C.耕地面積大幅增加 D.糧食需求越來越少5.為確保糧食生產所需要的耕地資源,我們應該(
)A.嚴格保護耕地 B.大力圍湖造田C.退耕還林還草 D.控制城市發展油菜在我國分布極廣,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個大區。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我國冬油菜區和春油菜區的分界線大致相當于(
)A.秦嶺—淮河一線 B.冬季-8℃等溫線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D.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7.下列關于圖中油菜分布地區開花時間與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羅平開花日期早——地勢低平B.油菜分布密集區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C.門源開花日期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勢、緯度位置D.羅平、婺源、興化這三地的開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陸位置“國際茶日”于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是以中國為主的產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多地茶園建立起智慧農業云平臺,通過實時動態監管技術管理茶園,從而有效提升茶葉品質和產量。圖為“我國四大茶葉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我國四大茶區種植茶葉的共同優勢自然條件是(
)A.地處高原,熱量充足 B.黑土廣布,土地肥沃C.大型機械化生產,產量高 D.熱量充足,降水充沛9.導致我國茶葉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的社會因素是(
)A.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B.減少了糧食種植,大力發展茶葉種植C.全球變暖導致我國氣候發生變化D.我國的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多10.1957年,山東沿海地區開展“南茶北引”實驗,種茶須選擇在背風向陽、多云霧的半山坡。歷經多次失敗后在青島沿海的太平山麓試種茶苗成功。與南方茶區相比,青島氣候條件獨特,茶樹生長緩慢,生產的綠茶具有葉片厚、香味濃、耐沖泡的特點。相對南方茶葉,青島綠茶特色鮮明,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B.緯度相對較高,熱量相對較少,茶樹生長緩慢,利于養分積累C.冬季寒冷,利于茶樹過冬D.地形平坦,土壤相對肥沃,更利于茶樹的生長11.“國際茶日”的設立,對我國茶葉種植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促進茶文化傳播
②提高我國茶葉的知名度③縮小茶葉市場
④帶動茶葉種植區的經濟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下圖示意我國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甲、乙、丙、丁四種作物分別是(
)A.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B.甜菜、甘蔗、花生、油菜C.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D.甘蔗、花生、油菜、甜菜13.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種植,原因是(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多B.成都平原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C.成都平原土壤比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D.受北部山脈阻擋,成都平原冬季氣溫較高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各地耕耘在春光里,揮灑汗水,助力“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圖為我國人口總數、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糧食占有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讀圖可知(
)A.我國人口總量一直呈上升趨勢B.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不斷下降C.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呈緩慢上升趨勢D.2015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最多15.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為此我國應該(
)A.擴大糧食的進口規模 B.大規模開墾荒地復種C.大幅度降低人口出生率 D.確保18億畝(即1.2億公頃)耕地紅線二、解答題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探究問題。
材料一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七年持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全年糧食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加”。材料二圖1為西藏自治區簡圖、圖2為我國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規劃示意圖、圖3為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探究活動1走進歷史析農業材料三過著游牧生活的匈奴人向漢人學習先進的農耕技術,但卻沒有改變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格局。從地形、氣候、水源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尋農業部門的差異及原因。(1)我國種植業主產區分布地區主要的地形類型是,影響“甘肅新疆主產區”的形態呈狹長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2)隆子黑青稞產自西藏自治區隆子縣,具有特殊高抗氧化性且營養含量高;東北平原主產區所產的五常大米被評為中國最好的大米之一,試分析兩地農產品品質優良共同的氣候條件。(3)圖2中示意的華南主產區,其主要糖料作物是;東北地區由于緯度高,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這里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水稻種植區,其主要原因是。探究活動2走進生活品農業(4)據所學知識分析三江平原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答出兩點即可)(5)世界上每四瓶番茄醬就有一瓶產自新疆,據所學知識分析新疆適合番茄生長的有利條件。探究活動3走進現代看農業材料四禾木是新疆阿爾泰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村中居民大多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習慣吃肉吃面卻不習慣吃菜。每到冬季,這里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積雪構成童話般的冰雪夢境。近年來,隨著外地游客的不斷涌入,禾木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著改變,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6)有人主張在禾木附近的草原開荒種植蔬菜,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你是否贊同禾木村開荒種植蔬菜,請說明理由。17.辛勤耕耘,守護大國糧倉。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麥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圖一示意我國水稻、小麥分布示意區、圖二為北方地區地形圖、圖三為中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
(1)小麥集中分布在我國的和等地形區。(2)上述地形區適合種植小麥的自然條件是:地形以為主→;氣候類型為→雨熱同期;“黑土地”,“黃土地”→土壤;小麥有冬小麥和春小麥之分。冬小麥是指秋季播種,次年6月份左右收獲的品種。但冬小麥在低于-12℃的低溫時也會被凍死。春小麥是指夏季播種,秋季收獲的品種。(3)齊齊哈爾適合種植小麥,石家莊適合種植小麥,主要原因是。(4)華北小麥種植區春季時需水量大,農民一般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主要原因是。(5)長期開采地下水的危害是。請你為農業節水獻計獻策。
4.1穩步增長的農業參考答案識圖填空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01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下圖是我國南方某地區圖,其中甲是山頂,乙為丘陵地區,丙為平原地區,丁為河流,在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的條件下,請合理安排農業布局。(1)耕作業宜布局在(填代號)處,因為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經濟林宜布局在(填代號)地,主要種植的水果有(可供選項:哈密瓜、柑橘、梨、蘋果)。(3)漁業宜布局在(填代號)處。(4)這種農業布局充分體現了我國發展農業生產遵循原則。【答案】(1)丙(2)乙柑橘(3)丁(4)因地制宜2.中國主要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分布圖(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我國四大牧區的名稱:A____牧區、B____牧區、C____牧區、D____牧區、(2)曲線I為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它是中國農業類型的重要分界線。(3)圖中曲線Ⅱ是中國種植業類型的分界線。此線以北是____(糧食作物)的主要產區,此線以南是____(糧食作物)的集中產區。(4)2014年春節期間,中國北方某大型制糖廠為了擴大銷售市場,準備在A、B兩省(區)的原料產地設立分廠,你認為該種原料是____。D牧區的代表牲畜是被譽為“高原之舟”的____,B牧區有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____河(填名稱)。【答案】(1)內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2)400
小麥
水稻
甜菜
牦牛
額爾齊斯河基礎過關練一、選擇題組端穩中國碗,盛滿中國糧。完成下面小題。1.“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這句話說明了(
)A.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B.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C.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D.旅游業的重要性2.下列關于我國農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部門都屬于農業B.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西部與東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C.從總體上說,我國農業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D.雜交水稻產量的大幅提高,說明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答案】1.B2.C【解析】1.“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這句話說明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B正確,ACD錯誤。故選B。2.按照生產對象的不同,農業可以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林業等部門,A正確;由于國土面積廣闊,自然環境差異大,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西部與東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B正確;從總體上說,我國農業還比較薄弱,國家正在采取多種措施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C錯誤;雜交水稻產量的大幅提高,說明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C。2022年9月23日,是我國的第五個農民豐收節,主題為“慶豐收,迎盛會”。下圖為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郵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農民豐收節的時間設在每年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4.郵票中打腰鼓的人物形象常見于我國的(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5.豐收節當天,在青海湖畔農民正在慶祝(
)A.瓜果甜美 B.牦牛肥碩 C.橙香四溢 D.魚蝦活躍6.舉辦農民豐收節,其意義不包括(
)A.增加農民生活幸福感 B.推廣優質農副產品C.改變農村的生產方式 D.展示農村發展成就【答案】3.C4.B5.B6.C【解析】3.根據所學知識春分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豐收節為9月23日為秋分日,ABD錯誤,該題選C。4.黃土高原地區山川特色鮮明,歷史古跡眾多,民俗文化獨特,信天游、腰鼓、剪紙等都是該地的傳統文化,黃土高原地區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ACD錯誤,該題選B。5.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熱量不足,不易種植瓜果,A錯誤;橙子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C錯誤;青海湖為咸水湖,魚蝦少,D錯誤;牦牛是青藏高原典型的生物,B正確。該題選B。6.豐收節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三農”的重視,有利于增加農民的生活幸福感,能夠推廣優質農副產品,展示了農村發展成就,并未改變農村的生活方式,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該題選C。下圖示意我國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甲、乙、丙、丁四種作物分別是(
)A.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B.甜菜、甘蔗、花生、油菜C.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D.甘蔗、花生、油菜、甜菜8.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種植,原因是(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多B.成都平原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C.成都平原土壤比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D.受北部山脈阻擋,成都平原冬季氣溫較高【答案】7.A8.D【解析】7.據圖可知,甲農作物主要分布在兩廣、福建、云南和四川等低緯地區,應為甘蔗;乙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和新疆等高緯度地區,應為甜菜;丙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應為油菜;丁主要分布在華北及環渤海地區,應為花生,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8.據上題可知,甲農作物為甘蔗,該作物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一般分布在24°N以南地區,而甘蔗能在成都平原南部也可種植的原因是因為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內部,北部有高大山脈阻擋冷空氣,使其冬季氣溫較高,D正確;而該地區能種植甘蔗與降水量、灌溉水源和土壤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下圖是中國北方沿海某區域示意圖,其中①為城市郊區,②為遠離城市的平原地區,③為山地,④為海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根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原則,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土地利用比較合理的是(
)A.①種植蔬菜 B.②發展林業 C.③發展漁業 D.④開辟農田10.影響①地乳肉、禽蛋產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市場 D.交通11.溫室大棚可改善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該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最合適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9.A10.C11.D【解析】9.由圖可知,①地位于城市郊區,可以種植蔬菜,然后賣到城市,A合理;②為遠離城市的平原地區,應大力發展種植業,B不合理;③為山地,適宜發展林業,C不合理;④為海洋,適宜發展漁業,D不合理。故選A。10.結合所學知識,城市人口眾多,市場龐大,對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圖中①地位于城市郊區,距離城市非常的近,受城市市場因素的影響,所以乳肉、禽蛋產量增加。A、B、D錯誤,C正確。故選C。11.由題可知,溫室大棚可改善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圖示區域位于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因此該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最合適的季節是冬季。A、B、C錯誤,D正確。故選D。我國的農業生產面臨著生產不穩定、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區域不同,形態不同”,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應當會有五種形態:一是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二是現代設施園藝業(種植蔬菜、少量水果、個別花卉等);三是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豬禽牛羊、水產養殖等);四是特色種植業(種植香菇、茶葉、藥材等)與養殖業;五是休閑觀光農業(傳承農耕文化)。下圖為中國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甲代表的糧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麥 C.青稞 D.甘蔗13.甲與乙農作物的分界線是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關于該線的地理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干旱區與半千旱區的分界線B.北方旱地耕作區和南方水田耕作區的分界線C.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東段一致D.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14.未來農業發展形態中,屬于畜牧業的是(
)A.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 B.現代設施園藝業C.大田種植業 D.休閑觀光農業15.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未來農業形態與分布地區搭配不合理的是(
)A.休閑觀光農業——交通便利的農村 B.現代設施園藝業——大城市的郊區C.特色種植業與養殖業——山地、丘陵地區 D.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丘陵、高原地區【答案】12.B13.B14.A15.D【解析】12.讀圖可知,甲地區主要是我國的北方地區,半濕潤地區,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較低,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B正確。水稻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花生是油料作物,甘蔗是糖料作物,ACD錯誤。故選B。13.讀圖可知,甲是小麥分布區,乙是水稻分布區。兩種農作物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旱作區和南方水田區的分界線,B正確。是我國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是800mm年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是我國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ACD錯誤。故選B。14.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應當會有五種形態:一是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二是現代設施園藝業(種植蔬菜、少量水果、個別花卉等),三是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豬禽牛羊、水產養殖等),四是特色種植業與養殖業(種植香菇、茶葉、藥材等),五是休閑觀光農業(傳承農耕文化),故未來農業發展形態中,屬于畜牧業的是現代化、集約化的養殖業,A正確;現代設施園藝業、大田種植業和休閑觀光農業都不屬于畜牧業,BCD錯誤。故選A。15.休閑觀光農業需要便利的交通,A合理;;現代設施園藝業受市場需求量的影響大,建在大城市的郊區,B合理;特色種植業與養殖業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宜在山地、丘陵地區,C合理;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業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宜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平原地區,D不合理,符合題意。本題要求選擇不合理的選項,故選D。二、解答題16.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①~⑥表示的是我國部分商品糧基地。名稱是:①,②,③,④,⑤,⑥。(2)圖中⑦~⑨表示的是我國部分商品棉基地。名稱是:⑦,⑧,⑨。(3)我國可供農業開發利用的后備不足,農業用地面積不可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產量,是我圍發展農業的重要途徑之是一。為了發展我國農業,還應該做。【答案】16.(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黃淮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2)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沿江濱海平原南疆綠洲區(3)土地資源單位面積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科技興農等【解析】16.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商品糧、棉基地的分布,農業問題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等內容,結合所學知識作答即可。(1)根據學過的知識可知,圖中我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①是松嫩平原,②是三江平原,③是江淮平原,④是江漢平原,⑤是鄱陽湖平原,⑥是洞庭湖平原。(2)根據學過的知識可知,圖中我國的主要商品棉基地:⑦是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⑧是長江沿江濱海平原,⑨南疆綠洲區。(3)根據學過的知識可知,我國耕地面積比重較小,可開墾的土地資源比重較小,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因此充分合理每一寸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我國發展農業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發展我國農業,還應做到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科技興農等等。17.2018年10月,某校學生到學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下圖為學農基地平面圖。閱讀圖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學農期間,恰逢第38個世界糧食日。下圖和資料卡片是老師為同學們準備的一些關于耕地、糧食的學習材料。我國是人口大國,2016年人口總量已接近14億。學農期間,某同學在學農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菝:1今天我了解了人口、耕地與糧食的關系,太有收獲了。在科普展廳,我看到了由中學生發明的新型柿子采摘器,它應用了3D打印和VR技術,太神奇了!”(1)2016年我國農用地中比例最大,與2012年相比,2016年的耕地面積。(增加/不變/減少),原因可能是(單項選擇)①城市建設占用耕地②退耕還草③毀林開荒④圍湖造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____(單項選擇)A.人口數量持續下降 B.人們對糧食需求減少C.優等耕地所占比重大 D.農業科技快速發展(3)通過學習同學們對人口、耕地、糧食之間的關系有了深刻的感悟,并繪制了示意圖。請將人口、耕地、糧食三個關鍵詞填在框圖中相應的位置。①②③(4)請結合日志,聯系地理學習,說一說你的認識。(至少答出兩方面)【答案】17.(1)林地減少A(2)D(3)人口耕地糧食(4)耕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關鍵,新技術的應用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值得推廣。【解析】17.通過閱讀圖表、地圖和文字材料,提取和分析其中信息,結合生活實際、所學知識,考查學以致用的能力,本題綜合性較強。(1)以學農活動為背景,考查地圖的讀圖和分析能力。通過圖表可知各農用地的比例;通過總量和比例的變化可知耕地面積的變化;通過對農用地比例和面積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變化的原因,2016年我國農用地中林地比例最大,與2012年相比,2016年的耕地面積減少,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設占用耕地和退耕還草。(2)以學農活動為背景,考查農業知識和材料分析的能力。結合材料和所學,可知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3)以學農活動為背景,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由題目所給材料可知,①為人口②為耕地③為糧食。(4)以學農活動為背景,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題型較為開放,主要從人口、耕地、糧食三者之間的關系,新技術的應用,機械化水平等方面作答,能結合材料說出兩點即可,如耕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關鍵,新技術的應用也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值得推廣。能力提升練一、選擇題近年來,一幅幅價值觀宣傳畫釋放社會正能量,含義深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宣傳畫描繪的農業生產部門是(
)A.種植業 B.林業 C.畜牧業 D.漁業2.這幅宣傳畫告訴我們要(
)A.計劃生育 B.保護森林 C.珍惜糧食 D.科技強農【答案】1.A2.C【解析】1.栽培各種農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種植業;林業是對樹木和森林(包括竹林)進行經營、管理,對與其相關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管理的行業和科學;畜牧業是利用畜禽等已經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獺、鵪鶉等野生動物的生理機能,通過人工飼養、繁殖,使其將牧草和飼料等植物能轉變為動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絨、皮張、蠶絲和藥材等畜產品的生產部門;漁業是人類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質轉化功能,通過捕撈、養殖和加工,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產業部門。圖中反映勞動者在田地上進行農業活動,屬于種植業,A正確;故選A。2.圖中文字“一滴汗一粒糧”說明糧食來之不易,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C正確;圖中未體現計劃生育、保護森林、科技強農,A、B、D錯誤;故選C。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讀中國農業結構變化統計圖和《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摘要(節選),完成下面小題。《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未來10年稻谷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總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7%,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讀圖,從2000年到2030年,我國農業結構中比例減少最多的是(
)A.畜牧業 B.林業 C.漁業 D.種植業4.在種植業中,我國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產量穩步增長,可能是因為(
)A.人口數量持續下降 B.農業科學技術進步C.耕地面積大幅增加 D.糧食需求越來越少5.為確保糧食生產所需要的耕地資源,我們應該(
)A.嚴格保護耕地 B.大力圍湖造田C.退耕還林還草 D.控制城市發展【答案】3.D4.B5.A【解析】3.讀圖可知,從2000年到2030年,我國農業結構中比例減少最多的是種植業,2000年為53.83%,2030年是37.07%,減少16.76%,D正確;從2000年到2030年,畜牧業比例上升、漁業呈現波動上升,A、C錯誤;林業比例減少1.37%,不是最少,B錯誤;故選D。4.稻谷、小麥、玉米是我國的三大作物,其中水稻集中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秦嶺—淮河以北主要是小麥;玉米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尤其是松嫩平原被稱為我國的“玉米帶”,我國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產量穩步增長,可能是因為農業科學技術進步,B正確;我國人口數量持續增長,A錯誤;耕地面積未大幅增加,糧食需求越來越大,C、D錯誤;故選B。5.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必然帶來住房困難、交通擁擠、醫療條件差等問題,給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的保護帶來沉重壓力,為確保糧食生產所需的耕地資源,我國應嚴格保護耕地,禁止亂占耕地現象的發生,A正確;大力圍湖造田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B錯誤;退耕還林還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但并不能保護糧食生產所需的耕地資源,C錯誤;控制城市發展,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D錯誤;故選A。油菜在我國分布極廣,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個大區。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我國冬油菜區和春油菜區的分界線大致相當于(
)A.秦嶺—淮河一線 B.冬季-8℃等溫線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D.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7.下列關于圖中油菜分布地區開花時間與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羅平開花日期早——地勢低平B.油菜分布密集區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C.門源開花日期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勢、緯度位置D.羅平、婺源、興化這三地的開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陸位置【答案】6.B7.C【解析】6.冬油菜區的油菜適宜生長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高于-8°C的地區,冬天播種,次年春天油菜成熟,而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8°C的地區,氣溫過低,油菜不能存活,即為春油菜;因此我國冬油菜區和春油菜區的分界線大致相當于冬季-8°C等溫線,B正確。據圖可知,秦嶺——淮河一線與冬油菜區和春油菜區的分界線相距較遠,秦嶺——淮河一線也是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及800毫米年降水量線,ACD錯誤。故選B。7.據圖可知,羅平位于云貴高原的云南省,地勢較高,該地油菜開花日期早是因為緯度低,是緯度因素造成的,故A錯誤;油菜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故B錯誤;門源開花日期較其他三地晚,主要影響因是地形地勢和緯度因素,該地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位于第一階梯,海拔高,且緯度較高,故C正確。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冬油菜區三地的開花日期北晚南早,故D錯誤;故選C。“國際茶日”于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是以中國為主的產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多地茶園建立起智慧農業云平臺,通過實時動態監管技術管理茶園,從而有效提升茶葉品質和產量。圖為“我國四大茶葉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我國四大茶區種植茶葉的共同優勢自然條件是(
)A.地處高原,熱量充足 B.黑土廣布,土地肥沃C.大型機械化生產,產量高 D.熱量充足,降水充沛9.導致我國茶葉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的社會因素是(
)A.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B.減少了糧食種植,大力發展茶葉種植C.全球變暖導致我國氣候發生變化D.我國的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多10.1957年,山東沿海地區開展“南茶北引”實驗,種茶須選擇在背風向陽、多云霧的半山坡。歷經多次失敗后在青島沿海的太平山麓試種茶苗成功。與南方茶區相比,青島氣候條件獨特,茶樹生長緩慢,生產的綠茶具有葉片厚、香味濃、耐沖泡的特點。相對南方茶葉,青島綠茶特色鮮明,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B.緯度相對較高,熱量相對較少,茶樹生長緩慢,利于養分積累C.冬季寒冷,利于茶樹過冬D.地形平坦,土壤相對肥沃,更利于茶樹的生長11.“國際茶日”的設立,對我國茶葉種植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促進茶文化傳播
②提高我國茶葉的知名度③縮小茶葉市場
④帶動茶葉種植區的經濟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8.D9.A10.B11.D【解析】8.讀圖可知,我國四大茶區主要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屬于亞熱帶、熱帶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地處丘陵地區,降水豐沛,空氣濕度大,A錯誤,D正確;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B錯誤;茶樹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機械化水平低,C錯誤;故選D。9.由材料可知,導致我國茶葉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的社會經濟因素是科學技術的不斷應用,A正確;并沒有減少糧食種植,B錯誤;全球變暖是不利的自然因素,C錯誤;農村勞動力在不斷減少,D錯誤;故選A。10.由材料可知,日照綠茶特色體現為“葉片厚、香味濃、耐沖泡",說明品質好,氣候角度主要包括氣溫、光照、晝夜溫差等方面。與茶樹原產地相比,日照原本無茶樹生長,說明其不具有原產地的水熱條件,即熱量、水分條件較差。因其氣溫低而生長慢,則生長周期長,積累有機物質多;日照降水少于南方,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利干有機物質積累,B正確;種茶須選擇在背風向陽、多云霧,氣候濕潤的半山坡,地形平坦不利于排水,AD錯誤;冬季寒冷,不利于茶樹過冬,C錯誤;故選B。11.“國際茶日”的設立,對我國茶葉種植帶來的影響有: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促進茶文化傳播、提高茶葉知名度、促進茶文化傳播,擴大了茶葉市場,①②④正確,③錯誤;D正確,故選D。下圖示意我國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甲、乙、丙、丁四種作物分別是(
)A.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B.甜菜、甘蔗、花生、油菜C.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D.甘蔗、花生、油菜、甜菜13.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種植,原因是(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多B.成都平原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C.成都平原土壤比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D.受北部山脈阻擋,成都平原冬季氣溫較高【答案】12.A13.D【解析】12.據圖可知,甲農作物主要分布在兩廣、福建、云南和四川等低緯地區,應為甘蔗;乙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和新疆等高緯度地區,應為甜菜;丙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應為油菜;丁主要分布在華北及環渤海地區,應為花生,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13.據上題可知,甲農作物為甘蔗,該作物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一般分布在24°N以南地區,而甘蔗能在成都平原南部也可種植的原因是因為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內部,北部有高大山脈阻擋冷空氣,使其冬季氣溫較高,D正確;而該地區能種植甘蔗與降水量、灌溉水源和土壤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各地耕耘在春光里,揮灑汗水,助力“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圖為我國人口總數、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糧食占有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讀圖可知(
)A.我國人口總量一直呈上升趨勢B.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不斷下降C.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呈緩慢上升趨勢D.2015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最多15.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為此我國應該(
)A.擴大糧食的進口規模 B.大規模開墾荒地復種C.大幅度降低人口出生率 D.確保18億畝(即1.2億公頃)耕地紅線【答案】14.A15.D【解析】14.讀圖可知,我國人口總量一直呈上升趨勢,A項正確;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整體呈上升趨勢,B項錯誤;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整體呈下降趨勢,C項錯誤;2020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最多,D項錯誤。故選A。15.擴大糧食的進口規模,不利于實現糧食安全,A錯誤;大規模開墾荒地復種,會破壞生態環境,B錯誤;大幅度降低人口出生率,短時間內對糧食安全的影響較小,C錯誤;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農業現代化相對滯后,農業基礎薄弱,因此今后我國農業應該發展多種經營,向著優質、高產、高效的方向發展,確保18億畝(即1.2億公頃)耕地紅線,D正確。故選D。二、解答題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探究問題。
材料一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七年持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全年糧食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加”。材料二圖1為西藏自治區簡圖、圖2為我國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規劃示意圖、圖3為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探究活動1走進歷史析農業材料三過著游牧生活的匈奴人向漢人學習先進的農耕技術,但卻沒有改變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格局。從地形、氣候、水源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尋農業部門的差異及原因。(1)我國種植業主產區分布地區主要的地形類型是,影響“甘肅新疆主產區”的形態呈狹長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2)隆子黑青稞產自西藏自治區隆子縣,具有特殊高抗氧化性且營養含量高;東北平原主產區所產的五常大米被評為中國最好的大米之一,試分析兩地農產品品質優良共同的氣候條件。(3)圖2中示意的華南主產區,其主要糖料作物是;東北地區由于緯度高,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這里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水稻種植區,其主要原因是。探究活動2走進生活品農業(4)據所學知識分析三江平原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答出兩點即可)(5)世界上每四瓶番茄醬就有一瓶產自新疆,據所學知識分析新疆適合番茄生長的有利條件。探究活動3走進現代看農業材料四禾木是新疆阿爾泰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村中居民大多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習慣吃肉吃面卻不習慣吃菜。每到冬季,這里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積雪構成童話般的冰雪夢境。近年來,隨著外地游客的不斷涌入,禾木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著改變,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6)有人主張在禾木附近的草原開荒種植蔬菜,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你是否贊同禾木村開荒種植蔬菜,請說明理由。【答案】16.(1)平原、丘陵水源(2)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3)甘蔗氣候雨熱同期(4)地廣人稀,本地糧食消費少;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交通便利。(5)夏季氣溫高,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灌溉水源充足。(6)贊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試題及解答
- 員工敬業保密合同協議
- 正規授權工廠合同協議
- 正規農田出租合同協議
- 模塊回收銷售合同協議
- 品牌服裝加盟合同協議
- 橡膠合同規格補充協議
- 和周邊商鋪合作合同協議
- 商品房二套房合同協議
- 員工勞務派遣協議書范本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 第6單元 練習十五 課件
- 北京2025年市場監管總局直屬單位第一批招聘2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語文++】第23課蛟龍探海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八年級勞動教育測試題目及答案
- 球團焙燒工(高級)技能鑒定備考試題庫-上(單選、多選題)
- 知識寶庫中的寶藏知識產權的投資潛力和實踐路徑探索
- 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修復算法研究
- 隱私與保密信息管理制度
- DB32-T 2355-2022 綜合交通建設試驗檢測用表編制規范(修)
- 八年級體育教案(全冊)
- 2022新高考卷小說《江上》 答案+評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