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1頁
貴州省六盤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2頁
貴州省六盤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3頁
貴州省六盤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4頁
貴州省六盤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一質量監測試卷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前兩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最多的是陶器,而彩繪陶器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因素之一。目前,發掘、調查、采集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器近300件,其紋飾有圓點、弧線、勾葉紋等。據此可知A.大汶口文化呈多元一體特點B.大汶口先民邁入階級社會C.大汶口陶器的制作工藝復雜D.大汶口彩陶藝術獨具特色2.通過這一制度,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并逐步鉤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邦國林立的狀態。這一制度是A.內外服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禮樂制3.圖1所示為出土于春秋晚期的犧尊,牛首的形象相當寫實,雙目炯炯有神,在牛鼻子上設有一個套環。該文物可以用來說明當時圖1A.家庭手工業十分發達B.牛可能已被用于農業生產C.鐵器得到普遍的使用D.禮樂制度在貴族中很盛行4.《孟子·萬章下》云:“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在此,孟子闡述的是A.內外服制不利于商王朝統治B.郡縣制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C.分封制度治理功能日益凸顯D.不同等級貴族領地規模差異5.據史書記載,秦政府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在全國范圍內都強制使用統一的度量衡器具進行貿易和稅收等活動。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A.加強中央集權B.繁榮商業貿易C.完善地方治理D.方便百姓生活6.始皇帝后期,反秦活動在關中郡并不突出;北邊民眾逃歸,南邊“絕道”自守,也不明顯;反秦活動主要集中在“新地”郡(原關東六國統治區域)。原先的東方六國的不少民眾仍自認為楚人、趙人、燕人、魏人、韓人和齊人。這反映出秦朝A.并未在全國推行郡縣制B.法律制度過于嚴苛C.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沖突D.關中地區經濟落后7.表1所示是漢武帝時期在北部新設郡及向其移民人數,漢武帝這一做法表1郡名戶數/戶人口數/人郡名戶數/分人口數/人朔方34338136628安定42725143294西河136390698836天水60370261348酒泉1813776726張掖2435288731武威1758176419敦煌1120038335定襄38559163144合計3836521683461A.保證了陸上絲綢之路暢通B.促進了各地人口自由流動C.強化了國家對邊疆的治理D.消除了匈奴對北部的侵擾8.漢代司馬相如在評論漢賦時說道:“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于內,不可得而傳。”這一評價體現了漢賦A.兼具華麗與宏大特性B.風格單調且內容空洞C.只重形式而輕于內涵D.創作理念古今難傳承9.圖2為西晉北方少數民族分布及北方流民南遷示意圖。造成北方流民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圖2A.民族交融的推動B.江南開發的需要C.戰亂頻繁的現實D.豪強士族的倡導10.表2所示為南朝時期各地區興修農田水利情況統計。表2可用來說明南朝表2地形區政區名稱歷史記載地形區政區歷史記載長江三角洲丹楊(陽)赤山塘14次江漢平原南郡9次青塘江淮平原廬江晉陵新豐塘弋陽吳興荻塘南陽盆地襄陽A.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B.疆域范圍得到了拓展C.農田灌溉條件持續改善D.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11.圖3所示為國畫《文成公主和親》,其反映的歷史事件圖3A.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產物B.促進了漢藏交流和友好關系C.拓展了唐朝的西北邊疆D.能印證安史之亂后唐朝衰弱12.后周顯德二年(955年)三月,周世宗下詔,“應逃戶莊田,并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租稅”;周世宗還對逃戶回歸的年限作出詳細的規定,促使逃戶及早回歸和開墾利用荒棄莊田。這一做法主要是為了A.恢復與發展經濟B.解決土地兼并問題C.控制逃戶的收入D.結束藩鎮割據局面13.據統計,唐代科舉考生中,士族子弟占58%,庶族子弟中中小地主子弟占25%,自耕農子弟占17%。與此前相比,唐代A.士族把持朝政加強B.科舉制度顯失公平C.社會階層完全固化D.人才選拔范圍擴大14.柳宗元在《答元饒州論政理書》中提到兩稅法:“夫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茍然,則貧者無貲以求于吏,所謂有貧之實而不得貧之名。富者操其贏以市于吏,則無富之名而有富之實。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無所忌。”據此可知,柳宗元認為兩稅法的推行A.導致了錢貴物輕的局面B.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C.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D.造成地方悍吏橫征暴斂15.圖4所示為我國古代一部著作的封面。下列與其相關說法正確的是,該書A.主要描述建筑風格和營造技術B.是一部關于數學計算的書籍C.內容集中在古代繪畫理論方面D.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農書16.唐朝時,當時居住在長安城的外來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帶來了胡騰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帶來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祆教);來自天竺的瞿縣悉達把天竺的《九執歷》翻譯成中文。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唐朝A.軍事力量強大四方來朝B.對外政策開放兼收并蓄C.經濟繁榮吸引各國人民D.文化昌盛各國前來學習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訾(估量)粟(糧食產量)而稅,則上一(國家的田賦制度統一),而民平。上一,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民平,則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材料二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戰國]商鞅《商君書》(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商鞅的主要經濟思想。(4分)(2)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商鞅變法中的經濟措施,并說明這些措施對秦國社會發展的作用。(8分)18.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材料一秦朝中央政府設丞相總百揆,作為文官系統的首領;設太尉主五兵,為武職系統的首領:職分文武,輔助皇帝,作為皇帝的左右手。又置御史大夫作為丞相的副手,獨立于文武行政系統之外兼掌監察。于是,文臣、武將、監司三大政務系統的設官框架自此形成,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由這三大系統構成。——摘編自袁剛《秦朝專制官僚政體的確立和政府機構的設置》材料二唐代中書省掌管機要,發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權。作為朝廷的政策文書草擬機構,中書省需要傳達皇帝的旨意。門下省是唐代非常重要的文書審核機構,它的地位與中書省保持一致,隸屬平等機構,主要負責的是文書審核,糾正得失。同時,門下省也是我國唐代主要的監察機構,對于皇帝的行為舉止進行制約和監督,在客觀上維護百姓的利益。作為唐代最高的執行機關,尚書省是推廣朝廷政策的關鍵機構。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三省是對中央權力的劃分,在以皇帝和三省為核心的中央機構之下,又劃分了六部,隸屬于尚書省,這些都是國家保持繁榮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摘編自溫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及其影響》(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政府三公的名稱及其主要職能。(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唐朝政府中央機構的運行概況及其作用。(8分)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材料一隋朝的大運河是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它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延伸至涿郡,向南抵達余杭。這條運河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千里,跨越了眾多的地理區域。它成功地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將中國北方和南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這條運河,南方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北方的特產也能夠便捷地運輸到南方,極大地促進了南北地區的經濟交流和物資流通。同時,大運河的修建也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加強了南北地區之間的文化交融和相互影響。材料二唐朝時期,統治者高度重視大運河的作用,對其進行了多次疏浚和整修,不斷完善運河的通航條件和運輸能力。在唐朝的精心維護下,大運河得以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大運河沿岸的城市如揚州、杭州等,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迅速發展成為商業繁榮的大都市。這些城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各類人才,商業活動異常活躍。同時,大運河的暢通也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南方地區的經濟控制,使得南方的財富能夠更加順暢地流向北方,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為唐朝的繁榮和昌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隋朝大運河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隋唐時期大運河的作用。(8分)20.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社會生活的廣闊與敘事意旨的多元使得魏晉南北朝敘事詩在題材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表3所示為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詩歌(節選)。表3題材類別內容(節選)出處社會民生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軍事戰爭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征騎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