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口腔頜面外科學課件)_第1頁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口腔頜面外科學課件)_第2頁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口腔頜面外科學課件)_第3頁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口腔頜面外科學課件)_第4頁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口腔頜面外科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腮腺炎腮腺炎性質:細菌性(化膿性)病毒性特異性感染途徑:逆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淋巴源性感染損傷及其他一、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1.病源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鏈球菌2.發病因素:嚴重的全身疾病嚴重代謝紊亂(大手術后嚴重脫水)口腔衛生不良腮腺區損傷和鄰近組織炎癥擴散慢性腮腺炎急性發作3臨床表現多單側發病機體近期遭受大的創傷耳垂為中心的腮腺區腫脹、壓痛導管口充血、紅腫,膿性分泌物化膿形成膿腫,不易捫及波動感全身中毒癥狀重診斷根據病史、體檢不難診斷

治療全身抗感染,支持療法局部治療促進炎癥吸收,促唾液分泌膿腫切開全身中毒加重局部跳痛壓痛明顯凹陷性水腫導管口有膿液排出穿刺出膿液注意:防止損傷面神經一般在耳屏前作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腮腺。用小血管鉗沿面神經走行方向行鈍性分離,對分散的小膿灶作多處引流。6鑒別診斷流行性腮腺炎

1.雙側發病

2.流行性,兒童多見,終身免疫

3.導管口無紅腫、分泌物清亮無膿液咬肌間隙感染

1.牙感染史

2.下頜角部腫脹、張口受限

3.導管口無紅腫、分泌物清亮二、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病因先天發育異常遺傳性免疫功能低下細菌逆行感染成人多為兒童延期治愈而來臨床表現以5歲左右最常見,男多于女部分有流行性腮腺炎史腮腺反復腫痛,導管口可有粘稠蛋清樣液體溢出或膿性液,水腫輕微發病間隔不等,隨年齡發病次數部分青春期后可自愈診斷要點可有流行性腮腺炎發病史腮腺反復腫脹,導管口可有蛋清樣液體流出有自愈傾向兒童造影示末梢導管呈斑點、球狀擴張,排空延遲,主導管、葉間導管無明顯改變。兒童復發性腮腺炎末梢導管呈點狀、球狀擴張,排空遲緩主導管及腺內導管無明顯異常11鑒別診斷流行性腮腺炎(兒童):雙側同時發生,伴發熱,腫脹更明顯導管口分泌正常患病后終身免疫,無反復腫脹

Sjogren綜合征(成人)多見于中年女性,無自幼發病史常有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腮腺造影主導管擴張不整,邊緣毛糙,呈蔥皮樣、花邊樣改變12治療有自愈性增強抵抗力防止繼發感染、減少發作局部治療,按摩、淡鹽水漱口、刺激分泌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局部原因解剖原因導管擴張、腺泡萎縮病因導管口損傷導管口狹窄導管結石、異物導管較長、較窄導管內分泌物淤滯主要病理特征臨床表現中年、男多于女單側受累、亦有雙側者腮腺反復腫脹、與進食有關與進食無關者,多晨起腮腺發脹、按摩后有咸味液體流出,腫脹好轉。腮腺稍腫大,中等硬度、微壓痛,導管口微紅腫、有粘稠蛋清樣液體。X—線示主導管、葉間導管部分擴張,部分不擴張,呈臘腸樣。鑒別診斷成人復發性腮腺炎

1.幼兒發病史

2.x—線造影舍格倫綜合癥

1.中年女性

2.口干、眼干、結締組織疾病

3.x—線末梢導管點、球狀擴張診斷及治療根據病史、x—線造影可診斷治療局部治療去除病因為主手術治療

1.導管結扎術

2.保留面神經腮腺腺葉摘除術腺葉、導管全部切除,防潴留膿腫。腮腺導管反復抗生素沖洗術后給予阿托品、加壓包扎腺萎縮并發癥:粘液或膿液破潰潴留膿腫正常腮腺造影圖像18阻塞性腮腺炎主導管部分狹窄、部分擴張,呈臘腸樣改變臘腸樣改變19四、涎腺特異性感染(了解)結核:主要是腮腺區淋巴結發生結核性感染,腫大破潰后累及腺實質放線菌病:是一種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較少見;主要由以色列放線菌感染所致。結節病:是原因不明的多系統肉芽腫病,可能是一種免疫功能異常性疾病。唾液腺結石病和下頜下腺炎唾液腺結石病指腺體或導管內發生鈣化性團塊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下頜下腺最常見其次腮腺舌下腺少見唾液富含粘蛋白,鈣、磷含量高。頜下腺導管自后下向前上行、唾液逆重力流動、導管長、口底部彎曲。導管口炎癥,損傷。病因:臨床表現青壯年多發,男多于女進食時頜下腺部位腫脹、疼痛導管口粘膜紅腫導管內涎石(雙合診后向前)腺體感染反復發作X---線平片因結石鈣化程度低可陰性,頜下腺結石90%不透x線。即使陰性不必作造影,以免將結石推入深部。治療治療目的:去除結石、消除阻塞、保留功能保守治療:促進導管分泌手術取石:適宜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腺體切除:多發涎石、腫瘤腺體內結石導管取石后反復復發腺體慢性纖維化導管后部接近腺體結石導管取石術涎腺損傷和涎瘺指唾液不經導管系統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頰皮膚表面。腮腺最常見主要原因損傷

手術損傷化膿性感染涎瘺腺體瘺導管瘺完全瘺不完全瘺涎瘺:新鮮創口可直接加壓包扎;陳舊者可用燒灼性藥物破壞瘺口的上皮組織,再行加壓包扎。瘺口較大的,可切除周圍瘢痕,再分層縫合。腺體瘺:腺管瘺:缺損不大者導管吻合術缺損較多者導管改道術導管再造術導管結扎術舍格倫綜合癥舍格倫綜合癥(Sjogrensyndrom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外分泌腺進行性破壞粘膜、結膜干燥可伴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遺傳病毒性激素總之病因不是特別明確臨床表現中老年女性多見有眼干病史、角膜干燥,淚腺腫大唾液腺腫大:腮腺最多見感染型、腫大型、萎縮型口腔粘膜干燥,舌乳頭萎縮,可出現猛性齲,白念菌感染、嚴重時出現進食、吞咽、語言困難部分可伴有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舍格倫綜合癥病例1舍格倫綜合癥病例2診斷要點涎腺造影可見末梢導管有程度不等的擴張,排空延遲。唇腺活檢,可見淋巴細胞呈灶性浸潤。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沉加快,抗SS-A、抗SS-B、類風濕因子等抗體滴度增高。施墨試驗:檢查淚腺分泌。5×35mm濾紙2條,置于瞼裂內1/3和中1/3交界處,閉眼夾5分鐘檢查濾紙濕潤長度<5mm陽性。玫瑰紅試驗:用一滴1%四碘四氯熒光素滴入眼結膜囊內,生理鹽水沖洗,檢查角膜被染紅,示角膜干燥。治療對癥處理為主:促唾藥物,眼干用0.5%甲基纖維素滴眼,舒雅樂片口服3次/日,緩解口干預防感染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慎用,免誘發癌變。中醫治療:采用益氣健脾、滋陰補腎方劑手術治療對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腺體反復腫大或出現腫瘤樣改變,可選用手術。目的:明確診斷、減少自身抗原、防止惡變唾液腺黏液囊腫外滲性粘液囊腫導管破裂、最多見潴留性囊腫導管狹窄,結石病因:

臨床表現黏液囊腫舌下腺囊腫一、黏液囊腫囊腫最常見的小唾液腺瘤樣病變。好發部位:下唇、舌尖腹側。病因:與下前牙摩擦舌腹、咬傷下唇粘膜腺體有關。臨床表現:囊腫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淺藍色小泡,狀似水泡。多為黃豆至櫻桃大小,質地軟而有彈性。囊腫易被咬破,流出蛋清樣透明粘稠液體,囊腫消失。破裂處愈合后,又被粘液充滿,再形成囊腫。反復破損后,表現為較厚的白色瘢痕狀突起,囊腫透明度減低。二、舌下腺囊腫最常見于青少年,可分為三種類型1、單純型(口內型):口底區:下頜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區,淺紫色,捫之柔軟,口底的一側,將舌抬起,“重舌”,穿刺蛋清樣粘稠液體。2、口外型(潛突型):頜下區:口底表現不明顯,觸診柔軟,與皮膚無粘連,不可壓縮,低頭稍增大,穿刺蛋清樣粘稠液體。3、啞鈴性:在口內口底區和口外頜下區均可見囊性腫物。

治療1.小唾液腺粘液囊腫

抽盡囊液,向囊腔內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抽出。破壞上皮,使其失去分泌功能不再形成囊腫。也可注入20%的氯化鈉。但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仍為手術切除。

治療2.舌下腺囊腫

根治方法:切除舌下腺,殘留部分囊壁才能不致造成復發。對口外型、啞鈴型舌下腺囊腫,應摘除舌下腺,吸盡囊液,頜下區加壓包扎。對嬰兒、體弱者,可先行囊腫切開術,放出囊液,填入碘仿紗條,待后行摘除舌下腺。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定義:混合瘤,屬于上皮源性腫瘤。出現粘液、軟骨樣組織為特征,組織病理形態學上多樣性表現。臨床表現無痛、緩慢漸進性生長,無意中發現,以耳垂為中心,質韌、活動、表面呈結節狀。瘤體再大也不影響面神經功能腮腺深葉混合瘤,軟腭膨隆偏斜,不影響張口

涎腺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于腮腺,其次為腭部的小涎腺和頜下腺。小涎腺混合瘤最常見部位在一側硬、軟腭交界處。包膜不完整、是具有侵襲性的良性腫瘤。臨床表現右腮腺混合瘤

病例15354右腮腺混合瘤

病例2右腮腺巨大混合瘤55治療施行腫瘤及腮腺淺葉或全葉切除術,解剖并保留面神經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功能性手術治療方法。此手術方法的要點在于只進行包括腫瘤的腮腺局部切除、保留面神經、腮腺導管、部分淺葉及深葉腺體。預后屬于臨界性腫瘤腫瘤內細胞成分豐富者易惡變,間質成分豐富者易復發。味覺出汗綜合征,又稱耳顳神經綜合征或Frey綜合征。其癥狀是在耳前下區皮膚,當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時,出現該區發紅并伴有出汗現象。一般認為是手術切斷了的副交感分泌神經支與皮膚汗腺及表淺血管的交感神經支錯位再生連結,導致刺激唾液分泌后表現出汗與發紅。多形性腺瘤易復發原因的幾種觀點:包膜與瘤體易分離,導致手術切除不完整多源性發生,并且瘤體包膜不完整手術過于保守,如沿包膜剝離剜出術。術中的擠壓,造成瘤細胞外溢,所以,精細的手術操作是避免復發的重要措施之一。復發惡變多形性腺瘤,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即使術后復發,大多保持其原有的組織病理形態,但具有潛在惡性行為。在長期生長后,少數可發生惡變。在臨床上如腫瘤出現以下癥狀,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1.緩慢生長后突然加快生長,伴自發性疼痛。2.出現皮膚或粘膜潰瘍、面癱。

3.病程長者也可能發生惡變。報道多形性腺瘤惡變率約為3%-4%。黏液表皮樣癌黏液表皮樣癌涎腺黏液表皮樣癌在涎腺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占第一位。發生于大涎腺者以腮腺居多,發生于小涎腺者以腭部最多見,其次是頜下腺和舌下腺,其他小涎腺也可發生,特別是磨牙后腺。女性發病率較高于男性。臨床表現隨分化程度不同而有較大差別。高分化型多呈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塊,界清,質地中等。低分化型生長速度快,質地硬,界限不清,活動度差,與周圍組織粘連甚至固定,可有疼痛。有面神經麻痹癥狀。診斷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臨床上與多形性腺瘤難以鑒別,一般在手術中作冰凍活檢后方能確診。低分化型伴有腺實質破壞者,在涎腺造影中可有導管中斷,遠端導管出現部分或完全不充盈也可能出現分支導管破壞、碘油外漏等惡性腫瘤表現。最后確診主要靠病理診斷

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術中冰凍活檢,術中防止腫瘤破裂,粘液外溢,造成種植性復發。

黏液表皮樣癌對放療不敏感,化療和放療常作為術后綜合治療的組成部分。治療(一)術中面神經的處理

面神經未受累,應保存面神經;面神經與腫瘤輕度粘連,如為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可考慮保留,然后用液氮冷凍處理面神經及其周圍組織,術后放療。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則應切除面神經。如術前已有面癱或術中見面神經穿過瘤體,不論高分化型或低分化型,均應切除面神經,然后作面神經吻合或移植。

治療(二)術中頸淋巴結的處理:高分化型的頸淋巴結轉移率很低,不必做選擇性頸淋巴清除術;低分化型的頸淋巴轉移率在40%左右,宜行選擇性頸淋巴清除術。

預后黏液表皮樣癌患者預后因腫瘤的分化程度的差異而不同。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術后可能復發,但很少發現頸淋巴轉移,血行性轉移更為少見。患者術后生存率較高,預后較好。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術后容易復發,淋巴結轉移率較高,且可出現遠處轉移,患者預較差。唾液腺腫瘤治療總則一、診治原則涎腺腫瘤95%來自腺上皮,是人體中組織病理分型最為復雜的腫瘤之一,發病率約為0.15~1.6/10萬1.腮腺發病率占唾液腺腫瘤80%,良性腫瘤占其中80%2.頜下腺腫瘤占唾液腺腫瘤10%,其中良、惡性腫瘤個占一半。3.舌下腺腫瘤占唾液腺腫瘤1%,其中惡性占90%

(多為腺樣囊性癌)69發病部位與組織類型的特點Warthin瘤、嗜酸細胞腺瘤幾乎發生于腮腺;腺泡細胞癌、導管癌、上皮-肌上皮癌多于腮腺;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瘤多見于腭部小唾液腺;管狀腺瘤90%發生于唇腺;磨牙后墊區腺源性腫瘤以粘液表皮樣癌最為常見;舌下腺腫瘤多為腺樣囊性癌。70年齡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年輕人多為良性老年人惡性增多兒童唾液腺腫瘤惡性多于良性。71性別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樣癌女性多于男性;Warthin瘤男性明顯多于女性。72共同的臨床特點73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無痛、活動、無粘連、無功能障礙、表面光滑

惡性腫瘤:生長快、疼痛、呈浸潤性生長并與周圍組織相連、甚至浸潤神經組織導致神經功能障礙腮腺腫瘤80%發生于腮腺淺葉,表現為耳下、耳前區或腮腺后下部的腫塊;良性一般無功能障礙,惡性可能出現面癱、皮膚潰爛、張口受限等功能障礙。深葉來源的腫瘤突向咽旁間隙,表現為咽側膨隆或軟腭腫脹;部分腫瘤位于下頜支后緣與乳突之間,腫瘤固定,有些呈啞鈴狀;起源于副腮腺葉者,表現為頰部(顴弓下)腫塊。74不同部位腫瘤的各具臨床特點唾液腺腫瘤“80%”規律:

80%來源于上皮組織80%發生于腮腺80%發生于腮腺淺葉80%為良性腫瘤80%為混合瘤75下頜下腺表現為下頜下三角區腫塊良性一般無自覺癥狀,惡性腫瘤侵犯神經可出現相應的癥狀,如舌神經致舌麻木,舌下神經致舌運動障礙等,侵犯骨膜與頜骨融合,部分出現頸淋巴結腫大。下頜下腺惡性腫瘤最容易發生轉移。76舌下腺舌下腺腫瘤由于位置關系,不易為患者所察覺,部分病例無任何癥狀;部分病例出現舌功能障礙;觸診發現舌下腺硬性腫塊,有時與下頜舌側骨膜粘連。77小唾液腺小唾液腺腫瘤以腭部最常見,多發生于一側腭后部及軟硬腭交界區腭部腫瘤固定不活動惡性腫瘤常累及腭大N及眶下N磨牙后墊區以粘表多見,易誤診為粘液囊腫;78小唾液腺舌腺腫瘤多位于舌根部,惡性居多;主要為疼痛、異物感、吞咽困難,舌根腫瘤的特點:病變位于粘膜下,不易發現易發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唇腺來源的腫瘤較少見,多為良性上唇多于下唇以基底細胞腺瘤及管狀腺瘤居多79診斷臨床診斷:影像學診斷:B超、CT、MRI細針吸取活檢:組織病理診斷及分類:

80唾液腺惡性腫瘤分三類高度惡性腫瘤:頸淋巴結或遠處轉移高,術后易復發,預后較差低度惡性腫瘤:頸淋巴結或遠處轉移底,術后復發少,預后較佳中度惡性腫瘤:生物學行為及預后介于兩者之間81治療手術治療:手術原則:從包膜外正常組織進行,同時切除部分或整個腺體面神經的處理:腫瘤與面神經無粘連,或輕度粘連,盡量保留面N,減少機械損傷術前已有面癱、面N穿過腫瘤、高度惡性腫瘤,切除面N頸淋巴清掃:淋巴結不腫大,不懷疑轉移,原則上不作選擇性頸清低度惡性腫瘤有腫大淋巴結,懷疑轉移,選擇性頸清高度惡性腫瘤,應考慮選擇性頸清82治療放射治療:單純放療難以根治腺樣囊性癌、手術不徹底、腫瘤與面N緊貼,放療可降低復發化學治療:單純化療難以根治腺樣囊性癌和唾液腺導管癌,40%遠處轉移,化療加以預防83預后唾液腺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較高但遠期生存率持續下降預后觀察宜在10年以上。84沃辛瘤腺淋巴瘤(沃辛瘤)主要發生于腮腺。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腫瘤。占腮腺良性腫瘤的20.6%。好發于男性,男女之比約為6:1,與吸煙有關。不同種族的Warthin瘤的發病率也有差異。黑種人罹患此病者很少。而白種人和黃種人較多。臨床表現多見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約為6:1,其發病可能與吸煙有關;多位于腮腺后下極,表現為緩慢生長的無自覺癥狀的腫塊。不引起面神經功能障礙。圓形、表面光滑、質軟、有彈性感可有消長史,淋巴樣間質很容易發生炎癥反應;常為多發性,術后又出現腫瘤可能是而多發不是復發腫瘤內有囊腔形成,囊腔內有淺綠色粘稠液體診斷根據臨床表現,結合性別、年齡、腫瘤部位等因素及仔細的臨床檢查,一般不難做出診斷。可采用以下檢測方法作為輔助診斷及鑒別診斷手段。99mTc核素顯像:表現為腫瘤區99mTc核素聚集,即所謂“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