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黃河一、解答題1、讀“黃河流域略圖”,分析回答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省,注入__________(海洋)。(2)黃河流經①②兩地后水量__________(增加或減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治理黃河的根本是治理__________游河段,因其流經__________高原,存在嚴重的__________問題。(4)黃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5)圖中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四個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6)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由于流速變緩,泥沙沉積,形成__________。2、讀“我國黃河流域示意圖”和“甘肅省地理簡圖”,回答下列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山脈,注入渤海,是中國的第二長河。(2)圖中②所在的地形區為__________高原,主要以旱作農業為主。(3)①到②河段,河流含沙量逐漸__________(增大或減少),流經③河段時,進入華北平原,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__________”。(4)結合“甘肅省地理簡圖”及甘肅省特點,請你給甘肅省經濟發展方向提一條具體的建議(言之有理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如圖示意黃河流域和寧夏引黃古灌區景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山脈北麓,最終注入__________(近海),是我國第二長河。(2)由于寧夏平原__________(海陸位置),當地降水量少,人們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列舉引黃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3)黃河中游主要流經__________(地形區),__________(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黃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變化有__________。(4)從協同發展的角度看,寧夏應調整農業結構,改進灌溉技術;_________(省區簡稱)應加固沿河大堤,加強河口濕地建設;________省應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水源涵養區。4、暑期,港澳與大陸三地的中學生組成小記者團,聯合考察黃河流域生態質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出行準備:了解黃河基本概況。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跨越了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流經9個省級行政單位,最終注入__________海。(2)探尋海水稻:從圖中年等降水量線看,寧夏絕大部分屬于__________(填“濕潤區”或“半干旱區”)。港澳同學在寧夏平原尋訪了袁隆平院士團隊支持的海水稻試驗田,被眼前大片稻田景象所震撼。港澳地區地狹人稠,工商業發達,包括糧食在內的__________主要依靠祖國內地穩定供應。(3)保護鯉魚:黃河鯉魚是衡量黃河生態質量的標志之一。與下游相比,中游河段含沙量__________,影響鯉魚逆流而上產卵。(4)研學之思:活動歸來,小記者團圍繞“寧夏大規模推廣海水稻種植”展開辯論。正方:可以大規模推廣;反方:不可以大規模推廣。表明你的立場,并說出一點理由。(提示:結合寧夏自然環境和海水稻習性作答)5、讀黃河流域圖,回答問題。(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__海。(2)黃河在上游塑造的寧夏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中游接納了兩條主要支流汾河和B__________河。中、下游的分界點C是__________。(3)D__________水利樞紐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樞紐,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工程。(4)“馴服大冰河”主要是對黃河部分河段出現的凌汛現象,采取措施,解除險情。圖中①②③④四河段中,容易形成凌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河段。(5)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形成了聞名的“__________”;有的年份,黃河某河段徑流量會明顯減少,甚至會出現斷流現象。黃河各河段中最有可能出現斷流現象的是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6、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1)起止點: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__海。(2)上中下游劃分城市:C__________、D__________。(3)沖擊成的平原:寧夏平原、F__________平原。(4)主要支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5)重要水利樞紐:(一)__________、(二)三門峽、(三)龍羊峽。(6)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平原。7、讀圖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材料二圖為我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分布示意圖。(1)北方防沙帶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如圖“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2)黃河中游流經__________(地形區),綜合治理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3)長江重點生態區的重點在于治理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頻發問題,有關該災害成因的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4)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地區位于圖中“三區四帶”中的__________。南方丘陵山地帶雨季時,應注意防范__________(地質災害),該地帶植樹造林,恢復植被的環境效益主要有__________。
4.2黃河一、解答題1、讀“黃河流域略圖”,分析回答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省,注入__________(海洋)。(2)黃河流經①②兩地后水量__________(增加或減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治理黃河的根本是治理__________游河段,因其流經__________高原,存在嚴重的__________問題。(4)黃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5)圖中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四個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6)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由于流速變緩,泥沙沉積,形成__________。【答案】解:(1)據圖可知,黃河發源于青海省,注入渤海。青海省簡稱青,行政中心西寧,渤海是我國的內海。(2)據圖可知,黃河流經①寧夏平原和②河套平原后水量減少,主要原因是農業灌溉用水增多。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用黃河水灌溉,物產豐富,被稱為塞上江南。(3)治理黃河的根本是治理中游河段,因其流經黃土高原,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眾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4)黃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小浪底水利樞紐。治黃的關鍵是治沙。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人為制造“洪水”沖刷河道,減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積,遏制河床抬高。(5)據圖可知,圖中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四個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沿河流分布。蘭州、鄭州、濟南分布在黃河干流沿岸,西安分布在黃河支流渭河沿岸。(6)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由于流速變緩,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出現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現象。治理下游措施是加固黃河大堤。故答案為:(1)青海;渤海(2)減少;農業灌溉用水增多;(3)中;黃土;水土流失;(4)小浪底水利樞紐;(5)沿河分布;(6)“地上河”。2、讀“我國黃河流域示意圖”和“甘肅省地理簡圖”,回答下列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山脈,注入渤海,是中國的第二長河。(2)圖中②所在的地形區為__________高原,主要以旱作農業為主。(3)①到②河段,河流含沙量逐漸__________(增大或減少),流經③河段時,進入華北平原,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__________”。(4)結合“甘肅省地理簡圖”及甘肅省特點,請你給甘肅省經濟發展方向提一條具體的建議(言之有理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1)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流經9個省區,最終注入渤海,全程5500多公里,是中國的第二長河。(2)圖中②所在的地形區為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主要以旱作農業為主。(3)黃河①到②河段,隨著黃河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黃河含沙量逐漸增大,流經③下游河段時,進入華北平原,流速減慢,泥沙淤積,當地為了防洪,不斷加高加固河堤,形成“地上河”。(4)甘肅省橫跨多個干濕地區,因此地理環境差異大,各種景觀齊全,適合發展旅游業;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為東西走向,由于位于兩山夾縫間,易形成狹管效應,因此風力較大,風能豐富,可以發展風力發電。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2)黃土;(3)增大;地上河;(4)發展旅游業。【解析】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為黃河上游,河口與桃花峪之間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3、“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如圖示意黃河流域和寧夏引黃古灌區景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山脈北麓,最終注入__________(近海),是我國第二長河。(2)由于寧夏平原__________(海陸位置),當地降水量少,人們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列舉引黃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3)黃河中游主要流經__________(地形區),__________(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黃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變化有__________。(4)從協同發展的角度看,寧夏應調整農業結構,改進灌溉技術;_________(省區簡稱)應加固沿河大堤,加強河口濕地建設;________省應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水源涵養區。【答案】解:(1)讀圖分析,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2)寧夏平原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降水較少,人們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寧夏引黃古灌區是我國四大古老灌區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灌溉歷史,引黃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有利于保護和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傳灌溉工程發展史。(3)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河口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省鄭州市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為下游。黃河中游主要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由于植被稀疏、土質疏松等原因,水土流失嚴重。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調水調沙作用明顯,黃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變化有大壩下游流量季節變化減少;含沙量減少。(4)協同發展的角度看,寧夏應調整農業結構,改進灌溉技術;山東適宜加固沿河大堤,加強濕地建設,山東省位于黃河下游,簡稱魯,由于地勢低平,泥沙淤積,黃河在此形成地上河,容易決口泛濫,因此應加固大堤;青海要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水源涵養區。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渤海;(2)深居內陸;有利于保護和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傳灌溉工程發展史;(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大壩下游流量季節變化減少;含沙量減少;(4)魯;青海。【解析】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為黃河上游,河口與桃花峪之間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4、暑期,港澳與大陸三地的中學生組成小記者團,聯合考察黃河流域生態質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出行準備:了解黃河基本概況。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跨越了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流經9個省級行政單位,最終注入__________海。(2)探尋海水稻:從圖中年等降水量線看,寧夏絕大部分屬于__________(填“濕潤區”或“半干旱區”)。港澳同學在寧夏平原尋訪了袁隆平院士團隊支持的海水稻試驗田,被眼前大片稻田景象所震撼。港澳地區地狹人稠,工商業發達,包括糧食在內的__________主要依靠祖國內地穩定供應。(3)保護鯉魚:黃河鯉魚是衡量黃河生態質量的標志之一。與下游相比,中游河段含沙量__________,影響鯉魚逆流而上產卵。(4)研學之思:活動歸來,小記者團圍繞“寧夏大規模推廣海水稻種植”展開辯論。正方:可以大規模推廣;反方:不可以大規模推廣。表明你的立場,并說出一點理由。(提示:結合寧夏自然環境和海水稻習性作答)【答案】解:(1)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跨越了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流經了9個省區,最終在山東省注入渤海。(2)從圖中年等降水量線看,寧夏絕大部分屬于半干旱區,該地主要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港澳同學在寧夏平原尋訪了袁隆平院士團隊支持的海水稻試驗田,被眼前大片稻田景象所震撼。港澳地區地狹人稠,工商業發達,包括糧食在內的生活和生產資料主要依靠祖國內地穩定供應。(3)與下游相比,黃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大,影響鯉魚逆流而上產卵。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4)正方(可以大規模推廣):寧夏夏季光熱充足,能滿足海水稻生長所需光熱要求。或反方(不可以大規模推廣):寧夏地區緯度較高,生長期易遭受低溫凍害;降水少,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海水稻喜濕,寧夏不適合大規模推廣海水稻。故答案為:(1)渤;(2)半干旱區;生產和生活資料;(3)大;(4)反方:不可以大規模推廣,因為寧夏地區緯度較高,生長期易遭受低溫凍害。【解析】(1)黃河在山東省注入渤海。(2)寧夏絕大部分屬于半干旱區。(3)與下游相比,黃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大,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4)寧夏降水少,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海水稻喜濕,寧夏不適合海水稻的生長。5、讀黃河流域圖,回答問題。(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__海。(2)黃河在上游塑造的寧夏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中游接納了兩條主要支流汾河和B__________河。中、下游的分界點C是__________。(3)D__________水利樞紐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樞紐,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工程。(4)“馴服大冰河”主要是對黃河部分河段出現的凌汛現象,采取措施,解除險情。圖中①②③④四河段中,容易形成凌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河段。(5)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形成了聞名的“__________”;有的年份,黃河某河段徑流量會明顯減少,甚至會出現斷流現象。黃河各河段中最有可能出現斷流現象的是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答案】解:讀圖可知,(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2)黃河在上游塑造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中游接納了兩條主要支流汾河和B渭河。中、下游的分界點C是河南的桃花峪。(3)D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樞紐,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工程。(4)“馴服大冰河”主要是對黃河部分河段出現的凌汛現象,采取措施,解除險情。圖中①②③④四河段中,容易形成凌汛的是河水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②上游和④下游河段。(5)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形成了聞名的“地上河”。有的年份,黃河某河段徑流量會明顯減少,甚至會出現斷流現象。黃河各河段中,最有可能出現斷流現象的是下游河段,原因是上中游用水量大、浪費大,天氣干旱;流經半干旱、半濕潤地區,流域內降水較少。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渤;(2)河套;渭;桃花峪;(3)小浪底;(4)②;④;(5)地上河;下游。【解析】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為黃河上游,河口與桃花峪之間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6、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1)起止點: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__海。(2)上中下游劃分城市:C__________、D__________。(3)沖擊成的平原:寧夏平原、F__________平原。(4)主要支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5)重要水利樞紐:(一)__________、(二)三門峽、(三)龍羊峽。(6)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平原。【答案】解:讀圖分析可知:(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在山東省注入渤海。(2)依據位置,圖中C是河口,是黃河上中游分界點,位于內蒙古自治區,D是桃花峪,是黃河中下游分界點,位于河南省。(3)依據位置,F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4)依據位置,①是渭河,是黃河上最大的支流、②是汾河。(5)依據位置,(一)是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是黃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6)黃河流經的地形區有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渤;(2)河口;桃花峪;(3)河套;(4)渭河;汾河;(5)小浪底;(6)黃土;華北。【解析】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7、讀圖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材料二圖為我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分布示意圖。(1)北方防沙帶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如圖“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2)黃河中游流經__________(地形區),綜合治理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3)長江重點生態區的重點在于治理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頻發問題,有關該災害成因的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4)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地區位于圖中“三區四帶”中的__________。南方丘陵山地帶雨季時,應注意防范__________(地質災害),該地帶植樹造林,恢復植被的環境效益主要有__________。【答案】解:(1)由圖可知,北方防沙帶主要位于西北地區,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周圍有高大山脈的阻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草方格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