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_第1頁
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_第2頁
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_第3頁
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_第4頁
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指南TOC\o"1-2"\h\u1730第1章產品認證概述 4311441.1認證的基本概念 436661.2認證的目的與意義 467041.3認證機構與認證流程 59009第2章質量管理體系 591712.1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 5109312.1.1客戶導向 5104152.1.2領導作用 6123082.1.3人員參與 6108222.1.4過程方法 633892.1.5改進 6101452.1.6循證決策 699322.1.7關系管理 6137502.2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 6157202.2.1范圍 6153462.2.2引用標準 698912.2.3術語和定義 6322722.2.4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646002.3質量管理的實施與改進 796362.3.1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7252542.3.2運行質量管理體系 7207392.3.3監測和測量 7116372.3.4數據分析 767692.3.5持續改進 786272.3.6預防措施 7250222.3.7糾正措施 77900第3章認證類型與適用范圍 7132343.1強制性認證 712343.1.1定義與背景 7179153.1.2適用范圍 7313803.2自愿性認證 7295673.2.1定義與背景 819923.2.2適用范圍 8174683.3認證類型的選用 8326753.3.1選用原則 894963.3.2選用程序 828650第4章認證申請與準備 8223564.1認證申請流程 874584.1.1了解認證要求 872994.1.2選擇認證機構 874724.1.3提交認證申請 928584.1.4簽訂認證合同 9276304.1.5確定認證方案 965194.2準備認證所需資料 9290664.2.1企業基本資料 958184.2.2產品技術資料 9288334.2.3產品樣品 9208574.2.4其他支持性文件 9170154.3認證費用與周期 9223644.3.1認證費用 9147854.3.2認證周期 925925第5章產品設計與開發 1022595.1設計與開發流程 1044255.1.1設計與開發策劃 10118315.1.2設計輸入 10177755.1.3設計輸出 10171365.1.4設計驗證 1064915.1.5設計確認 1081945.1.6設計變更 10190185.2設計與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10155935.2.1設計與開發評審 10194765.2.2設計與開發驗證和確認 10305085.2.3設計與開發風險管理 117775.2.4設計與開發人員培訓與管理 11131075.3設計與開發文件管理 11301785.3.1文件編制 1123015.3.2文件審查與批準 11365.3.3文件變更與控制 118855.3.4文件歸檔與保管 114257第6章供應商管理與控制 11285286.1供應商評價與選擇 1174226.1.1評價標準 11244746.1.2選擇流程 12313306.2供應商質量控制 12299236.2.1質量要求 1232686.2.2質量監督與檢查 12141166.3供應鏈風險管理 1224116.3.1風險識別 13266426.3.2風險評估 13119286.3.3風險應對 1319139第7章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385757.1生產過程控制要點 13277187.1.1原材料檢驗與控制 13278877.1.2工藝流程標準化 1377187.1.3生產設備管理 13118717.1.4操作人員培訓與管理 1466027.1.5生產現場環境控制 14113197.2質量控制工具與方法 14153777.2.1統計過程控制(SPC) 14101287.2.2預防性維護 146717.2.3檢查表 1432627.2.4控制圖 141767.2.5質量改進團隊(QIT) 143517.3生產過程質量改進 149757.3.1優化工藝流程 14241077.3.2采用先進制造技術 15120677.3.3強化質量管理培訓 15268247.3.4推進供應鏈協同 1541267.3.5實施質量管理體系 1520346第8章檢驗與測試 1568508.1檢驗與測試的基本要求 15247078.1.1準確性:檢驗與測試過程應保證結果準確無誤,以反映產品的真實質量狀況。 1534298.1.2可靠性:檢驗與測試方法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重復性,以保證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檢驗與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 15280278.1.3代表性:檢驗與測試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能夠真實反映批量產品的質量狀況。 15136868.1.4及時性:檢驗與測試應在產品生命周期的適當階段進行,以便及時發覺并糾正問題。 1539718.1.5記錄與報告:檢驗與測試過程應詳細記錄,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報告,以便追溯和改進。 15274728.2檢驗與測試方法 15231058.2.1檢驗方法:采用目視、手感、儀器等手段對產品外觀、尺寸、功能、安全性等方面進行檢驗。 1514898.2.2測試方法:通過對產品進行功能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測試,評估產品的功能指標。 15234608.2.3檢驗與測試方法的選擇:根據產品特性、測試目的、資源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檢驗與測試方法。 16193518.2.4檢驗與測試方法的驗證:對新開發的檢驗與測試方法進行驗證,保證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16303838.3檢驗與測試結果處理 16222718.3.1結果判定:根據檢驗與測試結果,判定產品是否符合規定標準和質量要求。 16230258.3.2不合格品的處理: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評審和處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環節。 16193058.3.3數據分析:對檢驗與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產品質量問題及其原因,為改進提供依據。 1657028.3.4持續改進:根據檢驗與測試結果,優化產品設計、制造、檢驗等環節,提高產品質量。 16279808.3.5記錄與歸檔:將檢驗與測試結果及相關資料進行記錄、歸檔,以備查閱和追溯。 1616664第9章認證審核與監督 16317619.1認證審核流程 1695329.1.1審核準備 16255739.1.2審核實施 16246039.1.3審核報告 17201809.1.4審核后續 17299029.2審核證據的收集與分析 1761159.2.1證據收集 17279779.2.2證據分析 17307449.3認證監督與變更管理 1786639.3.1認證監督 18175419.3.2變更管理 18167499.3.3撤銷認證 183532第10章認證后管理與持續改進 181884810.1認證證書與標志的使用 181350110.1.1認證證書的保管與使用 182131710.1.2認證標志的使用 182585910.2認證后質量管理 1825010.2.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181175910.2.2內部審核與監督 19184510.2.3員工培訓與技能提升 192941010.3持續改進與認證復審準備 191677810.3.1持續改進 193070910.3.2認證復審準備 191004510.3.3認證復審后的工作 19第1章產品認證概述1.1認證的基本概念產品認證是指依據相關法規、標準和程序,對產品及相關服務的一種合格評定活動。它旨在確認產品滿足特定的技術規范、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以保證其質量、功能、可靠性及互換性。產品認證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國際貿易的重要手段。1.2認證的目的與意義產品認證的目的在于:(1)保障消費者利益,保證購買的產品安全、可靠、適用;(2)提高產品質量,促使企業持續改進產品設計與制造工藝;(3)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公平競爭環境;(4)促進國際貿易,消除貿易壁壘,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產品認證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企業信譽和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2)降低市場風險,提高產品銷售成功率;(3)有助于企業進入特定市場,拓展國際業務;(4)為監管提供技術支持,提高監管效率。1.3認證機構與認證流程認證機構是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從事產品認證活動的第三方機構。其主要職責包括:(1)制定認證方案,明確認證依據、范圍和程序;(2)組織實施認證活動,對認證對象進行評價;(3)頒發認證證書,證明產品符合相關要求;(4)對認證后的產品進行監督,保證持續符合認證要求。認證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申請:企業向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并提供相關資料;(2)受理:認證機構審查申請資料,確認是否符合受理條件;(3)審核:認證機構對申請認證的產品進行技術審核;(4)現場檢查:認證機構對申請認證的企業進行現場檢查;(5)檢測:認證機構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產品進行檢測;(6)評價:認證機構根據審核、檢查和檢測結果,對產品進行評價;(7)頒發證書:認證機構為符合認證要求的產品頒發認證證書;(8)監督:認證機構對認證后的產品進行監督,保證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第2章質量管理體系2.1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質量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旨在實現組織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期望。以下為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2.1.1客戶導向質量管理應以滿足客戶需求為首要目標,關注客戶滿意度,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2.1.2領導作用領導層應建立統一的質量方針和目標,為組織提供方向,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2.1.3人員參與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質量管理,提高員工素質,發揮員工的潛力。2.1.4過程方法將活動作為相互關聯的過程進行管理,以實現有效和高效的過程運作。2.1.5改進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的核心,通過數據分析、風險評估等手段,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2.1.6循證決策基于數據和事實進行決策,保證決策的有效性和正確性。2.1.7關系管理建立互利共贏的供應商、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提升質量水平。2.2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適用于各種類型和規模的組織。其主要內容包括:2.2.1范圍明確質量管理體系所適用的產品、服務及過程。2.2.2引用標準列出ISO9001標準所引用的相關標準。2.2.3術語和定義明確ISO9001標準中使用的關鍵術語和定義。2.2.4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質量方針和目標;(2)資源管理;(3)產品實現;(4)測量、分析和改進。2.3質量管理的實施與改進2.3.1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組織應根據ISO9001標準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建立適宜的質量管理體系。2.3.2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組織開展各項質量活動,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2.3.3監測和測量定期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和外部審核,評估體系運行效果。2.3.4數據分析收集、分析質量數據,識別改進機會,制定改進措施。2.3.5持續改進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實施改進措施,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2.3.6預防措施采取預防措施,防止潛在問題的發生。2.3.7糾正措施對已發生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再次發生。第3章認證類型與適用范圍3.1強制性認證3.1.1定義與背景強制性認證是指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應政策,對特定產品實施的一種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此類認證旨在保障國家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證產品質量。3.1.2適用范圍強制性認證適用于以下產品:(1)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2)法律法規、行政規章規定必須經過認證的產品;(3)國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4)其他需要實施強制性認證的產品。3.2自愿性認證3.2.1定義與背景自愿性認證是指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依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認證規則,向認證機構申請的產品認證。自愿性認證旨在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信譽,提升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需求。3.2.2適用范圍自愿性認證適用于以下產品:(1)法律法規、行政規章未規定必須經過認證的產品;(2)企業為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而自愿申請認證的產品;(3)其他適宜實施自愿性認證的產品。3.3認證類型的選用3.3.1選用原則企業在選用認證類型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政策要求;(2)結合產品特點、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狀況;(3)充分考慮企業自身條件和能力;(4)保證認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3.2選用程序企業選用認證類型時,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了解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及認證制度;(2)分析產品特點、市場定位和潛在風險;(3)評估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質量管理和認證能力;(4)根據選用原則,確定適宜的認證類型;(5)向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開展認證活動。第4章認證申請與準備4.1認證申請流程4.1.1了解認證要求在啟動產品認證申請前,需充分了解相關產品認證的要求,包括適用的認證標準、法規及認證機構的特定要求。4.1.2選擇認證機構根據產品類型及認證需求,選擇合適的認證機構進行申請。應考慮認證機構的資質、信譽、服務范圍及費用等因素。4.1.3提交認證申請向選定的認證機構提交書面的認證申請,并按照要求填寫相關表格,提供必要的公司及產品信息。4.1.4簽訂認證合同在明確認證費用、周期等細節后,與認證機構簽訂認證服務合同,保證雙方權益。4.1.5確定認證方案與認證機構協商確定具體的認證方案,包括測試樣品要求、檢測標準、評價方法等。4.2準備認證所需資料4.2.1企業基本資料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企業基本證件的復印件。4.2.2產品技術資料提交產品說明書、設計圖紙、技術參數、產品標準、生產工藝流程等技術文件。4.2.3產品樣品按照認證機構的要求提供樣品,保證樣品能夠代表批量生產的產品。4.2.4其他支持性文件根據認證機構的要求,提供相關的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環保認證等其他支持性文件。4.3認證費用與周期4.3.1認證費用認證費用根據產品類型、認證項目、檢測標準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包括申請費、測試費、審查費等,具體費用在簽訂認證合同時明確。4.3.2認證周期認證周期因產品類型、認證項目、認證機構的流程安排等因素影響,周期長短不一。一般包括樣品測試周期、報告審查周期、證書制作周期等,具體周期在認證合同中規定。第5章產品設計與開發5.1設計與開發流程5.1.1設計與開發策劃在產品設計與開發初期,企業應制定詳細的設計與開發計劃,明確產品目標、功能指標、開發周期、資源需求等關鍵要素。同時保證計劃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及行業規范。5.1.2設計輸入根據產品需求,收集和整理產品設計輸入,包括用戶需求、技術規范、安全功能要求等。對設計輸入進行評審,保證其完整、明確、可追溯。5.1.3設計輸出依據設計輸入,進行產品設計。設計輸出應包括產品結構、功能參數、工藝路線、檢驗方法等。同時對設計輸出進行評審,保證滿足設計輸入要求。5.1.4設計驗證對設計輸出進行驗證,以確認產品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是否符合設計輸入和相關規定。驗證方法包括計算、模擬、實驗等。5.1.5設計確認在設計驗證基礎上,對產品進行設計確認,保證產品滿足用戶需求、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設計確認應包括樣品試制、功能測試、安全功能評估等。5.1.6設計變更在產品設計與開發過程中,如需進行設計變更,應嚴格按照變更程序進行。變更申請、評審、批準、實施和驗證等環節應符合相關規定。5.2設計與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5.2.1設計與開發評審對設計與開發過程進行定期評審,以保證設計活動符合計劃要求,及時發覺問題并采取措施。5.2.2設計與開發驗證和確認對設計與開發成果進行驗證和確認,保證產品滿足預定要求。驗證和確認方法應科學合理,數據可靠。5.2.3設計與開發風險管理在設計與開發過程中,識別潛在風險,分析風險來源、影響及可能性,制定相應措施,保證產品設計和開發的安全性。5.2.4設計與開發人員培訓與管理加強設計與開發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同時建立健全人員管理制度,保證設計團隊高效運作。5.3設計與開發文件管理5.3.1文件編制根據產品設計與開發要求,編制相關文件,包括設計任務書、設計說明書、圖紙、工藝文件等。5.3.2文件審查與批準對編制的文件進行審查,保證文件內容完整、準確、清晰。審查通過后,進行批準、發布和實施。5.3.3文件變更與控制對文件進行有效管理,變更時遵循變更程序,保證文件版本正確、有效。5.3.4文件歸檔與保管對設計與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文件進行歸檔和保管,保證文件可追溯、易查詢、防丟失。第6章供應商管理與控制6.1供應商評價與選擇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是企業保證產品質量、降低供應鏈風險的關鍵環節。企業應根據產品認證與質量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與選擇體系。6.1.1評價標準企業應制定供應商評價標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質量管理體系:供應商應具備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產品質量穩定。(2)生產能力:供應商應具備滿足企業需求的生產能力,包括設備、技術、人員等。(3)產品質量: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應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滿足企業需求。(4)價格競爭力: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價格應在合理范圍內,具有市場競爭力。(5)交貨期:供應商應保證按時交貨,滿足企業生產計劃。(6)售后服務:供應商應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解決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6.1.2選擇流程企業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供應商選擇:(1)收集供應商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潛在供應商的信息。(2)初步篩選:根據評價標準,對潛在供應商進行初步篩選。(3)現場評審:對初步篩選合格的供應商進行現場評審,了解其真實情況。(4)綜合評價:根據現場評審結果,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5)確定供應商:根據綜合評價結果,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6.2供應商質量控制供應商質量控制是保證供應鏈穩定、降低質量風險的重要措施。企業應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提高產品質量。6.2.1質量要求企業應制定明確的質量要求,向供應商傳達以下內容:(1)產品標準:提供詳細的產品技術標準,保證供應商理解并遵循。(2)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供應商建立并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3)檢驗與測試:明確檢驗與測試要求,保證供應商按照規定進行。6.2.2質量監督與檢查企業應加強對供應商的質量監督與檢查,包括:(1)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現場檢查,評估其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2)對供應商的產品進行抽檢,保證產品質量穩定。(3)及時反饋檢查結果,與供應商共同改進質量問題。6.3供應鏈風險管理供應鏈風險管理是企業防范外部風險、保障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手段。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6.3.1風險識別企業應識別供應鏈中的潛在風險,包括:(1)供應商質量風險:供應商產品質量不穩定、交貨期拖延等。(2)供應商經營風險:供應商經營狀況惡化、生產能力下降等。(3)法律法規風險:供應商不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可能導致企業受到法律制裁。6.3.2風險評估企業應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包括:(1)風險概率:分析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2)風險影響:評估風險事件對企業的影響程度。(3)風險等級:根據風險概率和影響程度,確定風險等級。6.3.3風險應對企業應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包括:(1)建立供應商多元化策略,降低單一供應商風險。(2)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共同應對風險。(3)建立健全應急預案,保證在風險發生時能迅速應對。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可以實現對供應商的有效管理與控制,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第7章生產過程質量控制7.1生產過程控制要點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是保證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全過程中滿足規定質量標準的關鍵環節。以下是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要點:7.1.1原材料檢驗與控制對采購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檢驗,保證原材料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對關鍵原材料實行供應商評估和認證,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7.1.2工藝流程標準化制定并執行統一的工藝流程,保證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對關鍵工序進行控制,以防止質量問題的發生。7.1.3生產設備管理加強生產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保證設備功能穩定,滿足生產需求。定期對設備進行校準和檢驗,以消除設備誤差對產品質量的影響。7.1.4操作人員培訓與管理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強化質量意識。建立完善的操作規程,規范操作行為,降低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7.1.5生產現場環境控制加強生產現場的環境管理,保證生產環境符合產品質量要求。對生產現場進行定期的清潔、整理、檢查,消除潛在的質量隱患。7.2質量控制工具與方法為了實現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企業可以采用以下工具與方法:7.2.1統計過程控制(SPC)運用統計方法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覺異常情況,采取措施進行調整,保證生產過程穩定。7.2.2預防性維護對生產設備進行預防性維護,降低設備故障率,保證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7.2.3檢查表制定各類檢查表,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質量特性進行監控,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規定要求。7.2.4控制圖運用控制圖對生產過程進行動態監控,及時掌握質量變化趨勢,防止質量問題的發生。7.2.5質量改進團隊(QIT)成立質量改進團隊,針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實施。7.3生產過程質量改進生產過程質量改進旨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生產過程,降低成本。以下為生產過程質量改進的方向:7.3.1優化工藝流程對現有工藝流程進行持續改進,消除生產瓶頸,提高生產效率。7.3.2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引進先進的制造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7.3.3強化質量管理培訓加強質量管理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促進生產過程質量提升。7.3.4推進供應鏈協同與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協同關系,共同提升產品質量,降低供應鏈成本。7.3.5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按照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并不斷完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推動生產過程質量持續改進。第8章檢驗與測試8.1檢驗與測試的基本要求檢驗與測試是保證產品符合規定標準和質量要求的重要環節。以下為檢驗與測試的基本要求:8.1.1準確性:檢驗與測試過程應保證結果準確無誤,以反映產品的真實質量狀況。8.1.2可靠性:檢驗與測試方法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重復性,以保證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檢驗與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8.1.3代表性:檢驗與測試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能夠真實反映批量產品的質量狀況。8.1.4及時性:檢驗與測試應在產品生命周期的適當階段進行,以便及時發覺并糾正問題。8.1.5記錄與報告:檢驗與測試過程應詳細記錄,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報告,以便追溯和改進。8.2檢驗與測試方法8.2.1檢驗方法:采用目視、手感、儀器等手段對產品外觀、尺寸、功能、安全性等方面進行檢驗。8.2.2測試方法:通過對產品進行功能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測試,評估產品的功能指標。8.2.3檢驗與測試方法的選擇:根據產品特性、測試目的、資源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檢驗與測試方法。8.2.4檢驗與測試方法的驗證:對新開發的檢驗與測試方法進行驗證,保證其有效性和可靠性。8.3檢驗與測試結果處理8.3.1結果判定:根據檢驗與測試結果,判定產品是否符合規定標準和質量要求。8.3.2不合格品的處理: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評審和處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環節。8.3.3數據分析:對檢驗與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產品質量問題及其原因,為改進提供依據。8.3.4持續改進:根據檢驗與測試結果,優化產品設計、制造、檢驗等環節,提高產品質量。8.3.5記錄與歸檔:將檢驗與測試結果及相關資料進行記錄、歸檔,以備查閱和追溯。第9章認證審核與監督9.1認證審核流程9.1.1審核準備在進行產品認證審核前,應充分準備以保證審核過程順利進行。準備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確定審核范圍和目標;制定審核計劃,明確審核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準備審核所需資料,如產品標準、認證要求、企業文件等;選派具備相應資質和能力的審核員;與受審核方溝通,確認審核計劃和相關要求。9.1.2審核實施審核實施階段主要包括以下環節:開幕會議:介紹審核組成員、審核目的、范圍和計劃;現場審核:按照審核計劃,對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人員能力等方面進行實地檢查;證據收集:通過查閱文件、記錄、詢問相關人員等方式,收集審核證據;問題分析與溝通:對發覺的問題進行分析,與受審核方進行溝通,明確問題原因及改進措施。9.1.3審核報告審核結束后,應編制審核報告,內容包括:審核過程概述;審核發覺的問題及不符合項;改進建議和措施;審核結論。9.1.4審核后續審核后續工作包括:受審核方根據審核報告進行整改;審核機構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審核通過后,頒發認證證書。9.2審核證據的收集與分析9.2.1證據收集審核證據的收集應遵循以下原則:全面性:收集與認證要求相關的所有證據;客觀性:保證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