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歷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歷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歷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歷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單元我們了解了短暫而燦爛的秦朝,氣勢恢宏的漢朝。兩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均有突出的成就。請你將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記錄下來,編寫成一部史書吧!課堂任務:編寫史書第15課

秦漢的科技和文化史書如何編寫史書?兩漢時期有沒有可供參考的范本?西漢歷史巨著《史記》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漢朝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少年受業——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壯年游歷——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

中年入仕——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仗義執言,遭受宮刑,忍辱負重,發憤著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史記卷一秦始皇本紀第六…卷一十七六國年表第三卷二十三禮書第一卷四十一晉世家第九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列傳世家書本紀表按年計述帝王之事,為全書之綱,共12本紀春秋以來歷代帝王和侯國的大事記,共10表對古代經濟、天文歷法、地理等進行專門記載和論述,共8書主要記述諸侯王國的大事記,共30世家記載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隱士、說客、名醫、刺客等各種重要人物的事跡,共70列傳請觀察對比這兩份目錄的不同之處,指出它們的編排順序,理解其編排邏輯。西漢歷史巨著《史記》內容: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體裁:黃帝漢武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3000多年西漢歷史巨著《史記》向司馬遷學寫史書:

《史記》被稱為“信史”。司馬遷在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稘h書》“司馬遷傳”評論《史記》的文筆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他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實事求是,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史學價值

《史記》也是一部出色的傳記文學作品。它文筆優美,開創了以寫人物為中心的傳記體,所記人物形象生動,不僅是后世散文作品的典范,也是后世小說家、戲曲家學習的榜樣,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文學價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西漢歷史巨著《史記》向司馬遷學寫史書:

司馬遷寫史,極重調查訪問,決不光從“金匱石室”里找死資料,也不像鄭樵(宋代史學家)說的只是“局蹐于七八種書”,而是行腳上路,采訪人物,訪查古跡,收集散逸的傳說逸聞。這種收集資料的方法,是歷史研究常見的田野調查法。小結:1、語言要精練,描述要生動。2、實事求是,秉筆直書。3、進行田野調查,收集材料?!疤镆罢{查”指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也稱“田野研究”,是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思考:《史記》最初的書寫載體可能是什么?以下材料有何缺點?西漢歷史巨著《史記》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戰國時代

?時代缺點:書寫不便;材料笨重;價格昂貴;使用不便;篇幅有限;不易推廣思考: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紙問世了嗎?西漢歷史巨著《史記》

西漢早期麻紙。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該墓應為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墓葬。漢興,有紙代簡?!獜垜循彙稌鴶唷窛h初已有幡紙代簡?!K易簡《文房四譜》“二重證據法”是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以考量古代歷史文化,成為一種公認科學的學術正流,是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方法。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術的基本方法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倫(61-121)15歲入宮做宦官,曾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但最終因卷入權力斗爭而自殺身亡。蔡倫曾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手工作坊,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制造出低廉優質的紙張,受到漢和帝稱贊,史稱“蔡侯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p>

——范曄《后漢書》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結合材料,指出蔡倫造紙的原料。這種紙有什么優點?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紙的質量大大提高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制作流程:紙張制作過程復雜,來之不易,珍惜紙張,節約用紙。造紙術的改進思考:造紙術的發明有什么意義呢?東漢......在校學生總數至少以數十萬至百萬計,所有教材多為紙本經卷,作文亦用紙寫,比用簡牘更為方便、省時、省力?!思恰吨袊糯拇蟀l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①對中國:造紙術的改進思考:造紙術的發明有什么意義呢?材料二:

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世界受蔡侯(倫)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驴恕げ返隆吨袊锲肺鱾骺肌肥澜绺鲊脑旒埿g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②對世界:想一想:紙的發明對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了哪些影響?

文化:方便日常書寫作品的傳播,使得文化和印刷事業得到普及和發展;教育:促進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社會生活: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史記史記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請同學們結合所學,模仿史記的形式,記述東漢時期的史事吧!《》《》史記卷一百三十一張仲景列傳卷一百三十二華佗列傳卷一百三十三道教書卷一百三十四佛教書根據視頻和課本74頁,收集整理張仲景列傳、華佗列傳的資料,并形成文獻定稿!張仲景列傳定稿

張仲景,中國

末年的名醫?!?/p>

》是其作品,提出

思想,提倡預防疾病。張仲景是

的開創者,醫德高尚,被后世譽為“

”。

太史公曰:(說說你對張仲景的評價)東漢傷寒雜病論“治未病”中醫臨床理論體系醫圣華佗列傳定稿

華佗,中國

末年著名醫學家。他醫術全面,善于用

、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

。他發明了“

”,還創編出了

。被譽為

。

太史公曰:(說說你對華佗的評價)東漢針灸麻沸散外科手術五禽戲神醫把

脈針

灸拔

在四川省份試點開展清肺排毒湯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觀察顯示,有效率達90%以上紹,專家介紹,清肺排毒湯由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多個外感熱病的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成。中

藥傳統中醫仍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我們應科學繼承和創新優秀的中醫藥文化思考:傳統中醫對現代社會有何貢獻?我們應如何看待傳統中醫?“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二是精神,三是靈魂。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薄S子愷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東漢末年、中國張角創立太平道創立時間創始人傳播喬達摩˙悉達多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中國道教與佛教張陵創立五斗米道本土宗教主要教義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修身養性、消極避世、煉制丹藥眾生平等、極樂世界、忍受苦難、來世幸福、生死輪回宗教場所道觀寺廟、寺院道教圣地青城山、武當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云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道教在中國的影響下列詞語哪些與道教有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無事不登三寶殿因果懺悔√√長生不老脫胎換骨√√道教書定稿

道教,興起于

末年的本土宗教。

創立了太平道,巴蜀地區的

創立了

張角及張陵均借治病傳道,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

太史公曰:(說說你對道教的評價)東漢張角五斗米道張陵佛教在中國的影響佛教圣地玉皇大帝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佛教在中國的影響佛教建筑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盧舍大佛樂山大佛佛教在中國的影響佛教語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體投地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無事不登三寶殿閻王叫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臨時抱佛腳解鈴還需系鈴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合作討論】佛教傳入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深遠,你能舉例嗎?(1)文學:翻譯了大量佛經,為漢語帶來了新詞語,如:大千世界,在劫難逃等。(2)藝術:大量寺院、佛塔、佛像、石窟等,至今保存的大都成了風景名勝。忻州

五臺山大同

云岡石窟呂梁

玄中寺佛教書定稿

佛教,興起于

世紀的古印度。

,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

時,佛教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興建了我國古代第一座佛教寺院

。佛教逐步傳播,并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太史公曰:(說說你對佛教的評價)公元前6張騫通西域后白馬寺明帝思考:封建統治者(例如東漢明帝)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和道教?

佛教宣揚的忍受苦難,寄希望于來世客觀上有安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把它作為一種“愚民”的手段來加強自己的統治。

道教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其主張修身養性,消極避世有利于統治者穩定社會秩序。蔡倫張仲景華佗司馬遷【合作討論】結合本單元所學知識思考:秦漢時期為什么能有如此燦爛的科技文化成就?總結拓展1、兩漢時期國家統一,民族交融,中外交流頻繁;社會經濟繁榮,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2、繼承并創新春秋戰國、秦朝的科技文化;3、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努力拼搏的結果。課堂小結造紙術史學中醫宗教西漢時期發明東漢蔡倫改進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麻沸散、五禽戲道教興起佛教傳播司馬遷:《史記》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隨堂訓練1.東漢末年疫病大流行,張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