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1頁
湖南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2頁
湖南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3頁
湖南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4頁
湖南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四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視譜能力,并有一定的運用能力。本學期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四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對歌曲的喜好很明顯,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課本上歌曲不感興趣,甚至是說很難聽。我想適當的采取“貫通”的方法來調節這樣鮮明的對比。二、教學目的1.通過歌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爭做文明少年。2.讓學生多唱歌、唱好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3.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重點: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2.識譜知識的學習。難點:通過適當的方式在快樂輕松的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可以避免學習理論的枯燥乏味性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真正學到知識。四、具體教學措施1.寓教于樂,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2.教師深挖教材潛力,備好課,上好課,讓每節課都有一個閃光點。3.采取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們既喜歡音樂更喜歡音樂課。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孩子們,在他們樂于接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4.孩子們很喜歡流行歌曲,但現在大多數流行歌曲都是“愛情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可以有選擇的給孩子們多聽聽他們喜好的音樂形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處理好矛盾的“兩面性”,在適當時間用通俗歌曲可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適當把握好這個“度”!五、教學進度表周次教學內容節次1茉莉花22知了楊柳青23采茶舞曲小小足球賽24小小足球賽運動員進行曲25音樂家故事第九十四交響曲26力度記號第四十五交響曲27小夜曲我的家鄉日喀則28拉薩謠29踩雨大雨和小雨210可愛的家認識樂器薩克斯211吉祥三寶小小鼓號手212草原小姐妹都有一顆紅亮的心213天鵝我心愛的小馬車214西風的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215音樂七巧板童心是小鳥216步步高小白船217期末復習218期末測評219期末總結2《茉莉花》教學目標1.能夠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2.能夠視唱《茉莉花》歌譜,感受歌曲旋律線的起伏。3.欣賞其他地區風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教學重、難點1.學唱歌曲,感受不同風格特點的《茉莉花》。2.感受歌曲旋律線的起伏。教材分析這是一首人們喜聽愛唱的江蘇民間小調。曲調優美、抒情,歌曲旋律進行幾乎都為級進(五聲調式),歌詞樸實。結構為單樂段的分節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聯系緊密,一氣呵成,表達了賞花人對花的贊美?!盾岳蚧ā愤@首歌曲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創作的歌劇《圖蘭朵》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來表達神秘的東方古國。美國的薩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也把這首歌改編為獨奏曲。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來自中國的少年兒童,唱起了《茉莉花》,向世界人民發出邀請——2008,北京歡迎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教師播放《茉莉花》音樂錄像。2.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能說出錄像中這段音樂的名字嗎?師:你們見過茉莉花嗎?茉莉花長的什么樣子?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盆茉莉花,你們可以過來看一看,聞一聞,說說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樣的。(出示茉莉花圖片)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是白色的,發出淡淡的香味,一種暗香。師: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江蘇民歌《茉莉花》。二、《茉莉花》歌曲學習1.初次聆聽歌曲《茉莉花》。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然后說說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生:歌曲的情緒是優美的,抒情的,婉轉的。師:對,今天我們學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蘇民歌,旋律沒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現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點。2.介紹歌曲《茉莉花》。師:同學們,其實早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了《茉莉花》這首歌,不過那個時候歌名不叫《茉莉花》,而是叫做“鮮花調”,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調。3.學唱旋律。(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隨琴用lu哼唱旋律。(2)視唱曲譜。(3)邊視唱邊用手劃出歌曲的旋律線(上下起伏)。4.學唱歌詞。(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2)講解歌詞,挖掘情感。(“芬芳美麗滿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動的表現出茉莉花的特點。)(3)隨音樂《茉莉花》伴奏,學生完整演唱歌曲。三、藝術表現1.全班跟隨《茉莉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小組討論:怎樣演唱才能更好的表達歌曲的情緒?教師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來演唱歌曲,根據旋律的走向加上適當的力度、速度標記,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變化可以使歌曲表現的更加完整。四、相關文化師:除了江蘇以外,我國還有很多的省市流傳著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聽一聽東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們來聽一聽這兩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點?(教師出示《茉莉花》對比填空課件)師:東北民歌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東北民歌風趣、幽默,襯詞很有特點,旋律的起伏很大。師:那河北民歌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河北民歌語言樸實,更趨于普通話,旋律高亢。師:除了江蘇、東北、河北流傳著名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國還包括山西、陜西、四川等省市也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轉、優美,生動恰當地表現出了茉莉花的特點,因此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紀便享譽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劇《圖蘭朵》中就以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為主題再現了神秘而美麗的中國。五、課堂小結純潔、優雅、清麗、芳香的茉莉,我們都很喜愛,應該說它寄托了我們向往幸福、追求美滿的浪漫主義情懷,而民歌《茉莉花》,以優美的音樂語言充分的表達了這一切,看著茉莉花,唱著茉莉花的歌,想著茉莉花的美,讓我們不由地開始凈化心靈、呵護自然、憧憬明天?,F在老師再給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讓我們在薩克斯獨奏《茉莉花》的音樂聲中再來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知了》一、教學目標: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為題的興趣,了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習簡單的探究方法。二、教學重點: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為題的興趣。三、教學難點:了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習簡單的探究方法。四、教學準備:1.青蛙、知了的叫聲,雷鳴聲,大雨聲的錄音。2.各種夏天常見的動物、植物的圖片資料。3.溫度計、夏天的衛生保健常識。五、教學過程:活動一:尋找夏天1.夏天的聲音。2.夏天的色彩。(1)比較夏天里植物的顏色與春天里植物顏色的不同。(2)夏天開花的一些植物。(3)夏天雨后的彩虹。(4)夏天人們身上五彩繽紛的衣裙。3.夏天里的小動物。(1)找一找,夏天出現較多的小動物。(2)說一說,哪些動物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4.夏天里的人們?;顒佣合娜战】敌☆檰?.請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夏天的衛生保健知識、安全知識。2.小組交流。3.小組推薦代表向全班介紹夏天健康生活注意事項?;顒尤合娜绽锏男》瞰I1.課前查閱冷飲制作方法的資料。2.與同學相互交換不同冷飲的制作方法。六、課后反思:本節課分三個環節進行,也就是分成三個活動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的興趣,了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習簡單的探究方法,并學會了與同學交流合作,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稐盍唷方滩姆治觯哼@是一首揚州民間小調,它以襯詞“楊呀楊柳青”而得名。這首小調歌詞不固定,常填入詼諧,風趣,歡快的詞句,本曲通過對黨的贊頌,抒發了美好生活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的曲調為五聲宮調式,全曲歡快活潑、熱情風趣,曲調變化較自由,旋律起伏大,節奏跳躍,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兩樂句均為6小節,其中末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第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造成一種詼諧的情趣,增強了揚州民歌的風格。教學目標:1、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江蘇民歌《楊柳青》,感受濃郁揚州民歌風格,嘗試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2、通過聽賞不同題材的《楊柳青》,加深學生對江蘇民歌的了解和認識。3、講授揚州相關文化,使學生增加對民歌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揚州民歌《楊柳青》。難點:嘗試用揚州方言唱歌曲,體會襯詞的作用,感受濃郁的揚州音樂特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復習演唱《茉莉花》。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茉莉花》這首歌嗎?茉莉花白白的,香香的,很純,很美,我們一起用優美的歌聲唱一唱。師生聲情并茂演唱《茉莉花》。師:茉莉花是江蘇的一首民歌,你知道江蘇有哪些城市嗎?2、生:南京、蘇州、常州、無錫、南通、徐州、淮安、連云港、鎮江、鹽城、泰州、宿遷、揚州。3、師生讀李白的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師:說到揚州,老師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大家還能記得嗎?我們來一起朗讀,細細品味詩人的情懷?!端兔虾迫恢畯V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播放自制揚州音樂風光片,讓學生欣賞,背景音樂民樂合奏《楊柳青》。師: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花香撲鼻,是個風景很美的城市。想去看看嗎?下面就跟一起走進揚州。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不僅有歷史悠久的“瘦西湖”、古剎大明寺、“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各園,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三丁包子、黃橋燒餅,還有聞名遐邇的美食——揚州炒飯,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設計意圖:通過配樂欣賞揚州美景,老師配音講解,視聽結合,將音樂美和景色美融入一體,讓學生充分感受江南風采和魅力。)二、聽賞《楊柳青》:1、聽老師范唱,初步了解歌曲。師:揚州美嗎?大家已經陶醉了吧?同學們,揚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一首揚州民歌《楊柳青》。你們想聽嗎?(全體同學聽賞歌曲一遍)2、師: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怎樣的?生:輕松、活潑,充滿活力。3、師:歌曲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呢?生:勞動者一邊唱歌一邊勞動的情景。4、師:勞動者的心情怎樣?生:快樂、喜悅、興奮。5、體會歌曲強弱(看譜欣賞)。師:這首歌曲的節拍是2/4拍,它的強弱規律是第一拍強,第二拍弱,所以使歌曲聽起來輕快、跳躍。咱們再來感受一下勞動者的愉快心情吧!準備好了嗎?注意大家可以加上鋤草、割麥、插秧的動作。(再聽一次,引導學生邊聽音樂做動作邊體會:可以是除草、割麥。)三、突破歌曲重難點,學唱襯詞:1、加筷子伴奏演唱。2、講解襯詞。3、師:這些字你覺得有實際意義嗎?它就像湖南民歌“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咿呀咿子喲”沒有實際意義,這樣的詞我們叫它“襯詞”,一般要輕唱,那它有什么作用呢?生:抒發情感烘托氣氛。4、師:《楊柳青》是江蘇揚州地區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襯詞“楊呀楊柳青”而得名。唱“楊柳葉子青啊”這一句。5、歌曲中還有襯詞嗎?找找看。師:帶唱“呵呵咿呵呵,楊啊楊柳青啊”(運用聽唱法學唱)。6、師:這兩句要唱得怎樣?生:很輕快。四、學唱《楊柳青》歌詞:師:學會了演唱襯詞,這首歌就好唱多了,因為只有一句歌詞,大家找一找,再讀一讀。1、讀歌詞:用普通話朗讀一遍:早晨下田露水多,點點露水潤麥苗。指導再用揚州方言讀一遍:(出示歌詞)2、理解歌詞:這首歌曲描繪了一幅農民勞動愉快勞動的畫面。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再來唱一次吧!3、老師范唱,生跟唱。4、思考:老師演唱這句時是連貫的還是跳躍的?大家可以設計一個動作來表示這種跳躍感嗎?生:可以肩膀上下晃動,表現歌曲跳躍感。還可以身體左右一晃一晃。4、我們來唱一唱,動一動。5、指導學生體會歌曲一字多音跳躍的感覺。五、完整演唱歌曲:1、跟琴輕唱一遍,想想歌曲怎樣演唱更好?2、我們一起來設計:(出示課件)情緒:歡快活潑。速度:中速稍快。聲音:輕亮明快。演唱形式:領唱齊唱。師:因為我們剛剛開始學這首歌,所以速度可稍慢一些,等我們學會了,學好了再加快速度。師:輕快跳躍,襯詞要輕。3、加上筷子伴奏襯詞部分,加上律動演唱歌曲。4、指名領唱歌曲。(設計意圖:這首歌曲有多處難點,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通過念、唱襯詞,師生接唱,身體律動,掌握歌曲一字多音的演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將歌曲化難為易,鼓勵學生放開膽子找感覺。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掌握,體會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的樂趣。)六、拓展欣賞:師:《楊柳青》這首歌曲歌詞不固定,詼諧,風趣,歡快詞句加上節奏跳躍的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無伴奏合唱《楊柳葉子青》,體會一下不同的感覺。(播放課件)師: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呢?大家來說說。生:我學會了江蘇民歌《楊柳青》;了解了揚州的美景美食;還知道了民族五聲調式;還學會了揚州方言等。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蘇民歌溫婉細膩,清新。請將我們的民族音樂好好珍藏,發揚光大!《采茶舞曲》教學目標1、通過對比聆聽,分辨出《采茶舞曲》這首歌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2、分析歌曲中兩部分在描寫內容的不同以及情緒上的對比,從歌曲的創作手法上分析歌曲兩部分情緒不同的原因。3、通過聽、辨、唱,使學生簡單了解方言對形成歌曲風格的作用。4、學會采茶時的基本動作,在學習“采茶舞”的過程中,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勞動,表現采茶姑娘采茶時的愉快情緒。5、感受聆聽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以及不同表現形式的《采茶舞曲》。教材分析《采茶舞曲》這首歌曲原系越劇《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聲樂部分。作者周大風曾經在浙江茶區勞動和生活過,他以流行于我國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區的越劇音調為創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全曲旋律清新優美,節奏活潑明快,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和特點。歌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含四個樂句,勾勒出江南水鄉的明媚春光;從“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節描繪了茶農靈巧勤快的采茶動作,隨后音調上揚,抒發了茶農的勞動熱情。教學重、難點感受江南音樂風格的特點以及方言對形成歌曲風格的作用。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播放江南風景與生交流:同學們知道這是哪的風景嗎?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這就是我國江南一帶的風景。從這段上我們可以看到,江南的水特別多,因此,江南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被稱為“水鄉”,是一個風景優秀美好地方。2、師生問好交流。二、欣賞《采茶舞曲》1、導入。師: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戲曲的音調,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學們,請聽下面兩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嗎?A、討論師:你覺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采茶舞曲》?同學們都覺得是嗎?恩,同學們的分辨能力很強?。∧悄銈優槭裁从X得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呢?(引導學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給我們的感覺和越劇一樣,都是那么的柔美、流暢、婉轉動聽的,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B、導入課題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具有越劇風格的《采茶舞曲》。2、二次聆聽。①感受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情景畫面。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曲,從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②說說看到的畫面,并學做采茶動作,了解簡單的茶文化以及歌曲表現的內容。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是豐富!很多同學都看到了茶農采茶的勞動場景。那同學們,你能模仿一下茶農采茶的動作嗎?誰能來做一下?我們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時,動作要美觀一些,夸張一些,請同學們來看老師來做一下。(師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嗎?(師帶著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學們的采的可真認真?。】彀涯悴傻牟枞~放下吧。剛才我們一起模仿了茶農采茶的動作,茶農采下茶,經過加工、制作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說到茶,我國可是茶的故鄉,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有哪些著名品牌的茶葉嗎?(生說)對,有福建的鐵觀音,蘇州的碧螺春,還有杭州西湖的龍井茶。《采茶舞曲》這首歌曲表現的就是西湖邊一群采茶姑娘采茶的勞動情景。3、分析歌曲情緒對比,以及從歌曲創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緒的原因。①教師范唱,生帶著問題聆聽。(范唱注意前邊柔美一些,第一句可伸手,第二部分可背手點頭、踮腳)師:這首歌曲分為兩個部分(出示兩部分歌譜),下面老師來唱一唱,請同學們仔細、安靜地聽一聽,看一看,這兩部分從描寫的內容上有什么不同?情緒上又有什么變化?②討論解決問題描寫內容情緒第一部分:江南美景優美抒情第二部分:采茶場景歡快活潑。③從歌曲創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緒的原因。師:為什么這首歌曲前后兩部分帶給我們如此不同的情緒感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曲的旋律。請同學們先來看第一部分,(師唱)在前兩句中,你看有什么音樂記號?旋律上是一字多音還是一字一音???在演唱時我們要唱的怎么樣?(連貫圓滑起來)你能唱一唱這兩句嗎?(生唱)唱起來很悠長,感覺那么優美;再來看第二部分,師唱前兩句,這里出現了什么記號?(頓音)要唱的怎么樣?你能唱一下嗎?顯的活潑歡快。4、分析方言對歌曲風格的影響以及簡單了解江南地區歌曲風格特點及其形成原因。①學生演唱歌曲。師:茶農在勞動的時候,常常是邊采茶邊唱著歌,也讓我們來當一次茶農,有感情地唱一下這首采茶歌吧?、谟懻摲治?。師:同學們是用普通話來演唱的,那我們所聽到的《采茶舞曲》是用什么語言來演唱的?(方言)具體來說是江南一帶的方言。那你覺得用普通話來唱和用江南方言來唱,哪一種更能表現江南民歌的韻味呢?(方言)對,可以說方言影響著一個地方的民歌的風格。《采茶舞曲》這首歌曲是用江南一帶的方言來演唱的,讓人一聽感覺就是江南一帶的歌曲風格。那么柔美、流暢、婉轉動聽。5、模仿方言演唱歌曲。①師:我們還是再來欣賞一下原汁原味的《采茶舞曲》吧。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找一找,歌曲中的哪些字最明顯的能聽出江南地區的方言來?(播放《采茶舞曲》)②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③師點擊屏幕出現字詞。一起說說屏幕上的字詞在歌曲中的發音是什么。④方言演唱。師:下面我們跟著歌曲一起唱一下,聽到屏幕上的字詞我們試著用江南的方言來唱一唱。(播放歌曲范唱)三、表演“采茶舞”①師跳“采茶舞”。師:歌曲確實非常的美,每當聽到這首《采茶舞曲》,我都忍不住地想要跳起舞來,不知道同學們想不想看???好,下面我就為同學們跳一段“采茶舞”,我給同學們提個要求:請仔細看,你能記住哪些動作?②說說記住的動作并分析動作含義,生可跟著一起做一下幾個動作,坐著做。③跟音樂一起表演。師:好,讓我們也當一回茶農,感受一下他們辛勤的采茶勞動吧。同學們請起立。我來看看茶農們都準備好了沒有,我們要上山采茶了。表演完畢:今天的采茶勞動結束,小茶農們辛苦了,快坐下休息一會吧。四、聆聽感受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師:同學們的舞姿實在是太美了。每一個同學都那么投入地在表演這首《采茶舞曲》。這首《采茶舞曲》是一首原汁原味的江南民歌,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另外一首描寫采茶的歌曲,你聽一聽,這首歌又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1、播放《采茶歌》。2、討論:這首歌曲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有沒有覺得這首歌曲更具有現代的氣息???因為這是一首通俗歌曲。節奏感非常的強,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五、欣賞器樂演奏曲《采茶舞曲》1、導語:我們剛才欣賞的描寫采茶的音樂作品都是以歌曲的形式來表現的,其實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作曲家就把《采茶舞曲》這首歌曲改編成了一首器樂演奏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2、討論:師:這首器樂演奏曲《采茶舞曲》和歌曲《采茶舞曲》在速度上有沒有不同?(情緒變的更加的活潑歡快?。┝?、小結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江南地區的戲曲——越劇,聆聽了根據越劇的音調改編的歌曲《采茶舞曲》,還學跳了采茶舞。讓我們再一次跳起采茶舞,在我們優美的舞姿中結束這節課吧!《小小足球賽》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欣賞歌曲《小小足球賽》,激發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特別是對足球運動的興趣。2、學唱歌曲《小小足球賽》,進行即興表演,增強學生表現歌曲的信心。3、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更多有關足球的知識,樹立“我運動、我健康”的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唱歌曲《小小足球賽》,并根據歌詞適當加入表演。教具準備:琴、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1、隨《健康歌》做律動。2、教師:同學們好!學生:老師好!3、教師:大家現在的心情怎么樣?學生:很高興。4、教師:其實這樣活動一下不但可以使我們的心情愉快,還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學生齊說)。今天老師想通過一首歌曲向大家介紹一項體育運動,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認真欣賞,聽完之后請你告訴我這是一項什么運動,好嗎?(第一次欣賞歌曲《小小足球賽》)二、歌曲教學1、教師:誰能說說這是一項什么運動?學生:足球運動。教師:那誰知道剛才的比賽,幾號球員射門最準?教師:你能模仿一下10號球員進球時高興的樣子嗎?學生:(表演)2、教師:我們一起把高興的心情唱出來吧,先聽我來唱:(彈琴范唱)教師:(課件出示難點練習)大家仔細觀察這一句的旋律,有幾個可愛的休止符?學生:3個。教師:我們碰到休止符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學生:空或休止。教師:我們還可以在休止符那兒不出聲的、快吸一口氣。我們來唱唱試試。學生:(教師劃拍,學生再唱一次)教師:唱這一句的時候,同學們能不能讓你的聲音像小足球一樣彈跳起來?好,我們再來唱一次。學生:(指揮再唱一次)教師:大家唱得真好!可是有時非常精彩的射門動作,球卻沒能踢進球門里,這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懊惱、可惜、遺憾)教師:那你把它唱出來?。◤椙俜冻┳⒁饪吹叫葜狗?,我們要不出聲的快吸一口氣。再來一次。學生:(師生一起隨琴再唱一次)3、教師:哎呀,真可惜,小球員怎么會在這關鍵的時候摔跤呢?你知道他做了一個什么動作使他摔了一個大跟斗嗎?請你認真的朗讀歌詞。學生:(學生分頭朗讀歌詞或教師帶領學生集體朗讀)教師:找到答案了嗎?你來說說看。學生:倒鉤。4、教師:大家想不想看看這個“凌空一倒鉤”的動作是怎樣的一個動作?學生:想。教師:老師這里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圖片,請你邊看邊想哪張圖片的腳法是歌曲中唱的“凌空一倒鉤”?找出最清楚的一張,大聲告訴我,好嗎?學生:(學生第二次欣賞歌曲)5、教師:我們班的小球迷真厲害,找的真準。我們一起再來唱唱“凌空一倒鉤”這一部分。(課件出示重點練習)學生:(隨琴一起慢唱這一部分)教師:你聽這里面有兩個小過門。(教師彈奏這一句)我們唱這一句的時候不要過門好不好,你聽(教師邊彈邊唱這一句)哪種唱法更好?學生:有過門的更好!教師:有過門的唱法會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小球員在場上的進攻和防守非常積極,或足球在球員的腳下傳得很快。教師:我們一起跟隨老師的琴再來唱一次。學生:(練唱這一句)6、教師:這會兒小球員的進攻和防守積極主動多了。找找看這首歌曲中還有沒有小過門?學生:有。教師:在哪里?學生:注意!射門!后面。教師:對了!想一想為什么在這里又加上一個過門呢?這個過門能表現出怎樣的情景和心情?學生:喊過射門之后,屏住呼吸,等待看結果的情景和緊張的心情。教師:我們一起來試唱這一段。(教師動作示范)學生:(注意!射門!哎呀呀……)7、教師:從你們的歌聲中我仿佛看到了小球員你踢我頂,左鏟右傳,靈活的足球技術,你能把這一部分也唱得像他們的球技一樣靈活嗎?(教師動作示范)教師:“守門員”的“員”字應該唱幾拍?學生:三拍,因為后面有一個四分休止符。教師:注意看我的指揮,我們一起把這一部分唱一次。(你踢我頂,左鏟右傳,騙過了守門員。)“倒鉤”的“鉤”字也應該唱三拍,看老師的手勢,我們一起再來唱唱這一句。(小小球兒腳下傳,凌空一倒鉤)學生:唱(凌空一倒鉤……)。8、教師:現在,我們跟隨音樂輕聲演唱一遍好嗎?學生:(隨原唱完整演唱第一次)9、教師:現在請用你最美妙的歌聲描述一下這場比賽,好嗎?學生:(好)教師:我們再隨伴奏演唱一次,注意看老師的指揮!學生:(按原速第二次演唱)三、鞏固拓展1、教師:緊張、激烈的足球比賽如果少了觀眾的喝彩就少了幾分火熱的氣氛,想不想到比賽現場為小球員加油、助威?學生:想。教師:現在綠茵場上有兩支球隊,一個是信心十足的紅隊、另一個是志在必得的藍隊,你想做哪一隊的小球迷?好,南邊同學暫且是紅隊的球迷,北邊的同學,你們來做藍隊的小球迷。請你們商量一下,喊出你們的支持口號。2、教師:現在是足球比賽中場休息的時間,我們利用這段時間來一次歌曲對抗賽怎么樣?學生:好!教師:哪一隊先來唱?好,紅隊先來唱第一段,藍隊演唱第二段。(兩隊比賽第三次完整演唱)3、教師:同學們自己評價一下哪個隊的演唱更好?學生:自由討論發言。4、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紅、藍兩隊各有優點。這次我們吸取經驗再分成男、女兩隊來一次比賽怎么樣?學生:好!(女生唱第一段,第四次完整演唱)教師:大家覺得這一次,自己唱得怎么樣?學生:自由討論發言。5:教師:其實無論勝負,你們都是足球場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要做一個最棒的小球迷,我建議大家還應該多了解一些足球知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學習,也可以向體育老師和你身邊愛好足球的人學習。大家說好不好?學生:好!教師:再一次用歌聲完美演唱一遍《小小足球賽》。希望大家不但能把《小小足球賽》的歌曲唱好,平時還能多加強體育鍛煉,讓運動成為每個人的習慣,讓健康永遠伴隨我們!下課!《運動員進行曲》教材分析:《運動員進行曲》是一首雄壯有力,富有朝氣的進行曲。它的旋律熱情奔放、跌宕起伏,非常動感,本課教學是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情緒特點,了解音樂的主題旋律。教學目標:1、價值觀目標:加深對運動的熱愛。2、過程與方法目標:演唱主題,快樂編創,增強節奏感。3、認識與技能目標:體驗《運動員進行曲》的情緒和音樂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通過聆聽銅管樂合奏《運動員進行曲》,感受其雄壯有力的情緒特點,了解樂曲的主題旋律。通過教師的引導,創編不同的節奏為樂曲進行伴奏。教學重點:體會音樂的情緒和感覺,進行編創節奏的練習。教學難點:三個聲部的節奏能夠準確合奏在一起。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引入課題。我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都參加過運動會,你最喜歡什么運動項目?你喜歡的運動明星是誰?”“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和運動員有關的樂曲《運動員進行曲》?!薄驹O計意圖:通過兩個與平時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由學生感興趣的親身體驗引導他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二)快樂欣賞,暢所欲言。1、同學們完整聆聽一遍音響,體會音樂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和內容?!驹O計意圖:學生通過第一遍對音響的聆聽,對音樂的總體情緒特點有了初印象?!?、不同的主題來聽賞,聽后暢聊自己的感受。教師把截取好的不同音樂主題按照順序播放給大家聽,播放的同時教師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遞音樂的信息。在每個主題欣賞過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驹O計意圖:這樣做不只吸引學生聽賞的注意力,同時也開發著學生對音樂無窮的想象力?!?、再次完整地聆聽樂曲,并請同學們加上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驹O計意圖:加深對樂曲的印象和理解。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快樂?!浚ㄈ┖唵胃璩?,增進了解。1、主題旋律的演唱和之前的“說”穿插進行?!驹O計意圖:有說有唱的方式更符合學生活潑的年齡及性格特征?!?、溫習音階的演唱?!驹O計意圖: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有時容易掌握不準,快樂欣賞,暢所欲言,簡單歌唱,增進了解,發揮想象,熱情編創,布置作業,音階的練習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音高的概念?!?、各主題旋律?!驹O計意圖:用于欣賞課的樂曲,讓學生演唱主旋律,可增進學生對樂曲的更深了解?!浚ㄋ模┌l揮想象,熱情編創。1、啟發學生為音樂編創不同節奏的伴奏。將全體學生分為三組。老師出示三聲部節奏(模仿乒乓球運動的節奏:“嘟”“乒乓”“乒乓”),并解釋節奏包含的意義。在學生清楚了解之后,由三組同學合奏三聲部節奏?!驹O計意圖:教師展示自己編創的節奏,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怎樣用運動項目作為編排節奏的材料,怎樣將這一運動過程編排成不同的三聲部節奏?!?、學生自己創編節奏。老師請學生自行創編節奏,以組為單位,開始之前教師要將要求講解清楚,要求是:A、編創不同于乒乓球的運動,譬如跳水等。B、編創不同于老師的節奏。C、小組編創好之后要進行實踐練習。比一比看哪個組編創得最精彩,表演得最準確。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進行編創,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運動項目多種多樣,教師應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項目為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3、請小組同學展示他們編創的節奏,老師給與及時評價。(五)布置作業,知識拓展。大家下課后,可以自己搜集一些有關運動的樂曲進行聽賞學習,譬如《沖出世界》(香港2009東亞運動會主題曲)、《手指運動》等。老師在此時還應點出,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強健體魄?!驹O計意圖:通過其它運動類樂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俊豆澴嘤螒颉方虒W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X、XX、XXXX節奏,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這些節奏以及它們的組合。了解節奏與生活的關系,拓寬學生音樂文化視野。2、技能目標:能根據游動物園這一游戲來創編并表現節奏,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大膽創新的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音樂與生活的熱愛。教學用具:鋼琴、節奏卡、動物頭飾及人物頭飾。教學過程:一、導入師:請同學們根據老師走路和跑步的動作,讀出:XXXXXXXXXX、XX。師:老師鼓掌,學生做走和跑的動作。師:XXXXXXXXXXXX節奏,學生按照老師鼓掌的節奏,在原位做走和跑的動作。接著學生聽著老師的琴聲,邊走邊跑。二、學習節奏下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只小鳥,你可別小看它,它可是鳥中的珍惜動物。(出示小鳥的圖片)學生根據老師的題目做題。學習節奏。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聯系各種節奏:小鳥:XXXXXXXXXXXXXX,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嘰嘰喳喳。(1)請你模仿出這種小鳥的叫聲。(2)你能用該小鳥的叫聲與我們所學過的哪種節奏結合?(3)你能用這種節奏說一個成語嗎?(4)你能將這種節奏敲打出來并教會你的好朋友嗎?三、總結《“告別”與“驚愕”》教學理念:1、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抽象音樂形象化。采用聽音樂說感受繪形象的方法,然后在音樂情境表演中,以比較通俗和快樂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海頓和他的作品。2、海頓的作品《驚愕交響曲》和《告別交響曲》都和力度記號有著密切聯系,通過力度變化來表現音樂,展現海頓音樂作品的魅力。教學目標:1、以故事引音樂,欣賞音樂片段談感受,在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參與音樂情景劇的演繹后,逐步體會海頓音樂作品的魅力。2、初步感受海頓音樂作品的表現力,能記住常用力度記號,并了解力度這一要素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分析:海頓是西方音樂史上作品最多的音樂家,他雖然出身貧困,從小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但并不影響他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海頓的主要成就是交響樂的創作方面。由于在他之前,巴赫和亨德爾等人就嘗試過交響樂這種體裁,因此,海頓并非交響樂的首創者,但海頓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為交響樂確立規范的人,所以,后人稱他為“交響樂之父”。海頓的交響樂始終如一地貫穿著一個宗旨,反映他的世界觀和音樂觀。《音樂家海頓》一課選取他的兩首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驚愕交響曲》和《告別交響曲》來進行教學,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他的音樂親切、真誠、爽朗,富于幽默感的特性。他也許無力改變當時那個不幸的社會,但卻在努力的醫治人們的創傷,使他們樂觀地面對人生。作品《驚愕交響曲》和《告別交響曲》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所以,海頓的音樂作品是以“建立和諧的世界”這一理性主義為指導,通過理性的鏡框反映現實生活,再把生活轉化為抽象的音樂規范來表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交響曲《驚愕交響曲》和《告別交響曲》中的主題樂段的欣賞和感受。難點:欣賞完《告別交響曲》后,師生合作再現當時樂曲演奏情景,從而體會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引起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欣賞和表演水平。教學過程:1、欣賞和表演樂曲《驚愕交響曲》。教師貼課題《音樂家海頓》,講海頓的音樂故事,在中途故意設下懸疑,引出《驚愕交響曲》音樂片段,說出自己聽完音樂的感受。2、師:200多年前,海頓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在艾斯特哈奇公爵家任樂隊隊長,在指揮樂隊為公爵演奏的過程中,經常(加重)會遇到一件令他們心煩的事情,不過呢,也正是這件事,讓海頓寫成了一部特別的交響樂作品!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不過,老師有個要求,那就是音樂是有畫面的,希望大家輕輕的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你覺得這段音樂在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播放到《驚愕交響曲》重音的那部分,觀察學生的表情,切斷音樂,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3、師:大家表情很夸張??!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呢?你覺得音樂在講述什么呢!生:剛才被音樂嚇了一跳,可能講述某個人在搞惡作劇吧?(學生各說己見,談自己的感受)4、師:大家說的很好!那誰能幫它取個名字呢?誰來試一下?。牭襟@愕,古人已經給它取了名字,當學生聽到這個強音時,也可以引導他們來為這個音樂作品取一個恰當的名字。)生:驚嚇,驚恐。(設計意圖:聽音樂片段,感受音樂,教師幽默的引導和讓學生給樂曲取一個名字正好拉近了學生和古典音樂的距離。)5、師:既然大家取的名字都和驚嚇有關!我們也知道,音樂是帶給人美的享受的,那海頓作為一名著名的音樂家,沒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那他為什么還要拿音樂嚇唬人呢,他難道不怕公爵找他的麻煩嗎?6、再聽音樂,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他難道不怕公爵找他的麻煩嗎”,再次設下懸疑,吸引學生。師:海頓怕嗎?生:思索中……7、師:請大家看大屏幕。(點擊課件,播放海頓的故事。欣賞這個音樂產生時的一個小故事,讓學生體會海頓的心情。)看完,大家明白了吧!如果你是樂隊指揮海頓,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8、師:下面老師來扮演海頓指揮樂隊,大家扮演這些欣賞音樂會的公爵貴族們,把200多年前的那一幕重演一下吧! 《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作品概述《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作者在力度的表現手法上,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典交響套曲一般由四個樂章組成,其中第二樂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樂章。在《驚愕交響曲》這部作品里,海頓卻出人意料地在第二樂章中用極弱的力度陳述主題后,立即加上樂隊全體的強奏,使觀眾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這樣的力度和情緒的對比及其所產生的效果,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來看,這卻是一大創舉。教學目標1、發展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感受能力。2、了解音樂大師——海頓,感受他的人格魅力。3、了解變奏的四種方法。教學重、難點1、學會哼唱和記住《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主題。2、感受、體驗并表現樂曲中力度的變化。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力度卡片。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初聽):1、同學們,你們知道“驚愕”是什么意思嗎?對了,就是“驚奇、錯愕”的意思。為什么這首曲子叫“驚愕交響曲”呢?我們還是去親身體驗一番吧?。ǔ趼犎┰谛蕾p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兩個問題:a、作品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為什么用“驚愕”作為該樂章的標題?(引出海頓“驚愕”的設計)2、音樂欣賞完了,說說作品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用“驚愕”做標題?其實,這段音樂背后還有一個故事呢!聽音樂會是歐洲古代王公貴族、紳士淑女們的一種社交禮儀,各個皇室貴族不管喜不喜歡音樂,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樂會。但是在音樂會開始之后,很多人都閉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樂之中,有的還忍不住開始打盹。這位幽默的音樂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條妙計,決定和觀眾開一個小玩笑。這首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在靜謐安詳的曲調中,突然想起幾次強有力的震撼聲,讓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貴族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哦,原來是音樂家在跟她們開玩笑呢!后來,這首以“驚愕”命名的交響曲就成為世界聞名的交響曲作品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么幽默的音樂家到底是誰呢?那就請大家跟隨我“走近海頓”吧!3、走近海頓。海頓出生在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他的父母親都是普通的勞動者,卻都熱愛音樂,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一所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后來長大后,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現,并得到了他的救助,才勉強活了下來。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保爾·艾斯特哈齊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廷樂師。此后,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于他性格開朗、善良、質樸、誠懇,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而不像貝多芬的音樂那樣具有強烈的斗爭性。a、生平:海頓(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他從小便受到民間音樂、教堂音樂的熏陶,并顯示出超人的音樂才華,曾長期在宮廷中任職。b、地位:海頓在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先輩的成就,進行摸索、試驗、成熟、定型,被后人稱為“交響樂之父”。c、貢獻:海頓是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上百部交響曲,84首弦樂四重奏、54首鋼琴奏鳴曲及歌劇、清唱劇、彌撒曲等。他奠定了歐洲古典時期的交響樂和室內樂的規范,形成了德奧音樂經久不衰的優良傳統。海頓的創作手法,更是使后人受益非淺,包括莫扎特、貝多芬等著名的音樂家,還被莫扎特、貝多芬稱為“海頓老爹”。在把交響曲從貴族客廳中解放出來的道路上,海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是18世紀完美的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d、音樂風格:具有熱烈灑脫的主旋律和充滿活力的節奏,并應用了活潑明快的鄉村舞曲素材。音樂明快、樂觀、幽默,充滿了生氣,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頓是德國國歌的曲作者,海頓更是“倍受尊敬的音樂大師”、“慈祥的音樂家”,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海頓的這首聞名世界的《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三、學習新課(分段欣賞、分析):1、主題:首先,我們來聆聽主題,并思考:“音樂的力度、情緒如何?產生了什么效果?”1)分析主題第一段,平靜、天真、單純、典雅的主題,由第一、第二小提琴輕微地齊奏而出,反復時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節弱拍處,突然使用了強力度的全奏,產生了第一次“驚愕”的效果。第二段,先用弦樂器演奏,重復時加進了長笛、雙簧管和圓號,效果略微豐滿一些。變奏一:(1)這段小提琴的演奏,你感受到什么變化?(2)保持了主題結構,主旋律改用了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襯托,與主題相比略顯活躍,好像在翩翩起舞。變奏二:(1)這段變奏改變了什么?音樂的力度如何?(變調性ff)(2)轉到C小調,在第二樂段的第三句,樂隊的強奏加之定音鼓的襯托,顯現出驚人的力量,再次出現了“驚愕”的效果。變奏三:(1)這段旋律的情緒如何?改變了什么?(幽美、舒展變節奏p)(2)返回到C大調,旋律分別由雙簧管和小提琴、長笛奏出,音樂優美而舒展,形成了天使般的二重奏。變奏四:(1)這段的音樂氣氛怎么樣?(熱烈)(2)第一樂段是管樂隊的強奏;第二樂段有弦樂和大管輕輕奏出如歌似的柔弱;第三樂段中,樂隊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參加的樂隊全奏,氣氛更加的熱烈,第三次出現“驚愕”的效果。尾聲:尾聲反復強調了主題的第一句,一個溫柔而略顯歉意的尾奏降下了這一樂章的帷幕,顯現了海頓的風度和幽默?!兜谒氖褰豁懬ā案鎰e”)交響曲》教學目標:1、從“海頓的故事”和“音樂家小檔案”入手,能簡要地說出奧地利音樂家海頓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聽賞其作品《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和《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的片段時,能初步感受到交響樂的表現力。2、結合弦樂四重奏《小夜曲》的聽賞,能初步了解弦樂四重奏這一重要的室內樂體裁,體驗親切、純凈、充滿生機的海頓音樂,并能在聽賞時參與到活動中,記住其美妙的主題旋律。3、在聽賞海頓的兩首著名交響樂片段時,能了解力度這一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能記住常用的力度術語和記號,并在表現活動中運用。教學重點:了解音樂家海頓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過聆聽作品選段,能體驗親切、純凈、充滿生機的海頓音樂。教學難點:能認真聆聽音樂,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以及強弱的特色。教學用具:鋼琴、電腦、課件。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二、故事導入聽賞《告別》交響曲。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你們說一個故事:在幾百年前的奧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長期擔任了一個埃斯臺哈奇公爵的宮廷樂長。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處遙遠的湖畔山林,在此大興土木,建造行宮,每年夏天都帶著家人和仆人來此長住,宮廷樂隊免不了隨同前進。天長日久,樂手們思鄉心切,但誰也不敢言歸。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親朋在大廳聽賞演奏的音樂。奏到最后,沒想到那些樂師輪流輕輕吹滅為樂譜照明的蠟燭,拿著樂器相繼退場。最后只留下了兩個小提琴手,他們靜靜地奏完最后一個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領會到他們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體人員返回宮廷。這首樂曲由此而被稱為《告別交響曲》。你們想不想聽一聽這首有趣的樂曲?三、聽賞歌曲1、播放《告別交響曲》選段,全班同學閉眼聆聽。師:你們有沒有聽出樂曲中樂師一個個離開的情境?為什么?2、請同學們交流。師:沒錯,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樂曲的主題。3、哼唱主題。4、畫旋律線:在唱熟主題的基礎上用手指劃出旋律進行的方向。5、演唱表現(學生反復演唱音樂主題,并在演唱時逐漸減少演唱的人數,以體驗樂手相繼退場的音樂場景)。四、總結《小夜曲》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參與感受、體驗古典樂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能夠感受到海頓《小夜曲》明朗、典雅、質樸的色彩。2、過程與方法:通過完整聆聽作品、視唱主題、吹奏主題等方式感受弦樂四重奏《小夜曲》的音樂表現力及古典樂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3、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弦樂四重奏的含義。教學重點:《小夜曲》曲式結構的辨別,讓學生正確認識兩個主題并記憶音樂作品片段。教學難點:熟悉《小夜曲》的兩個音樂主題和它們的情緒對比。教學過程:師:上節課,我們聽了著名的奧地利音樂家海頓的兩個有趣的故事,還欣賞了兩段有意思的樂段。這節課,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海頓這個音樂家。請同學們分組整理一下你們組搜集的海頓的資料,等下請同學說一說海頓的故事。一、請小組交流課外資料。二、請同學們上來說一說海頓的故事,老師總結。師總結:海頓是一位偉大的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有“交響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的美稱。三、欣賞《小夜曲》。師:剛才我們說了海頓不僅是“交響樂之父”,而且還是“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對音樂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創造了弦樂四重奏的體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寫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請你們聽完后猜一猜,這里面有哪些樂器在演奏?1、全班同學聆聽《小夜曲》。2、猜猜有哪些樂器參與了演奏?3、師介紹弦樂四重奏與小夜曲:弦樂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這四種西洋樂器一起合奏的一種演奏形式。小夜曲:小夜曲來源與游吟詩人夜晚唱的一種愛情歌曲,后來發展成為一種由少數管弦樂器演奏的管弦樂套曲。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優美的旋律吧,請你說一說對這首樂曲的感覺。4、再次聆聽樂曲,請同學們交流對音樂的感覺。師:是不是帶了一種夜晚的寧靜與輕柔在里面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5、用“lu”模唱主旋律。6、跟樂曲一起輕聲哼唱,感受音樂的旋律。然后試試用豎笛輕輕吹奏音樂主題。四、總結。海頓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的成就與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希望你們也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長大后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段业募亦l日喀則》教學目標1、了解藏族歌舞的風格特點,培養對藏族歌舞的興趣。2、能夠用歡快、熱烈的聲音演唱《我的家鄉日喀則》。3、能夠運用藏族基本舞步初步表現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教學重點難點1、用歡快、熱烈、奔放的情緒表現歌曲。2、藏族基本舞步的掌握及運用。教學用具鋼琴、錄放機、多媒體課件等。設計理念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力求在每個環節中突出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創造性地表現音樂。以培養學生音樂情趣為出發點,突出審美深化歌曲為主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感知——體驗——理解——創造,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在探究中激發求知欲,培養敢于發現、大膽質疑、合作交流、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2、感受藏族題材歌曲的風格特點。師:同學們,老師播放一首歌曲,(《走進西藏》)大家聽一聽是什么民族的歌曲?生:藏族。師: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那么今天呢,老師要帶著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麗風光,聽一聽他們的藏族歌曲,大家說好嗎?(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進一步導入課題。)3、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中唱到了西藏的哪個地方?生:日喀則。4、教師介紹日喀則。師:對,剛才我們聽到歌曲中唱到了日喀則,日喀則市已有600多年歷史,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其實“日喀則”是一句藏語,翻譯為漢語的意思是“如意莊園”。那么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鄉日喀則》。(設計意圖:充分讓學生對歌曲感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藏族歌曲。)5、學生復聽范唱。6、教師范唱:教師自彈自唱,讓學生熟悉歌曲。(設計意圖:目的讓學生感受歌曲,并進一步熟練歌曲的旋律。)7、節奏練習:在學習歌曲以前,我們要進行節奏練習。(設計意圖:通過節奏練習,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目的是為學生演唱歌曲做鋪墊。)(二)、自主學習(主動學習)1、學唱曲譜。(1)隨伴奏輕聲視唱,要求劃拍。(2)用母音Lu模唱歌曲旋律。(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識譜能力,使學生對歌曲進一步了解。)2、突出重點。3、朗讀歌詞。(吐字、正音。)4、學唱歌曲:隨伴奏輕聲唱詞。(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熟練地演唱歌曲。)(三)、情感體驗1、師:同學們已經熟悉了這首歌曲,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首歌曲的風格特點。(熱情、奔放。)2、這首歌曲表現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教師伴奏,引導學生用熱情、奔放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設計意圖:通過處理歌曲,使學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從而帶動歌曲的情緒。)(四)、課堂總結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了解了藏族民俗文化,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對藏族舞蹈的學習及運用)獲得了愉悅的感受與美的體驗。下節課我們將用舞蹈進一步表現這首歌曲。好,同學們,讓我們在一首歡快的藏族歌曲中結束本課?。ㄔO計意圖:教師通過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一步鞏固,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阿壩夜會》教學目標:1、能用飽滿的情緒,哼唱鋼琴獨奏曲《阿壩夜會》。2、能積極參與學跳藏族基本舞步的活動,并能隨著樂曲的節奏進行舞蹈。3、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風格特點,了解相關文化,對藏族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重點:學會欣賞樂曲《阿壩夜會》。教學難點:體會音樂主題,并用藏族基本舞步參與表演。教學過程:一、走進西藏:1、導語:同學們,扎西得勒!誰知道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語言嗎?師:對,藏族?!霸鞯美铡钡囊馑际羌槿缫?。西藏是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你對西藏有多少了解呢?(學生暢所欲言)2、播放課件,配音樂,概括介紹藏族相關文化:地理位置、風景、服飾禮儀、特產、歌舞等。二、藏族舞蹈:1、老師范跳。師: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表演兩段舞蹈,請你們看看這兩段舞蹈各有什么特點?(教師表演“踢踏”與“弦子”。)2、引導學生總結:踢踏——歡快,弦子——優美。3、學一學、跳一跳,感受藏族基本舞步。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學生先在座位上學,再起立跳。4、聽賞樂曲《阿壩夜會》,體會藏族人民的歡樂、幸福。5、再次聽賞樂曲《阿壩夜會》,感受音樂情緒,了解音樂主題。6、熟悉樂曲旋律,體會樂曲的情緒變化。7、師:這樣一段歡快、動聽的樂曲,應該怎樣配上藏族舞步呢?說說哪段適合跳踢踏,哪段適合弦子?為什么?8、學生跟音樂表演藏族舞步,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旋律,用舞蹈表現樂曲的情緒。三、哼唱《阿壩夜會》:1、聽老師鋼琴演奏,張嘴不出聲音的跟唱。師:剛才同學們用優美的舞蹈表達了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下面讓我們來學一學這首樂曲吧!首先,讓我們聽著音樂,不出聲音的跟唱。2、小聲、有表情的跟鋼琴唱。3、學生跟唱旋律,感受并表現出樂曲的情緒變化。4、跟鋼琴完整的哼唱樂曲的第一聲部。5、情緒飽滿,聲音富有彈性地哼唱整首樂曲。四、小結:本課時主要是要讓學生通過欣賞《阿壩夜會》,感受藏族音樂歡快熱情與高亢嘹亮的特點;學習藏族的舞蹈基本動作,體驗藏族音樂,感受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文化特點?!独_謠》一、教學內容:學唱藏族民歌《拉薩謠》二、教學重點:了解藏族民歌的創作特點以及相關的人文知識。三、教學難點:熟悉《拉薩謠》的旋律,并能模仿藏族的民歌特點演唱歌曲,用藏族舞蹈表現歌曲。四、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歌曲《拉薩謠》,體驗西藏民族風情。2、通過歌曲練習表現質樸自然、高遠深邃的感情。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1)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3)聽歌曲范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2、學習新歌(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B、請學生談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聽歌曲的范唱(最好是教師范唱,也可聽獨唱錄音)。D、調查了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A、指導學生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B、學生讀節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奏時要注意節奏的樂句。C、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奏。(3)學習歌曲的曲調。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后一邊做“用手勢表現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4)學習歌曲的歌詞。A、聯系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3、小結(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恫扔辍方虒W目標1、用歡樂、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并用沙錘為歌曲伴奏。2、通過簡單的音樂創作,探索如何應用音樂元素塑造形象,表達情感。3、整合資源,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藝術的美。教學重難點1、歌曲強弱節奏表現及休止符的掌握。2、有感情的演唱,并為歌曲伴奏。教學過程一、表演《踩雨》1、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2、聆聽范唱。誰能模唱開始的兩小節“沙里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的記憶力非常強!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4、聽鋼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5、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6、最后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7、要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8、誰在夏天的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的心情?9、我們大家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呵!二、聽《踩雨》1、欣賞《踩雨》。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的情景?什么地方能產生回聲?2、再次欣賞《踩雨》。談話:聽了兩遍《踩雨》,能說出歌曲的奧妙嗎?3、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地為歌曲伴奏。4、小結: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樂趣所在。 《大雨和小雨》教學內容: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2.學唱《大雨和小雨》。3.聽聽自己創造的聲音。教學目標:1.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2.能創造幾種聲音。3.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學要求: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2.能夠用不同的材料創造聲音(非常規音源)。3.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重點與難點:對聲音的聯想。教學教具:1.多媒體光盤。2.生活中采集的各種聲音的錄音帶或CD。3.大自然中的事物。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走進教室。(有關大自然中聲音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二、尋找生活中的聲音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的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2.啟發學生走進教室時,聽到了什么聲音。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想不想去呢?生:想……師:有一個“快樂”團要帶著小朋友旅行,看!火車來了,小朋友們上車吧。(多媒體課件:火車開了。)師:大森林到了。三、歌曲《大雨和小雨》1.師:雷公公發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體課件:有關整個下雨過程。)師: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大雨,也有小雨,發現有什么不同嗎?生:聲音不一樣。師:下面我們學唱一首關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2.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3.跟著教師學唱。4.歌曲處理:啟發學生根據大雨和小雨的特點演唱歌曲。5.師:雨停了,太陽出來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個澡,你看,沖著你笑呢?。◣熒惺芨枨恼w效果。)四、聽聽自己創造的聲音1.師:雨后的空氣真清新,我們到外面做游戲吧。(圍圈對坐)師:大自然給予我們很多聲音,怎么來回報呢?看,我們的身邊有樹葉、樹枝等。能不能用身邊的事物創造聲音呢?(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自己創造的聲音和別人的不一樣。)生:老師你聽。(學生從身邊尋找聲音并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2.師:同學們發現了沒有,用兩三種聲音連在一起能表現一個簡單的內容。比如:腳步聲、開門聲、喝水聲,好像是一個小朋友放學回家,打開門、口渴了咕嘟咕嘟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從身邊找出幾種聲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生:(討論)3.小結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五、組織下課師:親身感受大自然是件愉快的事情,雖然很累,收獲卻很大。最后,就讓我們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獻給大自然。(多媒體課件:愉快的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走出教室。)《電閃雷鳴波爾卡》教學任務:以審美為核心讓學生聆聽、感受、賞析管弦樂作品《電閃雷鳴波爾卡》,初步了解波爾卡的相關文化。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西洋樂隊的打擊樂器——定音鼓、大鼓、小軍鼓、镲。2、賞析《電閃雷鳴波爾卡》,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3、初步了解、體驗波爾卡舞蹈。教學重點:1、通過老師的引導、激發,讓學生對這一類型的音樂作品產生興趣。2、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分析,能夠讓學生通過音樂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樂、分析音樂的方法和途徑。提高他們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從音樂的各要素賞析音樂作品。2、作品的再現三部式曲式結構以及每一個音樂主題不同的表現手法的講解是教學中難點。教學方法:啟發、誘導、體驗、探究、合作。教學程序:一、導入新課謎語導入新課教學。師:這節課老師會給大家介紹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國音樂作品,上課之前呢,我們首先來猜一個謎語。【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鳴驚人,帶來風雨。(打一自然現象)】生:雷電、閃電……師:同學們真聰明!大家已經猜到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樂曲呢,和雷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就是《電閃雷鳴波爾卡》。二、新課教學1、基礎知識的介紹。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些和作品有關的知識。(1)、介紹波爾卡:波爾卡原是起源于東歐波希米亞地區的一種快速活潑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組合形式。后形成的背景音樂稱作波爾卡舞曲。(2)、介紹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JohannStrauss,1825~1899),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寫了168首圓舞曲,117首波爾卡,40余首進行曲,16部輕歌中劇。其代表作品有《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等。2、完整聆聽音樂,整體感知音樂。師:通過剛才老師的介紹,大家對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們想聽這首樂曲嗎?生:想!師:讓我們完整地聆聽音樂,請思考幾個問題:(1)、從大的范疇看,樂曲屬于哪種音樂形式?(2)、樂曲的整體音樂風格是怎樣的?(3)、樂曲中出現了哪些打擊樂器?它們起到了什么作用?播放作品的音樂會視頻影像,學生聆聽,然后逐一解決問題。師:剛才大家完整欣賞了這首樂曲,它從大的范疇來看屬于哪種音樂形式呢?生:管弦樂、交響樂。師:對!這首樂曲是由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西洋管弦樂,那么這首作品整體音樂風格是怎樣的呢?生:熱烈地、歡快地。師:在作品當中同學們發現了哪些打擊樂器呢?生:大鼓、镲、定音鼓。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現了哪些打擊樂器。(展示視頻的截圖,讓學生認識這些樂器。)師:這些打擊樂器在音樂的進行中起到了烘托音樂氣氛和刻畫音樂形象的作用。師:這首樂曲大致可分為幾個部分呢?生:三個、四個。師:作品的最后一個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間的內容和前后不一樣,這種結構形式在音樂術語里稱為什么?生:再現三段式。師:很好。三、復習1、老師教唱一遍。2、同學們合唱一遍。四、下課禮儀同學們,這節課到此結束?!犊蓯鄣募摇方虒W目標:1、認識目標:學習歌曲《可愛的家》,并用深情飽滿的聲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標:學生在欣賞中體會同情與恩情,了解領唱、合唱的演唱形式。3、能力目標:通過音樂學習,學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關愛父母和身邊的人。教學重難點:1,通過歌曲《可愛的家》感受和體會家庭的溫暖,欣賞不同生活兒童的圖片激發對弱者的同情,通過欣賞古詩歌曲《游子吟》進一步體會父母恩情。2,試用兩種不同的感覺演唱歌曲。3,弱起小節在歌曲中的運用。教具準備:PPT幻燈片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很高興再次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希望在今天的音樂課中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收獲知識,感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魅力。在學習歌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認真觀察,等會說說你看了這些圖片,心中想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課件播放一組表現和諧家庭生活的圖片,背景音樂為將要所學的歌曲《可愛的家》)

師:同學們,看完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嗎?生答:幸福,快樂,和諧,溫馨………..(師選擇板書:幸福)師:同學們的感受是對的,這些家庭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幸福,快樂,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歌曲名字就叫《可愛的家》,一起讀課題。在學唱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關知識吧。二、新授歌曲:1、歌曲詞曲作者簡介:(課件出示歌曲詞曲作者及歌劇《克拉麗》的相關故事情節,初步了解歌曲所要表現的是一種對家的思念)2、初聽歌曲學生課輕聲跟著旋律哼唱,感受歌曲平緩,優美的旋律曲線。師:同學們聽的很認真,老師發現已經有很多同學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哪位同學能說說你感覺這首歌曲的旋律是一種怎樣的形式呢,是非常舒緩,還是起伏變化很大的呢?(生答:比較舒緩)3、再聽學唱師:好,讓我們再次聆聽歌曲,這次同學們可以選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學唱一下,學唱的過程中可以用手指畫畫歌曲的旋律線,感受一下它的旋律是怎樣的平緩而優美。(師生交流)學生選出喜愛的樂句,個人展示。4、師導入復習4/4拍的強弱規律及在節奏中的運用師:同學們唱的真棒,潘老師也喜歡這些樂句,聽聽老師是怎們唱的,感受一下和你們唱的有什么不同之處。(生發言老師的聲音有強有弱)師:對了,但一首歌曲的強弱與什么有關啊?生:節拍師:對了,是節拍,這首歌曲的節拍是幾幾拍???生:4/4拍師:還記得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嗎?用我們的身勢表現一下吧。(師生共同律動,練習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5、節奏練習xx

|x.

x

xx|x–0||(師讀節奏,生拍節奏,注意強弱規律的運用)6、按節奏強弱讀歌詞7、按強弱規律跟琴學唱歌曲旋律,邊學唱邊用手指畫出旋律線。8、聽伴奏音樂演唱歌曲9、歌曲感情處理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但老師總覺得缺少些什么,同學們唱的時候覺得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樣的感情嗎,那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體對家的喜愛?生答:中間兩句,開頭和結尾都比較平緩,“可愛的家庭啊”最能體現歌者對家的喜愛。師:歌曲的題目叫“可愛的家”,可愛的感覺該怎么用歌聲表現一下呢?(聽錄音伴奏,生試用可愛的感覺演唱歌曲,并注意歌曲中高潮部分的情感表達)10、演唱形式介紹師:唱歌我們可以用多種形式表現,大家在一起演唱歌曲叫:合唱;一個同學演唱叫:獨唱,你還知道哪些演唱形式?生答:對唱,領唱+合唱,輪唱(師選擇板書演唱形式)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下面就讓我們選擇幾種形式來演唱一下這首歌曲吧!(師生合作,演唱歌曲)三、拓展延伸1、觀看感悟師:同學們唱的真棒,從你們的歌聲當中老師已經感受到那種幸福的感覺,想象到克拉麗的家一定是非常和諧而美滿的。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這樣一些孩子,由于許多特殊的原因他們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讓我們跟隨一組圖片來認識一下他們吧!(課件播放一組生活比較困難的孩子圖片,背景音樂選擇《再見,警察》片段,學生認真觀看)師:同學們,看到他們你想到些什么了嗎?你想說些什么嗎?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怎么樣呢?(生答:可憐,悲慘,痛苦……..師選擇板書“可憐”)2、誦讀古詩

師:是的,同樣是孩子,他們的生活卻和我們截然不痛,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日子里,他們只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擔,他們還是比較可憐的,其實很多爸爸媽媽離開孩子出去打工掙錢為的是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孩子長大了也會離開父母去追尋自己的生活,無論相隔多遠,孩子永遠都是父母最深的牽掛,就像唐代大詩人孟郊的一首詩《游子吟》中寫道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都學過這首詩吧,讓我們一起誦讀這首詩,回憶一下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吧》(師生誦讀古詩《游子吟》)3、情感體驗師:同學們,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父母,無論你們將來長成參天大樹,還是一株無名小草,他們都無時無刻都在關愛著你們,同學們也都深深的愛著你們的爸爸媽媽,相信在坐的同學有很多都是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也有很多同學的父母和圖片中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一樣外出打工,不能陪在你們身邊,如果現在老師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給父母說說心里話,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嗎?(生思考回答自己心中所感:感謝父母,永遠愛他們,好好學習……)師:老師發現你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聽了你們的回答老師覺得你們真的很棒,為你們感到驕傲,因為你們都是心懷感恩,充滿愛的孩子,真的很棒。好。讓我們帶這這顆感恩的心,想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次演唱這首《可愛的家》吧?。ㄕ堃唤M同學領唱,全班同學合唱,教師指揮共同完成歌曲)四、總結《回家》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熟悉薩克斯管獨奏《回家》。2、情感目標:本課樂曲是反映“家”為題材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家”的可愛,“家”的樂趣。3、能力發展目標:理解現代爵士樂對于“家”這個主題的表現。教學重點:熟悉薩克斯管獨奏《回家》,了解樂曲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學難點:理解現代爵士樂對于“家”這個主題的表現。教學過程:設計意圖:對于現代爵士樂學生接觸的很少,它的風格很多人都不是很能接受。在學習中,對于薩克斯這種特有的西洋樂器的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聆聽《回家》。1、初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在西洋樂器的分類中屬哪一類?2、復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可愛的家》在內容與情緒上有什么相同與不同?3、請你為這首曲調配上歌詞,歌詞的內容與“回家”的標題是一致的,試一試,唱一唱,奏一奏。4、在樂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編的詞。三、小結:家是可愛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愛我們親愛的父母,愛我們可愛的家吧!《吹豎笛》教學目標:1、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通過吹奏豎笛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豎笛,變“要我吹”到“我要吹”。2、了解音樂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學會在生活中探索音樂,用音樂表現生活。3、在學習中體驗合作、成功與快樂,感受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置。歡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