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9《魚我所欲也》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孟子思想主張,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意,反復誦讀并背誦課文。2.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及層層深入的論證方式。3.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學做“大丈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重難點】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意,反復誦讀并背誦課文。2.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及層層深入的論證方式。【學習過程】一、激情導入課件出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思考回答:這幾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二、學習目標1.了解孟子思想主張,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意,反復誦讀并背誦課文。2.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及層層深入的論證方式。3.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學做“大丈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齊讀)第一課時三、預學展示1.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前289),名,字,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學宗師,對后世文化的影響很大,有“”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主張“”,推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暴政害民。這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積極的影響。2.作品簡介《孟子》是所作,儒家經典之一。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它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著。其文氣勢磅礴,感情洋溢,邏輯嚴密,又長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3.背景鏈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朝的王綱解體,禮崩樂壞,處士橫議,百家爭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學術空前發(fā)達,于是產生了九流十家豐富多彩的散文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學說,提出了“義”的主張,主張“性善論”。4.知識鏈接“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四、朗讀指導放課文朗讀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要求:讀音準確;停連恰當;富有節(jié)奏;讀出情感。五、疏通文意(一)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畫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畫下來,準備進行交流。(二)字詞梳理,積累文言語匯。1.重點實詞(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不為茍得也()(3)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6)賢者能勿喪耳()(7)蹴爾而與之()(8)乞人不屑也()(9)妻妾之奉()(10)是亦不可以已乎()(11)此之謂失其本心()2.重點虛詞(1)而①蹴爾而與之()②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萬鐘于我何加焉()(3)為①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②今為宮室之美為之()③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4)之①人皆有之()②得之則生()③蹴爾而與之()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⑤此之謂失其本心()⑥今為宮室之美為之()(5)則①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②得之則生()③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3.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4)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4.一詞多義(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是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②是亦不可以已乎()(3)生①舍生而取義者也()②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③生于憂患()(4)行①行道之人弗受()②行拂亂其所為()(5)與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②呼爾而與之()5.古今異義(1)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古義:;今義:。)(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古義:;今義:。)(3)一豆羹(古義:;今義:。)(4)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今義:。)(5)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今義:。)六、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本文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二、合作探究一、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研討第一自然段: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這個句子論證了什么內容?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述的?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這兩個句子論證了什么內容?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述的?3.這一正一反叫做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研討第二自然段: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關系人的生死時,“行道之人”和“乞人”為什么“不受”?2.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作者認為這種做法如何?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4.“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二、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三、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三、拓展延伸1.你能舉出幾個仁人志士“舍生取義”的事例嗎?2.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四、寫作特色(1)善用比喻和對比,論辯力強。孟子首先以魚與熊掌比喻“生”與“義”這一對概念。魚是美味,但幾乎人人能得而食之;熊掌也是美味,但遠甚于魚,且不易得。孟子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形象地區(qū)別出“生”與“義”價值的高低。由此,孟子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也就不難為人所接受了。第1段正方對比闡述“義”重于“生”的道理,從反面假設推理,又用正面事實說明人能不貪生、不避患。(2)議論嚴密,層層深入。文章圍繞“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立論,從正面論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從反面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從而再次重申文章論點。結構嚴謹,層層深入。五、主旨歸納本文以魚和熊掌設喻,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應保持本心,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六、課堂小結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fā)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崇敬,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
-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淮陰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英語試卷含解析
- 中式烹調師(初級)練習題庫(附參考答案)
- 市場調查與預測模擬題(附參考答案)
- 2025屆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高級中學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與操作考核試卷
- 舞臺燈光與空間氛圍的營造考核試卷
- 搬運設備智能維護與遠程支持考核試卷
- 海洋能發(fā)電站工程技術發(fā)展趨勢考核試卷
- 紙制品三維建模與仿真考核試卷
- 城市道路日常養(yǎng)護作業(yè)服務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互換性復習》課件
- 《光伏系統(tǒng)設計培訓》課件
- 休閑農業(yè)與鄉(xiāng)村旅游規(guī)劃
-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
- 2024年第三屆職業(yè)技能競賽(井下作業(yè)工賽項)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超高清視聽內容制作實施方案
- 2024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難、易錯點練習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康復醫(yī)學教材
- 光伏電站施工創(chuàng)優(yōu)規(guī)劃方案
- 23J916-1 住宅排氣道(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