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06地球的圈層結構考點熱度★☆☆☆☆1.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1)S、P兩類地震波的區別代碼類型傳播速度能通過的介質S波橫波較慢固體P波縱波較快固體、液體和氣體(2)兩個不連續界面①C界面——莫霍界面,兩類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S地震波完全消失,P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3)內部圈層的劃分圈層位置圈層名稱C以上部分地殼C、D之間部分地幔D以內部分(E和F)地核(4)巖石圈由兩部分構成: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特別提醒地殼厚薄不均,陸地部分地殼厚,海洋部分地殼薄。在陸地上,高原、山地的地殼厚,平原、盆地的地殼薄。2.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1)大氣圈: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3)生物圈①構成: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②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考向地球的圈層結構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下圖表所示。圈層名稱不連續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變化特征地殼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陸地33km處縱波和橫波速度明顯加快2900km處縱波速度突然下降,橫波消失固體外殼;厚度最小,其中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固態: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物質處于熔融狀態;溫度、壓力、密度增大地核外核呈熔融狀態(液態)內核呈固態,壓力、密度很大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球圈層正確的有()A.①為地殼 B.②為巖石圈C.③為軟流層 D.④為下地幔2.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A.①圈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B.②圈層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C.③圈層橫波不能穿過 D.④圈層的物質狀態為固體【答案】1.C2.B【解析】1.圖中顯示,①位于地面以上12~55千米間,應為大氣圈的平流層,不是地殼,A錯。②位于陸地表面至33千米處,應為地殼,只是巖石圈的一部分,B錯。③位于地表以80~400千米,應為軟流層,C對。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不是下地幔,D錯。2.①圈層為平流層,因含臭氧可直接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A錯誤。②圈層為地殼,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約為6千米,地殼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B正確。③圈層為軟流層,因高溫可塑性強,但不都是液態,因此橫波能夠穿過,C錯誤。④圈層為外核,橫波不能通過,物質狀態為液態,D錯誤。1.讀“地球的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A.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④是巖石圈B.③是被陸地分割成的不連續的圈層C.自然地理環境即組成地球的各圏層D.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之間沒有聯系2.地球的圈層結構明顯,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在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中,圈層①、②、③分別是()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生物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巖石圈地球表面四個圈層聯系緊密,存在物質、能量交換,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在水循環的過程中,①圈層物質進入②圈層所經過的主要環節是()A.降水 B.水汽輸送C.蒸發 D.徑流4.④圈層的礦物質進入①圈層所經歷的主要過程是()A.搬運、沉積過程 B.侵蝕、搬運過程C.風化、侵蝕過程 D.變質、沉積過程5.關于圖示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各圈層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層相互滲透C.③圈層單獨占有空間D.都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讀我國大陸部分地區地殼等厚度線圖,完成下列各題。6.圖示地區的地殼厚度大致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7.圖中A.N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大,地形為山地B.N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小,地形為盆地C.M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大,地形為盆地D.M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小,地形為山地南設得蘭群島是南極洲的火山群島,它處于一個島弧的地質環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極半島連在一起,后來群島逐漸與半島分離,形成布蘭斯菲爾德海峽。圖為布蘭斯菲爾德海峽附近區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線分布圖(單位:千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確定圖示區域莫霍界面深度的主要依據是()A.海底地貌類型 B.深海鉆探探測C.潛水實地觀測 D.地震波速度變化9.圖中四地()A.①處為海底盆地 B.②處海平面較高C.③處大洋地殼較②處薄 D.④處海水深度最大10.布蘭斯菲爾德海峽()A.終年海浪滔天 B.風力較強勁C.有極晝極夜現象 D.寬度不斷變小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部分),回答下面小題。11.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的空間范圍最接近于()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層 D.②圈層12.有關圖中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層中C.①圈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D.②圈層中硅鎂層在大洋洋底缺失位于我國松遼盆地的鉆井“地殼一號”目前鉆探到7018米,其鉆機塔身自下而上涂滿代表不同地層的標準色。下圖為地層對應標準色圖。完成下面小題。13.“地殼一號”鉆探到7000多米的意義包括①研究土壤結構②研究氣候變化③勘探地下能源④研究地幔結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代表恐龍滅絕年代的地層標準色為A.紫 B.藍 C.綠 D.黃(2019年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圖7為長江中下游某區域莫霍面的等深線分布圖。讀圖,回答第1題。1.據圖可推斷A.①地地殼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屬礦產豐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淺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2019年海南卷)2019年2月19日,我國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完成某鉆井鉆探,鉆井深8588米,創亞洲陸上鉆井最深紀錄。據此完成2—3題。2.該鉆井A.未穿透地殼 B.深達莫霍面 C.已穿透巖石圈 D.即將穿透地幔3.該鉆井深達8500多米表明當地擁有深厚的A.侵入巖 B.噴出巖 C.變質巖 D.沉積巖4.(2016年江蘇卷)下圖為地球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系是(雙選)A.生物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 B.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火山活動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 D.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考點沖關1.A【解析】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地球內部從外到內依次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讀圖,①和②的頂部組成④,而①②是除地核以外的兩個地球內部圈層,且④與三個地球外部圈層共同組成了自然地理環境。故④為巖石圈,①為地殼,②為地幔,A對;③為水圈,水圈是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B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成自然地理環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環境就是組成地球的歌圈層,C錯;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性,D錯。故選A。2.D【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及讀圖分析能力。生物圈分布在大氣層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而巖石圈位于圈層的最底層。據圖可知,圖示①圈層滲透于其他圈層之中,可判斷為生物圈;而巖石圈分布在最底層,可判斷為③為巖石圈,則②表示水圈,D正確,ABC均錯誤。故選D。3.C4.B5.B【解析】3.由圖分析可知,①圈層是水圈,②圈層是大氣圈,在水循環的各環節中,水圈中的水體進入大氣圈所經過的主要環節是蒸發,故C項正確。4.由圖分析可知,④圈層是巖石圈,巖石圈的礦物質通過流水侵蝕、搬運作用進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故B項正確;礦物質進入水圈與沉積作用無關,故A項錯誤;風化、侵蝕的產物需經過搬運才能進入水圈,故C項錯誤;變質作用與巖石圈中的礦物質進入水圈無關,故D項錯誤。5.地球四大圈層中,巖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氣圈分布于最上層,水圈分布于兩者之間,生物圈包括巖石圈的上部、大氣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層相互滲透,故B項正確,A項錯誤;③圈層是生物圈,不單獨占有空間,故C項錯誤;巖石圈不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故D項錯誤。6.C7.A【解析】6.讀該地區地殼等厚度線分布可知,圖示地區的地殼厚度大致由東向西逐漸增厚。所以選C。7.據等值線分布規律可知,N處地殼厚度介于38km和40km之間,比周邊地區大,地殼厚度較大,地勢比周邊地區高,N處為山地。M處地殼厚度介于40km和42km之間,比周邊地區小,地殼厚度較小,地勢比周邊地區低,M處為盆地。所以選A。8.D9.C10.B【解析】8.莫霍界面距離地表平均深度約33Km,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尚不能通過鉆探獲取其位置,也不能通過海底地貌確定其深度,海底潛水更是不能到達莫霍界面處,人類目前確定莫霍界面的深度主要是依據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來判斷的。D正確,ABC錯誤。故選D。9.根據圖中等值線可知,①處等深線數值范圍是(30,32),①處莫霍界面深度較大,但根據莫霍界面深度難以判斷海底地形,A錯誤;圖示區域海平面是相同的,B錯誤;②處等深線數值范圍是(36,38),③處等深線數值范圍是(28,30),③處較②處莫霍界面深度淺,說明③處大洋地殼較薄,C正確;由莫霍界面的深度不能判斷海水的深度。D錯誤。故選C。10.布蘭斯菲爾德海峽位于南極半島和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緯度高,氣溫低,結冰期長,并不是終年海浪滔天,A錯誤;布蘭斯菲爾德海峽位于南半球西風帶內,且受狹管效應的影響,西風強勁,B正確;布蘭斯菲爾德海峽位于極圈之外,無極晝極夜現象,C錯誤;由材料可知,布蘭斯菲爾德海峽是南設得蘭群島與南極半島分離形成的,其寬度不會持續變小,D錯誤。故選B。【點睛】莫霍面距離地表平均深度33Km,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11.A12.B【解析】11.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人屬于生物圈,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空間范圍最接近生物圈,A對。水圈中主要是海洋生物,B錯。①圈層是大氣圈,②圈層是巖石圈,不是人類最接近的圈層。C、D錯。12.水圈、大氣圈、巖石圈有交錯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錯。生物圈主要分布在這個交錯地帶,所以說孕育于其他圈層中,B對。①圈層在底部的對流層的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中部平流層隨高度增加而溫度增加,C錯。②圈層中硅鋁層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鎂層,D錯。考點:地球的圈層結構,主要圈層的分布特征。13.C14.C【解析】13.土壤層最厚才幾米,無需鉆探到7000多米,因此“地殼一號”鉆探到7000多米的意義不包括研究土壤結構,①不符合題意;不同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層的組成物質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成分不同,因此“地殼一號”鉆探到7000多米獲取不同地層標本,可以研究氣候變化,②符合題意;我國松遼盆地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礦藏,“地殼一號”鉆探到7000多米可以勘探地下能源儲藏情況,③符合題意;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約33000千米,“地殼一號”鉆探到7000多米,到達不了地幔層,因此無法研究地幔結構,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14.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為爬行動物時代,這期間恐龍繁盛,在中生代末期,盛極一時的恐龍突然從地球上完全銷聲匿跡,因此白堊紀為恐龍滅絕年代,讀圖可知,白堊紀的地層標準色為綠色,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點睛】地殼演化史中,動物界發展階段:元古代為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為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古生代泥盆紀為魚類時代;古生代石炭紀和二疊紀為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為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第三紀為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為人類時代。植物界發展階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奧陶紀為海生藻類時代;古生代志留紀至石炭紀為陸上孢子植物時代;古生代二疊紀至中生代侏羅紀為祼子植物時代;中生代白堊紀以來為被子植物時代。直通高考【答案】1.B【解析】判斷圖中的等值線的值,①處等深線為(38.5,39),②處等深線(35.0,35.5),③處等深線值為(37.5,38.0),④處等深線的值為(35.0,35.5)。根據地球的圈層劃分,莫霍界面為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①處等深線比②③④處都深,因此①處地殼最厚,A不對;根據材料信息判斷②地地殼較薄,且位于河流流經地區,推測可能堆積了富含金屬礦產的巖石,B對;從圖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較淺,地幔深度較淺,③不是最淺的,C不對;根據一般規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區,地勢較低,是集水區域,地下水埋深淺,D不對。故選B。【點睛】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在地下33km處的莫霍界面和2900km處的古登堡界面為分界,分成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來說,大陸地殼較厚,大洋殼較薄;海拔高處較厚,海拔地處較薄。【答案】2.A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設計創新成果管理辦法
- 監理公司證件管理辦法
- 證券行業資質管理辦法
- 開源信息保密管理辦法
- 成都交易資金管理辦法
- 高考網高一數學試卷
- 高中高三數學試卷
- 肝病中醫治療課件
- 高三春招復習數學試卷
- 東莞市高三二模數學試卷
- 林草行業安全生產
- 防中暑課件部隊
- 《洗紅領巾》(教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勞動蘇科版
- 《從偶然到必然:華為研發投資與管理實踐》第1,2章試題
- 2025年公安輔警招聘知識考試題(附含答案)
- 辦公家具采購項目投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實戰題庫
- 中醫基礎知識津液課件
-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商務英語4》一平臺在線形考(單元自測1至8)試題及答案2025珍藏版
- 2025浙江紹興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限公司高速公路人員招聘277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