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民版)課件考點48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_第1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民版)課件考點48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_第2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民版)課件考點48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_第3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民版)課件考點48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_第4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民版)課件考點48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發展歷程模塊三專題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及其發展考點四十八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02第2關對接高考03第3關精練高考欄目導航01第1關梳理考點一、文藝復興1.背景(1)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教在歐洲建立起________統治。(2)11世紀以后,西歐經濟復蘇和發展,城市興起,人們開始追求____________的樂趣。2.形式14世紀意大利部分知識分子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01第1關梳理考點神權世俗人生3.概況(1)時間:14~17世紀。(2)地點:發源于____________,后向西歐其他國家擴展。(3)斗爭矛頭:基督教神權統治,反對禁欲主義。(4)目的: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5)旗幟:人文主義。4.實質: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是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意大利5.成就(1)意大利①但丁的《神曲》,贊頌了人的偉大,率先揭露了教會的貪腐。②彼特拉克在文學作品中譜寫了人性的歡歌。③薄伽丘的《十日談》,諷刺教會虛偽腐敗,批判貴族的等級觀念,提出人類平等,歌頌人性。(2)英國:莎士比亞的《____________》歌頌人性的高尚與尊嚴。6.不足: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程度不夠。哈姆雷特[輕巧識記]神權下的自我[思維拓展]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外衣的原因1.當時封建神學占統治地位,教會勢力龐大,不容許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臘羅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礎之上。2.資產階級力量弱小,還無力與封建神學正面沖突,所以借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之名,而行反對封建神學、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之實。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藝復興在歐洲的影響有限。(2)羅馬天主教廷對德國的剝削與壓迫最多。(3)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____________”,激起德國各階層民眾的憤慨。2.興起:馬丁·路德張貼《_______________》。3.主張(1)“信仰即可得救”。(2)《圣經》至上:人人都有權閱讀和理解《____________》,都可以真接與上帝溝通對話。(3)思想自由:______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話,是基督的福音。贖罪券九十五條論綱圣經自由4.影響(1)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____________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2)沖擊了神權,為____________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思維導圖]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心靈角度啟蒙運動1.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2.文藝復興運動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生,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3.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答題術語]

4.16世紀,西歐的宗教改革都把矛頭對準羅馬教會對歐洲的神權統治,要求通過改革建立適應于民族國家發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興起需要的“廉價教會”。5.1517年,維登堡大學的神學教授馬丁·路德貼出一張布告,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它標志著宗教改革的開始。6.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稱義”,每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虔誠信仰得到拯救。7.宗教改革實質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和宗教神權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運動。1.早期文藝復興僅局限于以佛羅倫薩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學藝術領域內展開,更多的是對古典文化傳統的繼承。這一時期重視“古典文化傳統”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階層比較保守 B.傳統文藝內容豐富C.封建教會勢力強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02第2關對接高考考向預測一:從文藝復興背景各因素間的辯證關系角度考查C

解析:當時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勢力強大,所以新興資產階級借助這一手段宣傳新的思想,故C項正確。領導這場運動的資產階級保守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只是借助傳統的古典文化宣揚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因此其重視“古典文化傳統”不是因為古典文化保存完整和豐富,故B、D兩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名義發動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它是多種歷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深刻理解各因素間的辯證關系,掌握其實質,解題時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全國卷近五年在這一部分沒有命題,今后考到的幾率增大,復習時要多加關注。1.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蘊含有人文主義思想和理性精神的萌芽。2.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尚小,自己沒有成熟的思想體系。3.意大利繼承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要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形式的原因2.《圣經》新約中稱:“心里相信,就可稱義,”但又強調“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學者認為馬丁·路德強調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經》”。這種“曲解”(

)A.緩解了天主教會的危機

B.鞏固了民眾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會的思想專制

D.加強了教皇的宗教權威考向預測二:從強調人們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和精神自由角度考查宗教改革C

解析:馬丁·路德這種“曲解”加重了天主教會的危機,故A項錯誤;馬丁·路德這種“曲解”使民眾傳統的宗教信仰發生危機,故B項錯誤;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會的思想專制,創立了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宗教,故C項正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破除了教皇的宗教權威,故D項錯誤。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稱義”,即靈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而不在表面禮儀,使人獲得了靈魂拯救的自主權,從而否定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否定了教皇的絕對權威,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解答這類題時需結合“因信稱義”的內涵來分析。1.宗教改革以反對天主教會宗教特權、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適應了人們要求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枷鎖中解脫出來的要求。而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幾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揚人文主義,其涉及面寬廣,有利于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2.宗教改革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反封建,反對宗教的煩瑣儀式和教皇的特權地位,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要求。3.宗教改革宣揚王權高于神權,得到了世俗王權的支持。宗教改革能將人文精神廣泛傳播的原因史料一

①中世紀后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發生動搖,一些新設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據《外國教育史》史料二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鄉在德國……決非偶然,它們②顯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主題:人文主義思潮史料三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③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學說必須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通過自己在現世的勤奮勞作與成功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

——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1)史料一所反映的思潮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提示:歷史背景是中世紀西歐教育長期被教會壟斷、中世紀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史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什么?概括史料三的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

提示:①條件: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古典文化遺存豐厚;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羅馬教廷的精神控制與經濟掠奪;②觀點:鼓勵追求財富;主張適應現世生活,提倡個人奮斗。③精神:人文主義。①根據時間、地點和教育內容來判斷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事件。②指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③體現人文主義的觀點和精神價值。1.歷史作用(1)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人們的反封建斗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滅亡和資本主義的興起。(2)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無比燦爛的思想文化和藝術,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3)促進了近代歐洲自然科學的興起和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推動了宗教改革的爆發。2.歷史局限性:強調個性解放,導致了后來極端個人主義泛濫;僅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局限性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1.人文主義首先是一場文化運動,集中于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2.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取得輝煌成就。3.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4.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的倫理觀。5.對教會和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和對人性的扭曲。1.(2017·海南卷·15)達·芬奇在繪畫時常思考,一個人哭時看起來是什么樣;笑的時候,身體內在的情形——肌肉、骨頭和筋——又是什么樣子。于是,他對人的遺體進行解剖和研究。這表明,達·芬奇(

)A.旨在進行實驗科學研究

B.刻意表現奔放情感C.探求對人體的理性認識

D.否定天主教神學理論03第3關精練高考C

解析:達·芬奇是畫家,其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繪畫的需要,不是探究人體結構的科學研究,故A項錯誤;材料中達·芬奇在繪畫時思考人的表情與身體內部結構的關系,是理性的思考,與奔放情感無關,故B項錯誤;達·芬奇的實驗旨在探求人的表情與身體內部結構的理性認識,故C項正確;對人的表情與身體內部結構的探求,并沒有否定神創說,因此也沒有否定天主教神學理論,故D項錯誤。2.(2017·天津卷·3)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

)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B.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D

解析:材料反映出從農民、手工業者、下層僧侶到王公貴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故D項正確。3.(2016·海南卷·11)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維護教皇權威

B.主張圣像崇拜C.倡導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D

解析:由“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可知,他反對教皇單獨解釋《圣經》,故A項錯誤;圣像崇拜與自由閱讀的做法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只是談到能自由閱讀圣經,是對信仰的強化,故C項錯誤;由“自由閱讀《圣經》”,主張自己親自與上帝溝通,與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項正確。4.(2015·天津卷·3)維多里諾是14-15世紀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發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發展學生個性,重視騎馬、劍術、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他還要求學生研讀古羅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視之為道德教育重要內容。這反映出(

)A.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約著教育發展C.教育擺脫了宗教束縛 D.文藝復興尚未影響教育領域A

解析:由材料內容“注重發展學生個性”“重視能力培養”可知,該教育家有著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宗教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教育擺脫宗教束縛,故C項錯誤;通過材料可知,文藝復興的影響已經擴展到了教育領域,故D項錯誤。5.(2015·北京卷·20)1521年,德國維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對幀木板畫。其中一幅的左側是基督跪在地上為門徒洗腳;右側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腳讓跪在地上的信徒親吻。這幅畫意在(

)A.抨擊羅馬教廷

B.推銷“贖罪券”C.反對宗教改革

D.倡導宗教寬容A

解析: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反對羅馬天主教會,材料中1521年的對幀木板畫形成強烈對比,基督跪在地上為門徒洗腳,尊重門徒,而教皇伸出腳讓跪在地上的信徒親吻,說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壓門徒,可見這幅畫目的是抨擊羅馬教廷,故A項正確;材料與“贖罪券”無關,故B項錯誤;這幅畫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項錯誤;材料中的對幀木板畫以強烈的對比宣傳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導宗教寬容,故D項錯誤。6.(2015·安徽卷·20)歷史示意圖通常以簡單的線條和符號等反映人類某一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狀況。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B

解析:圖片中出現“教皇國”,可以看作是一個關鍵信息,據此出發,羅馬城所在的淡黃色分布區域、以日內瓦為中心的綠色地區、以及神圣羅馬帝國偏北的深黃色地區分別對應傳統天主教、加爾文教和其他新教的勢力范圍,符合史實,故B項正確.1.(2018·晉冀豫聯考)薄伽丘認為,即便是馬夫同國王相比也毫不遜色。《十日談》中也有不少故事敘述了很多出身微賤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戰勝封建主和貴族。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貴族壓制個人的奮斗B.人文主義者鼓動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滿理性色彩D.人文主義者對封建特權不滿D

解析:“薄伽丘認為,即便是馬夫同國王相比也毫不遜色”表明薄伽丘反對封建特權,不是封建貴族壓制個人的奮斗,故A項錯誤;人文主義者反對的是君主專制,而不是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也是君主制,是資產階級代議制,故B項錯誤;理性色彩比較濃的是啟蒙思想家,故C項錯誤;“《十日談》中也有不少故事敘述了很多出身微賤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戰勝封建主和貴族。這些都反映出”表明人文主義者對封建特權的不滿,故D項正確。2.(2018·浙江名校協作體聯考)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一文中評價某次變革時說:“在它的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這次“變革”(

)A.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B.鼓勵人們追求現世的幸福C.呼喚人的徹底解放D.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B

解析:據材料“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可知該變革是指文藝復興,歐洲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古希臘時代,故A項錯誤;文藝復興的核心即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鼓勵人們追求現世的幸福,故B項正確;呼喚人的徹底解放是啟蒙運動,故C項錯誤;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是啟蒙運動的思想主張,故D項錯誤。

3.(2018·江西聯考)佛羅倫薩人認為時間和生命像黃金一樣寶貴。為了珍惜它們,1329年,佛羅倫薩的城樓上安裝了最早的機械鐘。這一現象說明(

)A.佛羅倫薩的鐘表制造世界領先 B.佛羅倫薩人對黃金財富的追求C.人文主義思潮對當地產生影響 D.佛羅倫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

解析:最早的機械鐘出現不能代表佛羅倫薩的鐘表制造世界領先,故A項錯誤;“佛羅倫薩人認為時間和生命像黃金一樣寶貴”不是追求黃金,故B項錯誤;佛羅倫薩重視時間和生命,是人文主義思潮的體現,故C項正確;題干沒有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信息,故D項錯誤。4.(2018·資陽模擬)十四世紀末,“每個人都看到:所有勞動人民直到面包師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貸者、銀錢兌換商和各種各樣的惡棍怎樣變成了騎士。”那些持著長槍、佩戴徽章、騎著馬出現于佛羅倫薩街頭的騎士發現“他們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許多嘲笑者。”這一現象說明,在佛羅倫薩(

)A.追求社會地位的提高已成為社會主流B.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沖擊著傳統價值觀C.商品貨幣關系提升了人們的社會地位D.社會各階層的價值取向變得十分混亂B

解析:根據題目中“他們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許多嘲笑者”,故A項錯誤;根據題目中“所有勞動人民直到面包師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貸者、銀錢兌換商和各種各樣的惡棍怎樣變成了騎士”,得出十四、五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新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沖擊了傳統價值觀,故B項正確;根據題目中“他們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許多嘲笑者”,故商品貨幣關系發展興起了一批新的階層,但其社會地位在此時并未相應提高,故C項錯誤;根據題意,因商品貨幣關系新興起的新階層不斷追求社會地位,故D項錯誤。5.(2018·林州模擬)阿爾貝蒂(1404—1472年)寫道:“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這位佛羅倫薩的貴族不僅是劇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風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還是建筑師、數學家、考古學家,摔跤和登山運動員。他的言行(

)A.表明其成就的影響巨大 B.第一次認識到人的重要C.說明當時的人無所不能 D.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思潮D

解析:材料反映了阿爾貝蒂各方面的成就,博才多學,并未提及他的影響,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第一次認識到人的重要的是古代雅典的智者學派,不符合阿爾貝蒂生活的年代,故B項錯誤;阿爾貝蒂生活的年代,近代自然學尚未確立,生產力有限,難以實現“無所不能”,故C項錯誤;阿爾貝蒂生活的年代為15世紀,生活的地區為意大利,他的主張“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色彩,故D項正確。6.(2018·株洲模擬)在古希臘,從事繪畫、雕塑的人被視為卑下的體力勞動者;中世紀時,畫師一般與鞋匠、面包師、理發師等手藝人為伍。著于14世紀的《佛羅倫薩城的起源及其著名公民傳》將一些畫師歸入“著名公民”之列。這一現象,實質上反映了(

)A.意大利的手藝人蛻變成藝術家 B.文藝復興提高畫師的社會地位C.人文主義貫穿西歐的各個時期 D.藝術的人文性獲得社會的重視D

解析:材料中僅體現14世紀意大利畫師地位的提高,未體現手藝人蛻變成藝術家,故A項錯誤;B項僅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是實質反映,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古希臘與中世紀時畫師的地位均不高,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14世紀將一些畫師歸入‘著名公民’之列”,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畫師地位提高,實質上反映藝術的人文性獲得社會的重視,故D項正確。7.(2017·濟南模擬)“路德確信自己已經知道了如何獲得上帝的恩典。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因為其他人迫切希望獲得同樣的內在恩典狀態并確保靈魂得救。”路德所謂的“內在恩典狀態”是指(

)A.實現教會的民主化

B.購買“贖罪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