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_第1頁
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_第2頁
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_第3頁
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_第4頁
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案例匯編TOC\o"1-2"\h\u11054第一章農業綠色發展政策與規劃 3122521.1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 3202371.1.1政策背景 3175961.1.2政策措施 364241.2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規劃與布局 3118301.2.1規劃目標 4248221.2.2空間布局 4144301.3農業綠色發展戰略與目標 4208361.3.1發展戰略 476861.3.2發展目標 420660第二章綠色農業生產體系構建 440622.1綠色種植技術集成與應用 4107342.1.1優質抗病品種選育與應用 5321292.1.2精準施肥技術 5256512.1.3生物農藥及天敵防治技術 5306682.1.4生態調控技術 5251182.1.5節水灌溉技術 5325822.2綠色養殖技術集成與應用 5289702.2.1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 5261992.2.2飼料配方優化 5290442.2.3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5283192.2.4疫病防控技術 6164592.2.5生態養殖模式 6168192.3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 693162.3.1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 6104992.3.2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6124772.3.3農業環境監測與評價 6178542.3.4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631589第三章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 6207043.1農田資源保護與質量提升 6122353.1.1案例一: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6278743.1.2案例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 7693.2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 775763.2.1案例一:水資源節約利用 7227503.2.2案例二:水源地保護與治理 7246373.3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 714713.3.1案例一:農作物遺傳資源保護 7278493.3.2案例二: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 820904第四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8130554.1農業面源污染防控 813594.2生態農業循環經濟 8309304.3農業生態修復技術 813987第五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9279245.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939095.1.1秸稈還田 9226755.1.2秸稈飼料 9111945.1.3秸稈生物質能源 9105005.1.4秸稈基料 92815.2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 9113805.2.1有機肥生產 10259255.2.2沼氣發電 10187115.2.3畜禽糞便飼料化 10302065.3農業薄膜等廢棄物回收利用 1073365.3.1農業薄膜回收 10156755.3.2農業廢棄物生物質發電 1019805.3.3農業廢棄物材料化利用 109657第六章綠色農業產業鏈構建 1032516.1綠色農產品加工與流通 10104036.1.1綠色農產品加工 11264116.1.2綠色農產品流通 1196526.2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與推廣 11102816.2.1綠色農業品牌建設 1185246.2.2綠色農業品牌推廣 11174826.3農業產業化經營 11164626.3.1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 11114496.3.2深化農業產業化鏈條 1122462第七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 1243017.1農業綠色技術研發與創新 12221347.1.1案例一:生物農藥研發與應用 1254837.1.2案例二:有機肥料研發與推廣 12167527.2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 12308827.2.1案例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2326327.2.2案例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228547.3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 12223327.3.1案例一:農業大數據應用 12303487.3.2案例二:智能農業裝備應用 1323318第八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3159898.1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361598.2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 1371828.3農業保險與風險防范 1318907第九章農業綠色發展政策支持與保障 1337229.1政策支持體系 1491899.1.1政策法規制定 1442349.1.2政策扶持措施 14326849.1.3政策實施與監督 1485809.2財政支持與金融創新 147579.2.1財政支持 1429869.2.2金融創新 1493769.3農業綠色發展評價與監管 14209739.3.1評價指標體系 15279449.3.2監管制度 15202239.3.3監管能力建設 1530738第十章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典型案例 15551110.1區域綠色發展模式 15968010.2產業發展典型案例 152532010.3技術創新與推廣案例 161074010.4政策創新與實踐案例 16第一章農業綠色發展政策與規劃1.1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是我國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該體系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旨在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品安全、效益顯著的農業發展新格局。1.1.1政策背景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國家提出了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并將其納入國家戰略。1.1.2政策措施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加強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3)強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農業面源污染;(4)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5)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綠色發展能力。1.2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規劃與布局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是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和帶動全國農業綠色發展。1.2.1規劃目標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規劃目標主要包括:(1)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利用;(2)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3)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4)農業綠色產業鏈不斷完善;(5)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具有可復制、可推廣性。1.2.2空間布局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布局。具體包括:(1)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2)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3)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等。1.3農業綠色發展戰略與目標農業綠色發展戰略旨在構建農業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1.3.1發展戰略(1)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科技支撐能力;(2)資源節約戰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3)環境友好戰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4)質量興農戰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5)產業融合戰略,推進農業綠色產業鏈發展。1.3.2發展目標到2020年,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綠色產業鏈基本形成。到2030年,農業綠色發展達到更高水平,農業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環境良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農業綠色產業鏈更加完善。第二章綠色農業生產體系構建2.1綠色種植技術集成與應用綠色種植技術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過技術集成與應用,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生態、安全。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綠色種植技術的集成與應用。2.1.1優質抗病品種選育與應用選用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的品種,是綠色種植的基礎。通過引種、育種等手段,篩選出一批適宜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質抗病品種,并進行示范推廣。2.1.2精準施肥技術依據作物生長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實現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精準施用。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緩釋肥、有機肥替代等技術,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1.3生物農藥及天敵防治技術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農藥殘留。同時引入天敵昆蟲、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維護生態平衡,降低病蟲害發生。2.1.4生態調控技術采用輪作、間作、套作等生態調控措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降低病蟲害發生。2.1.5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噴灌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化肥、農藥隨水流失,降低農業面源污染。2.2綠色養殖技術集成與應用綠色養殖技術以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為目標,本節主要介紹綠色養殖技術的集成與應用。2.2.1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選擇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肉質優良的養殖品種,提高養殖效益。2.2.2飼料配方優化根據養殖動物的營養需求,優化飼料配方,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糞便排放。2.2.3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采用干清糞、生物發酵等技術,對糞便進行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2.2.4疫病防控技術加強疫病防控,推廣疫苗接種、中藥防治等技術,降低化學藥物使用。2.2.5生態養殖模式摸索推廣“林下養殖”、“稻漁共生”等生態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效益,減少環境污染。2.3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2.3.1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立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包括種子、種苗、肥料、農藥、飼料、養殖等環節的技術規范。2.3.2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2.3.3農業環境監測與評價加強農業環境監測,開展農業環境質量評價,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2.3.4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通過以上綠色農業生產體系構建,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第三章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3.1農田資源保護與質量提升農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保護農田資源、提升農田質量對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節重點介紹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農田資源保護與質量提升方面的實踐案例。3.1.1案例一: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案例概述:某示范區通過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加大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力度,推廣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等技術,提高耕地地力。主要措施:(1)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明確耕地質量狀況。(2)推廣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等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3)實施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等,改善土壤結構。3.1.2案例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案例概述:某示范區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為抓手,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保障農田水利設施正常運行。主要措施:(1)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灌溉覆蓋率。(2)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實施農田水利設施改造,保證設施正常運行。3.2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生命線,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對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本節介紹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方面的案例。3.2.1案例一:水資源節約利用案例概述:某示范區通過實施水資源節約利用項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農業用水浪費。主要措施:(1)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降低灌溉定額。(2)優化作物種植結構,發展節水型農業。(3)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2.2案例二:水源地保護與治理案例概述:某示范區加強水源地保護與治理,保證農業灌溉用水安全,提升水資源質量。主要措施:(1)實施水源地保護工程,保障水源地生態環境。(2)加強水源地監測與監管,保證水資源質量。(3)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農業對水體的污染。3.3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是保障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本節介紹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實踐案例。3.3.1案例一:農作物遺傳資源保護案例概述:某示范區開展農作物遺傳資源保護工作,收集、保存和利用各類農作物遺傳資源,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措施:(1)建立農作物遺傳資源庫,保存各類農作物種子。(2)開展農作物遺傳資源調查與收集,挖掘優良品種。(3)加強農作物遺傳資源利用,促進品種改良與創新。3.3.2案例二: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案例概述:某示范區實施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項目,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物多樣性。主要措施:(1)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使用。(2)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恢復植被。(3)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平衡。第四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4.1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是影響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有效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我國在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加強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秸稈還田、畜禽糞便發酵等,降低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強化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預警,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體系。4.2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我們積極推廣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間作、套作、輪作等多種種植方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另,加強農業產業鏈延伸,推動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附加值。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引導農民參與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實現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4.3農業生態修復技術針對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我國在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大力推廣農業生態修復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土壤修復技術。采用生物、化學、物理等方法,對污染土壤進行治理和修復,提高土壤質量。(2)水資源保護技術。實施節水灌溉、雨水收集利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生態景觀建設技術。結合區域特點,開展農田林網、濕地恢復、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建設,提升農業生態環境質量。(4)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推廣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農業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通過以上措施,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五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5.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副產品,具有較高的資源化利用價值。我國在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中,積極摸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5.1.1秸稈還田將秸稈直接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長。同時秸稈還田還能減少化肥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5.1.2秸稈飼料將秸稈進行加工處理,如青貯、氨化、微貯等,可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作為畜禽飼料,降低養殖成本,促進畜牧業發展。5.1.3秸稈生物質能源利用秸稈發酵生產生物質燃料,如生物質顆粒、生物天然氣等,既可替代化石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又可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5.1.4秸稈基料以秸稈為原料,開發生物質復合材料、活性炭等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秸稈資源利用效益。5.2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養分,是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部分。5.2.1有機肥生產將畜禽糞便進行堆肥化處理,制成有機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5.2.2沼氣發電利用畜禽糞便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于發電、供熱等,實現能源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5.2.3畜禽糞便飼料化通過微生物發酵等技術,將畜禽糞便轉化為蛋白飼料,用于養殖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5.3農業薄膜等廢棄物回收利用農業薄膜等廢棄物在農業生產中產生,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有效回收利用這些廢棄物,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5.3.1農業薄膜回收建立農業薄膜回收體系,對廢棄薄膜進行分類、清洗、造粒等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5.3.2農業廢棄物生物質發電將農業廢棄物如稻殼、花生殼等作為燃料,用于生物質發電,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5.3.3農業廢棄物材料化利用通過技術創新,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新型環保材料,如生物質塑料、生物質纖維等,實現資源高效利用。通過以上措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六章綠色農業產業鏈構建6.1綠色農產品加工與流通綠色農產品加工與流通是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為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應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監管,推動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提升農產品加工的綠色水平。還需優化農產品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保證農產品新鮮、安全、快速地到達消費者手中。6.1.1綠色農產品加工(1)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監管,保證生產過程符合綠色環保要求。(2)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3)優化農產品加工工藝,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和污染。6.1.2綠色農產品流通(1)構建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拓寬銷售渠道,減少流通環節。(3)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消費者權益。6.2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與推廣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與推廣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構建綠色農業品牌,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6.2.1綠色農業品牌建設(1)制定綠色農業品牌發展戰略,明確品牌定位和發展目標。(2)加強農產品品質監管,保證品牌產品質量。(3)創新品牌形象設計,提升品牌識別度。6.2.2綠色農業品牌推廣(1)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大品牌宣傳力度。(2)組織農業展會、論壇等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3)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活動,拓寬品牌市場渠道。6.3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6.3.1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1)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合作社等。(2)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產業鏈中的引領作用。6.3.2深化農業產業化鏈條(1)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2)發展農業服務業,提升產業鏈服務水平。(3)拓展農業多功能,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第七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7.1農業綠色技術研發與創新農業綠色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本節重點介紹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綠色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的實踐案例。通過剖析這些案例,為我國農業綠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7.1.1案例一:生物農藥研發與應用某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與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高效、低毒、環保特點的生物農藥。該農藥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減少了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為農業綠色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7.1.2案例二:有機肥料研發與推廣示范區積極推動有機肥料研發,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發出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農產品品質的有機肥料。該肥料在示范區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農業綠色發展水平。7.2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環節。本節通過分析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技術推廣與應用方面的案例,為我國農業綠色技術的推廣提供借鑒。7.2.1案例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該技術的應用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7.2.2案例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采用物理、生物和農業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7.3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也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本節通過介紹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在信息化與智能化方面的實踐案例,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參考。7.3.1案例一: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業生產、市場、氣象等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應用,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高農業綠色發展的智能化水平。7.3.2案例二:智能農業裝備應用示范區引進智能農業裝備,如無人植保機、智能灌溉系統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通過以上案例的介紹,可以看出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在農業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以及發展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將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第八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8.1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一是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優化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三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強化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體系,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8.2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綠色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本節重點介紹以下內容:一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類型及功能,包括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專業大戶等;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探討如何提高服務效率;三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增收;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綠色發展中的創新實踐。8.3農業保險與風險防范農業保險是農業綠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風險防范手段。本節主要探討以下方面:一是農業保險的產品創新,滿足不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需求;二是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三是農業保險的實施效果,分析農業保險在防范農業風險中的作用;四是農業保險與其他風險防范手段的協同發展,構建多元化農業風險防范體系。通過以上分析,本章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了全面闡述,旨在為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提供有益借鑒。第九章農業綠色發展政策支持與保障9.1政策支持體系農業綠色發展政策支持體系是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政策支持體系:9.1.1政策法規制定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強農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明確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措施。9.1.2政策扶持措施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經營者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道路。主要包括農業綠色技術研發與推廣、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9.1.3政策實施與監督建立健全政策實施監督機制,保證政策落地生根。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實施效果。9.2財政支持與金融創新財政支持與金融創新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9.2.1財政支持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農業綠色發展所需資金。設立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業綠色技術研發、農業資源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9.2.2金融創新推動金融創新,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金融支持。主要包括:(1)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農業保險等,降低農業綠色發展融資成本。(2)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3)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9.3農業綠色發展評價與監管農業綠色發展評價與監管是保證農業綠色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評價與監管的主要內容:9.3.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綠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