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輔導資料_第1頁
202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輔導資料_第2頁
202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輔導資料_第3頁
202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輔導資料_第4頁
202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輔導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噴霧滅火系統構成水噴霧滅火系統是由水源、供水設備、管道、雨淋閥組、過濾器和水霧噴頭等構成,向保護對象噴射水霧滅火或防護冷卻的滅火系統。通過學習,應理解水噴霧滅火系統的功能及用途,理解水噴霧滅火系統的各部件檢查措施及內容,水噴霧滅火系統的安裝調試與檢測驗收程序,并理解水噴霧滅火系統的維護保養措施。水噴霧滅火系統重要以水為滅火介質,采用水霧噴頭在壓力作用下噴灑水霧進行滅火或控火,是壹種滅火效能較高、合用范圍較廣的滅火系統。本章重點講述了水噴霧滅火系統的安裝、調試、驗收檢測和維護管理的內容與規定。都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構成都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可以對聯網顧客的火災報警信息、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信息進行接受、處理和查詢,向都市消防通信指揮中心或其他接處警中心發送經確認的火災報警信息,對聯網顧客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等進行管理,并為公安消防機構和聯網顧客提供信息服務。都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由顧客信息傳播裝置、報警傳播網絡、監控中心以及火警信息終端等幾部分構成。顧客信息傳播裝置作為都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的前端設備,設置在聯網顧客端,對聯網顧客內的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并能通過報警傳播網絡,與監控中心進行信息傳播。報警傳播網絡是聯網顧客和監控中心之間的數據通信網絡,壹般依托公用通信網或專用通信網,進行聯網顧客的火災報警信息、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傳播。監控中心作為都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的關鍵,是對遠程監控系統中的各類信息進行集中管理的節點。火警信息終端設置在都市消防通信指揮中心或其他接處警中心,用于接受并顯示監控中心發送的火災報警信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裝調試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安裝前,按照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規定,需要對系統設備、材料及配件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和設計符合性檢查,不合格的設備、材料及配件及不符合設計圖紙規定的產品不得使用。壹、布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布線前,應查對設計文獻的規定對材料進行檢查,導線的種類、電壓等級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布線。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布線,應符合現行國標《建筑電氣裝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的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單獨布線,系統內不壹樣電壓等級、不壹樣電流類別的線路,不應布在同壹管內或線槽的同壹槽孔內。在管內或線槽內的布線,應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結束後進行,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積水及雜物。2.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導線的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接。從接線盒、線槽等處引到探測器底座、控制設備、揚聲器的線路,當采用金屬軟管保護時,其長度不應不小于2m。敷設在多塵或潮濕場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連接處,均應做密封處理。3.管路超過下列長度時,應在便于接線處裝設接線盒:(1)管子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時;(2)管子長度每超過20m,有1個彎曲時;(3)管子長度每超過10m,有2個彎曲時;(4)管子長度每超過8m,有3個彎曲時。4.金屬管子入盒,盒外側應套鎖母,內側應裝護口;在吊頂內敷設時,盒的內外側均應套鎖母。塑料管入盒應采用對應固定措施。明敷設各類管路和線槽時,應采用單獨的卡具吊裝或支撐物固定。吊裝線槽或管路的吊桿直徑不應不不小于6mm。5.線槽敷設時,應在下列部位設置吊點或支點:(1)線槽始端、終端及接頭處;(2)距接線盒0.2m處;(3)線槽轉角或分支處;(4)直線段不不小于3m處。6.線槽接口應平直、嚴密,槽蓋應齊全、平整、無翹角。并列安裝時,槽蓋應便于啟動。管線通過建筑物的變形縫(包括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處,應采用賠償措施,導線跨越變形縫的兩側應固定,并留有合適余量。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導線敷設後,應用500V兆歐表測量每個回路導線對地的絕緣電阻,且絕緣電阻值不應不不小于20MΩ。同壹工程中的導線,應根據不壹樣用途選擇不壹樣顏色加以辨別,相似用途的導線顏色應壹致。電源線正極應為紅色,負極應為藍色或黑色。二、系統重要組件安裝系統重要組件的安裝包括控制器類設備、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消防電氣控制裝置、模塊、消防應急廣播、揚聲器、火災警報裝置、消防專用電話、消防設備應急電源、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等內容。(壹)組件安裝前的檢查1.查對設計文獻的規定對組件進行檢查,組件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文獻的規定。2.對組件外觀進行檢查,組件表面應無明顯劃痕、毛刺等機械損傷,緊固部位應無松動。(二)控制器類設備的安裝規定控制類設備重要包括火災報警控制器、區域顯示屏、消防聯動控制器、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電氣火災監控器、氣體(泡沫)滅火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火災報警傳播設備或顧客信息傳播裝置、防火門監控器等設備。1.控制類設備在消防控制室內的布置規定(1)設備面盤前的操作距離,單列布置時不應不不小于1.5m,雙列布置時不應不不小于2m;(2)在值班人員常常工作的壹面,設備面盤至墻的距離不應不不小于3m;(3)設備面盤後的維修距離不適宜不不小于1m;(4)設備面盤的排列長度不小于4m時,其兩端應設置寬度不不不小于1m的通道;(5)與建筑其他弱電系統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內,消防設備應集中設置,并應與其他設備間有明顯間隔。2.控制類設備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其主顯示屏高度宜為1.5m~1.8m其靠近門軸的側面距墻不應不不小于0.5m,正面操作距離不應不不小于1.2m;落地安裝時,其底邊宜高出地(樓)面0.1~0.2m。3.控制器應安裝牢固,不應傾斜;安裝在輕質墻上時,應采用加固措施。4.引入控制器的電纜或導線的安裝規定(1)配線應整潔,不適宜交叉,并應固定牢固;(2)電纜芯線和所配導線的端部,均應標明編號,并與圖紙壹致,字跡應清晰且不易退色;(3)端子板的每個接線端,接線不得超過2根,電纜芯和導線,應留有不不不小于200mm的余量并應綁扎成束;(4)導線穿管、線槽後,應將管口、槽口封堵。5.控制器的主電源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并應直接與消防電源連接,嚴禁使用電源插頭。控制器與其外接備用電源之間應直接連接。6.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并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三)火災探測器的安裝規定1.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1)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不不小于0.5m;探測器周圍水平距離0.5m內,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近來邊的水平距離,不應不不小于1.5m;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不不小于0.5m。(2)在寬度不不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安裝探測器時,宜居中安裝。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不小于安裝間距的二分之壹。(3)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確實需傾斜安裝時,傾斜角不應不小于450。2.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探測器應安裝牢固,并不應產生位移。在鋼構造建筑中,發射器和接受器(反射式探測器的探測器和反射板)可設置在鋼架上,但應考慮位移影響。(2)發射器和接受器(反射式探測器的探測器和反射板)之間的光路上應無遮擋物,并應保證接受器(反射式探測器的探測器)避開曰光和人工光源直接照射。3.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及敷設方式;探測器應采用專用固定裝置固定在保護對象上。(2)探測器應采用持續無接頭方式安裝,如確需中間接線,必須用專用接線盒連接;探測器安裝敷設時不應硬性折彎、扭轉,防止重力擠壓沖擊,探測器的彎曲半徑宜不小于0.2m。4.敷設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探測器至頂棚距離宜為0.1m,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規定;探測器至墻壁距離宜為1m~1.5m。5.分布式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及敷設方式;感溫光纖應采用專用固定裝置固定。(2)感溫光纖嚴禁打結,光纖彎曲時,彎曲半徑應不小于50mm;分布式感溫光纖穿越相鄰的報警區域應設置光纜余量段,隔斷兩側應各留不不不小于8m的余量段;每個光通道始端及末端光纖應各留不不不小于8m的余量段。6.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及敷設方式,信號處理器及感溫光纖(纜)的安裝位置不應受強光直射。(2)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規定,光纖光柵感溫段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300mm。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和產品使用闡明書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管路安裝位置、敷設方式及采樣孔的設置。(2)采樣管應固定牢固,有過梁、空間支架的建筑中,采樣管路應固定在過梁、空間支架上。8.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1)根據設計文獻的規定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探測器的視場角應覆蓋探測區域。(2)探測器與保護目的之間不應有遮擋物;應防止光源直接照射探測器的探測窗口;探測器在室外或交通隧道安裝時,應有防塵、防水措施。9.探測器底座的安裝(1)探測器的底座應安裝牢固,與導線連接必須可靠壓接或焊接。當采用焊接時,不應使用帶腐蝕性的助焊劑。(2)探測器底座的連接導線,應留有不不不小于150m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探測器底座的穿線孔宜封堵,安裝完畢的探測器底座應采用保護措施。10.探測器報警確認燈應朝向便于人員觀測的重要入口方向。探測器在即將調試時方可安裝,在調試前應妥善保管并應采用防塵、防潮、防腐蝕措施。區域消防安全評估措施壹、評估目的對區域進行火災風險評估,是分析區域消防安全狀況、查找目前消防工作微弱環節的有效手段。根據不壹樣的火災風險級別,布署對應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設消防基礎設施,使公眾和消防員的生命、財產的預期風險水平與消防安全設施以及火災和其他應急救援力量的種類和布署到達最佳平衡,為此後壹段時期政府明確消防工作發展方向、指導消防事業發展規劃提供參照根據。二、評估原則(壹)系統性原則評估指標應當構成壹種完整的體系,即全面地反應所需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為此應按照安全系統原理來建立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幾種子系統構成,且呈壹定的層次構造,每個子系統又可以單獨作為壹種有機的整體。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應力爭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所包括的內容力爭廣泛,應能波及到影響區域火災的各個原因,既包括內部原因,也包括外部原因,還包括管理原因。(二)實用性原則評估指標必須與評價目的和目的親密有關。開展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用于指導防火實踐,是為實踐需求服務的。因此,它既是壹種理論問題,又必需時刻把握其實用性。(三)可操作性原則構建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要有科學的根據和措施,要充足搜集資料,并運用科學的研究手段。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明確的層次構造,每壹種子指標體系應相對獨立,建立評估指標體系時需注意風險分級的明確性,以便于操作。三、評估內容(壹)分析區域范圍內也許存在的火災危險源,合理劃分評估單元,建立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二)對評估單元進行定性及定量分級,并結合專家意見建立權重系統;(三)對區域的火災風險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結論;(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對策及規劃提議。四、評估范圍整個區域范圍內存在火災危險的社會面、建筑群和交通路網。五、評估流程區域火災風險評估可按照如下六個環節來進行。(壹)信息采集在明確火災風險評估的目的和內容基礎上,搜集所需的多種資料,重點搜集與區域安全有關的信息,可包括:評估區域內人口、經濟、交通等概況、區域內消防重點單位狀況、周圍環境狀況、市政消防設施有關資料、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消防安全規章制度等。(二)風險識別火災風險源是指可以對目的對象的評估成果產生影響的所有來源。通過資料分析和現場勘察,查找評估對象的火災風險來源,確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發生作用的途徑和變化規律。然後,根據所采集的信息,分析與區域火災風險有關的多種影響原因。火災風險源壹般分為客觀原因和人為原因兩類。1.客觀原因1)氣象原因引起火災火災的起數與氣象條件親密有關,影響火災的氣象原因重要有大風、降水、高溫以及雷擊。(1)大風。大風是影響火災發生的重要原因。大風不僅也許吹倒建筑物、刮倒電線桿或者吹斷電線,引起火災,并且它還可作為火的傳播媒介,導致火場擴大,或產生新的火源,導致異地火災。此外,大風也是助長火勢蔓延的壹種重要原因。(2)降水。降水對火災的影響作用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降水增長了可燃物的含水量,潮濕的可燃物遇火不易燃燒,火勢也不易蔓延,因此降水是火災發生、蔓延的克制原因。另首先,降水大小對自燃物質也有明顯的影響。由于降水增長了空氣濕度,使自燃物質的濕度加大,壹定的水分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可加速自燃物質的氧化而引起自燃。同步,假如出現暴雨,由于暴雨具有突發性、來勢猛、強度大及局地性強的特點,會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的雨水,在排水不暢時,也許導致局部積水,嚴重時甚至會形成局部洪澇,使電氣線路和設備短路,引起火災。(3)高溫。在高溫環境下,生產生活用電負荷將增大,使電氣線路處在滿負載狀態,加速了電氣線路的老化。同步,對于存在自燃起火危險的物品,高溫環境將有助于其自然氧化。氣象上把最氣溫高于35℃定義為高溫天氣;把曰平均氣溫高于30℃(或曰最低氣溫高于25℃)定義為高溫悶熱天氣。(4)雷電。在雷雨天氣中,假如建筑物防雷擊設施不夠齊備,在受到雷擊時,電氣線路輕易發生故障、出現燃燒,或者建筑物內部電器設備受到雷的直擊發生爆炸,引起火災。嚴重時也許直接擊中人體,導致人員傷亡。2)電氣引起火災在全國的火災記錄中,由多種誘因引起的電氣火災,壹直居于各類火災原因的首位。根據以往對電氣火災成因的分析,電氣火災原因重要有如下幾種:(1)接頭接觸不良導致電阻增大,發熱起火;(2)可燃油浸變壓器油溫過高導致起火;(3)高壓開關的油斷路器中由于油量過高或過低引起氣體爆炸起火;(4)熔斷器熔體熔斷時產生電火花,引燃周圍可燃物;(5)使用電加熱裝置時,不慎放入高溫時易爆物品導致爆炸起火;(6)機械撞擊損壞線路導致漏電起火;(7)設備過載導致線路溫度升高,在線路散熱條件不好時,通過長時間的過熱,導致電纜起火或引燃周圍可燃物;(8)照明燈具的內部漏電或發熱引起燃燒或引燃周圍可燃物。3)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災爆炸壹般是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可燃液體的燃燒實際上是可燃液體蒸氣的燃燒。柴油屬于丙類火災危險性可燃液體,其閃點為60-120℃,爆炸極限為1.5%~6.5%。柴油的電阻率較大,易于積聚靜電。柴油的爆炸可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假如寄存柴油的油箱過滿,沒有預留壹定的空間,則在高溫環境下,柴油受熱鼓脹發生爆炸。此外,假如油箱密封不嚴,導致寄存的柴油泄漏揮發,或油箱內的柴油蒸氣向外揮發,在儲油間內的柴油蒸氣到達其爆炸極限的狀況下,碰到明火、靜電或金屬撞擊形成的火花時,都會產生爆炸。2.人為原因1)用火不慎引起火災用火不謹慎要發生在居民住宅中,重要體現為:用易燃液體引火;用液化氣、煤氣等氣體燃料時,因多種原因導致氣體泄漏,在房內形成可燃性混合氣體,遇明火產生爆炸起火;家庭炒菜時油鍋過熱起火;未完全熄滅的燃料灰隨意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夏季驅蚊,蚊香擺放不妥或點火生煙時無人看守;停電使用明火照明,不慎靠近可燃物,引起火災;煙囪積油高溫起火。2)不安全吸煙引起火災吸煙人員常常會出現隨便亂扔煙蒂、無意落下煙灰、忘掉熄滅煙蒂等不良吸煙行為,壹部分也許會導致火災。由香煙引起的火災,以引燃固體可燃物,尤其是引燃床上用品、衣服織物、室內裝璜、家俱擺設等居多。據美國加利福尼亞消防部門試驗,燒著的煙頭的溫度范圍從288℃(不吸時香煙表面的溫度)到732℃(吸煙時香煙中心的溫度)。有的資料還簡介,壹支香煙停放在壹種平面上可持續點燃24分鐘。火熱的香煙溫度,從理論上講足以引燃大多數可燃固體以及易燃液體和氣體。3)人為縱火(三)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在火災風險源識別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影響原因及其互相關系,選擇出重要原因,忽視次要原因,然後對各影響原因按照不壹樣的層次進行分類,形成不壹樣層次的評估指標體系。區域火災風險評估,壹般分為二層或三層,每個層次的單元根據需要深入劃分為若干原因,再從火災發生也許性和火災危害等方面來分析各原因的火災危險度,各個構成原因的危險度是進行系統危險分析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的火災風險等級。區域火災風險評估可選擇如下幾種層次的指標體系構造。1.壹級指標壹般包括火災危險源、區域基礎信息、消防力水平和社會面防控能力等。2.二級指標包括客觀原因、人為原因、都市公共消防基礎設施、滅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傳教育、災害抵御能力等。3.三級指標包括易燃易爆危險品、燃氣管網密度、加油加氣站密度、電氣火災、用火不慎、放火致災、吸煙不慎、溫度、濕度、風力、雷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經濟密度、路網密度、重點保護單位密度、消防車通行能力、消防站建設水平、消防車通道、消防供水能力、消防裝備配置水平、消防員萬人比、消防通信指揮調度能力、多種形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