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含解析_第1頁
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含解析_第2頁
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含解析_第3頁
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含解析_第4頁
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202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考題一、單項選擇題1、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者,除了賠償損失,還應當______。A.排除危害B.處以罰款C.限期改正D.恢復原狀2、國際社會公認的、被視為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黃金規則”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原則是______。A.協調發展原則B.預防原則C.受益者負擔原則D.公眾參與原則3、我國實行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制度,其中要求初報實行______。A.半小時報告制B.1小時報告制C.2小時報告制D.3小時報告制4、有關環境標準,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必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B.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不得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污的,必須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D.省級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準5、聯合國環境保護職能機構是______。A.聯合國開發計劃署B.世界自然保護聯盟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D.綠色和平組織6、對于住宅樓室內裝修噪聲擾民的,有權依法進行處罰的部門是______。A.公安機關B.生態環境部門C.城建部門D.市場監管部門7、關于排污許可管理,表述錯誤的是______。A.排污申報B.審批發放排污許可證C.監督管理排污許可證D.所有污染物均需進行排污權交易8、根據違法行為主體的不同類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行政責任可以分為______。A.懲罰性和補救性的環境資源行政責任B.環境資源保護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C.財產性和非財產性的環境資源行政責任D.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9、作為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控制對象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指______。A.原生環境問題B.次生環境問題C.環境污染問題D.生態破壞問題10、我國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的政策與法律規定中,不包括的制度是______。A.建立外來物種風險評估制度B.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的審批制度C.禁止引入轉基因生物活體及其產品的制度D.從境外引入生物物種資源的登記和審批制度11、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的環境權利中,不包含______。A.獲取環境信息的權利B.參與環境保護的權利C.進行環境決策的權利D.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12、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是______。A.漁業部門B.海事部門C.生態環境主管部門D.衛生部門13、“三同時制度”中的“三同時”不包括______。A.同時審批B.同時設計C.同時施工D.同時投產使用1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不包括______。A.政策B.綜合性規劃C.專項規劃D.建設項目15、1992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成果中不包括______。A.《21世紀議程》B.《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D.《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16、某化工廠將污水排入王某的果園,造成果園的果樹全部死亡,王某起訴要求化工廠賠償經濟損失。關于此案正確的說法是______。A.王某要求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為2年B.法定免責事由的舉證責任應由化工廠承擔C.化工廠非故意排污造成損害不需要承擔責任D.化工廠排污行為與果樹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證明責任由王某承擔17、關于海域利用與保護,表述錯誤的是______。A.海域屬于國家所有B.海域使用人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海域用途C.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稱的海域不包括內水D.海域使用權人依法使用海域并獲得收益的權利受法律保護18、關于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表述錯誤的是______。A.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B.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C.我國實行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并存的礦產資源權屬制度D.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監督管理工作19、“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內容是在______規定的。______。A.1982年《憲法》B.1988年《憲法修正案》C.2004年《憲法修正案》D.2018年《憲法修正案》20、我國水資源的管理體制是______。A.流域管理B.區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二、多項選擇題21、適用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活動有______。A.在沿海陸域內從事影響海洋環境的活動B.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科學研究等活動C.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生產、旅游等活動D.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從事航行、勘探、開發等活動E.在我國管轄海域外,造成我國管轄海域污染的活動22、環境污染侵權的特征有______。A.侵害狀態的間接性、繼續性B.環境侵害的累積性、復合性C.主體的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換性D.環境污染侵權兼具私害性和公害性E.加害行為在價值判斷上的社會妥當性、合法性23、關于我國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正確的說法有______。A.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實行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B.國務院水行政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C.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D.國務院水行政部門和海洋行政部門共同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E.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24、可以申請環境行政復議的情形有______。A.李某對某市發布的《環境保護條例》不認可B.某企業對生態環境局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不服C.李某對生態環境局作出責令停產停業的決定不服D.李某認為環境資源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其履行環境資源保護義務E.李某對某市生態環境局任命王某為綜合監督處副處長的決定不服2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了濃度限值的大氣污染物是_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6、政府實施環境與資源保護管理的手段有______。A.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決策權B.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許可權C.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監督管理權D.規章制定權、行政強制權與行政處罰權E.代表國家對環境資源損害行使民事索賠權27、體現環境法“受益者負擔原則”的制度有______。A.循環經濟制度B.排污收費制度C.生態補償制度D.清潔生產制度E.環境信息公開制度28、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應當做到______。A.分類投放B.分類收集C.分類運輸D.分類處理E.分別管理三、簡答題29、簡述公眾參與原則的含義。30、簡述國際環境法的淵源。31、簡述我國《漁業法》中的捕撈限額制度。32、簡述突發環境事件的定義與分類。四、論述題33、論生態破壞侵權的歸責原則與構成要件。五、案例分析題34、生態環境部門在實施現場檢查時發現,A企業未按規定使用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防治設施,遂責令A企業立即改正,并給予了罰款2萬元的處罰。3天之后,生態環境部門復查時發現A企業并未改正,仍不按規定使用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防治設施,遂再次對A企業給予了罰款3萬元的處罰。A企業認為自己只是實施了一個違法行為,生態環境部門對其進行兩次處罰違反了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問:1.簡要解釋環境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原則。2.A企業的主張是否成立?為什么?3.生態環境部門做出兩次罰款處罰時是否需要適用聽證程序?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2、B3、B4、D5、C6、A7、D8、B9、B10、C11、C12、C13、A14、A15、C16、B17、C18、C19、D20、D二、多項選擇題21、ABCDE22、ABCDE23、ABCE24、BCD25、ABDE26、ABCDE27、BC28、ABCD三、簡答題29、(1)公眾參與原則是指公眾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開發決策、建設項目有相應的知情、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權利。(2)公眾參與原則的內涵:公眾參與的主體是公眾;公眾參與的對象主要是影響到公眾環境利益的建設項目;參與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定的程序進行;參與的內容包括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決策權與監督權。30、(1)國際環境條約;(2)國際環境習慣;(3)一般法律原則;(4)輔助性淵源;(5)軟法。31、(1)國家根據捕撈量低于漁業資源增長量的原則,確定漁業資源的總可捕撈量,實行捕撈限額制度。(2)國務院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漁業資源的調查和評估,為實行捕撈限額制度提供科學依據。(3)捕撈限額總量的分配應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分配辦法和分配結果必須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監督。32、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對全國或者某一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環境事件。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種安全事件,輻射環境污染事件三類。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重大環境事件,較大環境事件和一般環境事件四級。四、論述題33、(1)生態破壞侵權的歸責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加害人只有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2)生態破壞侵權構成要件:第一,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第二,行為的違法性,主要表現為行為人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義務,侵犯了他人合法的民事權益;第三,損害事實的存在,生態破壞侵權的損害后果表現為兩類,一類是對國家、集體或他人的自然資源權利的侵害,以及對自然資源權利之外的其他財產權、人身權或環境權益的侵犯兩類;第四,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五、案例分析題34、1.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2.A企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