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2025屆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全家處死”。材料所述現象最早當在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改變這一社會狀況的制度是A.軍功制 B.推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3.如表為1910年12月15日《申報》廣告統計國家廣告主題方式和內容英國匯通保險、制造汗衫的機器、自來火、潤肺止咳藥、粉蜜等招購保險、儀器、商品、藥品等日本三井保險(水險、火險)招購保險其他國家補血圣藥、衛生名酒、滋補樹皮丸、保裕享茂洋行全面招購等招購產品、登門指導中國治痰止咳藥招購藥品材料主要表明了A.市民的消費水平不斷升級 B.民族企業對宣傳重視不足C.中國企業的競爭形勢嚴峻 D.西方列強加大了資本輸出4.政府權力“從創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的國家是A.法國 B.俄國 C.德國 D.美國5.14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領域開始擺脫宗教束縛,關注現世人生,追求個性自由,這一轉變起源于A.意大利 B.法國 C.英國 D.西班牙6.IBM前副總裁拉爾夫·戈莫里說:“在這個全球化的嶄新時代,公司利益和國家利益早已分道揚鑣。與過去相比,對美國全球性企業有利的事情,對于美國人民而言,已經未見得是什么好事了。”拉爾夫·戈莫里指出經濟全球化A.使美國國家職能面臨新挑戰 B.受到原主要推動者的阻力C.違背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D.不利于美國經濟長遠發展7.中國明朝和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技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共同之處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側重于理論探索C.局限于生產、生活層面的探索D.提倡實驗科學8.2008年是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周年,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組織本科生社會實踐團隊進行了一次針對安徽農民的問卷調查。下圖顯示了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據此得出的結論最為準確的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發源于安徽 B.家庭承包責任制非常適合國情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嚴重的挫折 D.家庭承包責任制需要調整完善9.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舊貴族階層不斷遭到打擊。下列對其權益有較強沖擊作用的是A.“民貴君輕”思想、焚書坑儒B.“有教無類”思想、中朝的設立C.“有教無類”思想、郡縣制D.“禮”的思想、郡縣制10.下列詮釋評價最貼合如圖場景的當是A.敬天保民 B.民貴君輕 C.儒學獨尊 D.道法自然11.山東常被稱為“齊魯之邦”這與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有關,但山東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下列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魯國的歷史更為悠久B.受宗法制正統觀念影響C.因孔子收到歷代推崇D.由分封等級體系決定12.宋朝“凡國有大慶皆大宴”,皇帝會在節日賜宴于官員。宴會時,皇帝先舉酒,次宰相、次百官舉酒,按照禮儀規定飲酒、行禮。皇帝“中飲更衣,賜花有差”,官員簪花,舞蹈拜謝而退,宴會結束。這一活動A.體現出君主專制下的等級秩序 B.體現了儒家君民同樂的理想C.反映出兩宋時期國庫異常充盈 D.豐富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城市:孕育現代文明的溫床湯譜遜說“城市運動,比任何其他中世紀運動更明顯地標志著中世紀時代的消逝和近代的開端”。皮雷納則說:“中世紀的市民階級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義的,因而他們為在將來的兩個偉大思想運動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問題(1)西歐中世紀的城市與莊園相比,有哪些新的特征?(2)從城市興起后300年間西歐社會新氣象中闡釋城市是“孕育現代文明的溫床”。(3)結合15、16世紀西歐的演變,概括城市運動在社會轉型中的重要地位。14.(20分)中華民族”——從自在發展到自覺聯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時期齊、魯、晉、鄭等文化先進的中原諸侯自稱為“中國”、“諸華”或“華夏”,居住在中原外緣的秦、楚、吳、越乃至于燕等,則被稱或自稱為“夷狄”。隨著秦、楚、吳、越等參與中原的爭霸,不斷交融,至戰國,七雄并稱“諸夏”,同列“中國”。與春秋時代以前“夏夷之防”、華夷貴賤尊卑的的觀念不同,當梁襄王問孟子何以安定天下時,孟子答曰:“定于一”。荀子也提出“四海之內若一家”。《史記》“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十二本紀”記載的是從五帝(黃帝——華夏始祖、顓頊、帝嚳、堯、舜)夏商周秦到漢武帝。司馬遷將原屬戎狄之秦納入“本紀”,讓蠻夷之楚、吳、越進入“世家”,為蠻夷之“匈奴”、“南越”、“東越”、“朝鮮”、“西南夷”等立傳。《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材料二甲午戰后,華夏中心主義衰落。維新派號召保國、保種、保教,主張“滿漢平等”,“合舉國之民心”;立憲派主張“合族救國”。1902年,梁啟超首次引入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提出了“中華民族”這一現代觀念,指出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將“驅除韃虜”轉變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望“仿效美利堅民族的規模,把漢、滿、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民族的國家”“使世界強國不敢輕視中國”。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指出:“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年,毛澤東提出“對外求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對內求中國各民族間的平等”。(1)依據材料一,概括司馬遷“華夷觀”的內容,分析其“華夷觀”形成的背景。(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概括近代中國民族主義形成的特點。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廢除丞相,并且不允許復立丞相,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首先廢除了丞相制度,故選C項;宋元時期丞相制度都沒有被廢除,排除AB項;清朝在明朝之后,丞相制度已經被廢除,排除D項。故選C。2、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左思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下門第成為選官的主要依據,造成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科舉制的選官標準是考試成績,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成為取代九品中正制的重要選官制度,故選D項,排除C項;軍功制出現于九品中正制以前,排除A項;中國古代沒有推舉制的選官方式,排除B項。3、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申報》外國產品廣告數量遠超中國產品,在方式和內容上也有相似之處,這說明中國企業的競爭形勢嚴峻,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體現,排除;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B選項,排除;廣告宣傳不等于資本輸出,D選項錯誤。故選C。4、D【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美國在創建后不久就實行了三權分立和聯邦制度,對中央和地方權力都進行了制衡,符合題意,故選D項;法國、俄國都是具有悠久君主專制的國家,與“創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不符,排除AB項;德國統一后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專制殘余,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5、A【解析】

根據“14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現世人生”“個性自由”并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14世紀的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故答案為A項。綜上所述,法國、英國、西班牙都不符合題意,故BCD項錯誤。6、A【解析】

題干主旨是經濟全球化使公司、國家、民眾關系及相互之間利益分配發生新的變化。這就對國家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難題,挑戰了國家職能,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原主要推動者的阻力,故B項排除;C項與史實不符,故錯誤;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仍是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故排除D項。7、A【解析】試題分析:依據所學知識,文藝復興時期有天文學領域的革命、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明朝時期有數學方面的珠算法和求圓周率公式的推導、證明,農業及手工業生產的綜合著作——《天工開物》。故二者的共同點是體現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考點: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古代科技·明朝科技8、D【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來看,認為“總體比較好,但存在問題的”所占的比例最多,認為“對農村發展有不利影響的”占13%。說明當時大部分人認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一些問題,不夠完善,因此家庭承包責任制需要調整完善。D正確;對安徽進行調查,不代表改革發源于安徽,A錯誤;材料表明部分人認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非常適合國情’的說法不對,B錯誤;材料表明絕大部分人認為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總體是好的,因此不能說受到了嚴重的挫折,C錯誤。故選D。9、C【解析】

本題主要涉及的知識點是社會轉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體的知識點是春秋戰國的轉型期,做題的方法是利用知識解讀史料。根據設問,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哪些舉措沖擊舊貴族階層,這里的舊貴族主要指的是奴隸主貴族。首先是“有教無類”思想,這種思想推動下私學產生沖擊了舊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為此沖擊舊貴族的教育特權;其次是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擊舊貴族的世襲特權,故答案選擇的是C選項。“民貴君輕”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體現,焚書坑儒則是打擊的術士等人,“禮”是為了維護傳統舊貴族的利益,中朝則是為了打擊漢初的相權故都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10、C【解析】

根據圖片內容可知是著名的《漢代講經圖》,是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后在長安設立太學,講授儒家學說,實行大一統統治,故答案為C;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周初期統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國方針,不符合題意,排除A;民貴君輕思想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思想,不符合材料內容,B錯誤;D是道家思想,在漢武帝時已經不受推崇,排除。11、B【解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可知,西周的時候,為了鞏固對遼闊疆域的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貴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諸侯,以達到“封邦建國,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齊為功臣姜尚的封地,魯為宗室的封地,受傳統宗法制的影響,山東稱魯而不稱齊,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齊魯的歷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項說法錯誤,稱“魯”是受宗法制的影響,排除。題干強調的是宗法制正統觀念影響,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級體系決定,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12、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皇帝會在節日賜宴于官員”“按照禮儀規定飲酒”“員籍花,舞蹈拜謝而退,宴會結束”等可知,宋代君主專制制度下,等級秩序較為嚴格,A項說法正確;B項錯在“君民同樂”,排除;不能據皇帝的賜宴活動得出宋代國庫異常充盈,且宋代財政時常處于“積貧”狀態,C項錯誤;賜宴活動不一定屬于傳統節日,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從商品經濟、相對自治、市民階層、相對自由等角度回答。(2)從政治領域的等級君主制;經濟領域的商品經濟培育資本主義萌芽;文化領域的中世紀大學等角度加以闡述。(3)從城市中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新生資產階級,新的思想文化,新的科學技術,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加以概括。【解析】

(1)本小問的新特征,結合所學從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相對自治、市民階層的相對自由等角度回答。(2)本小問的闡釋,結合城市興起后300年間的史實從政治領域實行等級君主制;結合市民,貴族以及三級會議等方面,經濟領域的商品經濟培育資本主義萌芽;文化領域的中世紀大學等角度加以闡述。(3)城市運動在社會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結合15、16世紀西歐的演變從城市中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新生資產階級,新的思想文化,新的科學技術,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加以概括。14、(1)內容:華夷同等地位,視華夷各族為中國歷史的共同創造者;華夷共祖,有共同血緣。背景:從春秋到戰國,戎狄蠻夷已經逐漸融入華夏族,認同于華夏民族。戰國時期,原先“夷夏”對立觀念逐漸消失,天下一家、四海如一的“大一統觀念”形成。華夷一家、華夷共祖同源的觀念適應了漢武帝時期大一統國家的鞏固(2)特點:受傳統文化與西學共同影響;與救亡圖存相結合(面對外來侵略時自覺形成);內涵不斷豐富【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華夷觀念。(1)第一小問內容:根據材料中的“同列‘中國’……‘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