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0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單元學問整合(一)宏觀體系構建(二)專題學問總結1.近現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基本過程時間推動緣由主要表現世界市場雛形出現15、16世紀之交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展;新航路開拓和殖民擴張世界貿易范圍擴大,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轉移世界市場基本形成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商品輸出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次次工業革命;資本輸出經濟一體化,整體世界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二戰后初期經濟大危機和其次次世界大戰;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關貿總協定(國際貿易體系)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20世紀90年頭第三次科技革命;兩極格局結束;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市場經濟體制國際分工日趨成熟;貨幣交換規模擴大,速度加快;國際貿易大增2.世界經濟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之間的關系(1)20世紀70年頭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標記著世界經濟進入多極化發展時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逐步由美、日、西歐的“三足鼎立”格局代替了美國獨霸的局面,美、日、西歐在經濟領域里綻開了激烈競爭。為了能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它們都加強了與鄰近區域的經濟合作,區域性經濟集團應運而生。因此世界經濟多極化是出現區域性經濟集團的基礎,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多極化的特定表現形式。(2)區域經濟集團化不行避開地具有排他性,但從整體來看也促進著世界經濟的相互依靠關系。這是因為:一方面,每個經濟集團都須要加強同其他經濟集團的聯系,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每一集團內部成員相互之間經濟關系的加強,也增進了世界經濟中的相互依靠性,這就為集團之間的合作打下基礎,區域集團化客觀上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將是全球一體化的一個階段,但二者在相當時期內將同時存在、并行發展。3.其次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的演化歷程(1)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到20世紀50年頭末形成美國獨霸的世界經濟格局。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占肯定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8年起先實施的“馬歇爾安排”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2)20世紀70年頭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20世紀70年頭,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丟失,世界上出現了包括美國、蘇聯、歐共體、日本在內的多種力氣;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進行了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斗爭,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建立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3)20世紀80年頭以來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向縱深發展,區域集團化步伐加快。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蘇聯、東歐改革失敗,美、日、西歐爭奪勢力范圍和經濟主導權的斗爭干脆推動了西歐、北美、亞太三大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在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出現了一大批各種層次的區域集團化組織。(4)20世紀90年頭世界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快速增加,同時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也在快速增加;新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追求數量和速度的經濟增長方式將讓位于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學問經濟初露端倪,正在替代工業經濟。4.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和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同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成因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國家普遍衰落,而美國實力空前膨脹建立方式殖民擴張和對外斗爭(暴力方式)多邊協商和組織協調(和平方式)力氣中心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運行機制內部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貿易愛護主義盛行建立了系統的管理、協調機制來解決沖突沖突,應對危機第十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三)中外關聯20世紀80年頭至今中外社會發展的對比世界中國特征世界處于新舊格局的過渡中,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改革開放后走向世界表現經濟:各國在調整后,相繼走出逆境,經濟接著向前發展政治: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美國推行單邊主義國際關系:世界多極化趨勢,近期一超多強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的開創政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文化:現代化的科技文教事業取得跨越式的發展外交:推動全面開放,進行廣泛的溝通與合作重要史實外交:跨世紀的國際格局政治: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趨勢文化:變更世界的高新科技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民主法制建設系列成就文化:計算機,神舟號飛船,科學與藝術成就顯著外交:國際溝通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史學前沿百家爭鳴1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重要作用的觀點(1)清華高校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雙掛鉤”為世界經濟供應了穩定的貨幣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勝利構建,也為當時各國通過合作協商的形式解決爭議問題供應了典范。(2)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73年被牙買加體系取代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接著發揮著全球性的影響。就這個意義而言,布雷頓森林體系直到今日仍接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人民銀行金融探討所所長金中夏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留給世界三條重要理念,一是各國都認為應當避開貨幣的競爭性貶值。二是多邊合作,即國際經濟關系的民主化。三是建立有序約束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和國際收支的調整應從屬于一種強有力的規則,而不是基于某國自愿。2關于經濟全球化起源的不同看法關于經濟全球化的起源,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