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孝感市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這里所講的“西方的挑戰”主要是指()A.非法走私鴉片,毒害國人 B.發動戰爭,瓜分中國C.資本輸出,壟斷經濟 D.提出“修約”,擴大市場2.從1867至1947年中國近代入超總值約為71億海關兩,1930~1936年共入超32億海關兩,占近代入超總值45%,數額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國入超嚴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長期戰爭的影響B.國共對峙的影響C.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D.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3.公輸盤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對公輸盤說:“宋何罪之有?荊(楚)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等,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這表明墨子A.反對不義的兼并戰爭 B.欲借戰爭以擴大影響C.支持孔子的仁義思想 D.代表宋國士階層利益4.在古希臘世界城邦爭霸一直是主旋律,但其中還蘊藏著某種走向更大規模的希臘國家的要求,如以提洛同盟為基礎的“雅典帝國”的建立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使希臘走向統一的嘗試,但歷史上卻最終沒有出現“希臘帝國”,造成這種結局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和商業的發展B.泛希臘主義思想的制約C.社會和階級矛盾的激化D.城邦本位主義觀念的影響5.1906年2月,梁啟超發表《開明專制論》一文,認為孫中山主張的“土地國有”方案是“欲奪富人所有,以均諸貧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會之同情,冀賭徒、光棍、大盜、小偷、乞丐、流氓、獄囚之悉為我用”。這說明()A.梁啟超反對孫中山的均富思想 B.民生主義思想不符合中國國情C.民生主義思想服務于辛亥革命 D.孫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傾向強6.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直至漢代他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出現這一情形是因為孟子A.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B.反對實行霸道用兼并戰爭征服其它國家C.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D.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其政權7.1937年至1939年,武漢與廣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為文學活動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慶“文學活動十分活躍,幾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學革命期間的北京一樣。”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A.政治局勢的急劇變化 B.近代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動C.文化中心的逐漸西移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8.鴉片戰爭爆發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認這場沖突是一場"戰爭",而更傾向于是一場"邊釁":官方文書中也把英國人被看作是"丑類""匪類""強盜""賊寇""叛賊"。這表明清政府A.認識不到近代戰爭的殘酷 B.對殖民者的本質認識不清C.觀念嚴重滯后于世界發展 D.無力應對國家安全的危機9.列寧指出,“社會主義建設是否可能,就看我們能否在一定的過渡時期內,允許私人開辦小企業,政府以租讓的方式讓外國資木家經營”。十月革命后,這一思想指導下的經濟政策A.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 B.有利于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C.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D.促進了經濟的恢復10.《國語·周語》載:“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享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為氏。”由此推斷姓氏對西周的政治影響是A.確定分封諸侯的主要依據B.確定宗法關系的重要依據C.導致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D.導致形成嚴格的晉升制度11.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在中國,黃河、長江也被賦予“母親河”的美譽。對此現象的解讀最深刻的是A.大河流域發展了灌溉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經濟B.灌溉農業促進了這些地區早期國家的誕生C.沒有大河流域就沒有埃及和中國的輝煌成就D.自然地理環境孕育出早期古代東方區域文明12.“就好像每個人都對別人說,我放棄我統治自己的權利而把它授予這個人,或者是這個人們的集合,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把你的權利授予他,并以類似的方式認可他的行為。”提出上述主張的是A.霍布斯 B.洛克 C.孟德斯鳩 D.盧梭13.1950年,在印度“獨立日”,國大黨發表誓言:“我們認為,擁有自由、享有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占有生活必需品,以致可以有充分機會發展——這是其他任何民族的不可轉讓的權利,也是印度人民的不可轉讓的權利。我們還認為,如果任何一個政府使一個民族喪失這些權利,并壓迫他們,那么,這個民族就有改變它或廢除它的進一步的權利。”該誓言能夠反映()A.殖民主義產生了客觀上的積極作用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理論淵源C.印度人民在甘地領導下贏得了民族獨立D.印度積極號召開展不結盟運動維護獨立14.一位學者認為:“除了西方自由主義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體系。”并認為:“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將是經濟流通、無止境地解決技術問題、環境問題.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費者需求之滿足。”上述說法應出現于A.英國光榮革命成功時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C.兩極格局瓦解時 D.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15.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文明結構的擴大和強化,古代世界分散的點狀文明逐漸發展為較大范圍的區域文明或文化圈。其中由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A.伊斯蘭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 B.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C.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 D.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儒家文明16.1964年,周恩來與美國記者斯諾交談時說:“過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們是做對了,但也做了一些錯事……只有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才能改正它們。”周恩來所說的“錯事”是指A.為反對美國拒絕參加聯合國 B.土地改革運動消滅了私有制C.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急于求成 D.派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7.如圖為《國際先驅導報》上刊登的一幅關于好創東亞共同體的漫畫,該漫畫反映出A.經濟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B.區城集團化已成為東亞各國的共識C.歷史因素阻斷了東亞地區的合作D.歷史問題影響東亞國家的合作關系18.中國歷朝奉行不渝的“重農抑商”政策,當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而當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這種的商品經濟對農耕經濟依附性,可以用來證明A.中國古代商品經濟呈總體上升趨勢B.中國社會經濟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國農耕經濟純粹自給自足的狀態D.中國多元經濟形態相互間腐蝕瓦解19.荀子明確提出了“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的觀點,認為正是“諸侯異政,百家異說”才造成了社會的動亂。除儒學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統統是“無用之辯”,“無用之辯”是“治之大殃”,必須予以根絕。據此可知A.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學說獨尊的設想B.荀子的主張適應了政治統一的需要C.其他學派思想有缺陷,無存在價值D.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思想統一的論述20.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漢代以來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還存留著,這種并存情況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這一現象說明我國古代A.農耕文明停滯不前 B.農業耕作技術發展緩慢C.農業產量難以提高 D.農業生產規模較為固定21.梭倫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級公民負擔昂貴的騎兵裝備,充當騎兵;第三等級自備重裝武器,充當重裝步兵;第四等級是輕裝步兵,更窮的公民沒有武器,只能劃船、搬東西和吶喊助威。這表明,雅典的財產等級制A.平衡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B.激化了城邦內部的矛盾C.忽視了公民權利的平等性 D.暴露了民主改革的局限22.1929-1945年蘇聯和外國公司之間約有200個技術援助協議在執行,其中1930年執行的104個技術援助協議,約有84個是和美國、德國公司簽訂的。這說明當時蘇聯A.經濟政策不受意識形態限制 B.加強與西方政府間的合作C.經濟建設受國際形勢的影響 D.工業化取決于西方的援助23.英國約翰.W.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A.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B.冷戰期間各國避免了直接武裝沖突C.美蘇冷戰維護了世界的和平D.美蘇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24.下圖是2012年美國一幅標題為《束手無策》的政治漫畫。釋文為:“世界經濟(白雪公主)誤吃‘新自由主義’毒蘋果而陷人昏迷,旁邊的八國集團領導人束手無策”。這反映出A.發達國家喪失國際經濟主導權B.經濟區域集團化遭受重大挫折C.西方國家無法擺脫經濟“滯脹”D.加強國家干預的回歸成為共識25.以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為契機,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和糧食進口國。1985年,美國里根政府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向世界市場注入大量石油,導致世界油價下跌了129%,蘇聯損失慘重。這表明A.蘇聯忽視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代價沉重B.石油成為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財政基礎C.石油危機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D.糧食問題嚴重動搖了蘇聯社會經濟基礎26.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就將美洲殖民地生產的大量白銀運往菲律賓,支付給中國商人。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從材料可以推知當時A.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B.中國白銀大都來自與西班牙貿易C.西班牙經濟發展程度遠低于中國D.西班牙的貨物質量低劣竟爭力低27.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一般認為孔子及儒家所稱頌的這種理想社會終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28.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認為:“即以國粹論,舊說九流并美。倘若一尊,不獨神州學術,不放光輝,即孔學以獨尊之故,而舊形衰落也。人間萬事,恒以相爭而興,專古而萎敗,不獨學術一端如此。”由此可知,陳獨秀主張A.各家學說在爭鳴中自由發展 B.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病C.復興國學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D.全面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29.羅馬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它從習慣法轉變為成文法從根本上說是適應了A.維系帝國統治的需要 B.鞏固共和國統治的需要C.外來移民的需要 D.維護平民利益的需要30.從1978年到1994年間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國有控股工業從78%降到26%,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36%,變化的原因是:()A.工業結構調整 B.企業管理體制改革C.市場經濟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戰爭觀是指人們對戰爭問題總的看法。20世紀初,西方社會主流的現實主義戰爭觀:把戰爭看作一種政治工具,與道德無關,也無所謂正義與否。然而,1914年爆發的第一世界大戰成為這種戰爭觀的滑鐵盧,作為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戰爭給各國經濟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龐大的人力、物力損失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被戰爭殘酷現實震驚了的精英開始反省自己對戰爭的認識。在此背景下,理想主義戰爭觀產生,即任何戰爭都是不道德的。這種戰爭觀在國際危機頻發的20世紀30年代風行一時,人們極力希望能避免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理想主義戰爭觀徹底破產。二戰期間,特別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瘋狂侵略以及種族滅絕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識之士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以往對戰爭的認識。反法西斯的現實需要催生了戰后國際戰爭觀的轉向,衍生出正義戰爭觀,將戰爭劃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摘編自梁占軍《二戰與20世紀國際戰爭觀的演變》(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以來推動三種戰爭觀演變的因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從戰爭觀演變過程中得出的認識。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時期,規定“篤疾、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七十以上及廢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獎勵那些孝義之家,為高齡老人配侍丁。當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謁獻陵等重要事件時,他還會賞賜弱勢群體。五代以后,貞觀時期開創的唐朝社會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來。——摘編自趙克堯等《唐太宗傳》材料二陜甘寧邊區重視因躲避戰爭而逃難到邊區的群眾,還高度重視社會優撫工作,注重保障軍人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邊區通過征收救國公糧、救國公債、寒衣募捐等形式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農、學、兵和公務人員等各個群體。由于邊區群眾文化水平低,邊區交通、通訊不發達,政府很重視對眾多社會保障法規的宣傳解釋。——摘編自任學嶺《陜甘革命根據地史》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前30年,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使得集中資源發展工業化的戰略成為可能。出生嬰兒死亡率從195。年的約25%減少到1981年的低于5%,使中國成為一個“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資本的第三世界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勞動保險制度仍然在國有和集體企業有效運行,醫療教育、住房的成本較低,企業可以用較低的工資水平雇用工人,從而形成所謂“低勞動力成本”優勢。——摘編自江宇《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前30年的社會保障》(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太宗保障弱勢群體的舉措所體現的傳統思想及作用。(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與唐太宗時期相比陜甘寧邊區社會保障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前30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意義。33.材料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地方在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的啟發下,群眾自發集資創辦了具有公益性質的保健站和醫療站。1956年,全國人大賦予集體介入農村社會成員疾病醫療的職責,隨即許多地方開始出現以集體經濟為基礎,互助互濟的集體醫療站。1959年,衛生部正式肯定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隨后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它不僅為農村社會成員提供門診和住院服務,而且承擔著兒童計劃免疫、婦女孕產期保健、計劃生育、地方病疫情監測等任務,并積極開展各種預防工作和飲食及飲水衛生、愛國衛生等工作。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受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關注,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范”。——摘編自鐘雪生《中國農村傳統合作醫療制度研究》等文(1)根據材料概括該時期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時期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本題要注意19世紀中期,A發生于40年代,BC發生于19世紀后期,只有提出“修約”,擴大市場發生于19世紀中期。故選D項。【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C【解析】材料“1930~1936年共入超32億海關兩,占近代入超總值4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1930—1936年正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時期,這說明經濟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都很大,故C項正確;近代以來戰爭不斷,故A項排除;國共對峙從1927-1937年,故B項排除;國內經濟發展,入超應該不斷減少,故D項排除。點睛:從時間判斷,中國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關稅占近代入超總值的近一半,這就要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這個時間正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時期。3、A【解析】
根據材料所述,材料大意是說: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是不仁義的;不勸阻楚王的行動和勸阻不成功都是不對的;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這表明墨子不贊成發動兼并戰爭,但要抵抗外來入侵,故A項正確;墨子反對兼并戰爭,B項錯誤;材料表明墨子不贊同孔子的仁義思想,C項錯誤;墨子是代表下層平民利益,D項錯誤。故選A。4、D【解析】試題分析:海洋文明和商業的發展,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經濟條件,與希臘走向統一嘗試失敗無關,故A項錯誤;使希臘走向統一的嘗試正是泛希臘主義思想的體現,故B項錯誤;社會和階級矛盾的激化不是阻礙希臘統一的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城邦本位主義觀念強調城邦的獨立自主,這一觀念影響希臘走向統一,是主要原因,故D項正確。考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古代希臘·城邦5、C【解析】
據材料“欲奪富人所有,以均諸貧民”體現了孫中山的均富思想,是民生主義思想的體現,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會之同情,冀賭徒、光棍、……之悉為我用”可知,梁啟超認為孫中山的均富思想是為了博得下層民眾的支持,這說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是為了感召各階層參與革命活動,故C項正確;材料雖能體現孫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體現梁啟超對孫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態度,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民生主義思想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的問題,故B項錯誤;孫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傾向感強僅是梁啟超的個人看法,故D項錯誤。6、D【解析】
孟子作為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這不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因此出現《漢書·藝文志》的情形。D正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闡述了社會分工的思想,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符合統治階層利益,不應該出現此狀況,A排除;孟子不主張用戰爭的方式征服其他國家,B排除;孟子認為人本性善良,性本惡是荀子的觀點,C排除。故選D。7、A【解析】
據材料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由于日本全面侵華,上海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成為戰時“陪都”,故A正確;B與材料無關;C不是材料主旨;D與材料無關。【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1937年到1939年”,考查的是學生對全面抗戰時期知識的理解和熟練程度。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8、C【解析】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爆發一年后對這場戰爭的認識還是存在誤區,說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國的觀念,不能正確認知中英間的關系,觀念嚴重滯后于世界發展,故選C;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對國際關系的認知,不是對戰爭本身的認識,排除A;BD項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故選C。9、D【解析】
“允許私人開辦小企業,政府以租讓的方式讓外國資木家經營”可知,這一舉措是新經濟政策內容在,這一政策有助于促進經濟恢復,D正確;A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下實現的,排除;新經濟政策是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B排除;新經濟政策承認市場作用,排除C。10、B【解析】材料中解釋了姓氏的來源以及作用,顯然說明西周時期姓氏是確定宗法關系的重要依據,B正確;姓氏是確定宗法制基礎,不是分封制,A錯誤;等級制度和晉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點睛:宗法制對后世的影響怎樣?(1)宗法制影響了后世人們對列祖列宗的崇拜。(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叢書、家族家譜的修訂、各地宗祠家廟的建立以及民間存在的尊宗敬祖、認祖歸宗、祭祖掃墓等社會風俗,都是宗法制的歷史遺存。(3)當今,其重視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過分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使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這與現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識多少有些違背。11、D【解析】
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分析,埃及、中國等古老文明以大江大河滋養而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肯定了自然地理環境對東方區域文明的影響,D項正確;“母親河”對于古代文明的影響不只限于經濟和政治的一個方面,AB兩項對材料的分析不全面;大河流域不是東方古文明唯一決定因素,C項說法絕對。12、A【解析】
材料““就好像每個人都對別人說,……或者是這個人們的集合,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把你的權利授予他,并以類似的方式認可他的行為。””所體現的是早期的社會契約的思想,根據所學上課知,這是英國的霍布斯提出的契約的思想主張,故A項正確;BC兩個人物并不有提出契約的主張,排除;盧梭提出的是社會契約論,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社會契約思想,而不是早期的,且他晚于霍布斯,故D項不符合題意。13、A【解析】
根據材料,1950年印度慶祝獨立日,宣揚民族主義。結合所學可知,這個誓言反映出殖民主義客觀上促進了印度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理念的發展,A選項符合題意;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理念,在材料里面無從體現,B選項錯誤;在尼赫魯的領導下,印度獲得了民族獨立,C選項不符合題意;1950年印度獨立日誓言中,不包含不結盟運動的宗旨,與不結盟運動的展開無關,D選項錯誤。14、C【解析】
題干認為西方世界的優越性在于其民主制度,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已經結束,經濟流通、技術問題和環境問題等成為世界性問題,說明這一時期冷戰結束,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政治日趨民主化,而且環境問題、科技問題等成為突出問題,C正確;光榮革命成功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因此還不存在意識形態問題,排除A;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時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不存在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排除B;世貿組織成立時間是1995年,此時冷戰尚未結束,排除D。15、D【解析】
根據題干“由西向東”的區域文明或文化圈結合所學可知,古代世界文明由西向東排列是歐洲基督教文明、中東伊斯蘭文明及東亞儒家文明,故D項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6、C【解析】
依據“1964年”、“過去15年中”,結合所學可知,周恩來所說的“錯事”是指黨和政府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中的失誤,主要有“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1958年總路線的指引下,黨中央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故選C;AB不符合史實,排除;D不屬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排除。17、D【解析】
漫畫中東亞各國手拿放大鏡查看東亞各國的歷史問題,說明東亞各國過度關注歷史問題,這不利于東亞各國的合作,故選D;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A;漫畫信息不能體現東亞各國的共識,排除B;C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18、B【解析】
材料“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說明農耕經濟的成熟,而材料“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又說明其不成熟,故B選項正確;“總體上升趨勢”無從得出,故A選項錯誤;“純粹”在敘述上過于絕對,故C選項錯誤;中國多元經濟形態應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腐蝕瓦解,故D選項錯誤。19、D【解析】
荀子提出“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的觀點,主張以儒家思想統一思想,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思想統一的論述,故選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最早提出”,排除A;荀子是戰國時期人,是國家分裂時期,排除B;材料說明思想統一的重要性,無法體現其他學派思想有缺陷,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除儒學外,其他各派都……必須予以根絕”,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0、D【解析】
魏晉以后,長期存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說明我國古代農業生產模式長時期沒有重大改變,D項正確;僅以耕作方式的穩定不能說明農耕文明停滯不前,A項錯誤;耕作方式不能反映整個耕作技術的發展狀況,B項錯誤;農業產量難以提高不符合材料主旨,C項錯誤。21、A【解析】
梭倫改革根據財產將雅典居民劃分為四個等級,第四等級由于貧窮不能擔任政府官員和參加“四百人會議”。同樣由于收入高,前三個等級要負擔昂貴的軍備費用,第四等級的軍備負擔就輕,從而實現了享受的權利多,負擔的義務就大的原則,平衡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故選A;B材料沒有體現,排除;由于劃分不同等級,公民權利本來就不平等,而不是忽視了公民權利的平等,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民主改革,排除D。22、C【解析】
根據材料“1930年執行的104個技術援助協議,約有84個是和美國、德國公司簽訂的”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生產過剩,促進了蘇聯和外國公司之間的技術援助協議的簽訂,說明經濟建設受國際形勢的影響,C項正確;經濟政策受到意識形態限制,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的是蘇聯和外國公司之間的技術援助協議的簽訂,不代表蘇聯與西方政府間的合作,B項錯誤;蘇聯工業化過程中西方援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D項錯誤。23、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冷戰開始后,雙方對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使世界整體上處于和平穩定時期,故D項正確;題干立足于世界看待美蘇冷戰,并非僅僅歐洲重建,排除A項;冷戰時期美蘇霸權主義下世界局勢局部緊張,爆發了局部戰爭,并未避免直接武裝沖突,排除BC。故選D。24、D【解析】
本題考查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漫畫反映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失靈,因此重新加強國家干預才是渡過危機的必由之路,故D項正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仍掌握國際經濟主導權,故A項錯誤;八國集團不屬于區域性經濟集團,故B項錯誤;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擺脫經濟“滯脹”狀態,故C項錯誤。25、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當美國里根政府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時,蘇聯卻沒有進行相應的經濟結構調整,一味的發展石油出口,結果因油價下跌損失慘重,表明一國經濟結構應合理,不能過度依賴于能源出口。A項正確。B、C項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所以答案選A。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戰后蘇聯經濟的發展·戰后蘇聯經濟的發展26、A【解析】
據材料“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就將美洲殖民地生產的大量白銀運往菲律賓,支付給中國商人……”可知,在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中中國處于主導地位,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即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A正確;材料只是體現“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沒有涉及其它貿易,B說法絕對;材料沒有涉及西班牙和中國經濟發展狀況,C說法與材料無關;據所學可知,西班牙當時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奢侈腐化,不注重發展經濟,D錯誤。27、A【解析】
夏朝開啟了世襲制度,天下為公局面結束,A正確;商朝已經有等級制度,B錯誤;C和D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28、A【解析】
根據“倘若一尊,不獨神州學術,不放光輝,即孔學以獨尊之故,而舊形衰落也”可知陳獨秀主張各家學說爭鳴發展,故選A;材料并沒說明要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病,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到要抵抗西方的侵略,排除C;材料主張百家爭鳴,并不是要全面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排除D。故選A。2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習慣法轉變為成文法”的原因是羅馬不斷對外擴張的結果,為了維護共和國的需要,故本題選擇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文明·羅馬法·特點30、D【解析】
國有控股工業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下降,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有,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較大,這體現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變革單一公有制的成果,故選D;AB都屬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排除;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形成,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從1978年到1994年間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國有控股工業從78%降到26%,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36%”,聯系所學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史實分析解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因素:政治的需要;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性和殘酷性;有識之士的反思;經濟大蕭條引發的國際環境的動蕩等。(2)啟示:人類對于戰爭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戰爭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戰爭觀的演變與戰爭形態變化密切相關;人類的認識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珍視和平,理性認識戰爭。【解析】
(1)根據材料“20世紀初……把戰爭看作一種政治工具,與道德無關……”得出政治需要的推動;根據材料“第一世界大戰成為這種戰爭觀的滑鐵盧,作為工業化時代的產物……理想主義戰爭觀產生……在國際危機頻發的20世紀30年代風行一時……”得出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經濟大蕭條影響戰爭觀的變化;根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理想主義戰爭觀徹底破產……衍生出正義戰爭觀……將戰爭劃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得出人們對戰破壞性的反思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性和殘酷性使們厭惡戰爭。(2)綜合上述材料,啟示可從人類認識戰爭的不斷深入、戰爭時代性、戰爭形態變化影響戰爭觀念、人類認識的滯后性及對戰爭的理性認識進行闡述。32、(1)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銷售公司慶典活動方案
- 愛國說課課件
- 企業檔案數字化轉型評估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
- 人力資源管理優化對企業經濟效益的促進效應研究
- 綠色校園建設對提升學生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 環保型絮凝劑在紡織廢水處理中的效能研究
- 社會事件對社會結構的影響機制
- 研究分析師對企業金融資產配置的關注點及企業經營特征異質性問題
- 理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識別與干預路徑研究
- 古籍修復師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MFP無機硅聲能凝膠施工方案
- GB/T 150.1-2024壓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籃球課程思政課程設計
- 2024年質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4年北京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事業單位招考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系統解剖學(南方醫科大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方醫科大學
- 初中英語大綱詞匯表
-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2023-2024學年小學六年級語文畢業檢測指導卷含答案
- 山東交通學院成人教育工程制圖-復習卷期末考試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 小學科學學科建設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