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新高考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人說:“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國什么都不禁,唯獨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觀點,主要依據是A.啟蒙思想;民貴君輕 B.人文主義;存天理,去人欲C.因信稱義;天人感應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2.下圖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體構造》一書,該書搭配著精美的版畫插圖,并系統描述了人體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圖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駐足田野,襯著明快的大自然背景,顯得頗為生動。這主要反映出當時A.人們追求樂觀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學已擺脫教會束縛C.現實主義成為時代的主流D.醫學進步豐富了人文主義3.1942年2月蔣介石出訪印度,21日宋美齡廣播了蔣介石的《告印度人民書》英文稿。文中說,中印兩國人民命運相同,因此應并肩作戰。他同時要求英國能夠“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從速賦予印度國民以政治上之實權”,使他們能發揮精神和物質無限之偉力。中國領導人的這次印度之行反映了A.抗戰中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英、印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C.遠東事務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D.中印對日作戰已經轉入反攻4.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充分認識到,藝術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規律創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創造。這一認識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點C.直接否定天主教會地位 D.受到了時代變革的影響5.以下為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會試、殿試部分題目展示。據此可知,清末科舉制度A.因循守舊脫離時代的需要 B.呈現出一定的實用化傾向C.缺乏明確的選人用人標準 D.奉行"中體西用"的理念6.右圖為2005年5月孟加拉國達卡數千穆斯林示威者要求美國懲辦褻瀆《古蘭經》的美軍人員。符合史實的一項是:A.《古蘭經》是孟加拉國的政治綱領B.孟加拉國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C.《古蘭經》是伊斯蘭教最基本的經典D.穆斯林憑借《古蘭經》與美國抗衡7.1700~1830年間,廣州白銀流入的凈數1億英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國。這一時期英國對華貿易主要是A.以鴉片換取白銀 B.以鴉片換取絲茶C.以白銀換取絲茶 D.以白銀換取棉布8.1987年,中共中央通過《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要求凡是沒有進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學和職業學校的學生,都可以經過短期職業技術培訓,然后就業。這一決定A.完善了國民教育體系 B.推動了職業教育的興起C.提升了高等教育質量 D.促進了義務教育的普及9.1953年,蘇聯對我國“一五”計劃提出一些建議,例如:要十分注意農業的發展,不僅要大量生產質量好、價格低的農機具和肥料,還要保證工業品對農村的供應,發展城鄉物資交流等。基于此,我國對“一五”計劃作了較大的調整。這一調整A.推動了農業專業化的實現 B.避免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C.有利于工業化舉措的完善 D.實現了國民經濟結構的均衡發展10.在羅馬帝國早期.政府大興土木,修建神廟、廣場、凱旋門等帝國英雄的紀念場,還為羅馬歷代英雄修建紀念碑、紀念像和紀念并銘刻一些英雄人物的個人功績。其根本目的在于A.確立神權的統治地位 B.樹立統治者的個人權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 D.培育公民的國家榮譽感11.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③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中日友好條約》簽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上海地區在三國并立時期處于哪一政權的轄地?A.魏 B.蜀 C.吳 D.北魏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中進士,被任命為山西道監察御史,后又調至四川、貴州等地。常微服私訪,問民疾苦。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親征漢王朱高煦,于謙從征有功。次年,巡按江西,由于廉潔奉公,平反冤獄,嚴懲貪污,聲譽卓著。宣德五年(1430年),于謙以兵部右侍郎身份兼都御史,巡撫山西、河南。時“三楊”在內閣,都很看重于謙。于謙在山西、河南任巡撫19年,政績卓然。他豁免農民欠租,減輕商旅稅率,設置各州縣的“平準倉”、“惠民藥局”,調節糧價,賑濟貧苦,廣修道路。正統十三年(1448年),于謙被召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后在“土木之變”中臨危不亂,擔負起扭轉局勢的重任,最終穩定了朝局,成功抵御了瓦剌大軍,維護了明朝統治——摘編自史仲文、胡曉林主編《中國全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于謙的歷史功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于謙取得功績的原因。14.(20分)材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舊商務體制的廢除,新商務體制在商品流通和其他服務勞動交換的市場環境中建立并不斷完善起來。它與舊商務體制不同之處不僅在于“計劃”與“市場”的區別,還有商務內容區別,即單一商品流通與商品、服務兩種交換關系結合的區別。新商務體制雖然是以市場調節商品流通和服務交換為基礎,但也重視政府調控手段。政府調控的對象主要是少數重要商品和稀缺商品、服務交換中的金融信貸服務、商業地產服務等;調控手段以經濟杠桿和法律法規為主,同時也采用行政手段。在管理體制方面,運用法律手段規范流通管理,建立有序、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將商務服務業作為重要產業納入管理,促進商務服務業快速發展。在促進體制方面,加快培育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在經營體制方面,加快糧食、石油等重要商品流通經營與管理體制改革步伐,提高市場化程度等——摘編自裴長洪、彭磊《中國流通領域改革開放回顧》(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以來商務體制改革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商務體制改革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思是強調人的地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應指人文主義。啟蒙思想、因信稱義、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義的表現形式。古代中國“禁人的本能”指理學思想壓抑、束縛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B項正確;ACD三項均排除。故選B。2、A【解析】

依據材料“該書搭配著精美的版畫插圖,并系統描述了人體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圖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駐足田野”可知,這體現的是人們追求樂觀的生活情趣,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16世紀自然科學尚未擺脫教會束縛;C選項錯誤,現實主義成為時代主流是在19世紀;D選項錯誤,《人體構造》的出版標志著醫學步入科學化,材料并未強調醫學進步對人文主義的豐富。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3、A【解析】

抗戰時期中國領導人出訪印度,強調兩國合作,表明支持印度民族解放的外交立場反映出當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英印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員,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具體“遠東事務”和“國際社會”的關系,C項錯誤;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剛剛成立,中印對日作戰還不具備反攻條件,D項錯誤。4、D【解析】

藝術不僅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規律創造,這一認識顯然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D正確;這一認識認為藝術存在“創造”,故其目的不是簡單的再造古典,排除A;這一認識主張尊重自然規律,這與浪漫主義追求個人情感的特點不符,排除B;這一認識并未明確反對天主教,C排除。5、B【解析】

1904年的科舉會試、殿試中出現了與當時時政緊密相連的題目,說明清末的科舉制度呈現出一定的實用化傾向,故選B;圖中的題目貼合時政,沒有脫離時代,排除A;科舉制以考試選官,有明確的選人用人標準,排除C;D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6、C【解析】

孟加拉國信奉的伊斯蘭教,《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經典,C正確;孟加拉國的政治綱領并不是《古蘭經》,A錯誤;伊斯蘭教的發祥地是沙特阿拉伯,B錯誤;材料是維護伊斯蘭教尊嚴,不是利用《古蘭經》抗衡美國,D錯誤。7、C【解析】題干中的時間段正處于清朝前期(鴉片戰爭前),從題干可知,當時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居于出超地位,中國輸往英國的商品中,以絲、茶為大宗,故C項符合題意。8、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1987年中央做出完善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是為了更好地完善國民教育體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職業教育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已經興起;C選項錯誤,高等教育質量與職業教育的普及沒有必然的聯系;D選項錯誤,職業教育并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9、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蘇聯對我國“一五計劃”的建議主要集中于工業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強調工業品要保證農村的需要,這有利于工業化措施的完善,故選C;材料信息與農業專業化無關,排除A;結合所學可知,我國沒有避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排除B;材料無法體現這一調整的效果,排除D。10、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羅馬重視本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紀念,有助于培養羅馬公民國家觀念,故D項正確;神權統治是歐洲進入中世紀后確立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雄,而不是現實中的統治者,排除B項;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屬于直接目的,排除C項。故選D。11、C【解析】

注意題干時間“20世紀70年代”,結合所學可知,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③錯誤,①②④均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項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12、C【解析】

上海地區在三國并立時期處于“東吳”政權的轄地,C正確;曹魏是統治黃河流域的政權,A錯誤;蜀漢位于成都地區,B錯誤;北魏是統一黃河流域的政權,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從征平叛;整肅地方吏治;重視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穩定朝局,鞏固統治。(2)進士出身,學識較高;廉潔奉公,心懷百姓;身逢時勢,勇于擔當:內閣看重;有軍事才干。【解析】

(1)歷史功績:依據材料中“于謙從征有功”、“平反冤獄,嚴懲貪污,聲譽卓著”、“豁免農民欠租,減輕商旅稅率……賑濟貧苦,廣修道路”、“最終穩定了朝局……維護了明朝統治”等信息結合所學可從從征平叛、整肅地方吏治、重視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穩定朝局,鞏固統治等方面概括于謙的歷史功績。(2)原因:依據材料中“永樂十九年(1421年)中進士”、“由于廉潔奉公”、“常微服私訪,問民疾苦”、“在‘土木之變’中臨危不亂,擔負起扭轉局勢的重任……成功抵御了瓦剌大軍”、“時‘三楊’在內閣,都很看重于謙”等信息結合所學從其出身和學識、品性、時代背景、內閣看重和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等方面說明簡析于謙取得功績的原因。14、(1)以市場為基礎;商品流通與服務交換并重;政府注重對商務進行調控,且手段多樣;改革措施全面。(2)推動了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解析】

(1)根據材料“新商務體制在商品流通和其他服務勞動交換的市場環境中建立并不斷完善起來”可得出商品流通與服務交換并重;根據材料“以市場調節商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