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執行摘要 1一、背景簡介 4二、研究方法論 5介紹 5研究方法 8研究局限性 10三、結論發現 11四、總結與建議 40政策制定方及監管部門 40資產管理機構 42附錄及參考文獻 43附錄一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氣候表現評價體系 43附錄二數據來源、行業分類方法及結果 47附錄三中國內地主要綠色金融政策整理 52附錄四本報告所評估的公募基金產品信息 53附錄五信息收集參考資料 56執行摘要氣候危機已經成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資產管理行業在金融部門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扮演獨特角色,掌握著大量靈活的金融資本,并且在整個投資鏈條中處于關鍵位置,可以向各類企業和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鑒于這一重要地位,資產管理機構能夠發揮其影響力加速經濟轉型,同時為其客戶創造長期價值。近年來,ESG投資、綠色金融等話題熱度不減。全球范圍內,各地區和國家監管趨嚴,掀起針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反洗綠”浪潮。在“雙碳”目標和綠色金融政策的驅動下,中國責任投資整體規模增長。然而當面對氣候危機加劇與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定的雙重挑戰,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仍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國資產管理機構氣候表現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關注中國主要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氣候行動的進展,追蹤和總結資管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采取的實質性行動。《報告》于2022年首次發布,2023版延續了報告整體的研究思路,對研究方法進行了修訂更新,進一步加強了賦分標準的嚴格程度。2023版報告基于資產管理規模、公司總部注冊地、數據可獲得性等因素,共選取16治理”和“實際氣候行動”兩個核心主題入手,旨在基于公認的評價基準,為資管行業提供機構間可比較的績效信息以推動行業加速行動,同時為監管部門和資產所有者等主要利益相關方提供洞察,并為資管機構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提升建議。主要發現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包括氣候風險內部治理架構、氣候風險管理方法及氣候風險實際和潛在影響三個方面。該主題側重資管公司所理解的氣候變化風險對其自身業務或投資組合的影響,從資管公司所制定的頂層氣候相關政策出發,評估各公司對氣候相關風險治理認知和實踐的現狀。在這一主題下,相比2022年報告評價結果,2023年16家資管公司整體在氣候風險治理方面表現取得顯著進展,表明資管機構在氣候變化議題方面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開始增強。但當前多數資管公司仍未將氣候相關風險識別為對自身有實質性影響的戰略風險,未將氣候風險管理流程融入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另外,超半數資管公司尚未公布氣候風險的具體影響及應對措施;同時尚未開展針對公司戰略在不同氣候情景下的適應性分析,或未披露情景分析相關實踐的完整信息。核心主題二“實際氣候行動”考察資管公司在將氣候問題納入公司決策、運營和投資活動等方面行動的實際進展和效果,以佐證資管公司頂層氣候政策實際的實施情況和效果。該主題評價維度包括核算與披露氣候相關指標、氣候目標設定、氣候行動計劃制定、廣泛盡責管理、氣候信息公開及投資組合分析。這一主題下,資管公司在氣候目標設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披露、氣候行動計劃以及氣候信息公開等方面整體進展相對緩慢,資管公司亟需將認知轉化為實際氣候行動。資管公司氣候信息披露數量提升,質量仍需優化。2023公司整體氣候表現提升。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鵬華基金以及大成基金等六家資管公司首次發布了2022數據信息覆蓋度低、可比性差、標準化程度不足等問題。資管公司凈零雄心不足,投融資碳排放核算欠缺。2023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及景順長城基金等七家資管公司首次針對試點基金產品,披露了產品層面投資活動的碳排放信息。盡管面臨目前底層數據相對缺乏的挑戰,多家資管機構仍然建立起了計算投融資活動碳排放的能力和基礎設施,也為資管行業投融資碳排放核算披露做出了案例示范。然而目前仍然沒有任何資管公司承諾公司層面科學完整的中長期凈零排放目標,缺乏實現凈零的雄心。盡責管理成為資管機構開展氣候行動的抓手,信息披露仍需加強。盡責管理策略開始受到資管公司的重視,16家資管公司整體在“廣泛盡責管理”指標下表現提升顯著。更多資管公司制定了積極所有權和投票等方面的內部政策,指導被投企業進行股東參與(engagement)的流程,協助內部投資決策。同時更多資管公司開始公布報告期內主動管理被投企業低碳轉型方面的具體方式、進展和成果等信息。但在制定并公開披露詳盡的盡責管理相關政策方面,與國際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仍需盡快彌補。資管公司股權持倉高碳投資達千億,亟需制定明確的低碳轉型戰略促進實體行業凈零轉型。本報告分析了共計約30,600億元的資管公司股權資產管理規模(AUM),其中針對高碳行業的投資規模約為2,672億元,投向化石能源行業的總資產接近740億元。同時,資管公司尚未將氣候風險因素納入長期的資產配置調整。16家資管公司既沒有逐步有序退出化石能源相關資產的計劃,也尚未公布推動具體高碳行業或企業低碳轉型的盡責管理戰略或者機構層面的轉型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評估資管公司對高碳排行業的投融資是否有效助力了行業或企業的低碳轉型。隨著氣候變化影響加劇,資管機構如不加快制定氣候戰略,將可能影響投資組合的價值,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可持續主題產品界定不明,“碳中和”基金“洗綠”風險高。發行綠色投資相關產品是目前資管公司把握氣候機遇的主要方式,近年來綠色投資產品數量規模穩步增長。本報告針對40支可持續主題公募基金產品的分析表明,目前資管行業對可持續、ESG等主題的投資產品信息披露重視程度不足,尚未就如何加強可持續主題基金產品信息透明度形成共識。此外被動管理類產品高度依賴指數服務商使用的主題定義、選股策略和評級方法等,容易出現主題命名和策略界定混淆、不嚴格等問題。加之目前針對綠色經濟活動的政策指引尚不適用于以股票類資產為主的公募基金產品,主動及被動管理類的可持續產品都面臨較高“洗綠”爭議。建議基于報告以上發現,綠色和平呼吁:政策制定方及監管部門(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機構)從以下方面改善相關監管政策:針對資管行業:(1)要求資管行業環境氣候信息強制披露;(2)制定可持續金融產品層面強制披露要求,以確保資金用途符合投資產品所聲稱的可持續目標或目的,防范“洗綠”風險;(3)氣候問題行使積極所有權。針對實體行業上市企業:督促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經濟活動層面的量化披露,利用綠色/轉型營收占比、綠色/轉型資本支出占比及綠色/轉型運營成本占比等財務指標來報告其經濟活動是否符合環境目標。中國資管機構率先從以下方面提升氣候行動,減少“洗綠”風險:盡快承諾2050年或更早實現全范圍碳排放(包括自身運營以及投融資活動相關)具體的分階段目標以及相應的氣候行動計劃以確保目標有效執行;綠色資產的持倉比例,加強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分析工作,從而對高碳資產做出更全面的風險評估;積極關注轉型金融發展,制定并公布針對高碳資產的盡責管理計劃,以及公布行使股東權利的相關成果。??Greenpeace/AnaisHector一、背景簡介氣候危機已經成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隨著對氣候影響的認識提升,全球各國為實現《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陸續承諾碳中和目標,金融部門在支持實體經濟低碳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階段氣候投融資規模仍然存在很大缺口。2023年,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話題熱度不減。全球范圍內,各地區和國家監管趨嚴,出臺各類政策法規防范金融機構,尤其是資產管理機構的“洗綠”風險。例如,歐盟委員會出臺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1強投資顧問和投資公司ESG投資實踐的信息披露的建議2和《關于投資公司名稱規范的建議(提案)》3則對宣稱ESG投資的資管機構和產品提出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披露要求。從中國來看,自2012年起,中國內地在綠色金融框架下不斷完善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規定日趨細化,標準逐漸提高。在原銀監會、原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針對銀行業保險業的各類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相較之下,針對基金管理業的監管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中國內地主要的綠色金融政策詳見附錄三。近年來綠色金融、ESG投資相關各類指引的陸續出臺也驅動了中國可持續投資市場規模的增長。《中國責任投資年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年間中國內地市場的ESG投資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23年9月,中國責任投資市場規模約3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由商業銀行的綠色貸款構成,占比高達86.2%。公募基金雖然目前規模占比較小,但產品數量增長趨勢顯著。截至2023年9月,共有98家基金公司發行了700余支ESG公募基金產品,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4。資產管理行業在金融部門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扮演獨特角色,掌握著大量靈活的金融資本,并且在整個投資鏈條中處于關鍵位置,可以向各類企業和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鑒于這一重要地位,資產管理機構能夠發揮其影響力加速經濟轉型,同時為其客戶創造長期價值。這不僅符合全球減排目標,也與日益增長的投資者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的關注相一致。隨著ESG、可持續投資等理念在中國逐步落地,資管機構應對氣候的實踐進展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EUR-Lex.(20).Regulation(EU)20/2088oftheEuropean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f27November209onsustainability‐relateddisclosuresinthefinancialservicessector(extwithEEAreleanc).httpeu-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uri=CELEX3209R2088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202).EnhancedDisclosuresbyCertainInvestmentAdvisersandInvestmentCompaniesAbout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InvestmentPactices.http/ww.fedealregiste.go/documents/20220/202278enhanced-disclosures-by-certain-investmen-advisers-and-investmen-companies-abou-environmental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202).SECProposesRuleChangestoPreventMisleadingorDeceptiveFundNames.http/ww.sec.go/filesrulesproposed/2022/i353.pdf興證全球基金,興銀理財,商道融綠,中國責任投資論壇.(202).ESG全新啟航中國責任投資5.http//data/2023070esg.pdf二、研究方法論介紹研究目標《中國資產管理機構氣候表現研究報告》著眼于中國主要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氣候議題方面的進展,追蹤梳理資管公司在管理氣候變化這一實質性議題上做出的行動。本研究聚焦于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為監管部門和資產所有者等主要利益相關方提供洞察;同時基于公認的評價基準,為資管行業提供機構間可比較的績效信息以推動行業加速行動,并為其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研究對象綜合考慮資產管理規模、公司總部注冊地、數據可獲得性等因素,本報告選取了16家中國頭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為主要評估對象,包括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選取的16家公司均屬于注冊地在中國內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資產管理規模參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2022年公募基金管理人規模以及“歐洲投資與養老金”(IPE)出版集團發布的“2023年全球資管500強”榜單6。此外,是否為UNPRI(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的簽署方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機構也是重要的篩選標準之一7。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202)..http/sjtjdatastatistics/fundindustrydata/中國基金報.(202)./jx/jxtt/20230/t202306_45730.html?path=article7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n.d).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構.http//fwdt/wyc/jgcprycx/jgcx/angLaoJinBaoXian/表1.16家資管機構注冊地、PRI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情況公司名稱注冊地PRI簽署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構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YY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YY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YY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YY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YY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YY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YY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NY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YN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YN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YY圖1.資管公司注冊地分布研究框架本報告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依據自主開發的“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氣候表現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具體指標和權重詳見附錄一),對中國內地主要資產管理公司在氣候相關方面的行動進行梳理和評價。《中國資產管理機構氣候表現研究報告》于2022年首次發布,2023版延續了報告整體的研究思路,對研究方法進行了修訂更新,進一步加強了賦分標準的嚴格程度。“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氣候表現評價體系”主要分為兩個核心主題。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包括氣候風險內部治理架構、氣候風險管理方法及氣候風險實際和潛在影響三個方面。該主題側重資管公司所理解的氣候變化對其自身的影響,從資管公司所制定的頂層氣候相關政策出發,評估各公司對氣候相關風險治理認知實踐的現狀。其中所涉及的評價指標定義主要參考了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實施建議》,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首個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行業推薦性標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核心主題二“實際氣候行動”則從六個維度出發,側重資管公司各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考察資管公司在將氣候問題納入公司決策、運營和投資活動等方面行動的實際進展和效果,通過外部數據與信息驗證資管公司頂層氣候政策實際的實施情況和效果。評價維度包括全面核算與披露氣候相關指標、氣候目標設定、氣候行動計劃制reportingframework,(SFDR)本評價體系依據機構層面綜合表現,在兩個主題中為每家機構各賦予0至100分的總評分,并據此劃分為A至F的等級評定。??BerndLauter/Greenpeace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部分,主要涉及所評估的資管公司在“氣候表現評價體系”中的A-H8個一級指標及其下設的33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的評分采用五點量表的方式,依據相關信息有無披露以及所披露內容的質量,按總分的0%/25%/50%/75%/100%得分,最終根據評價體系賦予的分數權重加權算得公司總分。用以定性分析的內容均為公開信息,主要包括資管公司在2022-2023年公開發布的報告(如ESG投資報告、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完整參考資料見附錄五)以及通過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報告等,信息收集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部分資管公司存在全資子公司或由其他金融機構控股的情況,本報告未將這些關聯公司所發布的相關報告作為主要的信息參考來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面,主要涉及所評估資管公司的上市股權持倉(以下簡稱“股權持倉”)和選取的樣本可持續基金產品。其中股權持倉分析的對象為資管公司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公司所持有的股權8。樣本產品來自16家資管公司自2021年以來在中國內地發行的名稱中包含“綠色”、“環保”、“低碳”、“可持續”、“ESG”9,共篩選出40支產品。樣本產品的分析范圍為每支產品的股權投資部分10。本報告嘗試評估對比資管公司股權投資及基金產品的“含棕量”,即針對高碳排放行業/公司的投資比例。我們主要根據各行業的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以及各生產部門或產品間的投入產出關系,對所有行業進行分類。雖然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能源消費數據與最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業披露的層級不一致,本報告因此在劃分行業時使用的最小顆粒度與國家統計局披露的分行業能源消耗量的最小顆粒度保持一致(見附錄二)。再根據每家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以及主營業務,將資管公司的被投企業進行相應歸類,分為“高碳企業”或“非高碳企業”,以及“化石燃料相關企業”或“非化石燃料相關企業”。定量分析部分的數據來源以及行業與上市公司劃分方法見附錄二。僅限Bloomberg終端機數據庫覆蓋的資管規模ESG以此避免評分傾向于過多持有銀行存款的產品。圖2.本報告定量研究覆蓋的資產管理規模(單位:十億元)3研究局限性本報告方法論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我們將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優化完善研究方法。由于本報告所采用的行業劃分層級受到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的層級制約,在某些披露顆粒度較粗的行業中,對特定沒有準確披露數據的行業大類無法準確評估。例如,由于披露數據只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門類的總計數值;同時計算得出的行業碳排強度并不高,因此“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門類下屬的“航空運輸業”等大類行業均按“非高碳行業”處理。由于本報告所采用的行業劃分方法基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因此也受制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綠色經濟活動的適配問題。首先,存在“一對多”問題,即單一國民經濟行業可能對應多個綠色活動,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既包含多種清潔能源生產活動,也涵蓋非綠色活動,使得該行業不能直接被判定為高碳或低碳。針對此問題,我們采用了上述的特殊處理方法。其次,出現“多對一”問題,單一綠色活動可能涉及多個國民經濟行業,例如“可再生能源技術制造”可以歸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多個制造業大類,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制造行業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因此存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行業及企業歸屬問題。盡管本報告在特定行業進行了一定的例外情況處理,但由于不同公司即使在相同行業中也存在著收入構成、業務分布、工藝流程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情況,因此本報告在評估精確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公開數據和數據供應商的數據覆蓋范圍的限制,本報告未將資管公司股權投資以外的業務領域納入評估。??BerndLauter/Greenpeace三、結論發現1資管公司氣候風險治理實踐取得進展進展:整體來看,相比2022年報告評價結果,2023年16家資管公司在氣候風險治理方面表現取得顯著進展,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的三項一級指標平均得分率均有提升(圖3),這表明資管機構在氣候變化議題方面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開始增強。圖3.2022與2023報告一級指標平均得分率對比整體而言,資管機構在氣候風險內部治理架構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大多數資管公司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公布其高管層面和專業部門/工作組層面參與氣候風險治理工作的組織架構和職責分工等相關信息。氣候風險管理方法仍然是資管機構氣候治理議題中實踐進展較快的方向。大部分資管公司已經借助ESG的概念框架搭建了風險識別、評估及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如通過建立企業碳排放數據庫來監測被投企業的氣候風險,將環境氣候風險納入投研體系各個環節等。2023年,更多公司開始參考監管要求及國際認可的框架標準,編制綠色金融或責任投資相關的公司內部制度,以保證氣候風險管理方法規范化、流程化。氣候風險實際和潛在影響的平均得分率提升幅度最大,進展顯著。主要原因在于,南方、博時、招商、大成、嘉實、鵬華及景順長城等資管公司公布了相關內容,從轉型風險和物理風險的角度出發,系統地分析了不同時間維度上(包括短、中、長期)氣候變化對公司主體層面整體戰略、業務和財務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從資管機構表現評級來看,16家機構表現呈現出中游得分接近,兩級分化加劇的態勢(圖4)。2023年報告有4家機構評級超過E等級,評級為F的機構少于半數。而2022年報告中表現最好的機構也僅到達E+水平,三分之二的機構評級為F。有9家機構相比2022年報告在該主題下表現提升11。2023年博時基金在氣候風險治理方面步伐加快,進步尤為顯著,躍居榜首,評級上升至C+。相比2022年,南方基金也在氣候風險治理相關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評級C-位列第二。圖4.資管公司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表現評級以及表現進展情況 討論與建議:在氣候風險治理這一核心主題下,國泰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以及富國基金三家公司在氣候風險治理方面沒有公開任何有效信息。氣候風險內部治理架構方面,僅有不到半數公司公布了其董事會層面對氣候風險的監督情況,同時所披露的具體內容模糊籠統,有效性較低——二級指標“董事會和/或董事會委員會層面的決策監督”平均得分率僅為10.94%。這表明,當前多數資管公司未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氣候治理問責制度,仍未將氣候相關風險識別為對自身有實質性影響的戰略風險。11表現進展指與2022年報告中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得分結果相比,圖中黑色文字為首次納入榜單的資管公司“氣候風險管理方法”指標整體平均得分率仍低于40%,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資管公司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方法大多聚焦在標的企業、基金產品和/或投資組合層面的ESG評級結果,超過一半的公司尚未將氣候風險管理流程融入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氣候風險實際和潛在影響”指標雖然平均得分率大幅提升,但總分仍不足30%。只有南方基金首次公布了開展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相關的較為完整的信息,包括具體方法、量化結果以及應對策略等。其他資管公司則未公布氣候風險的具體影響及應對措施,同時尚未開展針對戰略在不同氣候情景下的適應性分析,或未披露情景分析相關實踐的完整信息。表2.“氣候相關風險治理”主題下二級指標平均得分情況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二級指標平均得分率(%)治理框架(A)A-110.94A-242.71A-332.03B-140.63管理方法(B)B-236.72B-332.81風險影響(C)C-137.50C-232.03C-35.73資管公司亟需將認知轉化為實際氣候行動與核心主題一“氣候相關風險治理”中各指標均有提升的趨勢相比,在核心主題二“實際氣候行動”下,2023年16家資管公司在各項指標中表現不一。主要進展集中在“投資組合分析”和“廣泛盡責管理”兩方面。在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的所有指標中,“廣泛盡責管理”平均得分率最高,超過了40%。而在氣候目標設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披露、氣候行動計劃以及氣候信息公開等方面則整體得分較低(圖5)。從資管機構表現評級來看,核心主題二“實際氣候行動”中有8家機構表現提升,評級為F中,南方基金和銀華基金表現優于同行。國泰基金和富國基金未自主披露任何有效信息,在所有定性指標中均未得分;僅富國基金整體評級為F(圖6)。圖5.16家資管公司在核心主題二中定性一級指標的平均得分率圖6.資管公司核心主題二“實際氣候行動”表現評級以及表現進展情況資管公司氣候信息披露數量提升,質量仍需優化進展:深圳于2020年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成為中國首部綠色金融領域立法12,強制要求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按照《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披露環境信息,并公布了需要進行信息披露的161家機構名單13。在這一政策要求下,本報告所評估的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鵬華基金以及大成基金等六家在深圳注冊的資管公司在2023年首次發布了2022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這些資管機構在政策法規的驅動下開始進行信息披露,這也是本報告2023版所評估的資管公司整體氣候表現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討論與建議:“氣候信息公開”指標旨在考察資管機構是否定期公開披露其氣候行動相關的信息,考察的維度主要包括:是否定期以獨立報告形式披露明確的氣候行動,以及相關報告是否經過獨立第三方鑒證。在這一指標下,16家資管公司的平均得分率僅為3.91%。其中南方基金是唯一一家連續三年發布ESG投資報告的公司,匯添富基金每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報告中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內容比較籠統。大部分機構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并未提及氣候變化相關內容。雖然部分資管公司已公開聲明支持TCFD,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發布正式的TCFD報告。另外,尚未有資管公司的相關報告經過獨立第三方的驗證評估。此外,資管機構環境氣候信息披露的質量同樣需要繼續優化,目前仍存在數據信息覆蓋度低、可比性差、標準化程度不足等問題。例如,目前只有很少的資管機構參考TCFD框架披露了氣候風險報告。已公布報告的資管公司在評估氣候風險時仍停留在定性分析層面,而定量評估非常欠缺。這些問題為比較機構之間的表現增加了難度。短期來看,資管機構按照國際指引和框架進行環境氣候信息披露仍然存在挑戰,例如,上市公司ESG數據信息的獲取難度較大,且缺乏可比性;此外,分類標準和方法的不完善或不一致也是一大問題。監管環境的差異導致資管機構在不同地區或轄區之間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程度參差不齊。以部分香港分支機構和內地機構為例,由于監管現狀的不同,香港分支披露的信息更為完整全面,而在內地較為模糊寬松的監管環境下,機構往往傾向于不進行主動披露。綠色和平認為,盡管挑戰尚存,中國資管行業盤查并公布氣候相關問題不應當只滿足合規要求,而是需要盡快開始自愿披露。一方面,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是當下投資者最密切關注的ESG議題之一。加強環境氣候信息披露已經成為全球金融深圳政府.(202).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htt/cn/xxgkzfxxgjzcfgcontentpost_827989.html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202).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于公示深圳市2023.http//newsvie.aspx?nid=2&typeid=28&id=975行業的共識。資管公司披露氣候信息可以為投資組合管理、內部政策制定等提供數據信息基礎,能夠幫助利益相關方識別和管理投融資活動中的氣候風險與機遇,從而有效監測氣候投融資的資金流向,評估氣候環境績效,并減少“洗綠”風險。長期來看,資管機構必須將自身業務發展和戰略制定與ESG和可持續等理念深度融合,才能不斷增強長期競爭力。另一方面,近年來監管政策不斷迭代,著力于解決底層可持續數據缺失的問題。資管機構應當把握這些重要監管指引所提供的機遇,加速提升自身氣候行動。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在2023年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FRSS1),并專門出臺了氣(IFRSS2),這一舉措凸顯了氣候相關信息在可持續信息披露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經濟體金融監管部門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由自愿性過渡到強制性。隨著ISSB中國對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監管也將趨于嚴格。2024年,中國證監會出臺了可持續發展報告的重磅指引。4月12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該指引將科創50、上證180、深證100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納入強制披露范圍14核查鑒證以保證質量。資管公司凈零雄心不足,投融資碳排放核算欠缺進展:2023年評估期內,南方、博時、招商、大成、鵬華、銀華及景順長城等七家資管公司首次針對試點基金產品,披露了產品層面投資活動的碳排放信息。我們觀察到,多家資管機構通過采購第三方數據、搭建專有數據庫以及參考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的核算方法論等方式,建立起了全面核算從產品、投資組合到機構主體層面投融資活動碳排放的能力和基礎設施,也為資管行業投融資碳排放核算披露做出了案例示范。此種努力值得稱贊,同時也凸顯了資管公司在構建完善碳排放核算和披露能力時面對的困難,主要是上市公司底層數據的相對缺乏。據統計,截至2023年6月,全部A股上市公.(20)4號——.http/.cn/lawandrulessselawsrulesstocksmainipcc_20402_5737862.shtml5.(20).號——.http//lawrulesrulestocksupervisioncurrenc/t20402_60683.html6.(20).號——.http//cxjg_list/200033.html司中有1714家獨立披露了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占比32.9%17,可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總體披露率仍然有限,其中碳排放數據的覆蓋率、統計口徑和真實性也有很大提升空間。例如:例如:鵬華基金公布的2022年公司投融資活動碳排放為63574噸,占投融資業務比例的012%;大成基金選取了大成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進行投資組合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核算。該基金2022年的碳排放量為33,695.07噸二氧化碳當量,公司納入碳核算的投資金額占公司資產管理產品總規模的比例為0.07%;景順長城公司挑選了一支在綠色金融主題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基金“景順長城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目前碳核算的范圍僅包括該基金中自主披露碳排放數據的被投企業持倉,核算的持倉市值占基金規模的63.8%。在此基礎上,公司對該基金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碳足跡進行測算,并以每百萬元投資額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作為單位列示;投融資活動碳排放量2690.97噸二氧化碳當量,納入碳核算的投融資業務比例010%。此外,更多資管機構開始嘗試碳排放核算及披露工作。2023年報告中,有9家資管機構披露了范圍一、二及范圍三中與員工通勤差旅、辦公用水用紙和廢棄物管理相關碳排放信息,以及測算排放所采用的數據以及方法學。在2022年報告中,僅有3家機構披露了范圍一和二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只有一家披露了部分范圍三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11家機構沒有披露任何碳排放相關信息。討論與建議:氣候目標設定方面,中國資管公司目前進度緩慢。2023年,尚無資管公司作出承諾,確立一個科學且完整的公司層面中長期凈零排放目標,這一目標應包含范圍三類別15的投融資碳排放在內的強度或絕對目標、目標適用的時間線和關鍵節點、基準水平和基準年等詳細信息。相比于投融資活動相關的碳排放,由于金融機構運營活動的碳排放量較小,實現自身運營層面“碳中和”難度并不大。然而目前,即使公布了所設立目標的公司也僅僅承諾了在“經營范圍碳中和”或“20XX年前完成投資組合碳排放測算”,缺乏實現凈零的雄心。例如:例如:2025博時基金穩步推進公司的“2025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2030年完成組合碳排放基準測定及目標設定”碳中和目標進程;銀華基金2023年就公司部分股票組合的碳強度,開始嘗試進行核算。7.(202).《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ESG.htt/newsinf63495.html作為底層的“基礎設施”,資管公司全面核算包括投融資活動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于制定其氣候目標而言至關重要;然而目前資管公司仍然欠缺主動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意愿。與2022年報告發現相似,2023年報告所評估的所有資管公司都未對其投融資活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完整的數據披露。至于披露試點產品投融資活動碳排放的機構,目前納入碳核算試點的投融資業務規模或比例仍然很低,大部分不足1%。如南方基金在其報告中稱已完成對公司旗下全部股票投資組合碳排放的測算,并與行業基準進行比較,從而主動調整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但并未公布其投資組合碳排放的詳細測算結果。18。根據證監會相關信息19,報告所評估的16家資管公司中已有12家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當對比各家機構中國內地總部與其香港分支機構的信息披露,我20、華夏基金(香港21和博時國際22分別公布了11支、21支、5支產品的碳排放總量、加權平均碳強度及涵蓋的投資占比等定量數據。造成這一披露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香港證監會針對基金經理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及披露的強制規定《基金經理操守準則》。該規定已于2022年8月正式生效,明確要求大型基金經理(指其管理的集體投資計劃在上一個匯報年度內任何三個月期間的每月基金資產相等于或超過80億元的持牌法團)披露投資組合碳足跡23。由此可見,部分資管公司已基本具備了投資組合碳核算的能力,可以滿足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鑒于資管公司在內地首次試點披露的積極成果,我們期待見到更多機構將香港市場的實踐經驗擴展至到中國內地市場。未來,這些機構有望嘗試公開其投融資活動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并制定具體的戰略目標,逐年提升所披露投融資業務的覆蓋范圍。中國基金報.(202)..http/articleAR202307300384065806895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n.d).政府信息公開.htt/csrc0878zfxxgk_zdgk.shtml?channelid=673b5599d0441a56f066e7eda9725南方東英.(202)..http/assetspdesgCsopClimateDisclosureReportc.pdfChinaAssetManagement(HongKon)Limited.(202).Climate-relatedRiskManagementPolic.http/.hk/wp-contentuploadschinaamcresourcesclimate.pdf博時國際.(202).博時國際氣候相關風險信息預披露.htt/.hkap/infobasedownloadattfile.dattachmentId046.(20)..httpapps.sfc.hkedistributionWeap/consultationconclusio?langTC&refNo=20CP5表3.資管機構香港分公司責任投資相關信息披露情況資管公司香港子公司信息披露南方基金南方東英1.責任投資相關政策:責任投資政策、盡責管理政策、投票程序指引2.年度報告:氣候風險報告、代理投票結果、可持續發展報告易方達基金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責任投資聲明大成基金大成國際2022年度大成國際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披露報告嘉實基金嘉實國際ManagementandDisclosureofClimate-RelatedRisks,2022CarbonFootprintDisclosure華夏基金華夏基金(香港)博時基金博時基金(國際)博時國際氣候相關風險信息預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參與政策、氣候相關風險管理聲明銀華基金銀華國際資本ESGPolicyStatementYinhuaInternationalManagementLimited廣發基金廣發國際資產管理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披露聲明國泰基金國泰全球投資管理無工銀瑞信基金工銀瑞信資產管理(國際)無匯添富基金匯添富資產管理(香港)無富國基金富國資產管理(香港)無盡責管理成為資管機構開展氣候行動的抓手,信息披露仍需加強進展:2023年評估期內,16家資管公司整體在“廣泛盡責管理”指標下表現提升顯著。這一指標不僅考察資管公司是否通過盡責管理方式行使積極所有權以促進被投企業的低碳轉型,同時評估其在參與相關政策倡導方面的行動進展。16家資管公司在被投企業參與指標中的平均得分率為46.09%,優于政策參與指標的32.81%。其中博時基金、華夏基金表現最為突出,南方基金與嘉實基金并列第三。在針對被投企業的積極所有權方面,相較此前,更多資管公司開始著力于制定相關內部政策,包括積極所有權政策、投票政策、互動政策等,指導公司進行股東參與(engagement)的流程,協助內部投資決策;也有部分資管公司利用專有ESG評級系統或碳排放數據庫,識別高風險企業,明確議題優先級,對被投企業溝通參與工作起到指引作用。同時,更多的資管公司開始公布報告期內主動管理被投企業低碳轉型方面的具體方式、進展和成果等信息,如參與股東大會和/或投票次數、通過“氣候行動100+”等倡議進行的集體參與活動等。例如:2022年銀華基金在盡責管理方面邁出了制度化、流程化的重要步伐,工作主要涉及兩大方面:.夯實盡責管理工作的基礎設施:在原有的盡責管理原則和具體相關政策(包括投票政策、互動政策)基礎上,制定了詳盡的投票操作手冊,涵蓋A股公司所有的股東大會常見表決事項,供內部投研的投票決策參考使ESG露,方便投資者分析標的公司戰略和資本配置與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趨勢的匹配程度,同時也能更便于跟蹤和監督標的公司的低碳承諾落實情況。2.踐行股東權利,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積極開展投票工作,2022年,公司共參與了103家上市公司的145場股東大會投票,涉及98支基金產品。就公司治理、環境和社會議題與上市公司進行專題調研或行業整合的調研與互動。具體議題包括董事會和高管、股權激勵、低碳轉型機遇、氣候風險、安全生產等。2022ESG822家上市公司的2525場調研與互動。2022年內,博時與多家被投企業就環境議題進行了持續互動和多形式溝通。博時基金與中國化工企業實評價與國際最佳實踐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博時基金希望,通過有針對性地就行業重要的、企業表現提升空間大的有關議題進行溝通,協助該企業提升自身表現,可以提高市場對該企業可持續表現的認可,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博時基金在長期溝通中向該企業積極提供可持續建議,該企業也自發主動向綠色轉ESG(SDGs力方向,編制發布了碳排放相關制度文件。二是在環境信息披露與公開方面,該企業提高了可持續投資信息透明度,開展CDP氣候變化信息披露、CDP水安全議題信息披露。三是在減排與資源利用方面,該企業采取措施,逐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升水資源循環利用率。華夏基金為一家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在內的本土大型企業提供氣候信息披露建議,以協助推動《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達成。該企業的環境、氣候信息披露主要基于國家層面的披露要求,缺乏對國際主流氣候信息披露框架的了解,華夏基金作為氣候行動100+倡議所屬該企業溝通工作組的成員,與其他工作組中的投資機構成員合作開展了與該企業的企業參與,主要形式為與該企業公司管理層之間的會議溝通。華夏基金建議該企業在公司報告中提供有關碳中和戰略的詳細材料信息,同時嘗試從旗艦車型入手,評估車輛全生命周期排放,以此反映產品的清潔技術優勢,向海內外投資者展現對中國本土車企在零碳轉型領域做出的努力。華夏基金與其他企業溝通工作組成員針對該企業方面的反饋意見制定了長期公司參與方案,并計劃通過華夏基金為一家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在內的本土大型企業提供氣候信息披露建議,以協助推動《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達成。該企業的環境、氣候信息披露主要基于國家層面的披露要求,缺乏對國際主流氣候信息披露框架的了解,華夏基金作為氣候行動100+倡議所屬該企業溝通工作組的成員,與其他工作組中的投資機構成員合作開展了與該企業的企業參與,主要形式為與該企業公司管理層之間的會議溝通。華夏基金建議該企業在公司報告中提供有關碳中和戰略的詳細材料信息,同時嘗試從旗艦車型入手,評估車輛全生命周期排放,以此反映產品的清潔技術優勢,向海內外投資者展現對中國本土車企在零碳轉型領域做出的努力。華夏基金與其他企業溝通工作組成員針對該企業方面的反饋意見制定了長期公司參與方案,并計劃通過后續定期溝通確認企業參與進展與成果。在盡責管理政策倡導參與方面,目前資管公司的行動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配合政府監管部門的相關調研,參與政策意見征詢和標準制定。二是主動與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合作,牽頭綠色金融、ESG投資等主題的課題研究,或針對傳統高碳排行業的轉型問題開展行業研究。例如:例如:南方基金為《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參與《深圳市金融機構綠色金融制度建設指引》及其配套制度研究;景順長城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合作發布“煤炭開采、燃煤發電、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現狀和轉型分析”的報告,以及“煤炭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計算及轉型分析”的課題研究;受邀參加金融支持行業低碳轉型論壇,以“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分享,針對金融如何支持重點行業的低碳轉型提出獨特見解;招商基金作為參編單位,與同業一起參與了由中國金屬學會發起的《鋼鐵企業ESG價值評估規范》的編制等。討論與建議:我們觀察到,盡責管理策略開始受到更多資管公司的重視,正在成為中國資管機構開展氣候行動的著力點和重要抓手。但在制定并公開披露詳盡的盡責管理相關政策方面,與國際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仍需盡快彌補。首先,絕大部分資管公司沒有將氣候議題確定為盡責管理的首要議題,16家資管公司中僅有華夏基金明確表示,從2022年開始在與中國企業開展ESG交流時將碳中和戰略確定為首要議題,并根據企業對碳中和議題缺乏了解的現狀,制定專門的溝通策略。同時多數資管公司尚未公布明確的目標公司或目標行業,16家資管公司中,僅有南方基金表示根據自建的碳排放數據庫,在全覆蓋的投資組合中篩選出碳排放量最高的100家公司,列為盡責管理的目標公司,但沒有對該100家高碳排的公司名稱進行詳盡披露。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資管公司并未公開披露其股東參與所達成的成果,信息完整度不足;也有些資管公司僅以成功的個案進行案例展示。股東投票實踐方面的透明度同樣有待提升,目前只有部分資管公司公開其內部投票政策,尚未披露詳細的投票記錄、投票原因和結果等信息。例如,南方基金聲明,通過應用碳排放數據庫,已經成功地幫助幾個高排放行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交通行業)減少了碳排放,但是這些難減排的行業是如何進行減排的,其報告當中沒有披露更詳細具體的信息。展望2024年,轉型金融規模擴大成為責任投資領域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轉型金融的火熱發展不僅為資管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也為其管理投資組合氣候相關風險以及行使積極所有權的能力帶來新的挑戰。一方面,資管機構應緊隨轉型金融的最新進展,對其所投資的高碳資產開展盡責管理活動,資管機構需要細致考察高碳企業的轉型意愿和能力,并督促企業設定減碳目標、制定詳細的轉型計劃,從而識別并賦能有真正轉型潛力的企業。另一方面,資管機構同時需要制定機構層面的轉型計劃,確保低碳轉型作為機構戰略指導投資活動。資管機構的轉型計劃同樣需要包含氣候目標以及碳排放(包含投融資活動相關的)指標,應對氣候風險與機遇的措施,以及助力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的目標和計劃等內容。此外,隨著中國進一步向全球市場開放,境內資管公司需要滿足境外受托人和客戶在可持續投資方面更高的期望與要求。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發布的《2023資產所有者責任投資調研報告》也顯示,相比境內資產所有者,境外資產所有者更重視盡責管理與股東參與,對基金管理人實施溝通/參與的能力的重視程度和要求更高;氣候變化也是其參與溝通時最關注的議題24。因此,資管行業必須提升盡責管理水平,制定完整透明的、結果導向的氣候參與戰略,以減少氣候風險對資產所有者投資組合的影響。資管公司股權持倉高碳投資達千億,亟需制定明確的低碳轉型戰略促進實體行業凈零轉型整體來看,本報告分析的16家資管公司股權投資總規模約30,600億25,其中針對高碳行業的投資規模約為2,672億從高碳投資占比來看,6家資管公司(大成、富國、南方、國泰、嘉實及廣發)高碳行業持倉比例超過8.73%的同業均值。其中大成基金的高碳行業持倉比例最高(16.42%),遠高于同行平均水平;其次是富國基金和南方基金,高碳行業持倉比例均超過10%。其余資管公司高碳行業持倉比例大多集中在7-10%之間。在七個高碳行業中,大部分資管公司針對化工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投資最多。商道融綠.(202).資產所有者責任投資調研報告.http/productssao2023截止到2023年月從投向高碳行業的資產絕對值來看,投資最多的5家資管公司(易方達、富國、廣發、南方、匯添富)貢獻了超過一半(51.8%)的高碳行業投資,其中易方達投資超過400億元,僅此一家就占到了16家高碳投資總規模的15%(圖8)。值得注意的是,廣發基金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投資規模超過16在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的投資額也超過了總計的四分之一。表4.資管公司針對高碳行業的投資情況資管公司高碳行業投資規模(億元)高碳行業持倉比例易方達406.427.69%富國316.7711.53%廣發255.779.29%南方215.04116%匯添富189.817.38%嘉實188.949.34%國泰155.479.71%景順長城152.9678%大成115.5416.42%華夏112.658.46%招商11906.31%鵬華107.348.35%銀華95.258.20%工銀瑞信85196.45%華寶82.277.49%博時80.3475%圖7.資管公司在七大高碳行業的股權投資分布(單位:十億元)圖8.16家資管機構高碳行業投資規模占比表5.各家資管機構在各高碳行業投資規模的占比公司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高碳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易方達8.66%14.49%24.69%196%2219%8.41%18.44%富國12.25%7.34%6.27%15.42%12.32%17.63%911%廣發33.52%17.03%417%6.73%218%2.45%7.35%南方11.43%9.06%10.43%19%8.23%10.69%6.96%匯添富3.82%7.08%4.00%913%3.61%1.01%7.06%嘉實914%516%3.70%9.27%4.60%310%5.86%國泰2.94%7.52%9.35%3.61%117%25.75%5.20%景順長城1.37%5.22%2.76%5.99%9.95%0.92%5.74%大成13%3.47%4.88%5.07%99%1.24%5.82%華夏1.09%2.84%3.98%4.55%5.85%1.05%4.99%招商6.47%2.34%2.90%4.20%8.88%18.93%210%鵬華2.00%4.51%10.66%4.87%0.94%1.03%2.31%銀華16%4.07%95%3.87%3.20%7.22%3.86%工銀瑞信2.02%5.31%313%2.71%1.36%0.30%3.96%華寶0.41%2.36%3.64%2.01%1.83%0.04%7.55%博時2.60%2.21%3.51%3.40%1.69%0.24%3.68%化石燃料相關行業方面,易方達基金的投資規模和化石燃料行業暴露程度均為同業最高,化石燃料相關行業持倉規模達到189.4億元,貢獻了16家總計近26%的規模(圖9);其化石燃料相關行業持倉比例(3.58%)約為16家平均水平的倍。景順長城基金的化石燃料相關行業持倉比例與易方達接近,但總規模更小。鵬華、廣發和工銀瑞信的持倉比例不到1%。表6.資管公司針對化石燃料行業的投資情況資管公司化石燃料行業投資規模(億元)化石燃料行業持倉比例易方達189.373.58%富國77.852.83%景順長城70193.57%國泰52.743.29%嘉實50.822.51%南方48.412.51%招商43.912.48%華夏36.702.76%銀華33.852.91%博時33173.20%匯添富32.301.26%廣發20.440.74%大成18.502.63%華寶11.871.08%工銀瑞信11.800.89%鵬華5.830.45%圖9.16家資管機構化石燃料相關行業投資規模占比在四個化石能源相關行業中,大部分資管公司針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投資最多,而投向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的資金最少。從四個化石能源行業分別來看,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以及石油天然氣開采業中,易方達基金的投資規模最大,分別占16家總計的22%和30%;而在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中,國泰基金貢獻了16家總計的四分之一。??Langrock/Greenpeace圖10.資管公司在四大化石燃料行業的股權投資分布(單位:十億元)表7.各家資管機構在各化石能源相關行業投資規模的占比公司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易方達2219%5.72%8.41%30.22%富國12.32%23.83%17.63%813%景順長城9.95%0.05%0.92%1019%國泰117%0.68%25.75%3.74%嘉實4.60%16.83%310%812%南方8.23%299%10.69%4.23%招商8.88%2.30%18.93%3.43%華夏5.85%1.68%1.05%4.74%銀華3.20%0.68%7.22%5.69%博時1.69%5.03%0.24%6.69%匯添富3.61%3.87%1.01%512%廣發218%1013%2.45%2.77%大成99%0.63%1.24%3.06%華寶1.83%1.04%0.04%1.56%工銀瑞信1.36%3.91%0.30%1.69%鵬華0.94%1.63%1.03%0.62%討論與建議:從長期投資者對被投企業的影響程度而言,積極所有權目前被公認為是比直接撤資更有效的投資策略,但針對高碳資產行使積極所有權同時也對資管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氣候行動計劃”指標26,我們發現,整體而言目前資管公司尚未將氣候風險因素納入長期的資產配置調整。在傳統高碳資產配置方面,16家資管公司既沒有逐步有序退出化石能源相關資產的計劃,也尚未公布推動具體高碳行業或企業低碳轉型的詳細氣候參與戰略或者機構層面的轉型計劃。僅有南方基金在其報告中提及“通過碳排放數據庫對投資組合進行優化,調整高污染企業的投資比例,股票投資組合加權平均碳排放降幅超過40%”,“在投資端避免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投資”,“從數據庫中選出碳排放量最高的100家公司作為盡責管理的目標公司”等表述,但并未詳細說明優化投資組合的長期計劃和目標。相比債券和信貸等融資方式,多數資管公司采用的上市股權投資形式,無法從募集資金投向的維度來判斷被投企業的減排效益;加之目前轉型金融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和指導標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這樣的現狀下,如果資管機構為高碳行業投入上千億資金而缺少凈零轉型相關戰略的指引,則很難評估其針對高碳排行業的投融資是否有效助力了低碳轉型。如果資管機構進一步延后氣候戰略考量和制定進度,對資產的氣候風險敞口缺乏及時評估和有效控制,將可能導致投資組合價值下降,特別是對于那些在高碳行業有大量投資的資管機構,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可持續主題產品界定不明,“碳中和”基金“洗綠”風險高發行綠色投資相關產品是目前資管公司把握氣候機遇的主要方式。通過分析“氣候行動計劃”指標報告發現,有6家公司公布了2022年度以綠色債券和綠色主題公募基金為主的綠色產品量化的投資規模和趨勢變化,其中綠色債(試行)》,主要聚焦于低碳、碳中和及新能源主題,或者跟蹤綠電、新能源車等產業/主題指數。在資管機構的綠色投資產品數量和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27,產品質量仍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部分機構在產品投資策略中聲明符合主題相關的標準,實則并未公布標的篩選的詳細過程。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甄別沒有“洗綠”風險的產品變得更加困難。本報告選取了16家資管公司自2021年以來發行的40支可持續主題公募基金產品作為研究樣本,投資規模共計約189.4億元。從產品類型看,19支為主動管理型基金,其余21支為被動管理型基金。樣本基金產品的主題分布如下圖,其中約50%的產品名稱中包含“碳中和”或“低碳”,明確指向氣候議題。總體來看,所選取的樣本當中大部分產品都有針對高碳行業企業的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高碳行業暴露程度(平均14.82%)明顯低于被動管理的基金(平均19.51%)。所選取的樣本產品詳見附錄四。19支主動型基金當中,只有“嘉實碳中和主題”與“廣發ESG責任投資”兩支基金的高碳行業暴露程度超過20%,分別為80.06%和32.98%而在21支被動型基金中,有8支基金在高碳行業的投資比例近30%,并且這8支基金都追蹤了同一個指數興證全球基金,興銀理財,商道融綠,中國責任投資論壇.(202).ESG5.http//data/2023070esg.pdf圖11.樣本基金產品主題分布表8.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系列基金產品投資行業分布產品名稱高碳投資占權益投資比%化石燃料投資占權益投資比%產品類型招商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159641.OF)29.540.00被動易方達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562990.OF)29.590.00被動南方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159639.OF)29.580.00被動匯添富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560060.OF)29.620.00被動廣發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560550.OF)29.620.00被動工銀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159640.OF)29.600.00被動富國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561190.OF)29.650.00被動大成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159642.OF)29.560.00被動此外,40支產品中有16支投資了化石能源相關行業,其中有兩支在化石燃料相關投資上的占比超5%,均為主動管理的基金,分別是“嘉實ESG可持續投資”(占比7.85%)和“博時ESG量化選股”(占比5.83%)。僅有華寶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所發行的可持續主題產品沒有化石燃料相關行業的持倉。圖12.16家公司所選產品樣本針對化石燃料相關行業的投資情況(縱坐標:產品個數)當對比各類基金主題時,我們發現即使是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基金產品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隨著中國做出“雙碳”承諾,各類“碳中和”主題基金成為了投資熱點。本報告的研究樣本中包含了5家資管公司在近幾年發行的主動管理型“碳中和”主題基金產品(表9)。其中“嘉實碳中和主題”基金重倉高碳行業,投資占比高達80%,對以火力發電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的持股比例達到59.91%(圖3)。相比之下,“富國碳中和”基金高碳持倉僅為。這5支基金雖同為“碳中和”,實質卻相去甚遠。表9.碳中和主題基金產品投資行業分布對比產品名稱高碳投資占權益投資比%化石燃料投資占權益投資比%產品類型招商碳中和主題A(016350.OF)11.690.00主動南方碳中和A(016013.OF)8.310.00主動嘉實碳中和主題A(016568.OF)80.060.00主動匯添富碳中和主題A(013147.OF)17.050.84主動富國碳中和A(017041.OF)1.400.00主動圖13.嘉實碳中和主題基金高碳行業持倉分布情況當進一步對比招募說明書,“嘉實碳中和主題”和“富國碳中和”兩支基金對于個股選擇策略的描述基本一致,主要投資標的所屬行業都集中于電力、工業、交通、建筑及公共行業,但這些信息無法幫助判斷造成持倉分布差異的原因,也無法幫助投資者進行產品之間的比較。表10.碳中和主題基金產品招募說明書對比基金名稱碳中和主題的界定主要投資標的富國碳中和A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手段,達到“凈零排放”目的。如下:電、熱力服務、分布式發電、儲能系統、特高壓、智慧電網等。工藝改造減少碳排放量,涉及鋼鐵、基礎化工、電力設備、綠色電器和機設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電子電機設備、電網設備);備;綠色電器關注節能低碳家電產業與節能房屋照明設施。件制造。④公共行業:對應交通節能減排工程、綠色倉儲物流建設和互聯網電商。⑤建筑行業:對應綠色建筑產業鏈,包括環保建材、裝配式建筑等。能源運營等基金名稱碳中和主題的界定主要投資標的嘉實碳中和主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各種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如下:(1)式發電、儲能系統、特高壓、智慧電網等。(2)工業行業:對應節能減排產業鏈。指在工業生產環節中,通過技術升設備的轉型,包括軌道交通設備、節油發動機和自動化設備。(3)交通行業:對應新能源車產業鏈。包括新能源車及其核心零部件(力電池與材料,上游鋰、鈷、鎳、硅等)。(4)等。(5)包括廢水、廢棄、廢渣、土壤污染的檢測、處置設備與材料等。(6)新材料行業:對應新材料產業鏈,包括化工新材料等。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純ESG主題的主動基金當中(表11)。這些ESG基金也尚未在其投資策略中披露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三大因素在投資決策中的占比情況、評估企業ESG表現的具體方法等關鍵信息。這表明,目前市面上很多可持續主題基金產品存在命名不嚴謹、界定模糊的問題,所披露信息的透明度和顆粒度也較低,無法讓投資者了解產品的選股標準以及投資對相應主題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存在較高“洗綠”風險。表11.ESG主題基金產品投資行業分布對比產品名稱高碳投資占權益投資比%化石燃料投資占權益投資比%產品類型景順長城ESG量化A(014634.OF)2.591.65主動嘉實ESG可持續投資A(017086.OF)3.427.85主動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A(011122.OF)17.480.00主動華夏ESG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A(014922.OF)1.060.49主動華寶ESG責任投資A(018118.OF)16.640.00主動廣發ESG責任投資A(017199.OF)32.980.00主動大成ESG責任投資A(015780.OF)8.243.70主動博時ESG量化選股A(018130.OF)9.885.83主動此外,“洗綠”風險同樣可能存在于被動基金產品中。近年來,中國境內ESG指數化投資得到迅速發展;隨著一系列“雙碳”政策出臺,碳相關主題、綠色主題等可持續主題指數成為指數服務商布局的熱點。采用被動管理方式的ETF產品高度依賴指數服務商采用的主題定義、選股策略和評級方法等,容易出現主題命名和策略界定混淆、不嚴格等問題。上述在高碳行業中投資比例近30%的8支ETF基金都跟蹤了“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該指數的成分股中包含較多化工、有色金屬、電力等高碳行業的企業,總計占比為30.97%(圖14)。而跟蹤另一指數“中證內地低碳經濟指數”的4支ETF基金的高碳行業持倉比例明顯更低,僅接近6%(表12)。當詳細比較不同指數的編制方案時,報告發現目前大部分指數僅要求入選的樣本企業在相關綠色業務的收入占比達到一定比例,但尚未關注企業本身在碳排放量、環境氣候目標、轉型計劃等其他關鍵領域的表現,以此評判上市公司的環境效益過于片面。如“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將企業樣本分為“深度高碳”和“高碳減排”兩類并進行權重傾斜,但并未公布“高碳減排”類別所參考的“上海環交所上市公司碳減排綜合評分”相關的詳細信息,高碳企業氣候方面的真實表現和轉型潛力也無從得知。圖14.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成分股高碳行業分布情況表12.“內地低碳經濟”主題基金投資行業分布對比產品名稱高碳投資占權益投資比%化石燃料投資占權益投資比%產品類型銀華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562300.OF)5.960.00被動易方達中證內地低碳經濟ETF(516070.OF)5.950.00被動鵬華中證內地低碳經濟ETF(159885.OF)5.980.00被動華夏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159790.OF)5.970.00被動表13.指數選股方法對比指數名稱碳中和主題的界定主要投資標的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100整體表現。對于樣本空間內符合可投資性篩選條件的證券,在各中證一級行業內ESG10%和高碳減排兩大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待選樣本;其中,深度低碳領域指清潔能源與儲能、綠色交通、減碳和固碳技術等;高碳減排領域指火電、鋼鐵、建材、有色金屬、化工、建筑等;基于碳中和行業減排模型,計算深度低碳領域碳中和貢獻度W1和高碳減排領域碳中和貢獻度W2。根據上述兩大領域碳中和貢獻度得分,分配指數深度低碳領域樣本數量N1和高碳減排領域本數量N2;N1round(100×W1),N2100N1整原則平均分配各子領域樣本數量,并做進一步調整使得兩大領域獲N1N2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對應數量樣本;對高碳減排領域的待選樣本,在各子領域中分別按上海環交所上市公司碳減排綜合評分由高到低排名選取對應數量樣本。合計選取100支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中證內地低碳經濟指數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指數由清潔能源發電、能源轉換及存儲、清潔生產及消費與廢物處理等公司組成,以反映低碳經濟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對樣本空間內證券按照過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20%50%源發電(太陽能、風能、核能、水電、清潔煤等)、能源轉換及存儲(智能電網、電池等)、清潔生產及消費(能源效率等)、廢物處理(水處理和垃圾處理);50除此之外,大部分資管公司尚未開始進行產品層面投資組合碳排放的核算及披露。銀華基金、大成基金和招商基金在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中嘗試性地公布了產品層面碳排放信息,包括“銀華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銀華華證ESG領先”、“大成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和“招商碳中和主題”四支產品。討論與建議:本報告針對樣本產品的分析表明,目前資管行業對可持續和ESG主題投資產品的信息披露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如何提升可持續主題基金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尚未形成共識。此外,目前針對綠色經濟活動的政策指引,例如《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以及最新發布的《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等,并不完全適用于以股票資產為主的公募基金產品,這導致綠色股票類公募基金產品面臨較高的“洗綠”風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綠色與可持續投資委員會工作組在2023年的研究成果也指出28相關主題基金,大部分碳相關主題基金會在投資策略中提到對低碳行業的關注和資金傾斜支持,然而對于低碳產業或行業等的提及和覆蓋仍較為籠統,尚未有對于低碳、綠色、高碳等明確的定義或參考的標準;策略中雖提及對低碳行業產業的投入,但尚未量化資金具體的綠色投向。全球范圍內,監管部門對資管機構的可持續信息披露要求主要集中在機構層面和產品層面兩個維度,而近年來產品層面的政策法規紛紛涌現。歐盟已出臺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關于加強特定投顧及投資公司ESG投資實踐的信息披露的建議提案》29除此之外,中國對可持續、綠色資產的需求不斷增長,亟需吸引來自境外投資者的資金,信息披露的標準化以及與國際框架指標的一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可持續投資產品方面加強信息披露,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產品特性并進行產品間的比較。因此,資管機構在發行和管理“綠色產品”時亟需增強防范“洗綠”風險的意識,尤其是針對主動管理型產品,需要更清晰透明地報告符合產品主題命名的特征。例如,ESG基金應當在發行文件及定期報告中詳細闡述其預定的ESG目標、采用哪些ESG投資策略來實現目標、考核目標實現情況的ESG績效指標、所參考的ESG評分標準和數據等。以氣候或環境為重點主題的基金還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葉城縣三上數學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課件
- 2025屆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鐵堅中心校三上數學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響應式Web開發項目教程(HTML5 CSS3 Bootstrap)(第3版) 課件 第8章 Bootstrap基礎入門
- 軟件界面設計分析
- 語言教育的組織與實施
- 互聯網教育平臺開發合作框架合同
- 農業經濟園區管理協議
- 股東合作協議書的和建議
- 農業機械合作使用及維護合同
- 園林綠化員工安全培訓
- 蛙泳教學課件教學課件
- 【初中歷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
- 代理記賬公司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課程)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旅游經濟專業知識和實務經濟師考試(中級)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
- DB34∕T 2291-2015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
- 《園藝產品貯藏與保鮮》課件-1.4.1果實硬度的測定
- 肺結節科普宣教
- 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規范
-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14課小陀螺轉呀轉 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