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寧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一期末語文試卷2024年6月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學校、姓名、班級、學號寫在答題卡的密封線內。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橫線上。考試結束后,請交回答題卡。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Ι(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其中包含三個生命系統及其和諧關系。第一是人的生命系統。這個系統的“生”在現代化視野下的重要內涵之一是美好生活向往的實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是辯證統一的。美好環境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要指出的是,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一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仍是我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生態文明建設應促進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符合黨的初心和使命,符合全體人民的預期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毫無疑問是要消耗自然資源的,而自然資源本身又是有限度的。這要求我們更多地采取綠色技術、環境友好型技術來提高經濟總量,推進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的有限不僅表現為化石資源的存儲量有限,而且它的生態余量供給也是有限的。自然本身即是一個生命系統,它的“生”是它的整體、美麗、和諧與生態增量。自然在維持其自身生存的基礎上提供的生態余量亦即生態承載力,是人類的生活生產的生態空間;人類只能在這個空間內生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味著人的生、自然的生都要得到實現,并且不能相互妨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這才能叫做“和諧”。“和諧共生”是生命的順利實現,是萬物各盡其性,也即《易傳》上說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和諧共生”表明,人的生命系統和自然的生命系統是一個新的生命共同體,而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聯系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調要“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人和自然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依據,是能量在不同物種間的流動與傳遞。在這個生命共同體中,自然的生態余量是人類生存的天然前提,所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更具體分析來看:保護環境之所以是保護生產力,是因為自然的生命只有在得到尊重、保護的情況下,才可能供給生態增量,人類生活生產才能獲得環境基礎;綠水青山之所以是金山銀山,是因為歸根結底綠水青山才是生態供給源。沒有綠水青山,不僅沒有金山銀山,連人類基本“生”、生存都會成為問題,遑論和諧共生!只有把“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放到這樣的背景中,我們才能真正地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戰略性、全局性,才能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動性,也才能真正理解生態文明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大計的深刻含義所在。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列為“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之一,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把美麗中國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的深化。(摘編自喬清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材料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既是由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是就基本國情而言,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有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改革開放后一個時期內,我們形成過傳統單一追求速度外加擴大規模的傳統粗放型增長模式和發展模式。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二是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歷史意義而言,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黨的十九大首次將“美麗”表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征,提出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主義中國能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就在于我們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更加注重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其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就是我們黨把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最基本的戰略考量,體現出社會主義社會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立場。(摘編自黃承梁《從生態文明視角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包含三個生命系統及其和諧關系;人的生命系統、自然本身的生命系統及二者構成的新生命共同體。B.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應重視進一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但也要注意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C.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是由我國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D.在改革開放后的一個時期內形成過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和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持續,因為這種模式導致的污染環境無法承載。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生態文明建設,不過二者論述的角度有所不同。B.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自然生態承載力,人只能在自然的生態空間中生存。C.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是解決我國人口與環境矛盾的有效方式。D.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21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的重點就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魏征B.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C.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D.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4.《孟子》中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著豐富的內涵,請結合材料一談談你的理解。(4分)▲5.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燈侯發山周末,小偉回鄉下看望父親。看到小偉回來,父親的眼角、眉梢,還有皺紋,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彌漫出來。小偉還算個孝子,雖然在城里上班,平時沒少回家看看,有時忙,回不來,打個電話,或是在微信上視頻聊天,真的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一切都讓父親自豪、欣慰。吃罷晚飯,父親提出要帶小偉到東江捉魚。晚上釣魚?黑燈瞎火的能釣到嗎?父親要給自己做魚吃?父親缺錢花?小偉心里打了不少的問號,嘴上還是爽快地答應了。他知道,老還小,人上了年紀,往往跟小孩子一樣,會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偉還知道,什么是孝順,順著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順。母親死得早,是父親含辛茹苦把自己帶大的,風里來雨里去,靠捕魚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學。小偉畢業參加工作后,想把父親帶進城,父親執意不去,說自己在鄉下慣了,說自己還能干得動,每天活動活動筋骨對身體有好處。小偉也就沒再堅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親的影子和味道,父親舍不得離開。來到江邊,天已經完全暗下來,江和天似乎連接到一塊了,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父親沒有拿出魚竿,沒有帶魚餌。小偉以為父親忘了,正要自責自己沒有提醒他,父親笑了笑,說,孩子,不用魚竿,照樣可以捉魚。小偉吃驚不小,心說父親什么時候會徒手逮魚了?從末見過,也從沒有聽說過。難道是父親早就有的絕技,今天要露一手給自己瞧?小偉正在胡亂猜測,父親拉著他來到淺水處,讓他往水里看。順著父親的手勢,小偉辨認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個閃閃發光的東西。那是什么?小偉心里疑惑,正要問父親,父親說,小偉,那是蛤蟆魚,也叫老頭魚,學名安康魚。還有這種魚?它怎么會發光呢?小偉驚詫不已。他又往水里細看,看到這種魚頭頂上有一根釣竿,這根釣竿不時會發出星星一樣的閃光,像一只懸掛明燈的釣魚竿。父親說,蛤蟆魚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時潛伏不動,以背鰭第一棘的皮瓣為釣餌,誘捕那些趨光的魚蝦類。說到這里,父親起腳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魚。蛤蟆魚在父親手里扭曲著身子,但被父親牢牢抓在手里。小偉打開手機的電筒,看到這種魚頭大,口寬,胸鰭大,尾部細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小偉啊啊一笑,對父親說:“爹,這就叫‘螳螂在前,黃雀在后’。”這種魚肉少,吃起來不過癮。父親甩手把魚扔進了江里,然后繼續說道,咱江邊好多漁民都喜歡逮蛤蟆魚,好逮,不費勁。孩子,人跟這蛤蟆魚一樣,不能太出風頭。父親這是哪里話啊?小偉心里打了個愣。父親說,你下鄉扶貧,你改造危房,你資助貧困大學生,這都沒錯,不要傳到朋友圈嘛。原來父親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轉,時時關注著自己呢!小偉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熱乎起來。天天點贊的不一定是朋友,不點贊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來這話是沒說錯。父親說,你若挺不下來,或是做得不夠圓滿,讓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嘍。你是單位的一把手,有時不能太招人眼了。小偉說,爹,我是故意那樣做的。父親愣怔了一下。小偉說,我那樣做,一是督促自己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二是讓大家監督自己,杜絕自己有謀私利的行為,還有一點,就是做一個樣子給他們看!爹,無欲則剛,有什么好怕的呢?龜兒子,咋不早給我說呢?害得我擔驚受怕,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父親說著,拿起拳頭輕輕捶了小偉的胸脯一下。有輪船的汽笛聲從江面上飄過來。父親指著遠處的燈塔,自豪地說,小偉,爹希望像你說的,要做燈塔發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魚身上的光!小偉偎依著父親,感覺到父親的身板還是那樣的結實,那樣的硬朗,那樣的溫暖。回家的路上沒有路燈,黑瞎瞎的,有父親在身邊,小偉走得很踏實,一點也不用擔心會迷路。(選自《小小說選刊》2023年第10期)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木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偉作為單位的一把手,他正直無私,為民做了許多有利的實事,并且還將這些事情發到朋友圈里。對兒子做好事還發朋友圈的行為,父親開始是擔驚受怕的。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魚要誘捕那些趨光的魚類,卻被父親抓住的情景,父親想借此情景告誡兒子小偉做事應低調的道理。C.小說將故事發生的時間設定在晚上,是因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魚身上的光和遠處燈塔里發出的光,父親好借此機會與兒子進行一番交流。D.小說寫來到江邊“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狀態,也交代了“父親”捉魚的時間、地點和環境。7.關于小說中對“父親”要帶小偉到東江捕魚的情節賞析,不正確的一項(3分)A.這是一段心理描寫,“黑燈瞎火的能釣到嗎?父親要給自己做魚吃?父親缺錢花?”等寫出了小偉的內心困惑。B.這段心理描寫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巧妙地設置了懸念,能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激發讀者對故事發展的閱讀期待。C.小說寫小偉心里雖然打了不少的問號,但是他的內心還是理解父親的,因為父親歲數大了,跟小孩子一樣。D.這段心理描寫為下文父親抓蛤蟆魚做鋪墊,并自然引出了“父親”以哈蟆魚為例向小偉講述深刻的人生道理。8.請簡要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4分)▲請結合文章內容,寫出你對“要做燈塔發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魚身上的光!”這句話的理解。(6分)▲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節選自《諫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貞觀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蠻國,表疏不順,請發兵討擊之。”太宗曰:“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漢光武云:‘每一發兵,不覺頭須為白。’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堅自恃兵強,欲必吞晉室,興兵百萬,一舉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麗頻年勞役人不勝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至如頡利,往歲數來侵我國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滅亡。朕今見此,豈得輒即發兵?但經歷山險,土多瘴疬,若我兵士疾疫,雖克剪此蠻,亦何所補?言語之間,何足介意!”竟不討之。
貞觀五年,康國請歸附。時太宗謂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務廣土地,以求身后之虛名,無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損,朕必不為,況求虛名而損百姓乎?康國既來歸朝,有急難不得不救;兵行萬里,豈得無勞于民?若勞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請歸附,不須納也。(節選自《貞觀政要·卷九》)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隋主亦必欲A取高麗B頻年C勞役D人不勝怨E遂死F于匹夫G之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董,指督察,現代漢語“董事”“校董”中的“董”字也有這樣的意思。B.振,指威嚇,與成語“振聾發聵”“振臂一呼”中的“振”字意思不同。C.歸附,指撫順,依附,是由弱國向強國提出、希望得到強國保護的一種請求。D.納,指接收,接納,與《鴻門宴》中“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的“內”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征指出了一個歷史現象,自古承繼天下者,大都是功成前心懷憂懼,功成后驕傲自滿,道德衰敗,以此來告誡唐太宗。B.魏征認為如果統治者不懷仁德,用嚴刑峻法威嚇天下,則會招致百姓表面順從而內心不服,故贏得民心才能天下安定。C.唐太宗沒有選擇攻打林邑國,一方面是因為有苻堅、隋煬帝、頡利的例子做前車之鑒,另一方面是因為林邑國自然條件惡劣,攻打下來也沒有什么助益。D.前代帝王追求疆域遼闊是為了博取虛名,這種行為不僅對帝王無益,也對百姓有害。因此,唐太宗親自接見康國使臣,拒絕了他們歸附的請求。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4分)▲有司上言:“林邑蠻國,表疏不順,請發兵討擊之。”(4分)▲14.你認為君王如何才能做到“守成”?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詠菊①曹雪芹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②后,千古高風說到今。【注】①本詩選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是林黛玉海棠詩社奪魁的作品。②評章:品評,評論。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主人公沉浸在詠菊的創作沖動中,從早晨到黃昏,或繞籬,或倚石,獨自沉思低吟。B.“蘊秀”“噙香”既展現了主人公的飄逸才情,又流露出主人公在詩歌創作完成后的滿足之情。C.這首詩前面的兩聯敘事,后面的兩聯抒情,起承轉合,章法分明,是一首結構嚴謹的七言律詩。D.尾聯寫自從菊花得到了陶淵明的品評贊賞以后,陶淵明的高風亮節就一直被人們所傳頌贊美。16.在《紅樓夢》中,海棠詩社成立后,薛寶釵、史湘云組織了一次題詠菊花詩的活動。社長李紈看完眾人作品,認為林黛玉的《詠菊》詩當為第一,理由是“立意更新”。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李紈的評價。(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蘇洵在《六國論》中“▲,▲”兩句,敏銳地指出了對抗秦國的辦法,此舉會讓對方寢食難安。(2)《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似乎忘卻時間的句子是:▲,▲!(3)小剛在圍繞成長的話題寫作時,引用了王安石的“▲,▲”,寫出故鄉景色依舊存在,但往事已如六朝的舊事一樣消散的情形,引發了讀者對成長的思考。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Ι(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題。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經緯縱橫,①,宛如一部生活百科全書。書中不僅塑造了眾多②的藝術形象,而且對茶飲也有突出的描述。書中寫到茶的地方有260多處,詠及茶的詩詞(聯句)有十余處,為中國小說③,因而有人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紅樓夢》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場景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常喝茶,目的是為了解渴。如第51回,“寶玉說‘要吃茶’,麝月忙起來……從暖壺中倒了半碗茶,遞給寶玉吃了,自己也漱了漱,吃了半碗”。第二種是客人到訪,用來招待客人。第26回中,襲人端了茶來給賈蕓,賈蕓便忙站起來笑道,“我來到叔叔這里,又不是客,讓我自己倒罷”。第三種是飯后,用來④。第63回中,寶玉說:“今兒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會兒。”林之孝家的即向襲人等交代說,“該沏個普洱茶吃”。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包羅萬象栩栩如生舉世無雙消食化氣B.東鱗西爪繪影繪聲絕無僅有細嚼慢咽C.包羅萬象栩栩如生絕無僅有消食化氣D.東鱗西爪繪影繪聲舉世無雙細嚼慢咽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紅樓夢》中提到喝茶的場景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常喝茶,多是為了解渴。B.《紅樓夢》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場景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常喝茶,是為了解渴。C.《紅樓夢》中提到喝茶的場景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常喝茶,目的是為了解渴。D.《紅樓夢》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場景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常喝茶,目的是解渴。20.下列選項中,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夫人、黛玉、妙玉、迎春都屬于“金陵十二釵”。B.“珍珠如土金如鐵”“白玉為堂金作馬”分別是說薛家、賈家。C.“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寫的是薛寶釵。D.《枉凝眉》中“閬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無瑕”指的是賈寶玉。(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小題。低頭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變。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更精彩。懂得低頭,才能出頭!要學到新東西,要不斷進步,①。只有懂得謙虛的意義,才會得到別人的教誨,才會處處受人喜愛。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更加精彩,我們的能力也會有所長進。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大師們提供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我們記住:不論你的資力、能力如何,在茫茫人海里,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當我們把奮斗目標看得很高的時候,②。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頭并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不斷汲取教訓,才會為別人的成功而欣喜,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會在挫折面前發憤努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知道的、了解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而別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2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的“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中的“我們”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們不了解情況,把人家結婚被子也借來了。B.我們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歷史書寫取決于每個人的表現。C.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真正價值。D.你是什么意思?虧你還會再來見我們。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①▲②▲2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改寫成“低頭是一種能力,它是不自卑,不怯弱,是清醒中的嬗變”,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4分)▲四、寫作(60分)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本套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材料提到的“懂得低頭,才能出頭”的道理,對當代青少年很有啟發。青少年正處于桀驁不馴的時期,很多人不肯低頭,不愿放低姿態處事,這常常使他們或不被認可,或遭人排擠。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2024年6月1.(3分)C(“自然資源”改為“人口資源”)2.(3分)D3.(3分)D4.(4分)①人的生、自然的生都要得到實現,并且不能相互妨害。②人的生命系統和自然的生命系統是一個新的生命共同體,而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聯系的。③自然的生命只有在得到尊重、保護的情況下,才可能供給生態增量,人類的生活才能獲得環境基礎。(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5.(6分)①加強宣傳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虛擬演播室制作設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力學計量標準器具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化學氣相沉積硒化鋅(CVDZNSE)晶體合作協議書
- 2024年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招聘考試真題
- 六年級語文在線學習平臺建設計劃
- 2024年德州市醫學會招聘考試真題
- 嘉興南湖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運動場館運動員跌倒預防措施
- 安慶市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湖南長沙民政局離婚協議書范本
- 醫學教材 醫藥市場營銷學(陳玉文主編-人衛社)0醫藥產品價格與價格策略
- 安全生產培訓方案模版(3篇)
- 《中國鐵路發展簡史》課件
- 材料吊裝施工方案
- 2024 Roadmap模板 真實項目案例 P PT可編輯 附配套方案【營銷干貨】
- 溫泉度假酒店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文化產業股東權益合作協議書
- 數字華容道+課時2
- 2024年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培訓課件
- 小學語文教材的變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