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無衣》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無衣》,部編版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的古詩詞誦讀部分第一首詩。《無衣》出自《詩經·秦風》,采用重章疊唱手法抒發了先秦時期秦地戰士慷慨赴敵、同仇敵愾的豪情,表現了戰士之間深厚的情誼,語言質樸而富有氣勢,其中積極向上、不畏困難、團結友愛的精神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文本內容難度不大,學生能讀懂和感悟詩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表達的思想情感。但是很多學生只有模糊的認識,欠缺精準描述與表達的能力,不能達成詩歌精神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綜合學情,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將對比同類題材詩歌,生活化、生動化設置問題,讓學生在情境式的學習活動中通過閱讀和表達的實踐,深化審美鑒賞體驗,增強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熟讀成誦。

2.對比閱讀,學習掌握重章疊唱的手法效果。

3.表達實踐,培養詩歌的藝術鑒賞能力。

4.理解詩歌團結友愛、昂揚向上的精神,領悟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團結友愛、昂揚向上的精神,領悟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給學生播放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武警官兵合唱《無衣》的片段,問學生能從詩歌中聽出什么情緒或感覺,并由此引入到本課所學的內容。

二、文本探究

1、《詩經》

原名《詩》,也稱詩三百,一共305篇,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_詩歌總集_。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500年的詩歌作品,是我國詩歌的源頭。《詩經》按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按其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類,這六要素合稱為《詩經》六義。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風:有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最有成就的部分。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歌功頌德之作(宮廷樂歌),《小雅》多諷刺之聲(部分民歌)。頌:即祭祀和頌圣的樂曲(宗廟樂歌和舞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就是譬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2、創作背景

《無衣》選自十五《國風》中的秦風,屬于秦國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敗黑暗,統治集團內訌,造成國弱兵殘。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機勾結西戎犬戎攻入國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淪落,于是平王舉室東遷。勇武善戰的秦地人民,眼看淪陷的國土將要遭到敵人的蹂躪,便紛紛響應秦襄公興師御敵的號召,保家衛國,參軍參戰,一鼓作氣擊退了侵擾的賊兵。《無衣》便是在此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是一首秦國人民慷慨從軍、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歌謠。

3、題解

《無衣》是一首秦國人民慷慨從軍、抗擊西戎入侵的愛國主義軍歌。無衣指當時軍情緊急,征衣一時難以齊備。

3、誦讀翻譯,合作鑒賞

(一)自由誦讀

1.學生自由誦讀,揣摩情感【引導】《無衣》是一首四言詩,誦讀的節奏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基調:慷慨雄壯)2.把握字詞要點,體會秦風氣魄袍:長袍,類似于斗篷。行軍者擺攤當衣服穿,晚上當被子蓋。王于興師:周王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詞。同仇:指共同對付敵人。澤:同“襗”,貼身穿的衣服。偕作:共同行動。裳:下衣,這里指戰裙。甲兵:鎧甲與兵器。偕行:一起前進?!疚谋痉g】誰說沒有衣裳穿?和你同穿戰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與矛,和你共同對敵!誰說沒有衣裳穿?和你同穿內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誰說沒有衣裳穿?和你同穿戰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

三、課堂探究

1.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章與章句式對應,詩句大同小異,只在各章對應的位置換幾個字。不僅構成類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發的感情,同時也為了換韻,充實和擴展內容。《無衣》三章,每章五句,在重章疊句的反復吟唱中,用“賦”的表現手法,表現戰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歌頌了一種慷慨雄壯、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

作用:

①便于記憶和詠唱。②增加詩歌的節奏性和音樂感。③回旋反復,可充分的抒發作者的情感。

【補充練習】重章疊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三句是機械的重復嗎?如果不是,體現了怎樣的變化?有何作用?

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并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復,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如: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與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這才是行動的開始。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行訓往,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這三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只是幾個字的變化,就展現出了詩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節的展開,使情感層層推進,形成了一種參差美。

【總結】

《無衣》是秦國人民抗擊犬戎入侵的軍中戰歌,表現了士兵們同甘共苦、互相關心、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戰斗意志和樂觀精神。

四、課堂檢測

請聯系現實,說一說你聯想到了哪些具有《無衣》精神的人或事。

1.抗美援朝志愿軍: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你懂七連嗎?你知道七連多少次從尸山血海中爬起來,抱著戰友殘缺的軀體,看著支離破碎的連旗。千軍萬馬在喊勝利,在喊萬歲,七連沒有聲音,它只是埋好戰友,包上傷口,跟自己說又活下來了,還得打下去。

—電影《長津湖》臺詞

2.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戍邊烈士陳祥榕這是19歲軍人陳祥榕的遺作——他與另外三名戰友在2020印度軍人侵襲我國邊境的沖突中英勇犧牲了。短短8個字,可謂最短的愛國詩了,但也是這位年輕軍人最質樸豪邁的戰斗口號。

3.重慶山火摩托車少年:守護我們的家!這群臉上還帶著稚氣,身體看著比摩托車還小的青年小伙子,用竹筐背著物資,沖向了重慶山火的發生地,他們大部分看著年輕瘦弱,但一個個都眼神堅毅,臉上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