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系統腫瘤診治進展任重而道遠幾十年來胃癌、食管癌、肝癌始終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前茅;大腸癌也呈持續上升趨勢;胰腺癌發病率也在日趨增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根據WHO公布的全球統計報告,世界胃癌年發病率13.86/10萬人。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每年新發現病例約40萬,占世界胃癌新發病人數的42%。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死亡病例中,約半數死于胃癌。任何年齡均可發生,近年來年輕化趨勢值得重視。男∶女(2.3-2.6∶1)。盡管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趨勢,但我國30年內總體上沒有明顯下降。中國:各種主要癌癥的死亡率胃癌發生危險因素飲食因素:多環芳烴,苯本芘,亞硝酸鹽;遺傳因素:有家族聚集性;種族性:我國某些少數民族發病率高;城鄉差異:有報道農村高于城市;性別差異:男性高于女性;Hp感染:已證實。胃癌病因學1.N-亞硝基化合物(NOC);2.飲食因素:高鹽、高淀粉、低蛋白、少食新鮮蔬菜水果及喜食腌熏、發酵、煎炸等食物;3.H.pylori感染;4.吸煙、酗酒;5.精神心理因素。Hp在胃癌發生、發展中作用目前我國胃癌的診治現狀江蘇、山東、上海、福建、遼寧、浙江等沿江、沿海地區為胃癌高發區;三大因素:Hp感染;吸煙;高鹽攝入;三高:發病率高(30-70/10萬);轉移率高(>50%);死亡率高(>30/10萬)。三低:早期診斷率低(<10%);根治切除率低(<50%);5年生存率(≤50%)。胃癌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胃癌癌變過程及基因變異↓↓胃癌早期診斷現狀自然人群普查難以實現;門診機會性篩查遠不能提高早期診斷率;高危人群篩查(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無法普及;人群:認識性不夠;醫師:警惕性不夠;媒體:宣傳度不夠。胃癌相關定義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GC):癌組織僅浸潤至黏膜或黏膜下層,不論是否有無淋巴結轉移。特殊類型:微小GC,小GC,一點癌,淺表廣泛型EGC,多發性EGC,胃炎樣胃癌,中心點狀進展期EGC。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Ⅰ型-Ⅳ型。早期胃癌分型-隆起型早期胃癌分型-淺表型早期胃癌分型-淺表型早期胃癌分型-淺表型IIa+IIc早期胃癌分型-凹陷型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息肉樣癌癌腫呈息肉樣突入胃腔,多見于胃竇部,單灶、廣基,直徑>2.0cm,表面高低不平,呈菜花狀或結節狀,色紅或灰,頂端糜爛或淺潰瘍,質脆,觸之易出血,病灶與周圍黏膜有明確界限。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潰瘍型癌潰瘍較大而深,直徑>2.0cm,底部污穢出血,高低不平;邊緣環堤隆起較陡峭,高低不平,部分呈結節狀,質中,僵硬感,色灰白,可有淺表糜爛出血;潰瘍病灶與周圍黏膜分界清晰。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潰瘍浸潤型癌兼具潰瘍型和浸潤型胃癌的特征,潰瘍邊堤無明顯隆起的特征,而是向外傾斜,與周圍黏膜界限不清;向潰瘍集中黏膜皺襞突然中斷或變細,呈杵狀或相互融合。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彌漫浸潤型又稱皮革胃。黏膜肥厚,呈褐色或蒼白,表面高低不平、結節狀改變;肥厚增生樣黏膜表面出現多個淺表糜爛或潰瘍或巨大皺襞,胃壁增厚,僵直感,局部蠕動消失,胃腔狹小,充氣不張,癌腫與鄰近正常粘膜界限不清。進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EUS提示胃壁增厚、結構消失,代之以不規則的低回聲影。常規內鏡
內鏡檢查指征;內鏡檢查服用消泡劑(西甲硅油,二甲硅油);多塊活檢;掌握早期胃癌黏膜的形態學特點和好發區域;癌前疾病或癌前期病變注意隨訪。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色素內鏡(chromoendoscopy)電子染色:窄帶成像技術(NBI)和智能電子分光技術(FICE)放大內鏡(magnifyingendoscopy)熒光內鏡(fluresceinelectronicendoscopy)激光共聚焦內鏡(confocalendomicroscope)超聲內鏡(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色素內鏡(chromoendoscopy)
將各種色素散布或噴灑在消化道黏膜表面,突顯黏膜細微凹凸和色調變化。
常用:靛胭脂、美蘭、剛果紅等色素內鏡(chromoendoscopy)
色素內鏡(chromoendoscopy)
可聯合應用;明顯提高胃癌的診斷率;簡便、安全、非侵入性,無需特殊設備;如結合放大內鏡則更有效;染色特異性不高,某些化學染料可能具有一定潛在損害。電子染色窄帶成像技術(NBI)智能電子分光技術(FICE)NBI:通過特殊的光學濾鏡將構成白光的藍、綠、紅波段過濾成帶寬較小的3個窄波段,對應黏膜不同的深度,可清楚觀察胃黏膜和微小血管的結構。FICE:根據設定的特定波長,由淺到深設定組織反射程度,進行組合重建,更好的顯示病灶邊緣及血管結構。高清晰窄帶成像技術(NBI)早期胃癌高清晰窄帶成像技術(NBI)NBI+ME下良性及Ⅱa型胃粘膜病變表現A為局灶性胃炎,中央病變部位的微結構和微血管均規則,伴有分界線。B為早期胃癌,中央病變部位的微結構和微血管均不規則,伴有分界線。高清晰窄帶成像技術(NBI)普通內鏡NBI進展期胃癌智能電子分光技術(FICE)多帶顯像或計算機虛擬色素內鏡放大內鏡(Magnifyingendoscope)放大內鏡可得到高分辨率圖像,最大可達200倍的放大率,結合染色技術應用更普遍。放大內鏡(Magnifyingendoscope)胃小凹呈條紋狀、網絡狀,出現紊亂的腫瘤血管,真毛細血管網消失。放大內鏡+NBIDLIMVPGastrointestEndosc2010,71:477熒光內鏡(AFI)自發熒光成像(autofluorescenceimaging,AFI);利用組織的激光誘導自體熒光光譜的差異性,來判別組織性質;對早期胃癌診斷有一定優勢,但特異性不強;需要進一步研究。胃體I+IIa型EGC激光共聚焦內鏡(CLE)CLE是共聚焦激光顯微鏡整合于傳統電子內鏡的頭端而成,除內鏡檢查外,使胃腸道腔內的活體顯微成像成為可能;放大1000倍可清晰辨認組織、細胞及亞細胞結構,作出即時的組織學診斷,稱為光學活檢;應用熒光對比劑:10%熒光素鈉。激光共聚焦內鏡食管鱗狀上皮十二指腸杯狀細胞胃小凹激光共聚焦內鏡Hp相關性胃炎激光共聚焦內鏡A型:正常胃底腺C型:正常幽門腺激光共聚焦內鏡B型:胃體部慢性炎D型:胃竇部慢性炎癥激光共聚焦內鏡E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激光共聚焦內鏡F型:腸上皮化生激光共聚焦內鏡
DAC:G2UAC:G1DAC:分化型胃腺癌;UAC:未分化型胃腺癌胃癌CLE:胃癌診斷標準腺體結構細胞微血管正常正常胃粘膜表面形態結構規則排列的柱狀上皮細胞管徑正常,圍繞腺體規則分布胃癌結構紊亂或破壞細胞排列紊亂,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管徑增粗,分布紊亂超聲內鏡(EUS)
1980年開始應用于消化道疾病診斷;大、小探頭(不同頻率,不同穿透距離);EUS-導引下穿刺,可獲取組織,術前明確診斷;EUS應用與開展內鏡下治療相關(EMR,ESD)。超聲內鏡(EUS)A:EGCB-D:BorrⅡⅢⅣE:胃壁周圍淋巴結EUS-導引下FNA胃GIST內鏡診斷技術聯合應用不同內鏡技術各有其特點,亦有其不足;聯合應用,相互補充,提高診斷率;放大內鏡+NBI;AFI+NBI;染色內鏡+CLE;顯著提高EGC和癌前病變診斷率,有助于內鏡下準確分型和治療方案選擇;生物內鏡(bioendoscopy)和光學活檢(opticalbiopsy)是一種虛擬組織學檢查的手段,標志著實時體內技能和分子診斷時代即將到來。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美國CRC發病率為第三位,腫瘤死因為第二位,年新發病例148,810,年死亡病例49,960
結直腸癌美國1975-2004年CRC(棕黃色線)診斷病例數穩中有降,危險因素減少,CRC早期篩查與預防(息肉切除),治療效果提高。
結直腸癌我國CRC流行病學現狀我國CRC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正在上升。CRC的檢出率也在增長。進展性腺瘤(advancedadenoma):1.息肉或病變直徑≥10mm;
2.絨毛狀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絨毛樣結構>25%;
3.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具有上述之一者,即為進展性腺瘤或稱高危腺瘤,需內鏡或手術摘除。2011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我國CRC的臨床診斷現狀早期CRC的發現率過低;到醫院就診的CRC患者中2/3已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50%;早癌檢出率低的原因:患者:早期無癥狀,忽視。醫生:缺乏警惕(病史、體檢、輔助檢查)。85%為散發性CRC患者,病變與染色體的不穩定有關。15%為遺傳性CRC,起因是微衛星的不穩定所致。一般位于結腸近端,體積較大,組織類型為粘液型或髓樣型,分化差,呈膨脹性生長,較少侵犯腸外血管。結直腸癌CRC常用的篩查與預防方法糞便試驗:隱血試驗或DNA檢測。
大腸癌和部分進展的腺瘤的診斷腸道結構和黏膜形態檢查:纖維乙狀結腸鏡(FSIG)、結腸鏡、雙重氣鋇灌腸(DCBE)、CT仿真結腸造影(CTC)。
發現大腸癌并識別腺瘤性息肉糞便隱血試驗-gFOBT化學法(愈創木脂);每年檢測有效降低CRC發生率和死亡率;檢測前應予藥物、食物限制,以減少假陽性和假陰性;方法簡單,對人無損害;連續收集三天新鮮糞便標本;陽性應予結腸鏡隨訪;需每年檢測(一般危險人群≥50歲)。糞便隱血試驗-FIT免疫法,較gFOBT更敏感,較少受食物、藥物限制;對下消化道出血更特異,更易于發現CRC;無須連續收集糞便標本;價格較貴;陽性應予結腸鏡隨訪;需每年檢測(一般危險人群≥50歲)。每年或2年的糞隱血試驗篩查可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糞便DNA檢測-sDNA
糞便多靶點DNA檢測(如K-ras,APC,P53,BAT-26等),檢測CRC較敏感,同時檢測相關的分子標記。價格較貴,不能檢測所有的CRC分子標記。是否有試劑盒能檢測出進展型的腺瘤?
作為常規推薦的篩查方法仍有不同意見
糞便大腸脫落標志物檢測糞便大腸脫落細胞學檢測;糞便大腸脫落細胞DNA標志物檢測;(甲基化、基因檢測)糞便大腸脫落細胞蛋白標志物檢測;其他(CD44外顯子、COX-2)。僅限于科研纖維乙狀結腸鏡(FSIG)敏感性約60-70%;遠段結腸(脾曲);每隔5年檢查一次可降低CRC死亡率;需要腸道準備,一般無需麻醉;應關注的是,亞洲大腸癌2/3在近段結腸。
FSIG是否適合亞洲人群?
纖維結腸鏡全結腸直接觀察黏膜+活檢;息肉切除和部分早期大腸癌內鏡下切除;現有證據支持結腸鏡用于CRC篩查;一般危險人群每10年行結腸鏡檢是CRC篩查的可接受策略(≥50歲);腸道準備相當重要,一般需麻醉;可能出現穿孔、出血(息肉切除后)。
雙重氣鋇灌腸(DCBE)醫生應充分告知該檢查的特點、利弊;如有異常,仍推薦隨后行結腸鏡;DCBE的準確性依賴于有經驗的放射科醫生;DCBE每5年可用于一般危險人群CRC篩查。
亞洲共識意見不推薦
CT仿真結腸造影(CTC)虛擬結腸鏡(virtualcolonscopy)二維2D三維重建3D8mm和25mm息肉結腸鏡證實CTC和結腸鏡在監測進展期惡性病變方面診斷效力相當,可用于結腸癌的篩查。CTC和結腸鏡比較CT仿真結腸造影(CTC)90年代中期開始應用于CRC篩查,不用于診斷和治療;適當的腸道準備和結腸內氣體膨脹是關鍵;隨訪、監測腸癌和腺瘤性息肉的一種手段,≥6mm以上的息肉檢測敏感性較高,一般隨后應行結腸鏡檢查;每5年行CTC可用于一般危險人群的CRC篩查。
亞洲共識意見暫不推薦
CRC篩查策略一般危險人群50-74歲;宜初篩,后行全結腸鏡檢查;高危險人群: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結腸息肉切除后;大腸癌術后;廣泛、病期長的IBD患者;家族性結直腸腫瘤的篩查與監測(HNPCC,APC,Peutz-Jeghers綜合征,幼年性息肉綜合征);IBD(UC)-全結腸病變或病程超過10年。伺機性篩查Opportunisticscreening或稱個體篩查受檢者主動就醫,或醫師根據受檢者的危險水平決定篩查方式和策略。FOBT-初篩(問卷調查),全結腸鏡為精查。
2011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息肉切除后監測息肉切除后監測內鏡下摘除CRA尤其是進展性腺瘤,一定程度上可預防CRC發生,但CRA有明顯的再發傾向。篩查和隨訪中,要重視間歇期CRA的發生和診斷(新的快速增長,上次處理不完全,上次漏診)。高危人群的篩查與監測策略危險分類篩查時間建議評價高危人群的篩查與監測策略危險分類篩查時間建議評價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1966年HenryLynch首先描述,即Lynchsyndrome。占所有大腸癌的1-6%。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錯配修復基因突變:MSH2、MLH1、PMS1、PMS2、MSH6。95%以上均提示微衛星不穩定性(MSI)途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70-80%患者染色體q21存在APC突變,95%以上FAP患者可證實存在基因突變;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近1/3病人為新的自發突變。大腸癌篩查與預防倡導健康的衛生生活習慣,代謝綜合征、吸煙、肥胖、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與大腸癌發生密切相關;廣泛的公共宣傳(CRC癥狀、危險因素、篩查的方法);政府給予財力、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支持。結腸鏡與大腸癌預防內鏡下發現癌前疾病(腺瘤等),應內鏡下切除。結腸鏡與大腸癌預防腸道充分準備十分重要應實施全結腸鏡檢查,以免遺漏病灶;充分利用新的技術(色素染色、NBI、放大、熒光等)提高對病灶的識別能力;應用有效的內鏡下息肉切除技術,完整切除息肉,必要時應內鏡隨訪。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支持阿司匹林、NSAIDS和COX-2抑制劑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性,認為是最有前途的CRC化學預防藥物。化學預防與大腸癌CRC的一級預防腺瘤的一級預防: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血葉酸水平較低者,可適量補充;戒煙。結直腸腫瘤高危人群(>50歲,特別是男性、有結直腸腫瘤或其他腫瘤家族史、吸煙者、超重、有膽囊切除手術史、血吸蟲病史等)可選用阿司匹林和NSAIDs或選擇性COX-2抑制劑,注意副作用。較為公認的預防腺瘤摘除后再發的藥物是NSAIDs或選擇性COX-2抑制劑,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高纖維素飲食、腸道代謝物短鏈脂肪酸(SCFA)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結直腸腫瘤早期診斷血清學診斷缺乏靈敏、特異方法;糞便檢查有助于篩查;影像診斷價值不如內鏡;結腸鏡檢查結合病理是標準診斷方法。
腸道準備充分,退鏡時仔細觀察。結直腸腫瘤早期診斷結腸鏡下黏膜染色技術可提高微小病變(平坦型病變)檢出率;染色放大或NBI有助于判別病變性質和決定治療方式;EUS對判斷是否適合內鏡下治療有一定幫助。結直腸腫瘤早期診斷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胰腺癌發病現狀胰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西方國家和中國的發病率成倍增長;消化道腫瘤死因中列第2位;全身腫瘤死因中列第5位;85%患者診斷時晚期,中位生存期6-9月。早期胰腺癌的定義直徑≤2cm,局限于胰實質內,無胰腺外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胰腺癌,相當于TNM分期中的T1期;臨床上的小胰癌(直徑≤2cm)并不一定是早期胰腺癌;另有學者認為早期胰腺癌的標準應定位在直徑≤1cm,認為該類腫瘤均局限于導管上皮內,預后佳。胰腺癌的發生胰腺上皮內瘤變(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anIN)是胰腺導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變,根據胰腺導管上皮增生的病理形態學程度不同,PanIN可以分級為:PanIN-1a(扁平狀)
PanIN-1b(無異型增生乳頭狀)
PanIN-2(有異型增生乳頭狀)
PanIN-3(原位癌)胰腺癌的發生早期胰腺癌的癥狀學診斷早期癥狀隱匿,可無明顯臨床表現,或表現個別消化或內分泌系統非特異性癥狀。有經驗臨床醫師通過仔細問診通常能了解到有無報警癥狀,進一步行針對性檢查有機會發現早期胰腺癌。不規律腹痛或腰背痛無痛性黃疸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或腹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無肥胖或家族史的新發糖尿病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報警癥狀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標志物蛋白質組學基因診斷微小RNA血清學標志物CA19-9:由唾液酸和唾液糖蛋白組成。
CA19-9>37u/ml時診斷胰腺癌的特異性、敏感性均>80%;
但其并非胰腺癌特有,甚至也不是腫瘤特有的,在膽管癌、肝癌、胃癌中或梗阻性黃疸或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中亦可升高。CA19-9>100u/ml時診斷胰腺癌的準確性高于90%,且CA19-9水平的持續升高有助于鑒別胰腺癌與胰腺炎性疾病,且該指標可用于判斷預后及治療效果監測。CA242、CEA、CA-50、CA-125、Du-PAN-2、Span-1、MIC-1等。
多種標志物聯合檢測可提高診出率
血清學標志物
一項包含近15年的文獻薈萃分析指出:CA19-9是診斷胰腺癌最常用的指標,診斷的中位敏感性為79%(70-90%),中位特異性為82%(68-91%)。在非惡性梗阻性黃疸中也會升高,因而導致其特異性下降,聯用其它標志物的檢測可提高診斷準確率。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學通過比較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蛋白質的量化差異,篩選出與腫瘤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并應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蛋白質組學通過蛋白質組學尋找腫瘤標志物的概要流程
亞細胞分級蛋白質組學分析生物信息學靶點選擇及確認免疫組化蛋白質組學日本學者發現,通過蛋白質組學篩選并結合CA19-9檢測診斷胰腺癌(包括早期胰腺癌),準確率可達到100%。
蛋白質組學應用二維電泳及飛行時間質譜等技術對胰腺癌患者的血樣進行分析,發現兩組與胰腺癌診斷相關的蛋白。一組(包括14種蛋白)與腫瘤負荷相關,在切除腫瘤后該組蛋白含量顯著下降;另一組(8種蛋白)與腫瘤的進展復發相關,在復發腫瘤患者明顯高于未檢出腫瘤復發的患者。基因診斷
通過檢測胰腺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特征性基因改變,從而為早期診斷提供可能。基因診斷
K-ras:75-100%的胰腺癌中存在K-ras基因突變,主要表現為12密碼子點突變,發生在胰腺癌早期,甚至在PanIN中即可檢測到該突變,故可作為早期診斷的工具之一。該突變檢測方便,可通過胰腺癌患者的外周血、胰液、十二指腸液、FNA標本、ERCP刷檢標本或糞便樣本進行檢測。基因診斷
p53:抑癌基因p53的突變可在多數胰腺癌細胞株或胰腺癌組織中發現。單獨檢測p53基因突變對早期診斷并無重要意義,但對判斷預后有一定的意義。報道顯示p53突變陽性者生存期更短。基因診斷
研究顯示,在胰腺癌診斷中,K-ras的敏感性為70%,特異性為100%,p53敏感性24%,特異性90%,聯合檢測k-ras、p53、p16和DPC4基因,胰腺癌診斷的敏感性達到100%。基因診斷
推薦FNA標本K-ras及LOH基因診斷路線。
基因診斷DNA的CpG島抑癌基因過甲基化原癌基因甲基化不足抑癌基因失活或不表達原癌基因大量表達甲基化異常基因診斷過甲基化主要發生在抑癌基因,使抑癌基因失活或不表達,細胞發生異型增生,如p16/INK4a基因甲基化導致的p16基因失活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有關。甲基化不足主要在原癌基因,使該基因對應的蛋白大量表達,進一步促進細胞的惡性變化。對基因進行甲基化檢測有利于確立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基因診斷腫瘤細胞永生化的機制之一是其含有端粒酶基因。研究發現,端粒酶在95%的胰腺癌組織中呈陽性,而正常胰腺和良性疾病胰腺組織中均呈陰性。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92%呈端粒酶陽性,而良性疾病的胰液中陽性率僅為18%。因此,端粒酶活性檢測也可成為胰腺癌早期診斷的一種手段。端粒酶檢測
基因相關標志物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胰腺癌患者(n=3851)、健康對照組(n=3934)進行551,766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比較,顯示8個分布于3個染色體區域的SNP可能影響胰腺癌的發病風險。微小RNA(miRNA)miRNA表達譜如miR-21、miR-34、miR-217、miR-196a、miR-10a、miR-155、miR-221、miR-222、miR-181a、miR-181b、miR-181d、miR-200、let-7等家族成員可作為腫瘤標志物用于胰腺癌與正常胰腺、慢性胰腺炎、胰腺內分泌腫瘤等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預測胰腺癌的預后等。胰腺癌中miRNA的表達譜不但與胰腺癌的診斷相關,也為胰腺癌的基因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胰腺癌的影像學診斷方法
USCTMRIPET-CTEUS選誰?單選?多選?經腹超聲US常規經腹超聲通常是診斷胰腺癌的首選影像學手段,具有簡便、經濟等優點,但對腫瘤直徑在2cm以下的早期胰腺癌檢出率低,且易受腸腔積氣、腹水、腹壁脂肪等的影響,在早期診斷上價值不大。經腹超聲—超聲增強造影技術近年來出現的超聲增強造影技術在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中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優勢。增強后胰腺腫塊根據影像學特征可分為四種類型。
I型:腫瘤內完全沒有血流;
II型:與周邊胰實質比較,腫塊顯示低血管影像且腫塊內染色不均勻;
III型:腫塊內部均勻染色,腫塊與周邊胰實質界限不清;
IV型:因血流豐富,較周邊胰實質顯示高血管影像。超聲造影檢查:常規超聲所示胰頸部低回聲腫塊,造影后動脈早期呈不均質稍低增強,隨后造影劑較迅速廓清,門脈期及延遲期均呈明顯低增強,范圍約3.2cmx1.8cmx2.1cm,造影符合胰腺癌表現。動脈早期門脈期經腹超聲—超聲增強造影技術CTCT對胰腺小病灶的診出率優于B超,在胰腺癌分期和預測手術切除率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多排螺旋CT相比傳統CT速度更快,成像更清晰,偽影更少,增強后動脈相顯示更清楚,腫瘤的診出率進一步提高,目前臨床中常被作為一線診斷工具。但CT對直徑<1cm的小胰癌和肝內小轉移灶的診出率仍不高。
CT增強CT門脈期顯示鉤突部腫塊,胰管擴張及胰尾部實質萎縮。
磁共振成像(MRI)隨著MRI設備的進步,其對胰腺癌診斷效率有進一步提高,目前已能發現直徑在0.8cm以上的腫瘤,且對肝內轉移灶的診出率優于CT。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可顯示膽胰管的清晰全貌而無需造影劑。但其對淋巴結浸潤的診斷效果欠佳,且價格較昂貴。
磁共振成像(MRI)MRCP顯示該患者膽管明顯擴張至胰腺水平,壺腹部腫塊(箭頭處)。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PET對腫瘤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均高,在胰腺癌二者分別為94%和82%,較其它傳統影像學手段更加精確,尤于鑒別炎性病變與腫瘤方面有獨特優勢。但費用十分昂貴,難以普及。EUS在胰腺癌診治中的價值診斷:胰腺腫瘤早期診斷、術前評估確診:EUS-FNA治療:腫瘤局部治療為什么EUS對胰腺特別有用?
超聲分辨率(力)高、探頭離胰腺近、彩色多普勒超聲EUS與胰腺癌T分期Tx:不能判斷T0:無原發腫瘤證據T1:原發腫瘤未超出胰腺T1a:腫瘤≤2cm
T1b:腫瘤>2cm
T2:腫瘤侵犯十二指腸、膽道或胰腺周圍組織T3:腫瘤侵犯胃、脾、結腸、大血管EUS診斷小胰癌是否準確?診斷準確率高Maguchi等報道EUS、CT及US診斷胰腺腫瘤的準確率分別是97%、79%及69%,而對小于2cm的胰腺腫瘤,EUS診斷準確率是100%,而CT、US分別是60%和50%。中國的資料如何?回顧性分析和比較188例胰腺的小占位病灶,EUS/IDUS結合EUS-FNA,診斷小胰腺癌的準確率是95.6%。EUS與胰腺癌TNM分期EUS對胰腺癌術前T分期準確率93.1%;判斷血管浸潤準確率90%;淋巴結轉移準確率87.5%;判斷胰腺癌手術切除準確率達80%。Klapman等回顧分析了693例臨床懷疑胰腺癌的病例,其中155例EUS檢查胰腺未見明顯異常,隨訪25個月無一例進展為胰腺癌。
EUS對胰腺癌的陰性預測值達到100%IDUS診斷胰腺腫瘤有較大價值EUS對胰腺癌的定性診斷
--可以獲得胰腺癌病理AuthorYearcasesFollow-uptime(Y)SensitivitySpecificityNegativePredictivevaluePositivePredictivevalueChang1997442838010096Gress199712128010010091Faigel1997451.259410010082Bhutani199747?6410010016Wiersema19971244869410086Binmoeller19984517010010037Williams199914437210010038Erickson200095498?100?Gress200110249510010092Harewood2002184594719663Mohamad2003156284979964JinZD2007190293EUS-FNA診斷胰腺癌特異性高
胰腺實質性占位的診斷流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原發性肝癌PLC/HCC;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診斷時多為中晚期,生存期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關鍵。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高危人群:≥40歲男性或≥50歲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史;嗜酒;合并糖尿病及有肝癌家族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款匯款通道協議
- 結婚登記中介合同
- 《數據背后的故事:深入解讀課件》
- 土木工程行業國際安全管理案例介紹
- “奮斗的我-最美的國”小學校活動總結模版
- 區塊鏈重塑商業合作的信任機制
- 《神經外科教學》課件
- 醫養結合模式下的慢性病預防策略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務人員心理輔導策略
- 從行業角度看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前景
- 靜脈采血評分標準
- 水質檢測公司檢測報告(模板)
- 基于PLC步進電機控制系統設計
- 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4篇
- 醫院感染臺賬【范本模板】
- DB43∕T 497-2009 博落回果-行業標準
- 創意綜藝風脫口秀活動策劃PPT模板
- 大客戶營銷技巧ppt課件
- C++優秀課件PPT
- 團險新產品契約及核保細則
- 定向鉆(拉管)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