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代替GB/T16838—2005消防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方法及嚴酷等級Environmentaltestandseveritiesforfireelectronicproducts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2 24.1一般要求 24.2消防電子產品的安全完整性等級(FSIL) 24.3嚴酷等級分類 24.4試驗的分類 24.5試驗項目 35試驗及嚴酷等級 35.1高溫(運行)試驗 35.2高溫(耐久)試驗 45.3低溫(運行)試驗 55.4低溫(耐久)試驗 65.5恒定濕熱(運行)試驗 65.6恒定濕熱(耐久)試驗 75.7交變濕熱(運行)試驗 85.8交變濕熱(耐久)試驗 95.9二氧化硫(SO?)腐蝕(耐久)試驗 5.10沖擊(運行)試驗 5.11碰撞試驗 5.12振動(正弦)(運行)試驗 5.13振動(正弦)(耐久)試驗 5.14自由跌落試驗 5.15長霉試驗 5.16鹽霧試驗 5.17沙塵試驗 5.18水試驗 5.19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 5.21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5.2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5.2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5.24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5.2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5.26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5.27交流電源端口諧波、諧間波及電網信號的低頻抗擾度試驗 附錄A(規范性)消防電子產品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評估 A.1消防電子產品的整體安全生命周期 A.2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 A.3軟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 附錄B(規范性)試驗要求附圖 ⅡⅢGB/T16838—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6838—2005《消防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方法及嚴酷等級》,與GB/T16838—2005--——將嚴酷等級的分類由原來的4個級別改為5個級別(見4.3.1,2005年版的3.3);射抗擾度試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和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見5.1~5.8、5.18~5.25,2005年版的4.1~4.8、4.14~4.19和4.21);——新增了對消防電子產品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要求(見4.2);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應急管理部沈陽消防研究所、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北京利達華信電子有限公司、首安工業消防有限公司、英宏消防技術(福建)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1997年首次發布為GB16838—1997;2005年第一次修訂;——本次為第二次修訂。1GB/T16838—2021消防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方法及嚴酷等級本文件適用于各類消防電子產品。對于特殊場所使用的消防電子產品,如采用比本文件更為嚴酷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GB/T2423.1—2008GB/T2423.2—2008GB/T2423.3—2016GB/T2423.4—200812h循環)GB/T2423.7—2018設備型樣品)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Db:交變濕熱(12h+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c:粗率操作造成的沖擊(主要用于試驗試驗2423.16—20082423.18—20122423.19—2013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J及導則:長霉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b:鹽霧,交變(氯化鈉溶液)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c:接觸點和連接件的二氧化硫2423.37—2006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2423.38—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L:沙塵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R:水試驗方法和導則17626.4—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17626.11—200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17626.13—200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交流電源端口諧波、諧間波及電網信號的低頻抗擾度試驗GB/T17626.14—200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波動擾抗擾度試驗GB/T20438.1—2017電氣/電子/可編程電子安全相關系統的功能安全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20438.3—2017電氣/電子/可編程電子安全相關系統的功能安全第3部分:軟件要求2GB/T16838—2021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總則及其在特定場合應用時所需達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級(FSIL)。4.2消防電子產品的安全完整性等級(FSIL)4.2.1消防電子產品根據其使用要求可分為四個安全完整性等級,其等級劃分等同于GB/T20438.1—2017中的規定。其中,安全完整性等級最高為4(FSIL4),安全完整性等級最低為1(FSIL1)。4.2.2消防電子產品的安全完整性分為硬件安全完整性和軟件安全完整性兩部分,僅當硬件安全完整性和軟件安全完整性均滿足安全完整性等級要求時,方能聲稱該消防電子產品的安全完整性等級滿足4.2.3為滿足消防電子產品所在的安全相關系統的功能安全要求,生產者應根據應用場所確定其所需4.2.4對消防電子產品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評估應滿足附錄A的要求。4.3.1根據產品類型及安裝使用地區和場所將消防電子產品按照下列要求劃分為0、I、Ⅱ、Ⅲ和IV五個等級。a)安裝、使用在建筑內和類似場合的報警控制、聯動、指示設備和供電設備等產品劃為0級或4.3.2對于每一項環境試驗,消防電子產品可根據產品類型及安裝、使用場所選擇合適的試驗方法和嚴酷等級。4.4試驗的分類4.4.2運行試驗用來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環境試驗條件下是否滿足功能要求,目的是檢驗產品在使用環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和驗證產品在這種環境下的適應能力。產品在其試驗過程中,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4.4.3耐久試驗是為了加速正常使用環境條件對消防電子產品的影響,考核試驗環境對產品在非工作狀態下產生的殘留影響(非瞬時影響),目的是驗證產品長時間承受使用環境的能力。注:雖然在耐久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不通電狀態,但可為樣品提供短暫記憶存儲器備用電池,以保障在試驗過程中存儲器的內容不丟失。GB/T16838—20214.5試驗項目4.5.1試驗項目見表1,試驗要求附圖按照附錄B進行。4.5.2消防電子類產品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應用場合,從中選擇合適的試驗項目和嚴酷等級。其中,(便攜式產品)、5.15~5.18等試驗;應用在戶外的消防電子產品應至少進行5.1~5.9、5.16~5.18等試驗。運行試驗耐久試驗章條號試驗項目章條號試驗項目高溫(運行)試驗高溫(耐久)試驗低溫(運行)試驗低溫(耐久)試驗恒定濕熱(運行)試驗恒定濕熱(耐久)試驗交變濕熱(運行)試驗交變濕熱(耐久)試驗沖擊(運行)試驗二氧化硫(SO?)腐蝕(耐久)試驗碰撞試驗振動(正弦)(耐久)試驗振動(正弦)(運行)試驗自由跌落試驗水試驗長霉試驗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鹽霧試驗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沙塵試驗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交流電源端口諧波、諧間波及電網信號的低頻抗擾度試驗5試驗及嚴酷等級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高溫環境下使用的適應性。3GB/T16838—20215.1.2.1試驗程序按GB/T2423.2—2008的規定進行。5.1.2.2散熱試驗樣品應按照GB/T2423.2—2008的試驗Be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給試驗樣品通電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非散熱試驗樣品應按照GB/T2423.2—2008的試驗Bb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給試驗樣品通電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在該高溫條件下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當規定的試驗持續時間結束時,試驗樣品應保持在試驗箱內,然后將溫度下降至試驗標準條件的溫度偏差范圍內。試驗箱內的溫度變化應不超過1℃/min(不超過5min時間的平均值)。恢復時間應足以使溫度達到穩定,至少應達到1h。5.1.2.3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對某些類型的產品(例如感溫、感煙火災探測器等)允許其性能檢測在特定的標準檢驗設備中進行。高溫(運行)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的要求。表2高溫(運行)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Ⅲ和IV溫度℃40±255±270±2持續時間h“持續時間2h適用于小件試驗樣品,小件試驗樣品通常為體積小的產品,如探測器類產品。持續時間16h適用于大件試驗樣品,大件試驗樣品通常為體積大的產品,如控制器類產品。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2—2008的相關規定。5.2高溫(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運輸、放置或貯存的適應性。5.2.2.1試驗程序按GB/T2423.2—2008的規定進行。5.2.2.2按照GB/T2423.2—2008的試驗Bb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在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在該高溫條件下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當規定的試驗持續時間結束時,試驗樣品應保持在試驗箱內,然后將溫度下降至試驗標準條件的溫度偏差范圍內。試驗箱內溫度變化應不超過1℃/min(不超過5min時間的平均值)。恢復時間應足以使溫度達到穩定,至少應持續1h。45GB/T16838—20215.2.2.3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對某些類型的產品(例如感溫、感煙火災探測器等)允許其性能檢測在特定的標準檢驗設備中進行。高溫(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3的要求。表3高溫(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Ⅲ和IV溫度℃不試驗55±270±2持續時間d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2—2008的相關規定。5.3低溫(運行)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低溫環境下使用的適應性。5.3.2.1試驗程序按GB/T2423.1—2008中規定進行。5.3.2.2散熱試驗樣品應按照GB/T2423.1—2008的試驗Ae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給試驗樣品通電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非散熱試驗樣品應按照GB/T2423.1—2008的試驗Ab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給試驗樣品通電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在該低溫條件下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當規定的試驗持續時間結束時,試驗樣品應保留在試驗箱內,然后將溫度慢慢升至試驗標準條件的溫度偏差范圍內。試驗箱內的溫度變化應不超過1℃/min(不超過5min時間的平均值)。恢復時間應足以使溫度達到穩定,至少應持續1h。5.3.2.3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對某些類型的產品(例如感溫、感煙火災探測器等)允許其性能檢測在特定的標準檢驗設備中進行。低溫(運行)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4的要求。表4低溫(運行)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Ⅲ溫度℃—5±2—10±2—25±2—40±26GB/T16838—2021表4低溫(運行)試驗嚴酷等級(續)持續時間h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1—2008的相關規定。5.4低溫(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下運輸、放置或貯存的適應性。5.4.2.1試驗程序按GB/T2423.1—2008中規定進行。5.4.2.2按照GB/T2423.1—2008的試驗Ab要求,采用溫度漸變方式進行試驗。在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將試驗樣品放入溫度為試驗室溫度的試驗箱中,調節試驗箱內溫度至規定的嚴酷等級溫度,達到穩定后在該低溫條件下保持至規定的持續時間。當規定的試驗持續時間結束時,試驗樣品應保留在試驗箱內,然后將溫度慢慢升至試驗標準條件的溫度偏差范圍內。試驗箱內溫度變化應不超過1℃/min(不超過5min時間的平均值)。恢復時間應足以使溫度達到穩定,至少應持續1h。5.4.2.3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對某些類型的產品(例如感溫、感煙火災探測器等)允許其性能檢測在特定的標準檢驗設備中進行。低溫(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5的要求。表5低溫(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和ⅡⅢ和IN溫度℃—25±2—40±2持續時間h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1—2008的相關規定。5.5恒定濕熱(運行)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高溫度、高濕度環境下使用的適應性。7GB/T16838—20215.5.2.1試驗方法按GB/T2423.3—2016中規定進行。5.5.2.2將試驗樣品放入試驗箱內,試驗箱和試驗樣品均處于標準大氣環境條件下。給試驗樣品通電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調節試驗箱內溫度,使其達到所要求的嚴酷等級規定的溫度值。調節溫度時,溫度變化速率不應超過1℃/min,溫度穩定的平均時間不超過5min,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應產生試驗樣品凝露現象(可以通過不提高試驗箱內的絕對濕度來避免試驗樣品產生凝露)。溫度穩定后的2h內,通過調整試驗箱內的濕度達到規定的試驗嚴酷等級。待試驗箱內溫度和相對濕度達到規定值并穩定5.5.2.3試驗后應進行恢復,恢復條件為在試驗結束后0.5h內將相對濕度降到(75±2)%,在之后的0.5h內將溫度調節到試驗室溫度,且溫度容差為±1℃。恢復時間應足以使溫度達到穩定,至少應持續5.5.2.4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恒定濕熱(運行)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6的要求。表6恒定濕熱(運行)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和Ⅲ溫度℃不試驗”不試驗b相對濕度%持續時間d4對于等級Ⅱ和Ⅲ的產品一般不采用恒定濕熱(運行)試驗,通常采用交變濕熱(運行)試驗,若不合適,可采用等級I的試驗條件。b對于等級IV的產品一般不采用恒定濕熱(運行)試驗,可采用交變濕熱(運行)試驗。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3—2016的相關規定。5.6恒定濕熱(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長時間在高溫度、高濕度環境下運輸、放置或貯存的適應性。5.6.2.1試驗方法按GB/T2423.3—2016中規定進行。5.6.2.2將試驗樣品放入試驗箱內,試驗箱和試驗樣品均處于標準大氣環境條件下,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調節試驗箱內溫度,使其達到所要求的嚴酷等級規定的溫度值。調節溫度期間,溫度變化的速8GB/T16838—2021率不超過1℃/min,溫度穩定的平均時間不超過5min,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應產生試驗樣品凝露現象。溫度穩定后的2h內,調整試驗箱內相對濕度達到規定的試驗嚴酷等級。待試驗箱內溫度和相對濕度達到規定值并穩定后,開始計算試驗持續時間。5.6.2.3試驗后應按照5.5.2.3的規定進行恢復。5.6.2.4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處于非通電狀態。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時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進行。恒定濕熱(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7的要求。表7恒定濕熱(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溫度℃40±2相對濕度%93±3持續時間d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3—2016的相關規定。5.7交變濕熱(運行)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高濕度與溫度循環變化組合且通常會在試驗樣品表面產生凝露的環境下使用的適應性。5.7.2.1試驗方法按GB/T2423.4—2008中規定進行。5.7.2.2將試驗樣品放入試驗箱,將試驗箱溫度調至25℃±3℃,并保持到試驗樣品達到溫度穩定為止。達到溫度穩定期間,其相對濕度應在規定的試驗用標準大氣條件的限值內。試驗樣品在試驗箱內穩定之后,箱內相對濕度應升到不小于95%,環境溫度為25℃±3℃。如圖B.1所示,本階段溫度和濕度在圖中陰影區域的界限內。5.7.2.3連續進行2次如下24h的循環。a)箱內溫度3h±0.5h之內升到規定的高溫值,其升溫速率應保持在圖B.2a)和圖B.2b)中陰影區域的界限內。該階段的相對濕度應不小于95%,最后15min內的相對濕度應不小b)溫度應保持在規定的高溫限值±2℃,直至從循環開始的12h±30min為止,本階段最初和最后15min內相對濕度應在90%~100%,其余時間的相對濕度應在(93±3)%。c)溫度可按照以下給定的兩種方法的一種降低。9GB/T16838—20211)方法1(見圖B.2a)]溫度應在3h~6h內降到25℃±3℃。在最初的1.5h的降溫速率按圖B.2a)所示,在3h±15min內溫度達到25℃±3℃。在最初的15min相對濕度應不小于90%外,其余時間的相對濕度應不小于95%。2)方法2[見圖B.2b]]溫度應在3h~6h內降到25℃±3℃,但沒有方法1中最初1.5h的附加要求。相對濕度應不小于80%。d)溫度應保持在25℃±3℃,同時相對濕度不小于95%,直至24h一個循環結束。5.7.2.4試驗后的恢復應在受控恢復條件進行(見圖B.3)。在試驗結束1h內將試驗箱內相對濕度降低到(75±2)%,在隨后的1h內將試驗箱內溫度調整到試驗室溫度±1℃;試驗樣品也可以在試驗結束后轉移到另一個試驗箱按照受控的恢復條件進行恢復,轉移時間不應超過10min;恢復時間從符合恢復條件時開始計算,持續1h~2h。5.7.2.5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中間檢測通常在條件試驗結束后立即進行。最后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馬上進行。交變濕熱(運行)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8的要求。表8交變濕熱(運行)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和Ⅲ溫度℃不試驗40b±2循環周期22對于等級0和I的產品一般不采用交變濕熱(運行)試驗,可采用恒定濕熱(運行)試驗。對于等級Ⅱ和Ⅲ的產品不適合采用交變濕熱(運行)試驗時,可采用恒定濕熱(運行)試驗。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4—2008的相關規定。5.8交變濕熱(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高濕度與溫度循環變化組合且通常會在試驗樣品表面產生凝露的條件下運5.8.2.1試驗方法按GB/T2423.4—2008的規定進行。5.8.2.2把試驗樣品放置在試驗箱,將試驗箱溫度調至25℃±3℃,并保持至試驗樣品達到溫度穩定為止。達到溫度穩定期間,其相對濕度應在規定的試驗用標準大氣條件的限值內。試驗樣品在試驗箱內穩定之后,箱內的相對濕度應升到不小于95%,環境溫度為25℃±3℃。5.8.2.3連續進行6次符合5.7.2.3規定的24h循環。5.8.2.4試驗后應按照5.7.2.4的規定進行恢復。GB/T16838—20215.8.2.5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性能檢測宜在恢復期結束后立即進行。交變濕熱(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9的要求。表9交變濕熱(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和ⅡⅢ和IV溫度℃不試驗循環周期6“對于等級0、I和Ⅱ的產品一般不采用交變濕熱(耐久)試驗,可采用恒定濕熱(耐久)試驗。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4—2008的相關規定。5.9二氧化硫(SO?)腐蝕(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承受大氣污染之一二氧化硫氣體腐蝕作用的能力。5.9.2.1試驗方法按GB/T2423.19—2013的規定進行。5.9.2.2試驗條件要保持試驗樣品表面溫度在露點以上。在條件試驗過程中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5.9.2.3試驗后,試驗樣品立即置于溫度為(40±2)℃、相對濕度小于50%的條件下干燥16h,然后在正常大氣條件下恢復1h~2h,恢復期結束后進行性能檢測。二氧化硫(SO?)腐蝕(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0的要求。試驗樣品可根據產品特性選取相對濕度為(75±5)%或(93±3)%的試驗條件。表10二氧化硫(SO?)腐蝕(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二氧化硫含量10-?(體積比)不試驗溫度℃相對濕度%持續時間dGB/T16838—2021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19—2013及表10的規定。5.10沖擊(運行)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承受實際使用環境中可能發生的機械沖擊的能力。將試驗樣品直接緊固或通過夾具緊固剛性安裝在沖擊試驗臺上,使試驗樣品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啟動沖擊試驗臺,對質量為m(單位為kg)的試驗樣品,以峰值加速度為(100-20×m)×10m/s2,脈沖持續時間為6ms的半正弦波脈沖,對試驗樣品3個相互垂直的軸線中每個方向連續沖擊3次,總計18次。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觀察試驗樣品的狀態。性能檢測在條件試驗后進行。沖擊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1的要求。在表11中,m為試驗樣品的質量,單位為kg。本試驗適用于質量m≤4.75kg的試驗樣品,當試驗樣品質量m>4.75kg時,不進行該項試驗。表11沖擊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脈沖波形的類型不試驗半正弦波脈沖持續時間ms6峰值加速度m/s2沖擊方向數6每個方向沖擊數3試驗設備應符合表11中的規定。5.11碰撞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承受正常使用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對其表面產生機械碰撞的能力。5.11.2.1試驗采用兩種不同的試驗方法。5.11.2.2方法A是利用一只擺動錘頭對試驗樣品進行碰撞試驗,對試驗樣品邊緣產生瞬間的沖擊作用,適用于安裝在天棚或墻面小件試驗樣品(例如探測器、報警按鈕等)。將試驗樣品按其正常的工作位置安裝在試驗設備的剛性水平安裝板上(見圖B.4),并使樣品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試驗樣品在試驗前應GB/T16838—2021至少通電15min。5.11.2.3調整碰撞試驗設備,使錘頭碰撞面的中心能夠從水平方向碰撞試驗樣品,并對準試驗樣品最易遭受破壞的部位進行碰撞。性能檢測宜在條件試驗后進行。5.11.2.4方法B是利用一只半球形的錘子對試驗樣品各裸露面進行碰撞試驗,適用于控制與顯示類產5.11.2.5按正常工作的要求,使試驗樣品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對試驗樣品表面上每個易損部件(如指示燈、顯示器等)施加三次碰撞。在進行試驗時要小心進行,以確保上一組(三次)碰撞結果不對后續各進行試驗。性能檢測宜在條件試驗后進行。碰撞試驗(試驗方法A)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2的要求。碰撞試驗(試驗方法B)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3的要求。表12碰撞試驗(試驗方法A)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碰撞能量J錘速每個方向碰撞次數1表13碰撞試驗(試驗方法B)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碰撞能量J每點碰撞次數35.11.4.1試驗方法A5.11.4.1.1試驗設備(見圖B.4)主體是一個擺錘機構。擺錘的錘頭由硬質鋁合金AlCu?SiMg(經固溶、時效處理)制成,外形為具有一個斜碰撞面的六面體。錘頭的擺桿固定在帶球軸承的鋼輪轂上,球軸承裝在硬鋼架的固定鋼軸上。硬鋼架的結構應保證在未安裝試驗樣品時能夠使擺錘自由旋轉。5.11.4.1.2錘頭的外形尺寸為長94mm、寬76mm、高50mm。錘頭斜切面與錘頭縱軸之間的夾角為5.11.4.1.3錘頭的縱軸距旋轉軸線的徑向距離為305mm,錘頭的擺桿軸線要保證與旋轉軸線垂直。外徑為102mm、長為200mm的鋼輪轂同心組裝在直徑為25mm的鋼軸上。鋼軸直徑的精度取決于所用的軸承尺寸公差。5.11.4.1.4在鋼輪轂與擺桿相對的方向上裝有兩個外徑為20mm、長為185mm的鋼質配重臂,其伸出長度為150mm。在兩個配重臂上裝一個位置可調的配重塊,以便使錘頭與配重臂平衡。在鋼輪轂GB/T16838—2021的一端上裝一個厚為12mm、直徑為150mm的鋁合金滑輪,在滑輪上纏繞一條纜繩,纜繩的一端固定5.11.4.1.5安裝試驗樣品的水平安裝板由鋼架支撐著。安裝板可以上下調整,以便使錘頭的碰撞面中心從水平方向碰撞試驗樣品,如圖B.4所示。在使用試驗設備時,首先要按圖B.4調整試驗樣品和安裝板的位置,調好后,把安裝板固緊在鋼架上,然后摘下工作重錘通過調整配重塊平衡擺錘機構。調整平撞試驗樣品。工作重錘的質量m為(0.388/3πr)kg,其中:r為滑輪的有效半徑,當r為75mm時,工作重錘質量約為0.55kg,錘頭質量約為0.79kg。5.11.4.2試驗方法B5.11.4.2.1由彈簧操縱的碰撞試驗儀器如圖B.5所示。該儀器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主體、碰撞件及裝卸和釋放彈簧的圓錐體。主體包括機殼、碰撞件導引器、釋放機構和所有剛性固定部分。碰撞件包括5.11.4.2.2錘頭形狀為半球形,半徑為10mm,采用聚酰胺材料制成。錘頭被固定在錘軸上,當碰撞件在釋放點時,從錘頭頂到圓錐體碰撞面的距離的近似值為表14中彈簧的壓縮值。表14彈簧壓縮值碰撞前的動能J彈簧壓縮的大約值mm0.20±0.020.35±0.030.50±0.040.70±0.05E=0.5F·C×10-3式中:F———彈簧被壓縮時所受的力,單位為牛頓(N);C——錘彈簧被壓縮的值,單位為毫米(mm)。5.11.4.2.3當釋放夾片在釋放碰撞件的點上時,圓錐體彈簧受力約為5N。調節釋放機構彈簧以便它們具有剛好足夠的壓力來保持釋放夾片在預定的位置上。釋放碰撞件所需的壓力不能超過10N。5.11.4.2.4錘軸、錘頭的結構及錘彈簧的調節應達到如下效果,在錘頭頂經過碰撞面前約1mm時,錘彈簧已經釋放了它的所有勢能。5.11.4.2.5在其碰撞前的最后1mm的運行中,碰撞件只有動能,沒有勢能。此外,錘頭頂經過碰撞面5.12振動(正弦)(運行)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使用環境中對振動的適應性。5.12.2.1將試驗樣品按正常安裝方式剛性安裝在振動試驗臺上,使同方向的重力作用和其使用時一樣GB/T16838—2021(重力影響可忽略時除外),其中的一個軸線應垂直于試驗樣品的正常安裝平面。試驗樣品在上述安裝方式下可放于任何高度。5.12.2.2振動應在試驗樣品的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上依次進行。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對每個規定的功能方式(例如正常工作狀態、火災報警狀態或故障狀態)施加給定頻率范圍(最小一最大一最小)的掃描循環,性能檢測在條件試驗結束之后進行。5.12.2.3對于需要在使用場所現場組裝的試驗樣品,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進行試驗。5.12.2.4振動(正弦)(運行)試驗可與振動(正弦)(耐久)試驗結合進行,以使試驗樣品在每一軸線進行運行試驗后進行耐久試驗,然后進行性能檢測。振動(正弦)(運行)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5的要求。試驗樣品可根據產品特性選取定位移或定加速度(或兩者都要求)的幅值。表15振動(正弦)(運行)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和Ⅲ頻率范圍加速度幅值m/s2位移幅值mm軸線數333掃頻速率111每個功能狀態、每個軸線上掃頻循環數111試驗設備應符合5.12.2和表15的規定。5.13振動(正弦)(耐久)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長時間承受振動影響的能力。5.13.2.1將試驗樣品剛性安裝在振動試驗臺上,使同方向的重力作用和其使用時一樣(重力影響可忽略時除外),其中的一個軸線應垂直于試驗樣品的正常安裝平面。試驗樣品在上述安裝方式下可放于任何高度。5.13.2.2振動將在試驗樣品三個相互垂直的軸線上依次進行。5.13.2.3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性能檢測在條件試驗結束后進行。5.13.2.4振動(正弦)(耐久)試驗可與振動(正弦)(運行)試驗結合進行,以使試驗樣品在每一軸線進行GB/T16838—2021運行試驗后進入耐久試驗,然后進行性能檢測。5.13.2.5對于需要在使用場所現場組裝的試驗樣品,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進行試驗。振動(正弦)(耐久)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6的要求。試驗樣品可根據產品特性選取定位移或定加速度(或兩者都要求)的幅值。表16振動(正弦)(耐久)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和Ⅲ頻率范圍Hz加速度幅值m/s25位移幅值mm軸線數333掃頻速率oct/min111每個功能狀態、每個軸線上掃頻循環數試驗設備應符合5.13.2和表16的規定。5.14自由跌落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承受自由跌落的能力。5.14.2.1試驗方法按照GB/T2423.7—2018中自由跌落(方法1)的規定進行。5.14.2.2在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處于非通電工作狀態,試驗表面應是混凝土或鋼制成的平滑、堅硬且保持水平的剛性表面。5.14.2.3跌落高度是指試驗樣品在跌落前懸掛著的時候,試驗表面與離它最近的樣品部位之間的高度。5.14.2.4釋放試驗樣品的方法是使試驗樣品從懸掛著的位置自由跌落。5.14.2.5試驗后進行試驗樣品的外觀、機械性能和功能檢測。5.14.3嚴酷等級(見表17)自由跌落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17的要求。質量為50kg及以上的試驗樣品不進行該項試驗。GB/T16838—2021表17自由跌落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N跌落高度mm不試驗跌落次數222試驗樣品質量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7—2018的相關規定。5.15長霉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潮濕的長霉條件下貯存及使用的適應性。5.15.2.1試驗方法按照GB/T2423.16—2008中規定的試驗方法1進行。試驗方法1不適用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GB/T2423.16—2008中規定的試驗方法2。5.15.2.2采用的試驗菌種見表18,表中列出每種菌種預期的侵染性能以供參考。不管試驗樣品的性質如何,混合懸浮液應該使用所有這些菌種孢子。菌種和冷凍干孢子應從已認可的真菌菌種保藏中心獲取。將它們放在標有接種日期的容器里。菌種培養物充分形成孢子后,制備孢子懸浮液。大多數情況下,在(29±1)℃條件下經過7d~14d培養就可以形成孢子。5.15.2.3孢子懸浮液的制備:首先用無菌蒸餾水制備懸浮液,其中添加濃度為0.005%~0.01%的濕潤劑,基于N-甲級牛磺酸或二辛基硫代丁二酸鈉的溶劑比較合適。濕潤劑中不應含有促進或抑制霉菌生長的物質。向各菌管緩慢加入含有濕潤劑的無菌水10mL。將鉑絲或者鎳鎘絲在火焰上燒至赤紅以消毒并冷卻,用其輕輕刮菌種表面以釋放出孢子。輕輕震蕩液體以使孢子分散而不分離出菌絲碎片。將懸浮液通過無菌玻璃纖維薄層或者孔徑為40μm~100μm的微過濾器過濾到一個無菌離心管。過濾后的孢子懸浮液離心分離后,去掉上層清液。用不少于10mL的無菌蒸餾水將沉淀物再懸浮、離心。如此清洗孢子3次。表18試驗菌種序號名稱菌種編號侵染性能1黑曲霉許多材料2土曲霉塑料3球毛殼霉纖維素4樹脂子囊霉碳氫化合物為主的潤滑劑5宛氏擬青霉塑料和皮革GB/T16838—2021表18試驗菌種(續)序號名稱菌種編號侵染性能6繩狀青霉許多材料特別是織物7短帚霉橡膠8綠色木霉纖維素、織物以及塑料“有關菌種相應的中國微生物研究所菌種保藏號:黑曲霉AS3.3928、土曲霉AS3.3935、球毛殼霉AS3.963、宛氏擬青霉AS3.4253、繩狀青霉AS3.3875、短帚霉AS3.3985、綠色木霉AS3.2942。5.15.2.4試驗方法1的準備:選用下列溶液稀釋孢子沉淀物:如果試驗樣品要求外觀檢查,用表19中的無機鹽溶液,但不含蔗糖;如果試驗樣品要求檢查5.15.2.5用顯微計數法或濁度法將孢子濃度稀釋到1×106/mL~2×10?/mL之間。按照相關接種規程,將相同體積的單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備成最終孢子接種懸濁液。采用無機鹽溶液配制的要在45h內使用,無菌蒸餾水配制的要求在6h內使用。噴灑接種要制備100mL;浸漬或涂刷接種要制備500mL。5.15.2.6試驗方法2的準備:根據對照條(見5.15.2.7)用營養溶液稀釋孢子沉淀物,調整孢子濃度到1×106/mL~2×106/mL。按照相關接種規程,將相同體積的單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備成最終孢子接種懸浮液。孢子接種懸浮液要求在6h內使用。5.15.2.7對照條:對照條由白色濾紙或未經處理棉織品制成。制備對照條的營養液成分見表19。在20℃下營養液pH值應為6.0~6.5,如果有需要可以用0.01mol的NaOH溶液調節,然后放在高壓蒸表19制備對照條的營養液成分試劑濃度/(g/L)試劑濃度/(g/L)磷酸二氫鉀(KH?PO?)磷酸氫二鉀(K?HPO?)硫酸鎂(MgSO?·7H?O)硝酸鈉(NaNO?)氯化鉀(KCL)硫酸亞鐵(FeSO?·7H?O)蔗糖0.015.15.2.8噴灑接種應使用醫療護理用超聲霧化器,并與接種箱安全柜連接。5.15.2.9給小件試驗樣品接種時,應采用帶蓋子的、能夠放置或懸掛樣品及對照裝置的玻璃或者塑料容器。容器的大小和形狀應保證底部有足夠敞露的水表面積,以保持容器內的相對濕度大于90%。懸掛放置應保證放置的試驗樣品不浸在水中或濺到水滴。將容器放入試驗箱中以培養樣品和對照條,試驗箱內整個工作空間溫度應均勻保持在28℃~30℃范圍內。控溫器運作引起的溫度周期循環變化不應超過1℃/h。5.15.2.10給大件試驗樣品接種時,應采用具有良好密封門的濕度試驗箱,以防止箱內和試驗室之間的空氣交換。整個工作空間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到大于90%,不應有冷凝水從試驗箱頂部或壁上滴到樣品和對照條上。整個工作空間溫度應均勻保持在28℃~30℃范圍內。控溫器運行引起的溫度周期循環變化不應超過1℃/h。為了使整個工作空間達到規定的均勻的溫度和濕度,可以使箱內空氣強迫循環,樣品表面的空氣流速不應超過1m/s。GB/T16838—20215.15.2.11在接種前,樣品應當在溫度(29±1)℃、相對濕度90%~100%的條件下至少貯存4h。5.15.2.12培養條件為溫度(29±1)℃、相對濕度90%~100%。對于小件試驗樣品,接種后將試驗樣品和3個對照條分開間距放置在容器內,并把容器放在培養箱中;陰性對照樣品應放置在與開放時間不宜超過5min。培養7d后,在每個對照條上用肉眼應觀察到不同霉菌的生長。否則該長霉試驗方法1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0的要求。表20長霉試驗嚴酷等級(試驗方法1)分級Ⅱ(Ⅲ和IV)b培養周期d不試驗28或56a可根據產品的使用環境確定是否進行試驗。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相關規范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培養周期。長霉試驗方法2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1的要求。表21長霉試驗嚴酷等級(試驗方法2)分級Ⅱ?、Ⅲ和IN培養周期d不試驗可根據產品的使用環境確定是否進行試驗。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16—2008的規定。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含鹽大氣條件下使用的適應性。5.16.2.1試驗方法按照GB/T2423.18—2012中規定進行。GB/T16838—20215.16.2.2鹽溶液:試驗所用的鹽應是高品質的氯化鈉(NaCl),干燥時,碘化鈉的含量不超過0.1%,雜質的總含量不超過0.3%。鹽溶液的質量分數應為(5±1)%。溶液應通過以下的方法制備,將質量為(5±1)份的鹽溶解在質量為95份的蒸餾水或者去離子水中。鹽溶液的pH值在溫度為(20±2)℃時應在6.5~7.2之間。條件試驗時,pH值應維持在該范圍內。在保證氯化鈉濃度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稀鹽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每一批新配置的溶液都應測量pH值。噴霧用過的鹽溶液不應重復使用。5.16.2.3氣源:進入噴霧裝置的壓縮空度滿足試驗條件的要求。空氣的壓力應適用于產生細小、潮濕、密集的霧。為了防止鹽沉積堵塞噴霧裝置,推薦噴嘴處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不低于85%。一種可行的方法是讓氣流以非常小的氣泡形式通過一個自動保持水位的水塔,水溫不應低于試驗箱的溫度。空氣壓力應能調節,以保證試驗對溶液收集率的要求。5.16.2.4預處理:要規定試驗前對試驗樣品所采用的清潔程序,清潔方法不應影響鹽霧對試驗樣品的作用,且不能引入任何的二次腐蝕。同時規定是否需要移除臨時性表面保護層。試驗前盡量避免用手接觸試驗樣品表面。5.16.2.5條件試驗:將試驗樣品放入鹽霧箱,按照正常使用狀態進行試驗。試驗樣品之間不應有接觸,也不能與其他金屬部件接觸。在試驗箱溫度為15℃~35℃下噴鹽霧2h。所有的暴露區域都應維持鹽霧條件,用水平收集面積為80cm2的潔凈器皿放置在暴露區域的任意一點,在收集周期內平均每小時收集量應在1.0mL~2.0mL溶液。至少應采用兩個收集器,收集器應放置不受試驗樣品遮擋的位置,并避免搜集到各類冷凝水。為了得到精確的測量結果,在校準試驗箱的噴霧速率時,噴霧周期不應少于8h。每次噴霧周期結束后,將試驗樣品轉移到濕熱箱中貯存,貯存條件是:溫度為(40±2)℃,相對濕度為(93±3)%,貯存時間按照表22中嚴酷等級的規定執行。5.16.2.6恢復:試驗結束后,試驗樣品應在自來水下沖洗5min,然后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沖洗,然后晃動或者用氣流干燥去掉水滴。清洗用水的溫度不應超過35℃。試驗樣品應在標準恢復條件下放置不少于1h,且不超過2h。5.16.2.7條件試驗期間,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試驗樣品的外觀和性能檢測。鹽霧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2的要求。對于在海洋環境或在近海地區使用的產品宜選擇168h的濕熱貯存周期時間進行試驗,對于在含鹽大氣與干燥大氣之間頻繁交替使用的產品宜選擇22h的濕熱貯存周期時間進行試驗。選擇22h的濕熱貯存周期時間進行試驗時,試驗循環周期結束后,有一個在試驗用標準大氣(溫度23℃±2℃,相對濕度為45%~55%)下為期3d的貯存周期,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選擇該循環周期的重復次數為1、2、4或8。表22鹽霧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和ⅡⅢ和IV噴霧周期不試驗4每個噴霧周期時間h2濕熱貯存周期4每個濕熱貯存周期時間h168或22GB/T16838—2021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18—2012中的規定。5.17沙塵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的抵御灰塵的密封性能。5.17.2.1試驗方法按照GB/T2423.37—2006中規定的方法La2進行。5.17.2.2試驗用塵是干燥的非磨蝕性的細粉塵,能夠通過篩孔為75μm,金屬絲直徑為50μm的平面網狀篩。本試驗中可以使用滑石粉。試驗用塵使用次數不應超過20次,應注意維持干燥以保持塵粉細度。使用前應在80℃下烘干2h。試驗用塵的數量至少為2kg/m3×V(試驗箱體積)。5.17.2.3試驗箱內的氣流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垂直氣流,而非層流。氣流速度應使塵在箱內均勻分布。5.17.2.4試驗箱內的相對濕度應小于25%,可以通過提高試驗箱溫度獲得。5.17.2.5將試驗樣品放入試驗箱,并按正常使用位置安裝。所有開放的孔保持開放。如果包含多個樣品,要注意樣品間不接觸,不互相遮擋塵。條件試驗結束后,試驗樣品仍然保留在試驗箱內直至塵全部沉降。5.17.2.6條件試驗期間,試驗樣品處于非通電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試驗樣品的目視檢查和性能檢測。沙塵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3的要求。表23沙塵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和ⅡⅢ和IV氣壓不試驗標準大氣壓持續時間h8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37—2006中的相關規定。5.18水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使用環境中抵御水的性能。5.18.2.1按照GB/T2423.38—2008中規定進行。5.18.2.2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不通電狀態。條件試驗后立即進行性能檢測,并對試驗樣品的任何注水口進行檢查。5.18.2.3對于沖水試驗,試驗期間,將試驗樣品安放在正常工作位置,完全裸露。水GB/T16838—2021垂直方向成60°夾角方向向試驗樣品噴注。圖B.6和圖B.7為兩種試驗設備的試驗簡圖,可任選其中一種進行試驗。圖B.6為固定式雨淋試驗設備。進行試驗時,試驗樣品與噴孔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大于200mm,水流量為1.8L/min,可用流量計測量,試驗時間為5min,將試驗樣品水平轉動90°,再繼續進行5min。圖B.7為手持式雨淋試驗設備,且帶有可移動的防護罩。進行試驗時,試驗樣品與噴孔之間的最小距離為300mm~500mm,水流量為10L/min,試驗時間至少為5min。5.18.2.4對于浸水試驗,將試驗樣品完全浸入到水箱中為了便于發現泄露,在水中可加入水溶性染料,如熒光素。浸水深度為0.15m,持續時間為0.5h。本試驗用于安裝在戶外、地面的產品或對防水有要求的其他產品。嚴酷等級及對應的防護要求按照GB/T4208—2017的規定。試驗設備應符合GB/T2423.38—2008的相關規定。5.19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公用和工業供電網絡中使用遭受正和負的低幅值電壓波動的適應性。5.19.2.1按照GB/T17626.14—2005中規定進行。5.19.2.2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對選定的嚴酷等級,順序進行三次電壓波動試驗,每次電壓波動序列的時間間隔最小為60s的兩倍。在起始電壓為Un(標稱電壓)、Un-10%U?、Un+10%Un這三種典型運行模式下均需進行試驗。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5.19.2.3對于三相供電的試驗樣品,同時對三相進行試驗。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4的要求。公用網絡或其他輕騷擾網絡的產品優先選擇△U=8%U。級別,工業網絡優先選擇△U=12%U。級別。采用直流電壓工作的產品不進行試驗。表24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N電壓階躍幅值起始電壓為U。時△U=±12%U?GB/T16838—2021表24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續)分級0、I、Ⅱ、Ⅲ和IV電壓波動的重復周期s5每周期的電壓波動持續時間s2每種起始電壓的試驗持續時間min2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14—2005的相關規定。確定與低壓供電網絡連接的消防電子產品對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適應性。試驗布置按照GB/T17626.11—2008的規定進行。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按每一種選定的試驗等級和持續時間組合,順序進行三次跌落或中斷試驗,兩次試驗之間最小間隔10s,電源電壓的突變發生在電壓過零處(或優先選擇45°、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5的要求。表25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電壓等級(為參考電壓的百分比)%0持續時間周期1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11—2008的規定。5.21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對帶靜電人員、物體接觸引起的靜電放電現象的適應性。GB/T16838—20215.21.2.1試驗配置遵循GB/T17626.2—2018的規定。臺式設備試驗布置實例見圖B.8,落地式設備試驗的布置見圖B.9,靜電放電發生器輸出電流波形見圖B.10,靜電放電發生器電原理圖見圖B.11,靜電放電發生器的放電電極見圖B.12。5.21.2.2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工作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5.21.2.3對試驗樣品直接施加的放電試驗按以下要求進行。——靜電放電發生器應保持與實施放電的表面垂直。對試驗樣品的導電表面實施接觸放電;對試驗樣品的絕緣表面實施空氣放電。對于表面涂漆的情況,應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如設備生產者未說明漆膜為絕緣層,則發生器的電極應穿入漆膜,以便與導電層接觸。如生產者指明漆膜——試驗應以單次放電的方式進行。在預選點上實施放電的時候,發生器的放電回路電纜應與受試設備的距離至少應保持0.2m,至少施加10次單次放電(最敏感的極性)。連續單次放電之間的時間間隔建議至少1s。——在接觸放電的情況下,放電電極的頂端應在操作放電開關之前接觸受試設備。——在空氣放電的情況下,放電電極的圓形放電頭應盡可能快地接近并觸及受試設備(不要造成機械損傷)。每次放電之后,應將靜電放電發生器的放電電極從受試設備移開,然后重新觸發發5.21.2.4對試驗樣品間接施加的放電試驗按以下要求進行。——對于放置于或安裝在受試設備附近的物體放電,應采用靜電放電發生器對耦合板接觸放電的方式進行模擬。——對于放置在受試設備下方的水平耦合板,放電時,放電電極的長軸與水平耦合板應處于同一平面,并與水平耦合板的邊緣垂直。在距受試設備中心點對面的0.1m處水平耦合板邊緣,以最敏感的極性至少對水平耦合板施加10次單次放電(見圖B.8)。——對于垂直耦合板,應將尺寸為0.5m×0.5m的耦合板平行于受試設備放置且保持0.1m的距離,應對耦合板的一個垂直邊的中心,以最敏感的極性至少施加10次單次放電。放電應施加在耦合板上,通過調整耦合板位置,使受試設備四面不同的位置都受到放電試驗(見圖B.8、———安裝后試驗的配置遵循GB/T17626.2—2018的規定。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6的要求。表26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試驗電壓:接觸放電6空氣放電8每個試驗點放電次數GB/T16838—2021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2—2018的規定。5.2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輻射電磁場環境下工作的適應性。5.22.2.1試驗布置按GB/T17626.3-2016的規定進行,圖B.13為典型的試驗設施舉例。圖B.14為落地式試驗設備的試驗布置圖,圖B.15為臺式試驗樣品的試驗布置圖。5.22.2.2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工作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5.22.2.3首先使試驗樣品的一面與均勻域平面重合,用1kHz的正弦波對信號進行80%的幅度調制后,在80MHz~1000MHz的頻率范圍內進行掃描。當需要時,可以暫停掃描以調整射頻信號電平和振蕩器波段開關和天線。掃頻過程頻率逐步增加,步長不超過前一頻率的1%。每一頻率點上掃描駐留時間不應短于試驗樣品操作和反應所需時間,且不得短于0.5s。敏感點(如時鐘頻率)應個別考慮。5.22.2.4應對試驗樣品的四個面分別進行試驗。試驗樣品能以不同方向(如垂直或水平)放置使用時,各個側面均應試驗。對試驗樣品的每一側面要在發射天線的兩種極化狀態下進行試驗,一次在天線垂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7的要求。采用無線通信及其他射頻發射裝置的產品或其他特殊場合使用的產品可根據其工作頻段及特點擴大試驗的頻率范圍為0.8GHz~6GHz,并不要求試驗在整個頻率范圍內連續進行。表27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頻率范圍場強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3—2016的規定。5.2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對感性負載瞬變產生的各種快速低能量脈沖干擾的適應性。5.23.2.1在試驗室進行的試驗,試驗配置遵循GB/T17626.4—2018的規定。GB/T16838—20215.23.2.2圖B.16為AC電源線試驗用耦合/去耦網絡,圖B.17為其他外連接線試驗用電容耦合夾,圖B.18為50Ω負載時單脈沖波形圖,圖B.19為一組脈沖波形圖,圖B.20為電瞬變脈沖發生器電原理圖。5.23.2.3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工作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5.23.2.4用圖B.16所示耦合/去耦網絡對試驗樣品的電源線施加規定的電壓及頻率的正負極性瞬變脈沖電壓;用圖B.17所示電容耦合夾對試驗樣品的其他外接線施加規定的電壓及頻率的正負極性瞬變脈沖電壓,每300ms施加瞬變脈沖電壓15ms,施加兩次瞬變脈沖群電壓的時間間隔為10s。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8的要求。工業用產品應選用表中的最大值進行試驗。表28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V重復頻率5或100試驗電壓峰值供電電源端口,保護接地(PE)I/O(輸入/輸出)信號、數據和控制端口12142極性正、負施加電壓次數3每次脈沖群施加電壓的時間1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4—2018的規定。5.24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對開關和雷電瞬變過電壓引起的單極性浪涌(沖擊)的適應性。5.24.2.1試驗配置按GB/T17626.5—2019的規定進行。5.24.2.2圖B.21為交/直流線上電容耦合試驗配置示例(線-線耦合),圖B.22為交/直流線上電容耦合試驗配置示例(線-地耦合),圖B.23為交流線(三相)上電容耦合的試驗配置示例(線L?-線L?耦合),圖B.24為交流線(三相)上電容耦合的試驗配置示例(線L?-地耦合,信號發生器輸出接地),圖B.25為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試驗配置示例,圖B.26、圖B.27為非屏蔽對稱工作線路試驗配置示例。5.24.2.3在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應接通電源并處于工作狀態。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GB/T16838—20215.24.2.4按圖B.21~圖B.24所示對試驗樣品的交/直流線分別施加浪涌脈沖,按圖B.25對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施加浪涌脈沖,按圖B.26、圖B.27對非屏蔽對稱工作線路施加浪涌脈沖。5.24.2.5在選定的點上施加浪涌脈沖至少五次正極性、五次負級性,浪涌脈沖重復率至少為每分鐘5.24.2.6按線-線和線-地的方式施加浪涌脈沖。進行線-地試驗時,如果沒有其他規定,試驗電壓需依次地加到每根線和地之間。5.24.2.7圖B.28為試驗過程中開路電壓波形,圖B.29為試驗過程中短路電流波形。圖B.30為組合波發生器電路原理圖。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29的要求。試驗樣品可根據產品特性選取表中對應的開路電壓進行試驗,工業用產品宜選用表中開路電壓的最大值進行試驗。表29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線-線線-地開路試驗電壓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5—2019的規定。5.2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對來自150kHz~80MHz頻率范圍內射頻發射機電磁騷擾的適應性。5.25.2.1試驗配置按GB/T17626.6—2017的規定進行。5.25.2.2圖B.31為單一試驗樣品試驗布置圖;圖B.32為多單元系統的試驗布置圖。5.25.2.3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在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5.25.2.4按試驗程序設定的信號電平在150kHz~80MHz頻率范圍內掃頻,騷擾信號為1kHz正弦波調幅,調制幅度為80%。如果需要,暫停試驗并調整射頻信號電平或切換耦合裝置。頻率遞增掃頻時,步長不應超過開始頻率的1%。此后,步進的大小不應超過前一頻率值的1%。在每一頻率上的駐留時間,不應少于受試設備所需的運行和響應時間,但不應低于0.5s。對于敏感頻率(例如時鐘頻率)應單獨進行分析。5.25.3嚴酷等級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30的要求。試驗樣品可根據產品特性選取表中合適的電壓進行試驗,工業用產品宜選用表中的最大值進行試驗。GB/T16838—2021表30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0、I、Ⅱ、Ⅲ和IV頻率范圍150kHz~80MHz電壓dBμV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6—2017的規定。5.26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使用環境中對工頻磁場干擾的適應性。5.26.2.1試驗方法按照GB/T17626.8—2006的規定進行。5.26.2.2試驗室的電磁條件應能保證正確操作試驗樣品,而不致影響試驗結果。否則,試驗應在法拉第籠中進行。試驗室的背景電磁場應至少比所選定的試驗等級低20dB。5.26.2.3對于臺式試驗樣品,試驗應處于標準尺寸(1m×1m)的感應線圈產生的試驗磁場中。隨后感應線圈應旋轉90°,以使試驗樣品暴露在不同方向的試驗磁場中。5.26.2.4對于立式試驗樣品,試驗樣品應處于適當大小的感應線圈所產生的試驗磁場中,試驗應通過移動感應線圈來重復進行,在每個正交方向對試驗樣品整體進行試驗。試驗以線圈最短的一邊的50%為步長,沿試驗樣品的側面將線圈移動到不同的位置重復進行。為使試驗樣品暴露在不同方向的試驗5.26.2.5條件試驗過程中試驗樣品要接通電源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在條件試驗后進行性能檢測。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的嚴酷等級應滿足表31的要求。表31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嚴酷等級分級ⅡⅢ和IV磁場強度A/m13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或類似場合使用的產品應選用的等級。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8—2006的規定。GB/T16838—2021確定消防電子產品在使用環境中對低壓電網(50Hz)中的諧波干擾的適應性。5.27.2.1試驗方法按照GB/T17626.13—2006的規定進行。5.27.2.2試驗期間,掃頻的幅值依賴于頻率范圍。頻率掃描(模擬)或階躍(數字)的速率不小于每10倍頻程5min,掃描中遇到的試驗樣品的性能異常的頻率點以及所有的諧振點,應駐留,每個頻率點的駐留時間至少為120s。諧振點的確定應在完成掃頻試驗時進行。5.27.2.3對于三相試驗樣品,諧波或諧間波畸變電壓應同時施加在三相的線-中性點之間,并且每個求試驗發生器的輸出應有中性點,并且不應有不傳輸同極性的3的倍數次諧波的三相輸出變壓器。該方法不適用于無中性點連接的三相試驗樣品。I級、Ⅱ級產品采用GB/T17626.13—2006規定的等級2,Ⅲ級和IV級產品采用GB/T17626.13—2006規定的等級3。試驗設備應符合GB/T17626.13—2006的規定。GB/T16838—2021(規范性)A.1消防電子產品的整體安全生命周期A.1.1消防電子產品的整體安全生命周期見圖A.1。對消防電子產品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評估應覆蓋其整體生命安全周期的各個階段。A.1.2生產者應規定能夠有效執行消防電子產品整體安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所需的信息,這些信息應文檔化。對文檔的編制、執行、管理和控制等活動應滿足GB/T20438.1—2017第5章的要求。A.1.3消防電子產品在整體安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活動,如風險分析,確定安全完整性等級和執行應滿足GB/T20438.1—2017第7章的要求。A.1.4消防電子產品應在功能安全評估前按實際使用狀態組成完整系統或等效系統。危險和風險分析危險和風險分析產品的實現似件實現軟件實現安裝和調試安全確認和測試修改和改型運行、維護和修理退役或處置測試計劃安裝和調試計劃運行和維護計劃GB/T16838—2021A.2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A.2.1流程消防電子產品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流程見圖A.2。產品功能安全確認計劃硬件實現硬件評估:計算硬件的功能安企是產品的操作、維護規程產品的硬件與經驗證的軟件集成機械環境試驗等否是圖A.2消防電子產品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流程圖GB/T16838—2021應將所有能夠保證消防電子產品的硬件實現并滿足其功能安全要求的信息文檔化。對文件的審核應覆蓋消防電子產品硬件實現的各個階段,如FSIL等級的確定,執行標準和規范的確定,功能安全確等。文檔的編制、執行、管理和控制等活動應滿足A.1.3的要求。A.2.3硬件評估按照GB/T20438.1—2017的規定計算消防電子產品在低要求操作模式下的平均失效概率(PFDAVG),或在高要求或連續操作模式下的每小時危險失效概率(PFH),評估消防電子產品的硬件設計是否滿足其聲稱的安全完整性等級(FSIL)的要求。A.2.4產品測試消防電子產品應根據其產品標準進行性能測試。對于應用在特定場合的消防電子產品,還應根據其聲稱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確定其在耐受各類環境試驗影響的嚴酷等級。A.3軟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A.3.1評估流程如圖A.3所示為消防電子產品軟件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的流程圖。軟件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評估分為文件審核和軟件評估兩部分。A.3.2文件審核應將所有能夠保證消防電子產品的軟件實現并滿足其功能安全要求的信息文檔化。對文件的審核應覆蓋消防電子產品軟件實現的各個階段,如軟件功能安全要求的確定,軟件結構的確定,軟件與硬件A.3.3軟件評估對消防電子產品的軟件評估應符合GB/T20438.3—2017的規定。軟件設計和開發所采用的技術,軟件的集成、測試、驗證、維護和修改所采取的措施均應符合GB/T20438.3—2017中附錄A的規定。否是硬件開發者協作軟件的設計和開發軟件的測試和驗證功能安全確認否是軟件的操作和維護規程圖A.3消防電子產品軟件安全完整性等級的評估流程圖(規范性)試驗要求附圖試驗穩定階段如圖B.1所示。9070605040相對濕度達到95%~100%45403028℃2522℃20試樣達到溫度圖B.1試驗穩定階段環境溫度/℃試驗循環方法如圖B.2所示。升溫結束升溫結束時間或+55+25K降溫開始+40a)試驗循環方法1環境溫度/℃相對混度/%環境溫度/℃相對混度/%時間+40或+55+2524hb)試驗循環方法2圖B.2試驗循環方法(續)環境溫度/℃環境溫度/℃GB/T16838—2021受控條件下恢復如圖B.3所示。恢復結束95%77%75%73%≤4045%時間最后一個循環結束15℃~35℃Ih~2h≤1h圖B.3受控條件下的恢復GB/T16838—2021單位為毫米標引序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天子傳奇win98版》劇情攻略
- 項目團支部介紹課件
- 韶關學院工程力學課件
- 2025年輕水堆核電站及配套產品項目合作計劃書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模板范文)
- 細胞生物學測試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增味劑項目發展計劃
- 現代商場超市連鎖店星級服務培訓 第三章 商品管理技能培訓
- 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分析1
- 衛生部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 SL-T+291-2020水利水電工程鉆探規程
- 大族激光切割機說明書
- 民宿托管運營合同模板
- 2024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招聘考試筆試試題
- DL5009.2-2013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 第2部分:電力線路-www.biao-zhun.cn
- CHT 9008.3-2010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 000 1:2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正式版)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附答案
- 體育館安全協議書
- 科目余額表模板
- 人口社會學(楊菊華 第二版) 課件 第8-14章 婚姻家庭-人口特征與民生發展
- 《字體設計》課程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