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四制)_第1頁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四制)_第2頁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四制)_第3頁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四制)_第4頁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四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島版五四制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集第八單元教學計劃 2教學內容: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學會除法豎式的寫法。 2八、野營——有余數的除法 4信息窗2搭帳篷 4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6教學內容:1—5的乘法口訣;口訣的應用。 6二、看雜技———表內乘法(一) 7信息窗1——觀看自行車表演 7信息窗2——觀看頂碗表演 9第九單元教學計劃 11教學內容: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11九、親近大?!y計與可能性 12信息窗1親近大海 12信息窗2沙灘游玩 14第六單元教學計劃 17教學內容:給定東、西、南、北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他三個方向,看簡單的路線圖;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17六、小橋流水人家——方向與位置 18信息窗2小橋流水人家 18第七單元教學計劃 21七、制作標本——表內除法 22信息窗1采集動植物標本 22信息窗2觀賞蝴蝶標本 26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29教學內容:初步認識角,比較角的大小,畫角。 29三、小制作——角的初步認識 31教學內容:角的初步認識,教科書23~27頁 31第十單元教學計劃 33教學內容:簡單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 33十、休閑假日——混合運算 35信息窗1進入景區 35信息窗2觀光旅游 38教學內容:除加(減)混合運算,教材第112—113頁。 38第四單元教學計劃 40教學內容:6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和9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口訣的系統整理。 40四、凱蒂學藝——表內乘法(二) 42信息窗1——縫沙包 42信息窗2——疊紙啪 43信息窗3——學做中國結 45信息窗4——趣味剪紙 48第五單元教學計劃 51教學內容:平均分;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有關0的除法。 51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認識 53信息窗2動物聯歡 53信息窗3猴子撈月 56信息窗4水中救援 57信息窗5重建家園 59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62教學內容:相同加數連加,乘法的初步認識(包括有關1和0的乘法的認識)。 62一、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63信息窗1——變花 63信息窗2——變葫蘆 65信息窗3——變鴿子 67第八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學會除法豎式的寫法。教材編寫的特點:1、以野營為素材,內容有趣,貼近實際。借助學生喜歡的野營活動,以平均分食品、搭帳篷等素材,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中,充分感受集體活動的魅力;在有趣的、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學會除法豎式的寫法,把枯燥的計算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2、練習形式多樣化,生動有趣,開放性強。本單元的練習方式有擺一擺、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還有綜合性的題目—快樂星期天。這些練習都是通過有趣的、學生喜歡的、與生活實際聯系的題目呈現的,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的作用,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學會除法豎式的寫法。2、能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合作、交流,表達,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理解余數的意義。教學難點:除法豎式的寫法。學與教建議: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進行教學。本單元屬于計算教學,相對比較枯燥,所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尤為重要。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生活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有體驗的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2、引導學生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中,從情境的創設到練習的設計,都非常注重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時,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素材,使學生體會到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必要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同時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組織和開展其它數學活動,逐步提高有余數除法的計算能力。3、尊重學生差異,逐步提高有余數除法的計算能力。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計算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學生的計算水平不能作統一要求。如有的學生能力用乘法口訣直接算出有余數除法的商,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借助豎式計算出商,都應受到尊重。教學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允許他們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迎頭趕上。4、本單元的評價,要注重結合具體的活動進行。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分一分,再把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在活動中,學生的分法可能多種多樣,教師要及時給與鼓勵和指導。同時注重考察學生活動的參與程度、熟練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切忌為了計算而計算。教學課時數:4課時

八、野營——有余數的除法信息窗2搭帳篷教學內容:教科書96—97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有余數除法和余數的含義,懂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3、通過操作嘗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是教學的重點。掌握試商方法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準備:學生每人準備10個小圓片、投影儀、小黑板。教學過程:一、

啟發談話激趣導入: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紅幾個小伙伴去秋游,他們找好宿營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瞧,他們都忙了寫什么?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課件:同學們秋游看著這美麗的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呢?能提出數學問題嗎?1、老師先說一個,這位同學在烤魚,每人分4條,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能列算式計算嗎?學生先用圓圈擺一擺,在列算式22÷4=()(人)……()(條)加法、減法、乘法都可以用豎式計算,除法能用豎式計算嗎?小組討論,推想豎式教師歸納:

2、指導學生給各部分起名字。分別說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板書問題:48個野果平均分給7個同學,怎樣分?學生列算式并計算4、學生討論剛才我們做的這兩道題的余數有什么特點?第二題的余數能是8或9嗎?為什么?小組匯報:哪一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5、教師講解。(1)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因為,如果余數等于或大于除數,說明還夠分1份的,說明商小了,只有余數比除數小,商才正確。(2)計算有余數除法時,書寫格式一定要正確完整。6、同學們秋游,首先解決的是宿營問題,野營小隊共17個人,如果每頂帳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頂帳篷?學生獨立列算式計算小組討論,需要幾頂帳篷?為什么?匯報交流結果四、鞏固練習(投影片出示)1、口算并說出商幾余幾?8÷3=□……□11÷4=□……□12÷5=□……□65÷8=□……□35÷8=□……□7÷2=□……□2、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49÷6=8……138÷5=6……836÷9=3……9學生改正后,讓學生說一說錯誤的原因,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3、看誰答得又對又快?(1)被除數是23,除數是4,商是幾,余數是幾?(2)54除以7,商幾余幾?除以9呢?4、聰明題。有35塊點心,每6塊裝一盒,剩下的包在紙包里,紙包里有多少塊點心?五、課堂作業六、課堂小結教學反思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并不理解,因而在單位名稱上很是糊涂,做起題來有困難。學生比較會用豎式來計算除法,速度較快,但仍然是數位對不齊。

第二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1—5的乘法口訣;口訣的應用。教材的編排特點:1、素材的選取富有童趣。教材以“看雜技”為主要線索,展現了“自行車表演”、“晃板與頂碗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能吸引學生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2、口訣的設計與編排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本單元口訣的編排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口訣句數的編排上。由于傳統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訣句數太少,不利于學生探索口訣的編排規律。而“大九九”則句數太多,對于剛剛接觸乘法口訣的學生來說,記憶起來有困難。所以本單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優點結合起來編排。同時,把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口訣的開始,便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口訣的編制方法。這是乘法口訣教學的一個創新。3、以兒歌作為編制口訣的載體,降低了口訣編制的難度。以瑯瑯上口的兒歌作為編制口訣的載體是本單元乘法口訣編寫的又一特點。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接觸最多而且最喜歡的語言表達形式,具有簡短精練、朗朗上口等特點。本冊乘法口訣部分的編寫思路就是將累加所得的數編成兒歌,然后將兒歌進一步簡化編成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輕松愉快的口訣編制過程,同時實現學科之間的整合。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1—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2、會用口訣解決乘法問題,在探索口訣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3、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點:5的乘法口訣。教學難點:3、4的乘法口訣。學與教建議:1、口訣的編制要建立在解決問題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2、注意加強直觀教學。3、引導學生用探索的方式學習乘法口訣。4、理解先編兒歌再編口訣的編寫意圖,充分發揮兒歌在編制口訣中的作用。5、評價方式要多樣。教學課時數:5課時二、看雜技———表內乘法(一)信息窗1——觀看自行車表演教學目標:1、

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方法,并初步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

經歷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應用的意識。3、

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教學重點、難點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欣賞一場精彩的雜技表演(出示課件)。你們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二、講授新課:活動一咱們編首兒歌來找答案吧。1輛小車2個輪,上面共有5個人;2輛小車4個輪,上面共有10個人;3輛小車()個輪,上面共有()個人……你能接著往下編嗎?(小組合作填寫沒有編完的兒歌。)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算式)學生獨立試編乘法口訣。師: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總結了乘法口訣。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編的口訣,組長記錄。請小組到臺上交流成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交流后宜采用多種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掌握口訣,如:二人對口令,小組開火車,男女生對抗賽等。讓學生在理解口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逐步提高熟練程度。)活動二:應用5的乘法口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我們回到雜技表演現場,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哪些問題?小組合作邊提出問題邊解決,組長記錄問題和算式。學生可能會發現下面幾個問題:1、

一共轉動著多少塊紅方巾?2、

一共有多少個車輪?3、

一共亮著多少個燈籠?……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學生自由發言。(注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活動三: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多位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反思:1、由于剛開始接觸乘法,有個別好同學能夠背下口訣,但是對乘法的意義不理解,因而學起來有難度。2、講解的過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練習題。

信息窗2——觀看頂碗表演教學目標:4、

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編制3的乘法口訣的方法,并初步學會利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5、

經歷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應用的意識。6、

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這么喜歡看雜技表演,今天老師就繼續帶大家去欣賞一場頂碗的雜技表演(出示課件)。你們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二、講授新課:活動一咱們編首兒歌來找答案吧。1個小丑3個球,4個小碗頂在頭;2個小丑6個球,8個小碗頂在頭;3個小丑9個球,12個小碗頂在頭;……你能接著往下編嗎?(小組合作填寫沒有編完的兒歌。)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算式)學生獨立試編乘法口訣。師: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總結了乘法口訣。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編的口訣組長記錄。請小組到臺上交流成果。1×3=3一三得三2×3=6二三得六3×3=9三三得九1×4=4一四得四2×4=8二四得八3×4=12三四十二4×4=16四四十六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顒佣簯?的乘法口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我們回到雜技表演現場,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哪些問題?小組合作邊提出問題邊解決,組長記錄問題和算式。學生可能會發現下面幾個問題:1、演晃板的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個紅燈籠?3、一共亮著多少個綠燈籠?……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學生自由發言。注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活動三:采用多種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掌握口訣,如:二人對口令,小組開火車,男女生對抗賽等。讓學生在理解口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逐步提高熟練程度。)活動四: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多位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反思: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背出3、4的口訣。在掌握了2和5的口訣的基礎上,也能靈活運用口訣來做題。第九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教材編寫的特點:1、素材的選取生動有趣。教材以親近大海為主題,選取了游泳、拾貝殼等素材。美麗的海濱景色迷人,多彩的活動生動有趣,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活動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強調讓學生親自參與數學活動。本單元在編寫時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數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經理統計和猜測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目標: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2、借助生活經驗,初步了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3、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意義,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教學重點:按不同的標準對事件進行分類統計。教學難點:對分類標準和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理解。學與教建議: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活動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指導學生充分聯系生活經驗,經歷統計和猜測的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于不居住在海邊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熟悉、喜歡的數學活動中展開學習。2、加強小組合作,分享思維成果。教學時,要選擇適當時機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展開討論,在交流中對分類的標準和方法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一個多角度的認識,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思維的靈活性。3、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時,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評價外,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表現。教學課時數:3課時

九、親近大?!y計與可能性信息窗1親近大海教學內容:分類統計,書第101~103頁教學目標: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2、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意義,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會填統計表。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

活動一師:大家喜歡大海嗎?你最喜歡到大海邊做什么呢?師:那好,現在就讓我們到大海邊玩耍去。

學生交流。

使學生產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分類統計的學習中。

活動二多媒體課件,播放如書情景圖那樣的動畫。由觀海人提出問題,“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師:到底有多少人呢?怎么樣才知道?

師:那怎么樣進行分類呢?

師:下面請大家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數一數,將結果填在表中。

師:誰來說說你統計結果?剛才大家用不同的分類標準來統計,最后得出了什么樣的結果呀。

學生仔細觀看。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交流。生可能回答:大約有30多個。生:數一數就知道了。生:分類數不容易數錯。

生:按男女分類按戴不戴泳帽分類

學生獨立數數,填表。

集體交流。

集體回答

學生積極地動腦參與,在交流中充分表達想法。

使學生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計算結果的一致性。

活動三師:剛才我們大家統計了正在游泳的人數,你還想統計什么?

師:咱們先來解決“海里一共有多少艘船?”這個問題。你打算按什么標準分類,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師:請大家按照分類標準數一數,再將結果填在表中。

學生觀看大屏幕,指名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小組交流不同的分類標準:大小種類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使按不同分類統計的方法得以鞏固。

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

活動四師:剛才大家表現得都非常積極投入,現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多媒體課件播放觀看花燈的情景。引入需要解決問題。

學生仔細觀看課件小組比賽用分類方法進行統計

能夠運用所學知道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五師: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分類統計,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誰來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作簡單回顧與整理。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總結,并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學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的提出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對于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學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信息窗2沙灘游玩教學內容:認識可能性,教材第104—106頁教學目標:1、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步確定的。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簡單第說明理由。3、在判斷可能性的過程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鞏固對可能性的認識,能夠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現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一、游戲激趣,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這幾只小螃蟹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它們都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不信你聽!(課件)你們說說誰能得第一?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是呀,在不同場次的比賽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勝,這就是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來體會可能性。

學生交流。

使學生產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到可能性的學習中。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1、師生共同體驗“一定”、“不可能”師:我這有一個神秘的盒子,里面裝著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誰來摸一個給大家看看?

師:你知道這個盒里的小秘密了嗎?小結:正像你們所說的,這個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個,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書:一定)師:在這個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們剛才所說的黃色的球嗎?為什么?小結:是呀,正因為這個盒子里沒有黃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是黃色的。(板書:不可能)2、小組合作,體驗“可能”。師:在我們摸球的同時,有幾個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們是怎么摸的?師:看明白了嗎?做這個游戲時應該注意什么?在組長的帶領下按順序摸球,請把結果填在表一中。師:我們統計一下,你們組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師:觀察每組摸到粉球和黃球的次數,你發現了什么?師:大膽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黃球的個數同樣多,那摸到粉球、黃球的次數會怎樣?你想說什么?三、聯系生活,學以治用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可能性的問題,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些事情是不能確定的。下面我們來做個小練習。2、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四、總結全課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摸球,其他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你們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2)你說說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給我點鼓勵(4)誰還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顏色的?(5)我猜一定還是粉色的。(6)誰還想來試試?

師生驗證,一個一個地拿出來。

學生交流。

學生觀看錄像。

交流摸球時應注意的問題。

小組活動。

小組交流。

獨立思考,動手驗證。

全班交流。

學生回答并簡單地說明理由。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交流。

學生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作簡要回顧整理。

能夠積極地動腦參與,在交流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用“一定”“不可能”說出預測的結果。

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能對事件的發生有一個多角度的認識,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正確地判斷。

能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應用意識。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總結,并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學反思1、能夠根據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與統計有關的問題,初步認識一些事物可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統計。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第六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給定東、西、南、北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他三個方向,看簡單的路線圖;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教材編寫的特點:1、素材的選取充滿詩情畫意。教材選取的素材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鄉村美景——小橋流水人家。題目本身就足以給人以美的感受,恬靜的畫面更能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這樣的素材既能有效的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又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體驗與情感的陶冶。2、強調了數學學習的現實性。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不只是單純的關注知識的獲得,而且關注學生個體經驗的積累。因此,無論是素材的選取還是練習的設計,都強調了學習數學的現實性。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生活,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2、經歷辨認方向與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形狀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3、能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有關方向和位置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給定東、西、南、北中一個方向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學與教建議: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資源。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情景圖的育人功能,滲透審美教育。教師可以用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介紹美麗的鄉村風景,也可以結合畫面的意境給人物配上富有詩意的對話,將審美教育滲透其中。2、為學生學習創設現實情境。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特點,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現實的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情景素材做“引子”,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方向的辨認。3、采用實踐性、操作性的評價方式。本單元不適宜用紙筆測試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時,應注意創設現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實地辨認方向或路線圖的活動。在活動中,多角度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教學課時數:4課時

六、小橋流水人家——方向與位置信息窗2小橋流水人家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68的內容二、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三、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四、教具準備:照片、圖片五、教學過程:(一)、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1、給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1)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2)實地“拍照”: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里。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們都“印”在自己的腦子里.(3)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并站到相應的位置去。2、給小鬧鐘“拍照”。(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鬧鐘拍照的場景及3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并在書上69頁連一連。(2)核對結果。3、觀察小木船。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在這美麗的小河上有一條小船剛剛劃過小橋,這時,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這只小船,他們都給小朋友拍了照。(1)請組長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學分別從上、前、側面觀察木船的場景,并出示3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并核對結果。4、觀察大水車(1)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2)有2個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車,引導學生他們的位置關系。(3)請一組學生匯報觀察結果。討論:2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后、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么樣子呢?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想象的結果。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你還想觀察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教學反思:1、給定一個方向能夠分辨出其他三個方向,回看簡單的線路圖,但如果讓其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學生有困難。2、缺乏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七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倍的意義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材編寫的特點:1、素材的選取具有趣味性和廣泛性。捕捉昆蟲、采摘輸液、拾撿貝殼等,是小學生都喜歡的有趣的活動。這樣的素材適用于不同地域的學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對學習內容進行科學整合。本單元所編制的知識結構較傳統教材有很大的改變,知識跨度比較大,編排較靈活。教材對利用口訣求商的知識不再細分6的口訣、7的口訣……而是采取了大步走的方式,將2—9的口訣求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用2—5的口訣求商,一部分是用6—9的口訣求商,分別安排在兩個信息窗中。而兩部分的編排又有變化,第一部分使用2—5的口訣求商,重在算理、方法的探索,而第二部分用6—9的口訣求商則重在運用口訣求商來解決問題。這樣編排會使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3、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義,加強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本單元將“倍”的意義及有關的計算納入其中,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義,體會知識的發展與聯系。4、練習設計增強了多樣性和現實性。本單元的練習題形式多樣,這些題目都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決,有較大的靈活性。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鞏固、應用了知識,而且充滿了情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比較熟練的口算表內除法;初步認識“倍”,了解“倍”的意義。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3、結合現實生活提出簡單的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用乘法口訣求商。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意義。學與教建議:1、開發利用好教學資源。在學習本單元知識時,要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的情景,引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展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應避免將情景僅僅看作是簡單的看圖找條件、提問題,應注重與學生生活的密切結合。2、以“問題解決”為探索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注重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的指導。雖然本單元是計算教學,但要注重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的訓練。3、正確處理算法多樣化與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教材中用解決問題引出對口訣求商計算方法的探索。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適當關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會用口訣求商是本單元教學的主要目標,當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商后,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如果學生想不到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師應給予針對性地引導。4、恰當的評價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計算表內除法的能力,在本單元結束時,應達到每分鐘計算8—10題的基本要求。教學課時數:10課時

七、制作標本——表內除法信息窗1采集動植物標本一、教學內容: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教科書第72~74頁二、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2~5的口訣求商。2、

經歷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

在與同伴共同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習數學興趣。三、教學重點、難點會用2—5的口訣求商四、教具準備:掛圖、小棒五、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同學們,你經常到郊外去玩嗎?在郊外你參加過哪些活動?今天天氣特別好,你們想到郊外去玩嗎?快快閉上眼睛,咱們現在就出發!(出示掛圖)師:快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師:聽了這些小朋友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地來解決。學生回憶到郊外所參加過的活動,如放風箏、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回答:有三個小男孩在捉蝴蝶、三個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說:我們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說:勻們3人共采了12種葉子。其中其中個小女孩說:我采了8朵花,每種2朵。。。。。(允許學生說出情境圖中的其它信息)學生可能提出的數學問題: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女同學平均每人采了幾種葉子?那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幾種花……使學生產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

學生能否全面了解圖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學生對圖中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活動二師: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來嗎?教師板書:15÷3師:15÷3等于幾?你想怎么樣來計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學具。(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情況,)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了哪幾種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想了許多好的辦法算出了15÷3的結果。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幾個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這句乘法口訣來計算。教師板書:三(五)十五商是5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么樣用乘法口訣求商。教師板書:用口訣求商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學生說出算式:15÷3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1、

用小棒擺一擺:

2、

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p>

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對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一個比較的印象。

學生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如果有學生能說出得數教師應予以鼓勵。

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合作。動腦筋想出辦法后,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對學生有價值的想法及時地給與肯定,使他們對每一種算法都有所體驗,提倡算法多樣化。

對于合作意識強的小組給予肯定。

使學生初步感覺到用口訣求商比較方便。

允許學生選擇其它方法。

活動三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穿紅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幾種花嗎?列算式表示出來。師:說說你是怎么樣計算的?師:剛才沒有用口訣來計算的同學,你現在能再來試一試嗎?師:計算除法,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豎式。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先寫被除數8,再寫╯,最后在╯8的左邊寫除數2,想8里面有幾個2?然后再在橫線上寫4……

4……商除數……2╯8……被除數8……2和4的積0

學生回答:8÷2=4(種)學生可能回答:擺小棒連續連續4個2;想二四得八。。。

學生學習除法豎式的書寫和計算過程。理解每一步的意義及被除數、除數、商的位置

學生正確用算式表示出來。鼓勵用口訣求商的學生。

除法豎式比乘法豎式要難,書寫格式與加、減、乘法不同,計算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所以重點讓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過程。活動四自主練習第2題。

(這道題主要幫助學生鞏固熟悉2~5乘法口訣,為用口訣求商打好基礎,所以教學時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師在課前把口訣寫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課件,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

學生復習2~5的乘法口訣:

二()得六()五二十五()四十二四()十六四()二十()五十五()四十二二()得六

學生非常熟悉地說出2~5的乘法口訣?;顒游鍘煟哼@里有15個小方格,請你拿出自己喜歡的五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師: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師:請你用算式來表示一下吧?師:你能用口訣來算出15÷5等于幾嗎?用哪句口訣?商是幾?

師:如果三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師:在計算這兩道算式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產生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的想法,并提出問題: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

15÷5=3(個)學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學生列出算式并回答:15÷3=5(個)三(五)十五學生發現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這句口訣。

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

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說出所使用的口訣。

學生體會到用一句乘法口訣能計算兩道除法算式,意識到用口訣來求商的方便?;顒恿瑢W們喜歡玩風車嗎?這3個風車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讓風車轉起來,就趕快來算一算吧!看誰的風車轉得最快!

學生練習除法算式的計算:12÷42÷215÷34÷44÷212÷38÷46÷29÷316÷48÷26÷320÷410÷23÷3

對能夠運用口訣求商、正確率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予以鼓勵?;顒悠哒l來說一說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作簡單回顧與整理。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的總結,也可以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學反思:1、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老師還沒有講解時就已經知道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且運用靈活。2、生仍然不善于提問題,今后教師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信息窗2觀賞蝴蝶標本一、教學內容:教材76頁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2、經歷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與同伴共同探討的計算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重點、難點:會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五、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師:上次一年級2班的小朋友到郊外游玩,采集回來很多的植物的葉子,今天他們要把這些葉子做成植物標本。(課件出示78頁情境圖)師:快來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

師:聽了這些小朋友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了這么多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地來解決。

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回答:有3個學生在做樹葉的標本,有3個同學在做小花的標本,總共有72片長葉子,每個盒子里能裝進9個葉子標本。有42多紅花,每盒能放6多小紅花的標本……(允許學生說書情境圖中的其他信息)

學生肯能提出的數學問題:長葉子標本能裝多少盒?紅花能裝多少盒?……

學生能否全面了解情境圖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學生對圖中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顒佣煟洪L葉子標本能裝幾盒?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教師板書:72÷9師:72÷9等于幾?你想怎樣怎么樣來計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學具。(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了哪幾種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想出了許多的好辦法算出了72÷8的結果,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幾個9是72,也就是用八九七十二這句乘法口訣來計算。師板書(八)九七十二商是8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學生說出算式72÷9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1、用小棒來擺一擺。2、用乘法口訣八九七十二來計算。3、……

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對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得數教師應予以鼓勵。

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與合作。動腦筋想出辦法后,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學生有價值的想法及時地給與肯定,使他們對每一種算法都有所體驗,提倡算法多樣化。

使學生初步感覺到用口訣來求商比較方便。

允許學生選擇其他方法?;顒尤龓煟耗隳苡米约合矚g的方法算一算紅花的標本能裝多少盒嗎?列算式表示出來。師:說說你是怎么樣來計算的?師:剛才沒有用口訣來計算的小朋友,你現在能再來試一試,嗎?師:誰能用豎式的方法表示出來?

學生回答42÷6=7(盒)學生可能回答:擺小棒、連續減7個6、想想口訣六七四十二。

學生上來板書豎式。

學生正確的用算式表示出來。

鼓勵用口訣求商的同學。

注意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過程。活動四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口訣來計算?

師: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你們感興趣的問題,并說說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訣?

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

學生解答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交流。

語言是否有條理,表達是否到位。數學的思維是否清晰,能不能運用口訣來解決除法、商的問題。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怎樣?敢不敢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得是否清晰?;顒游鍘煟赫埓蠹彝瓿山炭茣?9頁自主練習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每一道題的計算過程。

關注能否掌握除法的計算過程。活動六師:誰來說一說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簡單回顧與整理。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的總結,也可以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學反思:1、學生能夠根據一幅圖畫列出兩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2、但在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問題上容易混淆。

第三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初步認識角,比較角的大小,畫角。教材編寫的特點:1、較好的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材中選擇了學生最熟悉的教室內的活動作為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教材又適時地將其中的數學信息抽取起來,讓學生觀察、分析,理解知識,努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強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教材從學生對角的已有認知入手,讓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中認知角,借助學生所喜歡的小制作活動引起對角的大小的探究,使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容易理解。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借助三角尺認識直角、銳角、鈍角,會用直角符號表示直角;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形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3、體會身邊處處有輸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學與教建議: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雖然學生沒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夠初步辨認出現實生活中很多的角,對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切實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2、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學習。教學中,可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充分感知角的形狀、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在比較角的大小及認識銳角和鈍角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把實踐操作與有效的觀察比較結合起來,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教學課時數:4課時

三、小制作——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角的初步認識,教科書23~27頁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個部分的名稱;認識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和形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認識角,會表示角,分清鈍角、直角、銳角。教學用具:課件、實物(扇子、鐘表、五角星)學生用具:三角板、剪刀、紙板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制作嗎?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后,突然像發現了一個大秘密似的叫了起來:“快來看,紅五星上有許多——”(老師故意停頓)學生觀察五角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師:對就是角,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吹竭@兒,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觀察情境圖,表達自己的看法,可能提出的問題有:1、那里有角?2、什么是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二)師:在圖中你發現哪里有角,能上來指一指嗎?同學交流觀察到的角,再到前臺指給全班同學看。師:你能說說你觀察到的角是教師什么形狀的嗎?學生通過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話談談對角的感受。(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狀。重視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學習)課件演示角從實物(鐘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來的過程。結合剛抽取出的圖形講述什么樣的圖形是角。理解角,認識角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話談談對角的感受。(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狀。重視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學習)(將上面提到的扇子更換為張開的剪刀這樣所提供的三個物體所含有的角,都是由直邊組成的,都是標準意義上的角,而對于弧線,又在何時辨析呢?總不能直接告訴吧。為突破這一認識的障礙,我們又設計了摸角的游戲。師:閉上眼睛,從你的學具袋中摸出有角的物體?(有三角尺,半圓、圓等)(生舉出三角板)師:你是憑什么感覺摸出它有角的呢?生1:刺手,尖尖的。師:再閉眼摸一摸,幾樣物體感覺有什么不同?生1:半圓形有一邊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圓滑的。生2:圓形四周是滑溜溜的,三角尺四周是直直的。(師板書:直直的。)師:看來有角的地方總是尖尖的,直直的,尖尖的叫頂點,直直的線叫邊。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在觸摸、比較、體驗的基礎上找到了角的感覺,辨清了角的結構,提煉出了角的組成要素,這是學生自己的感知,而不是教師的灌輸。)師:你能給角的個部分起個名字嗎?學生命名。(知道角的組成)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師:你能做出一個角嗎?學生獨立做角,可能會根據情景圖的提示剪一剪,擺一擺,也可能用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做角。(能夠充分發揮想象,想出不同的做角方法)(三)師:你能指一指圖上其他的角嗎?到情境中找角(關注學生的觀察能力)課件展示在實物中抽象出來的角。觀察并再次認識角。師:觀察這些角,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學生可能發現(1)

這些角有大有?。?)

第三幅和第四幅圖中的角形狀一樣(關注學生的發現過程)師: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給它標上直角符號。你看,直角符號像什么?你還能在哪里見過直角?在直角上標出直角符號。學生可以在教室里找。(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想象,加深對直角的感知)(四)全課總結學生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正確評價他人)教學反思1、生都認識角,但在總結角的特點時,不會歸納。2、在講解角的頂點時,不夠到位。3、銳角和鈍角學生分辨不清,不會畫角,教案設計中必須有專門講解。

第十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簡單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教材編寫的特點: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本單元的設計依然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價值。2、突出了運算法則形式的層次性。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材在設計內容時采取了“減緩玻度、留有空間”的策略。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導學生在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積累概括和提煉;同時,還注重將一部分空間留給學生,在他們獲得了“先乘后加減”的經驗后,主動推廣,概括出“先除后加減”的結論,最后形成完整地認識。這樣一安排,有利于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教學目標: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感受混合運算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掌握運算順序。教學難點:掌握運算順序。學與教建議:1、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本單元選區的素材使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因為大部分學生有外出旅游的經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親身體驗簡單談談最難忘的一次旅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而不要把這個規定強行灌輸給學生。2、注重相關信息的選擇,提高學生選擇信息的能力。本單元的兩個信息窗都提供了較多的信息,欣喜地呈現有的是對話,有的是標示牌,還有的需要學生親自數一數。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仔細看圖,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有用的信息來解決問題。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評價。本單元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乘(除)加(減)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考查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課時數:4課時

十、休閑假日——混合運算信息窗1進入景區

教學內容:教科書108頁—109頁教學目標: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運算順序的合理性。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展開對簡單四則混合運算知識的學習。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1、泰山風景圖片欣賞。2、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旅游團去泰山游玩。

學生欣賞圖片

通過欣賞感受泰山的雄偉,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礎。活動二1、(課件演示坐車來到山下的動畫)師:我們已經來到了進山的入口處,如果你是我們團的導游,你想知道什么呢?(板書:旅游團一同有多少人)2、(課件呈現信息窗1)師:請你認真觀察畫面,你能找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嗎?

3、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嗎?請試試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4、師:誰能上來講一講你的方法。

5、這些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6、師:當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時,應該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7、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可能回答: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張票?……

學生根據畫面尋找所需要的信息:導游說:“9人一組,已經分了4組?!庇慰驼f:“還剩5人?!薄?/p>

學生嘗試解決,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學生在黑板上邊板書邊講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9+9+9+9+5先算9×4=36(人)在算36+5=41(人)9×4+55+9×4……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重點明確:這幾道算式都是先求4個組的人數,在加剩余的人數。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學生自由發言。

關注學生能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關注學生能否找出同來解決問題的信息。

學生獨立探索。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交流,及表達是否清晰條理。

關注學生能否講清自己的想法。

關注學生能否結合具體情景明確運算順序。關注學生能否對不同方法進行評價?;顒尤?、(課件出示司機拿錢交款的畫面)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2、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板書:應該找回多少元)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4、師:對這個同學的方法,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引導學生看圖說出: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小型車:4元每輛,大型車:6元每輛司機要交3輛轎車的停車費,他拿出來50元。……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一共要付出多少錢?要找回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讓不同算法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并講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現的算法:(1)

4×3=12(元)50—12==38(元)(2)50—4×3=38(元)

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回答。

能否認真觀察畫面,尋找有用信息。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關注學生是否能清晰地講解算式的含義。

在相互的質疑、解疑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顒铀?、師: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有什么共同點嗎?2、師:當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么?

學生觀察后自由發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減法兩種運算。都是先算乘法。

能完整清晰地發言,并能專心傾聽別人的講話。

活動五師:請大家完成教科書110頁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關注是否能掌握乘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活動六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自己有哪些收獲,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

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評價是否公正客觀。

教學反思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比較困難,教師過于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因而在講解的過程中過于簡單,學生掌握的不夠理想。

信息窗2觀光旅游

教學內容:除加(減)混合運算,教材第112—113頁。教學目標: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運算順序的合理性。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除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第思考問題。3、建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進一步學習除加(減)混合運算,理解算理。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真棒,差幾條船呢,你能幫他們算一算嗎?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名同學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師:當算式里有除法和減法時,應該先算除法,再算減法。②45÷5=9(條),實際上只有8條,所以不夠。

學生獨立探索,全班交流。學生邊展示賓講解,可能有一下方法:①45÷5=9(條)9-8=1(條)②45÷5-8=1(條)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關注學生能否結合具體情境明確運算順序?;顒尤龓煟簭膱D中,你還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學生獨立觀察畫面,尋找信息,并能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讓不同算法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并講清自己的思路。

能否認真觀察畫面,尋找有用信息。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關注學生是否能清晰地講解算式的含義?;顒铀膸煟赫埓蠹矣^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有什么共同點嗎?師:當有除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么?

學生觀察后自由發言。

都是先算除法。

能否完整清晰第1發言,并能專心傾聽別人的講話?;顒游鍘煟赫埓蠹彝瓿山炭茣?13頁自主聯系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關注能否掌握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顒恿鶗r: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自己有什么收獲,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

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評價是否公正客觀。

教學反思在講解的過程中同學們基本上能夠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又顯得有些亂,計算順序容易出現問題。

第四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6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和9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口訣的系統整理。教材編寫的特點:1、素材的選取具有時代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將成為“地球村”。所以,本單元以獨特的視角,選取了一個外國兒童“凱蒂”向中國孩子學習中國特有的手工制作為素材,引出對6—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此情景,學生喜聞樂見,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圖中中外孩子合作友好,一起玩耍的氣氛,也為教材增添了新意。2、知識結構編排合力。第二單元2—5的乘法口訣,都是五句。本單元,幾的乘法口訣就有幾句,這樣便于學生更好的探索規律,形成結構。3、練習形式多樣化?!白灾骶毩暋敝?,為學生提供的練習形式多樣,除了常規的計算題外,還設計了“填順口溜”、“你說我寫”、“配鑰匙”、“找規律”等形式的練習。豐富多彩的練習內容,能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愿望。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6—9的乘法口訣。2、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口訣編制規律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編口訣、找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研究問題的本領。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與自編口訣。教學難點:尋找規律,記憶口訣。學與教建議:1、充分利用教材,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教學時,以“凱蒂學藝”為故事背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為故事加上時間、地點,為人物配上生動的對話,增加清靜的現實性,便于學生捕捉有用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嘗試解決。2、逐步增大乘法口訣的探索空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師生可以從共同編制口訣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編制口訣,在通過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這樣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3、引導學生尋找記憶口訣的方法。要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方法。對口訣的記憶,還要在運用口訣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到本學段末,利用口訣計算乘法應達到每分鐘8——10題。4、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一要注意運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二要為學生提供參與現實生活的機會,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逐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課時數:10課時

四、凱蒂學藝——表內乘法(二)信息窗1——縫沙包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6的乘法口訣。2、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口訣編制規律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編口訣、找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研究問題的本領。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6的乘法口訣,并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縫沙包的信息圖師生雙邊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出示縫沙包的信息圖)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說了什么?學生發言。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生1:縫3個沙包要用多少塊布?生2:縫4個沙包要用多少塊布?生3:縫5個沙包要用多少塊布?生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個紙杯?生5:墻上一共掛著多少只紙鶴?……二、自編口訣,解決問題。1、凱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聰明,她想請大家幫忙算算,縫6個沙包要用多少塊布。你愿意幫忙嗎?2、那需要多少塊布呢?(36塊)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來的。生2:我們可以這樣想:1個沙包6塊布,2個沙包12塊布……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訣來計算的。你用的哪句口訣?學生發言。3、這個同學真聰明,能根據剛才的得數想出口訣:六六三十六。你還能編出其他的關于6的口訣嗎?試試看。小組合作自編口訣。全班交流。4、書上有一首兒歌:……你能接著編下去嗎?試試看。請以小組為單位,編兒歌。 學生按照兒歌的形式接著填數。5、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這些口訣快速的記下來。對口令??凑l接的又對又快。 學生獨自記口訣,運用自己的方法體驗記憶的過程。三、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學反思:6的口訣,由于數較大,學生背誦起來有困難,在講解的過程中必須反復背誦,教師應教會學生總結規律,指導背誦。教學反思1、學生在觀察信息窗的時候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講解過多。2、自己能很快編出口訣。

信息窗2——疊紙啪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7的乘法口訣。2、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口訣編制規律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編口訣、找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研究問題的本領。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7的乘法口訣,并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疊紙啪的信息圖師生雙邊活動:活動一:1、同學們猜一猜,這次凱蒂又跟小朋友們學習什么手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凱蒂究竟又來學習什么手藝。2、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盡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學生仔細觀察教材疊紙啪的信息圖,提出問題。(注意觀察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能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有沒有問題意識。)活動二:1、老師看到凱蒂學會疊紙啪,感到非常高興。于是,我編了一首兒歌:……你能接著編下去嗎?試試看。2、請以小組為單位,編兒歌。 3、學生按照兒歌的形式接著填數。讓學生合理分工,積極參與,利用有效的時間認真地檢查?;顒尤?、你們算的又快又準,你是怎樣算的?有什么小竅門?2、你們都能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試一試。編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3、誰愿意把你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學生獨立說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學生來補充。(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利用不同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在交流的時候,能否取長補短,自我完善。在小組交流時,是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 活動四:1、你們都會編口訣,真了不起,誰能很快地把這些口訣記下來呢?為什么記得那么快,說說你有小竅門?發現了什么規律?2、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這些口訣快速的記下來。3、對口令??凑l接的又對又快。 4、學生獨自記口訣,運用自己的方法體驗記憶的過程。 (注意觀察學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記憶口訣;在記的過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生能否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創新的意識。在記憶口訣過程中學生能否自覺優化自己的方法。)活動五:1、你會利用7的乘法口句解決問題嗎?試試看:玩老鷹捉小雞游戲的多少人?玩開火車游戲的多少人?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訣是什么?學生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交流。3、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你們感興趣的問題,然后一并解決,并說說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訣。 (注意觀察語言是否有條理,表達是否到位。數學的思維是否清晰,能不能運用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活動六: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獲。 教學反思:1、學生在觀察信息窗的時候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講解過多。2、自己能很快編出口訣。

信息窗3——學做中國結教學目標:1、利用已有的經驗來編制8的乘法口訣,在探究規律的基礎上記憶8的乘法口訣,能正確運用8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2、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3、通過解決實際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同學們猜一猜,這次凱蒂又跟小朋友們學習什么手藝?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凱蒂究竟又來學習什么手藝。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盡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學生仔細觀察教材41頁的圖。通過觀察和數數知道……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觀察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能否認真仔細的觀察、數數。

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關注學生有沒有問題意識?;顒佣蠋熆吹絼P蒂學會了剪紙,感到非常高興。于是,我編了一首兒歌:小小少年手兒巧,編起結來水平高。中國結兒真奇妙咱們仔細瞧一瞧1個結上8個環?!隳芙又幭氯??2個結上怎么樣?試試看。

請以小組為單位,編兒歌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按照兒歌的形式接著填數。讓學生合理分工,積極參與,利用有效的時間認真地檢查。

觀察學生是否有興趣。

關注學生是否會找準思維的切入口。訓練學生認真聆聽別人發言的好習慣。

正確引導評價。活動三你們算的又快又準,你是怎樣算的?有什么小竅門?

你們都能編出8的乘法口訣嗎?試一試。編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誰愿意把你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

學生獨立說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學生來補充。

學生編制口訣。

學生是否會利用不同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在交流的時候,能否取長補短,自我完善。在小組交流時,是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四你們都會編口訣,真了不起,誰能很快地把這些口訣記下來呢?

為什么記得那么快,說說你有小竅門?發現了什么規律?

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這些口訣快速的記下來。

對口令??凑l接的又對又快。

學生獨自記口訣,運用自己的方法體驗記憶的過程。

學生發現的規律可能有:……

學生對口令。

學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記憶口訣;在記的過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學生能否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創新的意識。

武在記憶口訣過程中學生能否自覺優化自己的方法?;顒游迥銜?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嗎?試試看: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訣是什么?

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你們感興趣的問題,然后一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