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概論之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與中外文化交匯遼寧財貿學院2024/6/21本章主要內容:中國文化與外域文化的交匯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3中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122024/6/21第一節中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一、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融二、少數民族的文化貢獻一、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融2024/6/212024/6/21史記——匈奴傳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力士能彎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不知禮義。第一,無城郭、耕地,遷徙無定,游牧為生;第二,尚處在文明社會的門檻之外,無文字,不知禮儀;第三,全民善騎射,極其勇猛剽悍;第四,畜牧、狩獵和掠奪,是其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且可以隨時轉化。塞上——柳開鳴鏑直上一千尺,天靜無聲風正干。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云看。一方面,通過和親、茶馬互市等,使胡漢互化,文化得到交流。以畜牧產品交換糧食、茶葉、布帛、鐵器等。另一方面,通過戰爭、征伐,或南下劫掠等,使得文化互通、胡漢融合。一、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融2024/6/21二、少數民族的文化貢獻
經濟生活衣著服飾日常起居音樂舞蹈文學史學其他2024/6/21第二節中國文化與外域文化的交匯1.佛教文化是漢唐時期輸入中國的文化主體。2.輸入——吸收——輸出3.唐代藝術也因吸收佛教文化而瑰麗輝煌4.回教、襖教、景教、摩尼教等也相機傳入。漢唐時期,吸收外來文化,但依舊保持中國文化的穩定性。1.明耶穌會士來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2.“西學東漸”之風在雍正年間戛然而止。3.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4.陳獨秀提出,必須全面改造中國文化。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匯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匯2024/6/21一、佛教文化是漢唐時期輸入我國的外來文化的主體佛學本土化——禪宗、華嚴宗、天臺宗、凈土宗,成為中國化的佛學宗派。佛教宋明時期,新儒學派性佛學中吸取營養,使之與易老莊三玄結合,,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學,這是文化交流史上創造性轉化的一個范例。2024/6/21二、輸入——吸收——輸出2.吸收3.輸出1.輸入日《大藏經》:23900多卷,大部分為中國學者所譯或所作。2024/6/21三、佛教對唐代藝術的影響寶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筑樣式之一,其名字和形制都來自于印度。孫思邈《千金方》載有印度藥方;隋唐樂壇的“天竺樂”;佛教繪畫——吳道子的宗教題材繪畫、閻立本、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云岡、敦煌等佛教壁畫中外文化的交匯2024/6/21中外文化第一次交匯四、回教、襖教、景教、摩尼教等也相機傳入。漢唐時期,是中國文化興隆昌盛的黃金時期。這一盛況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規模的文化輸入,使中國文化系統可以根據本民族的特色,對外來文化加以取舍,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漢唐時期,吸收外來文化,但依舊保持中國文化的穩定性。唐人的宏達氣魄和用于探究的精神,在當時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2024/6/21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匯一、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匯開端于明朝萬歷年間。明代萬歷年間,耶穌會士叩開封閉的“遠東帝國大門”來華傳教,同時也帶來了歐洲文化,包括歐洲
古典哲學、邏輯學、美學、音樂以及自然科學等,尤其是后者,對中國文化影響極大:歐氏幾何及其演繹推論的思維方式影響著中國的思想界;世界輿圖擴大了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獲得了新的世界概念;火器、望遠鏡等儀器的介紹和應用,啟迪了中國人思維。傳教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2024/6/21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匯二、到了18世紀,封建生產方式趨于沒落,統治集團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西學東漸”中止。三、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破了清帝國封閉的大門,歐洲近代文化強制性地與中國文化交匯。四、陳獨秀在《吾人最后之覺悟》中勾勒出中國人采納西方文化的基本線索:首先是“火器歷法”;其次是“制械練兵之術”;再次是“西政”。這一線索提出一個思想:即處處挨打的中國走向現代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全面改造中國社會及其文化。2024/6/212024/6/21第三節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交往已久中朝文化交往溯源久遠中國科技對世界多方面影響中國文學在國外影響廣泛中國哲學也對歐洲產生比較深刻的影響1.“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使中國文化第一次真正走向世界。它的意義在于:
第一,推動了世界文明進步。自東西路線開通,漢朝的絲帛、漆器、鐵具、兵器及制造術,隨同出行的漢使傳往西域各國;東漢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即從洛陽向全國推廣,迅速傳入河西走廊和新疆,3世紀時中國紙已經在伊拉克出現;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方,并對歐洲的歷史起了重大推動作用。
第二,促進了中國文化發展。“絲綢之路”的開通,其他文明體系的成果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包括中亞、西亞的許多農牧土特產品,如安石榴、黃瓜、胡瓜等瓜果,玻璃、琉璃、毛皮、呢絨、馬匹、香料等特產從西域傳來。西域的音樂、舞蹈、雜技也如潮水般滾滾東來,琵琶、箜篌、笛子、笳、角等大量樂器被皇室樂隊、民間樂隊采用,促進了中國音樂、歌舞的發展。佛教也是通過這條路線從西方舶來的,不僅深刻影響中國文化,而且,又使中國成為日本、朝鮮等國傳播佛教的基地。2.試述佛教對宋理學影響
公元前3世紀,通過“絲綢之路”,佛教從西方傳來,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宋理學的影響極大。宋理學是以儒學為主體,以倫理為本位,融合道、釋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思想體系。就其思想本身而論,受佛教思想影響比較深刻:第一,理學的宗教禁欲傾向受佛教修持論的影響。佛教的修持目標是“六根清凈”,達到“心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的目的,而宋理學的創始者周敦頤主張“寡欲以至于無,無則誠立明通”,程顥、程頤強調“存天理,去人欲”的修持目標,朱熹則把二程的觀點發展為“存天理,滅人欲”。顯然程宋理學的修持目標正是佛教修持目標。第二,理學體系對佛教華嚴宗的邏輯建構方式的借鑒。華嚴宗提出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理事相即,圓融無礙”的思辨關系,為二程以至朱熹理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論源泉,如朱熹就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理是一切的主宰的力量。顯然這種思辨特色與華嚴宗的思辨關系相一致。在佛教思想的影響下,使得程朱理學體系具有了邏輯上的本體論基礎。第三,對佛教禪悟修持方法的吸收。理學的代表人物程顥每每與弟子門人靜坐禪悟,屏息除念,以此作為入門之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培養的能力試題及答案
- 初二英語提高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市場競爭策略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的理念與方法論研究 試題及答案
- 幻想情景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檢驗員備考攻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中成功的關鍵要素試題及答案
- 本科國際公法試題及答案
- 農業區位因素試題及答案
-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畢業班數學質量檢測卷(附答案)
- 現金盤點表完整版
- 金蝶固定資產管理系統
- LY/T 2457-2015西南樺培育技術規程
- GB/T 40998-2021變性淀粉中羥丙基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規定電氣設備部件(特別是接線端子)允許溫升的導則
- 軍標類型整理文檔
- FZ/T 52019-2011萊賽爾短纖維
- 止血包扎(課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政治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