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學講義
課時:54學時
任課教師:林艷紅
第一章緒論
本章重點:
1:生物的分界
2:動物的自然分類系統
3:分類等級
4:物種的定義
5:物種命名方法及注意事項
6: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持續利用
第一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持續利用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地區內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總和。通常分成三個層次:基因(遺傳)多樣
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物種多樣性是指動物、植物、
微生物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到目前為止描述過的物種數目為140^150萬種,而地球上物種的數量為
500~3000萬種.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圉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內生
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
二、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
當今世界范圍內所面臨的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糧食短缺、能源消耗都依賴生物多樣性保護,
也都為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
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對生物資源無止境的索取,是生物資源破壞嚴重。
引起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主要有棲息地喪失和片段化;掠奪式的過度利用;環境污染;農業和林業的品
種單一化.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1,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和法規
2、確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原則,明確保護對象和目的
3,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
當前保護區的類型主要有:
自然保護區一一較小的人為干擾,保護重要自然價值的地區.如:
國家公園一一具有各種各樣的顯著特征和生態系統的較大地區,以不威脅價值情況下,可參觀、旅游、娛
樂、科研等活動。
自然遺跡保護區一一占地較小而能保護一個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跡。
野生生物管理區一一保護和利用野生生物為目的的人為控制區。
景觀保護區一一由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為特色的供旅游以內感的場所
自然資源保護區一一當地特色資源集中地.另外,還有人類學保護區以及特有保護地等類型.有的保護區
或國家公園兼有幾項功能.
4.生物多樣性的移(遷)地保護
移地保護措施主要是補充就地保護的一種途徑。
第二節生物的分界及動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自然界是由生物與非生物成的.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現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遺傳變異、感應性
和適應性等生命現象的都是生物‘
人們雜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很早就注意到了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生物中動物和植物在位移、生長方式
及營養方式上的顯著不同,我國自有文字以來便可見到對動物和植物的劃分,如甲骨文中的稻、麥、黍、
稷、馬、牛、羊、豬。倒是瑞典的學者林奈(CarlVonLinne,1735)以能否運動為標準,明確把生物分成
動物界和植物界兩大系統。
顯微鏡的廣泛使用,給兼有動物和植物特性的單細胞生物的歸類帶來了困難,于是霍格(J.Hogg,I860)
和赫克爾(E.H.Haeckel,1866)創立了生物的第三----原生生物界.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細胞學的
研究表明,細菌、藍藻細胞的細微結構與其他生物有顯著不同,因此考柏蘭(H.F.Copleand,1938)提出四
界分類系統,將它們確定為原核生物界,其他生物均屬于真核生物。
又因真菌在結構上既象植物又不同于植物,在營養方式上既不同于植物又不同于動物,惠特克
(R.H.Whittaker,1969)提出五界系統,把其從植物界中獨立出來,另立為真菌界?;萏乜说奈褰缦到y得
到了普遍接受,因為其充分反映了生物界的系統發育過程比較接近的階段發展根據營養方式的分支發展.
鑒于病毒具有生命特征,但非細胞形態,陳世騏(1979)提出3個總界六界系統(見P6緒表4)
對原生生物分界的問題,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由于動物、植物在歷史發展上有著共同的起源,所以在
系統演化上,某些低等生物就表現出“亦此亦彼”現象,使人們總不能在動物和植物之間化出鮮明的界限,
因此認為原生動物界并不是一個自然的類群.1974年黎德爾提出了他的四界系統取消了原生生物界,將其
成員分別納入植物界、動物界中,成為比較緊湊的四界系統。
近年有學者將原核生物中古細菌獨立出來自成一界,提出與上述六界不同的六界系統,即原核生物界、古
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還有學者提出八界系統。
總之,關于生物的分界問題目前尚無統一的看法.但生物的分界,揭示了生物從原核到真核,從簡
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的進化方向,顯示了生命歷史所經歷的發展過程.
第三節動物學及其分科
一、動物學的定義
動物學是研究動物體的形態結構和有關的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動物學的分科
現代動物學所研究的范圍極其廣泛而復雜,根據對各種特殊矛盾的研究,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分支學科,
對研究對象的細致和深入,形成了原生動物學、貝類學、昆蟲學'魚類學等;對研究內容的萃取和拓展,
建立了形態學、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生理學、生態學、神經學、內分泌學、胚胎學等;隨著物理學、
化學、數學、工程學與動物學的相互滲透,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廣泛應用,發展了動物生化、動物物
理、仿生學的等邊緣學科。從群體、個體、細胞、分子等不同結構水平難行研究,動物學的分支學科十分
恢弘.
綜上所述,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
三、保護生物學
研究保護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持續利用生物資源等問題的學科稱為保護生物學。1992年聯
合國環境署主持制定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我國簽定了該公約。
第四節研究動物學的目的意義
一、目的
合理地、可持續地利用動物資源,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二、意義
紛紜多彩的動物界不僅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寶貴資源,也為美化人們的生活、滿
足人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因此研究動物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五節動物學發展簡史
動物學的發展簡史:
動物學象其他任何一門學科一樣,有它自身的發展史。它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同自然作斗爭的歷史;另
一方面,也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變遷,它的全部發展史是與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分不開的。
在西方,動物學的研究開始于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他總結了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斗爭得到的有
關于動物學的知識,并對各種動物作了細致的觀察,記述了450種動物,首次建立了動物分類系統,將它
們分為有血動物和無血動物,且對比較解剖學、組織胚胎學也有巨大貢獻,亞氏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
宗教的統治進入一切學術領域,維護神權和唯心主義阻礙動物學及其他學科的自由探討。這種現象一直持
續到文藝復興時期,隨后動物學和其他科學才得到迅速發展.十六世紀后,許多動物學方面的著作問世;
十七世紀,顯微鏡的發明,大大地推進了對微觀結構的認識,組織學、胚胎學和原生動物學等都相繼得到
發展;十八世紀,瑞典生物學家林奈(CarlVonLinne,1735),在分類學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創立了動植
物的命名法——雙名法,并創立了動物分類系統,將動物劃分為哺乳綱、兩棲綱、魚綱、鳥綱、昆蟲綱和
蠕蟲綱等六大綱,為現代分類學奠定了基礎。但他和當時的許多自然科學家一樣,持有物種不變的觀點,
并認為一切物種都是神創造的,與林奈的觀點相反,這個時期進化論的思想也逐漸傳播開來,法國生物學
家拉馬克激烈地反對林奈的觀點,提出了物種進化的思想,并且證明了動植物在生活條件影響下可以發生
變化、發展和完善.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拉馬克學說:1909年,他在《動物哲學》中闡明了這一學說,即生
物是進化來的.
他認為,生物是可以改變的,現在的生物是過去億萬年長期進化的結果。動物后天生活中所獲得的性狀可
以遺傳給后代,通過歷代積累就會使后代改變原樣.環境變化對生物進化有很大的作用,后天多使用,則
器官特別發達,歷代使用則生物進化;反之,則器官退化,即“用盡廢退”.總的來說拉馬克是科學的進化
論的奠基者.十九世紀,兩位德國學者一一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學說,認為動植物的基本結構是細胞。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他的偉大著作《物種起源》中總結了自己的觀點,并綜合了動植物飼養、栽培等方面
的豐富材料,認為生物沒有固定不變的種.種與種之間,至少在當初是沒有明顯界限的,物種不僅有變化,
而且不斷向前發展,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同時他一“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了動物界的多樣性、
同一性和變異性等。達爾文雖然從飼養學家那里了解到動植物可以遺傳這一事實,但是他卻完全不知道遺
傳的機制.奧國學者孟得爾用豌豆進行雜交試驗,發現后代性狀的出現,遵循一定的比例,稱為孟得爾定
律,這一發現和后來發現的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行為相吻合,成為摩爾根派基因遺傳學的理論基礎之一。
目前動物學及其分科都在不斷的發展,由于學多新技術如電腦、激光技術等在生物學上的應用,使許多老
的分科如分類學、比較解剖學等從定性的箍疇進入定量的范疇.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明古國,人民在長期的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總結和積累了豐富的動物學知識。早
在三千年前,當西方還處在萌芽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知道養蠶和飼養家畜。公元前2(X)0年就偶了記述動物
方面的著作《夏小正》,它記載了蜉蟒和螞蟻的生態觀察;《詩經》對動物的記載更多。從奴隸社會向封建
社會轉變過程中,生產及經濟得到了發展,各地的交往又大大地促進了農業。晉朝開始編撰了動植物圖譜,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了不少農牧業及養魚的技術經臉??傊诿鞒郧?,我國有關動物學方面
的知識是相當豐富的.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入侵,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在三座大山的壓迫
下,阻礙了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解放以后,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此動物學與其他學科一
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第六節動物學研究方法
總的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
具體方法:
一、描述法
通過觀察將動物的外部特征、內部結構、生活習性及經濟意義等用文字或圖表如實、系統地記述下
來。
二、比枝法
通過對不同動物的系統比較來探究其異同,找出它們之間的類群關系,揭示動物的生存和進化規律.
三、實臉■法
在一定的人為控制條件下,對動物的生命活動或結構機能進行觀察和研究。
三種方法是密切相關,同時使用的.
第七節動物分類的知識
一、動物的分類目的和方法
地球上生存的動物,動物學家已命名的有一百五十萬種以上,如果包括亞種在內,已定名的動物種類已
超過二百萬種,而且每年還要增加數千種以上,但是一些進化論者認為迄今所命名的種還占不到動物界的
20%,并且這些物種中接近1%已不復存在.
1:分類的目的
所有的事物之所以可分,是因為事物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形態、特征等的差別.分類從我們人類的角度
來講,主要是為了區分開它們然后更好地研究它們,使它們能更大程度為人類服務,從分類學本身來講,
給動物分類一是給它一個準確的名稱,二是給它一個確定的地位.例如;青蛙隸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
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
2、分類的方法
動物可以按照各種各樣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分類現在所用的動物分類系統,以動物形態上或解剖上的相似
性和差異性的總和為基礎,根據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上許多證據為依據進行分類,這種分
類方法基本上能反映動物界的自然類緣關系,稱為自然分類系統.現代由于新設備、新技術、新觀念的發
展,特是計算機在動物學上的應用,大大的加速了分類數據的處理以及通過學科滲透(如生物化學、遺傳
學與動物學的相互滲透等),分類學中建立了幾個新的標準。如:利用染色體在不同基因位點上具有相同功
能的一種酶(同工酶)表現出不同的生化表型,根據同工晦譜的差異和晦活性高低來區別種的生物化學準則;
根據比較決定生物特性的遺傳物質DNA的物理圖譜,DNA分子的核普酸序列的異同以及通過分子雜交技
術來分析種屬親緣關系的分子生物學準則;此外還有免疫學準則等.總之,近代生物學的發展使經典的分
類學同時建立在形態生態、生理生化及分子學水平上,使分類學更客觀、更細微準確地反映出動物界自然
進化的過程.
3、分類等級
分類學根據生物之間的異同程度與親緣關系的遠近,使用不同的等級特征,將生物逐級分類.整個動物
界所用的由大到小的有7個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分類階元.這樣,就可把已知的動物進
行歸屬。有時,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還可將所有的階元進一步細分,常常是在原有階元之前
加上總(Super)或亞(Sub——)這樣就有亞門、總綱、綱、亞綱、總目、亞日等名稱。因此一般的分類階元采
用界-一門--亞門總綱---綱---亞綱-―總目--目--亞目---科---亞科---屬---亞屬—--種--—亞種
由以上階元可以看出,分類最基本的單元是種,除此之外,還可知:越往上高的階元,其主觀性越強,
這是因為越往高階元與階元之間的劃分完全是由人們主觀決定的,并沒有統一的客觀準則,越往下,其客
觀性越強,因為動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可以劃分的.
二、物種
(一)物種的定義
物種簡稱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種是客觀存在的,種有自己相對穩定的界限可以與別的物種相區別。
——物種是生物界發展的連續性與間斷性相統一的基本間斷形式;是有性生物,物種呈現為統一的繁殖群
體,由占有一定空間,具有實際或潛在繁殖能力的種群所組成,而且與其他這樣的群體在生殖上是隔離的。
——由形態結構、生理學、生物學、生態習性以及行為學、遺傳學等特征相同,相互之間可以自
由交配并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的種群就稱為物種.
(二卜物種的命名
國際上除了定了上述共同遵守的分類階元之外,還統一規定了種和亞種的命名方法。目前所采用的仍是
十八世紀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所創立的動植物的命名方法一雙名法(以兩個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文字連在一
起),在采用雙名法給動植物命名時應注意:
1.物種的名稱由拉丁文組成;
2、每一物種的學名由屬名和種名兩部分組成,屬名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種名的則不要除此之外,有時還
在種名之后加上當初定名人的姓氏.如:意大利蜂的學名是:ApismelliferaLinne表示由林奈命名。
3.物種的學名由斜體字母表示,或在其下劃橫線,以與其它字母區分(主要是與英文區分)
4.有亞種的,采用“三名法”,也就是在種名之后加上亞種名:屬名+種名+亞種名
六、現行動物的分門
根據細胞數量、胚層、體形、體腔、體節、附肢、脊索以及內部器官的系統發生發展,把整個動物界分化
為若干門.本課程根據學習的時限、專業的要求,只重點介紹以下章節:
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門
多細胞動物: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原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
門、棘皮動物門、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第二章動物體的基本結構與機能
動物的體形結構千差萬別,但是它們身體結構的基本單位卻是一樣都是由細胞構成。由一個細胞組成的
個體,成為單細胞動物;由成千上萬個細胞組成的動物,稱為多細胞動物i,多細胞動物個體發育中細胞分
化的結果是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是指形態結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群。幾種不同類型的組織在有機體內按一
定的結構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和一定生理機能的結構,構成了器官。功能
上有密切聯系的不同器官,互相配合,以完成某種基本生理功能的綜合體系,建成了系統.
第一節細胞
一、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分兩大類型,即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這兩類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原核細胞結構簡單,沒有以膜
包圍的細胞核,沒有細胞器,種類較少,只見于細菌和藍藻.其核細胞結構復雜,有定形核和完備的細胞
器。所有的高等動物都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
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真核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細胞質內含線粒體、高爾基體、中
心體等.細胞核含核膜、核仁、染色質(染色體)、核液.
二、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由于沿著不同的路線進化,動、植物細胞之間除了有相似的結構之外,還有
一些顯著的差異:
1,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細胞壁是細胞質膜外面的無生命的外殼,是在細胞生長和分化過程中,由代謝產物
纖維素、果膠質等積累在質膜之外形成的,細胞壁質地堅硬,使細胞維持一定的形狀,并對細胞起保護作
用?
2,植物細胞含葉綠體它是一類合成和累積同化產物的細胞器
3、植物細胞具巨大的液泡液泡并非植物細胞特有,但動物細胞和幼嫩的植物細胞的液泡都是分散的小泡,
而成熟的植物液泡往往占細胞的90%.
4,動物細胞具中心體中心體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中,因為其位置較接近細胞中央的細
胞核的一側而得名.
三、細胞的機能
1.細胞能夠利用能量和轉變能量
2,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簡單物質合成大分子的復雜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等.
3.具有自我復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遺傳物質的復制等.
4、協調細胞整體生命的能力,如內膜系統.
四、細胞周期
細胞由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結束之間的期限稱為細胞周期。
第二節組織、器官、系統
一、組織
組織是一些形態類似、機能相同的細胞群及其非細胞形態的間質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機能的集
體.通常動物組織可根據結構和機能特點概括為四大類: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肌肉組織
(一)、上皮組織
由許多密集的上皮細胞和少量間質構成的膜狀結構,被覆在體表或襯在體內的腔、管、囊、竇的內表
面以及內臟器官的表面.
作用:保護、吸收營養物質、排出代謝物質、分泌和感受某些物理和化學刺激
(二卜結締組織
由少量細胞和大量間質構成的組織.根據功能和形態可分為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網狀結締
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和血液。
作用:連接、支持、防御、營養、修復以及物質運輸等多種功能.
(=.),肌肉組織
由肌細胞構成的組織,無間質。根據形態結構和分布,可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其主要作用是
舒縮。
(四)、神經組織
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的組織。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形態和功能單位,具有感受機體內、外刺
激和傳導沖動的能力。
二、器官
由不同的組織結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結構就是器官.
三、系統
功能上有密切聯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協同以完成機體某一方面生理機能,就成為一個系統。高等動物
的系統有: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生殖系統、神
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第三章原生動物門
----單細胞動物
第一節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原生動物是一類分布廣泛、結構簡單、微小而原始的蚤細胞真核生物,在自然界,凡是有人類以及其
他生物活動的地方,都有原生動物大量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原生動物必然直接或間接地與人類發生密切
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環境保護方面
有些原生動物會污染環境如鐘罩蟲、合尾滴蟲、夜光蟲等,有些原生動物可以作為有機物污染環境的生
物監測指標,因為淡水中生活的各種原生動物對生活環境條件的要求非常嚴格,在不同的環境中常常有不
同種類的原生動物,任何水體可根據原生動物出現的種類和數量來鑒定有無有機物污染極其污染程度.
有些原生動物有使水凈化的作用:原生動物通過不斷攝食,消化吸收有機營養物,分解有害物質,排出
的殘渣與污水作用而使污水變清,起到污水凈化的作用.
2、人類疾病方面
被我國列為重點防治的五大寄生蟲病(血吸蟲病、瘧疾、黑熱病、絲蟲病和鉤蟲病)中有兩類是寄生蟲
病,瘧疾由瘧原蟲引起,黑熱病由利什曼原蟲引起.
3、農、林、牧、漁業生產方面
農:土壤原生動物對增加土壤肥力有作用,如分泌植物激活劑,是植物固氮增加,幫助土壤有機物的周
轉循環.
4,科學研究方面
5.石油勘探方面
第二節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原生動物是動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由單個細胞構成。即一個細胞即為
一個有機體,少數由若干個體組成一個群體.構成原生動物體的單個細胞,既具有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細胞
膜、細胞質、細胞核;又具有一般動物所表現的各種生活機能,如運動、排泄、感應、生殖等.因此它和
高等動物體內的一個細胞不同,而和整個高等動物體相當,是一個能營獨立生活的有機體.因為它雖然沒
有象高等動物那樣的器官系統,而是由細胞質分化出不同的部分來完成各種生活機能。如:眼蟲分化出鞭
毛、草履蟲分化出纖毛作為運動器官等等.完成這些機能的部分和高等動物體內的器官相當,因此稱為細
胞的器官,簡稱細胞器(類器官).
一、身體微小
原生動物的身體微小,一般必須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一般3—300um,最大的是海洋生活的有孔蟲,
有些滅絕的種類甚至達到幾厘米,某些大變形蟲的直徑可達4-5mm。
二、多種多樣的生活環境
原生動物的分布很廣泛。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濕的土壤中,也有少數種類營寄生生活。例如眼蟲
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水溝、池沼或緩流中,大變形蟲生活在清水或水流緩慢的藻類較多的淺水中,夜光蟲
則生活在海水中,而抱子蟲則全部營寄生.
三、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
原生動物的生活方式有;
(一)、自由生活:如綠眼蟲
(二人共生共棲
1.共生:是指一個個體(共生體)生活在另一個個體(寄顏的體內或體表。這種生活方式稱為共生。
2,共生的結構可能對二者都有益,稱為互惠共生。例如:批發蟲生活在白蟻的腸中,白蟻以木質纖維為食
物,而消化纖維則靠批發蟲。用高溫(40-C)處理白蟻,其腸內的批發蟲死亡,但白蟻仍活著而且仍可吃木
質纖維,但不久因不能消化而餓死.
3.共棲:共生生活中可能對一方有意而對一方無害的生活方式。例如:袋狀草履蟲的體內營生著一種綠藻,
草履蟲為綠藻提供棲息場所,而綠藻則對草履蟲無害.共棲的原生動物可以生活在其它動物的體內(內共
棲)。但是比較普遍的是生活在其他生物體外(外共棲)例如許多種類(包括鐘蟲和某些吸管蟲怖為共棲生物
生活水蛇、甲殼動物、環節動物等的體表.在反芻動物如羊、牛的胃中存在許多的纖毛蟲,它們消化寄主
食物中的細菌和食料,最終它們進入其他胃室和腸被破壞和消化,因此寄主最終得到所有的營養料。
4.寄生:寄生是指一個個體(共生體)生活在另一個個體(寄主)的體內或體表,對共生體有益而對寄主有害
的生活方式.外寄生物寄塵在寄主體外,內寄生寄生在寄主體內.
四、多種多樣的營養方式
(-).光能營養型(植物性營養):如許多鞭毛蟲,它們象植物一樣,身體內部含有葉綠素,能借光合作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類為身體提供養分。
(二卜異養型(動物性營養):其中包括吞噬型和滲透型
1.吞噬型:例如大變形蟲碰到食物時伸出偽足將食物包圍(吞噬)作用,隨著食物帶入一些水分形成食物
泡,與質膜脫離進入內質流動.
2.滲透型:通過體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機物質.例如綠眼蟲.
(三)、混合型(腐生性營養):有的種類只行單一的營養方式,但有的種類在環境條件發生改變的情況下,
采取不同的營養方式。例如:綠眼蟲體內有葉綠體,在有光的情情況下,行光能自養型營養方式,但若用
黑布遮住光線,綠眼蟲體內的葉綠素退化,這時它則靠滲透營養方式。一般情況下植鞭亞綱行自養型的營
養方式.動鞭亞綱行異養型的營養方式。
五、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
就整個動物界來說,有三種運動方式:變形運動、纖毛運動和肌肉運動。其中原生動物中存在兩種運
動方式.
(一)、纖毛運動:是指纖毛蟲綱體表均勻分布著許多的纖毛,靠纖毛的擺動,使得動物身體呈螺旋前進,
這種運動稱纖毛運動。纖毛是纖毛蟲綱的運動類器官:鞭毛蟲是靠鞭毛的擺動而使身體不斷擺動的。纖毛
和鞭毛的區別只是纖毛的數量多而短,鞭毛數量少而長。在電鏡下,它們的構造完全相同。纖毛運動不僅
在原生動物中存在,在高等動物的呼吸系統中同時存在.
(二)變形運動
變形蟲在運動時,由體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偽足,即為變形蟲的運動類器官)
偽足形成時外質向外突出呈指狀,內質流入其中即溶膠質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流動到臨時的突起前端后,
又向外分開,接著變為凝膠質,同時后邊的凝膠質轉變為溶膠質,不斷地向前流動,這樣蟲體不斷向偽足
伸出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變形運動。在原生動物肉足蟲綱的變形蟲以這種運動方式進行運動.人體內
的白細胞起吞噬作用時也作變形運動.
(三)肌肉運動
在原生動物中缺乏,是多細胞動物特有的.因它的運動基礎是肌細胞中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對滑
動。
六、多種多樣的生殖方式
原生動物的生殖方式包括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大多數的種類既可行無性生殖又可行有性生殖.
(一)無性生殖
r
1,分裂生殖二分裂生殖縱干分裂生殖:綠眼蟲縱二分裂生殖是指分裂生殖時從身體縱軸方
向分裂成兩個子體
<
橫二分裂生殖:草履蟲橫二分裂生殖是指分裂生殖時從身體
J橫軸方向分裂成兩個子體.
多分乂生殖:間日瘧原蟲在人體的紅細胞內
二分裂生殖是原生動物中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是指親體的細胞質和細胞核分裂
成兩個基本相等的子體.多分裂生殖是指親體細胞進行生殖時,細胞核先分裂成若
千個,然后細胞質再分別包圍每一個細胞核,同時分裂成若干個子體.如間日瘧原
'蟲在人體的紅細胞內或肝細胞內行多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外出芽生殖:外出芽生殖是指在親體的某些部位長成一突起,突起逐漸長大到脫離母體,
成為與親體完全相同的個體。例如:管足蟲
j內出芽生殖:見海綿動物
3、抱子生殖’
是抱子蟲綱所特有的一種生殖方式?,F以間日瘧原蟲的生活史來說明這一生殖方式。間日瘧原蟲有
二個寄主:人和雌按蚊.生活史復雜,有世代交替現象。無性生殖在人體內進行,有性生殖在雌按蚊體內
進行。
世代交替:在生活史過程中,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非常有規律地交替進行的現象稱世代交替.
1).在人體內
當被感染的按蚊叮咬人后,其唾液侵入人體內,子抱子隨著血液流入肝細胞,以胞口攝取肝細胞質為
營養(這是個體稱滋養體),逐漸長大,成熟后通過復分裂(多分裂)進行裂體生殖(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
個,稱為裂殖體,裂殖體也以胞口攝取肝細胞質為營養,然后細胞質隨著核而分裂,包在每個核的外邊,
形成很多個小個體,稱裂殖子.當裂殖子成熟后,破壞肝細胞而出,散發在體液和血液中.一部分裂殖子
可被吞噬細胞吞噬,一部分侵入紅細胞,開始紅細胞內期的發育;還有一部分又繼續侵入其他肝細胞,進
行紅細胞外期發育.裂殖子在紅細胞內以紅細胞內容物為營養物質逐漸長大,到一定程度后,紅細胞破裂,
此時人體表現為發熱、發裳(達冷擺子)。裂殖子再侵入紅細胞.這樣裂殖子經過幾次裂體生殖周期以后,
或機體內環境對瘧原蟲不利時,一些裂殖子進入紅細胞后不再發育成裂殖體,而發育成大、小配子母細胞,
大(雌)配子母細胞較大,使紅細胞脹大一倍,小(雄)配子母細胞較小,這些配子細胞在人體內如不被
雌按蚊吸去,不能繼續發育,但能生存1~2個月之久.
2)、在按蚊體內
雌按蚊叮吸患者血液后,紅細胞內的大、小配子母細胞在蚊的胃腔中進行有性生殖,大配子母細胞成熟后
形成大配子,小配子母細胞發育為4~8個小(雄)配子.小配子在蚊胃腔內游動與大配子結合而成有蠕
動能力的合子。動合子進入蚊胃壁基膜與上皮細胞之間,外層增厚形成卵囊,一個蚊胃內可有幾百個卵囊。
卵囊內的核及細胞質進行多次分裂,形成成千上萬個子抱子,堆積在卵囊里,成熟后,卵囊破裂,子抱子
出來,在體腔里,可以穿透各種組織,其中進入唾液腺中的數量最多,可達20萬。子抱子在蚊體內生存
70天左右,但生存1個月后,其傳染力大大減弱.當蚊再叮人時這些子抱子就隨著唾液進入人體血液,
又開始在人體內的無性生殖.
瘧原蟲對人體的危害很大,除臨床癥狀外,還大量破壞紅細胞,造成貧血、肝脾腫大。腦型惡
性瘧,可使腦毛細血管充滿含有瘧原蟲裂殖體的紅細胞,不及時治療,1~3天可致人死亡。瘧疾的傳播
有二個條件,一是瘧疾病患者,二是傳播瘧疾病的媒介。我國傳播瘧疾的按蚊為中華按蚊和微小按蚊和巴
巴拉按蚊.防治要采取治療、防蚊、滅蚊綜合治理措施.
抱子生殖的特點:
①:抱子生殖僅僅是在抱子蟲綱進行
②:抱子生殖緊接著合子后進行
③:抱子或子胞子形成后,不再重復無性生殖過程,而是以它為起點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
卵囊內抱子小配子大配子
合子(受精卵)
(二)、有性生殖
1:配子生殖同配生殖:配子大小相同,形態相似衣滴蟲
異配生殖:配子大小不同,形態不相似團藻
先由母體產生有性分化的配子,由配子結合發育成新的個體。
2、接合生殖、
是纖毛蟲綱的有性生殖■方式。
進入生殖期的蟲體成群聚集,然后適合交配的兩個個體各以口面分泌黏液,使兩個蟲體以口面緊貼,相帖
處細胞愈合,形成細胞質橋,此時大核溶解,小核進行減數分裂2次,各產生四個單倍體小核,其中三個
退化,剩下的一個小核再分裂成兩個大小不等的核,然后兩個蟲體的較小的核相互交換,與對方的較大的
核融合(這一過程相當于受精),此后兩個蟲體分開,接合核分裂三次成為8個核,4個大核,其余4擱有
3個解體,剩下一個小核分裂2次,為4個.此時每個蟲體也分裂2次,形成4個小草履蟲.結果是原來
2個相接合的親體各形成4個草履蟲,新形成的與原來親體一模一樣.這樣的生殖■方式為接合生殖.
在這里順便提及幾個生殖方式
A:單性生殖:只有一個親體參加生殖過程:如雄蜂由不受精的卵直接發育.但屬于有性生殖
B:孤雌生殖:甥■蟲、輪蟲等在環境條件較好時,由單性雌體產生個體的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區別
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參加生殖過程的親體一個通常2個(除單性生殖)
產生生殖細胞與否不產生產生(除接合生殖)
七、大多數原生動物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能形成胞囊
第三節分類
關于原生動物門的分類系統,近年來一些教科書和專著中意見頗不一致。為了便于學習和掌握,我們以
運動類器官為主要依據(細胞器的超微結構、運動及生殖方式、核酸的序列是其分類所依據的關鍵特征),
將原生動物門分為4個綱
一、鞭毛蟲綱
本綱種類的運動類器官是鞭毛。鞭毛一般一或二根(有時有三、四或六根)。大部分營自由生活.如眼蟲。
動鞭蟲都無色,多數寄生.如利仕曼原蟲等
二、根足蟲綱(肉足蟲綱、變形蟲綱)
本綱種類運動類器官為偽足(運動、攝食).
根據偽足的形狀可分:葉狀偽/足:葉狀或指狀:變形蟲、表殼蟲
絲狀偽足:鱗殼蟲
根狀偽足:有孔蟲
、軸狀偽足:太陽蟲、放射蟲
三、纖毛蟲綱
本綱種類運動類器官為纖毛,如草履蟲
四、抱子蟲綱
本綱種類均營寄生生活,無運動類器官,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階段以鞭毛或偽足為運動類器官。有世
代交替現象
本章重點及難點:1、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眼蟲、草履蟲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多細胞動物起源概述
本章重點:
1.掌握多細胞動物起源于單細胞動物的三個證據。
2.掌握多細胞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重要階段及其特點。
3.生物發生律的概念及意義.
4.了解多細胞動物起源的學說.
5.單細胞動物與多細胞動物的區別
第一節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一、多細胞動物與單細胞動物的區別
1>構成身體的細胞數量不同。單細胞動物一般只有一個細胞,而多細胞動物則由多個細胞組成。
2,細胞的分化情況不同
多細胞動物在由多個細胞組成的基礎上出現細胞分化一組會一?再進一⑤時現器官系統的
分化。說明細胞數量的增多是機體產生各種分化的物質基礎,單細胞動物僅僅處于細胞質分化階段.在整
個動物界中由單細胞動物到多細胞動物是質的飛跟。
3、單細胞動物無胚胎發育階段,多細胞動物則有此階段。
第二節多細胞動物起源于單細胞動物的證據
(-)古生物學方面
古生物學:研究化石生物的科學稱為古生物學.
化石:埋藏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稱為化石.
(二)形態學方面
現有動物有單細胞動物和多細胞動物;單細胞動物中有群體,推測團藻是中間類群。
(三)胚胎學方面
胚胎學:研究生物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幼體長成的科學稱為胚胎學?
第三節胚胎發育的重要階段
一、個體發育的分期
第一種分法:胚胎發育------------------忙后哀:育
第二種分法:胚前發育一的)!核育-----幽K殳育
胚前發育實質上是性細胞(在高等多細胞動物是卵子、精子)以及卵子與精子結合成合子的受精過程)的
影成。胚胎發育是從受精卵到脫離母體(或從卵中孵化出來)的過程,胚后發育是從脫離母體開始到死亡
的整個過程。因此,目前通常采用第二種方法。
二、多細胞動物的早期胚胎發育
(-)受精與受精卵
由雌性個體產生的生殖細胞稱為卯子,由雄性個體產生的生殖細胞稱為精子。根據卵所含卯黃的多少可
分為多黃卵、中黃卵和少黃卵-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過程稱為受精,所形成的細胞稱受精卵或合子.受精卵
是新個體發育的起點,由它發育成新個體。
(二)、卵裂
1,定義:是指受精卵進行分裂的過程
2.特點:卵裂無生長期(與一般的細胞分裂不同),第一次分裂產生的細胞未長大又進行下一次的分裂,
因此這些細胞(也稱分裂球)體積越來越小.
3、卵裂的方式等裂:分裂球大小相等:海膽、文昌魚
完全卵裂
不等裂:分裂球大小不等:海綿、蛙類
盤狀分裂區僅限于胚盤處:雞、烏賊
不完全卵裂表面分裂區僅限于表面:昆蟲卵
當卵裂達到一定時期(這一時期的核質的體積與表面積之比達到動態平衡)則卵裂停止,進入下一發育階
段
(三)囊胚形成
卵裂的結果,分裂球呈單層球形分布.這層細胞稱囊胚層.一般中央為一空腔稱囊胚腔。但有少數的動物
無囊胚腔,稱為實囊胚如某些腔腸動物。
(四)、原腸胚的形成
囊胚進一步發育進入原腸胚形成階段。此時胚胎分內、外胚層和原腸腔.原腸胚的形成方式在各類動
物都有所不同.主要有內陷、內移、分層.外包和內轉。重點介紹一下內陷:
由囊胚植物極的細胞向內陷入.最后形成二層細胞.在外面的細胞層稱為外胚層,向內陷入的一層稱為內
胚層。內胚層包圍的腔將形成未來的腸腔.因此稱為原腸腔.原腸腔與外界相通的孔稱為原口或胚孔。
(五)、中胚層及體腔的形成
大多數多細胞動物除了形成內、外胚層之外,還進一步發育,在內、外胚層之間形成中胚層,大多數
多細胞動物在形成中胚層的同時有體腔的形成。不同類型的動物中胚層形成方式不同。主要有端細胞法(又
稱裂體腔法)和體腔囊法。原口動物、高等脊索動物由裂體腔法形成體腔。屬后口動物的棘皮動物、毛顆
動物、須腕動物、半索動物及原索動物以體腔囊法形成中胚層和體腔。
(六)、胚層的分化
胚胎時期的細胞,開始出現時,相對地說是較簡單、均質和具有可塑性。進一步發育,由于遺傳性、
環境、營養、激素以及細胞群之間相互誘導等因素的影響,而轉變為較復雜、異質性和穩定性的細胞,稱
為分化,
內胚層分化為:消化管的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與生殖器的大部分。
外胚層分化為:皮膚上皮(包括上皮各種衍生物如皮膚腺、毛、角、爪等)、神經組織、感覺器官、消化管
的兩側.
中胚層分化為;肌肉、結締組織(包括骨骼、血液)
第四節生物發生律
個體發育:生物從受精卵開始到成體的整個發育過程稱為個體發育。
系統發展:生物種族的發生發展歷史稱為系統發展.
生物發生律
1.概念:生物的個體發育簡單而迅速地重演了其系統發展的主要過程,這個規律稱為生物發生律.
根據:①胚胎學證據;②達爾文主義。
2.研究生物發生律的意義
對了解各動物類群的親緣關系及其發展線索極為重要。當動物的親緣關系和分類位置不能確定時,常
由胚胎發育得到解決。
第五節關于多細胞動物起源的學說
(一)群體學說
1.赫克爾的原腸蟲學說
論點:起源于原腸蟲.
論據:團藻是群體單細胞動物向多細胞動物過渡的類群。
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蟲學說
論點:起源于吞噬蟲。
論據:①在低等的多細胞動物中,多數是由內移方法形成原腸胚;②機能與結構相統一,先有機
能,后有適應該機能的結構。
3.Grell-Butschli的扁囊胚蟲學說
論點:起源于扁囊胚蟲。
論據:絲盤蟲是扁囊胚蟲現存種類.
(二)合胞體學說
論點:起源于多核纖毛蟲。
論據不足.
此外還有共生學說,但存在一系列遺傳學問題.
第五章多孔動物門(海綿動物門)
本章重點
I.多孔動物(海綿動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重點了解海綿動物的體壁結構。
2.海綿動物各種類型的水溝系及其水流途徑。
3.名詞概念:逆轉、側生動物
多孔動物可以說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這類動物在演化上是一個側支,因此又名“側生動
物”(很早就從原始的祖先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支,不再發展).其形態結構表現出很多的原始性的特征,
也有特殊結構。
第一節海綿動物的形態結構
一、體型多數不對稱
1.海綿動物現約有5000多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少部分在淡水中.它們的大小懸殊,從
1cm—1.5m不等.體形多為不規則的生長。成體全部營固著生活,附著于水中巖石、貝殼、水生植物或其
它物體上.
2.體表有很多小孔,是水流進入體內的孔道.
二、沒有器官系統和明確的組織
海綿體壁由二層細胞構成.在電鏡下觀察,它們一般是疏松地結合,在二層細胞之間為中胚層.體
表的一層細胞為扁平細胞,有保護作用,扁平細胞內有能收縮的肌絲,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中膠層是膠
狀物質,其中有鈣質和硅質的骨針(或類似蛋白質的海綿質纖維或珞海綿絲).骨針的形狀有單軸、三軸和
四軸,海綿質纖維分支呈網狀,都起骨骼支持作用.中膠層內還有幾種變形細胞如成骨細胞(主要分泌骨
針)和原細胞(原細胞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功能,如在生殖期能形成生殖細胞,其他時期則起消化作用;
有芒狀細胞(有傳導神經沖動的作用)。內曾為領細胞.
由上述結構可見,海綿動物的細胞分化較多,身體的各種機能是由或多或少獨立活動的細胞完成的.因
此一般認為海綿是處在細胞分化水平的多細胞動物。
三、具有水溝系
具有水溝系是多孔動物(海綿動物)特征之一.多孔動物缺乏運動能力,它們的攝食、呼吸等生理
機能均依靠鞭毛運動,水流的穿行來維持.水溝系對多孔動物的生活和適應環境都有重大意義。根據水溝
系構造發復雜程度,有三種基本類型:單溝型、雙溝型、多溝型.
四、特殊的胚胎發育
多孔動物行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出芽生殖是最普遍的一種生殖方式(一種為外出芽,一種為內出芽:
在中膠層某些儲備了豐富營養的變形細胞經過多次分裂,形成一個個胚體并聚合成堆,外面分泌一層角質
膜,將里面細胞包成球狀,一端有一胚孔.通常一部分骨針細胞在角質膜上分泌出許多雙盤頭或短柱狀的
小針,形成芽球.當條件適合時,芽球內的細胞從胚孔逸出,發育成新個體.
多孔動物多為雌雄同體,也有異體的。胚胎形成經過逆轉(海綿動物在發育成兩囊幼蟲后,動物極
的小細胞內陷成為內層,而植物極細胞留在外層,與其他多細胞動物正常形成原腸的過程相反,這種現象
稱為逆轉.)
海綿動物的再生也被認為是一種無性生殖.其身體碎片只要大于0.4mm,并帶有一些領細胞就能
再生成一個新個體。
第六章腔腸動物門
--------兩胚層動物
本章重點1.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①體制對稱形式;②胚層和原始消化腔;③有組織分化;特點是;④神經
系統;⑤有水攜型和水母型。
2.水螃的形態結構及生理機能.
3.名詞概念:輻射對稱、兩輻對稱、不完全消化系統、擴散型神經系統、出芽生殖、再生
4.回答問題:為什么說腔腸動物是真正的后生動物的開始?
第一節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一、有益方面
1,食用:海蟄
2、藥用:??哂袕娦?、降血壓、降血脂及抗癌作用.珊瑚有抗炎、制酸作用,可以提取抗癌物質和前
列腺素。
3、做裝飾品和工藝品:紅珊瑚可制成紐扣、項鏈等,黑珊瑚可制成手鐲等.
4、建筑材料
5、石油資源及地質學意義:珊瑚礁可形成儲油層,大量珊瑚骨骼堆積對地殼的形成及演化為地質學研究
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6、與漁業的關系及仿生研究
我國對海蟄生活史的研究已有相當基礎,對海蟄資源的預測預報和海蟄捕撈、人工養殖的增產都有重要意
義.
二、有害方面
大多數缽水母對漁業生產有害。腔腸動物的刺絲囊會危害人,一些大的水母或海蟄會刺傷人體,引起發燒、
危及生命.
第二節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多孔動物在動物演化史上是一個側支,腔腸動物才是真正后生動物的開始.這類動物在動物界的系統
進化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高等的多細胞動物都可以看作是經過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
一、身體輻射對稱
多孔動物的體型多數是不對稱的。從腔腸動物開始,體型有了固定的形式.本門動物一般為輻射對稱
即大多數腔腸動物通過其體內的中央軸(或從口面到反口面)有許多個切面可以把身體分為兩個相等的部
分.有些種類,如海葵,通過體軸只有兩個切面,可將身體分為對等的兩半(稱兩均輻射對稱),它們是原
始的低等的對稱形式.它只有上、下之分,沒有前后之分.是適合底棲附著或漂浮動物的體制.
腔腸動物有水炮型和水母型兩種基本的體型,前者呈圓筒形,營附著生活;后者呈傘形,營浮游生活.其
基本構造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水典型的口向上,而水母型的口是向下;水炮型的觸手分布在口的周圍,
而水母型的觸手分布在外傘的邊緣;水蝗型的消化循環腔是盲管狀或被垂直的隔膜分成小室,而水母型的
消化循環腔分出輻管、通入環管。另外,水母型比較扁平,中膠層比較厚,可減輕身體的體重.
二、具有兩胚層及原始的消化腔
多孔動物雖然有二胚層,但從發生上看,它與其它后生動物不同,因此一般只稱為二層細胞.腔腸動
物是真正的內、外兩胚層動物.兩胚層之間是中膠層.胚層已分化為皮肌細胞、腺細胞、間細胞、刺細胞、
感覺細胞、神經細胞等.
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一種細胞,所以腔腸動物又稱刺胞動物,多分布于外胚層,尤以觸手上最多,
有捕獵、攀緣和防御的作用。間細胞是未分化的胚胎性細胞,可以分化為刺細胞和生殖細胞。腺細胞能分
泌消化晦.正是由于腺細胞,所以內胚層圍成的腔即為原腸腔,也稱消化循環腔或腔腸.腔腸動物可行細
胞外及細胞內消化,并將消化后的營養物輸送到身體各部。腔腸動物的口為胚胎發育時的原口,沒有肛門,
所以口兼有攝食和排遺的功能.
三、組織分化
多孔動物主要是細胞分化.腔腸動物不僅有細胞分化,而且開始出現簡單的組織。腔腸動物的胚層分
化出的皮肌細胞是兩胚層內的要細胞,起到上皮的功能,又因細胞內有肌原纖維、又具有肌肉的功能,故
稱皮肌細胞。由于有感覺細胞,所以腔腸動物的上皮還具有象神經一樣的傳導功能.
四、原始的神經系統——神經網
腔腸動物的神經細胞以突起相互連接成一個疏松的網,分布在內外胚層上,神經細胞又與內外胚層的
感覺細胞皮肌細胞相連系,形成一個感應體系。感覺細胞接受刺激,神經細胞傳導信息,皮肌細胞產生應
答。腔腸動物沒有神經中樞,信息的傳導是無定向的.
第三節腔腸動物門代表動物---水塘
一、生活習性
生活在水流緩慢、水草豐富、水質清澈的淡水中。
二、形態結構
1.外形體圓筒形,一端為基盤,另一端有觸手和口.
外胚層外皮肌細胞、刺細胞、間細胞、感覺細胞、
神經細胞
2.體壁中膠層薄而透明的膠狀物質。
內胚層內皮肌細胞、腺細胞、刺細胞、間細胞、
感覺細胞
3.消化循環腔
三、生理機能
1.運動:擺動、翻筋斗運動、尺蟆運動、上升下降運動。
2.營養
攝食
機械消化
消化細胞外消化
化學消化
細胞內消化
吸收
3.呼吸與排泄:通過體表進行。
4.生殖無性生殖:出芽生殖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精卵結合:受精卵裂囊胚原腸胚卯
囊小水蛇
出芽生殖:由母體長出芽體,芽體經過發育長出與母體相同的器官,然后從母體上脫
落成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5.再生:生物體恢復其喪失部分的能力稱為再生.高等動物的再生是體內激素起作用.
第四節腔腸動物門的分綱
根據形態和有無世代交替現象,將腔腸動物門分為3個綱.
一、水嬉綱(Hydrozoa)
二、缽水母綱(Scyphozoa)
三、珊瑚綱
第七章扁形動物門
----------------無體腔三胚層動物
本章重點:
1、什么是兩側對稱?兩側對稱的出現在生物進化史上有何意義?
2,中胚層的產生在生物進化史上有何意義?
3、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4、扁形動物門各綱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一、危害人體
華枝睪吸蟲寄生在人體膽管會使人得華枝睪吸蟲病?;颊哂新愿篂a、消瘦、乏力、貧血、肝臟腫大
等癥狀,后期可發生肝硬化,常見并發癥有急性膽囊炎、總膽管阻塞.此外,肝細胞性或膽管性原發性肝
癌可能與本病有關。
日本血吸蟲侵入人體可使人肝脾腫大,造成腹水,致使血吸蟲病晚期病人無論男女老幼均為“姓腹”,侵入
腸部引起潰瘍、腹瀉,進入腦血管引起癲癇,進入闌尾引起闌尾炎。如在發育早期,使得發育不良,第二
性狀受到影響,引起侏儒癥。如在發育期,會使生殖受到影響.
指環蟲、三代蟲侵害淡水魚類鯉魚、鯽魚、縛等
二、有益方面
扁形動物通過對寄生生活的適應,在生物界的總平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起著有力的排斥作用,而且對
脊椎動物的繁殖起著節制的作用.
第二節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以三角渦蟲為代表動物)
扁形動物是不分節,兩側對稱、三胚層、無體腔、背腹扁平的動物.
一、具有兩側對稱的(或左右對稱)體制
就動物而言,體制是構成動物機體的身體或機體器官的空間分布規律或空間排布規律,一般有兩類:對稱
和不對稱。其中對稱可分為
等4b對稱:某些動物(如太陽蟲、放射蟲)通過身體的中軸可以得到無限個對稱面。具有這
種對稱體制的動物一般生活在四周環境都一樣的水環境中
對稱
輻射對稱:多數腔腸動物與大部分棘皮動物
兩均輻射對稱:少數的腔腸動物。如???/p>
兩側對稱:通過身體的中央軸只有一個切面可以將身體分成左右對稱的兩個部分
從扁形動物開始獲得了兩側對稱的體制。這種體制使動物有了明顯的前端和后端,左側和右側,背面
和腹面的區分?,這種體制的分化又相應地引起機能上的分化.腹面承擔著在物體上爬行和攝食的機能;背
面有各種色素和較為發達的腺體,主要司保護;前端集中了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環境及時反應.神
經系統向前端集中,為前端分化為腦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使動物由不定向運動變為定向運動.另外,這種
體制既適合于游泳,又能在物體上爬行,使動物在生活方式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是動物從水生過度到陸
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二、具有原始的三胚層(內、外、中胚層)
從扁形動物開始,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出現一發達的中胚層.但在扁形動物中它是最原始的,無體
腔,內部器官包埋在柔軟組織內。
中胚層的出現在動物演化上的意義:
L由于中胚層的產生,取代了大部分內、外胚層的工作。因此一方面減輕了內、外胚層的壓力,同時也增
加了中胚層的專-?性.
2.由于中胚層的產生引起動物機體的一系列的組織器官、系統的分化,從而為動物體結構的發展和各器官
生理的復雜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使動物達到了器官系統水平?,F例舉肌肉組織來說明其重要性:由于肌
肉組織形成肌肉收縮,這樣產生運動,動物活動范圍擴大運動強度增加,(如原來爬不到的,抓不到的,隨
著運動強度增高而逐漸達到),促使神經系統和感覺系統應運而生,這樣才能敏銳地感覺到環境的變化,使
新產生的個體內適應環境的改變,種族才能得以繁衍。由于能較過去敏銳地感覺到環境的變化,因此當遇
到敵害時,就能主動逃避,也能夠主動尋找食物和配偶.當動物主動尋找食物而得到食物后,使身體得到
更多的營養,促使消化器官發育程度提高,要求身體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進而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相應
產生,從而也促使各種器官的產生并且不斷完善.
3.中胚層形成的柔軟組織(實質上是結締組織),有貯藏水分和養料的功能,使動物可以抗干旱和耐饑餓。
當環境不良時,其身體本身的器官也可作為營養物質,環境條件一旦恢復,則再產生新的器官。因此中胚
層的形成不僅促進了動物的新陳代謝并為各器官系統的進一步分化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且也是動
物由水生過度到陸生的基本條件之一.
三、具有皮膚肌肉囊
由于中胚層的形成而產生了復雜的肌肉構造,如環肌、縱肌、斜肌,它與外胚層形成的表皮相互緊帖而
組成的體壁稱“皮膚肌肉囊”.它所形成的肌肉系統除有保護功能外,還強化了運動機能,加上兩側對稱,
從而加強了新陳代謝,并促使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的形成,運動機能的強化,使動物體的生活環境不斷更
換,從而使動物的神經、感覺器官更趨于發達而集中于前端.
四、消化系統:消化道有或無
與腔腸動物相似,通到體外的開口既是口又是肛門,故稱為不完全消化系統。寄生的種類無消化道,它
寄生在宿主的體內,靠寄生蟲的體表吸收營養物質(如絳蟲綱的種類).有消化道的種類消化方式為細胞外
消化,消化道僅起容納食物的作用,是動物進化的結果.
五、具有梯形的神經系統
海綿動物不具神經系統,腔腸動物具彌散型神經網,而扁形動物具有梯形神經系統。在扁形動物的頭部
有一對腦神經節,由此發出一對腹神經索,在腹神經索之間有橫神經相連接,因而構成梯形。
六、若有排泄系統則為原腎管型
排泄:代謝廢物的排出.如二氧化碳、肌酊等
排遺:食物殘渣及糞的排出。如排糞
大多數扁形動物沿身體的兩側有外胚層起源的一對或數對排泄管,它沿途分支再分支,許多分支相互
連接成網狀。最末端為焰細胞.焰細胞是原腎管型排泄系統(由焰細胞、毛細管和排泄管組成)的最基本
單位,它是一個中空的細胞,內有一束纖毛,經常均勻不斷地擺動,通過細胞膜的滲透而收集體內多余的
水分、液體、廢物,把它們送到收集管,再由收集管送在排列在身體兩側的大的排泄管,由體背側的排泄
孔排出體外。原膏管型排泄系統是一種管狀排泄結構,一端開口在體表,體內的一端為盲端。
七、呼吸系統
無特殊的呼吸器官,營自由生活的種類依賴體表的滲透作用進行氣體交換,因其表面積較大,且較薄,潮
濕。寄生的種類行厭氧呼吸.
八、生殖系統
大多數種類雌雄同體(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生殖系統相當復雜,由于中胚層的出現,形成了產生雌雄生
殖細胞的固定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導管。如輸卵管、輸精管等,以及一系列的附屬腺。如前列腺、卵黃腺
等,這樣生殖細胞能通到體外,進行交配和體內受精。
雌性生殖系統為:身體兩側各有一個卵巢物■卵管向右"在身體后端匯合成陰道,即為
雌性生殖腔,由陰道前端向前伸出一受精囊(也稱交配囊,在交配時接受和儲存對方的精子),在后行的同
時收集由卵黃腺來的卵黃)生殖腔-------?
雄性生殖系統:在身體兩側有很多精巢輸相小段匯合在兩側各成一條輸精管儲
精囊(在身網部膨大成兩個)陰莖(兩個儲精最匯,觸多肌肉),在陰莖基部有許多單細胞
腺體稱前列腺開口于生殖腔-----------?
第三節分類
扁形動物門分三個綱:渦蟲綱、吸蟲綱、絳蟲綱
一、渦蟲綱的主要特征
除了具本門的主要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幾點:
1,絕大多數營自由生活,具有較發達的神經系統,體表具纖毛。
2、絕大多數具不完全消化系統
3,絕大多數都直接發育,大多數水生生活.間接發育的有幼蟲期,稱牟勒氏幼蟲.
4,渦蟲的再生能力很強,若將它橫切成兩段,每一段都會將失去的那一段再生長出來,從而恢復一條完整
的渦蟲,甚至分割成許多段時每一段也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渦蟲.此外還能進行移植或切割,產生二頭或二
尾。
二、吸蟲綱的主要特征
1.體表無纖毛,也無桿狀體,代之以皮層;
2.有發達的吸附器官(吸盤或附著盤);
3.消化系統較簡單,生殖系統發達;
4.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趨于退化;
5.營寄生生活(內寄生或外寄生).
三、絳蟲綱的主要特征
1.身體扁平帶狀,由許多節片組成.
2.纖毛、桿狀體、消化系統完全消失.
3.神經系統退化,感覺器官消失.
4.附著器官發達.
5.生殖系統高度發達.
第八章原腔動物門
------------假體腔動物
本章重點:
一、原腔動物較扁形動物高等的特征.
二、代表動物人蛔蟲的形態結構及其生活史.
三、線蟲動物門、輪蟲動物門、腹毛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名詞概念:蛻皮、完全消化系統、合胞體、原體腔、管型排泄體統、完全消化系統、孤雌生殖、隱生.
第一節原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原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有許多是農業害蟲(如蝗蟲、金龜子等)的寄生蟲,能在一定程度
上控制害蟲的生物量.
許多原腔動物嚴重危害人、畜、禽和其他經濟動物以及農作物.
一、蛔蟲的危害
蛔蟲的幼蟲在移動過程中,經過肝臟或穿破肺部微血管進入肺泡時,可釋放出免疫原性物質,能引起
宿主變態反應,如痙攣性咳嗽、低熱、肺炎等癥狀。成蟲以人體腸壁內半消化食物為食,奪取營養。導致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等。數量多時可阻塞腸道或絞纏成團,引起腸梗阻。成蟲有遷移習性,可侵入
膽管、膽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癥狀,造成危害.
二、十二指腸鉤蟲的危害
十二指腸鉤蟲從皮膚侵入人體,進入血管.最后在人體腸道內寄生。鉤蟲一口囊吸附腸壁,借鉤齒咬
破腸黏膜,并分泌抗凝劑,是咬附傷口不易凝血,造成患者慢性失血。鉤蟲病又稱為黃腫病,其癥狀為嚴
重貧血而呈現出的皮膚蠟黃、眩暈、乏力、浮腫,甚至心力衰竭.某些患者可出現嗜異物癖,喜食生米、
泥土、煤炭等。十二指腸鉤蟲是我國的五大寄生蟲病之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信息處理項目實踐題及答案
- 橋下易燃物火災應急預案(3篇)
- 2025年信息處理技術員備考指南試題及答案
- 機場小型火災應急預案(3篇)
- 班級活動火災應急預案(3篇)
- 2025年游戲開發程序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涼庫發生火災應急預案(3篇)
- 2025年計算機VB考試課程大綱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設計師學習資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網絡管理員新法試題及答案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SMD車間ESD測試報告
- 土方及場地平整技術交底
- TB 10752-2018 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四)試題及答案
- 《水電工程水生生態調查與評價技術規范》(NB-T 10079-2018)
- 《中醫常用護理技術基礎》課件-一般護理-第四節飲食護理
- 數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設方案
- 佩戴腕帶品管圈課件
- 治超工作總結匯報
- 電氣五防操作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