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279-2019 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_第1頁
LY∕T 2279-2019 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_第2頁
LY∕T 2279-2019 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_第3頁
LY∕T 2279-2019 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_第4頁
LY∕T 2279-2019 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5.020.30B

44LY

LY/T

2279—2019代替

LY/T

2279-2014中國森林認證野生動物飼養管理Forest

——

Husbandry

and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

布LY/T

2279—2019 前言

...............................................................................

III引言

................................................................................

IV1

..............................................................................

12

術語和定義

........................................................................

13

總體要求

..........................................................................

23.1 基本條件

......................................................................

23.2 覆蓋范圍

......................................................................

23.3 場(園)區

....................................................................

24

..............................................................................

24.1

能力要求

......................................................................

24.2

員工培訓

......................................................................

34.3

作業管理

......................................................................

34.4

員工福利

......................................................................

34.5

員工健康安全

..................................................................

34.6

外來人員

......................................................................

35

設施設備

..........................................................................

35.1

圍擋設施

......................................................................

35.2

籠(圈)舍設施

................................................................

45.3

飼料存儲和加工調制

............................................................

45.4

安防監控設施

..................................................................

45.5

疫源疫病防控和診療設施

........................................................

45.6

動物捕捉、轉運、驅離和保定

....................................................

45.7

環境衛生設施

..................................................................

45.8

其他設施設備

..................................................................

56

飼養投入品

........................................................................

56.1

飲水

..........................................................................

56.2

飼料

..........................................................................

56.3

添加劑

........................................................................

56.4

獸藥

..........................................................................

57

繁育利用

..........................................................................

57.1

動物飼養

......................................................................

67.2

動物營養

......................................................................

67.3

動物繁育

......................................................................

67.4

動物制品

......................................................................

6LY/T

2279—20197.5

動物引進和調出................................................................. 67.6

清潔與消毒..................................................................... 77.7

有害生物防治................................................................... 77.8

飼養安全....................................................................... 77.9

應急準備和響應................................................................. 78

動物健康........................................................................... 78.1

獸醫巡視....................................................................... 88.2

臨床診斷和治療................................................................. 88.3

麻醉........................................................................... 88.4

尸體剖檢....................................................................... 88.5

免疫接種....................................................................... 88.6

獸醫記錄....................................................................... 88.7

人獸共患病..................................................................... 88.8

動物安樂死..................................................................... 98.9

疫情處置....................................................................... 98.10

病死動物尸體或其附屬物處理.................................................... 99

管理體系文件....................................................................... 99.1

技術文件....................................................................... 99.2

管理文件...................................................................... 109.3

工作文件...................................................................... 109.4

外部文件...................................................................... 109.5

動物檔案...................................................................... 109.6

文件和記錄管理................................................................ 1010

檢查和改進....................................................................... 1010.1 內部審核.....................................................................1010.2 可追溯性檢查.................................................................1110.3 管理評審.....................................................................11附錄

A(資料性附錄) 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12II本標準LY/T

2279-20143

總體要求4.1

總體要求4

人員4.3

人力資源5

設施設備4.4

基礎設施6

飼養投入品4.5

飼養投入品7

繁育利用4.6

飼養繁育,4.8

動物處死與產品獲取8

動物健康4.7

動物健康9

管理體系文件4.2

管理責任10

檢查和改進4.9

檢查和改進LY/T

2279—2019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標準代替LY/T

《中國森林認證生產經營性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LY/T2279-2014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

修改標準名稱為“中國森林認證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b)

修改“生產經營性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為“野生動物”;c)

刪除規范性引用文件;d)

刪除部分術語和定義;e)

刪除章標題“飼養管理體系”(LY/T

2279-2014

4

章);f)

修改章的結構和名稱,原“飼養管理體系”(LY/T

2279-2014

4

章)的下一級條標題改為獨立的章,見表

1。表1章結構和名稱對照表g)

理體系文件”、“檢查和改進”的技術內容;h)

技術性修改了部分條標題、條款結構和內容,進行條款整合、刪減和優化。本標準由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與經營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69)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與森林認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60)歸口。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劼、于玲、李屹峰、張明明、鞠丹、楊嬌、黃海嬌、那春子、尹冬冬、馮燕濱、施路一、李曉秀。本標準于2014年8月首次發布,2018年8IIILY/T

2279—2019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是稀缺性自然資源,是最容易受到破壞而滅絕的動物群體。的責任;既是全社會的共同愿望,也是野生動物飼養管理機構努力的目標。(AZA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體系,涵蓋了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過程的八個關建要素:人力資源、設施設備、飼養投入品、繁育利用、動物健康、管理體系文件、檢查和改進。野生動物飼養管理認證(簡稱“”認證),是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英文縮寫為:CNAS管理過程和設施設備符合本標準要求。WHM認證是中國森林認證的重要組成,是“公開、公平、公正”嚴格監管野生動物繁育利用的重要例。WHM認證的目的是持續改進和不斷提高野生動物飼養管理水平、制品或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和不斷可持續發展。CFCC持續性,否則不能聲明符合本標準。IVLY/T

2279—2019 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以及人員、設施設備、飼養投入品、繁育利用、動物健康、管理體系文件等關鍵要素、關鍵控制點和符合性要求,提出了檢查和改進方法。飼養管理體系,保持并持續改進飼養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CNAS評定,證明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單位:a)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活動符合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要求;b)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體系符合可持續性要求;c)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過程符合本標準要求。本標準所稱“單位”,均指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單位。本標準所稱“飼養管理體系”,均指可持續的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體系。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1野生動物,

本標準所稱野生動物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物種:a)

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物種;b)

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物種;c)

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簡稱“三有動物”);d)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附錄

和附錄

III

列入的野生動物物種。2.2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單位

husbandry

institution,WHI組織。2.3動物飼養區

enclosure動物飲食、休息、游憩的場所。LY/T

2279—20192.4官方獸醫

veterinarian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并經獸醫主管部門任命的,負責出具檢疫等證明的國家獸醫工作人員。2.5主管獸醫 chief

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并經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單位任命的,負責動物疾(疫)病預防、診斷和治療,出具獸醫處方的獸醫工作人員。3 總體要求3.1 基本條件3.1.1

具有合法經營權。3.1.2

飼養動物來源合法,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3.1.3

與員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3.1.4

具備與飼養動物種類、數量相適應的場地條件和設施設備,用地權屬清晰。3.1.5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構和內部審查機制。3.2 覆蓋范圍3.2.1 飼養管理體系覆蓋員工福利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動物健康安全管理、環境保護和衛生管理,以及動物制品或服務的外包過程。3.2.2 識別和評價飼養管理體系范圍內能夠控制或施加影響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源、動物健康安全風險源、環境衛生因素、疫源疫病和有害生物,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3.3 場(園)區3.3.1

選址和布局符合動物防疫的有關規定。3.3.2

動物飼養管理區、獸醫管理區和無害化處理區保持相對獨立,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3.3.3

道路路面硬化,排水通暢。裸地綠化、美化。3.3.4

新建場(園)區應實施環境影響評價。3.3.5

人員工作、活動區域設置一定數量的導向標牌、安全警示標牌,救援求助標牌。4 人員4.1 能力要求4.1.1 動物飼養負責人應具有野生動物、動物科學或相關專業專科以上學歷,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年以上動物飼養管理經驗。4.1.2 主管獸醫應具有執業獸醫或鄉村獸醫資格,或獸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4.1.3 動物檔案負責人應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接受過動物信息管理和檔案管理技術培訓,或一年以上動物檔案管理經驗。4.1.4 質量技術監督負責人應具有野生動物、動物科學或相關專業專科以上學歷,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五年以上動物飼養經驗。LY/T

2279—20194.1.5 動物飼養人員、質量技術監督人員和獸醫應具備評估動物健康安全的能力。4.1.6 員工應熟悉自己的崗位職責、作業程序和作業要求。4.2 員工培訓4.2.1 編制員工培訓方案或計劃,規定培訓內容。4.2.2 按期評估培訓效果,歸檔保存培訓記錄。4.3 作業管理4.3.1 動物飼養人員和質量技術監督人員不得互相兼任。4.3.2 員工作業時不得涂抹有刺激性氣味的化妝品,不得佩帶飾物,不得吸煙和飲食,不得裸手接觸動物活體、尸體或附屬物。4.3.3 作業現場不得飼養寵物、家畜和家禽,不得存放非生產用物品。4.4 員工福利4.4.1 為員工提供統一工裝。工裝應保持潔凈衛生。4.4.2 為員工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和衛生清潔用品。4.4.3 員工享有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4.5 員工健康安全4.5.1 建立員工健康檔案,管理員工健康。4.5.2 發現員工感染不尋常疾病,應首先咨詢專業的傳染病醫生,接受人獸共患病檢查。4.5.3 4.5.4 體表有傷口的人員不得從事直接接觸動物活體、尸體或附屬物的作業。4.5.5 直接接觸動物活體、尸體或附屬物的員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和結核病專項檢查。4.5.6飼養有毒動物時,應備有有毒物種的抗毒血清。飼養無抗毒血清的有毒動物,應為員工配備安全防護裝備。4.5.7 飼養危險動物時,應為員工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應急通訊和自我救助用品。4.5.8 人行通道、作業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等應保持暢通,無雜物阻塞。4.6外來人員4.6.1 外來參觀人員和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的不得進入動物飼養區。4.6.2 因特殊情況,需要進入動物飼養區的人員,應安排專人引領,并對人員安全、衛生、著裝等事項進行指導。5 設施設備5.1 圍擋設施5.1.1 場(園)區、應用圍擋封閉,能阻止家養畜禽進入,有明顯的警示標識。5.1.2 動物飼養區應用圍擋封閉。圍擋的制作材料堅固、耐久和無毒,不能傷害動物。有明顯的警示標識,能防止動物破壞和逃逸。圍擋內沒有可能被動物利用而逃逸的支撐物或支撐點。5.1.3 獅、虎、豹、熊等危險動物的圍擋頂端應加裝反扣或高壓脈沖電圍欄(網)。LY/T

2279—20195.1.4 金屬網、柵欄、圍壕等用于動物展區圍擋時,外側應加裝二層圍擋,阻止訪客接近動物圍擋。5.2 籠(圈)舍設施5.2.1 樣式、規格、尺寸應與動物種類、飼養規模相適應,便于安全清潔、操作和維護。飼養動物無擁擠、排斥、爭搶生活設施行為,無異常行為和刻板行為。5.2.2 制作材料堅固、耐久和無毒,不能傷害動物。能防止動物破壞和逃逸,能防止動物攻擊人員。5.2.3 有滿足所有動物需要的生活設施和生命保障設施。5.2.4 有與動物自然習性相適應的豐容設施或項目。5.2.5 動物籠(圈)舍的面積是動物臥息面積

倍以上。5.3飼料存儲和加工調制5.3.1 有相對獨立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存儲設施,采取防火、防盜、防霉變、防鼠害、防蟲害措施,防止動物接近和交叉污染措施。5.3.2 有相對獨立的飼料加工調制間,配備飼料加工調制設備,配套齊全,狀態完好,運行穩定。5.4 安防監控設施5.4.1 動物飼養區、籠(圈)舍應有安防監控設施,監控范圍應全覆蓋。5.4.2 動物飼養區、員工作業區、訪客活動區以及重要建筑物等應按規定安裝消防設施和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5.4.3 飼養有毒動物或危險動物的區域應安裝報警設施,設置警示標志和緊急救援求助電話標志。5.4.4 消防、視頻監控、報警、安全防護、應急救援、通訊等設施和器材應定期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準確完整,存檔備查。5.5 疫源疫病防控和診療設施5.5.1檢查、診療儀器,藥品、器械存儲柜。5.5.2 有相對獨立的動物傷病/隔離舍出入口處設有沖洗和沖洗消毒設施。5.5.3 防鼠、防盜、防止動物接近,易于清洗和消毒,易于識別和管理。5.5.4 動物飼養區、籠(圈)舍入口處設有適合的消毒設施,員工更衣室、飼料貯存加工間、產品貯存加工間、獸醫室(院)有室內消毒設施。5.6動物捕捉、轉運、驅離和保定5.6.1 為飼養動物配備安全的捕捉和轉運工具、驅離藥品和器械、保定藥品和器械,狀態完好,由經過培訓和授權的人員保管和使用。5.6.2 動物保定藥品、驅離藥品存放在保險箱或鋼制柜中,由專人負責,專庫(柜)加鎖保管,建立專用賬冊,逐筆記錄,帳、物、批號相符。5.7 環境衛生設施5.7.1 有動物糞便、動物尸體或其附屬物無害化處理設施,易于識別,能防止動物接近,不能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5.7.2 有養殖污水和受污染的自然降水無害化處理設施,不得向自然水體直接排放。LY/T

2279—20195.7.3 有配套齊全,運行良好,滿足員工和訪客需要的環境衛生設施。公共廁所、化糞池、垃圾箱、廢物箱等應清潔衛生,并定期消毒。5.8 其他設施設備5.8.1 為員工提供辦公、休息、就餐和衛生場所,洗漱、更衣設施。5.8.2 各類生產、生活和辦公設施設備等應清潔衛生、擺放有序、狀態完好,運行穩定。5.8.3 各種供電、照明、通風、防寒保暖、防暑降溫設施應狀態完好,運行穩定,保證安全。6 飼養投入品6.1 飲水6.1.1 動物飲水感官清澈,不渾濁,無色、無異味,無肉眼可見物。6.1.2 動物飲水量供應充足,不受時間和數量限制,隨時補充。定期更換,定期清理消毒飲水用具。6.2 飼料6.2.1

無發霉、變質、結塊、蟲蛀及異色、異味、異臭、異物。6.2.2

飼料應分類存儲,環境條件符合飼料存儲要求。不得與藥品、食品、添加劑等混合存儲。6.2.3

自制飼料應有飼料配方和飼料加工調制作業指導書。6.2.4

外購飼料產品應有完整的產品信息。6.2.5

鮮(凍)動物性飼料應有動物檢疫部門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6.2.6

果蔬青綠飼料應無腐爛、霉變、泥土和雜質,飼喂時洗凈,并適當加工。6.3 添加劑6.3.1 6.3.2 添加劑應具有產品批準文號,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有效(保質)期,應是國家準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或飼料藥物添加劑目錄產品。6.3.3 添加劑用法、用量、存儲條件符合產品標簽或說明書的要求。6.3.4 保存添加劑購置和使用記錄、產品標簽或說明書。6.3.5 添加量低于

1%的添加劑,應先配制成預混飼料,再添加到飼料中。6.4 獸藥6.4.1 獸藥應具有產品批準文號、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有效(保質)期。6.4.2 憑獸醫處方使用獸藥。記錄獸藥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保存獸醫處方、獸藥標簽或說明書。6.4.3 一般獸藥應建立專用賬簿,逐筆登記獸藥購置和使用記錄。特殊藥品應貨到即驗,至少雙人開箱驗收,清點、驗收、記錄到最小包裝。單獨建賬登記,日清月結。6.4.4 建立特殊藥品采購、驗收、儲存、保管、發放、調配、使用、報殘損、銷毀、丟失及被盜案件報告、值班等制度,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6.4.5 存儲條件應符合藥品標簽和說明書要求。一般獸藥應專庫(柜)加鎖保管。特殊藥品應存放在容器中。不得與醫療器械、物品混合存放。7 繁育利用LY/T

2279—20197.1 動物飼養7.1.1 飼養方式與動物的自然習性相適宜,滿足動物的生理需要和社群需要。宜生態飼養野生動物。7.1.2 動物個體或批次應能識別或辨認,一個體一標記或一批次一標記,并加載專用標識。按個體或批次記錄飼養繁育信息。如果不能識別或辨認,應說明如何記錄各種信息。7.1.3 防暑降溫設施、遮陽避雨設施、防風避風設施等現象。7.1.4 群體中無極度瘦弱個體,無病弱、肢殘、行動困難個體,無精神萎靡、久臥不起個體。7.1.5飼喂方式、飼喂時間、飼喂量與動物的自然飲食習慣相適合,保證動物飲食規律。7.1.6 安全、運行情況。7.2 動物營養7.2.1 科學制定動物營養需要,至少應包括采食量、能量、蛋白質,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指標。7.2.2 按動物營養需要,選擇適合的飼料種類,設計日糧配方和加工調制工藝。保持飼料原料的多樣性和自然性。不得使用違背動物自然食性和攝食方式的替代飼料。7.2.3 動物日糧有良好的適口性和較高的消化率,既能滿足動物營養需要,又能保證動物飽腹。7.2.4 定期監測和評估動物體況和營養狀況、日糧安全性和適口性、采食和消化情況,適時調整動物營養需要、日糧配方和加工工藝。7.3 動物繁育7.3.1

編制動物繁育方案,確定繁育動物的種類、數量、配對安排,人工育幼及相關保障措施。7.3.2

選擇個體性狀優良、繁育能力強、譜系清楚的父本和母本繁育后代。7.3.3

對發情配種期、妊娠期、哺乳期和幼年期的動物采取特別的保育和監護措施。7.3.4

記錄并保存動物繁育譜系、繁育過程和結果。7.3.5

不得近親繁育和種間雜交。7.4 動物制品7.4.1 從病死動物獲取動物制品時,應由獸醫評估確認安全、無害。7.4.2 并最大限度減輕痛苦。7.4.3 7.4.4 7.4.5 出售動物制品應加施專用標識,應有官方獸醫出具的檢疫7.4.6 7.5 動物引進和調出7.5.1 引進或調出動物應有官方獸醫出具的檢疫出售活體動物應加施專用標識。7.5.2 引進動物前,應選派專業人員考察供方,確認供方為非疫區,動物來源合法,繁育利用合法,并對擬引入的動物實施健康檢查。LY/T

2279—20197.5.3 引進動物應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和證明文件。收容、救護的野生動物應取得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出具的收容救護證明。租借、巡展的動物應取得租借或巡展合同。7.5.4 動物轉移或異地飼養應預先隔離觀察,期限由主管獸醫確定。負責隔離觀察的員工應熟知隔離觀察作業要求。7.6 清潔與消毒7.6.1 動物飼養、診療、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以及人員經常接觸的設施設備應保持清潔,無積糞、積水、積雪(冰),無飼料殘渣、雜物或廢棄物,定期進行預防性消毒。7.6.2 患病動物或病死動物生活、停留的場所,運輸工具,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場所應隨時清潔/清洗和消毒。7.6.3 動物用墊料應每天清理,及時更換有污染的墊料。7.6.4 /清潔和消毒。7.6.5 交叉使用清潔工具時,每次交叉使用前應清潔/7.6.6 動物糞便、養殖污染物、生活垃圾等實施無害化處理,或委托環境衛生部門集中回收處理。7.7有害生物防治7.7.1 優先選用低毒或無毒的化學藥劑,定期或必要時開展除蚊蠅滅鼠害工作。7.7.2 只能采取適當的物理措施阻斷當地野生動物接觸飼養動物的途徑。7.7.3 主管獸醫應評估有害生物防治藥劑、防治方法和措施的安全性,以及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不得傷害圈養動物,也不得傷害野鳥、野獸、兩棲爬行類等野生動物。7.8 飼養安全7.8.17.8.2 建筑消防設施、安防監控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認完好有效。籠圈舍設施每天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認完好有效。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應保持暢通,無雜物阻塞。7.8.3 有毒動物或危險動物的飼養區域應有書面安全程序告知員工,受到動物攻擊、發生動物傷害或逃逸的應急處置措施和自我救助方法。7.8.4 飼養有毒動物或危險動物的員工,應知道安全操作規程、應急處置措施和自我救助方法。7.8.5 飼養有毒動物的員工應知道抗毒血清的存放地點,使用方法,且容易獲得。7.8.6 發生動物嚴重傷人事件時,應形成書面報告,說明事件的起因、傷害的處理方式、安全規程或安全設施改進措施。書面報告至少保存五年時間。7.8.7 定期檢查和演練各種安全操作和應急響應,檢查和演練過程、結果應記錄并保存。7.9 應急準備和響應7.9.1 編制綜合或專項應急預案應對可能發生的動物疫情、動物傷害、動物逃逸、安全生產事故、以及其他突發事件,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職責,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7.9.2 火災、自然災害、突發環境事故、動物傷人、動物逃逸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至少應每年演練一次。演練策劃與實施,結果與評價應記錄并保存。8 動物健康8.1 獸醫巡視LY/T

2279—20198.1.1 駐場獸醫應每天巡視動物飼養區,評估動物健康,對動物疾病、動物傷害、應激反應或其他緊急事件采取應急措施。兼職獸醫每月至少應對飼養動物進行兩次健康評估。8.1.2 獸醫巡視或健康評估時,應詳細記錄動物的容態、采食、飲水、消化、泌尿、呼吸等狀態,判斷正常狀態與反常狀態。獸醫巡視或健康評估過程和結果應記錄并保存。8.2 臨床診斷和治療8.2.1 判斷預后,指導臨床治療。8.2.2 根據動物病情制定治療方案,提出治療措施或病情緩解措施、特殊護理措施、預防措施,確定用藥種類、給藥時間、給藥順序、給藥途徑、給藥方法和用藥劑量。8.2.3 動物病癥發現、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疾病治療過程,以及檢查和治療結果應記錄并保存。8.3麻醉8.3.1 獸醫應根據動物病情制定麻醉預案,規定麻醉前、麻醉后、蘇醒和蘇醒后的護理要求,確定用藥種類、給藥途徑、給藥方法和用藥劑量,明確人員分工、操作程序,以及應急準備和響應。8.3.2 動物麻醉過程中,有專人監測動物生命體征。麻醉結束至蘇醒期間,獸醫不得離開現場。動物蘇醒后,獸醫應繼續觀察

1h~2h。動物麻醉過程和結果、蘇醒過程和結果應記錄并保存。8.4 尸體剖檢8.4.1 死亡動物能否實施剖檢,剖檢后剩余物處理,應由獸醫評估確認。8.4.2 追蹤發病和死亡趨勢,強化獸醫管理。8.4.3 死亡原因不明或尸體剖檢顯示死亡原因不明,應采取有病變的器官、組織樣本,以及心、血、脾、肝、腎、肺及淋巴結等無肉眼可見病變的器官、組織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查,以評估死亡原因。8.4.4 尸體剖檢過程和結果、采樣過程和結果、剖檢剩余物處理過程和結果應記錄并保存。死亡動物的器官標本、組織標本、石蠟包埋塊、冷凍組織和/或薄片應記錄并保存。8.5 免疫接種8.5.1 優先使用野生動物專用疫苗預防動物疫病。采用家養動物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時,應先進行小規模接種試驗,確認疫苗對動物安全有效后,才可大規模接種。8.5.2 免疫接種作業應在獸醫的指導和監督下,按操作規程實施。免疫接種人員應知道疫苗的使用規則,接種方法和注意事項,作業時應做好個人防護。8.5.3 疫苗產品的類型、系列或批號,免疫接種過程和結果應記錄并保存。8.6 獸醫記錄8.6.1 獸醫巡視、健康檢查、臨床診斷和治療、實驗室檢查結果、麻醉、免疫接種、尸體剖檢、隔離群體形式記錄同樣信息。8.6.2 獸醫記錄應在獸醫指導下分類歸檔,與其他記錄分開保存,并易于查找。獸醫記錄正本和副本應分開存儲。獸醫記錄副本應電子儲存或將其拷貝到硬盤保存,存儲在有防火設施的倉庫內。8.7 人獸共患病LY/T

2279—20198.7.1 獸醫應熟知飼養動物可能感染的人獸共患病,與職業健康醫生或傳染病醫生協商,制定預防和應急措施。8.7.2 發現動物感染人獸共患病,獸醫應評估疫情,采取措施防止人員感染。8.7.3 重大人獸共患病疫情應報告有關獸醫主管部門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部門。8.7.4 在允許訪客與動物身體接觸的區域,獸醫應評估人獸共患病傳播的風險,制定預防措施。8.8動物安樂死8.8.1 下列疾病或傷病應科學評估,由主管獸醫批準,按操作規程實施安樂死:a)

無法治愈或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引起難以控制的疼痛或痛苦;b)

即使經過治療也不能有效地恢復到繼續維持生命的狀態;c)

治療費用超過正常行業標準,造成過度財務負擔,又沒有其他機構愿意介入治療。8.8.2 下列特殊情況應科學評估,由管理者代表批準,按操作規程實施安樂死:a)

年老體弱,生活質量無法保證,難以繼續維持生命的動物;b)

機構愿意接收的動物;c)

存在傳染病傳播風險的動物。8.9疫情處置8.9.1 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時,應迅速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配合官方獸醫評估疫情。8.9.2 發生一、二、三類動物疫病時,應配合官方獸醫,采取控制和撲滅措施,組織防治和凈化。8.9.3 8.10 病死動物尸體或其附屬物處理8.10.1 病死動物尸體或其附屬物處理應由獸醫評估,確定處理方式、方法。8.10.2 獨立存放。包裝材料應密閉、防水、防滲、防破損、耐腐蝕。8.10.3 按規定對運載車輛進行清潔和消毒。8.10.4 的防護用品消毒處理。8.10.5 建立病死動物尸體或其附屬物臺賬。處理過程和結果應記錄并保存。9 管理體系文件9.1技術文件9.1.1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關鍵技術應制定企業標準,技術要求不低于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9.1.2 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關鍵崗位或關鍵技術活動,應制定操作規程。9.2 管理文件LY/T

2279—20199.2.1 需要多部門、多崗位協調或共同參與的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關鍵技術活動、重要管理活動,應制定管理程序文件。9.2.2 建立飼養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和持續改進管理文件。9.2.3 關鍵技術部門和重要管理部門應制定部門規章或管理制度。9.2.4 編制飼養管理手冊,說明野生動物飼養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9.3 工作文件9.3.1關鍵技術崗位和重要管理崗位應建立工作標準。涉及健康、安全、環境的工作標準應懸掛或張貼在工作場所的顯著位置。9.3.2 關鍵技術崗位和重要管理崗位應有績效考核方案,明確績效考核指標、獎懲措施和薪酬待遇。定期評審和持續改進績效考核方案。9.4 外部文件9.4.1 搜集、整理、保存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文本(參見附錄

A),保持文本為最新版本。識別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文本的相關條款內容,進行合規性評價。9.4.2 定期開展員工溝通,普及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員工溝通和監督檢查過程及結果應記錄并保存。9.5 動物檔案9.5.1 為動物建立個體檔案或批次檔案。應一個體一檔案或一批次一檔案。9.5.2 動物個體檔案或批次檔案,動物獲得、轉移、死亡和放歸記錄,動物飼養記錄、繁育記錄、獸9.5.3 死亡動物,其全部檔案單獨封存,保存時間應不少于

10

年。9.6 文件和記錄管理9.6.1 程及結果應記錄并保存。9.6.2 改的理由。記錄如需重新謄寫,則原有記錄不得銷毀,應作為重新謄寫記錄的附件保存。10 檢查和改進10.1 內部審核10.1.1 現、審核結論、審核報告。10.1.2 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內部審核,檢查內容涵蓋本標準的所有要求,評價飼養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特殊情況可增加臨時內部審核。10.1.3 的不符合、改進措施、改進過程和改進結果應記錄并保存。10.2 可追溯性檢查10LY/T

2279—201910.2.1

所有獲得、轉移、死亡或放歸的動物,其來源和去向應有可追溯性。10.2.2

所有飼養動物制品或附屬物,其來源和去向應有可追溯性。10.2.3

所有飼養投入品,其來源和去向應有可追溯性。10.2.4

動物飼養管理過程應有可追溯性。10.2.5

動物疾/疫病診斷和治療過程應有可追溯性。10.2.6

任何一項管理或作業活動都應有可追溯性。10.3 管理評審10.3.1 針、目標、績效考核指標的落實及實現情況。管理評審應有明確的輸入和輸出內容。10.3.2 應記錄,形成管理評審報告并保存。10.3.3 實施,改進結果應確認達到預期要求。記錄并保存改進過程和結果,作為下一次管理評審的依據。11LY/T

2279—2019AA附

錄 A(資料性附錄)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A.1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A.2 法規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工傷保險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A.3 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A.3.1 部門規章A.3.1.1 農業部1.8034803680〕國藥供字第545號)12LY/T

2279—20192.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農牧發〔1999〕18號)3.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農業部令2002年第11號)4.獸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7年第6號)5.獸用生物制品經營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7年第3號)6.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農業部令2003年第號)7.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農業部令200553號)8.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6年第679.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7年第1號)10.獸用生物制品經營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7年第3號)11.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816號)12.鄉村獸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8年第1713.執業獸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3年第514.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08年第1915.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農業部令2010年第3號)16.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0年第617.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農業部令2010年第7號)18.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3519.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2年第4號)20.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準文號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2521.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3年第2號)22.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農業部令2014年第1號)23.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42A.3.1.2 國家林業局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2015年第號)2.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2015年第37號)3.大熊貓國內借展管理規定(國家林業局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