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新未來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①人地關系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人類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環境的作用往

往是決定性的、本質性的。當時的人,基本上沒有辦法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但長期使人困

惑的問題是:既然如此,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

流為什么會孕育出不同的文明?

②這里需要弄清一個基本的概念。地理環境“決定”了什么?“決定”到什么程度?其

實,被“決定”的是一個上限或下限,超過或突破極限當然不可能,但是在這個極限之內,

人可以有相對無限的創造力和發展空間。如太勺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極限的,開發粗放的耗水農

業只能維持有限的農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溝,以噴灌取代漫灌,同樣的水量

就可以灌溉更多的農田。而且,人可以通過利用新的可利用資源,發現新的地理空間來突破

這個極限。

③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人類與河流互動。人類與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動,自然會

在同樣的地理環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態。在人類早期生產力落后的

情況下,任何一個群體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準確的地理全自覺、自主、理性的選擇。任何

一種文明都不是事先規劃好的、完全有意識發展的結果。因此,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往往起著

很大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④首先,自然環境的變遷。河流所處的自然環境本身是在不斷變化的,有其自身的規律。

人類早期很難了解這些規律,甚至連規律多科學的探索手段,人類對自然規律的了解還相當

有限。但人類活動如果正好順應了變化,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許便奠定了某種文明

的基礎。

⑤五六千年前,中國正經歷一個氣候溫暖的階段,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年平均氣溫估計比

今天要高2?3攝氏度,降水量充足,溫暖而濕潤。遷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先民,大量開墾

和耕種土地,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使一部分人口解放出來,得以專門從事統治、管理、防衛、

建筑、祭祀、制作玉器等工作,形成以陶寺為代表的都城。有利的自然環境使這些早期文明

得以延續發展,并吸引了周邊其他群體的聚集,不斷壯大,形成核心。聚居于長江下游良渚

的先民就沒有那么幸運。盡管良渚文化的年代不比陶寺晚,水平不比陶寺低,卻沒有延續發

展下來。這時的長江流域氣溫偏高,降水量大,沼澤濕地普遍,地面積水過多,形成濕熱的

氣候,傳染病流行,難以消除。加上原始植被高大茂密,土壤黏結,土地難以開發利用。一

般推測,是由于氣候變遷導致的不利環境,使良渚人的后裔不得不遷離或分散。

⑥其次,生產方式的選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條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和其他基本資

源為不同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并非沒有選擇的余地。正確的選擇

可以實現人類與河流的和諧共生、利益最大化;錯誤的選擇不僅使人類得不償失,還會傷害

河流。但這種選擇大多是隨機的、非理性的、不得已的,人類往往只能將生存的需求放在首

位,或者先考慮本群體的眼前利益。

⑦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境宜農宜牧,農業、牧業并存。但隨著以農耕為

主的華夏人口的增加和農田的擴展,牧業區日漸縮小,以牧業為主的戎、狄、胡人不得不北

遷。到西漢末年、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基本都已開發為農田,陰山山脈以南已經鮮有成片牧區

了。這一區域的農業生產供養了6000萬總人口的70%,也支撐著漢朝強盛的國力。但中游

的開發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的泥沙淤積,引發河水泛濫決口和多次改道。

東漢以后,中游地區受戰亂影響,農業凋敝,人口減少,牧業人口逐漸增多,原來的農田或

者因棄耕而荒廢,或者變成牧地。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自然不在黃河本身。

⑧再次,制度的選擇同樣如此。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不同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在最

合適的物質基礎之上,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但實際上,制度的選擇也并非全為理性、自然、

自主的結果,特別是在自由民主的制度產生之前。希臘半島的地理環境固然適合分散的城邦

制,但異族入侵后并不會顧及地理條件而延續城邦制。任何一種政治制度的統治范圍、任何

一個政權的疆域,都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空間,即地理環境,包括河流能提供的條件,應該是

其中的主要條件。但歷來的統治者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守住這個空間,強者要盡量突破擴張,

弱者不得不部分放棄甚至完全喪失。

⑨最后,外部因素也很重要。系統內的規律、規則,只適用于系統內部。一條河流與人

類共生的關系,只是建立在本身的空間之內,依賴于自身的條件,應對外來因素、處理與相

鄰空間的關系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出現不可知、不可控的、強大的外來因素,無論是人類

還是河流,都無法應對,更難以控制。外族入侵使歐洲退回黑暗、野蠻時代,在臺伯河、萊

茵河、多瑙河與它們的流域上找不到原因,也不是羅馬人所能阻擋抗拒的。

⑩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些復雜的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大致相同的河流必然孕育出不同

的文明。

(摘編自葛劍雄《黃河與中華文明》)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人類早期階段、文明的初期階段,人們完全無法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地理環境對

人類文明起決定性作用。

B.人類與河流互動,且互動的形式或程度不同,自然會在同樣的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不

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明形態。

C.黃河流域的陶寺文明主要因為其后人的堅守而得以延續發展,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明

卻因其后人的遷離而中斷。

D.黃河中游地區開發加劇,造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引發黃河河水泛濫,致使東漢以

后黃河中游地區農田荒廢。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期地理環境往往決定人類的文化和文明,但在哪些方面起決定作用決定到什么程度,

不同地域是有差別的,因為人類與之互動是不同的。

B.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但人類在河流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動的,人類具有相對無限的創

造力,可以利用既定的自然條件充分拓展發展空間。

C.雖然一條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及其他資源為人們選擇生產方式提供了條件,但人

們優先考慮的往往是生存需求或本群體的眼前利益。

D.一個政權在選擇自己的制度時,總是考慮其是否適合地理環境,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

從而發揮制度的最大功能,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下列材料是否可以支持某段觀點,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希臘半島上的水土地和其他資源限制了古希臘人的發展,但希臘人早就擴散到周圍的

島嶼、并且越過地中海進人北非渡過愛琴海到達小亞細亞,這才創造出希臘文明的奇跡。

——可以支持第②段觀點

B.蒙古軍隊的西征和四大汗國的建立,阿姆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伏爾加河及

其流域本身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歐亞大陸居民卻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巨變。

——可以支持第④段觀點

C.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

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噪,農田變成了米糧倉。

一—可以支持第⑧段觀點

D.氣候普遍變冷,北半球群體開始南遷,個別群體迷失方向,往北遷徙。有的群體死亡

滅絕,但有的群體偶然發現冰雪層可以隔絕冷空氣,他們在冰洞雪屋中找到棲身地,因此免

于滅絕,從此在北極圈內生存繁衍。

一—可以支持第⑨段觀點

4.畫橫線句子中的“任何”和“往往”各有怎樣的表達作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4分)

5.有人說:“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母親!”請結合文結合文

本簡要分析。(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拔步床

聶鑫森

曲曲巷的老班輩,說起于爺于干豐和他的內人巴曉月,幾十年來相敬如賓,沒紅過臉,

沒吵過架,感情巴醉得像牛皮糖扯都扯不開,是因為每夜都睡在一張古舊的拔步床上,連做

夢都相同。

這不是說笑話嗎?但曲曲巷的男女老少都相信。特別是一些人到中年的堂客們,羨慕得

直咂嘴巴。

“拔步床真是個好東西,可惜我家沒有。怪不得我那當家的,早和我分床了。”

“于爺兩口子,無兒無女,庭院里空落落的,不能不抱團取暖。”

“那倒也是。”

于干豐七十歲了,干干瘦瘦,腰有些彎,說話聲音低。退休前他是本市華湘家具總公司

的細木匠,專做仿古家具,而且雕花刻朵,手上有絕活。巴曉月也是這個單位的油漆工,年

紀只比丈夫小兩歲,身體卻健旺得多。他們雖不是一個車間,但上班、下班可同去同回,比

翼齊飛;退休了,有了整塊的時間長相守,四目含情相對。于干豐有時也要出去一下,老朋

友邀他去小酌幾杯。

做大工匠、細木匠的,都愛喝酒。于干豐也不例外,只是他量大,喝得猛也喝得多,把

腸胃喝出了病,不得不時常去麻煩醫生。巴曉月勸過他,勸不住。直到幾年前,于干豐才收

斂了許多,因為妻子幾句掏心掏肺的話,把他震住了:“老于呀,你知道我素來膽小,你一

旦先走,漫漫長夜,我怎么挨到天亮?但愿這拔步床上睡的總是兩個人!”

于干豐一拍拔步床的雕花圍板,說:“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張床。”

于家世代都是細木匠。床、桌、幾、案、柜、椅、凳……上面還施以浮雕、深雕、圓雕、

透雕,花鳥、山水、人物,無不栩栩如生。代代有傳人,在古城湘潭名聲廣為人知。

這張拔步床,是于干豐爺爺的爺爺制作的,時為晚清。采用的是明代中晚期流行的款式,

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架子床,二是架子床前的圍廊,圍廊與架子床連成一個整體。床前的廊

疣兩側放置桌凳,人跨步進入鋪嵌木板的廊,有如進入室內。故拔步床又稱踏板床。床頂下

周圍有掛檐,床下端有矮圍,都雕著各種圖案:花好月圓、舉案齊眉、鵲橋相會、琴瑟和諧……

充滿吉祥、歡樂的情調。

這張床一直拆散、包扎藏在于家放雜物的閣樓上。1977年丹桂飄香時,26歲的于干豐

和24歲的巴曉月要結婚了,父親把這張床在新房里拼裝好,說:“這是個吉物,祝你們和

和睦睦,生兒育女,白頭偕老!”

于干豐夫婦在拔步床上睡了44年。父親、母親相繼辭世,他們也老了,只有床還是原

樣!

可惜他們沒有一兒半女。于家的細木匠手藝,只能到此戛然而止。

巴曉月說:“老于,我對不住于家,沒讓于家的絕活有個傳人!”

于干豐說:“這是什么話?我帶出了多少徒弟,他們難道不是于門的傳人?”

“可惜你和徒弟,沒做過拔步床。”

“這玩意,費時費材料,價格貴,沒有訂貨的,公司領導不讓做。”

“爹當年搬出拔步床讓我們用,是不是還有別的意思?”

于干豐的眼里忽然有了淚水。

記得十多年前,市博物館有專家來于家觀賞拔步床,問于干豐:“這是真正的明式好玩

意,雖制作于清代,做工、雕工都是一流,可否能出讓?價錢好商量。”

“祖上留下的東西,我不能出讓。你們可以到家具公司去訂做,我的手藝自信可以達到

這個水平。”

“可博物館不能收藏當代的東西,這是有規定的。”

秋風涼了,重陽節迎著菊花香翩然而至。

曲曲巷傳出了令人驚詫的新聞:于干豐和巴曉月分床了!

是居委會主任帶著人,去看望離退休老班輩,在于家時,巴曉月忍不住說出來的,還引

著人到臥室去巡看,果然言之不虛。

拔步床的旁邊,擺了一張于干豐親手做的簡易平頭床,沒有上漆,杉木的香氣很好聞。

窗前的長條桌上,放著一個木雕的不倒翁,頭型、臉相酷似于干豐。桌邊靠著一支木雕拐杖,

杖頭雕的是鐘帽的頭像,拐杖與人肩等高,是握杖而行的形制。

主任問:“于爺,你們親親熱熱幾十年,是這塊地方的榜樣,怎么忽然分床了?”

于干豐低聲說:“我身上有不好聞的氣味,怕熏了堂客。”

巴曉月說:“我不怕熏,我……喜歡。”

“可我自己都受不了,總要下床去室外透口氣,不另外睡會吵鬧了你。我知道你膽小,

就雕制了這支鐘帽頭像拐杖,它可以為你驅邪壯膽;還有我雕的不倒翁頭像,你瞄一瞄,就

知道我在你身邊。”

主任微微一笑,說:“巴大姐呀,你誤解于爺了。你們雖不同床卻同屋,于爺想得這么

周到,難得。我們就告辭了。”

兩個月后,于干豐因肺癌晚期,凌然離開人世。落氣時,他掙扎著坐起來,靠著平頭床

的擋板,對巴曉月和幾位老鄰居說:“我早就知道自己身患絕癥,活不長了。曉月膽小,我

得趁著還在世,趕快和她分床,讓她習慣一個人睡拔步床。至于我睡的這張平頭床,我走后,

丟掉就是……”

巴曉月大聲嚎哭起來。

待于干豐的后事料理好,巴曉月將拔步床捐贈給了市博物館,只收下一張樸素的“捐贈

獎狀”。沒上漆的白坯平頭床,她沒有丟掉,夜夜安詳地睡在上面,枕頭邊放著丈夫的不倒

翁像。有時出院門上街去買點什么東西,她一定會手握雕著鐘帽頭像的拐杖。

“巴嬪馳,你健旺!”

“謝謝大家關心!”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在介紹拔步床的構成時,特別寫出花好月圓等一系列圖案的名稱,可以讓讀者更

加了解拔步床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傳承的文化內涵。

B.無兒無女或為人生的一大缺憾,但是于干豐并不十分在意,他專心帶徒弟,把他們視

為于門的傳人,向他們傳授技藝,可見其豁達的情懷。

C.“秋風涼了,重陽節迎著菊花香翩然而至",這句話既點明時令,又暗示情節變化,

也為后面情節的發展營造氛圍。同時,重陽節增添文化內涵。

D.于干豐也有過迷茫,是巴曉月的真誠和柔情感化了他,他迷途知返,提前為膽小的妻

子安排適應性“實習”,好讓妻子度過沒有他的日子。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和鐵凝的小說《哦,香雪》一樣,沒有傳統小說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種激

烈的矛盾沖突,而是淡化情節,突出情韻,注重抒情表意。

B.本文和茹志鵑的《百合花》一樣,其中主要人物都是作者所要肯定和謳歌的對象,人

物性格差異不大,雖然也有誤會之時,但無忠奸美丑之別。

C.本文和《大衛?科波菲爾》《復活》《老人與海》《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樣,都采用

全知視角敘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D.本文間接反映的是對民族傳統的堅守問題,而《百年孤獨(節選)》反映的是民族傳

統所受到的巨大沖擊,兩篇小說的主題都跟民族傳統有關。

8.小說是怎樣運用側面描寫來表現于干豐和巴曉月夫妻恩愛的?(4分)

9.街坊將于干豐和巴曉月夫妻恩愛歸因于拔步床,拔步床究竟有怎樣的意蘊?試作探

究。(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已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管仲

曰:“公誰欲相?"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

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曰:“勿已,則隰

朋其可乎?”對曰:“隰朋之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黃帝,而哀不已若者。其于國也,

有不聞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夫相,大

官也。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長行私阿所愛用豎刁而蟲出于戶。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飾服①,私利而立公,貪戾而求王,舜弗能為。

(節選自《呂氏春秋?貴公》,有刪改)

材料二:

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也?

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是故病家之廚,非無嘉饌也,乃其人弗

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亂國之官,非無賢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尊賢任能,信

忠納諫,所以為安也,而暗君惡之,以為不若奸佞讒諛之言者,此其將亡之征。

上醫醫國,下醫醫疾。夫人治國,固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亂者,國之病也。身之

病待醫而愈、國之亂待賢而治。治身有黃帝之術,治世有孔子之經。然病不愈而亂不治者,

非針石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乃因之者非其人。茍非其人,則規不圓而矩不方,繩

不直而準不平,鉆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驅馬不可以追速,進舟不可以涉水也。凡此八者,

天之張道,有形見物,茍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況乎懷道術以撫民氓,乘六龍以御天心②

者哉?

(節選自《潛夫論?思賢》,有刪改)

【注】①飾:通“飭”,整理;服:指喪服制度。據禮,居喪不飲酒食肉。②六龍:天

子車駕的六匹馬。天心:天帝的心意。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桓公行A公B去私惡C用管子D而為五伯E長F行G私阿所愛H用豎刁I而蟲出于戶。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并列,挨著,如成語“比肩而立”,在本文中可以引申為“親近”。

B.志,仰慕,追求。上志,可以理解為“志上”,即仰慕追求在自己之上的人。

C.且.暫且,暫時。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且放白鹿青崖間”的“且”詞義相同。

D.針石,古代針灸用的金屬針和用硬石制成的石針,文中指中醫治病之術。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管仲不同意讓好友鮑叔牙擔任國相,而贊成隰朋擔任國相,不徇私情,從有利國家的

立場考慮問題,這正是“貴公”的表現。

B.材料一認為.天天喝得醉醺醺卻要整飭喪禮,利欲熏心卻想樹立公正,貪婪暴戾卻想稱

王天下,除了舜,別人是做不到的。

C.材料二以患者不食廚中美食來類比,指出動亂國家的官府中并非沒有賢能的人,只是

君主不能任用他們,才最終導致滅亡。

D.材料二認為,做事需要合適的人才,如果不是合適的人才,即使其有較佳的工具,也

是無法取得預期效果的,更不用說治國了。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仲父之病矣,已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4分)

(2)而暗君惡之,以為不若奸佞讒諛言者,此其將亡之征。(4分)

14.兩則材料有什么內在聯系?請簡要分析。(3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古從軍行

李頑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①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②。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③入漢家。

【注】①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

彈琵琶以娛之。②輕車:輕車將軍,漢代將軍名號。③蒲桃:葡萄。漢武帝時為求天馬,開

通西域,啟動戰端。當時隨天馬入中國的有薄桃和苜蓿的種子,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別館

之旁,彌望皆是。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四句寫緊張的從軍生活,其中“公主琵琶”句寫夜晚琵琶聲如泣如訴,與《燕歌

行》“美人帳下猶歌舞”句表達的情感相同。

B.“野營..........連大漠”句渲染邊陲環境,軍營所在無城郭可依,大雪霏霏彌漫

了遼闊無邊的沙漠,表現出邊塞的荒涼和寒冷。

C.兩個“胡”字句寫當地物和人,用以烘托“行人”之苦,胡雁胡兒土生土長,尚且哀

啼落淚,行人遠戍至此,其苦更不必說。

D.“聞道”“應將”兩句寫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沒有了歸路,將士只能跟著本部的將

軍與敵拼命,透露出無可奈何之情。

16.古典詩歌里“空”字用得較多,本詩”空見蒲桃人漢家”和陸游《書憤》“塞上長

城空自許”中的“空”字,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論語》中“,”

兩句,揭示了處理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原則一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同時體現出了較強的道

德約束力。

(2)上課了,老師鼓勵大家說:“同學們,課堂上要勇于發言,敢于亮出自己的觀點,

而不要像《琵琶行》里那位琵琶女那樣“,”。

(3)自古以來,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詠不已的季節。借助秋景表達內心悲傷的詩句

不勝枚舉,如“,”就寫出了秋天的凄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中華民族歷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中秋節更是被稱為“團圓節”。皓月當空之時,

A,老人給孩子講述嫦娥的故事,孩子跟著父母吟詠那些膾炙人口的中秋詩詞,一起吃

月餅賞明月,樂何如哉!這樣的團圓,B,又傳承著獨特的家庭文化。圍繞中秋夜

的一輪明月,古往今來多少人寄托情思,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千古流傳的詩

詞,成為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沉淀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篇章。

①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家國情懷,②國是首先第一位的,③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

家的統一強盛就沒有個人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滿。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④在中華民族的

精神譜系中,家與國,已與人,是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⑤我們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

⑥可是誰又能否認可以忽視國家利益呢?⑦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不僅在于國家大政方針的

正確,也與國民的精神狀態有關。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

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我活在世上,愛著、感受著、思考著。我心中有一個世界,那里珍藏著許多往事,有歡

樂的,也有悲傷的。它們雖已逝去,卻將永遠活在我心中,與我終身相伴。

一個聲音對我說:在無限宇宙的永恒歲月中,你不過是一個頃刻便A化為泡影的微粒。

這個微粒的悲歡甚至連一絲微風、一縷輕煙都算不上,剎那間就會B無影無蹤。你如此珍惜

的那個小小的心靈世界,究竟有何價值?

是的,對于宇宙,我C不足掛齒;可是,對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同樣值得大書特書。

我何嘗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變化中,我只是一個極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與否完全D

舉足輕重,但是我沒有理由妄自菲薄。面對無窮,我確實等于零。然而,我可以用同樣的道

理回敬這個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①你對我來說也就等于零。每一個自我一旦存在,

②便從自身出發估量一切,正是這估量的總和使本無意義的宇宙獲得了意義。

20.第一段中某句標點符號使用不當,請指出并修改,說明理由。(3分)

21.文中畫橫線的A、B、C、D四個成語,使用最恰當的是哪一個?(只要選擇即可)

(3分)

22.第四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語氣平緩,請修改句式,使表意更強烈。(4分)

①修改為:

②修改為: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有言:“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但也有人說:“國就是國,家就

是家,家國不分,難免犯錯。”

對于以上兩種說法,你有怎樣的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題號1236711121521

答案BDADCCBAB

1.【答案】B(3分)

【解析】A項,說法絕對;原文有“往往”“基本上”限定。C項,主次顛倒。陶寺文

明得以延續發展,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而良渚文明未能得到延續發展,

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導致的不利環境,使得良渚后裔不得不遷離或分散。D項,曲解文意。

一方面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已存在,開發只是加劇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東漢農田荒

廢,是“受戰亂影響”。

2.【答案】D(3分)

【解析】“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錯誤,不應該將“是否適合地理環境”與“能否守住

疆域”對立,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

3.【答案】A(3分)

【解析】A項,所述內容與第②段中“人可以通過利用新的可利用資源,發現新的地理

空間來突破這個極限”觀點一致。B項,強調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第①段強調的是規律的作

用。C項,強調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而第⑧段強調的是制度的影響。D項,強調的是

偶然性、偶發事件的影響,而第⑨段強調的是外部因素的影響。

4.【答案】①任何,指示代詞,不論什么。“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是事先規劃好的”,

即所有的文明都不是事先規劃好的,一律如此,概莫能外,“任何”一詞客觀準確地表明了

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

②往往,副詞,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往往起著

很大的作用”,即人類與河流的互動經常在起作用,不是偶然的,但并不排除不起作用的時

候。“往往”一詞客觀準確地表達了人類與河流互動作用的規律。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學術著作語言的準確性。答題時可以按照三個步驟:第一,解釋詞語

的一般意義;第二,將詞語意代入句子,具體分析句子的含義;第一,突出表意的客觀準確,

點明表達效果。

5.【答案】①黃河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早在五六千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降水量

充足,溫暖而濕潤,早期先民借此創造了以陶寺為代表的中華文明。

②黃河為中華民族農耕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境

宜農宜牧,農業、牧業并存,后來農業人口增加,農田擴展,中華民族農耕文化漸成定勢。

(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為探究題,考查考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作答前,先找出有關黃河的敘述,

從其與民族關系的角度進行歸納。第⑤段關于陶寺文明的敘述,可以歸納出“奠定中華文明

的基礎”,突出文明之造;第⑦段關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情況的敘述,可以歸納“為中華民族

農耕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

6.【答案】D(3分)

【解析】D項,人物形象把握不準。”于干豐也有過迷茫”言過其實,酒喝得猛也喝得

多,把腸胃喝出了病,這不是迷茫的表現。

7.【答案】C(3分)

【解析】《大衛?科波菲爾》是通過大衛這個孩子的眼睛來看周圍的人物和環境的,是

兒童視角,屬于有限視角。

8.【答案】①開頭曲曲巷的老班輩的各種議論,盡管觀點不同,卻反映了于干豐和巴

曉月夫妻恩愛的客觀事實;

②居委會主任對于干豐和巴曉月分床睡先是不解,而后以“巴大姐呀,你誤解于爺了”

等語勸慰巴曉月,居委會主任看法的改變突出了于爺對妻子之愛的深謀遠慮;

③于干豐去世以后,人們主動問候巴曉月,祝她“健旺”,突出了這對恩愛夫妻對人們

影響的長久。

(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解析】答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具體指出側面描寫的地方,二是要簡要點明作用。

本文對于、巴二人的恩愛的側面描寫有三處,一為開頭借老班輩的議論,點明夫妻二人恩愛

的事實;二為中間居委會主任看法的改變,從對于爺分床睡的不解到勸慰巴大姐,突出了于

爺對妻子之愛的深謀遠慮;三為于爺去世后人們的主動問候,突出了于爺和巴嬪鼬恩愛之情

對人們的影響之大之長久。

9.【答案】①家庭和睦、夫妻恩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于干豐從父輩手里接受了

拔步床,接受了父親的祝福,也接受了民族傳統的熏陶,拔步床是民族傳統的象征。

②作為工匠,于干豐手藝精湛,能夠像父輩一樣制作出拔步床,拔步床是工匠精神的載

體。

③拔步床是床中極品,于干豐接受了這張床,為了不辜負這張床,他千方百計為妻子著

想,呵護有加,感人至深,拔步床是于干豐熱愛家庭、踐行傳統美德的見證。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題為探究題,探究拔步床在本文中的意蘊。作答時,要著力尋找拔步床與人

物的精神關聯,具體可從拔步床的特點著眼,結合于干豐的行為進行分析。首先,拔步床古

老而美好,得到拔步床的于干豐家庭和睦,夫妻恩愛,據此可從民族傳統、民族美德的角度

揭示拔步床的意涵。于干豐是一名工匠師傅,自信能夠制作拔步床,同時又家庭和睦,驚艷

他人,手藝和人品都追求卓越,據此可從工匠精神的角度揭示拔步床的意涵。于干豐為了不

辜負拔步床,對妻子呵護有加,感人至深,據此可從熱愛家庭、踐行傳統美德的角度揭示拔

步床的意涵。

10.【答案】C、F、H(每處1分)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齊桓公厲行公正,摒棄個人愛憎,重用管仲而終成五霸之首;

而齊桓公徇私情偏袒自己偏愛的人,任用豎刁以至死后尸身腐爛得蛆都爬出門來了。

解題時要反復閱讀文句,用排除法,由易而難來確定答案。首先找出明顯不可斷開處。

“行公”為動賓短語,其間不可斷開。“五伯長”即五霸之首,其間不可斷開。“行私”為

動賓短語,其間不可斷開。由此排除A、E、G,余下的六處中,B、D、I三處可斷可不斷,

權衡比較,選擇C、F,Ho

11.【答案】C(3分)

【解析】C項,且,將要,將近。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且放白鹿青崖間”的“且”詞

義不同。

12.【答案】B(3分)

【解析】B項,“除了舜,別人是做不到的”錯誤。文中“舜弗能為”意思是:即使是

舜也不能做到。

13.【答案】(1)仲父您病了,已經很嚴重,百姓都不忌諱(說您的生死了),我將

把國家托付給作呢?

(得分點:諱,忌諱;屬,托付,各1分,句意2分)

(2)而昏君卻厭惡這些,認為不如奸詐諂媚、低能愚鈍、詆毀阿諛者的話(中聽),

這是他將要滅亡的征兆。

(得分點:惡:厭惡;征,征兆,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兩則材料都關涉“選賢任能”。(1分)材料一的主旨是“最”住賢”是

“貴公”的具體表現。材料二的主旨是“思賢”,其出發點正是“貴公”。(2分)

(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概括文意的能力。題干要求找出兩材料的內存聯系,不難看出,

兩文都寫到任用賢人的問題。具體分析時,要從主題和材料的關系著眼,具體說明是怎樣聯

系的。對材料一來說,“貴公”是主旨,“任賢”是“貴公”的表現;對材料二來說,“思

賢”是主旨,“貴公”是出發點。

15.【答案】A(3分)

【解析】A項,“‘公主琵琶'句寫夜晚琵琶聲如泣如訴,與《燕歌行》美人帳下猶歌

舞'句表達的情感相同”賞析錯誤。“公主琵琶”句言昏暗的風沙中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

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流露的是思鄉厭戰的情緒。而《燕歌行》里的“美人帳下猶歌舞”

句是寫戰士浴血奮戰的時候,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是對將軍們的控訴之情。

16.【答案】李詩:空,白白地,沒有結果。不肯罷戰,年年戰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

白白地犧牲了死了許多人的生命,換來的只是西域的葡萄,一個“空”字有力地譏諷了帝王

的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3分)

陸詩:空,徒然,空自勞苦,白費心力。早年曾自比“塞上長城”,然而如今壯志未酬,

一切都是徒然的。一個“空”字凸出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3分)(意思對

即可)

17.【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潺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符合情境即可)

(每空1分,有錯別字等不給分)

18.【答案】A:一家人圍坐一堂

B:既體現著凝聚的親情

(每空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A處,上文交代中秋節更是被稱為“團圓節”,下文有老人、孩子、父母的活

動,可以推斷A處可填入“一家人圍坐一堂”,或類似的句子。

B處,前文有“重視親情”及相關描寫,后文有”也傳承著獨特的家庭文化”,所以這

里可以填入“既體現著凝聚的親情”。

19.【答案】②國是第一位的。

⑥可是誰又能否認要重視國家利益呢?

(或:可是必須否認忽視國家利益的思想行為)。

⑦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不僅在于國家大政方針是否正確,也與國民的精神狀態有關。

(或: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在于國家大政方針的正確,也與國民的精神狀態有關。)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②原句贅余,“首先”“第一位”重復。

⑥原句不合邏輯,反問+雙重否定,將意思說反。“否認.........忽視”等于重視,

再加反問句式,整個句子等于說不能重視國家利益。可以采取多種辦法修改,一是保留反問,

改變其中一個否定詞語,如將“否認”改為“承認”:“可是誰又能承認可以忽視國家利益

呢?”或者將“忽視”改為重視:“可是誰又能否認要重視國家利益呢?”二是將反問句改

為一般陳述句:“可是必須否認忽視國家利益的思想行為。”

⑦正反兩面詞語使用錯誤,造成一面和兩面搭配不當。句中“強盛與否”為正反兩面,

而“國家大政方針的正確”只是一面。可刪除“與否”,也可將“正確”改為“正確與否”

或“是否正確”。

20.【答案】“愛著”“感受著”“思考著”之間的頓號改為逗號。(1分)“愛著”

“感受著”“思考著”從三個方面敘述“我”的作為,是三個并列分句的謂語部分,主語“我”

承前省略。(1分)并列分句之間停頓用逗號,語氣舒緩,便于突出所要表達的內容。(1

分)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準確說出錯誤和修改意見,得1分,理由

闡述正確得2分。理由闡述可抓住兩點:一是抓住并列詞語和并列分句的差別,二是抓住逗

號和頓號的使用差別。

21.【答案】B(3分)

【解析】根據語境,A處,意在強調微粒會最終消失,應根據這一語境來選擇詞語。化

為泡影,指變成為水泡和影子,形容希望落空,與語境不合。可修改為:化為烏有。化為烏

有,指變得什么都沒有,全部消失。C處,根據“可是”后的“大書特書”可知,語境在于

強調小得不值一提。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可修改為:微不足道。微不足道:非常渺小,

不值一提。D處,語境意是并不重要。舉足輕重,只要腳稍微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

重。指處于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可修改為:無足輕重。無足輕重:可有可

無,對事情不會產生影響。

22.【答案】①你對我來說豈不也等于零?

②便不能不從自身出發估量一切(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句式選擇和變換能力。作答本題,首先要明確原句語氣平緩,就在于

用的都是一般陳述句,要使表意更為鮮明強烈突出,就要變一般陳述句為特殊句式,如反問

句、雙重否定句。具體操作,可將①改為反問句,將②改為雙重否定句。

23.【寫作提示】

材料提供了貌似對立的兩句話,前者強調聯系,后者強調區別。其實,兩者均有合理性。

家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國是家庭的擴大和延伸。“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提醒我們,家

和國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應該關注家庭建設和國家大事,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但是

“家”和“國”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和原則。“國就是國,家就是

家,家國不分,難免犯錯”這句話就是提醒我們考慮家庭和國家的邊界和責任。兩者的語境

不同,前提條件不同。

材料中“家”和“國”的關系應是思辨的核心,是為文的重點。民族的國是第一位的,

個人的家是第二位的,是值得提倡的,這是前提。語言文字運用題的材料論述,可以為支持

前者提供一些參考角度。選擇側重論述后者時,可以立“站在現代治理觀念的角度,“家”'

國'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和原則”,也可以破“家國不分,公私混

淆,化公為私”。

【評分細則】

(一)判分原則

作文閱卷要公正公平;堅持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原則,注重考查考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

情達意的能力,要從切題、立意、選材、結構、文體等寫作基本能力和語文素養諸方面進行

全面衡量,綜合量分。

(二)評分等級

本次評分為四等七類。

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

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