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地理試卷分析_第1頁
2011中考地理試卷分析_第2頁
2011中考地理試卷分析_第3頁
2011中考地理試卷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年中考地理試卷分析地理中考是對初中三年地理教學的總結,是檢驗和評價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標尺,同時也是高中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現將2011中考地理試卷作如下分析:試卷特色1、試題知識點覆蓋面廣,綜合性強試題整合相關中考內容,將多個考點集于一題進行考察,知識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如選擇題第1題,將中國季風分界線、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人口密度分界線和中國民族分布界線等知識綜合起來進行考查。選擇題第5題對等高線的考查,既要認真讀題目中的文字材料,認真審題,又要仔細觀察圖中等高線的分布狀況以及圖中的指向標等信息,還要聯系中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進行分析判讀。選擇題第10題用西北地區的局部區域圖考查了西北的農業狀況,相關山脈的分界意義以及中國熱量帶和降水量的分布情況。2、富有生活氣息和文學色彩試題聯系生活,設置情境,突出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將地理知識生活化、具體化,強調了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吻合《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如:選擇題第3題,設置元旦看房的生活情境,要求學生抓住“元旦”這一時間,對應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中的位置和該天贛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物影的長度來考查,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此時看房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體會到地理原來和生活是如此緊密聯系,可以指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有的試題將枯燥的地理知識以靈活化,生動化,文學化的方式進行考查,使試題鮮活起來。如:選擇題第10題西北地區由東向西的景觀變化用詩句的方式進行考查,別出心裁,既富有文學色彩,又具有生活氣息,拉近了地理與學生的距離,地理與語文的距離,地理與生活的距離。使地理成為橋梁,聯系多種元素。試題在運用語言上更親切,讓學生在做題時感到舒心、愉快,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使學生更能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試題充分體現人文關懷。3、凸顯學科特色,步步緊聯地圖縱覽全卷,除了選擇題第6和第14小題外,其他各題都出示了對應的地圖進行考查。全卷用圖有10幅之多,強調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在地圖中的定位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重點考查學生對地圖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相應的考點都以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一個“圖”字盡顯學科特色,囊括全卷。重視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間規律、相互聯系、發展變化和形成過程等內容;充分利用地圖語言來呈現試題內容,使試題充分體現地理學科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重視考查學生的地理觀念、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等內容4、聯系時政熱點,拓展學生視野,體現地理學科的時效性“時時有地理,處處有地理”這是試卷發出的一個樸素的聲音。試卷聯系近期中國熱點事件設置,彰顯時效性。如:綜合題第16題聯系今年5月份長江中下游出現的60年罕見的旱情這一熱點事件,考查相應的省區,湖泊,商品糧基地和鐵路線等知識;第17題聯系當前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設題,考查西亞的礦產資源。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學生今后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有很好的提示和導向作用。5、強調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地理素養探究題是今年中考新設置的題型,分值5分,占全卷分值的12.5%。旨在考查學生發現,思考,探索,分析能力。試卷第19題分析春節期間哈爾濱和廣州景象差異的原因,烏蘇里江和帕米爾高原景象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從現象區追究原因,從表面去探索本質,再用已知的知識去檢驗地理現象,從而發現邏輯聯系,構建知識間的因果聯系。第20題比較青藏地區河谷農業和西北地區的綠洲農業各自不同的制約因素強調的是區域差異的比較能力,而后又要學生分析兩地發展農業的共同優勢又突出區域聯系的發現能力,這一題與高中地理中的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一節相照應,起鋪墊作用。二、成績統計及數據分析(綜合題部分)題號16題17題18題19-20題綜合題總分686525平均分3.44.73.4314.5得分率%56.752.256.76058各題分值分布狀況16題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占比值%14131315232317題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7分8分占比值%81088111728418題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占比值%12101220251019-20題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占比值%1015182025三、答題情況分析1、識圖定位能力差,地圖落實不到位第16題中國的省級行政區,中國的鐵路線,第17題板塊的名稱和范圍,波斯灣局部圖的識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失分較重。另外,最后一題探究題,無圖考圖,有些學生對中國的經度和緯度范圍沒有概念,印象模糊,出現西經和寒帶,南溫帶之說。2、對氣候等難點知識掌握不好試卷中幾處涉及到氣候之處,學生均失分較嚴重,或表述不明,或理解不清。如16題中贛州的氣候類型寫成溫帶季風氣候,18題中季風氣候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及其影響范圍,有的同學僅寫成南方地區;18題中美國西部及中部的的氣候差異以及的美國的常見的氣象災害失分較大。3、審題不清,分析判斷能力差學生做題邏輯不嚴,思維混亂。主要表現在:審題不清,難以破題;簡單羅列;只言片語,難以自圓。如探究題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多有偏差,不能準確把握題意,在答案的組織上邏輯混亂,理論與材料的結合體現不出來,,表達不夠明確,評卷教師看后感覺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新疆的綠洲農業和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的制約因素,學生抓不準關鍵詞由果到因分析。、錯別字多,答題用語不規范的問題較突出因為寫錯字,用語用詞不規范而失分的比例較大。主要易出錯的字詞有“鄱陽湖”,“贛州”,“江淮平原”,“漂移”,“臍橙”等,表述上把山脈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混為一談。四、對今后教學的建議1、努力開發課程資源,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課堂地理課堂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不是呆板的,而是鮮活生動的,地理教師應多收集課堂內外的課程資源,整合多方資料,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多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體驗、理解,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獲取知識。教學中少一些灌輸多一些引導,正確的處理好課文,地圖,活動三者之間的關系。2、重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讀圖、指圖、填圖、運用地圖等方式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讀圖。不僅要知道鐵路干線,而且要在地圖上準確定位。也就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抓基礎教學的同時,重點放在地圖的研究和練習上。經驗得出,沒有哪一節地理課堂可以離開地圖,不用地圖。離開了地圖的地理課堂是抽象的地理課堂,枯燥的地理課堂,艱澀的地理課堂,必然也是失敗的地理課堂。教師必須每節課準備好相應的地圖進行教學,或實物圖,或教學掛圖,或電子地圖,或練習紙圖,或手繪圖,或板圖。只有學生常見地圖,常讀地圖,常析地圖,才能熟能生巧,再現地圖。3、教師應規范自己的教學用語學生的錯別字,表述不清,詞不達意,不用專業術語等現象,很大責任應歸咎于教師自身的言行。教師平時上課養成多用專業術語,語言表示清晰,邏輯性強,學生自然就會受到熏陶,潛移默化中養成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