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 1032-2011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正式版)_第1頁
TD/T 1032-2011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正式版)_第2頁
TD/T 1032-2011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正式版)_第3頁
TD/T 1032-2011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正式版)_第4頁
TD/T 1032-2011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行業標準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Guidelinefordesig2011-06-30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發布I前言 Ⅲ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總則 24.1任務 24.2劃定基本原則 24.3補劃基本原則 35技術方法與要求 35.1技術方法 35.2技術要求 36基本農田劃定 46.1流程 46.2工作要求 57基本農田補劃 77.1流程 77.2工作要求 88基本農田成果日常變更記錄與年度更新 98.1日常變更記錄 9 99圖件編制 99.1編制內容 99.2編制方法和要求 910基本農田數據庫 11數據匯總與表冊編制 11.1統計匯總 11.2表冊編制 12成果檢驗 12.1成果內容 12.2檢驗要求 附錄A(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劃定流程圖 附錄B(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 附錄C(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 Ⅱ附錄D(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標識使用及標志牌設立規范 附錄E(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補劃流程圖 附錄F(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表冊 附錄G(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圖式圖例 20附錄H(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圖件樣式 21附錄I(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要素屬性結構表 附錄J(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現狀登記匯總表 附錄K(資料性附錄)相關標準基本農田圖層對應關系 附錄L(資料性附錄)基本農田劃定(補劃)相關政策法規技術依據 Ⅲ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為規范基本農田劃定(補劃)工作,全面落實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與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本標準由國土資源部制定并負責解釋。本標準由國土資源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福建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嚴之堯、朱留華、李相一、王磊、盧麗華、潘朝翔、黃盛玉、鄖文聚、張中帆、本標準參加編制人員:陳文強、林登標、張秋惠、楊楓、肖霖、陳瑩、盧艷霞、劉章琳、吳昊、郭建民、朱繁。1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本規程規定了基本農田劃定(補劃)的任務、原則、實施主體、技術方法、技術要求、流程、成果規本標準適用于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的基本農田劃定,以及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過程中依法批準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或因依法認定的其他原因造成基本農田減少的補劃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T22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TD/T1004—2003農用地分等規程TD/T1014—2007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1017-2008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9—2009基本農田數據庫標準TD/T1023—2010市(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4—2010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5—2010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8—2010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基本農田保護區landusezoneforthecapitalfarmlandprotection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和管理而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依照法定程序確定的特定保護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劃定的具體的基本農田地塊。2基本農田圖斑capitalfarmlandparcel劃定為基本農田的土地利用地類圖斑。基本農田劃定designationofthec根據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及相關規定,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照規定程序確定基本基本農田補劃supplementofthecapitalfarmland根據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及相關規定,對依法批準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基本農田面積areaofthecapitalfarmla劃定為基本表田的圖斑地類面積。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的面積加權平均數。4.1任務4.1.1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布局,落實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進行基本農4.1.2對建設占用基本農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農田減少情況進行補劃4.1.3記錄基本農田日常變化信息,進行基本農田信息年度更新、統計與化總。4.1.5建立并更新基本農田數據庫。4.2劃定基本原則4.2.1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為基礎,綜合運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開展基本農田劃定工作。4.2.2確保劃定后的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4.2.3優先保留原有基本農田中的高等級耕地,集中連片耕地;劃定后基本農田平均質量等級應高于劃定前的平均質量等級,基本農田集中連片程度有所提高。4.2.4新劃定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應當是耕地。34.3補劃基本原則4.3.1經依法批準建設占用的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不低于建設占用的面積,質量等級不低于占用土地的質量等級。4.3.2違法占用或因各種原因造成損毀的基本農田應當依法復墾,復墾后不能作為基本農田的,補劃的面積應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面積,質量等級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4.3.3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農田減少的,本行政區域內現狀基本農田面積已低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指標的,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指標補劃相應的面積,補劃的質量等級不低于減少部分的基本農田。4.3.4補劃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應當是耕地。5技術方法與要求5.1.1基本農田劃定技術方法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為基礎,疊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結合實地勘察,對規劃確定的基本片(塊)所對應的地類圖斑現狀信息;依據農用地分等成果,獲取基本農田質量等級信息;依規范要求錄劃定成果。5.1.2基本農田補劃技術方法以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為基礎,疊加依法審批或認定的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和擬補劃基本農田的范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及農用地分等成果,綜合選取補劃為基本農田的耕地地5.2.1.1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套合、疊加、轉繪中,應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為依據,進行坐標系、空間尺度的轉換和空間位置的綜合判定。5.2.1.2基本農田圖斑邊界原則上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邊界相一致。存在切割圖斑的特殊情況時,基本農田邊界應有明顯地面參照物和標志物。5.2.1.3基本農田劃定(補劃)面積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地類面積相一致,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相一致。5.2.2.1在各項成果中要認真做好成果分析和檢查記錄,基本農田劃定(補劃)的各地類圖斑要做好記5.2.2.2基本農田編號具有惟一性。5.2.2.3各類屬性注記準確完整。45.2.2.4圖面清晰易讀,數據庫結構完整。5.2.3現勢性5.2.3.1基本農田劃定(補劃)采用各項最新的基礎資料。5.2.3.2通過基本農田日常變化信息的實時記錄與登記,結合年度更新,確保基本農田劃定(補劃)成果的現勢性,真實反映基本農田現狀和變化。6基本農田劃定6.1流程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分為工作準備、方案編制與論證、組織實施、驗收與報備四個階段,具體見附6.1.1工作準備6.1.1.1基礎資料收集收集以下資料:a)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數據庫、文本及說明——涉及基本農田的規劃調整有關成果和審批資料。b)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c)已有基本農田保護資料—圖件資料: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表冊資料:基本農田面積統計表、匯總表,基本農田臺賬等表冊;——數據庫資料:基本農田數據庫;——文字資料:基本農田保護相關文字資料。d)農用地分等資料——農用地分等成果圖件、數據庫及相關技術報告。e)其他土地管理相關資料——建設項目依法占用基本農田的用地審批資料;——涉及基本農田的生態退耕及災毀資料;——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相關資料;——巖石地球化學測量成果資料。6.1.1.2初步調查和分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準后,應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建立已有的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的對應關系。通過內業核實和實地勘察,查清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基本農田地塊現狀信息,確保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圖、數、實地一致;結合農用地分等成果,核實基本農田質量等級信息;綜合分析可劃定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地類、數量、質量等級等。56.1.2方案編制與論證6.1.2.1方案編制在初步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擬定基本農田劃定方案,方案包括;a)基本農田劃定方案劃定方案文本及說明;擬劃定基本農田清單(含地塊坐落、片(塊)編號、地類、面積、質量等級信息等);涉及劃定的相關圖件;劃定前、后的基本農田匯總表等。b)相關附件劃定地塊的實地勘驗報告;相關部門意見;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數據庫、文本及說明;其他必要附件等。6.1.2.2方案論證對于基本農田劃定方案,應從組織、經濟、技術、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征求村民意見,取得相關權益人同意,做好與相關方面的協調。經反復協調仍有異議的,應提交縣級人民政府審定。6.1.3組織與實施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照經審批通過的基本農田劃定方案,根據劃定的技術方法與技術要求開展劃定工作,將基本農田落到具體地塊,落實保護責任,及時設立統一規范的保護標志,編制、更新數據庫、圖件、表冊等基本農田相關成果資料,填寫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格式見附錄B。6.1.4成果驗收與報備6.1.4.1成果驗收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驗收采取內業審核與實地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按規定進行自檢、初檢和驗收。依據最新土地利用調查成果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劃定地塊進行對比分析并實地核實。初檢按照每個縣(市、區)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50%的比例進行抽查;驗收應按照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15%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核實。6.1.4.2成果報備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經驗收合格后,由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逐級備案。報備內容: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相關工作報告等紙質資料;數據庫等電子信息。6.2工作要求6.2.1劃定要求6.2.1.1繼續保留的基本農田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結合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對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進行對比分析,經核實確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布局要求的現狀基本農田,繼續保留劃定為基本農田。6.2.1.2不得保留的基本農田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結合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對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進行對比分析,現狀基本農田中的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布局要求6且不可調整或達不到耕地質量標準的農用地,不得保留劃定為基本農田。6.2.1.3禁止劃定為基本農田的耕地新劃定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應當為耕地。下列類型的耕地禁止新劃定為基本農田a)坡度大于2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易受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b)因生產建設或自然災害嚴重損毀且不能恢復耕種的耕地;c)受重金屬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耕地,或治理后仍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的耕地;d)未納入基本農田整備區的零星分散、規模過小、不易耕作、質量較差的低等級耕地。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結合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對已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在劃定過程中出現上述情況之一的,應當提出基本農田調整的建議,并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6.2.2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邊界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布局,結合管理需求,設立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其邊界應6.2.3質量評價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為基礎,利用已有的農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實基本農田圖斑對應在劃定過程中,應綜合評價劃定基本農田的質量等級信息,新劃定基本農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應大于劃出基本農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確保劃入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不低于劃出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平均等指數計算公式:K?>K?K?——劃出基本農田的平均等指數;K?——劃入基本農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數;K;——第i個劃出基本農田圖斑的利用等指數;S?—第i個劃出基本農田圖斑的面積;K;—第j個劃入基本農田圖斑的利用等指數;S;——第j個劃入基本農田圖斑的面積。根據平均等指數,按照農用地分等確定的等級劃分標準,確定劃出、劃入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6.2.4基本農田編號基本農田按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和基本農田圖斑進行編號,其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為“12位行政村代碼+4位保護片(塊)號”組成,基本農田圖斑編號為“16位保護片(塊)編號+4位基本農田圖斑號”組成。6.2.5基本農田保護責任6.2.5.1將劃定后的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到村或村民小組,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填寫7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格式見附錄C.6.2.5.2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基本農田的范圍、面積、地塊、質量等級、保護措施、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獎勵與處罰等。6.2.5.3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以行政村為單位,包括下列內容:村民小組、四至范圍、基本農田責任面積、所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質量等級、責任起始時間等,并加蓋村公章,保護責任面積匯總數應等于該行政村基本農田面積匯總數。6.2.6基本農田保護標志設立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和界樁,標示出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保護責任人、保護片(塊)號、保護起始日期、相關政策規定、示意圖和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基本農田標識使用及標志牌的設立規范見附錄D。基本農田發生變動的地塊,應及時設立或更新標志牌。7基本農田補劃基本農田補劃工作包括補劃方案編制和論證,占用(減少)和補劃基本農田的核實確認、成果編制、驗收與上報四個階段,具體見附錄E。7.1.1工作準備同本規程6.1.1.1。7.1.2補劃方案的編制和論證7.1.2.1補劃方案編制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包括:a)基本農田補劃方案補劃方案文本及說明;擬占用(或已占用、已減少)、擬補劃地塊清單(含地塊坐落、片(塊)編號、地類、面積、質量等級信息等);涉及占用(減少)和補劃的相關圖件;占用(減少)和補劃基本農田匯總表等。b)相關附件占用(減少)地塊的實地勘驗報告;相關部門意見;涉及基本農田的占用(減少)、補劃相關資料;其他必要附件等。7.1.2.2補劃方案論證同本規程6.1.2.2。7.1.3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核實確認7.1.3.1依法批準建設占用的基本農田a)按照基本農田補劃方案,結合已有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核實占用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等信息。b)依法批準建設占用基本農田后,依據批準文件復核確定占用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87.1.3.2依法認定的其他原因減少的基本農田因依法認定的災毀等其他原因導致基本農田面積減少需補劃時,依據依法認定文件確定的范圍,結合基本農田數據庫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核實減少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7.1.4補劃耕地地塊的確認a)依據核實確認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數量、質量等級,按照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要求,結合最新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與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實地勘察,綜合確定補劃的耕地地塊b)補劃耕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應大于古用(減少)基本農田各圖斑的平均等指數。K?——占用(減少)基本農田的平均等指數,K?—補劃為基本農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數;K,一第:個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圖斑的利用等指數,S,——第2個補劃基本農Ⅲ圖斑的面積。c)根據平均等指數,按照農用地分等確定的等級劃分標準,確定占用(減7.1.5成果編制基本農田數據庫、圖件、表冊等基本農田相關資料,填寫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臺賬、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一覽表、年度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匯總表,格式見附錄F7.1.6驗收與上報7.1.6.1成果驗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農業部門組織驗收。7.1.6.2成果上報補劃成果以年度為單位,由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逐級上報。上報成果包括當年占用補劃后的基本農田數據庫、圖件、表冊等。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成果的審核和監督。7.2工作要求b)依據補劃的技術方法與要求,在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基礎上,及時更新基本農田相關成果。98基本農田成果日常變更記錄與年度更新8.1日常變更記錄以基本農田劃定(補劃)成果為基礎,結合有批準權限部門提供的依法批準和認定文件,對日常管理中發生的依法占用(減少)和補劃進行日常變更記錄。記錄的內容包括:依法占用(減少)和補劃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等變化信息。日常變更記錄的方式,各地可結合實際自行決定。8.2.1年度更新內容a)依法占用(減少)補劃基本農田國土資源日常管理中發生依法占用(減少)和補劃的基本農田,依據有權部門提供的依法批準文件,結合日常實時變更記錄,于年末開展成果更新工作。b)地類變化情況因農業結構調整、違法占用等未經批準導致基本農田地類變化的情況,結合年度土地變更調查,于年末統一開展基本農田地類變更。8.2.2年度更新方式與時點a)年度更新包括基本農田數據庫、圖件、表冊等相關成果的更新,并統計匯總。b)基本農田年度更新的時點與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時點保持一致。9圖件編制9.1編制內容基本農田圖件為按照一定比例尺制作的準確反映基本農田布局、數量、土地利用現狀等信息的圖件,包括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基本農田保護圖、分布圖的編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線劃圖上,以相應的圖例圖示,反映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空間位置與編號,加注基本農田界樁和保護牌設立的信息。各地可結合自身實際工作需要自主選取基本農田圖件類型。9.2編制方法和要求9.2.1編制方法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庫中,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和基本農田圖斑的邊界,加注編號,經圖面整飾,直接生成基本農田保護圖和分布圖。9.2.2編制要求a)基本農田保護圖、分布圖的比例尺應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形成的同級土地利用現狀圖比例尺相一致;b)基本農田圖斑邊界坐標串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坐標串一致,特殊情況分割圖斑除外;c)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用紅色實線表示,并加注保護片(塊)編號;d)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注記形式為JA,J表示基本農田,A表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圖面標注時,編號可按“12位行政村代碼+4位保護片(塊)號”標注,也可只標注4位保護片(塊)號;e)基本農田圖件中,基本農田、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地塊、基本農田補劃地塊應分別賦色,圖例見附錄G;f)圖廓內外整飾要素包括:圖名、圖幅號、指北針、比例尺、圖例、數學基礎、編制時間、編制單位等,圖件樣式見附錄H;g)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基本農田保護圖”和“圖幅號”(“圖幅號”注在下面);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鄉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的圖名標注“××縣基本農田分布圖”h)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數學基礎、編制時間,圖幅左下角注明編制單位;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編制單位和編制時間。10基本農田數據庫基本農田數據庫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要素與基本農田專題要素。土地利用現狀要素采用TD/T1016#2007的規范要求,基本農田專題要素采用附錄I規范要求。11數據匯總與表冊編制11.1統計匯總11.1.1面積統計在完成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工作的基礎上,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對基本農田的面積、地類等信息進行統計。11.1.2逐級匯總基本農田面積按村級—鄉級—縣級自下而上逐級進行匯總。11.2表冊編制編制縣、鄉、村三級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與匯總表,并冊蓋各級人民政府公章。現狀登記表與現狀匯總表的編制格式見附錄J。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臺賬、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一覽表、年度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匯總表等依據規范要求編制。12成果檢驗12.1成果內容12.1.1基本農田劃定成果a)文字成果:基本農田劃定方案,工作總結報告、檢驗分析報告等相關文字資料等;b)基本農田數據庫;c)基本農田表冊: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現狀匯總表、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等;d)基本農田圖件: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e)其他成果: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基本農田保護標志設立情況等成果資料。12.1.2基本農田補劃成果a)文字成果:基本農田補劃申請、方案、技術報告、論證意見及相關文字資料等;b)基本農田數據庫;c)基本農田表冊: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基本農田現狀匯總表、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臺賬、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一覽表、年度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匯總表等;d)基本農田圖件: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e)其他成果: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等。12.2檢驗要求a)基本農田劃定(補劃)過程依法、合規;c)基本農田數據庫、圖、表、冊等數據成果齊全,并與實地一致;d)基本農田數據庫內容完整,各類要素齊全,屬性結構正確,拓撲關系正確;e)基本農田保護圖、分布圖的比例尺選取符合要求;圖內外要素齊全,圖面清晰可讀;圖外整飾完f)各類表格、臺賬齊全,編制符合規范;g)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及時簽定或更新,責任內容完整明確,保護責任一覽表齊全;h)基本農田保護標志設立規范;i)劃定的基本農田的數量、質量、地類等符合本規程要求;j)基本農田劃定地塊實地核實比例符合要求;k)各地可根據實際制定檢查驗收辦法。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土資源部備案。(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劃定流程圖初步調查和分析邊界驗收與報備收集資料工作準備圖A.1基本農田劃定流程(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表B.1基本農田劃定平衡表劃定前基本農田劃定后基本農田劃出基本農田劃入基本農田田保護面積多劃基本農田面積地類構成“平均質地類構成°平均質地類構成”123456789表內關系:3=4+5;17=6-9+13;17≥4。注:本表以鄉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填寫,并逐地類構成一欄中,耕地填至水田、水澆地、旱地面積,其他地類按照GB/T21010—2007填至二級類,并在園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中地類面積。填表單位可根據實際存在的地類,自平均質量等級指依據農用地分等成果,按照6.2.3計算公式確定的基本農田質量等級。下(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表C.1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公頃(0.00)填表單位:縣(市)鄉(鎮)公頃(0.00)(村)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四至范圍地類構成“責任起始時間組123456789地類構成一欄中,耕地填至水田、水澆地、旱地,其他地類按照GB/T21010—2007填至二級類,并在園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中列出(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標識使用及標志牌設立規范D.1“基本農田標識”由紅色襯托下的五星、綠色的田野和金黃的稻穗創意而成,蘊含著莊嚴國土上的基本農田,呈現一片豐收的景象,寓意著我國基本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是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載體。D.2“基本農田標識”主要用于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牌和基本農田保護界樁。D.3基本農田標識制作應醒目、清晰,根據標準圖案之比例放大或縮小,顏色規格應符合規定;可以在標志牌上或有關設施上直接噴涂,也可以統一制作后進行鑲嵌。D.4基本農田保護片(塊)應設立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牌,鐵路、公路等交通沿線和城鎮、村莊周邊的顯著位置應增設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牌。D.5標志牌內容應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所在位置、面積、責任單位、相關政策規定、示意圖和監督舉報電話等。標識統一設置在標志牌的左上角,右下角應標明設立單位,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牌應標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監制”字樣。D.6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參照《基本農田標識實用手冊》,對本行政區域內設立標志牌的具體內容、尺寸、樣式、制作材料、具體設立單位及后期管護等做出統一規定。標志牌應結實耐用,外觀簡樸,造價節約。D.7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標識和標志牌的組織制作和監督;應建立管護責任制度,明確日常管護責任人和責任,保證標識及標志牌不破壞、不污損。收集資料補劃方案編制與論證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和補劃耕地的確認成收集資料補劃方案編制與論證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和補劃耕地的確認成果編制驗收與上報(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補劃流程圖編制補劃方案方案論證擬補劃的耕地依法占用(減少)擬補劃的耕地的基本農田通過符合要求驗收圖E.1基本農田補劃流程(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表冊表F.1基本農田占用(減少)補劃臺賬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市)公頃(0.00)第頁共頁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年初基本農田原因b日期年末基本農田地類構成“占用(減少)基本農田補劃基本農田地類構成°地類構成°地類構成“123456789表內關系:17=4-7+11。地類面積。填表單位可根據實際存在的地類,自行展開變化原因指依法批準占用、非法占用、自然災害損毀、農業結構調整項目性質(或減少原因)°(或認定日期)鄉鎮村片號圖幅號地類構成’鄉鎮村片號圖幅號地類構成”123456789地類構成一欄中,耕地填至水田、水澆地、旱地面積,其他地類按照GB/T21010—2007填至二級類,并在園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中地類面積。填表單位可根據實際存在的地類,自項目性質填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原因:違法占用、自然災害損毀、農業表F.3年度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匯總表年初基本農田年末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基本農田平均質前和地類構成°1256789150平均質量等級指依據農用地分等成果,按照7.1.4b)計算公式確定的基本農田平均質量等日(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圖式圖例圖G.1基本農田圖式圖例圖面要素基本農田基本農田占用(減少)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黑體,正體,4.0mm)十十十1:10000(5.01:10000(5.0mm,黑體)S指北針指北針礎(3.5mm,宋體)(4.0mm,中等線體)(線寬0.5mm)線寬0.15mm)的線寬0.3mm)(線寬0.15mm)圖例(8.0mm,黑體)呂(6.0mm(6.0mm,宋體)<37'30”(3.5mm,宋體)mm.中等線體)(4.0mm,中等線體)線寬0.15mm)(線寬0.5mm)2r10指北針兩兩(線寬0.3mm)線寬0.15mm)圖例(8.0mm,黑體)比例尺1:50000(6.0mm,黑6468(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要素屬性結構表表I.1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屬性結構表(屬性表約束1M見本表注°2M3M4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面積2M單位:m2見本表注°5O“標識碼字段屬性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要素代碼字段屬性值采用TD/T1016—2007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保護片(塊)編號由“行政區代碼+保護片(塊)號(4位數字順序碼)”組成,行政區代碼在現有行政區劃代碼的基礎上擴展到行政村級,即: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鄉級代碼十村級代碼,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采用GB/T2260中的6位數字碼,鄉級代碼為3位數字碼,村級為3位數字碼。“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面積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多邊形邊界內基本農田圖斑的凈面積之和。°約束條件取值:M(必選)、O(可選)小數是否1M見本表注°2見本表注M3非空M見本表注°4圖斑編號8 非空M見本表注?54見本表注“M6見本表注°M7權屬性質3M8見本表注M9非空M見本表注M非空M2見本表注?O2 M是否41M扣除類型2O4 見本表注°O52O見本表注'線狀地物面積2O單位:m22O扣除地類面積2O單位:m22M單位:m22M單位:m2見本表注”2一O見本表注"標識碼字段屬性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要素代碼字段屬性值在TD/T1016—2007的基礎上擴展,“基本農田圖序號3~11字段屬性值從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提取;若地類圖斑界線與基本農田保合,序號12~20字段屬性值由計算機根據空間位置關系從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田保護片(塊)界線分割地類圖斑,被分割的圖斑序號12~20字段屬性值通過分割處理,重新計算后生成d圖斑編號為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中的圖斑編號,不另行編號,·地類編碼和名稱按GB/T21010—2007執行。權屬單位代碼和座落單位代碼到村民小組級,權屬單位代碼和座落單位代碼為19位數字順級以上(含縣級)行政區劃代碼為6位數字順序碼,鄉(鎮)行政區劃代碼為3位數字順序碼,村為3位數字順序B當地類為梯田耕地時,耕地類型填寫“T”h質量等級代碼中,“一等”至“十五等”分別填寫“01”至“15”i扣除類型指按田坎系數(TK)、按比例扣除的散列式其他非耕地系數(FG)或耕地系數(GD)j線狀地物面積指該基本農田圖斑內所有線狀地物的面積總基本農田圖斑面積指用經過核定的基本農田圖斑多邊形邊界內部所有地類的面積(如基則扣除島、孔的面積)。m基本農田圖斑地類面積=基本農田圖斑面積一扣除地類面積一線狀地物面積一零星地物面積,基本m從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地類備注”字段提表I.3基本農田數量變化屬性結構描述表(屬性表名JBNTSLBH)約束1M2 M3 M見表G.14M見表G.251 見本表注°M6數量變化原因 M7項目工程編號M8M9數量變化面積2M單位:m22 見本表注?M8Ma標識碼字段屬性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要素代碼字段屬性值采用TD/T1019—2009中“基素代碼值“205030100”。b數量變化類型代碼中,增加填“1”,減少填“2”e項目工程編號項中,當數量變化原因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時,填寫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程的編號;數量變化原因為建設用地占用時,填寫建設項目審批的表I.4基本農田質量變化屬性結構描述表(屬性表名ZLBH)約束1M2 見本表注'M3見表G.1M41M5質量變化原因見本表注“M6項目工程編號M72M單位:m282 見本表注?M98 M標識碼字段屬性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要素代碼字段屬性值采用TD/T1019—2009中“基素代碼值“205030200”。b質量變化類型代碼中,質量提升填寫“1”,質量降低填寫“2”約束1M見本表注°2見本表注°M3M4見表G.2M5M的基礎上擴6設立日期SLS8M7責任單位M82M單位:m2標識碼宇段屬性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要素代碼字段屬性值采用“2005040300”擴展到行政精級,即: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王鄉級代碼干村級代碼,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采用GB/T22608(規范性附錄)基本農田現狀登記匯總表表J.1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水田園地水域及水利園地123456789表內關系:2=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