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師表》對比閱讀訓練題(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昔者,虢①君驕恣自伐②,諂諛親貴③,諫臣詰逐,政治踳亂④,國人不服。晉師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澤中,曰:”吾渴而欲飲。”其御⑤乃進清酒。曰:“吾饑而欲食。”御進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給也?”御曰:“儲之久矣。”曰:“何故儲之?”對曰:“為君出亡而道饑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對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諫?”對曰:“君好諂諛而惡至言⑦,臣愿諫,恐先說(shuì)亡……。”虢君作色而怒。……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饑倦,枕御膝而臥,御以塊⑧自易,遜⑨行而去君,遂餓死,為禽獸食。
(節選自賈誼《虢君好諛》)【注】①虢(guó):春秋時期的諸侯國。②自伐:剛愎自用。③諂諛親貴:信用阿諛逢迎、溜須拍馬的小人。④踳(chuǎn)亂:雜亂。⑤御:車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糧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塊:大土塊。⑨遜:悄悄地溜走。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恨:痛心、遺憾
B.此皆良實
良實:忠良誠實C.晉師伐之
伐:攻打
D.知寡人亡邪
亡:逃亡、逃跑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C.可計日而待也
皆以美于徐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塞忠諫之路也D.先帝稱之日能
御以塊自易已而之細柳營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出師表》的作者是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B.《虢君好諛》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好諂諛而惡至言。C.選文寓情于議,在談論形勢、提出建議中,飽含對先帝的“感激”和“興復漢室”的決心。D.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三條建議: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其核心是賞罰分明。4、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知
之何
以
不
諫........................................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齊桓公見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日:“萬乘②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見,可以止矣。”桓公日:“不然,士驁祿爵者③,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④敢驁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叫"乘”。③驁祿爵者:指看輕功名利祿的人。④庸:怎么。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B.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奔走效勞C.深入不毛
毛:毛發
D.固輕其主
輕:輕視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躬耕于南陽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過清C.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一日三至而弗得見
D.若無興德之言
見布衣之士3、下列各項中,對選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一、二兩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經歷時,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地位高,顯示自己為蜀國鞠躬盡瘁,勞苦功高。B.選文第三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責任,主要用意還是勸勉劉禪親賢遠佞。C.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具體指小臣稷。D.從齊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見”“五往而后得見”,可以看出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4、諸葛亮的“不求聞達于諸侯”和稷的"驁祿爵”的價值取向對你有什么啟示?5、結合文意,說說[甲]文中先帝和[Z]文中桓公的相同之處是什么?............................(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選自《出師表》)【乙】魏鄭公①諫止唐太宗封禪②,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疾苦雖已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奪③。(節選自《容齋隨筆》)注:①魏鄭公:魏征。②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③奪:使之改變。不能奪,無言反駁。正確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贈送)
)B.蓋追先帝之殊遇(厚遇)C.
臣切有疑
(疑慮)
D.未嘗不嘆息痛恨(憎恨)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C.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不以物喜秦王怫然怒
B.事無大小,悉以咨之D.不效則治臣之罪
公將馳之入則無法家拂士3.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諸葛亮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意在引起后主劉禪的高度重視。B.【甲】文中諸葛亮指出,蜀漢的有利條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報效后主。C.【乙】文中魏征直言勸諫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德義,使國家安定。D.【甲】文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的建議。4.語段(一)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你認為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5.同樣是勸諫君主,諸葛亮和魏鄭公的勸諫藝術有什么不同?(2分)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的一項(.....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的一項(..................(四)【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選自《出師表》)【乙】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漢匡衡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②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劉表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評)③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商鞅刑及棄灰④,過于猛者也;梁武帝見死刑輒涕零而縱之,過于寬者也。《論語》赦小過,《春秋》譏縱大過。合之,得政之和矣。(選編自《智囊·上智部》)【注】①赦,免除或減輕刑罰的命令。②周旋,交往。③評,編者的評論。《智囊》為明朝馮夢龍編輯。④棄灰,把灰燼丟棄在路上。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陟罰臧否
臧否,贊揚和批評
B.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
惜,愛惜C.劉表父子歲歲赦宥
赦宥,寬恕,赦免
D.政寬則民慢
慢,輕慢無禮2.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C.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B.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D.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俱為一體C.何益于治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所欲有甚于生者
B.治亂之道悉矣D.慢則糾之以猛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固以怪之矣4.將【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商鞅刑及棄灰,過于猛者也;梁武帝見死刑輒涕零而縱之,過于寬者也。5.從【甲】【乙】兩文中,你讀到了諸葛亮關于治世的哪些觀點?(五)【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選自《出師表》)【乙】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漢匡衡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②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劉表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評)③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商鞅刑及棄灰④,過于猛者也;梁武帝見死刑輒涕零而縱之,過于寬者也。《論語》赦小過,《春秋》譏縱大過。合之,得政之和矣。(選編自《智囊·上智部》)【注】①赦,免除或減輕刑罰的命令。②周旋,交往。③評,編者的評論。《智囊》為明朝馮夢龍編輯。④棄灰,把灰燼丟棄在路上。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陟罰臧否
臧否,贊揚和批評
B.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
惜,愛惜C.劉表父子歲歲赦宥
赦宥,寬恕,赦免D.政寬則民慢
慢,輕慢無禮2.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C.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B.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D.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俱為一體C.何益于治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所欲有甚于生者
B.治亂之道悉矣D.慢則糾之以猛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固以怪之矣4.將【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商鞅刑及棄灰,過于猛者也;梁武帝見死刑輒涕零而縱之,過于寬者也。5.從【甲】【乙】兩文中,你讀到了諸葛亮關于治世的哪些觀點?答案:(一)1、B【解析】良實:忠良誠實的人2、C【解析】
A在/比
B以致/用
C表修飾
D代詞向寵/動詞去
到3、D
【解析】
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三條建議: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其核心是親賢遠佞。4、知之/何以不諫5、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或:這真是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譯文:【乙】從前虢(guo)國的國君驕傲放縱,剛愎自用,身邊滿是胸無韜略,阿諛奉承之徒。對那些直言相諫的大臣,不是放逐就是殺戮,致使朝廷腐敗,政治黑暗,民怨沸騰。晉國乘機發兵攻打虢國。虢國的軍民,無人愿為他抗敵堅守,虢君被迫逃亡。逃到了一片荒涼之地,虢君說:“我渴了,想要喝水。”他的車夫就遞上清酒。虢君說:“我餓了,想要吃東西。”他的車夫就遞上肉脯和干糧。國君欣喜地問:“你從哪里弄來這些豐足的食物呢?”車夫回答:“事先早已儲備好的。”國君又問:“為什么事先做好這些儲備呢?”車夫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逃亡做的準備,以便路上充饑、解渴。”國君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車夫回答:“是的。”國君發問:“既然知道為什么不早點進諫?”車夫說:“您只喜好讒言,而厭惡忠告。我要給您進諫,恐怕要先于虢國而死……”國君大發雷霆,氣憤至極。步行到深山隱居。饑餓困倦,枕著車夫的腿睡著了。車夫用大土塊代替自己的腿,悄悄地溜走了。虢君于是饑餓而死,被禽鳥野獸所食。(二)1、【解析】C2、【解析】D助詞,的3、【解析】A
毛:長草。A.介詞,在/介詞,向;B.把/因為;C.連詞,表并列/連詞,表順承。D結構五次提到“先帝”表達出孔明對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道出了二人榮辱與共的歷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為丞相忠君愛國、光復漢室的忠心。同時也能打動、鼓舞劉禪追念先帝的教導,奮發圖強。4、
對比二者的話,“淡泊名利”是二者的共性。從淡泊名利來談,言之有理即可。5、(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賢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親自去拜訪。附譯文:齊桓公想要召見一個小臣稷,但一天內去了三次都沒有見到稷。他的隨從建議說:“作為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召見一個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都沒有見到,應該就此停止。”然而,齊桓公認為:“不是這樣的。有才能的人往往輕視權力和財富,因此他們也會輕視他們的君主。如果君主輕視其他國君,他們自然也會輕視有才能的人。即使稷輕視權力和財富,我怎么敢輕視其他國君呢?”因此,齊桓公又去了五次,最終才見到稷。(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紛紛稱贊齊桓公能夠放下架子對待平民,其他國君聽聞后,也紛紛前來朝拜齊桓公,沒有不來的。)(三)1.【解析】D
遺憾2.【解析】B
代詞
A來/因;B
代詞;
C然而/……的樣子;D就/如果3.【解析】C
應該直言勸諫4.親賢臣遠小人(1分)因為只有親賢臣遠小人,才能做到廣開言路,才能賞罰分明。(1分)5..諸葛亮:直言進諫。(1分)魏鄭公:運用比喻委婉勸諫。(1分)附譯文:魏征竭力勸阻唐太宗效仿歷代帝王前往泰山封禪。他對唐太宗說:“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患病十年,臥床不起,經過治療,逐漸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頭,如果一定要讓他背著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是絕對不行的。隋朝末年,社會動亂不只十年,陛下作為良醫,精心調治,雖然取得成效,天下平安無事,但是百姓還不富裕。在這個時候隆重舉行封禪大典,敬告天地大功告成,臣我實在懷疑這種做法是否妥當。”唐太宗聽了,無言反駁。(四)【答案】1.B【解析】B.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蜀國)有人議論諸葛亮不輕易發布赦免令。惜,吝惜;故選B。2.C【解析】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等到后來費神主政時,開始采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蜀漢(的國勢)就逐漸削弱了。“及”“始”“遂”都是連詞,一般分別斷開;“及費祎為政”是事情的起因,“始事姑息”是具體發展,“蜀遂以削”是結果,故分別斷開。故斷句: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故選C。3.A
【解析】A.是/是;B.結構助詞,的/主謂之間,取獨;C.對于/比;D.用/認為;故選A。4.商鞅對把灰燼丟棄在路上的人也要加以刑罰,太過嚴厲了;梁武帝看見執行死刑就流淚把罪犯給釋放掉,這樣又太過寬容了。重點詞義:刑:處罰。及:涉及到。猛:嚴厲。輒:就。涕零:流淚。縱:釋放。5.賞罰要嚴明,不能有親疏遠近之別;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解析】(1)結合甲文“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可知,諸葛亮建議治理國家要賞罰要嚴明,同時不能有親疏遠近之別;(2)結合乙文第一段“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可知,面對一些人議論自己不輕易發布赦免令,諸葛亮回答道“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即治理國家要靠大的德行,不能靠小恩小惠。這是其治理國家的觀點。附譯文:【甲】宮禁中的侍衛、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該有所偏愛,使宮內宮外執法不同。【乙】(蜀國)有人議論諸葛亮不輕易發布赦免令。諸葛亮(對此)回應說:“治理天下應依靠大的德行,而不該依靠施舍小的恩惠。所以(漢朝的)匡衡、吳漢(治國理政)不情愿(無故)開赦罪犯。先帝也曾說道:“我曾與陳元方、鄭康成交往,每次見面(會談)深受啟發,(使我)明了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有說過大赦罪犯(是治國之道)。又如劉表父子年年都有大赦之令,(這)對治理國家有什么好處呢?”等到后來費神主政時,開始采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蜀漢(的國勢)就逐漸削弱了。孔子說:“政策寬厚民眾就怠慢,(民眾)怠慢就用剛猛(的政策)來糾正。(政策)剛猛民眾就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施與他們寬厚(的政策)。用寬大來調和嚴厲;用嚴厲來補充寬大,政治因此而調和。”戰國時,商鞅對棄灰于道的人也要加以刑罰,這樣就未免太過嚴苛了;梁武帝看見執行死刑就會心有不忍,往往流著淚把罪犯給釋放掉,這樣又太過寬容甚至顯得有些懦弱了。《論語》有“對小的過錯予以寬容”的說法,而《春秋》曾譏斥“那些放縱有大過錯的人”。二者只有調和得當,才能實現政事的和諧。(五)11.B【解析】蜀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蜀國)有人議論諸葛亮不輕易發布赦免令。惜,吝惜;12.C【解析】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等到后來費神主政時,開始采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蜀漢(的國勢)就逐漸削弱了。“及”“始”“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人機應用技術3.8.室內編隊飛行仿真模擬(實操)
- 河北省滄州市孝子墓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智能制造數字工廠系統接入DeepSeek智能體提效方案
- AI大模型低空域智能警戒巡防系統建設方案
- 支點物理題目及答案
- 2025年中國風量罩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鋼制全玻璃文件柜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搪瓷鋼單綠板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卡法根提取物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石家莊市重點中學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常規體外受精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解讀
- 2024年廣州市黃埔軍校紀念中學小升初分班考試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山東青島市李滄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
- 遭遇暴徒的應急預案及流程
- 《城市排水管渠數字化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 醫保基金監管培訓課件
- 穿越華裾-中華服飾之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咳喘疾病中氣道重塑的機制及治療靶點研究
- 藥店人際關系建設與溝通技巧培訓
- 機電安裝質量檢測報告
- 30道醫院眼科醫生崗位高頻面試問題附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