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位于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那里地勢地平。A.亞馬孫平原B.俄羅斯平原C.東北平原2.(
)率船隊七次下“西洋”。A.麥哲倫B.哥白尼C.鄭和D.哥倫布3.關于我國的自然災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B.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C.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不包括臺風、洪澇、地震和滑坡4.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該病能通過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各地市民紛紛帶上口罩,該措施屬于(
)。A.控制傳染源B.切斷傳播途徑C.保護易感人群D.消滅病原體5.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下列做法合適的是(
)。A.垃圾分類B.經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隨意排放污水6.中國的祖先倡導(
)的思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給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A.勤勞節儉B.與人為善C.天人合一7.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雷電交加時,在大樹下避雨B.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洪水C.在狹小空間躲避地震D.在室內躲避暴風雪8.下面那個星球的表面溫度最高(
)。A.地球B.太陽C.月亮9.每年的(
)是世界環境日。A.2月2日B.4月22日C.6月5日10.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是(
)。A.憲法B.環境保護法C.土地管理法D.水污染防治法二.填空題(共10題,共42分)1.循環經濟包括產品的清潔生產、資源的(
)和廢物的(
)。2.盡管自然災害還會發生,但是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全國上下形成減災(
),共同預防、減少自然災害對我們的傷害。3.地球約(
)%的面積被海洋覆蓋,陸地僅占地球表面積的(
)%。4.(
)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5.(
)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暴增的垃圾正在擠占我們寶貴的(
)。6.破壞森林,使森林無法涵養水源,易造成(
)。破壞森林,使森林無法保持水土,易引發(
)。7.人與自然是(
)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
),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8.為了保護地球家園,人們設立了很多保護環境的節日。4月22日是“世界(
)”。9.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
)、減少(
)的重要手段。10.根據圖片內容寫出相應的自然災害名稱。(
)(
)
(
)(
)(
)
(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當前全球的環境狀況都比較良好。(
)2.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垃圾排放量的方法來保護環境。(
)3.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4.地球有“三分海洋、七分陸地”之稱。(
)5.保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6.煤炭、森林、天然氣、濕地、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7.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全國人民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這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體現。(
)8.目前生態破壞只是局部現象,有的國家環境很好,不需要保護環境。(
)9.地球上不同的地形也有不同的景觀,這些景觀是不同自然環境的顯著標記。(
)10.為了防止河流泛濫,我國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壩。(
)四.連線題(共1題,共4分)1.連線。地質災害
雪災氣象災害
蝗蟲災害生態環境災害
地震海洋災害
海嘯五.簡答題(共6題,共42分)1.地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和資源?2.據科學家們觀測,全球氣候在逐漸變暖,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日本的水俁病告訴了我們什么?4.如何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5.預警信號的級別有幾級,分別是哪幾級?6.結合生活實際,請你制定幾條班級環保公約?六.材料題(共1題,共6分)1.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是在毀滅支持人類生命存續的系統根基。人類活動侵占了野生動物棲息地、降低動物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導致氣候變化加劇并引發極端天氣事件,最終破壞了自然界的微妙平衡,為病毒在動物種群與人類之間的傳播創造了理想條件。2020年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健康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生態系統以多種方式維持人類的生活:它為我們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富有營養的食物、純天然的藥物和原材料,幫助我們抵抗疾病和緩解氣候變化,減少災難的發生。(1)你知道世界環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嗎?(2)人類的很多不當行為會傷害地球環境,舉例說說人為因素對地球的傷害有哪些?分別造成了什么后果?(至少3條)(3)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至少4條)七.綜合題(共2題,共24分)1.讀“中國自然災害分布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自然災害發生頻率(
)(高或低)。(2)從圖中總結出我國自然災害分布的特點?2.地球孕育了人類,提供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人類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你知道的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子有哪些?(至少列舉2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2.C3.C4.B5.A6.C7.A8.B9.C10.B二.填空題1.循環利用;高效回收2.共同體3.71;294.地球5.地球;空間6.洪澇災害;山體滑坡7.命運;人類自身8.地球日9.人的行為;自然災害危害10.泥石流;洪澇;地震;旱災;滑坡;臺風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地質災害——地震;氣象災害——雪災;生態環境災害——蝗蟲災害;海洋災害——海嘯五.簡答題1.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氧氣;充分的水分;多種多樣的植物。(答案不唯一)2.人類生產活動所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3.日本水俁病是20世紀50年代,日本一家肥料公司把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排到了海灣中。這些廢水里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汞,嚴重污染了海水和魚類,也使食用魚類的人和動物中毒。告訴了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如果人類不愛護環境,將會受到地球的懲罰。4.①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建設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②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尋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③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5.預警信號總體上分為四級,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等級(Ⅳ、Ⅲ、Ⅱ、Ⅰ級),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6.愛護花草樹木、節約糧食、節約水電、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等。六.材料題1.(1)6月5日。(2)①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等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氣——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②亂砍亂伐、圍湖造田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造成生態失衡、物種減少或滅絕,使惡性天氣增多,如沙塵暴頻繁、山體滑坡、洪澇等。③固體垃圾——影響美觀,污染環境,危害生物。④海洋石油運輸或開采時泄露——使得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導致了海洋自然環境和生物的破壞。⑤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廢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危害,甚至能致病;使土壤成分改變,導致農作物減產和嚴重污染。(3)答: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小學生能做的事情是:①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從自己做起,并倡導周圍的人進行垃圾分類。②制定節水措施,從我做起,節約每一滴水。③制定愛護地球的班級環保公約。④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扔垃圾等。⑤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自行車。七.綜合題1.(1)高;(2)自然災害的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自然災害不僅種類多而且面積廣;在沿海地區多有臺風發生,而地震主要發生在中西部地區。2.(1)青藏高原鐵路下,人們專門為藏羚羊開了一條遷徙的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材料力學與智能材料性能應用拓展重點基礎知識點
- 材料疲勞斷裂預測研究進展重點基礎知識點
- 行政法理論的基本原理試題及答案
- 半地下倉庫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跨文化管理與經濟政策試題及答案
- 消防火災應急預案預演(3篇)
- 計算機程序開發中的風險評估試題及答案
- 資源分配不公的經濟原因探討試題及答案
- 客房火災報警應急預案(3篇)
- 2025年法學概論考試的法律思維模式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山東出版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濟南鐵路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藥品養護管理制度
- 《消防應急疏散培訓》課件
- 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專項培訓課件
- 《數據資產會計》 課件 第三章 數據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 2025年九省聯考新高考 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紅高粱》典型人物形象分析與影視比較-課件
-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2024年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第四單元第7課時 可愛的企鵝
- 2023年湖北數學高考卷-理科(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