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7變異與進化1.科學家用性染色體構型如圖所示的果蠅作親本進行了雜交實驗。已知Y染色體不攜帶圖示基因,雌雄個體產生的配子均有活力,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雌果蠅的兩條X染色體均發生了結構變異B.若親本雌果蠅產生了四種基因型的卵細胞,則染色體發生了互換C.若親本雌果蠅未發生染色體互換,則雄果蠅X染色體構型均異常D.若中出現兩種性狀均為野生型的個體,則親代雌果蠅發生了染色體互換2.“單親二體”(UPD)是指人的受精卵中,23對染色體的某一對同源染色體都來自父方或母方。如下圖為UPD的某種發生機制,其中三體合子的三條染色體在發育中會隨機丟失1條。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右圖中二體卵子的產生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所致B.若三體合子為XXY,則將來發育成男孩的概率為2/3,且男孩的基因型相同C.若某表現正常的父母生出UPD色盲女孩,則可能是母方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所致D.若某個體為6號染色體父源UPD患者,則6號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都會表現3.人類9號染色體三體(T9)分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后者所有體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型T9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三體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細胞丟失第三條染色體,形成正常細胞;一種是分裂錯誤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細胞分裂過程中一條9號染色體不分離,形成只含一條9號染色體的細胞和三體細胞,只有三體細胞存活,與正常細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兒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為Aa(位于9號染色體上,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片段互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該胎兒為三體自救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B.若該胎兒為分裂錯誤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C.該嵌合型T9胎兒的體內可能同時存在三種基因型的體細胞D.該胎兒胚胎發育早期只有部分細胞分裂時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4.研究發現,蘭花有474個特有基因家族,其多樣性源于這些基因家族的擴張或收縮。擬蘭的花沒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由于某些基因丟失造成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擬蘭的基因庫由474個特有基因家族構成B.擬蘭的花沒有唇瓣和蕊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蘭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共同進化D.不同種類的蘭花之間可能無法進行基因交流5.14號染色體往往由于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不分離而出現三體。完全型14號染色體三體指所有有核細胞均含有3條14號染色體;嵌合型14號染色體三體通常是部分細胞形成三體,而另一部分細胞維持正常二倍體,從而形成嵌合體,其原因之一是形成的三體細胞部分發生三體自救,將多余的染色體丟棄而產生了正常細胞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三體是因雙親之一進行減數分裂時14號同源染色體異常分離所致B.完全型14號染色體三體可能是由于三體受精卵有絲分裂異常所致C.嵌合型14號染色體三體可能是由于正常受精卵有絲分裂異常所致D.在三體自救過程中可能出現兩條14號染色體來自同一親本的情況6.原產于馬達加斯加的達爾文蘭具有細長的花距(底部儲存著花蜜),主要由具有細長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傳粉。多年后在當地發現另一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品種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種脂質化合物)有所增加,其傳粉者為采油蜂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達爾文蘭適應性狀的形成是其自身遺傳變異與傳粉昆蟲相互作用的結果B.傳粉昆蟲種類的改變引起達爾文蘭與花距分泌物有關的基因發生突變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發生改變是達爾文蘭新品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達爾文蘭品種之間通過競爭實現了協同進化7.生物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其他細胞而非其子代的過程稱為基因水平轉移。例如農桿菌可通過感染植物細胞實現基因向植物基因組的轉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水平轉移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生物界共用一套遺傳密碼是基因水平轉移實現表達的基礎C.R型肺炎鏈球菌可通過基因水平轉移轉化為S型肺炎鏈球菌D.通過農桿菌轉化到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8.黑腹裂籽雀是一種非洲雀,同一種群中其喙的寬度有寬喙和窄喙兩種類型,寬喙鳥善于處理硬的莎草種子,而窄喙鳥能更有效地處理軟的莎草種子,寬喙和窄喙分別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現有一個較大的黑腹裂籽雀種群,雌雄數量相等,雌雄之間自由交配,種群中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60%、40%,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構成了黑腹裂籽雀種群的基因庫B.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適應不同環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若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為48%D.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的長期共存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9.囊性纖維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CFTR蛋白異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對兩個家系成員基因的檢測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帶的概率為1/2C.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D.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10.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證據和結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等特征B.“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證據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能量驅動的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差異可揭示物種親緣關系的遠近D.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說明人與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的祖先1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只有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突變的基因才能遺傳給下一代B.基因重組既可以發生在染色單體上,也可以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C.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表達,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D.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缺失引起的遺傳病12.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是化學防治白紋伊蚊的常用藥劑。白紋伊蚊在基因組1532位點發生的突變,導致相關蛋白質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產生針對擬以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的抗性。下表是對甲、乙兩個地區白紋伊蚊種群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地區甲乙表現型抗性抗性敏感抗性抗性敏感基因型純合子雜合子純合子純合子雜合子純合子頻率6.60%26.70%66.70%16.60%6.70%76.70%A.上述突變是基因中堿基對替換的結果B.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約為20%C.繼續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能使抗性基因頻率升高D.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該抗性性狀的進化速度快于甲地區13.玉米植株的紫色與綠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將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全為紫株玉米。若用X射線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出現732紫株、2綠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植株的紫色對綠色為顯性性狀B.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C.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D.子代2綠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相同14.藍粒小麥是二倍體小麥(2n=42)的4號染色體被其近緣種長穗偃麥草(兩條均帶有藍色素基因E)替換。雄性不育小麥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號染色體上。如圖是培育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新品種的育種過程。已知不育株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不能聯會而隨機分配。小麥5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純合后,可誘導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配對并發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問題。(1)親本不育小麥和F1不育株的有關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藍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藍粒不育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_____個正常的四分體。(2)如果F2藍粒不育株與二倍體小麥(hh)測交,F3中出現藍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_____(填類型),F3藍粒不育株中基因型為hh的占比是_____。(3)F4藍粒不育株和小麥(HH)雜交后單株留種形成一個株系。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_____,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連鎖,符合育種要求;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_____,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連鎖,不符合育種要求。15.水稻是二倍體雌雄同株植物。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研發的三系雜交水稻,讓“畝產千斤”“禾下乘涼”都已不是夢。三系雜交涉及細胞核中的可育基因(R)、不育基因(r),細胞質中的可育基因(N)、不育基因(S),只有基因型為S(rr)的植株表現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問題。(1)水稻細胞中與育性相關的基因型有______種。基因型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與基因型為N(RR)的水稻雜交產生F1,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與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科研人員發現S(rr)這種雄性不育性狀個體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又是雄性可育的,由此說明______。(2)采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交育種可省卻對母本去雄的繁瑣工序。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過自交來延續,現欲從與育性有關的三個品系水稻N(RR),S(RR),N(rr)中選取一個品系,通過和S(rr)雜交制備雄性不育系,則應該選擇的父本和母本分別是_____。科研人員將連鎖的三個基因M、P和H(P是與花粉育性有關的基因,H為紅色熒光蛋白基因)與Ti質粒連接,轉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細胞中,獲得轉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紅色熒光植株占一半,據此推測M、P基因在育種過程中的功能為______。(3)有研究表明:水稻葉片披垂度隨葉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減少,葉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產量。已知水稻正常葉(A)對卷曲葉(a)為不完全顯性,顯性純合子表現為正常葉,隱性純合子表現為卷曲葉,雜合子表現為半卷曲葉。某半卷曲葉水稻種子(Aa)經射線照射后出現半卷曲葉(Aaa)突變體的三種可能情況如圖所示。為探究該突變體類型,試寫出簡單的實驗方案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假設實驗過程中不存在突變,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專題7變異與進化1.科學家用性染色體構型如圖所示的果蠅作親本進行了雜交實驗。已知Y染色體不攜帶圖示基因,雌雄個體產生的配子均有活力,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雌果蠅的兩條X染色體均發生了結構變異B.若親本雌果蠅產生了四種基因型的卵細胞,則染色體發生了互換C.若親本雌果蠅未發生染色體互換,則雄果蠅X染色體構型均異常D.若中出現兩種性狀均為野生型的個體,則親代雌果蠅發生了染色體互換2.“單親二體”(UPD)是指人的受精卵中,23對染色體的某一對同源染色體都來自父方或母方。如下圖為UPD的某種發生機制,其中三體合子的三條染色體在發育中會隨機丟失1條。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右圖中二體卵子的產生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所致B.若三體合子為XXY,則將來發育成男孩的概率為2/3,且男孩的基因型相同C.若某表現正常的父母生出UPD色盲女孩,則可能是母方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所致D.若某個體為6號染色體父源UPD患者,則6號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都會表現3.人類9號染色體三體(T9)分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后者所有體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型T9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三體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細胞丟失第三條染色體,形成正常細胞;一種是分裂錯誤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細胞分裂過程中一條9號染色體不分離,形成只含一條9號染色體的細胞和三體細胞,只有三體細胞存活,與正常細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兒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為Aa(位于9號染色體上,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片段互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該胎兒為三體自救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B.若該胎兒為分裂錯誤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C.該嵌合型T9胎兒的體內可能同時存在三種基因型的體細胞D.該胎兒胚胎發育早期只有部分細胞分裂時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4.研究發現,蘭花有474個特有基因家族,其多樣性源于這些基因家族的擴張或收縮。擬蘭的花沒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由于某些基因丟失造成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擬蘭的基因庫由474個特有基因家族構成B.擬蘭的花沒有唇瓣和蕊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蘭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共同進化D.不同種類的蘭花之間可能無法進行基因交流5.14號染色體往往由于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不分離而出現三體。完全型14號染色體三體指所有有核細胞均含有3條14號染色體;嵌合型14號染色體三體通常是部分細胞形成三體,而另一部分細胞維持正常二倍體,從而形成嵌合體,其原因之一是形成的三體細胞部分發生三體自救,將多余的染色體丟棄而產生了正常細胞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三體是因雙親之一進行減數分裂時14號同源染色體異常分離所致B.完全型14號染色體三體可能是由于三體受精卵有絲分裂異常所致C.嵌合型14號染色體三體可能是由于正常受精卵有絲分裂異常所致D.在三體自救過程中可能出現兩條14號染色體來自同一親本的情況6.原產于馬達加斯加的達爾文蘭具有細長的花距(底部儲存著花蜜),主要由具有細長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傳粉。多年后在當地發現另一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品種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種脂質化合物)有所增加,其傳粉者為采油蜂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達爾文蘭適應性狀的形成是其自身遺傳變異與傳粉昆蟲相互作用的結果B.傳粉昆蟲種類的改變引起達爾文蘭與花距分泌物有關的基因發生突變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發生改變是達爾文蘭新品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達爾文蘭品種之間通過競爭實現了協同進化7.生物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其他細胞而非其子代的過程稱為基因水平轉移。例如農桿菌可通過感染植物細胞實現基因向植物基因組的轉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水平轉移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生物界共用一套遺傳密碼是基因水平轉移實現表達的基礎C.R型肺炎鏈球菌可通過基因水平轉移轉化為S型肺炎鏈球菌D.通過農桿菌轉化到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8.黑腹裂籽雀是一種非洲雀,同一種群中其喙的寬度有寬喙和窄喙兩種類型,寬喙鳥善于處理硬的莎草種子,而窄喙鳥能更有效地處理軟的莎草種子,寬喙和窄喙分別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現有一個較大的黑腹裂籽雀種群,雌雄數量相等,雌雄之間自由交配,種群中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60%、40%,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構成了黑腹裂籽雀種群的基因庫B.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適應不同環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若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為48%D.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的長期共存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9.囊性纖維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CFTR蛋白異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對兩個家系成員基因的檢測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帶的概率為1/2C.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D.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10.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證據和結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等特征B.“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證據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能量驅動的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差異可揭示物種親緣關系的遠近D.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說明人與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的祖先1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只有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突變的基因才能遺傳給下一代B.基因重組既可以發生在染色單體上,也可以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C.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表達,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D.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缺失引起的遺傳病12.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是化學防治白紋伊蚊的常用藥劑。白紋伊蚊在基因組1532位點發生的突變,導致相關蛋白質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產生針對擬以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的抗性。下表是對甲、乙兩個地區白紋伊蚊種群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地區甲乙表現型抗性抗性敏感抗性抗性敏感基因型純合子雜合子純合子純合子雜合子純合子頻率6.60%26.70%66.70%16.60%6.70%76.70%A.上述突變是基因中堿基對替換的結果B.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約為20%C.繼續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能使抗性基因頻率升高D.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該抗性性狀的進化速度快于甲地區13.玉米植株的紫色與綠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將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全為紫株玉米。若用X射線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出現732紫株、2綠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植株的紫色對綠色為顯性性狀B.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C.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D.子代2綠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相同14.藍粒小麥是二倍體小麥(2n=42)的4號染色體被其近緣種長穗偃麥草(兩條均帶有藍色素基因E)替換。雄性不育小麥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號染色體上。如圖是培育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新品種的育種過程。已知不育株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不能聯會而隨機分配。小麥5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純合后,可誘導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配對并發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問題。(1)親本不育小麥和F1不育株的有關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藍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藍粒不育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_____個正常的四分體。(2)如果F2藍粒不育株與二倍體小麥(hh)測交,F3中出現藍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_____(填類型),F3藍粒不育株中基因型為hh的占比是_____。(3)F4藍粒不育株和小麥(HH)雜交后單株留種形成一個株系。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_____,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連鎖,符合育種要求;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_____,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連鎖,不符合育種要求。15.水稻是二倍體雌雄同株植物。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研發的三系雜交水稻,讓“畝產千斤”“禾下乘涼”都已不是夢。三系雜交涉及細胞核中的可育基因(R)、不育基因(r),細胞質中的可育基因(N)、不育基因(S),只有基因型為S(rr)的植株表現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問題。(1)水稻細胞中與育性相關的基因型有______種。基因型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與基因型為N(RR)的水稻雜交產生F1,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與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科研人員發現S(rr)這種雄性不育性狀個體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又是雄性可育的,由此說明______。(2)采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交育種可省卻對母本去雄的繁瑣工序。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過自交來延續,現欲從與育性有關的三個品系水稻N(RR),S(RR),N(rr)中選取一個品系,通過和S(rr)雜交制備雄性不育系,則應該選擇的父本和母本分別是_____。科研人員將連鎖的三個基因M、P和H(P是與花粉育性有關的基因,H為紅色熒光蛋白基因)與Ti質粒連接,轉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細胞中,獲得轉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紅色熒光植株占一半,據此推測M、P基因在育種過程中的功能為______。(3)有研究表明:水稻葉片披垂度隨葉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減少,葉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產量。已知水稻正常葉(A)對卷曲葉(a)為不完全顯性,顯性純合子表現為正常葉,隱性純合子表現為卷曲葉,雜合子表現為半卷曲葉。某半卷曲葉水稻種子(Aa)經射線照射后出現半卷曲葉(Aaa)突變體的三種可能情況如圖所示。為探究該突變體類型,試寫出簡單的實驗方案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假設實驗過程中不存在突變,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參考答案:1.D【分析】染色體可發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導致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組;非同源染色體可發生易位,屬于染色體變異。【詳解】A、由圖可知,雌果蠅的兩條X染色體一條發生了缺失,一條發生了易位,都發生了結構變異,A正確;B、不發生互換,親本雌果蠅只能產生兩種基因型的卵細胞(基因型分別為XBd、XbD),發生互換可形成四種基因型的卵細胞,B正確;C、雄果蠅的類型取決于雌果蠅的配子,若親本雌果蠅未發生染色體互換,兩條X染色體都異常,則F1雄果蠅X染色體構型均異常,C正確;D、若F1中出現兩種性狀均為野生型的個體,雌果蠅的Db染色體配子和雄果蠅的Y染色體配子和db配子結合即可,未發生互換,D錯誤。故選D。2.C【分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分裂前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據圖可知,二體卵子的兩條染色體顏色不同,大小相同,表示同源染色體,說明產生卵子時,同源染色體沒有發生分離,故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而非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A錯誤;B、若三體合子為XXY,可記為X1X2Y,由于其隨機丟失一條染色體,則子代可能為X1X2、X1Y、X2Y,即有2/3的概率發育為男孩,但男孩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錯誤;C、若某表現正常的父母生出色盲女孩,設相關基因是B/b,則雙親基因型是XBXb、XBY,則該女孩基因型是XbXb,由于父親不攜帶致病基因,則該UPD女孩(一對X染色體均來自母方)可能是母方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兩條Xb染色體不分離所致,C正確;D、若某個體為6號染色體父源UPD(一對6號染色體都來自父方)患者,6號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可能會因為表觀遺傳等現象,也不一定都會表現,D錯誤。故選C。3.C【分析】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重復、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體數目變異。2、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結構異常遺傳病(如貓叫綜合征)和染色體數目異常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詳解】A、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為Aa,胎兒完全型T9基因型可能為AAA、AAa、Aaa,aaa,則三體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細胞丟失第三條染色體,形成正常細胞,則體內可能含有aaa和Aa,AAA三種體細胞,A錯誤;B、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為Aa,胎兒基因型可能為AA,Aa,aa,若該胎兒為分裂錯誤型,則其體內不會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B錯誤;C、該嵌合型T9胎兒的體內可能同時存在三種基因型的體細胞,如AAa,隨機丟失一條染色體,則可會產生AA,Aa的基因型,所以會出現三種基因AAa、AA、Aa,C正確;D、該胎兒胚胎發育早期細胞發生有絲分裂不會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D錯誤。故選C。4.A【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詳解】A、擬蘭的基因庫除了含有474個特有基因家族,還有其他很多基因,A錯誤;B、擬蘭的花沒有唇瓣和蕊柱能夠生存下來,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C、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要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共同進化形成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由此可知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共同進化,C正確;D、蘭花是蘭科具有觀賞價值植物的統稱,不同種類的蘭花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不同物種之間有生殖隔離,故不同種類的蘭花之間可能無法進行基因交流,D正確。故選A。5.D【分析】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目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數目變異包括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和染色體組的倍增、倍減。個別染色體增加會形成三體,個別染色體減少會形成單體。【詳解】A、父母中一方減數分裂過程中14號染色體不分離會產生含有兩條14號染色體的配子,這種配子與正常異性配子受精后,出現三體子代,但可能雙親減數分裂正常,受精卵分裂異常或胚胎發育過程中部分細胞分裂異常導致的,A錯誤;B、完全型14號染色體三體可能是受精卵有絲分裂后期有兩條14號染色體未分離而形成一個三體細胞和一個單體細胞,然后單體細胞退化不再分裂導致的,B錯誤;C、嵌合型染色體三體可能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些細胞有絲分裂異常、有些正常導致的,C錯誤;D、在細胞發生三體自救的過程中,14號染色體隨機丟失可能會把來自父方(或母方)的14號染色體丟失,只剩下來自母方(或父方)的兩條14號染色體,D正確。故選D。6.A【分析】共同進化(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詳解】A、達爾文蘭適應性狀的內因是其自身遺傳變異,外因是與傳粉昆蟲相互作用的結果,A正確;B、傳粉昆蟲是達爾文蘭環境的一部分,不會引發基因突變,達爾文蘭與花距分泌物有關的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是自發突變或誘發突變,B錯誤;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發生改變不是達爾文蘭新品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隔離是新物種(品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錯誤;D、原達爾文蘭品種主要由具有細長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傳粉,達爾文蘭新品種傳粉者為采油蜂類,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達爾文蘭品種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D錯誤。故選A。7.A【分析】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1)實驗材料:肺炎鏈球菌:R型:無多糖類莢膜、無毒性、菌落粗糙;S型:有多糖類莢膜、有毒性、菌落光滑,使人患肺炎,使小鼠患敗血癥。(2)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1928年由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等人進行。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菌轉化成S型活菌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詳解】A、基因水平轉移使轉移的基因和受體細胞原有的基因基因重組,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錯誤;B、生物界共用一套遺傳密碼,翻譯時相同遺傳密碼決定的是同種氨基酸,這是基因水平轉移實現表達的基礎,B正確;C、S型菌的相關基因轉移到R型菌,基因決定性狀,R型菌可通過基因水平轉移轉化為S型肺炎鏈球菌,C正確;D、農桿菌將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隨受體染色體DNA的復制而復制,通過農桿菌轉化到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D正確。故選A。8.A【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基因庫是指種群中全部個體的全部基因,所以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不能構成黑腹裂籽雀種群的基因庫,A錯誤;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進化方向,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適應不同環境是經過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C、種群B基因頻率為60%,b基因頻率為40%,若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為2×60%×40%=48%,C正確;D、根據題干,寬喙鳥善于處理硬的莎草種子,而窄喙鳥能更有效地處理軟的莎草種子,說明經自然選擇得到了多種表現型,根本上保留了多種基因,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D正確。故選A。9.B【分析】分析甲:Ⅰ-1和Ⅰ-2的基因型為Aa、Aa,Ⅱ-1的基因型為aa,表現為患病。分析乙:Ⅰ-1和Ⅰ-2的508苯丙氨酸并沒有缺失,但仍生下患病的孩子,說明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508沒有缺失,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其他部位的變異。【詳解】A、囊性纖維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基因是A、a,據圖可知,甲家系中I-1和I-2正常,II-1患病,說明雙親基因型均為Aa,II-1是aa,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a,A正確;B、甲家系中I-1和I-2基因型均為Aa,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1/3AA、2/3Aa),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帶(Aa)的概率為2/3,B錯誤;CD、據圖而可知,乙家系的條帶只有1條,且I-1和I-2均正常,說明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其他部位的變異,而探針檢測的原理是堿基互補配對,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故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CD正確。故選B。10.B【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1)化石證據: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2)比較解剖學證據: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環境中,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發展,其結構適應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因而產生形態上的差異。(3)胚胎學證據:①人和魚的胚胎在發育早期都出現鰓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4)細胞水平的證據:①細胞有許多共同特征,如有能進行代謝、生長和增殖的細胞;②細胞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5)分子水平的證據: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性。【詳解】A、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A正確;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細胞驅動的,有些生命活動不需要能量,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B錯誤;C、物種親緣關系越近,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差異越小,故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差異可揭示物種親緣關系的遠近,C正確;D、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例如,人的胚胎在發育早期會出現鰓裂和尾,這與魚的胚胎在發育早期出現鰓裂和尾非常相似,說明人與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的祖先,D正確。故選B。11.B【分析】生物的變異分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而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在有絲分裂也可以在減數分裂。【詳解】A、發生基因突變的生殖細胞若用于繁殖產生受精卵能遺傳給下一代,植物發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可通過無性繁殖遺傳給下一代,A錯誤;B、基因重組包括交叉互換型(發生在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和自由組合型(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故基因重組既可以發生在染色單體上,也可以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B正確;C、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表達,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C錯誤;D、貓叫綜合征是人的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的遺傳病,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D錯誤。故選B。12.D【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上述突變是白紋伊蚊在基因組1532位點發生的突變,導致相關蛋白質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引起的,說明上述突變是基因中堿基對替換的結果,A正確;B、設相關基因是B/b,則乙地區的相關基因是BB=16.60%,Bb=6.70%,bb=76.70%,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中抗性基因B頻率約為=16.60%+1/2×6.70%≈20%,B正確;C、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相當于自然選擇,能選擇并保留抗性強的個體,故繼續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能使抗性基因頻率升高,C正確;D、據表格數據無法得知乙地區白紋伊蚊種群該抗性性狀的進化速度快于甲地區,D錯誤。故選D。13.D【分析】基因組DNA分子發生的突然的、可遺傳的變異現象。從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生堿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詳解】A、將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全為紫株玉米,說明紫色對綠色為顯性性狀,A正確;B、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改變基因的結構,B正確;C、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使花粉改變,使得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出現732紫株、2綠株,C正確;D、親代紫株經過了X射線照射,子代2綠株玉米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可能是a或aa,D錯誤。故選D。14.(1)相同TEHH:TEHh=1:120(2)F2卵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含T基因的4號染色體與含E基因的4號染色體進入了同一個配子染色體(數目)變異1/4(3)藍粒不育:非藍粒可育=1:1藍粒可育:藍粒不育:非藍粒可育:非藍粒不育=1:1:1:1【分析】育種過程中的各項操作和設計是為育種目的服務的。本育種過程的目的是獲得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最好的方案是使T和E基因能夠位于同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上。據題目條件,一是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植物的染色體上,二是h基因純合(hh)的個體可以誘導細胞中T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和E基因所在的染色體聯會配對,并發生交叉互換,得到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個體。【詳解】(1)親本雄性不育小麥(HH)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號染色體上,所以其基因型為TtHH,親本小麥(hh)的基因型為tthh,所以F1不育株(TtHh),親本不育小麥和F1不育株的有關育性的基因型相同。F1不育株(TtHh)與藍粒小麥EEHH雜交,則后代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EHH:TEHh=1:1。由于不育株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不能聯會而隨機分配。則F2藍粒不育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20個正常的四分體。(2)F2卵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含T基因的4號染色體與含E基因的4號染色體進入了同一個配子,則F2藍粒不育株與二倍體小麥(hh)測交,F3中出現藍粒不育株。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F2基因型為HH:Hh=1:1,與hh雜交,則F3藍粒不育株中基因型為hh的占比是1/4。(3)F3中的藍粒不育株基因型為TEtHh和TEthh,含hh基因的個體可形成T和E交換到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卵細胞,與小麥(ttHH)雜交,F4中的藍粒不育株基因型為TEtHh,其中T基因和E基因連鎖,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t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與小麥(ttHH)雜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藍粒不育:非藍粒可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春季四川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招聘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黃岡師范學院《動畫設計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邢臺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冶金熱力學參數測定與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師范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網絡傳播與法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工程學院《針織物設計與試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環境工程CAD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北大方正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五一職業技術學院《圖案與字體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提高安全意識共建平安校園
- 2025安徽蚌埠市龍子湖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華為筆試題目大全及答案
- 產業研究報告-中國水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投資前景分析(智研咨詢)
- 償二代下我國財險公司償付能力影響因素的深度剖析與實證研究
- 【嘉峪關】2025年甘肅嘉峪關市事業單位集中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50人(含教育系統)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課件
- 青少年學法知識講座課件
- 2025阿里地區普蘭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青年紀律教育課件:共青團紀律條例解讀與實踐
- 清代文學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