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靜女》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靜女》教學設計【設計理念】1、教材分析:《靜女》是統編版高中必修上冊的誦讀單元的第一首詩歌,選自《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啟中國數千年文學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學地位,《靜女》是《詩經》中愛情詩的名篇。通過學習,學生可提高欣賞古詩文的能力;增強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2、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經過中學的學習,他們對古文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已具備結合課文注釋初略弄懂詩文大意的能力,但是他們分析、品讀詩文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因此還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反復誦讀培養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教學目標】語言運用目標:了解《詩經》有關的基礎知識,積累文化常識。思維發展與提升目標:鑒賞詩歌的象征、雙關等藝術手法。文化傳承與理解目標:分析主人公形象,領略古詩中表達愛意的情趣和藝術魅力。理解《詩經》作為中國文化的元典的意義。【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難點:鑒賞詩歌的象征、雙關等藝術手法,領略古詩中表達愛意的情趣和藝術魅力。【課時安排】課程安排共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古人浪漫的愛意表達有很多,源頭就在《詩經》,你知道《詩經》中有哪些描寫愛情的詩句嗎?請同學們思考后回答。明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邦風·擊鼓》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王風·采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教師導入:最美不過《詩經》,那關關的雎鳩聲,交交的鳥鳴聲,蒼蒼的蒹葭,夭夭的桃花,給人以無限美的聯想。我們剛剛所舉的耳熟能詳的描述愛情的例子都出自《詩經》,今天我們再次邂逅《詩經》中美麗的愛情,學習《靜女》。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詩經》這一部著作。介紹詩經六義:1、體制:“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2、表現手法:賦比興二、任務一:讀一讀,整體感知學生聽范讀。熟讀課文,正確掌握字詞。靜女《詩經·邶(bèi)風》靜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愛而不見(xiàn),搔首踟(chí)躕(chú)。靜女其孌(luán),貽(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煒(wěi),說(yuè)懌(yì)女(rǔ)美。自牧歸(kuì)荑(tí),洵(xún)美且異。匪(fēi)女(rǔ)之為美,美人之貽(yí)。思考:詩歌主要內容是什么?詩歌是以誰的口吻來敘述的?明確:青年男女約會的情景。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即男子的口吻。三、任務二:賞一賞,析人物形象思考1:詩歌中女子和男子是什么樣的性格?活動要求:1、小組討論。2、討論內容必須依據文本內容學生討論后派代表各抒己見。參考答案:靜女:①嫻靜美麗。②活潑可愛。③在表達感情上委婉含蓄。④在追求愛情上大膽開放。男子:①誠實守信。②憨厚老實。③癡情至深。結合文本,深入探究主人公形象。男子:①誠實,善良,脾氣溫和。他如約而至。并未見到女子,只是焦急地等待,卻并未離開,也沒有口出怨言。②忠厚淳樸。女主人公沒有出現,男主人公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急得他是撓頭、抓耳又撓腮,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③對愛情專一,真摯而熱烈。自己愛慕那個女子,但表達喜歡的時候卻含蓄地說“說懌女美”,后來靜女送給了自己送遠郊采回來的象征著婚媾與求愛的荑草時,被女子的主動所感染,終于一改含蓄,勇敢的表達說愛荑草,是因為你送的,由含蓄變得熱烈而真摯。男子從開始的搔首踟躕,不知所措到含蓄地贊美女子再到被靜女的主動感染而直接表白。靜女形象:①嫻靜溫婉美麗。詩章中直接交代了這一點,即“靜女其姝”、“靜女其孌”。②天真活潑,聰明機靈。“愛而不見”透露出靜女細膩、活潑機靈、。③大膽開放,敢于追求幸福。靜女不僅沒有遵守當時社會制度——待字閨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長包辦,反而與男子私自約會于城之角樓,主動給男子送定情信物,可見女主人公大膽開放,具有叛逆反抗性,敢于追求幸福。再思考:你認為男子喜歡靜女送給他的哪個禮物呢?參考答案:荑草。原因:這更顯示出他們感情的熱烈。贈以“彤管”,是用來確定感情,而贈以“荑”,則是說明女子心里是時時刻刻裝著男子的,就連去野外玩耍,看到美麗非凡的荑草都想摘下帶回來送給男子。表現了情人之間想要分享一切美好的熱切愿望。這種情感細微卻熱烈,平凡卻見真情。所贈之物從大到小,將男女之間的情感刻畫得更深刻、更堅定。四:任務三:找一找,鑒賞藝術特色思考1:男子和女子表達愛意的時候,是借助什么事物表達的呢?古人表達愛意有時候用紅豆,它象征著相思;有時候用美玉,它象征著今生相許;也可以用花,那是無處不在的愛;也可以用金飾,那是情比金堅的承諾。而我們的主人公送給了男子彤管和荑草,這兩種事物有什么用意呢?彤管如火,象征愛情真摯熱烈荑草如雪,象征愛情質樸純潔補充手法知識象征: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思考2:那男子對待女子的感情是如何借彤管和荑草傳遞的呢?明確:“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當時的心理活動,也是雙關語,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贊美彤管,實際上是贊美贈彤管給他的姑娘。“彤管”美好愛情的象征。靜女借“彤管”表達愛意,含蓄內斂,別具一格。男子借贊頌“彤管”的美麗,表達出對靜女的愛戀。明確:“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這句話運用“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對女子的贊美喜愛之情。補充手法知識雙關:指的是利用詞語同音或多義等條件,有意使一個語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同時兼有兩種意思,表面上說的是甲義,實際上說的是乙義;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五、結語《靜女》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直接敘述了“我”與靜女的極富生活情趣的約會。表現了他們健康純真的感情。反映古代廣大人民對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愛情生活的追求與向往。《詩經》是很古老的東西,但也是一個很活潑的東西,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它體現出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情感、人們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期望,包括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就是人們所理解的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生是什么樣子的。古人把他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用一種語言形式封存下來,當我們進人這個作品的時候,我們以自身的情感去解讀它,這時候我們和詩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