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19學校:班級:姓名:學校:班級:姓名:座號:…………………密…………………封…………………線…………………1.(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模樣(mú)驀然(mò)煞風景(shā)鰥寡孤獨(guān) B.糾葛(gé)抽噎(yè)顫巍巍(chàn)重巒迭嶂(dié) C.恣雎(suī)校補(xiào)霎時間(shà)伐木丁丁(zhēng) D.詰據(jié)陰翳(yì)綰頭發(wǎn)因地治宜(zhì)2.(2分)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蕭索雛形懸涯無原無故 B.訣別妖饒惻隱張惶失措 C.鑲嵌蹣跚晦暗碌碌終身 D.蔓延端祥蘢罩鄭重其事3.(2分)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從丹霞峰俯瞰,滿目青山,進退維谷,蒼松凌空,飛泉漱石,黃山的險與秀盡收眼底。 B.我最討厭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則避之如水火。C.在《出彩中國人》的舞臺上,中阮“琴癡”馮滿天技驚四座,一曲中國風的《鄉四韻》令全場觀眾嘆為觀止。 D.幾經周折,敘利亞沖突雙方有望在近口內就霍姆斯停火問題達成協議。敘利亞和平曙光乍現,全世界的人們正刮目相待。4.(2分)下列句子排序恰當的一項是()①由于絲路路網規模太過龐大,故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以“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為名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②它連接了多種文明,對于貿易交換、宗教信仰與科技知識的傳播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起到了深遠的推動作用。③其中,中國境內涉及22處遺產點,哈薩克斯坦有8處,吉爾吉斯斯坦有3處。④絲綢之路是指漢代張騫通西域開辟的到唐代達到頂峰的商貿大通道。⑤遺產點包括了各個朝代和可汗王朝時期的古都、宮殿群、貿易居住點、佛教洞窟與寺廟、驛站、關口、烽火臺、長城、古墓以及宗教建筑等。⑥這一長達5000千米的路段截取的是從漢唐古都長安/洛陽,向西延伸至中亞七河地區。A.④③②①⑥⑤ B.⑤④①⑥②③ C.⑤②①⑥③④ D.④②①⑥⑤③5.(2分)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父親已經走了,但那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時時在我心頭回響。 B.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漂泊》,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華裔作者之手。 C.我們20多個職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學或升高中。 D.以計算機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文字、電報、電話、廣播等傳統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獨特性。6.(2分)參照劃線部分續寫兩個句子,使之構成排比句。要求:語意連貫,具體形象。一位詩人曾說:“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個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一塊巖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聲細語里有關愛的影子。的確,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細微處都含有真感情。7.(4分)默寫填空。(每空0.5分)(1)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____________。(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2)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蘇軾《定風波》中寫歸途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畢業在即,同窗三年的好友即將分別,設想你送摯友遠離時依依不舍的情景,此情此景似乎再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用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8.(4分)綜合性學習。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就只有清明。《歷書》有云:“萬物皆齊潔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時,萬物皆顯。”清明這個節氣,因此得名。重慶一中初三年級某班舉行“話清明,思傳統”的清明主題活動,請按要求回答以下題目。(1)【詩話清明】艾鐘依同學收集了關于清明節的背景資料。請認真閱讀鏈接材料,完成題目。【鏈接材料】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在仲春、暮春之交。掃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的兩大主題。這天,人們除了掃墓祭祀先祖,還有許多“踏青訪春”活動,如在郊外放風箏、蕩秋千、蹴鞠,還有插柳植樹,祈求長壽等。寒食在清明之前。根據以上鏈接材料,下列詩句不是描寫清明節活動的是(1分)A.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B.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C.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D.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2)【寄語清明】請仿照例句,自己創作一句清明寄語,表現清明節的特點。(1分)[示例]端午節:龍舟競發千帆舞,汩羅江畔吊屈原。中秋節:月到中秋圓,親人心相連清明節:【探訪清明】艾鐘依打算在學校進行采訪,以了解大家對清明節的熟悉情況,并對傳統節日的繼承出謀劃策。請幫助他完成以下采訪問題設計。(2分)采訪對象:同學采訪問題:采訪對象:校長采訪問題:9.(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安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①鄒忌修八尺有余②朝服衣冠③私我也④王之蔽甚矣(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答: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答:(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鄒忌與徐公比美,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并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關鍵在于他有自知之明B.聽了鄒忌的諫言,齊威王僅僅說了一個“善”字,凝練傳神,其納諫的態度和決心躍然紙上。C.妻、妾、客的回答,雖然同為贊揚,但態度語氣明顯不同。妻是熱情的,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D.這篇文章在寫法上采用設喻說理的方法,以小見大,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4)閱讀鏈接材料,說說文中鄒忌和高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對你為人處世方面有什么啟示?(3分)鏈接材料高繚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2,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也。四維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足以逐之也。”【注】①高繚,晏子屬臣。②爵位,君主時代,貴族封號等級,有公、侯、伯、子、男五級。③仄陋。仄,狹小。陋,鄙淺。④四維。維,張網之繩,或車蓋之繩。四維,是系在網四角或車蓋四方的大繩。魚網和車蓋有了四根大繩撐張,穩固而安全。晏子所稱“四維之然后能直”,是指四邊都穩固了,才能正直。境內都安全了,才能立國。至于《管子?牧民》所謂的禮、義、廉、恥四維,是為人四德。晏子自稱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張網之繩,幫他撐張立國之網。他把高繚看做協助穩固事物的大繩。⑤弼,輔助、輔正。答:10.(6分)閱讀下列古詩,完成各題。贈從弟(其二)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對本詞的賞析與理解,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起首二句,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B.三四兩句,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沖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C.最后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D.全詩以冰霜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復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豐富華麗,風骨雄健,氣勢有力。(2)詩人在詩中描繪了松的形象,結合詩題,說說作者寫作的用意。(3分)答:11.(12分)課外閱讀。報春花開楊木華①這個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狀病毒隔離在人們的視野之外,可欣賞與否是人的事,開或不開是花的事。你看,又到報春花開遍山野的時節了。②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連片的粉紅色小花對著蒼山頂的白雪輕輕搖曳,成群的綿羊在花間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報春花,向花訴說困了很久的心事。看著看著,腦海深處那些曾經遇見的報春一朵一朵入夢來……③最早開的,大約就是報春花了。在大理蒼山西坡,每年一入冬,報春花就開始試探嚴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紅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間,蒼山突降大雪,且罕見地堆積到故鄉的村落間,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攝初春的玉樹瓊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盤虬臥龍的雪樹時,不經意間的俯身一瞥震驚了我:我的腳下,滿地白雪堆積,可幾株報春竟破雪而出,粉紅的花朵迎風怒放。那一刻,我差點掉下淚來,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來!④最曼妙的,大約是四月怒放的苣葉報春。初識是無心插柳。那天,我們一行人上蒼山看杜鵑,在靠近峰頂的黃杜鵑樹下,我發現兩株開成球狀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開兩色:一株淺藍一株粉白。我偏愛藍,對著淺藍拍了又拍。那粉白一點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藍花常見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臺坡頂上,我遇見了大片的苣葉報春。在坡頂路邊的潮濕處,先發現幾棵苣葉報春,妻子說繼續走一定會遇見更多花開。果真,向前不久,路轉到北向的背陰坡時,我們遇見了苣葉報春花海。這里的苣葉報春,花葶一株比一株肥壯,傘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碩大,有的挨挨擠擠連成一片,有的獨占高地傲視群花,有的在還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開放,拍著拍著,我們遇見了一片藍色花中夾雜白色花的苣葉報春。藍色也許才是本色,可外在環境一直在變,只有改變一些固有習慣,才能適應外界繼續生存。⑤最高冷的,大約是五月綻放的大理獨花報春了。開在蒼山的峰脊線上,它確實有高傲的資本,更關鍵的是,它有碩大的花朵以及與眾不同的形態。那年五月,我們上鶴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陰潮處,突然遇見了它。不見葉,只見五六寸高的圓形花箭,頂著一個橫向伸出的淺紫色喇叭。穿過低矮的杜鵑林,林外草甸上無數喇叭正安靜地舉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聲令下就會齊聲吹響。五月山頂依舊寒冷,可這花一開,就吹響了花開的集結號,預示著蒼山頂春天的到來!⑥最難忘的,是七月初開放的紫晶報春。那年,我們從一個叫關房坪的地方啟程,順著山脊線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臺相機愜意拍攝。在接近峰頂的一個小山坳中,我看見了紫色的報春花。那是天然純正的紫!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色,花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花色的純紫,露珠的晶瑩,一起組合成這花的名字:紫晶報春。花奇,葉片也奇﹣﹣那葉的表面,似乎有一層潤潤的油性物質覆蓋,讓我們的心事也隨之緩緩蕩漾……⑦九月間我還遇見一種報春花。那天,我在黃草壩準備下山時,在一個巨石腳下,發現幾叢微型報春花。若是盛花時節,這樣小的花一定會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開盡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點,得知這是“穗狀垂花報春”。只頂著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狀?花都仰著頭開,怎么叫垂花?經朋友耐心指點,我才理解了這花,理解了報春這名字:名為報春,其實,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愛,時時刻刻都可以是春天!⑧這穗狀垂花報春,大約開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輪回中最初的尋常報春花又將登場。⑨據說,報春有500多種,在蒼山西坡有幾種報春我想見而沒見過。原本我打算這幾天出發尋覓,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困于一室之內,那些美好,大約只能期待來年了。生活終將繼續,春天一定會到來!(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2月28日)(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文章主體部分,按照花開的時間順序,向我們娓娓道來所看到的各有特色的報春花。B.第③段加點詞“試探”運用擬人手法,寫出報春花的敢為最先的勇氣。C.第④段中,用對比的寫法寫苣葉報春花的花色,突出了作者對兩種花色的褒貶之情。D.文章采用聯想的方式,敘事和描寫相結合,讓讀者的視線隨著作者的思緒游走。(2)文中所述的報春花有很多種,請你選擇其中三種,談談它們分別給作者怎樣的感受?(3分)答:(3)為何作者在不是春天的季節也看到了報春花?請你結合文本,談談標題“報春花開”的含義。(2分)答:(4)閱讀文中的畫線句,回答問題。①第②段畫線句“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連片的粉紅色小花對著蒼山頂的白雪輕輕搖曳,成群的綿羊在花間啃食”,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句子。②第⑤段畫線句“五月山頂依舊寒冷,可這花一開,就吹響了花開的集結號,預示著蒼山頂春天的到來”中,“就吹響了花開的集結號”能否換成“其他花也就開了”?請你談談理由。(3分)答:(5)“生活終將繼續,春天一定會到來!”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像報春花一樣的事物影響著自己呢?請聯系生活,談談你的“報春花”對你的影響。(2分)答:12.(12分)閱讀下文,完成問題。談美感教育①世間事物有真善美三種不同的價值,人美心理有知情意三種不同的活動。這三種心理活動恰和三種事物相應。真關于知,善關于意,美關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別真偽,尋求真理。人能發意志,就要趨善避惡,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動情感,就愛美、喜歡創造藝術,欣賞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備,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莖枝葉花實都得到和諧發展,才繁茂有生氣。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順應人類求真、向善、愛美的天性,使人在這三方面得到調和的發展,以達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學問,求知識,尋真理;德育叫人培養良善品格,學做人處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創造藝術,欣賞藝術與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尋出豐富的興趣。只顧求知而不顧其他的人是書蟲,只講道德而不顧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顧愛美而不顧其他的人是頹廢的享受主義者。這三種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③美感教有是一種情感教有。它的重要我們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詩重禮樂。詩、禮、樂可以說都屬于美感教育。詩與樂相關,目的在怡情養性,養成內心的和諧:禮重儀節,目的在使行為儀表規范,養成生活上的秩序。內具和諧而外具秩序的生活,從倫理觀點看,是最善的;從美感觀點看,也是最美的。這就高于柏拉圖和托爾斯泰諸人,國為他們誤認為美有妨礙德育,儒家則認定美育為德育的必由之徑。道德并非陳腐條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與美不但不相沖突,到最高境界其實是一回事。④我們通常把自己囿在習慣所畫成的狹小圈套里,讓它把眼界“蔽”著,使我們對它以外的世界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詩人和藝術家所以超過我們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較真摯,感覺比較銳敏,觀察比較深刻,想象比較豐富。我們“見”不著的他們“見”得著,并且他們“見”得到就說得出。像一位英國詩人所說的,他們“借他們的眼睛給我們看”。⑤這種眼界的解放給我們不少的生命力量,讓我們覺得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值得活下去。許多人嫌生活煩悶無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養,見不著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詩所寫的是一種修養的勝境。美感教育給我們的就是“源頭活水”。⑥從歷史看,一個民族在最興旺時,藝術成就必偉大,美育必發達。《詩經》《禮說》《左傳》諸書所記載歌樂舞的盛況,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歌德和貝多芬時代的德國都可為證。現在我們要想復興民族,必須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作者:朱光潛有改動)(1)請簡述本文的寫作思路。(3分)答:(2)閱讀第③段,說說“善”與“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3分)答:(3)第④段引用英國詩人的話有何作用?(3分)答:(4)請結合生活現象簡述本文的現實意義。(3分)答:13.(40分)魯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訂正過的講義,因為這些講義中留存了許多記憶。在你的學習經歷中也有許多記事本、作業本、改錯本、課堂筆記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記錄著你的生活,寄托著你的情感,見證著你的成長,承載著你的夢想……請你將“那本上,滿是回憶”補充完整,以此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內容具體,不能使用試卷中的素材:(2)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請回避與你相關的人名、校名、地名。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A準確。注意“煞風景”的讀音。B有誤。“抽噎”的準確讀音“chōuyē”,注意“重巒迭嶂”的準確書寫讀音“重巒疊嶂”。C有誤。“校補”的準確讀音“jiàobǔ”,注意“伐木丁丁”的讀音。D有誤。“因地治宜”的準確書寫是“因地制宜”,“詰拮”的準確書寫是“拮據”2.答案:C解析:A.“懸涯”應寫作“懸崖”,“無原無故”應讀作“無緣無故”。B.“妖饒”應寫作“妖嬈”,“張惶失措”應寫作“張皇失措”。C.全部正確。D.“端祥”應寫作“端詳”,“蘢罩”應寫作“籠罩”。3.答案:C解析:A.進退維谷指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處境艱難,進退兩難不符合語境中景物的描寫;B.期期艾艾,形容人說話口吃,不流利,與語境不符;C.嘆為觀止,指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至極,符合語境;D.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語境中表達一種“期待”。4.答案:D解析:本段文字在講述“絲綢之路”,故④句居首,排除B、C.②句的“它”承接④句的“商貿大通道”,排除A.所以D項正確。5.答案:D解析:A.搭配不當,“話語”不能在“心頭回響”,將“心頭”改成“耳邊”;B.偷換主語或句式雜糅,改成“出自一位蟄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華裔作者之手”;C.表意不明,“20多個”修飾“職工”還是“子女”不清楚,改為“我們職工的20多個子女今年要考大學或升高中”;D.表述正確。6.答案:一片綠葉里有春天的影子,一個微笑里有鼓勵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撫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解析:本題要注意例句中所提兩事物如“巖石”與“群山”局部與整體、小與大以及意義上的聯系,用前句是寫自然物,后句是寫人間情感,抓住此特點仿寫。7.答案:(1)生子當如孫仲謀(2)留取丹心照汗青(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解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平時學習中對于課本要求背誦的詩文內容要熟記于心,做到背誦無誤,書寫無誤,理解無誤。連續性默寫,根據前后句的提示來填寫;理解性默寫一定要看清題目的要求。注意“茍、吟嘯”字的書寫。8.答案:(1)A(2)春風撫柳晃秋千,子孫掃墓憶舊人。我們在清明節應該做些什么?我們該如何將清明這種傳統節日傳承下去?9.答案:(1)①長,指身高;②穿戴;③偏愛;④受蒙蔽。(2)①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②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3)A。(4)鄒忌:敢于進諫,善于進諫;高繚:侍奉三年,沒有提出任何建議。啟示:我們要敢于指出別人的缺點。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①句意:鄒忌身高八尺多。修:長,指身高。②句意: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③句意:是偏愛我。私:偏愛。④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蔽:受蒙蔽。(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甚,很,十分。何,怎么。及,比得上。句意: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②重點詞:面,當面。刺,指責,議論。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A.有誤,鄒忌與徐公比美,并沒有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BCD.正確。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本文著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表現了鄒忌敢于進諫、善于進諫的特點。從鏈接材料中的“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足以逐之也”可以知道,高繚侍奉晏子三年,沒有提出任何建議。鄒忌敢于勸諫、善于勸諫,齊威王樂于納諫,齊國才變得強大起來。高繚侍奉晏子三年,沒有提出任何建議,最后被晏子辭退。鄒忌和高繚的不同做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敢于指出別人的缺點。10.答案:(1)D。(2)詩人以松柏托物言志(象征),既是借松樹的傲岸來暗示自己的高潔情懷,也是勉勵他的堂弟要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即使處于逆境也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參考譯文】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ABC.正確;D.有誤,全詩以松樹為中心,不是以冰霜為中心。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寫作手法的理解能力。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樹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勵從弟。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全詩關于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嘗。11.答案:(1)C(2)①一入冬就開的報春花,讓作者感動于微小生命對于春天的渴望。②四月怒放的苣葉報春讓作者感到曼妙,感悟到在不同的環境中需要改變一些固有習慣,才能適應外界繼續生存。③五月綻放的大理獨花報春,讓作者感到高冷,有氣勢。④七月初開放的紫晶報春,讓作者感到難忘。⑤九月間開放的穗狀垂花報春,讓作者明白報春花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3)①報春這名字,名為報春,其實,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愛,時時刻刻都可以是春天。②標題含義:指一年四季中作者看到的綻放的報春花;指心存愛與美好的報春花如果開放了,便是預示著希望與勝利的到來,能帶給疫情中的人們以信心;表現出作者在疫情下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對未來的信心。(4)①環境描寫。描繪了成片的報春花開遍山野的美麗景色,渲染出悠閑愜意、充滿生氣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因疫情隔離不能見到報春花的思念之情,為下文回憶曾遇見多種報春花的感受做鋪墊。②不能。原表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將大理獨花報春一呼百應的高昂氣勢展現出來,更能突出作者對大理獨花報春的喜愛與崇拜。如果替換的話,語言表述較為平淡簡單,不能有原表述的效果。(5)示例:我上個學年對數學一竅不通,上課簡直像聽天書一樣。不甘落后的我于是找習題加強練習、周末參加輔導班,想盡一切辦法惡補數學。雖然下功夫無數,但是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我失望到了極點。出乎意料的是,上次的月考,我竟然破天荒地考了80分!這個80分,就像報春花一樣,讓我感到茅塞頓開,許多原來不明白的問題弄懂了。老師告訴我,這是我堅持苦學帶來的突破!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BD.正確。C.有誤,“突出了作者對兩種花色的褒貶之情”表述有誤,作者對兩種花色并無褒貶之情。故選:C。(2)本題考查對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此題可提取關鍵語句適當加工后作答。由第③段“那一刻,我差點掉下淚來,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來!”可見,一入冬就開的報春花,讓作者感動于微小生命對于春天的渴望。由第④段“藍色也許才是本色,可外在環境一直在變,只有改變一些固有習慣,才能適應外界繼續生存”可見,四月怒放的苣葉報春讓作者感到曼妙,感悟到在不同的環境中需要改變一些固有習慣,才能適應外界繼續生存。由第⑤段“最高冷的,大約是五月綻放的大理獨花報春了”“可這花一開,就吹響了花開的集結號,預示著蒼山頂春天的到來!”可見,五月綻放的大理獨花報春,讓作者感到高冷,有氣勢。由第⑥段“最難忘的,是七月初開放的紫晶報春”可見,七月初開放的紫晶報春,讓作者感到難忘。由第⑦段“名為報春,其實,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愛,時時刻刻都可以是春天!”可見,九月間開放的穗狀垂花報春,讓作者明白報春花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可任選三種回答。(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標題含義。第一問,要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作答,或提取關鍵語句適當加工。由“我才理解了這花,理解了報春這名字:名為報春,其實,報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愛,時時刻刻都可以是春天!”可概括作答。第二問,標題含義要與對文章內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相結合,既要理解其表面含義,又以要理解其深層含義。“報春花開”表面含義指作者見到的各種各樣的報春花。結合“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可知,深層含義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結合“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困于一室之內,那些美好,大約只能期待來年了。生活終將繼續,春天一定會到來!”的內容可知,“報春花開”還指在疫情下,對未來的堅定信心、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4)本題考查語句賞析能力。第①題要求從描寫角度著手,可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畫線句是環境描寫。花開的美景渲染了悠閑、美好的氛圍,聯系“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報春花,向花訴說困了很久的心事”可知,表現了“我”對報春花的思念之情。由“看著看著,腦海深處那些曾經遇見的報春一朵一朵入夢來”可見,畫線句在結構上有引出下文內容的作用。第②題要從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來考慮,“就吹響了花開的集結號”是擬人的手法,具有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寫出大理獨花報春時宏大的氣勢。相比而言,“其他花也就開了”雖然也表達了各種花開的意思,但沒有使用修辭手法,語言平淡,缺乏效果。(5)本題考查自主表達能力。此題具有開放性,答案不唯一。可寫某個如“報春花”一樣的事物(象征美好,能在逆境中、困境下帶給自己希望、信心),聯系生活談影響:生活中,在某個困境逆境中,“報春花”一樣的事物是如何讓自己有希望、有信心的。12.答案:(1)本文先論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備,人生才完美;接著闡釋全面教育對造就全人的功用;進而論述了美育的價值和作用;最終發出民族復興必須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2)內具和諧、外具秩序的統一。(3)一方面表明詩人和藝術家的眼界更開闊,可以發現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說欣賞他們的作品可以解放我們的眼界;從而論證了美育可以給我們生命的力量。(4)示例:央視“詩詞大會”等節目被人們喜愛,說明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詩詞等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讓我們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浸潤心靈,讓精神得到熏陶。這就是本文所說的美育的價值之一。解析:(1)本題考查文章論證思路的梳理與概括能力。文章第一段,主要論述“真善美具備,人生才完美”;第二段“教育的功用就在順應人類求真、向善、愛美的天性,使人在這三方面得到調和的發展,以達到完美的生活”,闡釋全面教育對造就全人的功用;第三至五段,則分別論述美感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詩人和藝術家教給我們更多的美,這種眼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