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一)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1.河姆渡遺址是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代表,稻穗紋陶盆(見如圖)即出土于此。盆上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左右兩束沉甸甸的谷粒向兩邊下垂。結合所學可知當時()①屬于舊石器時代②人們掌握了原始制陶技術③居民種植水稻和養蠶繅絲④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孟子認為對市場商業、關卡商旅均不應征稅,只能對農業征稅。對農業征稅時,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應該實行“什一而稅”的低稅率。這體現了孟子的()A.仁政理念 B.重農思想 C.民主觀念 D.辯證思維3.漢武帝繼位后順應時代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和發展大一統國家的措施。下列選項中,能夠反映漢武帝在穩固邊疆、開疆拓土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是()A.頒布“推恩令”,大規模削藩 B.冊封冼夫人,加強對嶺南治理C.派兵北擊匈奴,控制河西走廊 D.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軍政4.職官制度是中國制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不同類別的職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封建時代的國家治理情況。下表中內容描述的是()“周行郡國,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斷理冤獄,以六條問事”《漢官典職儀》“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使,檢察非法”《通典·職官》“天子耳目,寄與臺諫,則有內臺,有外臺。外臺即監司是也”《宋會要·職官》“行省、宣慰司委行臺監察,其余官府并委提刑按察司”《新元史》A.古代中央行政制度B.古代官員監察制度C.古代地方行政制度D.古代官員考核制度5.下表是棉作物傳入中國的相關信息表。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種類原產地傳入時間種植情況木棉未定未定樹棉南亞3000年前亞洲樹棉(中國棉)南亞宋元間經中國培育成為草棉非洲草棉非洲公元初年陸地棉美洲19世紀逐漸取代中國棉的優勢地位A.新航路開辟推動棉花在中國推廣種植B.歷史上棉作物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C.新來物種和已有物種存在競爭與嬗替D.棉作物推動并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6.1904年,戶部奏準清政府設立戶部銀行。1908年,清政府將戶部銀行改為大清銀行,同時頒布中國首部銀行法《大清銀行則例》,賦予其在貨幣發行、金融監管、國庫代理等方面的特權,具有部分中央銀行職能。清政府的這一舉措()A.標志近代民族金融業的建立 B.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發揮了政府的金融監管職能 D.順應了金融業近代化的潮流7.1915年,康奈爾大學的中國留美學生任鴻雋等9位同學,牽頭組建中國科學社,并創辦《科學》雜志(如圖所示)。自誕生起,《科學》主要聚焦兩個主題:普及科學常識和啟蒙認知科學的意義,為國人走近科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作“先覺覺后覺”的努力。中國科學社和《科學》雜志的創辦反映了()A.學生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 B.青年對時代變遷的積極回應C.大學成為近代報刊萌蘗的母體 D.科學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8.“這次會議是在全國抗戰剛剛開始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闡明了黨在抗戰時期的基本政治主張,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具體道路。”此會議是()A.國民黨一大 B.遵義會議 C.瓦窯堡會議 D.洛川會議9.1957年八屆三中全會上,周恩來《關于勞動工資和勞保福利問題的報告》的整頓方針是:“針對國營企業提出簡化項目,加強管理,克服浪費;改進不合理的制度,適當降低過高的福利待遇。”這一調整()A.推動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B.基于對經濟困難的考量C.加強對國營經濟的控制 D.適應工業化建設的需要10.下面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的某文件摘錄。該文件最有可能發布于()在“五講四美”活動中,許多地方開展了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的“三熱愛”教育活動,這是一條很好的經驗。它把“五講四美”活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了。各地要把它和“五講四美”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一個“五講四美三熱愛”的統一活動。——中共中央宣傳部A.20世紀70年代末 B.20世紀80年代初C.20世紀90年代初 D.20世紀90年代末11.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時期(661~750年),積極鼓勵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信伊斯蘭教,并許諾改宗教信仰后可與阿拉伯穆斯林享受同等待遇,還規定凡官方文件、官場交談、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語言文字。這些措施旨在()A.擴大統治基礎 B.傳播伊斯蘭教 C.維護帝國統治 D.推廣阿拉伯語12.下表所示為葡萄牙人早期在大西洋開展的航海活動。這些活動()時間活動1446年商船蜂擁前往北緯9度附近的幾內亞,帶回了大量黃金1472年越過幾內亞以南的貝寧灣,西非的些著名海岸如象牙海岸、黃金海岸等在此時得名1475年到達南緯4度的西非加蓬洛佩斯角A.說明大西洋成為歐洲貿易中心 B.論證了“地圓學說”的科學性C.為迪亞士的遠洋航行積累經驗 D.開啟了歐非之間的直接聯系13.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回顧馬克思的人生軌跡,更能深刻理解他對于全人類的貢獻,下列關于馬克思一生的重大成就排序正確的是()①創立剩余價值學說②促進第一國際成立③起草“共產主義者同盟”綱領④編著《法蘭西內戰》A.②③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14.20世紀40年代成立的某國際金融機構,資金來源主要是各會員國繳納的股金,其提供貸款解決會員國開發建設中的中長期資金需要,貸款期限可長達25年。這一國際金融機構是()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C.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D.新開發銀行15.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等西方大國從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出發,確定戰略控制范圍,首先提出了“利益邊疆”的概念,主要內容有“經濟邊疆、文化邊疆、太空邊疆、信息邊疆”等,國家邊疆觀也隨之轉型。這反映出()A.人類文化生活出現了新模式 B.冷戰結束后美國力圖建立單極世界C.科技革命影響國家戰略選擇 D.美蘇在科技領域的角逐日益激烈二、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16.“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有“老秦”之譽的秦國崛起奮進并走向強大,無疑為秦王嬴政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列關于戰國時期“秦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 B.構成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網C.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D.修建都江堰、鄭國渠17.熊月之先生在《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中論述了國人接受西學的五大主題:“了解世界、求強求富、救亡圖存、民主革命與科學啟蒙。”下列項中,屬于“科學啟蒙”的是()A.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B.陳獨秀高舉“德先生”“賽先生”大旗C.維新派認為“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D.洋務派購置船炮器械、“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18.如表為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安排的三線建設和其他重點建設項目成果(部分)表。這反映了()項目地位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風號遠洋貨輪建成投入使用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船南京長江大橋勝利通車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成昆鐵路勝利通車中國西南地區的干線鐵路,突破了多國專家斷言的我國西南為“鐵路禁區”的觀點A.三線建設重點在華東地區 B.“三五”計劃以交通建設為重心C.人民群眾艱苦的創業精神 D.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19.早期雅典民主制度中“神諭”在決策時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后來知名演說家的見解和看法又直接影響國家決策……無秩序和法律的不斷變更在雅典的歷史舞臺上不斷上演。這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程序復雜多變 B.人民參政與議政的熱情高漲C.民主制度隱藏潛在矛盾危機 D.“神諭”使民主制更具權威性20.20世紀30年代,英、法、美分別組成了英鎊集團、法郎集團、美元集團,彼此對立,每個集團內分別以英鎊、法郎、美元作為參與國的重要儲備貨幣。對此解讀正確的是()①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②多元貨幣集團影響國際貿易發展③經濟大危機破壞世界金融秩序④金本位制崩潰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1.說起四大發明,人們總愛引述魯迅的那段話:“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這段話出自《電的利弊》,最初發表于1933年《申報》。它的主旨在于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不用先進裝備抵抗外來侵略,而用先進武裝鎮壓革命群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材料印證了“四大發明對中國社會推動的作用有限”B.要盡可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歷史材料,避免斷章取義C.這段話來自于雜文,不能作為歷史材料,不足為信D.史論也要創新,歷史結論應該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二、非選擇題22.貨幣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部分,對貨幣主權治理得當與否,與國家盛衰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編自管漢暉《宋元紙幣流通及其在世界貨幣史上的地位:兼論中西方貨幣史演變路徑的差異》材料二伴隨白銀在賦役改革中滲透到整個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市場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躍起來……中國白銀貨幣化直接或間接推動了日本、美洲白銀礦產的大開發。伴隨白銀貨幣的極大發展,市場超越了國界,形成了市場網絡的全球性鏈接。明代白銀貨幣化首先是中國社會內部蘊藏著國家與社會轉型趨向的產物,也是中國與全球互動關系的產物。——摘編自萬明《中國的“白銀時代”與國家轉型》材料三1948年12月1日中國銀行成立并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新中國成立后,進一步明確人民幣在發行中必須堅持三條原則:堅持經濟發行,反對財政發行;堅持計劃發行,反對盲目發行;堅持中央集中統一發行,反對分散發行。在國家一系列統一財經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國民黨時期持續十二年的通貨膨脹局面,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為開展有計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摘編自千家駒、郭彥崗《中國貨幣史綱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貨幣演變的基本路徑,并分析宋元時期紙幣盛行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白銀貨幣化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我國建國初期的貨幣政策。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據統計,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下總數約有90萬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體是北方東部的人民流向南方東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達南方,大都舉目無親,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來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強,成為被隱匿的人口。——摘編自蔣福亞《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太平洋鐵路建設更加強了對華工的需求。根據記載,1849年美國華僑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達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們為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之所以選擇華工而非白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則從中國到美國走開闊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從歐洲到美國必須走麥哲倫海峽水道的路線相形見絀,華工的取得比白人勞工更容易:二則華工“配合度高”、“工資低廉”、”耐勞”,比起在艱困的環境面前常選擇罷工或離職的白人勞工,金礦主和鐵路公司自然更傾向使用華工。——摘編自馬慧玥《近代契約華工法律研究》材料三19世紀以來,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極大地縮短了東南亞與歐洲的航程,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峽之一。新加坡在歷史上曾經被日本和英國的殖民,1965年,成為獨立國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構成中,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華裔移民超過70%。新加坡福建會館曾于20世紀50年代創辦南祥大學,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建會館還曾資助四百萬元重修了天福宮,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廟之一。華源會為新加坡企業訪華或投資海外劍造機會,也幫助中國企業在新加坡開展業務或協助它們與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貿易關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新加坡逐浙成為紫榮的貿易大港和國際化都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城市基礎設施排名世界第一。——摘編自龔偉達《新加坡的中國移民:角色定位與社會貢獻》(1)根據材料一,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民南移”的特點。結合所學,簡述“北民南移”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推動華工赴美的動因。結合所學,簡評華工對美國的貢獻。(3)根據材料三,提煉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條件。結合所學,闡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24.近代以來的技術發展,給人們的勞作與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30年,奧斯特勒組織集會,在社會中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工廠改革運動。1831年春天,“縮減勞動時間委員會”成立。1832年3月,托利黨的議員薩德勒提出了《10小時工作法案》,得到了議會外奧斯特勒的支持。民眾從四面八方來到約克郡聲援該法案,有超過13萬民眾在請愿書上簽名。雖然薩德勒獲得了廣大工人的熱情支持,但是絕大多數工人在選舉中沒有投票權,最終薩德勒只能以一種悲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工廠改革運動也遭遇挫折。——摘編自陳日華《19世紀英國對工廠制度的規制:實踐與立法》材料二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活動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系著的,而這種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因而始終必須把人類歷史同工業和交換的歷史聯系起來研究和探討。——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根據材料一,概括1830—1832年英國“工廠改革運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上述特點形成的原因。(2)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相關知識,運用材料二中的理論,自擬論題,予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一、選擇題1—15AACBADBDDBCCDBC16—21BBCCDB二、非選擇題22.(1)演變路徑:金屬鑄幣——實物貨幣——金屬鑄幣/紙幣——紙幣。原因: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宋元時期戰爭頻繁,財政開支巨大,政府支持和推動紙幣的發行和使用;印刷術發展的推動:紙幣便于攜帶、儲存和計量,有利于商品貿易:金屬貨幣儲存和生產有限,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等。(2)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世界白銀礦產的開發;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3)評價:體現了客觀經濟規律、貨幣流通規律與國家調控相結合:強調貨幣發行權屬于國家:確保了人民幣的唯一合法性和獨立自主的國家貨幣地位:抑制了長期的惡性通貨膨脹: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體現了黨的堅強正確領導,為國家建設奠定了基礎。23.(1)特點:規模大;流動方向相對集中;南移人口依附于士族豪強成為隱匿人口。影響: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南方勞動力資源,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關鍵詞:江南地區經濟)壯大了南方士族勢力:促進了南方山區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2)動因:太平洋鐵路建設對勞動力的需求;華工赴美有交通路線優勢;華工的優秀品質(吃苦耐勞等)。貢獻: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唐人街,保留和傳播了中華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