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市級名校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是A.法蘭西第一帝國B.巴黎公社C.蘇俄D.蘇聯2.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檢驗,它不僅成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漸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這段材料評述的是A.“求同存異”方針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構想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新文化運動與維新運動相比較,不同之處在于:A.深化了民主與科學意識 B.促進了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C.有利于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傳播4.閱讀《毛澤東大事年表》。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1923年6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1月,參加中國國民黨一大,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委員、組織秘書等職1925年10月,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2月5日,主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刊物《政治周報》1926年1月,參加中國國民黨二大;5—9月,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所長;在武漢創辦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1927年在武漢參加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A.此時期處于國共兩黨“黨外合作”時期B.毛澤東長期跟隨孫中山C.此時期正值國共兩黨“黨內合作”時期D.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5.馬克思認為:“只有經過殘酷的斗爭和通過共和國的政府形式才能從君主專制過渡到君主立憲。”英國“經過殘酷的斗爭”確立了A.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B.克倫威爾的統治C.英國國王的權力D.進一步限制了王權6.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首次會晤。會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來自朝鮮的核威脅,朝鮮將會有潛力巨大的未來。對此解讀正確的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美國放棄了稱霸世界的計劃C.朝鮮具有和美國抗衡的實力D.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7.小雨用漫畫記述“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這些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8.在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帝制的歷史進程中,孫中山投身其中,挾數十次起義的經歷成為共和元勛,可以說,“為理想而執著,因理想而無所畏懼”,下面關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正確的是①創建中國同盟會②直接領導發動武昌起義③發表《討袁檄文》,號召護國戰爭④創建黃埔軍校⑤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9.一學者在分析中國商業發展時說:“雄漢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說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趙宋王朝,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城市商業,也還是世界上最繁榮的。”下圖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是A. B. C. D.10.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流經揚州的一段是()A.永濟渠B.通濟渠C.邗溝D.江南河11.“在清軍的有力打擊下,叛軍紛紛投降。不久,大小和卓在巴達克山被當地首領擒殺。”材料所述事件后,清朝加強對這一地區管轄的具體措施是A.賜予“達賴喇嘛”封號B.賜予“班禪額爾德尼”封號C.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D.設置駐藏大臣12.下列關于香港問題的表述錯誤的是A.1842年,香港島被英國政府割占B.1999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C.香港的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D.香港的回歸洗雪了中國人民的百年恥辱,標志著我國在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請舉出表明世界“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的重大歷史事件。1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么?15.1956年底,我國完成了三大改造。請簡述: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鎮壓人民.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義,推翻資產階級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故B符合題意;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是資產階級政權,故A不合題意;蘇俄、蘇聯是社會主義政權,故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2、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訪華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逐步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3、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和維新運動都促進了中國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而維新變法側重政治改革,一個是思想方面的,一個是政治方面的,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A。4、C【解析】

從表格中可以得出,1924-1927年間,毛澤東既是中國共產黨員,也是中國國民黨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1927年是國民革命時期,當時正值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此次合作是“黨內合作”,故C項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出毛澤東與孫中山之間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也沒有體現出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故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5、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建立了君主立憲制,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君主專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和“英國”的信息,通過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內容解答問題。6、A【解析】

依據題干可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首次會晤,特朗普表示不再有來自朝鮮的核威脅,表明雙方都盡量避免沖突,體現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故A符合題意。美國作為當前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一貫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故B不符合題意。朝鮮屬于發展中國家,沒有和美國抗衡的實力,故C不符合題意。當前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但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7、C【解析】

依據圖①文字:“甲午大海戰”“致遠艦”“吉野號”可知反映的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大戰,結合課本所學,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依據②中文字“洋人的朝廷”可知反映的《辛丑條約》的簽訂。1901年《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斗爭,標志著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據圖③中文字“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據④中文字“圓明園劫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項排列順序正確,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8、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在1905年創建中國同盟會,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發表《討袁檄文》,號召護國戰爭,創建黃埔軍校,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①③④⑤正確,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孫中山遠在海外,沒有直接領導發動武昌起義。②排除。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9、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反應出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興旺,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作品不是“趙宋王朝”的作品,不符合題意;故選D。10、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分類四段,由北向南依次為從涿郡到洛陽這段叫永濟渠、從洛陽到淮水叫通濟渠、從淮水到江都叫邗溝、從江都到余杭叫江南河。江都就是今天的揚州,因此,流經揚州的一段是邗溝。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繁盛一時的隋朝1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并設伊犁將軍,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鞏固了西北邊疆。所以題目所說的地區指新疆地區,清朝為了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故選C.而A、B、D三個選項都是對西藏地區的管轄所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點睛】本題的解題關鍵是要知道題目所說的地區指的是新疆地區,并且知道清朝為了管轄新疆和西藏地區分別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12、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割香港島給英國,A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B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香港的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香港的回歸洗雪了中國人民的百年恥辱,標志著我國在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CD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俄國1861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

通過題中“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角度的要求,可以得知,本題需要我們列舉世界近代史中能夠表現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促使近代史結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俄國1861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點睛】注意世界近代史與現代史普遍認為是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界,之前為近代史,之后為現代史。14、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