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天津市五校聯考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五校聯考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五校聯考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五校聯考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五校聯考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天津市五校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第I卷(共30分)一、(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考古遺存等歷史文化遺產則是注釋歷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國,其歷史遺存之豐厚、文化文明之輝煌是____________的。無數的文明之秘、歷史之謎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從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到良渚文化,從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到廣漢三星堆……每一個重要文化遺存的發現和發掘,都在不斷豐富和深化著我們對祖先和歷史的認知,展現著民族精神風貌。“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短短14個字的背后,是中國考古學者百年的不懈奮斗。正是考古,為我們______了文明的來處,為我們尋回華夏文明根脈的一塊塊“拼圖”。從用一把小小的手鏟開啟科學發掘的第一鏟,到如今運用無人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發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__________,扎根田野,艱苦奮斗,攻堅克難。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不容置喙大有可為揭露宵衣旰食B.不言而喻大有作為揭露櫛風沐雨C.不容置喙大有作為揭示宵衣旰食D.不言而喻大有可為揭示櫛風沐雨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B.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C.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D.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答案〗1.D2.B〖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第一空:“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不容置喙”,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語境強調“歷史遺存之豐厚、文化文明之輝煌”沒有說的必要,這里應填“不言而喻”。第二空:“大有可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價值,很有發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現也可用以形容人。“大有作為”,意思是能夠充分發揮才能,做出很大成績。語境強調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有發展前途,此處應填“大有可為”。第三空:“揭示”,指出或闡明不易看清的事物。“揭露”,使隱瞞的事物顯露出來。根據語義及后文的“文明的來處”,這里應填“揭示”。第四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櫛風沐雨”,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此處不是形容政務的,應填“櫛風沐雨”。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有二處語病,均為語序不當。一是關聯詞與主語的位置不當,前后句主語不同,故“因為”放在“他們”之前,“所以”放在“中國”之前。二是多重定語語序不當,數量短語在形容詞短語之前,“精妙絕倫的一件件”“規模宏大的一座座”應改為“一件件精妙絕倫的”“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只有B項修改正確。故選B。3.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是語錄體,言簡意賅;《孟子》善于取譬設喻,因勢利導;《莊子》常用寓言表達思想,形象生動。B.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其悲劇代表作有《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C.繼《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章回體長篇小說后,清代又產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長篇小說。D.中國現代劇作家曹禺代表作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老舍的話劇代表作為《茶館》《龍須溝》。〖答案〗C〖解析〗C.《聊齋志異》不是長篇小說,是短篇小說集。故選C。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乘:一車四馬為一乘)吾與點也(與:和)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視力)申之以孝悌之義(申:申誡,告誡)C.越國以鄙遠(鄙:粗陋)行李之往來(行李:外交使者)D.沛公則置車騎(置:放棄,丟下)大禮不辭小讓(讓:禮讓)〖答案〗B〖解析〗A.“與:和”錯誤。“與”,贊同。贊成。句意:我贊成曾點的觀點。C.“鄙:粗陋”錯誤。“鄙”,意動用法,以……為邊邑。句意: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D.“讓:禮讓”錯誤。“讓”,責備。句意: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責備。故選B。5.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不吾知也大王來何操B.吾屬今為之虜矣百姓之不見保C.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夫子之謂也D.以其無禮于晉刑于寡妻〖答案〗C〖解析〗A.兩句均為賓語前置,“不知吾”和“操何”的倒裝。句意:沒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B.兩句均為被動句,“為”“見”表被動。句意: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C.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的主謂倒裝;/謂語“謂”和賓語“夫子”的倒裝。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啊。/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D.兩句均為狀語后置句,“于晉無禮”“于寡妻刑”的倒裝。句意: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給自己的妻子作榜樣。故選C。二、(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廉希憲事略廉希憲,字善甫,畏兀(今作“維吾爾”)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適其父孝懿公廉訪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兒必大告門,吾聞古者以官受氏,天將以廉氏吾宗乎!吾其從之。”舉族承命。公身材魁偉,舉止異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覲,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論議宏深,恩顧殊絕。諸貴臣校射上前,一貴臣顧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諸貴假以勁弓,三發連中,諸貴驚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書生。”國初,拜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書右丞劉整以初附為都元帥,騎從甚都,謂門求見。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薊國公希貢猶布衣,為通報。公方讀書,略不答。薊公出,整復浼入言之。因令徹去坐椅,自據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謂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當詣政事堂。”及出,愧赧無人色。頃之,宋士之在羈旅者,寒餓狼狽,冠衣襤褸,袖詩求見,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薊公復為入言,急令鋪設坐椅,且戒內人備酒饌。出至大門外,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請儒但言困苦,乞歸。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請。是夜,諸兄弟問曰:“今日劉元帥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窮秀才,卻禮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無疑。”公曰:“我是國家大臣,言動顰笑,系天下重輕。整雖貴,賣國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義重。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況今國家起朔漠,斯文不絕如線。我更不尊禮,則儒術且將掃地矣。”公之作興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選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輟耕錄》,有刪改)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將以廉氏吾宗乎氏:作為姓氏B.諸貴假以勁弓假:借給C.整復浼入言之浼:派遣D.明日當詣政事堂詣:前往7.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吾其從之/吾其還也B.上亦因其多智/因之以饑饉C.宋士之在羈旅者/技經肯綮之未嘗D.則儒術且將掃地矣/若屬皆且為所虜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B.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C.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D.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9.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廉希憲舉止不同尋常的一組是()①三發連中,諸貴驚服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③公方讀書,略不答④因令徹去坐椅⑤及出,愧赧無人色⑥且戒內人備酒饌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廉希憲出生之時,其父孝懿公剛好被任命為廉訪使。孝懿公非常高興,認為廉希憲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B.廉希憲十九歲時,隨父親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見廉希憲才貌出眾,見識不凡,給予了他格外的恩寵。C.廉希憲任平章政事之時,對登門拜訪的中書右丞劉整極為冷淡,因為他認為劉整是不知君臣之義的叛臣。D.滯留在北方的秀才們饑寒交迫,廉希憲不僅解除他們的困苦,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11.請將下面的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答案〗6.C7.D8.A9.B10.D11.(1)你難道猜想我不會射箭嗎?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軟了點。(2)現在他人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何必告辭呢?〖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浼”,央求。句意:劉整又進入央求求見。故選C。【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表示論斷,相當于“乃”/均表祈使語氣,還是。句意:我就聽從上天的安排吧。/我們還是回去吧。B.因為/接續。句意:皇上因為看他多智謀;/接下來又有饑荒。C.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提賓的標志。句意: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館里的讀書人;/不曾用刀去碰過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D.均為“將要”的含義。句意:那么儒家經義將被掃地出門了。/你們都將被他俘虜!故選D。【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像這幾十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都是誦讀孔子經義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不能參加皇帝的宴請,為什么被羈留在這里?“數十”作“寒士”的后置定語,中間不斷開,排除C;“皆……者也”表判斷,中間不斷開,排除B;“何故”修飾“拘執于此”,中間不斷開,排除D。故選A。【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說的是廉希憲兄弟的官位情況,排除②;“⑤及出,愧赧無人色”說的是劉整,排除⑤。故選B。【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錯誤,根據原文“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請”可知,秀才們要求回去,廉希憲向元世祖請求后,元世祖都讓他們回去了。故選D。【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億”,認為;“顧”,只是;“差”,稍微。(2)“方”,正好是;“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判斷句,“為”表判斷;“辭”,辭別。參考譯文:廉希憲,字善甫,維吾爾族人。廉希憲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剛好他父親孝懿公廉訪使得任命下來,孝懿公高興地說:“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們的門楣,我聽說古代用官職名來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將要給我們的宗族用廉這個姓氏么!我就聽從上天的安排吧。”于是整個宗族都聽從了他以廉為姓氏的建議。廉希憲身材魁梧,舉止不同尋常。十九歲,到北邊去侍奉父親覲見皇上,進而進入宮廷侍奉世祖,皇上因為看他多智謀,有威嚴的儀容,討論問題看得深遠,給他恩惠照顧他非同一般。各位貴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貴臣望著廉希憲,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給他。廉希憲說:“你怎么能認為我不能射箭呢?只是我的弓比較軟罷了。”貴人借給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憲三發連中,各位貴人驚嘆贊服說:“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書生。”建國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職。主持政務那天,中書右丞劉整因為剛剛歸順做了都元帥,帶領很多騎馬的隨從,登門求見。廉希憲的弟兄們公十個人,后來都做到一品官。他的弟弟薊國公廉希貢還沒有做官,為他通報。廉希憲此時正在讀書,沒有回答。薊公出來,劉整又進入央求求見。于是令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間,讓劉整進入。劉整展身拜倒而起,站在一邊,并不跟劉整說一句話。劉整請求退去,對劉整說:“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話,明天到我的政事廳。”劉整出來以后,羞愧得變了臉色。不一會,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館里的讀書人,饑寒交迫,非常狼狽,衣帽破敗,衣袖中揣著自己寫的詩稿求見廉希憲,廉希憲的弟兄們都笑話這些人。薊公又為他通報,廉希憲急忙讓人鋪設座椅,有告訴家人準備酒菜,出來到大門外,嚴肅地接入,對面坐下,命人拿出酒菜,禮節很恭敬,而且記下他們居住的地方。書生們只是說困頓,請求回去。第二天廉希憲就向皇上進言,皇上都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天夜里,兄弟們問到:“今天劉元帥,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窮秀才,你卻對他以禮相待到這種地步。我們不能沒有疑惑啊。”廉希憲說:“我是國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顰一動,都關系到天下的輕重。劉整雖然地位高,但他是賣國的反叛臣子,所以要折磨羞辱他,讓他知道君臣的恩義重大。像這幾十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都是誦讀孔子經義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為什么被羈留在這里?何況當今國家起于北方,禮法微薄,我要是再不尊崇讀書人,那么儒家經義將被掃地出門了。”廉希憲像這樣提攜讀書人,是對儒家教義有大功之人啊。第Ⅱ卷(共90分)三、(19分)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書懷陸游萬里馳驅坐一饑,自憐無計脫塵鞿。身留幕府還家少,眼亂文書把酒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夢魂歸。芋羹豆飯元堪飽,錯用人言恨子威①。〖備注〗①子威:西漢樂昌侯王商的字。王商為人敦厚,因不滿大將軍王鳳專權,二人心生罅隙。后皇帝聽信王鳳讒言,免去王商官位。三日后,子威去世。(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寫詩人因為生計不遠萬里策馬疾行,奔波勞碌,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頷聯從“身留幕府”和“眼亂文書”兩個角度,概括了詩人常態化的生活樣貌。C.頸聯上下句先實后虛,虛實相生,兼用“空”字強化抒情,拓展了詩歌想象空間。D.尾聯用“飽”照應前文。末句用典,直白地表達了詩人的不滿,深化了詩歌的主題。(2)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答案〗(1)D(2)①因為生計奔波勞碌,無法擺脫世俗物質生活羈絆的無奈之情。②深陷繁雜公務難以抽身,乃至不能快意飲酒的煩悶之情。③身在幕府羈留他鄉,思歸而不得即歸的惆悵落寞之情。④對統治者聽信讒言,忠奸不分,致使人才無用武之地的幽憤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直白地表達”錯誤。末句運用典故,運用子威的典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情。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萬里馳驅坐一饑,自憐無計脫塵鞿”,是說詩人因為生計不遠萬里策馬疾行,奔波勞碌,表達了詩人因生計奔波勞碌而無法脫離世俗羈絆的無奈,奠定詩歌的悲涼基調。頷聯“身留幕府還家少,眼亂文書把酒稀”,描述詩人離家少還、公務忙亂而無時間飲酒的窘境,表達了詩人深陷繁雜公務的煩悶心情。頸聯“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夢魂歸”,敘述詩人身在旅途,看到眼前的秋色晚景,不禁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此時思鄉而不得還鄉的凄涼惆悵之情。尾聯“芋羹豆飯元堪飽,錯用人言恨子威”,運用“皇帝聽信王鳳讒言,免去王商官位。三日后,子威去世”的典故,含蓄地批判統治者聽信讒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無用武之地的昏聵,表達了詩人的幽怨憤懣之情。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在總結自己對禮的志向時,謙虛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鏗爾,舍瑟而作,對曰:“_____________。”(3)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與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歸的動人景象,含蓄地表達出“禮治”的社會理想。〖答案〗(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2)鼓瑟希異乎三子者之撰(3)浴乎沂風乎舞雩四、(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套不住的手趙樹理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任務是教初參加農業生產的人學技術,兩個做活質量最高的老農民當教師,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副組長。組員是流動的,經常分配在各小隊。組長陳秉正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按一般慣例,這樣大歲數的人本來早就該不參加主要勞動,可是這老頭身體特別強健,在年輕時候一個人可以抵一個半人做活;如今雖說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還有點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格,而且要教架勢。因為規則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候腰太直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沒有計劃……陳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常常隨時打斷他們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們練架勢練得累了,老組長陳秉正便讓他們休息一陣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邊溝岸上教徒弟們種田地的副組長王新春過來閑談一會。陳秉正一見王新春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為被他握住就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陳秉正的手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一次,有個年輕人練架勢練得不耐煩了,說:“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陳秉正一本正經地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也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陳老人雖然不希望別人的手長成那樣,可是他對他自己已經長成那樣的一雙手,仍然覺著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陳秉正老漢家里的收入也豐裕起來了。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他接過來一看說:“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向手上試著套了一套,巴掌不夠寬,指頭也太細、太長,勉強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撐成方的了,指頭的部分下半截都撐粗了一點,上半截卻都還有個空尖兒。兒子陳滿紅說“慢慢用著就合適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脫下來交給滿紅媳婦說:“暫且給我放過去吧!”兒媳婦也說:“爹!你就帶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以后別的活兒又陸續接上來——鍘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一天,白云肖有個物資交流會,滿紅媳婦勸老人說:“現在這些雜活計又不用您教多少技術,您還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應了。老人換了一件新棉襖,用新腰帶束住腰。滿紅媳婦說:“這回可帶上您的手套吧!”說著把手套給他拿出來,他帶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崗,逛了半條街,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售貨員忙著正往車下搬。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二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用,他以為機會不可錯過。轉眼工夫,就來了十來個人,每人拿著一柄看;見買杈的越來越多,他把手套卸下來往懷里一裝,胡亂搶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別人拿完了。他付了錢,把杈捆起來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崗村。一出了村,他覺人也不擠了、路也寬敞了,這才伸手到懷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籃子和朵杈,解開腰帶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見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去在山貨部里了。他想:“丟就去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去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才又扭回頭來重新返回白云崗物資交流大會上的山貨部來。幸而售貨員早已給他拾起來放在賬桌上,見他來找就還了他。隔了好久,陳秉正老人又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他除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帶上。會議一共開三天半,老人又是聽報告、又是準備發言,和大家一樣忙個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聽罷了縣委的總結報告,才算了結了一宗事。下午吃過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間。他住的招待所因為剛剛裝修完,院子還來不及清理。院里有兩截剩余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不太順當。他想:“把它轉過一邊不就好走了嗎?”他把手套卸下來放在階臺上,就來動手轉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發現手套又去了。“算了,不找它了!這手套對我也沒多大用處!”老人干脆放棄了。后來還是招待所的員工幫他找到,洗干凈還給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材料二:我也曾寫過一些短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得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滿心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作品文字極為樸素嚴整,相當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村勞動的徑驗,這些經驗非久住農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會寫出。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聯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干,而設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的手段。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很多關于老農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可是,他只由手套寫到老人的手。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造世界的不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摘編自老舍《讀<套不住的手>》,有刪改)1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A.小說對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農民的手的細致描寫,體現了趙樹理在創作上特別注重從農村生活和勞作中選取題材,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B.小說通過對像陳秉正這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謳歌了他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間接批判了他的徒弟們好逸惡勞、歧視勞動的現象。C.小說情節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對前者的延伸。D.老舍認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以小見大,這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E.《套不住的手》構思巧妙,老舍贊其以“手套”中聯情節,故事有起有落,讓人意識到,這是一雙普通農民的手,也是一雙不平凡的手。15.賞析文中劃線的段落。16.老舍說,讀趙樹理的小說,總能“學到一些竅門兒”。請結合材料一,從小說的標題、情節、選材等方面任選一個,談談你對“竅門兒”的認識。〖答案〗14.BD15.①運用細節描寫和比喻修辭: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突出他的手因辛勤勞作而變形(四方、短粗、展不直,與一般人不同)的特點,贊美老人勤勞純樸、熱愛勞動。②運用語言描寫,王新春對青年人講述老人的開荒功績,側面烘托老人的形象。16.參考示例一:標題:文章以“手套”為線索,就使標題“套不住的手”語帶雙關,產生了懸念,引發了讀者的思考,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參考示例二:情節:雖然情節一波三折,但都是以“手套”為線索串聯起來的。兩次戴手套、兩次丟手套,結尾卻突轉,把手套還給了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解析〗【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B.“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錯誤,于文無據。文中只是說有年輕人學的不耐煩,不能表明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D.“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錯誤,無中生有,文中老舍的說法只是一種假設。故選BD。【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段能力。賞析句段需要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運用細節描寫,突出陳秉正老人手的外形,指頭的形狀,以及指頭不直,繭皮多等特點;“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運用比喻修辭,將陳秉正老人的手比作“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用這一農具來體現其手的形狀以及因為常年辛勤勞作而導致的手變形的情況。“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通過王新春的評價,表現陳秉正老人當年開荒種地的功勞,烘托了老人的形象,贊美了老人勤勞純樸、熱愛勞動的品格。【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學生首先結合文本二明確趙樹理小說的在標題、情節、謀篇布局上的特點,然后結合文本一進行分析。從標題來看,標題運用了雙關修辭,因為小說以“手套”為線索,寫陳秉正老人一干活就忘記了帶手套,因此手就成了“套不住的手”,設置懸念,令人產生好奇心,讓讀者追問這雙手為何套不住,這雙手到底是一雙什么樣的手,這樣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由文本二“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聯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可知,在小說的情節設置上較為巧妙,小說以“手套”為線索,串聯故事情節,如“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寫買手套保護手;“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寫干活忘了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籃子和桑杈,解開腰帶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見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丟在山貨部里了”寫戴手套,丟手套等,用“手套”將零散事情聯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小說的結局突轉。陳秉正老人“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他最后把手套還給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五、名著閱讀(8分)1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接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客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根據房間的布置,下列對所居主人及相應居住地名稱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薛寶釵蘅蕪苑 B.探春秋爽齋C.賈寶玉怡紅院 D.惜春暖香塢〖答案〗B〖解析〗房間布置突出一個“闊達疏朗”,如“大案”“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滿滿的一囊”“大鼎”“大盤”“大佛手”,從布置可見主人胸懷寬廣,文氣十足,有男子心胸,眾姊妹除探春外別無他人。室內陳設各名人法貼,數十方寶硯,插筆如林以及米芾和顏真卿的真跡,說明主人對書法有特別的喜好和專研,探春的丫鬟名為“侍書”,正是“琴棋書畫”之“書”。探春居所為“秋爽齋”。故選B18.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相關題目。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又添了許多的話。正在廳上干轉,怎得個人來往里頭去捎信,偏生沒個人,連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時,只見一個老嬤嬤出來。寶玉如得了珍寶,便趕上來拉他,說道:“快進去告訴: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緊,要緊!”寶玉一則急了,說話不明白;二則老婆子偏生又聾,竟不曾聽見是什么話,把“要緊”二字只聽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么?”寶玉見是個聾子,便著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廝來罷。”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么不了事的!”(節選自《紅樓夢》第33回《手足眈眈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以上這段文字作為“寶玉挨打”前的“插曲”,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技巧,因此寫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在“反轉”“巧合”“懸念”“誤會”“延宕”這五個常見的小說技巧中,你認為本段文字出彩,應歸功于哪一個技巧,請簡要說明理由。我認為本段文字出彩,應歸功于_________。理由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巧合

理由:恰巧焙茗不在身邊;好容易出來個老嬤嬤,又恰巧是聾子。六、作文(5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下面是關于人生的一些關鍵詞:定位——把握方向;人格——凝聚力量;品味——決定高度;選擇——決定命運;進取——進取高度與勤奮成正比;取舍——學會舍棄方能得到;進退——進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壓力——潛能在壓力下迸發;情緒——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態——決定幸福與痛苦……在你看來,怎樣的人生才能活出精彩,請從中選擇三個關鍵詞來表達你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選關鍵詞之間,要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問題,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答案〗例文:擁有無限魅力,成就精彩人生一窗一世界,開窗便是風景。看一看,有人感嘆“江山如此多嬌”;品一品,有人自信“直掛云帆濟滄海”;悟一悟,有人“溫一壺月光下酒”,清新美好沉浸其中。無疑,他們的人生是精彩的。因為他們擁有高尚的人格,堅守高雅的品味,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魅力無限,人生精彩。高尚的人格是成就人生精彩必不可少的基石。高尚的人格是不屈的意志,鯖鯊、犁頭鯊、星鯊,單一地上,兩條一起上,“跟它們斗”“跟它們斗到死”。桑提亞哥老人演繹了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品格,昭示著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希望的理念。高尚的人格是不媚俗,不妥協,是李白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陶淵明高呼“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是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古今中外,擁有高尚人格的人,他們的人生無異是精彩的。堅守高雅的品味是成就人生精彩不可缺失的后盾。“梅妻鶴子”的林逋,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盡梅的姿態、品格;蘇東坡一句“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寫盡海棠的美艷;宰相晏殊一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淋漓盡致地描寫出環境的優雅溫柔。這些文人墨客的品味何其高雅,那么,如何才能擁有高雅品味?閱讀唐詩宋詞元曲,能夠體會語言的精妙,在領略詞語豐富用途之余,提升個人表達、書寫的水平;拜讀國學經典,體會文化遺產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提升人文素養,培育高尚道德、豐富內涵、凈化靈魂。樂觀開朗是成就人生精彩十分重要的支柱。史鐵生是一個天生殘疾人,一生都在與病魔作斗爭,可他沒有被現實擊倒,而是以非常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他曾詼諧地說:“我的職業是生病”,在病床上努力學習,最終寫出了讓人震撼的《我的地壇》等著名的文學書籍。同為殘疾人的霍金樂觀的稱自己“我是一個聰明但不完整的人”,可是他的人生依然燦爛生輝。史鐵生也好,霍金也罷,樂觀是讓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支柱。以高尚品格為基礎,以高雅品味為后盾,以樂觀開朗為支柱,成就精彩人生!天津市五校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第I卷(共30分)一、(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考古遺存等歷史文化遺產則是注釋歷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國,其歷史遺存之豐厚、文化文明之輝煌是____________的。無數的文明之秘、歷史之謎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從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到良渚文化,從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到廣漢三星堆……每一個重要文化遺存的發現和發掘,都在不斷豐富和深化著我們對祖先和歷史的認知,展現著民族精神風貌。“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短短14個字的背后,是中國考古學者百年的不懈奮斗。正是考古,為我們______了文明的來處,為我們尋回華夏文明根脈的一塊塊“拼圖”。從用一把小小的手鏟開啟科學發掘的第一鏟,到如今運用無人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發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__________,扎根田野,艱苦奮斗,攻堅克難。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不容置喙大有可為揭露宵衣旰食B.不言而喻大有作為揭露櫛風沐雨C.不容置喙大有作為揭示宵衣旰食D.不言而喻大有可為揭示櫛風沐雨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B.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C.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D.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答案〗1.D2.B〖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第一空:“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不容置喙”,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語境強調“歷史遺存之豐厚、文化文明之輝煌”沒有說的必要,這里應填“不言而喻”。第二空:“大有可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價值,很有發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現也可用以形容人。“大有作為”,意思是能夠充分發揮才能,做出很大成績。語境強調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有發展前途,此處應填“大有可為”。第三空:“揭示”,指出或闡明不易看清的事物。“揭露”,使隱瞞的事物顯露出來。根據語義及后文的“文明的來處”,這里應填“揭示”。第四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櫛風沐雨”,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此處不是形容政務的,應填“櫛風沐雨”。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有二處語病,均為語序不當。一是關聯詞與主語的位置不當,前后句主語不同,故“因為”放在“他們”之前,“所以”放在“中國”之前。二是多重定語語序不當,數量短語在形容詞短語之前,“精妙絕倫的一件件”“規模宏大的一座座”應改為“一件件精妙絕倫的”“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只有B項修改正確。故選B。3.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是語錄體,言簡意賅;《孟子》善于取譬設喻,因勢利導;《莊子》常用寓言表達思想,形象生動。B.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其悲劇代表作有《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C.繼《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章回體長篇小說后,清代又產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長篇小說。D.中國現代劇作家曹禺代表作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老舍的話劇代表作為《茶館》《龍須溝》。〖答案〗C〖解析〗C.《聊齋志異》不是長篇小說,是短篇小說集。故選C。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乘:一車四馬為一乘)吾與點也(與:和)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視力)申之以孝悌之義(申:申誡,告誡)C.越國以鄙遠(鄙:粗陋)行李之往來(行李:外交使者)D.沛公則置車騎(置:放棄,丟下)大禮不辭小讓(讓:禮讓)〖答案〗B〖解析〗A.“與:和”錯誤。“與”,贊同。贊成。句意:我贊成曾點的觀點。C.“鄙:粗陋”錯誤。“鄙”,意動用法,以……為邊邑。句意: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D.“讓:禮讓”錯誤。“讓”,責備。句意: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責備。故選B。5.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不吾知也大王來何操B.吾屬今為之虜矣百姓之不見保C.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夫子之謂也D.以其無禮于晉刑于寡妻〖答案〗C〖解析〗A.兩句均為賓語前置,“不知吾”和“操何”的倒裝。句意:沒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B.兩句均為被動句,“為”“見”表被動。句意: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C.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的主謂倒裝;/謂語“謂”和賓語“夫子”的倒裝。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啊。/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D.兩句均為狀語后置句,“于晉無禮”“于寡妻刑”的倒裝。句意: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給自己的妻子作榜樣。故選C。二、(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廉希憲事略廉希憲,字善甫,畏兀(今作“維吾爾”)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適其父孝懿公廉訪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兒必大告門,吾聞古者以官受氏,天將以廉氏吾宗乎!吾其從之。”舉族承命。公身材魁偉,舉止異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覲,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論議宏深,恩顧殊絕。諸貴臣校射上前,一貴臣顧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諸貴假以勁弓,三發連中,諸貴驚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書生。”國初,拜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書右丞劉整以初附為都元帥,騎從甚都,謂門求見。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薊國公希貢猶布衣,為通報。公方讀書,略不答。薊公出,整復浼入言之。因令徹去坐椅,自據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謂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當詣政事堂。”及出,愧赧無人色。頃之,宋士之在羈旅者,寒餓狼狽,冠衣襤褸,袖詩求見,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薊公復為入言,急令鋪設坐椅,且戒內人備酒饌。出至大門外,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請儒但言困苦,乞歸。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請。是夜,諸兄弟問曰:“今日劉元帥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窮秀才,卻禮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無疑。”公曰:“我是國家大臣,言動顰笑,系天下重輕。整雖貴,賣國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義重。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況今國家起朔漠,斯文不絕如線。我更不尊禮,則儒術且將掃地矣。”公之作興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選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輟耕錄》,有刪改)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將以廉氏吾宗乎氏:作為姓氏B.諸貴假以勁弓假:借給C.整復浼入言之浼:派遣D.明日當詣政事堂詣:前往7.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吾其從之/吾其還也B.上亦因其多智/因之以饑饉C.宋士之在羈旅者/技經肯綮之未嘗D.則儒術且將掃地矣/若屬皆且為所虜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B.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C.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D.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9.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廉希憲舉止不同尋常的一組是()①三發連中,諸貴驚服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③公方讀書,略不答④因令徹去坐椅⑤及出,愧赧無人色⑥且戒內人備酒饌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廉希憲出生之時,其父孝懿公剛好被任命為廉訪使。孝懿公非常高興,認為廉希憲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B.廉希憲十九歲時,隨父親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見廉希憲才貌出眾,見識不凡,給予了他格外的恩寵。C.廉希憲任平章政事之時,對登門拜訪的中書右丞劉整極為冷淡,因為他認為劉整是不知君臣之義的叛臣。D.滯留在北方的秀才們饑寒交迫,廉希憲不僅解除他們的困苦,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11.請將下面的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答案〗6.C7.D8.A9.B10.D11.(1)你難道猜想我不會射箭嗎?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軟了點。(2)現在他人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何必告辭呢?〖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浼”,央求。句意:劉整又進入央求求見。故選C。【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表示論斷,相當于“乃”/均表祈使語氣,還是。句意:我就聽從上天的安排吧。/我們還是回去吧。B.因為/接續。句意:皇上因為看他多智謀;/接下來又有饑荒。C.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提賓的標志。句意: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館里的讀書人;/不曾用刀去碰過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D.均為“將要”的含義。句意:那么儒家經義將被掃地出門了。/你們都將被他俘虜!故選D。【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像這幾十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都是誦讀孔子經義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不能參加皇帝的宴請,為什么被羈留在這里?“數十”作“寒士”的后置定語,中間不斷開,排除C;“皆……者也”表判斷,中間不斷開,排除B;“何故”修飾“拘執于此”,中間不斷開,排除D。故選A。【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說的是廉希憲兄弟的官位情況,排除②;“⑤及出,愧赧無人色”說的是劉整,排除⑤。故選B。【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錯誤,根據原文“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請”可知,秀才們要求回去,廉希憲向元世祖請求后,元世祖都讓他們回去了。故選D。【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億”,認為;“顧”,只是;“差”,稍微。(2)“方”,正好是;“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判斷句,“為”表判斷;“辭”,辭別。參考譯文:廉希憲,字善甫,維吾爾族人。廉希憲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剛好他父親孝懿公廉訪使得任命下來,孝懿公高興地說:“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們的門楣,我聽說古代用官職名來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將要給我們的宗族用廉這個姓氏么!我就聽從上天的安排吧。”于是整個宗族都聽從了他以廉為姓氏的建議。廉希憲身材魁梧,舉止不同尋常。十九歲,到北邊去侍奉父親覲見皇上,進而進入宮廷侍奉世祖,皇上因為看他多智謀,有威嚴的儀容,討論問題看得深遠,給他恩惠照顧他非同一般。各位貴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貴臣望著廉希憲,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給他。廉希憲說:“你怎么能認為我不能射箭呢?只是我的弓比較軟罷了。”貴人借給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憲三發連中,各位貴人驚嘆贊服說:“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書生。”建國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職。主持政務那天,中書右丞劉整因為剛剛歸順做了都元帥,帶領很多騎馬的隨從,登門求見。廉希憲的弟兄們公十個人,后來都做到一品官。他的弟弟薊國公廉希貢還沒有做官,為他通報。廉希憲此時正在讀書,沒有回答。薊公出來,劉整又進入央求求見。于是令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間,讓劉整進入。劉整展身拜倒而起,站在一邊,并不跟劉整說一句話。劉整請求退去,對劉整說:“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話,明天到我的政事廳。”劉整出來以后,羞愧得變了臉色。不一會,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館里的讀書人,饑寒交迫,非常狼狽,衣帽破敗,衣袖中揣著自己寫的詩稿求見廉希憲,廉希憲的弟兄們都笑話這些人。薊公又為他通報,廉希憲急忙讓人鋪設座椅,有告訴家人準備酒菜,出來到大門外,嚴肅地接入,對面坐下,命人拿出酒菜,禮節很恭敬,而且記下他們居住的地方。書生們只是說困頓,請求回去。第二天廉希憲就向皇上進言,皇上都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天夜里,兄弟們問到:“今天劉元帥,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窮秀才,你卻對他以禮相待到這種地步。我們不能沒有疑惑啊。”廉希憲說:“我是國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顰一動,都關系到天下的輕重。劉整雖然地位高,但他是賣國的反叛臣子,所以要折磨羞辱他,讓他知道君臣的恩義重大。像這幾十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都是誦讀孔子經義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為什么被羈留在這里?何況當今國家起于北方,禮法微薄,我要是再不尊崇讀書人,那么儒家經義將被掃地出門了。”廉希憲像這樣提攜讀書人,是對儒家教義有大功之人啊。第Ⅱ卷(共90分)三、(19分)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書懷陸游萬里馳驅坐一饑,自憐無計脫塵鞿。身留幕府還家少,眼亂文書把酒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夢魂歸。芋羹豆飯元堪飽,錯用人言恨子威①。〖備注〗①子威:西漢樂昌侯王商的字。王商為人敦厚,因不滿大將軍王鳳專權,二人心生罅隙。后皇帝聽信王鳳讒言,免去王商官位。三日后,子威去世。(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寫詩人因為生計不遠萬里策馬疾行,奔波勞碌,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頷聯從“身留幕府”和“眼亂文書”兩個角度,概括了詩人常態化的生活樣貌。C.頸聯上下句先實后虛,虛實相生,兼用“空”字強化抒情,拓展了詩歌想象空間。D.尾聯用“飽”照應前文。末句用典,直白地表達了詩人的不滿,深化了詩歌的主題。(2)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答案〗(1)D(2)①因為生計奔波勞碌,無法擺脫世俗物質生活羈絆的無奈之情。②深陷繁雜公務難以抽身,乃至不能快意飲酒的煩悶之情。③身在幕府羈留他鄉,思歸而不得即歸的惆悵落寞之情。④對統治者聽信讒言,忠奸不分,致使人才無用武之地的幽憤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直白地表達”錯誤。末句運用典故,運用子威的典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情。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萬里馳驅坐一饑,自憐無計脫塵鞿”,是說詩人因為生計不遠萬里策馬疾行,奔波勞碌,表達了詩人因生計奔波勞碌而無法脫離世俗羈絆的無奈,奠定詩歌的悲涼基調。頷聯“身留幕府還家少,眼亂文書把酒稀”,描述詩人離家少還、公務忙亂而無時間飲酒的窘境,表達了詩人深陷繁雜公務的煩悶心情。頸聯“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夢魂歸”,敘述詩人身在旅途,看到眼前的秋色晚景,不禁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此時思鄉而不得還鄉的凄涼惆悵之情。尾聯“芋羹豆飯元堪飽,錯用人言恨子威”,運用“皇帝聽信王鳳讒言,免去王商官位。三日后,子威去世”的典故,含蓄地批判統治者聽信讒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無用武之地的昏聵,表達了詩人的幽怨憤懣之情。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在總結自己對禮的志向時,謙虛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鏗爾,舍瑟而作,對曰:“_____________。”(3)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與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歸的動人景象,含蓄地表達出“禮治”的社會理想。〖答案〗(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2)鼓瑟希異乎三子者之撰(3)浴乎沂風乎舞雩四、(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套不住的手趙樹理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任務是教初參加農業生產的人學技術,兩個做活質量最高的老農民當教師,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副組長。組員是流動的,經常分配在各小隊。組長陳秉正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按一般慣例,這樣大歲數的人本來早就該不參加主要勞動,可是這老頭身體特別強健,在年輕時候一個人可以抵一個半人做活;如今雖說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還有點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格,而且要教架勢。因為規則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候腰太直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沒有計劃……陳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常常隨時打斷他們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們練架勢練得累了,老組長陳秉正便讓他們休息一陣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邊溝岸上教徒弟們種田地的副組長王新春過來閑談一會。陳秉正一見王新春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為被他握住就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陳秉正的手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一次,有個年輕人練架勢練得不耐煩了,說:“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陳秉正一本正經地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也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陳老人雖然不希望別人的手長成那樣,可是他對他自己已經長成那樣的一雙手,仍然覺著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陳秉正老漢家里的收入也豐裕起來了。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他接過來一看說:“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向手上試著套了一套,巴掌不夠寬,指頭也太細、太長,勉強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撐成方的了,指頭的部分下半截都撐粗了一點,上半截卻都還有個空尖兒。兒子陳滿紅說“慢慢用著就合適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脫下來交給滿紅媳婦說:“暫且給我放過去吧!”兒媳婦也說:“爹!你就帶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以后別的活兒又陸續接上來——鍘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一天,白云肖有個物資交流會,滿紅媳婦勸老人說:“現在這些雜活計又不用您教多少技術,您還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應了。老人換了一件新棉襖,用新腰帶束住腰。滿紅媳婦說:“這回可帶上您的手套吧!”說著把手套給他拿出來,他帶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崗,逛了半條街,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售貨員忙著正往車下搬。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二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用,他以為機會不可錯過。轉眼工夫,就來了十來個人,每人拿著一柄看;見買杈的越來越多,他把手套卸下來往懷里一裝,胡亂搶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別人拿完了。他付了錢,把杈捆起來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崗村。一出了村,他覺人也不擠了、路也寬敞了,這才伸手到懷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籃子和朵杈,解開腰帶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見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去在山貨部里了。他想:“丟就去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去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才又扭回頭來重新返回白云崗物資交流大會上的山貨部來。幸而售貨員早已給他拾起來放在賬桌上,見他來找就還了他。隔了好久,陳秉正老人又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他除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帶上。會議一共開三天半,老人又是聽報告、又是準備發言,和大家一樣忙個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聽罷了縣委的總結報告,才算了結了一宗事。下午吃過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間。他住的招待所因為剛剛裝修完,院子還來不及清理。院里有兩截剩余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不太順當。他想:“把它轉過一邊不就好走了嗎?”他把手套卸下來放在階臺上,就來動手轉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發現手套又去了。“算了,不找它了!這手套對我也沒多大用處!”老人干脆放棄了。后來還是招待所的員工幫他找到,洗干凈還給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材料二:我也曾寫過一些短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得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滿心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作品文字極為樸素嚴整,相當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村勞動的徑驗,這些經驗非久住農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會寫出。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聯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干,而設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的手段。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很多關于老農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可是,他只由手套寫到老人的手。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造世界的不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摘編自老舍《讀<套不住的手>》,有刪改)1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A.小說對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農民的手的細致描寫,體現了趙樹理在創作上特別注重從農村生活和勞作中選取題材,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B.小說通過對像陳秉正這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謳歌了他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間接批判了他的徒弟們好逸惡勞、歧視勞動的現象。C.小說情節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對前者的延伸。D.老舍認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以小見大,這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E.《套不住的手》構思巧妙,老舍贊其以“手套”中聯情節,故事有起有落,讓人意識到,這是一雙普通農民的手,也是一雙不平凡的手。15.賞析文中劃線的段落。16.老舍說,讀趙樹理的小說,總能“學到一些竅門兒”。請結合材料一,從小說的標題、情節、選材等方面任選一個,談談你對“竅門兒”的認識。〖答案〗14.BD15.①運用細節描寫和比喻修辭: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突出他的手因辛勤勞作而變形(四方、短粗、展不直,與一般人不同)的特點,贊美老人勤勞純樸、熱愛勞動。②運用語言描寫,王新春對青年人講述老人的開荒功績,側面烘托老人的形象。16.參考示例一:標題:文章以“手套”為線索,就使標題“套不住的手”語帶雙關,產生了懸念,引發了讀者的思考,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參考示例二:情節:雖然情節一波三折,但都是以“手套”為線索串聯起來的。兩次戴手套、兩次丟手套,結尾卻突轉,把手套還給了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解析〗【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B.“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錯誤,于文無據。文中只是說有年輕人學的不耐煩,不能表明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D.“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錯誤,無中生有,文中老舍的說法只是一種假設。故選BD。【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段能力。賞析句段需要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運用細節描寫,突出陳秉正老人手的外形,指頭的形狀,以及指頭不直,繭皮多等特點;“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運用比喻修辭,將陳秉正老人的手比作“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用這一農具來體現其手的形狀以及因為常年辛勤勞作而導致的手變形的情況。“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通過王新春的評價,表現陳秉正老人當年開荒種地的功勞,烘托了老人的形象,贊美了老人勤勞純樸、熱愛勞動的品格。【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學生首先結合文本二明確趙樹理小說的在標題、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