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_第1頁
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_第2頁
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_第3頁
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_第4頁
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歷史專題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您的姓名:[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18湖北華師大一附中押題)周公將從遠古到殷商的禮儀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改造和規范化,孔子也一再強調自己“夢見周公”“吾從周”。但后世普遍認為儒家思想的開創者是孔子而非周公,這主要是基于孔子()[單選題]*A.將血緣紐帶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級規范和尊卑秩序C.將禮樂制度改造為封建統治秩序D.高揚道德自覺并關注人倫親情(正確答案)2.(2018湖南長郡中學考前保溫卷二)《墨子·公孟》中舉出儒家“足以喪天下”的諸多情形:堅持厚葬,父母死后實行三年之喪,浪費了人民的財富和精力;強調音樂,造成同樣后果;相信前定命運,造成人們懶惰。這反映出()[單選題]*A.儒家不受當政者重視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階級的立場(正確答案)C.儒墨社會關注點存在差異D.墨子經世致用的思想主張3.(2019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一模)戰國時,貴賤天然有別的觀念逐漸被人類本質無別、差別在于后天的觀念所取代,人性善惡的討論成為爭鳴的主題。據此可知此時()[單選題]*A.對人類共同本性的探討成為潮流B.社會政治結構的變動影響觀念變遷(正確答案)C.強化社會秩序成為諸子思想的共識D.性惡論順應了專制集權發展的需要4.(2019清華大學高三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災異示警”是中國古代神學政治理論的核心主張,更是中國古代言諫文化與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與“君權神授”同為中國古代天命哲學的構成基礎而廣為統治階級所接受,代代相傳而深入人心。這表明()[單選題]*A.君主專制催生了“君權神授”思想B.“災異示警”有效制約了君主集權C.言諫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統治者借宗教思想穩定政治秩序(正確答案)5.(2018山西大同、陽泉二模)以下是西漢部分丞相出身表(單位:人),據此表可知,當時選用丞相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出身時期功臣后代外戚宗室各級屬吏經學之士漢武帝5313漢宣帝41漢成帝113漢哀帝14[單選題]*A.重用文臣貶抑武將B.兼顧德才兩重標準C.采用儒家思想治國(正確答案)D.利用中朝牽制外朝6.(2018湖北華師大一附中押題)魏晉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談”,即不問現實政治,只討論玄妙哲理,在行為上縱酒、不拘禮節,這股風潮一直持續到唐初。此種歷史現象()[單選題]*A.一定程度上阻礙文學藝術發展B.體現了佛道思想成為社會主流C.實際是儒家思想的積淀與發展(正確答案)D.導致社會道德水平的嚴重下降7.(2019河北邢臺質檢)中唐時,韓愈以衛道者自居,發出尊孔孟、排異端的口號,高舉復興儒學的旗幟,以恢復儒家思想正統的統治地位為己任。這說明當時()[單選題]*A.三教合一局面出現B.儒學正統地位喪失C.社會深受佛道影響(正確答案)D.民眾受到異族統治8.(2018湖北武昌5月調研)南宋時期,繼承程頤理學的朱熹、宣傳心學的陸九淵等人,各立學舍,聚徒講學,促進了書院的發展,其各派門人為了宣傳師學又大辦書院。南宋書院的繁榮()[單選題]*A.推動了理學傳播和發展(正確答案)B.促使各派思想趨于合流C.源于儒學正統地位動搖D.體現了儒學陷入矛盾困境9.(2019廣西南寧、玉林、貴港畢業班摸底)南宋時期,賀壽、贈祝、以詞代簡等應用性詞作中,議論化成分比較常見。寫山水風月,常寓含某種幽微之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單選題]*A.商品經濟的發展B.市民階層的需求C.尚理風氣的影響(正確答案)D.空談義理的浸染10.(2018河北保定二模)顧炎武認為:天子、君主,都是一種職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稱號。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人,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材料中顧炎武()[單選題]*A.倡導君臣之間的平等關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為否定專制尋找歷史依據(正確答案)D.痛斥了君主專制的弊端11.下列言論與李贄觀點最為吻合的是()[單選題]*A.“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正確答案)B.“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C.“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D.“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間”12.“治天下者既輕其賦歙矣,而民間之習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使富也?!庇纱丝梢?黃宗羲主張()[單選題]*A.工商皆本B.整頓吏治、懲治腐敗C.治貧與治愚相結合(正確答案)D.減輕人民負擔13.《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材料反映了當時()[單選題]*A.諸侯國的命運取決于讀書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國統治者所采納C.知識分子階層對政局產生重大影響(正確答案)D.百家爭鳴加劇諸侯爭霸的態勢14.《史記》:“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材料表明()[單選題]*A.法家思想與道家思想頗有淵源(正確答案)B.西漢初期統治者“尊儒尚法”C.韓非子是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諸子百家思想源頭15.會意法是我國古代一種造字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叭藶椤眱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與材料觀點相符的學派是()[單選題]*A.墨家B.道家(正確答案)C.儒家D.法家16.“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難見也,其道難理。是故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也。”這段史料體現的思想主張是()[單選題]*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B.董仲舒:天人感應(正確答案)C.荀子:天與人不相勝D.董仲舒:三綱五常17.魏晉南北朝時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興儒學。北魏孝文帝時期,儒學興盛,更是“比隆周漢”。這說明()[單選題]*A.動蕩時期統治者更依賴儒學鞏固統治B.儒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正確答案)C.該時期實現三教合一,儒學發展興盛D.少數民族封建化完成18.有學者指出,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法兩家尖銳對立。秦朝尊崇法家,厲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評。秦朝滅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臺,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統學說的寶座。這表明秦漢時期()[單選題]*A.根據統治需要選擇治國思想(正確答案)B.延續了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C.對待思想流派態度變幻不定D.逐漸認識到法、道思想的弊端19.女主主政,古而有之。唐代的武則天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盛世,為大唐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一些宋代理學家卻“吹毛求疵”,胡說什么“女主亂政”。說明這些理學家存在著()[單選題]*A.性別歧視思想(正確答案)B.男女平等思想C.仁政德治思想D.人文主義思想20.南宋出現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如《勸孝文》《勸學文》《勸農文》《諭俗文》等,這些讀物勸導民眾遵循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這說明()[單選題]*A.理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B.商品經濟推動了理學發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權利D.理學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正確答案)21.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提倡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愛國,有的寺院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曾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边@說明在中國佛教()[單選題]*A.與儒家思想基本融為一體B.深受中國思想文化的浸潤(正確答案)C.與印度早期佛教理論背離D.變成了世俗化的倫理學說22.“治天下者既輕其賦歙矣,而民間之習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見,黃宗羲主張(Cv)[單選題]*A.工商皆本(正確答案)B.整頓吏治、懲治腐敗C.治貧與治愚相結合D.減輕人民負擔23.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僅是所戴頭巾,就有漢巾、晉巾、唐巾、諸葛巾、東坡巾、陽明巾、九華巾、逍遙巾等多種,可謂殊形詭制,日新月異。這表明當時南京()[單選題]*A.經濟發展沖擊社會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