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真菌病害課件_第1頁
藥用植物真菌病害課件_第2頁
藥用植物真菌病害課件_第3頁
藥用植物真菌病害課件_第4頁
藥用植物真菌病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用植物真菌病害(二)二、天麻真菌病害

天麻(Gastrodiaelata)屬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球莖入藥,是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藥。

天麻生產的特點:

天麻沒有根須,無法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營養,只能依靠蜜環菌供給必須的水分、營養。共生現象,或者是寄生反寄生現象天麻主要的真菌性病害:球莖腐爛:黑腐病

褐腐病銹腐病(一)天麻黑腐病癥狀:病菌感染天麻塊莖,白色菌絲常腐生在菌材表面,呈片狀分布,生長速度快。染病塊莖早期出現黑斑,后期麻體腐爛,有時麻體大部分呈黑色,味苦,嚴重影響產量及質量。健康發病(一)天麻黑腐病病原: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形態:在PDA平叛上培養,菌落突起絮狀,菌絲白色質密。菌落粉白色,淺粉色至肉色,略帶有紫色,由于大量孢子生成而呈粉質。小型分生孢子著生于單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頂端聚成球團,單胞,卵形;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少許彎曲,多數為3隔。厚垣孢子尖生或頂生,球形。

病害循環:發病因素: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天麻栽培穴基質內越冬。土傳、流水初侵染、再侵染

天麻種性退化,生長勢衰弱及穴內陰濕、易積水,基質通氣性差病害易發生。9~10月降雨量大則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①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及腐殖土作栽培地;雨季開好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②秋季雨水大時應經常檢查麻體,發現為害可考慮提前收獲。(二)天麻褐腐病癥狀:

天麻球莖受害初期表面形成灰褐色中部下陷的圓形病斑,病斑可多個愈合成不規則褐色大斑塊,球莖內部腐爛成白色乳槳狀物,但表皮仍然保留。當濕度大時病球莖表面長出灰白色菌絲,并形成菜籽大小的黑色菌核,菌核周圍有菌絲纏繞,附著在病麻表面,但容易剝離。

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分生孢子梗從菌絲上成近90°角長出,分生孢子梗無色,頂端細胞膨大成球形,上面有許多小梗;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聚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狀。

平板培養7d后,在菌落中出現環狀分布的不規則的團塊——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顏色逐漸加深最終為黑色,半埋生在培養基中。褐腐病病害循環發病因素:溫度:灰葡萄孢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屬于低溫病菌;濕度:年降水量800~1200mm,相對濕度75%~85%,有利灰葡萄孢生長。防治方法:

土壤中的病麻殘體和菌核是灰葡萄孢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種麻運輸中用苔蘚或泡沫塑料襯墊減少損傷,可以減輕病害發生;多菌靈用1000倍稀釋液進行土壤消毒和浸種,減少土壤和種麻帶菌。

三、三七真菌性病害

三七(PanaxNotoginseng),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盤龍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功效:

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產地:云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三七疫病癥狀: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暗綠色不規則病斑,隨后病斑顏色變深,患部變軟,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呈半透明狀干枯或下垂而粘在莖稈上。莖稈發病后亦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變軟、植株倒伏死亡。

病原:惡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形態:孢囊梗與菌絲無區別,合軸分枝,孢子囊頂生,數量大,無層出現象。孢子囊洋梨形,孢子囊具明顯乳突;卵孢子球形,淡黃色。

病菌以菌絲和卵孢子在病殘、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合適時,以菌絲體直接侵染根或形成大量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傳播到地面上引起發病。風雨和人的農事操作是病害傳播的主要方式。侵染循環

三七疫病發病因素:

此病常在多雨季節發生,一般早春陰雨或晚秋低溫多雨均易誘發此病。通風透光不好,土壤板結,植株密度過大都有利于此病的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三七疫病1.保持田園清潔,冬、春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并噴施波美0.8~1.2度的石硫合劑。2.發病前用1:1:200~300波爾多液進行預防。3.發病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克霉靈300~400倍液和25%瑞毒霉700~1000倍液進行防治。

三、白術真菌性病害

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別名:術,于術,冬術,冬白術,浙術,種術,云術,臺白術,山薊,天薊等為菊科植物。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產地:南方。白術銹病癥狀:發病初期,葉面發生黃綠色隆起的小點,逐漸擴大為褐色、棱形及近圓形的病斑,周圍有黃綠色暈圈。在葉背,病斑處聚生黃色顆粒狀物(孢子堆),當其破裂時散出大量黃色的銹抱子。最后病斑處破裂成穿孔,葉片枯死或脫落。

白術銹病病原:

Pucciniaatractylodis

屬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柄銹菌科,雙胞銹屬真菌。冬孢子白術銹病

白術是本銹病菌的中間寄主。目前對冬孢子的形成及其越冬場所不詳。浙江于5月上旬發病,5月下旬-6月下旬為發病盛期。病害循環:發病因素:夏季,驟晴驟雨是銹病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白術銹病1.防止田間積水,要做到雨停溝干。

2.每年收獲白術后,清除并燒毀殘株病葉,減輕翌年發病。

3.發病早期,可噴1:1:300-400倍的波爾多液,也可噴97%敵銹鈉1:300-4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防治方法:

四、板藍根真菌性病害

板藍根,學名(Isatisindigotica)屬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以葉入藥稱大青葉,以根入藥稱板藍根。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之功效。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山東、浙江、上海等省(市)均有栽培。癥狀:初發病時,葉面上現邊緣不明顯的黃白色至黃色斑點,擴展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至不規則狀,濕度大時葉背面病部產生灰白色霜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板藍根霜霉病病原:菘藍霜霉(Peronosporaisatidis)形態:從葉片氣孔伸出的孢囊梗2—4根束生或單生,無色,頂端二叉分枝4—7次,最末小枝短小,正下或略彎,大多呈直角,其上著生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單胞,淺褐色,表面光滑,無明顯乳頭狀突起。板藍根霜霉病板藍根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通過雨水濺射到葉片上,引致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害循環:發病因素:

雨日多,田間濕度大,利于該病發生蔓延。南方3月下旬始發,4月中旬進入發病盛期。

防治方法:板藍根霜霉病(1)注意清除田間枯枝落葉。

(2)輪作。

(3)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4)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五、芍藥真菌性病害

芍藥(Paeonialactiflora)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芍藥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dai)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藥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藥。產地:南北方均可種植。癥狀: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近圓形的白粉狀霉斑,并向四周蔓延,連接成邊緣不整齊的大片白粉斑,其上布滿白色至灰白色粉狀物,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全葉布滿白粉,葉片枯干,秋季霉層上密布小黑點,為病原菌的閉囊殼。芍藥白粉病病原: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子囊菌門,白粉菌屬形態:子囊多個,附屬絲菌絲狀。芍藥白粉病病害循環:芍藥白粉病

病菌主要以閉囊殼和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冬,次年條件適宜時釋放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生長季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靠氣流傳播,不斷引起再侵染。發病因素:

溫暖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蔓延。土壤缺水或灌水過量、氮肥施用過多、枝葉生長過密、通風不良和光照不足等均容易發病。

芍藥白粉病①秋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并集中燒掉,以減少越冬菌源基數。②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注意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水。③發病期噴灑25%粉銹寧800~10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等藥劑,視病情共噴1~3次。防治方法:六、何首烏真菌病害(一)葉斑病1.為害

先從葉尖或葉緣產生黃綠色小斑點,后擴大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大型病斑。病斑紅褐色,邊緣有暗褐色壞死線。后期病斑中央變灰白色,在潮濕條件下出現濃黑色墨汁狀小粒點(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器),沿葉斑環狀排列,種子實層大而明顯,是何首烏葉斑病的特征。2.病原菌形態特征

分生孢子器盤狀,在表皮層內至表皮層下散生或聚生,頂端不規則開裂。分生孢子紡錘形,直或微彎,4個真隔膜,5個細胞,(20.2~28.4)μm×(4.3~6.0)μm,中間3個細胞褐色,13.5~17.2μm,頂細胞圓錐形,無色,頂生2~3根附屬絲?;毎麩o色,具短柄為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sp.)。3.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枯葉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器吸水后釋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著風雨引起何首烏初次侵染。入夏后5月份,當雨水增多,氣溫上升后開始發病,6-8月為發病盛期,為害加重。以后隨著氣溫降低,雨水減少,為害程度減輕。4.防治

(1)化學藥劑防治

(2)生物農藥防治

病原菌病原菌

室內試驗表明,化學農藥氟硅唑、代森錳鋅在田間推薦濃度下,對葉斑病菌菌絲抑制率達到100%;其次是阿米妙收,菌絲抑制率達到91.33%。(1)化學藥劑防治藥劑名稱菌落直徑抑制率(%)氟硅唑0.5100代森錳鋅0.5100世高1.5786.16阿米妙收1.1791.33霜霉威鹽酸鹽3.2364.68CK8.23-化學藥劑篩選(1)2.生物農藥篩選

病原菌病原菌

室內試驗表明,生物農藥苦參堿、四霉素在田間推薦濃度下,對葉斑病菌菌絲抑制率達到100%。表幾種生物農藥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田間推薦濃度)藥劑名稱菌落直徑抑制率(%)多抗霉素3.6763.81多抗霉素B2.6375.68苦參堿0.5100四霉素0.5100春雷霉素2.5376.82CK9.26-(二)何首烏根腐病1.為害

為害癥狀:受害植株根部腐爛或壞死,地上莖蔓停止生長,枯死,對發生在夏秋季,種植地排水不良時發病較重。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真菌鐮刀菌(Fusariumsp)引起,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大型孢子鐮刀狀,多孢,有2-5個隔膜;小型孢子卵圓形,單孢。何首烏根腐病根腐病菌菌落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2.發生規律

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內或病殘體上越冬,作為翌年的初侵染源。6-7月開始發病,9月達到發病高峰,9月份后由于氣溫下降,病勢逐漸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