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_第1頁
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_第2頁
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_第3頁
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_第4頁
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單

位:林學院水保系主講人:董

智第一節

述2何謂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是根據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基礎上,對宜林荒山、荒地及其他綠化用地進行分析評價,編制科學合理的工程建設規劃,設計先進實用的工程技術措施,為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決策和營建施工提供科學依據。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包括規劃和設計兩個內容二者的關系:規劃是設計的前提和依據,設計是規劃的深入和具體體現規劃是反映戰略性的長遠設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領導決策和制定林業生態工程設計的依據;設計是近期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具體安排,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施工的依據。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體系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性:3(1)通過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可以把一個較大區域的林業生態工程項目進行通盤考慮,合理地作出長遠規劃的安排。(2)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把先進適用的工程技術安排到山頭地塊,實行科學造林,達到保障造林質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產力的目的。如適地適樹問題。(3)通過規劃設計可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技術性,克服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和浪費。如育苗與需苗關系。(4)有助于建立一套科學的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程序,將其納入科學化管理的軌道,提高工程建設成效。第二節

規劃設計的理論依據與指導思想4一、理論依據和基礎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第二章之內容二、指導思想(一)全局性(二)長遠性(三)實踐性(四)群眾性三、規劃設計的任務、內容和程序5(一)規劃設計的任務一是制定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方案,為制定林業生態工程發展計劃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二是提供林業生態工程設計,指導林業生態工程施工。具體分為:查清規劃設計區域內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森林生長的自然條件和發展林業生態工程的社會經濟情況。提出規劃設計方案,并計算投資、勞力和效益。規劃設計的造林面積和營林措施要落實到山頭地塊。根據實際需要,對林業生態工程有關的附屬項目進行規劃設計,包括造林灌溉工程、營建道路、通訊設備等的規劃設計。造林規劃設計還必須確定林業生態工程發展目標、工程經營方向,安排生產布局,落實工程任務,提出保證措施,編制造林規劃設計文件。(二)規劃設計的內容6查清土地和森林資源,落實林業生態工程用地;搞好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地質等專業調查,編制立地類型表、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和森林經營類型表;在完成社會經濟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營建等各項規劃,編制規劃設計文件。因工程種類不同,內容和深度也不同。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流域或區域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單項林業生態工程規劃林業生態工程施工設計·林業生態工程目的的不同,規劃內容也有所側重。·營建工程方法不同,規劃設計的內容也有差異。(三)、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的工作程序可行性研究立

項初步設計推遲立項不予立項評估修改或重新設計規劃項目建議書71、規劃規劃可分長期(10~20年)、中期(5~10年)和短期(3~5年)三種。項目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該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的地域范圍和規模、資源條件、工程任務量和投資額的初步估計、投資效果的初步分析。在項目規劃報告中,應該突出說明在這一地區進行該建設的必要性和作用,分析資源潛力,對項目實施后新增生產能力和社會效益進行初步預測。項目規劃報告是一個申報文件。當它經投資單位篩選審批同意后,提出項目規劃報告的單位即可著手組織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項目建議書項目建議書是根據已審批的規劃內容,從中提出近期有可能實施的項目,進行論證研究后編制而成,一般只是規劃的部分內容,有時規劃內容少,也可一次全部提出。如項目較小,也可不做項目建議書,由上級部門直接下達可行性研究任務書。項目建議書的內容和編制方法與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只是線條更粗一些。83、項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項目準備的核心內容,它是對擬建項目在工程技術、組織管理、社會生態、財務、經濟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論證后,從中選擇最佳投資實施方案的一種方法。可行性研究是項目評估和決策的依據。可行性研究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工作量很大。項目可行性研究應委托經過資格審定的技術咨詢、設計單位或組織有關的技術、經濟專家小組承擔。可行性研究完成后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同級政府審定后即可上報上一級的投資批準單位。94、項目評估項目評估是項目準備中的關鍵環節,是能否立項的重要步驟。項目評估的任務有2個:一是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評價;二是從國家宏觀經濟角度,全面、系統地檢查項目涉及的各個方面,判斷其可行性和合理性。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沒有項目評估;不經過評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也不能成立,是無效的。有權批準投資項目的單位在收到上報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后,應及時進行審查,組織評估工作。評估小組完成評估工作以后,應對項目提交評估報告和評估意見。評估意見可分同意立項、需修改或重新設計、推遲立項和不同意立項四類。確認可行的項目,經投資決策部門審查批準后正式立項,可進行初步設計。105、初步設計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立項以后,項目執行單位還必須根據已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評估報告,按國家基本建設管理制度,組織編制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初步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項目總體設計,包括指導思想和原則、骨干工程規模、設計標準和技術的選定,主要設備的選用,交通、能源、苗木及產、供、銷的安排等。主要建筑物及配套設施的設計以及主要機器設備購置明細表。主要工程數量、土石方數量、所需苗木、化肥等的數量項目投資總概算及技術經濟指標分析。項目實施組織設計,包括配套資金籌措、材料設備來源、施工現場布置、主要技術措施及勞力安排等。項目概算包括定額依據和條件、單價和投資分析等。116、項目實施階段項目完成初設報告,并列入國家投資年度計劃后,就進入了項目實施(施工)階段。項目實施(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評估報告及設計進行施工,嚴格地實行計劃管理、資金管理、物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技術管理、合同管理與監理管理、建立健全統計、會計核算制度,實行嚴密的科學監測,保證項目順利實施。7、竣工驗收和后評價階段林業生態工程施工后,當年應按設計文件對工程進行驗收。并且按設計中造林地的最小單位(小班)建立檔案,組織與管理幼林經營。項目交付使用后,便進入生產運行期,在經過一段時間(一般為2年)的生產運行之后,應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竣工驗收、生產運營全過程及交付使用后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總結評價,以便總結經驗,解決遺留問題,提高工程項目的決策水平和投資效果。12第三節

規劃設計的基礎工作13總體規劃與單項工程規劃的基礎工作是相同的,只是調查規劃手段和方法因區域面積大小而不同,大區域范圍的規劃采用資源衛星資料、小比例尺圖件,并進行必要的實地抽樣調查資料等。小區域范圍內則采用大比例尺圖件,并進行全面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的粗細程度、內容要求上前者更宏觀。一、基本情況資料收集(一)確定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與設計的對象及其邊界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范圍內所擁有的全部土地、水域(即山、水、林、田、路)、房屋、設備及人口資源均包括在內。(二).圖形資料收集收集規劃區域的地形圖、最新航片、衛片等圖紙資料。此外還應收集區域內已有的土壤、植被分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各專業區劃、規劃圖等相關圖件。考慮到具體情況,基礎圖件的比例尺可以適當調整。14(三)自然條件(立地條件)資料的收集

1、氣象資料15降水、氣溫、地溫、風、濕度及農業災害性天氣資料。2、土壤調查資料成土母質、土壤種類、分布、土壤的水、肥狀況等。土壤分布圖、土壤肥力圖和土地利用分區圖及其相應的文字說明。3、水文地質調查資料水源類型及水量情況,歷史洪水和枯水調查資料,水位、流速、流量、庫容、含沙量等水文要素資料;徑流資料。4、植被資料5、地形地貌6、災害性資料水土流失狀況、荒漠化狀況、風災、旱災、澇災、暴雨、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蝕模數、土地退化狀況等。(四)社會經濟資料調查收集包括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所屬行政區面積、區劃及其人口、勞力、生活水平、基礎設施等資料。1、項目區位置及行政區劃;2、人口資料;3、生產和經濟情況資料;4、資料的整理、檢查地

區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2003年2004年2004為2003年%2003年2004年2004年為2003年%2003年2004年2004為2003年%濟南市1365.331780.421003.38383.24696.081316.001030.00882.61604.07836.021618.872163.801230.96503.31891.851630.891246.411102.16732.111008.81115.6116.8117.0117.2117.2117.5116.9117.2116.4117.1103.30147.5149.3046.7435.63141.87160.00127.0780.8792.49118.70161.8054.0654.4940.74171.23180.40152.5793.8598.91107.8102.7107.9106.0108.5107.2108.6108.0107.1104.1599.67937.21611.92216.11553.18704.93520.00432.64304.50492.03742.401171.40796.90308.82720.21924.71683.49568.85386.14616.33119.8120.9120.9122.9117.8122.9125.7121.9120.916121.1青島市淄博市棗莊市東營市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泰安市威海市類別2004年一、人

口年底人口總數9180萬人人口密度586人/km2二、土

地全省土地面積15.672萬km2各類土地所占比重1.中山0.84%2.低山14.67%3.丘陵13.19%4.山間谷地5.64%5.山前傾斜地12.94%6.山前平原9.16%7.湖沼平原4.35%8.濱海低地2.82%9.灘涂2.52%10.河灘高地4.56%11.決口扇形地2.99%12.沖積平原19.01%13.洼地4.07%14.現代黃河三角洲3.24%17(五)、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包括土地總面積和各類用地面積、分級及各地類邊界的勾繪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統計(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耕地林地園地牧業用地水域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2)、土地單元的分級18大流域(省、自治區、地)→中流域(省、自治區、地、縣)→小流域(縣、鄉)→小區(鄉),每一小區可劃分為若干地塊。地塊應盡可能集中連片。、地類邊界勾繪直接在地圖上勾繪或利用航片、衛片進行機器判讀勾繪。勾繪程序:先勾繪項目區邊界,并實地核對;劃分小區并勾繪邊界,并實地核對;當小區界與道路、河流界重合時,可用道路、河流界線代替;以小區為一個獨立單元,小區內再劃地塊,并編號,小區編號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原則表示;將勾繪的地塊逐一記載于調查表中。、實地結果的統計計算192、土地利用現狀分析20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分析農林牧土地利用比例分析;各部門內部比例關系分析,如林業用地各林種間的用地分析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的對比分析對相同類型的土地不同利用經濟效益的分析或不同類型土地同一利用形式下的經濟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現狀合理性分析土地資源的適宜性及限制性;社會經濟方面對土地生產的要求;該地區與周圍地區的經濟聯系。土地利用現狀圖分析對土地利用現狀分布格局是否合理進行分析。(六)綜合分析21在分析限制當地經濟、社會、環境持續發展的各種因素及相互關系基礎上,確定這些因素在發展生態農業中的應用,找出關鍵因素,結合資源優勢提出當地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主攻方向,設計相應的優化生產模式。根據盡可能收集到的資料,包括自然、區劃、生態、人口、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生態經濟系統的診斷,分析各子系統(農、林、牧、漁等)的組成、結構及功能的動態變化,找出其發展的趨勢、現狀的評價,提出建設林業生態工程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二、調查的方法22(一)、資料收集1、本地區與造林規劃設計有關的地貌、地質、土壤、氣象、水文、植被等資料或文獻;2、社會經濟資料。3、有關地圖資料。(二)線路調查在調查地區內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線路,沿線路進行概括性調查,掌握立地條件各因子的特點和分布。1、選設調查線路2、劃分調查段3、分線段進行調查(三)、樣地(標準地)調查在外業應根據需要確定樣地調查的對象和數量。一般每一個立地類型應有3個以上的樣地。樣地應標在線路調查所用的地形圖上,并編號。三、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編制(一)編制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的目的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是在某一區域,分別不同的立地類型,按其適生造林樹種、造林技術規程,編制適用于一定立地類型、一定林種和樹種的造林技術設計圖表。(二)編制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的內容和要求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要分別立地類型,按適生樹種和經營目的(林種)編制。每個典型設計要確定其適用地區和立地類型,設計營建主要樹種,及混交樹種、混交方式與比例、種苗規格與數量、整地造林和幼林撫育等技術措施。多數附有造林和整地圖式。一般—個立地類型有一個或數個不同樹種的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也有一個樹種的典型設計適用于兩個以上的立地類型。23(三)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的編制方法1、調查與收集資料 2、整理分析調查資料3、編制林業生態工程典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①立地類型(立地條件);②用表格列出林種造林樹種、株行距、苗木規格及單位面積種苗需要量;⑧造林技術措施設計,包括整地、造林和幼林撫育等;④造林標準圖式;⑤注意事項。防風用材林造林典型設計①設計號

001②造林立地條件類型

B1

草原栗鈣土③造林地類

沙荒地、退耕地④配置圖式

圖9-2⑤每畝苗木用量計算表樹種類別樹

種苗齡(年)苗木用量主要樹種小青楊×黑楊、小葉楊×黑楊、1-2a1a或直播2205白城楊次要樹種胡枝子1125后備樹種紫穗槐、錦雞兒242.03.0圖9-2造林典型設計圖示3.025造林技術措施----整地季節及方式26整地季節方式、方法質量要求翻地耙地提前一年伏前機械、全面機械、全面深30cm耙細造林季節方式、方法質量要求春季機械、植苗根手工植苗扶直、踏實年度次數季節內容方法質量要求第一年36、7、8月除草松土手工、機械除凈、不傷苗第二年26、7月除草松土手工、機械除凈、不傷苗第三年17月除草松土重耙除凈、不傷苗造林季節及方式幼林撫育每畝用工及費用統計表小

計苗木費整

地造

林幼林撫育用工費用用工費用用工造林用工費用27補充說明A.株行距:楊1.5×3m、2×3

m、3×3

m、灌木0.5×3

m;B.喬灌可50:50(混交百分比);C.可松、胡枝子等灌木混交、楊柳混交。4、編制造林類型表28樹種后備樹種株距行距帶寬苗木規格需苗量檸條黃刺玫虎榛子mmm年齡種類株/穴株/公頃1261實生苗25000表4-2造林類型表(四)

林分經營措施類型表的編制在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地區往往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布,在規劃設計中,還必須對現有林提出經營設計,作為林分經營的依據。現有林經營規劃設計也是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的內容之一。1.林分調查通過立地條件調查,整理有關現有林的資料和按需要采取的經營措施,大體列出不同的林分經營措施類型。2.林分經營措施及其類型劃分(1)幼林撫育型(2)間伐撫育型我國當前所采取的間伐撫育方案多為下層間伐,即砍除被壓木、畸形木、病株以及少數霸王木等。(3)林分改造型29對不能成材的低質林分和遭病蟲危害或經人為破壞的殘林以及一些非培育目的林分(包括一些非培育目的灌木林)實行砍除,重新造林。(4)封山育林型(5)采伐利用型(6)修、墾類型對封禁后依靠天然更新能夠恢復成林的疏林地,以及生長在裸巖地、急險坡地內,采伐后造林不易成活的林分等,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現有成、過熟林應進行采伐利用,其經營措施類型根據所采取的采伐方式及更新造林技術措施類型進行劃分。南方山地的經濟林(如油茶、毛竹)和果木林,如因多年荒蕪,經過修枝整理及砍除雜灌木、雜草,松土、施肥等經營措施可恢復林分土長。303.編制林分經營措施類型表根據林分調查材料,按林分經營措施分類,填寫林分經營措施類型表。林分類型按經營措施類型填寫,如幼林撫育型、間伐撫育型等。每個林分類型中還可按經營措施設計的不同再細分,如間伐撫育型可按天然林、人工林分別設計,還可再按撫育措施的不同而細分。經營措施設計要提出幼林撫育、間伐撫育的方法、強度、間隔期等。31(五)其他調查-林業生產情況調查-氣候調查-森林病蟲害調查-多種經營資源調查-專題調查根據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的特殊要求進行的。32第四節 規劃設計方法33—、制定長遠建設目標與總體規劃(一)林業生態工程長遠建設目標和方向的制定1.林業生態工程長遠建設目標的制定指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地區林業生態工程發展的最終目標,即制定森林覆蓋率戰略發展目標,確定林業生態工程空間格局與時序配置,以及應該獲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1)制定林業生態工程長遠建設目標的原則依據全面觀點生態經濟觀點遵循既需要又可能的科學實用的原則。依據:34①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可能。②國家整體利益和當地人民群眾的需要。③造林規劃地區在過去制定的綜合農業區劃、土地利用區劃、林業區劃等。(2)長遠建設目標的論證提出長遠建設目標后,要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的論證。在必要性方面,要從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考慮,用生態經濟學的觀點進行論證;在可行性方面要特別注意土地的合理安排,兼顧農、林、牧業各方面生產的需要,即堅持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觀點,協調國家和當地人民群眾利益。2.制定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發展林業生態工程事業的戰略方向—般把反映發展林業生態工程的目的,作為發展林業生態工程的方向。在制定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方向的同時,應該制定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的方針和實施原則等,以指導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35(二)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361.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的內容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以造林為主,涉及到與林業生態工程或現有林經營有關的林業生產項目等。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項目多根據事前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提出的要求來制定。縣級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內容:清查土地和森林資源土地利用和區劃制定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戰略目標和方向林種、樹種規劃和造林布局,安排種苗生產,規劃現有林經營。如有必要,還可進行與林業生態工程有關的多種經營規劃,林業生態工程科研、教育規劃、林場場址、苗圃以及道路、附屬工程規劃。此外,也可對林業生態工程組織機構,林業職工編制,林業生產所需勞力、資金等進行規劃。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的深度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在造林規劃設計中,是一種涉及面較廣的宏觀控制規劃。同時總體規劃是造林設計和造林施工的指導性文件。對造林生產進行安排是宏觀性、指導性的,近期要求具體,以后的指標可以粗一些。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的一般方法確定總體規劃任務,明確總體規劃的主要建設方向。組織規劃隊伍,進行人員培訓;制訂工作方案和技術細則,準備儀器、用具、表格等。召開調查工作會議,進行外業調查。外業工作結束后,編制林業生態工程總體規劃方案,提出規劃設計文件。組織專家審議,上報審批后,由有關單位組織實施。37二、造林樹種選擇38造林樹種在總體規劃和林業生態工程設計中的細致程度是不同的。總體規劃中只是分別立地類型、造林林種和造林方式規劃出主要樹種;而林業生態工程設計則要將選擇的造林樹種落實到山頭、地塊。但總的要求是,必須做到適地適樹,而且滿足造林目的的需要。(一)選擇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原則1、定向培育原則即樹種的各項性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性狀)必須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標。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根據不同林種目的要求,結合立地條件,設計適宜的樹種。在適應立地條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盡量選用經濟價值和生態、社會效益較高,又容易營造的樹種。同時,注意選用種苗來源充足、抗病蟲害性能強的樹種。2、適地適樹原則概念:適地適樹(草)就是使造林樹種(或種植草種)的特性,主要是生態學特性與立地(生境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生態、經濟或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生境條件)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會水平,是造林種草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設計當地能很好生長的造林目的樹種。·一般要注意選擇鄉土樹種或引種后表現良好的樹種。·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設計針闊葉樹混交林,以達到改良土壤提高林地肥力、防止病蟲害和山火蔓延,建立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目的。為便于施工,相鄰小班可設計不同樹種,形成自然塊狀混交或帶狀混交。如有成功經驗,也可設計行間混交,主要是喬灌木混交。393、生物學穩定性(Stability)原則生長發育良好,能獲得高的生物產量,具有對極端環境變化的抵抗能力,并且在一世及下一世表現一致。4、可行性(Feasibility)原則種苗來源是否可行?經濟成本是否可行?推廣栽培是否可行?40(二)樹種選擇的方法定向培育目標樹種調查研究立地條件調查研究定向培育原則適地適樹原則穩定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定向選擇及可行性分析適地適樹及穩定性分析造林對比試驗 已有人工林調查研究統籌確定樹種選擇方案樹種草種選擇的理想決策程式41區域范圍主要造林樹種1.大興安嶺山地洮兒河以北的大興安嶺山區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云杉、白樺、蒙古櫟、朝鮮柳、楊樹2.小興安嶺、長白山山地沈丹線以北的小興安嶺、張廣才嶺、長白山山地紅松、興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日本落葉松、魚鱗松、樟子松、長白松、赤松、紅皮云杉、冷杉、白樺、水曲柳、黃波羅、核桃秋、紫椴、蒙古櫟、槭樹、黃榆、楊樹、文冠果、紫穗槐、沙柳、白榆、圓頭柳3.松遼平原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和吉林中西部平原地區、遼寧的遼河平原樟子松、油松、興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日本落葉松、白榆、小黑楊、小鉆楊、三北一號楊、旱柳、灌木柳、垂暴109柳、胡枝子、紫穗槐、沙棘、核桃秋、紫椴、刺槐、雪松(大連)、核桃、水杉(大連)、板栗4.遼寧南部與山東丘陵遼寧半島丘陵山地,山東省津浦路以東的丘陵山地(不含膠萊盆地)油松、赤松、黑松、側柏、日本落葉松、萌芽松、刺槐、麻櫟、栓皮櫟、臭椿、香椿、元寶楓、黃

楝、毛白楊、群眾楊、旱柳、核桃、板栗、柿、

棗、山桃、山杏、山楂、花椒、蘋果、杜梨、沙

棘、胡枝子、紫穗槐、黃櫨5.黃土高原丘陵太行山以西、大青山以南、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的黃土丘陵地區油松、華山松、華北落葉松(局部高山地區)、

側柏、白皮松、槭樹、旱柳、白榆、臭椿、刺槐、毛白楊、河北楊、青楊、小黑楊、小葉楊、新疆

楊、泡桐、楸、桑、核桃、棗、花椒、山杏、山

桃、杏、蘋果、梨、杜梨、檸條、沙棘、檉柳、枸杞、文冠果42·

(三)、適地適樹(草)的途徑選樹(草)適地和選地適樹改樹(草)適地改地適樹(草)該途徑是適地適樹的基礎。須充分了解地對樹(草)的限制和樹(草)的生物生態在地和樹(草)間出現不適時,通過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方法改變某些特性,改善樹(草)種與立地的適應特性,使其能有適應更寬范圍的立地特性。改地適樹就是通過改善立地來達到地和樹草適應的目的。如整地、客土43學特性,選擇適應立地的樹(草)種或適評應價樹:(第草一)種最的經立濟地實條用件,。第三種也是經常采用的,第二種則投資高,且需要一定的時間。三種途徑也可結合起來使用,通常在選擇好樹種和草種后,必須整地,以保證其有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生長條件。(四)解決適地適樹(草)的方法441、適生樹種草種調查天然林草是長期進化過程中,被證明能夠適應環境的植被,應更加注重天然植被中那些被證實能夠進行人工種植的種的調查和人工林草的調查;對于無林區來說人工林草的調查顯得更重要。2、樹種草種的引種引種是改樹適地實現適地適樹的一條重要途徑,引種和馴化是通過人工栽培,使野生的樹種草種或外地域的樹種草種變為本地人工栽培的樹種草種的技術活動。(五)林業生態工程樹種的規劃與設計在規劃林種的基礎上,充分研究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根據上述選擇造林樹種的原則和依據,規劃造林地區適于各林種的造林樹種。結合立地,查清已有造林樹種、天然林樹種及其生長狀況研究引種樹種生長狀況選出適宜本地區的造林樹種評價規劃造林樹種和總體造林樹種及其所占比重。自然條件45生物生態學特性在總體造林方向和林種、樹種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小班的立地要條件規劃設計小班造林樹種三、造林技術措施設計46規劃中,造林技術措施的設計主要是針對造林地區自然特點和以往造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能提高造林質量的關鍵性措施即可。而設計則要按山頭、地塊設計造林技術措施,即把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小班。通常多按立地類型設計造林技術措施,并編制造林類型表,以便在造林中或造林施工設計中套用。其內容主要包括造林整

地、造林方式方法、混交樹種組成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造

林季節和幼林撫育管理等。(一)整地設計47整地是造林種草的重要工序,是保證造林成活、草發芽及出苗整齊的重要技術措施。整地設計要根據林種、樹種不同,視造林地立地條件差異程度,因地制宜地設計整地方式、整地規格和密度等。整地規格應根據苗木規格、造林方法、地形條件、植被和土壤等狀況,結合水土流失情形等綜合決定,以求滿足造林需要而又不浪費勞力為原則。(一)整地設計整地是造林種草的重要工序,是保證造林成活、草發芽及出苗整齊的重要技術措施。整地設計要根據林種、樹種不同,視造林地立地條件差異程度,因地制宜地設計整地方式、整地規格和密度等。造林地的整理包括以下內容:481、造林地的清理。·目的: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衛生狀況·對象:荒坡上影響造林的灌木、雜草、竹類,采伐跡地上的枝椏、梢頭、站桿、倒木、伐根·方式: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塊狀清理·方法:割除、火燒、堆積、挖除(1)全面清理即全部清除天然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火燒清除·化學藥劑清除帶狀清理以種植行為中心清除其兩側植被,或將采伐剩余物堆成條狀·割除·化學藥劑處理塊狀清理以種植穴為中心清除其四周植被,或將采伐剩余物歸攏成堆的清理方式·割除492、造林地的整地方式50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的整地方法。·全面整地都不宜連成大片,坡面過長時,山頂、山腰、山腳應適當保留原有植被。局部整地----帶狀整地呈條狀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改善立地的作用強。----塊狀整地呈塊狀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靈活性大,省工,成本較低。3、常用的幾種局部整地方法51·水平帶狀:沿等高線在坡地上開墾成連續帶狀,整面與坡面基本持平,帶寬0.3-3.0m。·帶狀:平緩坡上開墾為連續帶狀。帶寬0.6-1.0或3-5m。·水平階:階面水平,階外緣培修土埂或無,寬度一般為0.5-1.5m,長度一般為1-6m,隨地形而定。適用于土層較薄的石質山地與黃土地區。·水平溝:斷面形成梯形溝,外側修埂,溝口寬0.5-1.0m,溝寬0.3-0.5m,溝長4-6m。適用于陡坡、土層較厚的山地。·反坡梯田:田面向內傾斜3-15°反坡,田面寬0.5-2.0m,長度依據地形而定。適用于黃土中緩坡地形。·撩壕:寬度為0.5m,深度為0.3-0.5m。要挖去心土,回填表土。適用于土層薄、土壤黏重的南方山地。52穴狀:圓形穴坑,穴面與原地面平或成水平面,穴徑0.4-0.5m,深度0.3-0.6m。適用于巖石裸露土層薄的地方。塊狀:正方形或矩型坑坑面保持水平,邊長0.4-1.0m,深度0.4-1.0m,外側修埂適用于山地土層比較厚的地方或經濟林。魚鱗坑: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面低于原地面,成水平面,一般長徑為0.7-1.5m,短徑為0.6-1.0m,深30-50cm,外側有20-30cm高的埂。適用于水土流失嚴重、地形破碎的山地。高臺:正方形或矩形平臺,臺面高于原地面,邊長為0.3-0.5m,臺高25-30cm,一側有排水溝。適用于水分過多的跡地、采伐跡地、鹽堿地等地方53544、造林地整地技術規格55·斷面形式:指整地時的翻墾部分與原地面所構成的斷面形式·深度:翻墾土壤的深度·寬度:樹種所需要的的營養面積大小·長度:一般情況下應盡量延長整地的長度,以使種植點能均勻配置。·間距:間距主要依據造林密度和種植點來確定。5、整地的季節·整地的季節大多數地區為春、夏、秋三個季節,依據各地的氣候條件而定。·提前整地·隨整隨造566、種草整地57牧草種植基本耕作:耙地或犁地輔助耕作:耙地、淺耕滅茬、耱地、鎮壓、中耕

(2)草坪建植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排灌系統施肥和施石灰(二)造林方式、方法設計植苗、扦插、機械播種、人工播種、飛機播種(三)造林密度設計造林密度應依據林種、樹種和當地自然經濟條件合理設計。密度過大過小均不適宜。(五)幼林管理設計幼林松土、除草、中耕、灌溉、修枝、防止鳥獸害、補植補種等,其中主要是幼林撫育。(四)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應依據林種、樹種和當地自然經濟條件合理設計。密度過大過小均不適宜。58四、種苗規劃設計59(一)種苗規劃的內容種苗規劃的內容一般有:年育苗面積,其中各主要造林樹種育苗面積;苗圃地規劃;產苗量及苗木質量標準;年造林和育苗需種量;種子來源及種子質量;母樹種和種子園規劃等。在造林規劃設計中只進行種苗規劃,不進行單項設計。(二)種苗需要量的計算種苗規劃前,必須根據造林規劃設計掌握種苗規格質量、分樹種造林面積和單位面積所需種苗量。同時,了解當地種子質量如純度、千粒重、發芽率等。計算年需要苗量計算年需種量(三)育苗規劃60育苗面積計算從造林規劃要求考慮,主要計算每年下種(包括插條)育苗面積。苗圃地規劃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林業生產水平,規劃苗圃地的種類和育苗方式。如固定苗圃、臨時苗圃、容器育苗或工廠化容器育苗等。一般造林應以臨時苗圃為主,它的優點是可以就地育苗、就地造林,避免長途運輸,而且苗木適應性強,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此外,對苗圃地選擇、圃地耕作管理,以及苗木保護、運輸等,也應提出規劃意見。五、編制規劃設計文件61編制規劃設計文件是外業調查結束后整個內業工作,包括整理外業調查資料、計算統計土地面積和森林資源,制定規劃指標、設計造林技術措施,繪制圖表,編寫規劃設計說明以及成果審議和上報等。(一)面積計算與統計面積統計應以小班面積為基礎,自下而上逐級分類統計匯總。一般先要分別地類、權屬統計填寫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其次,將宜林地根據其小班所屬立地類型,統計填制宜林地按大地類型統計表。(二)基本圖(現狀圖)的繪制基本圖(現狀圖)是繪制各種規劃圖的底圖。圖的內容除必要的地理要素外,要有各種行政界及規劃設計的區劃界、小班界及編號,有時要標出林班、小班面積。有合適的比例尺。(三)進行規劃設計,制定規劃指標62制定規劃設計區域林業生態工程發展遠景目標、方向,規劃造林林種、樹種,進行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技術措施設計,制定林業生態工程規劃指標,安排進度,規劃種苗及其他有關建設項目。(四)編制規劃設計圖表編制規劃設計表將規劃設計內容用表格形式表現出來,分期或分年安排進度。繪制規劃圖將規劃實施后可能保存的森林面積和分布,用顏色在一定比例尺的圖上表示。(五)規劃設計成果及審批631.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文件的組成規劃設計成果主要由3部分組成。即: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說明書(方案)、各種資源統計和規劃設計表、各種基本圖和規劃設計圖。另附技術經濟指標、專題調查報告(典型規劃)及論證資料。(1)林業生態工程規劃方案的內容:1、前言2、項目區概況3、土地資源及利用現狀4、森林資源及評價5、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規劃方案:包括(1)指導思想與原則、(2)發展遠景目標及發展方向、(3)任務規劃及布局,(4)建設規劃,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各單項工程(林種樹種)規劃及布局、造林種草規劃、種苗規劃、現有林經營規劃、其他配套工程規劃和說明(農、牧、漁、多種經營)6、投資估算647、效益分析8、實施規劃的措施。(2)、林業生態工程設計內容1)總體說明書基本內容1、項目簡況2、基本資料3、總體設計說明,主要包括(1)設計依據;(2)項目區自然、社會及經濟情況;(3)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內容、規模、標準和建設措施;(4)土地利用;(5)主要技術裝備、主要設備選型和配置;(6)種苗、交通、能源、化肥及外部協作配合條件等;

(7)生產經營的組織管理和勞動定員情況;(8)項目建設順序和起止期限;(9)項目效益分析;(10)項目總概算額;(11)資金籌措辦法總體設計圖基本內容1、基礎資料圖:(1)土地利用現狀圖;(2)林業資源分布圖;(3)土壤分布圖;其他圖紙2、總體設計圖:(1)林業生態工程布局圖;(2)土地利用總體設計圖;(3)其他圖件單項工程說明書及設計圖基本內容設計說明書編寫:(1)項目區概況;(2)自然條件;(3)林業生態工程設計:布局、單項林業生態工程設計(造林種草立地條件分析、樹種選擇、典型設計、整地等技術措施)、計算工程量(種苗需要量、造林種草工程量、其他附屬設施工程量、計算分部工程工程量、計算單項工程工程量、項目總工程量);(4)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進度安排;(5)投資概算及效益分析;(6)實施管理(7)附表附圖總概算書總概算書的內容包括編制說明(工程概況、編制依據、主要設備數量規格及材料用量、投資分析);(2)編制程序,收集資料編制單位估價表和單位估價匯總表;(3)熟悉圖紙并計算工程量

(4)計算編制單項工程綜合概算書(5)編制總體概算書。652.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成果的審批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文件編制完畢后,應上報主管單位,由主管單位組織有關單位

的專家和學者進行審議。經審議修改后,有

主管部門批準后,交有關單位(生產部門等)負責實施。66第五節

專項工程造林規劃設計67專項工程造林規劃設計是為了某一項專業目的而進行的規劃設計,它要求事先確定造林林種、規模和完成年限。專項規劃設計的特點是任務和要求明確,其林種

(或主要林種)、任務量、完成年限、甚至投資等已初步確定。造林規劃設計主要是造林地安排和造林技術措施的設計,即把造林任務和造林技術措施落實到山頭、地塊,并通過進度安排,提出種苗、勞力和資金使用的規劃和保證措施。一、黃土丘陵區防護林68黃土丘陵區防護林規劃設計方法和一般造林規劃設計基本相同,但在調查項目、造林樹種選擇、林種布局、造林技術措施,以及實施措施等方面都有特點。在規劃設計中,一般以一個適當的流域為單位,開展造林規劃設計,同時,造林往往和水上保持工作配合,并實行喬、灌、草相結合,達到最大的防治效果。防護林規劃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一)重點調查水土流失和治理情況69在調查階段除立地條件調查、林分調查、森林病蟲害調查和編制“三表”外,要重點調查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情況,作為設計水土保持林的依據。1、收集水土流失有關資料2、典型侵蝕溝及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此項調查包括3個內容:標準支溝調查;典型干溝橫斷面調查;

(3)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3.對現有林分、“四旁”樹木調查(二)外業調查的重點1、水土流失狀況和土壤侵蝕程度土地利用情況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結合情況(三)黃土丘陵區防護林設計應注意事項土地利用規劃設計調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產業結構,逐步把水土流失嚴重的掛坡地退耕還田,同時,建設基本農田,修筑梯田,提高農業單產,使林地面積達到40%以上。林種設計70重點是營造水土保持林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造林樹種選擇整地措施設計71水平溝、反坡梯田、魚鱗坑等攔蓄水能力強的整地方式5.多種經營規劃通過多種經營,提高林、副業產品的產值,增加收入,以短養長,提高經濟效益。在黃土丘陵區多造一些灌木林,把防護與放牧結合起來,減少林牧矛盾,有利于保持水土和發展畜牧業。二、治沙造林沙區的自然特點是干旱、風大,沙丘流動,缺乏植被,因而造林十分困難。沙區造林規劃設計必須掌握其特點,做到因地制宜。72(一)外業調查73沙丘類型典型區的測量與調查沙區土壤調查沙區植物調查劃分宜林地立地類型小班調繪與調查外業全面進行小班調繪與調查,對宜林沙荒小班進行重點調查。調查內容與沙丘類型典型區相同,包括土壤和植被狀況。沙區現有天然的和人工的喬、灌、草調查(二)內業規劃設計741.林種規劃設計重點是在流動、半流動沙丘及沙地營造防風固沙林。干旱荒漠地帶以灌木為主,半干旱地區應先灌木固沙,然后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地帶營造喬木林。基本牧場的沙地設置牧場防護林。在村莊附近設計護村林和薪炭林,在風沙危害較輕、土壤較肥沃且有水利條件的地方可設計用材林,氣候條件允許也可發展經濟林。造林樹種和草種的選擇造林方式設計重點地區機械固沙設計灌溉造林規劃(三)編制規劃設計文件包括規劃設計圖表和說明書,并應附上各項專題調查報告三、飛播造林75·(一)飛播地區選擇·土壤水分較好;播區地形起伏不宜過大,播區土壤、植被利于種子發芽;播區附近應有機場。·(二)播區外業調查·(三)設計飛播航向、航高,播幅及測設航標·(四)設計造林樹種、混交方式、播期、播種量·(五)飛播作業的其他設計·(六)編制設計文件·包括播區位置圖、作業設計圖、設計方案、設計用表等。設計方案主要內容包括:播區基本情況、設計依據、原則,飛播計劃、經費預算、飛播技術設計、播后管理措施和經營方向。·(七)設計文件的審批四、經濟林基地建設76經濟林是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

料(料1)、與工經業濟林原生料長和和藥分材布等有關為的主自要然目條的件的,如林地木貌,、包氣括候成、片土片的壤的和經植濟被林狀木況和等各。種散生的經濟林木。(一(2))與經經濟濟林林基經地營的、劃產劃品定產銷有關的社會經濟情況,如人口、勞(二力、)、)經土濟地林面積調、查交通運輸條件;產品加工、銷售情況;貯藏1.條件經與濟能林力調等查。的主要內容經濟林的生產發展狀況,如發展歷史、歷年各經濟樹種栽培面積、產量變化趨勢及原因、分布特點、生產經驗等。經濟林木資源,如現有林地面積、樹種、品種、產品數量、樹齡、產期、主要病蟲害,適于發展經濟林的荒山荒地,以及可以引種的經濟林木資源。野生經濟林木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可能性和開發前景。

(6)經濟林基地建設綜合評價和規劃設計所需要的其他材料。(三)調查資料的整理(四)經濟林基地的建設規劃經濟林基地建設規劃的基本要求經濟林基地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1)通過調查提出基地建設的依據,并進行論證;(2)分析評價基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情況、經濟林資源現狀及潛力等;(3)提出基地建設發展方向、建設規模、經濟林布局、建設進度、產品產量,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布局,建設投資概算及資金來源、成本分析和產品效益等;(4)建設高標準經濟林基地,要對樹種和品種選擇、整地方式、栽植密度和方法、排灌系統、苗木規格和數量、經濟林管理等提出具體設計意見,并分別提出典型設計;(5)編制經濟林分樹種的各類面積、產量預估統計表,繪制資源分布圖和規劃圖;77(6)提出科學經營管理,產品加工、貯藏、銷售和管理機構的規劃意見;78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經濟林營造技術措施要落實到山頭、地塊(小班)。(五)經濟林調查規劃成果及審議1.經濟林調查規劃成果(1)經濟林調查與規劃報告(或經濟林發展規劃方案說明書);

(2)經濟林資源統計表;(3)經濟林分布圖(現狀圖)與規劃圖;

(4)經濟林規劃附表;(5)經濟林專題調查報告。

2.經濟林基地規劃成果審議成果由上一級主管部門組織同行專家和有關人員進行評審,報上級批準后,交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第六節 規劃設計的綜合效益評價79一、綜合效益的基本含義二林、業生綜態合工效程的益作評用價可通原原過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面得以體現。(一)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相結合·生(態二效)益:靜林態業評生態價工與程動通過態增評加價森林相、結改合變相關的生產或生活條件而產生的效益。·經(濟三效)益:定人性們分在析經析濟與活定動量中通分過析經相營管結理合和利用林業生態工程所獲(得四的),近能近夠期直、接中進入期市、場遠進行期交相換結的商合品所獲得的利益社會效益:林業生態工程所生產的,能為社會直接利用,并已服務于社會,但現實條件下還無法進入市場交換,而給人們帶來的效益。如森林的風景美學效益、保健效益、基因庫保存效益等。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80(一)、指標體系設置的原則(1)指標應具有物質量(如徑流量、泥沙量等)、相對物質量

(如內部收益率等)的可測性。(2)指標應具有代表性,即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指標應具有相對獨立性。(4)指標應具有可行性。

(5)指標應具有可比性。

(6)指標體系應具有整體性。(7)指標的選取應考慮到與現代信息處理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增加其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二).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1、生態指標類和經濟指標類分類法林業生態工程綜合效益要以經濟效益和生態用綜合指標體系全面衡量和系統評價。以生態經濟指標群來劃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經濟系列指標81生態系列指標農業生產總值單位耕面積糧食產量單位面積林木生長量單位面積魚產量畜禽商品率土地利用率水面利用率土地生產率綠化造林面積占宜林地面積(%)勞動生產率效益并重為原則,農業總收入農業純收入成本效果投資效果人均主要農產品產量人均純收入活勞動消耗生產資料消耗單位耕地面積產值單位山地面積產值單位水面產值耕地灌溉率植物光能利用率植物總生產率草場載畜指數捕撈強度土地肥力水土流失率土壤侵蝕模數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壤侵蝕量土壤沙化治理情況鹽堿地治理情況森林覆被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均綠地面積沼氣普及率廢棄土地復墾利用率可更新無污染能源利用率農業勞動力工日損失率自然災害抗御能力綠地面積占耕地面積(%)單位面積有機肥用量2、衡量指標、分析指標和目的指標分類法①效益衡量指標

這類指標是通過具體的數值形式,直接反映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量同勞動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②效益分析指標這類指標主要是用來分析影響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的各種因素的作用及其影響程度。又分為三類指標:經濟分析指標技術效益分析指標

c.生態效益分析指標③效益目的指標是用來反映滿足人類和社會需要程度的指標。這類指標主要有產量產值利潤等計劃完成率、人均農產品占有量、人均收入水平、農產品商品率、人均消費指數等。823、結構評價指標和功能評價指標分類法根據林業生態工程經濟與系統評價的基本理論,將林業生態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結構評價指標和功能評價指標。①結構評價指標類 主要反映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種結構狀況,揭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生態關系是否協調,經濟結構和技術是否合理。②功能評價指標類 按林業生態工程效益功能的表現形式,可將功能評價指標分為三類:生態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83結構評價指標生態結構指標種群土地結構種群的數量結構種群表內10—部5林的業生品態工種程綜結合效構益評和價指周標體轉系結構經濟結構指標土地利用構成勞動力構成資金投資構成產值(收入)構成技術結構指標各層次技術措施構成無機技術和有機技術構成功能評價指標生態效益指標光能利用率;能量產投比;飼料轉換率土壤肥力狀況;漁業資源利用程度草場載畜系數;森林覆蓋率水土流失量;各類生態惡化比例可更新資源更新系數各類環境因子質量指標農村能源結構消耗經濟效益指標總價值投入產出比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金利用率成本利潤率;內部收益率;總現值社會效益指標物質生活滿足程度精神生活滿足程度84表 林業生態工程中森林(或林種)的主要效益功能森林類型林種森林效益自然保護森林自然保護區森林保存物種(基因庫)效益、保存生物地理景觀效益、環境保護與調節效益、科學教學效益生產性森林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果木林農林間作用材林原料效益能源效益食物效益原料及防護效益防護性森林農田防護林防風林水源涵養林土壤保持林草原保持林海岸防護林國防林常綠防火林交通林改善農田小氣候效益防風固沙效益水土保持效益防止泥沙崩塌效益防止草原退化效益保護沿海設施效益保護國土完整和完全效益防止森林火災效益保護交通設施效益保健美學森林都市風景林國家自然和歷史公園林游樂林改善環境質量效益衛生保健效益藝術享受與游樂效益紀念性森林教育林龍山林陶治情操效益

85宗教信仰效益四、評價的具體內容(一)水文生態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