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明考綱、抓方向、講策略+課件_第1頁
2024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明考綱、抓方向、講策略+課件_第2頁
2024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明考綱、抓方向、講策略+課件_第3頁
2024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明考綱、抓方向、講策略+課件_第4頁
2024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明考綱、抓方向、講策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考綱

抓方向

講策略一輪復習年份卷別出處字數體裁命題變化2023新課標全國Ⅰ卷《韓非子·難一》《孔叢子·答問》657先秦諸子散文、雜記①復合文本閱讀與單一文本閱讀并重,文體多樣,不是對上一年高考文體的重復,避免猜題。②重視社會熱點,重視立德樹人。③關聯教材,指導教學。④斷句皆為主觀題新課標全國Ⅱ卷《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583軍事理論專著、問答體兵書全國甲卷《隆平集·儒學行義》671紀傳體史書全國乙卷《韓非子·十過》578先秦諸子散文年份卷別出處字數體裁命題變化2022新高考全國Ⅰ卷《戰國策·魏策三》589國別體史書①文本選材上,2022年趨于多樣化,不再像2021年選擇以敘事、議論為主的紀事本末體,突破了2020年都從“二十四史”選擇人物傳記的取材方式,發展到多類史書,甚至從雜史小說中選材新高考全國Ⅱ卷《東觀漢記》583紀傳體史書全國甲卷《戰國策·秦策二》572國別體史書全國乙卷《說苑·貴德》597雜史小說年份卷別出處字數體裁命題變化2021新高考全國Ⅰ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641紀事本末②材料字數上,2022年又回到了原來2020年的600字左右,2021年曾經增加了50字左右新高考全國Ⅱ卷《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645紀事本末全國甲卷《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646紀事本末全國乙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602紀事本末近幾年的文本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典籍類型的豐富多彩、內容的博大精深,旨在引導考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涉獵傳統典籍,并從中汲取精華和養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題型變化主要呈現以下特點:①注重關聯教材,選項例句大多出自課本;②注重課內外聯動,增強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文言文考情分析01文體類型趨于多樣考查的文本打破了“二十四史”“一統天下”的局面,各類文化典籍“百花齊放”。文體類型更多樣,不局限于紀傳體、紀事本末體,議論文亦有可能考查;文本形式可能變一個語段為兩個甚至多個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語段,文本間相互闡釋,考查考生的綜合理解能力。縱觀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命題特點,梳理出以下幾個新趨向02命題形式不斷創新文言文閱讀題型一直相對穩定,但也會“穩”中求“變”。比如,往年通常將常見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考點放入翻譯題中考查,而2022年則將文言實詞單獨命題,或與古代文化知識組合命題。一些傳統考點會采取新的命題形式出現在考生的視野中。如斷句題由客觀題變為主觀題。03加強與課本的聯系高考命題一直注重課內外關聯,雖然文言文選文是課外的,但答案卻與課內所學緊密相關。從考查目的的角度看,今后命題將更加重視對文言基礎知識的考查,重視考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積累運用的能力。

2023高考文言文命題規律一、群文閱讀與單一文閱讀并重文體多樣,不是對上一年高考文體的重復,避免猜題。如:新課標Ⅰ卷和Ⅱ卷為復合文本,材料由相關的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惟赫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選自《韓非子·難一》)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曰:“諾。”子鮒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坦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節選自《孔叢子·答問》)【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知氏(荀瑤)聯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2023年新課標Ⅰ卷的文言文試題材料變以往單一文本為復合文本。材料由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分別選自《韓非子?難一》和《孔叢子?答問》。

兩則材料在內容上緊密關聯,聚焦于“賞罰”問題,表現了法家和儒家主張的差異以及兩家立論駁論的交鋒,兩則材料之問形成一種張力。

新課標Ⅱ卷兩則材料分別選自《百戰奇略》和《唐大宗李衛公問對》,前者是對淝水之戰史事及戰略的記述,后者是基于史事及戰略的評論,兩則材料構成對話關系。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凡戰,若我眾敵寡,不可戰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兵卻,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玄、琰進兵大戰淝水南,堅眾大潰。(節選自《百戰奇略》)材料一節選自《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的作者是明朝劉基,書中劉基明確反對好戰、認為好戰是違反道德行為,只有萬不得之時方可用兵,若征戰不休,最終會自取大亡。全書收集從先泰時代到五代散見于史籍中的軍事資料,并按作戰雙方的軍事、經濟政浴等條件,劃分為兩兩相對的首題,分別論述,先題,后街明內容、戰略思想。材料二: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注]曰:“前代戰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太宗顧侍臣,檢《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材料二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也稱《唐李問對》《李衛公問對》《問對》是一部記錄唐太宗和開國功豆李靖關于軍事兵法問的言論集錄。書中很多問題都是借辦析《孫子兵法》深微兵機展開的。有學者認為此書是阮逸撰寫,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作者考辨認為此書是唐宋之際有學識謀略之人輯錄唐貞觀君臣事跡而成。二、重視社會熱點,重視立德樹人。2023新高考全國Ⅱ卷重視軍事韜略,重視強軍,體現社會熱點;2023全國乙卷和2023新課標全國Ⅰ卷重視法治思想,重視獎罰分明,強調思辨性;2023全國甲卷節選《隆平集·儒學行義》千古名臣,青年榜樣,立德樹人。三、關聯教材,指導教學。2023新課標全國Ⅰ卷與2023全國乙卷都節選韓非子作品,間接關聯教材;四套試卷第二個題都關聯教材,從實詞句式到文化常識。四、斷句皆為主觀題。斷句客觀題變主觀題,降低了習題難度。題號考點素養要求10以斷句為載體,綜合考查對實詞、虛詞、句意等的理解①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揣摩具體語境中關鍵字詞的含義,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特點,感受個性鮮明的民族脊梁,增強文化自信。②通過閱讀古文,了解古今詞義的發展變化,構建文言知識體系。③識記古代文化常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理解文中人物傳遞的人文價值,從而構建當代青年應有的正確三觀。11古代文化常識,2022年的高考從側重記憶能力的文化常識考查過渡為側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實詞、虛詞考查。12判斷文意概括、分析正誤。13運用相關文言知識,準確、通順地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4篩選并歸納信息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2024年備考策略文言文閱讀模塊考察的知識點基本沒變化:2024年備考策略1、出題和課文聯系更趨緊密,備考要注重課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遷移應用,千萬不要去押題和題海戰術。2、文言文出題會越來越靈活,選題也會越來越廣泛。(小說、散文、議論文等都有可能會進入選擇視野)但能力要求沒變還是理解和分析綜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按題目要求進行分析綜合仍然是基本策略。3、掌握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的基本用法,諳熟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牢記古代文化常識。4、強化訓練,掌握斷句和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①采取閱讀末加標點的文言文的方式,提高斷句和整體理解能力。②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個知識點幾乎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復習首先要立足于課本,做好課內知識的積累、梳理與運用;同時要多閱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作品,如《史記》、《古文觀止?、《資治通鑒》、《戰國策》等。培養語感,增強理解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真題解析

2023年新課標Ⅱ卷為例(一)

文言文閱讀

(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

凡戰,若我眾敵寡,不可戰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符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兵卻,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玄、琰進兵大戰淝水南,堅眾大潰。

(節選自《百戰奇略》)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戰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太宗顧侍臣檢《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符堅之類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

(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真題解析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為人A所B陷而欲勝C敵D不亦難乎E臣故曰無術焉F符堅之類G是也。DEF【解析】“為……所”表被動,A、B處都不能斷,“敵”是“勝”的賓語,C處也不斷,故只能斷在D處;“不亦……乎?”固定句式,E處斷;“焉”句末語氣詞,此處該斷;“是”為“類”的賓語,G處不宜斷。故選DEF。翻譯:既被人所陷害,還想戰勝敵人,不就很難嗎。所以我說,沒有智謀的就是苻堅這一類的人。真題解析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實現、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C項。兩個“片”都是指“微小、一點點、少”的意思。“片甲不留”的“片”也有“微小”的意思。真題解析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苻堅與謝玄隔淝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淝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再以鐵騎逼殺晉軍。B.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軍大戰于淝水之南,苻堅的部隊潰敗。C.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他乘機殺掉苻堅。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選D。唐太宗認為苻堅的失敗和吳漢的勝利都可以作為萬代借鑒。“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真題解析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⑴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⑴請您稍微退后,讓雙方將士能夠從容交戰,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