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1頁
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2頁
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3頁
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4頁
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部編版九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教案

5我看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數春天。陽光明媚,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給人以無限

希望。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經描寫過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筆下的春雨善解人

意“潤物細無聲”,王安石筆下的春風,浩蕩千里“又綠江南岸”,那么在詩人

穆旦的筆下,春又是怎樣的呢?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筆名梁真。浙江海寧人,生于天津。

詩人、翻譯家。

(2)背景鏈接

從1937年10月,穆旦開始聽燕卜君的《當代英詩》課,對葉芝、艾略特和奧

登為代表的英國現代詩,有了精確的了解。1938年6月創作了《我看》。《我看》

借鑒的是英國現代詩的“玄學思辨”,即一種思辨想象力。是一種對自然意象和

意境的感悟,對社會現代生活的思辨。但這種思辨,又不同于純理性的思辨,而

是充滿著肉體感覺和情感。即所謂的“思想知覺化”。

2.生難字詞

(1)字音

豐潤(r£in)沉醉(chenzui)凝望(nlng)憂戚(qI)

枉然(wdng)飄逸(pidoyi)勃發(b6)搖曳(ye)

(2)詞義

【豐潤】(肌膚等)豐滿滋潤。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種氣氛或思想活動中。

【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

【流盼】轉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搖曳】搖蕩,晃動。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深刻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2)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1)抽生讀課文,讀出一定的感情。

(2)齊讀課文,揣摩每節的意思。

(3)教師小結:全文共五節,每節為一層。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了解

1.“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明確:春風吹拂,春草蕩漾,仿佛春潮涌動,描繪出一幅綠油油的晚春圖。

2.為什么說青草是豐潤的?

明確:因為草長得茂盛。

3.“悄悄揉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風的輕柔。

4.第三節里的“你”指什么?

明確:指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

5.”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季節的更替,時間流逝得快。

6.抽生讀詩,理解其中的意思。

7.男女生分讀。

8.全班齊讀,讀出氛圍,讀出感情。

步驟四深層探究領悟感情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游”此句用了什么修

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作用:使句子更有張力,顯得生動、形象。

2.詩人把''生命的飛奔”比喻成什么?

明確: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

3.詩人在詩中因自然的激發而生發出怎樣的愿望?

明確:詩人寫這首詩時是抗戰的第二年,他愿中國大地只有鳥語花香,生機

勃發,遠離戰爭。

4.體會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

明確:一是對春天的著色自然明亮,意象的選擇貼近春天的豐滿氣質,另一

方面卻布滿詩人心靈里的荒寒,這使詩中的詞句呈現出跌宕之美,豐富張力,具

有豐富錯落的層次感。

5.穆旦的這首詩所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人的愛,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愛又將回歸于大自然之中去。

6.默讀詩歌,體悟詩歌感情。

7.再次回顧全詩內容,輕聲地自由朗讀詩歌。

8.閉上眼睛,體味詩人題目中的“看”。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春天里到處是詩歌,大自然里到處是詩歌。這首詩描繪了春天里的風、草、

鳥、天空、流云等美景,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

美,對生命的敬畏,對萬物的期待。

2.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搜集寫春天的詩句。(至少4句)

明確: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②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二首》)

③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④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王涯《春游曲》)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整個教學過程,我盡量用詩意的語言,撩撥學生詩意的情懷;用詩人的情懷,

擁抱孩子純真的想象;用豐富的想象,碰撞學生創作的靈感;用創作的靈感,編

織爛漫的詩篇。學生們筆下涌動的是自己的思想,抒寫的是煥發生命色彩的詩句。

第二單元

6敬業與樂業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

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

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一一《敬業與

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

值。(板書)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

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

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

(2)背景鏈接

這篇文章是作者作為大學教授給學生作有關人生與事業演講的演講詞。當時

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后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的

弊端。回國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

文明”來拯救世界。由于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闡述的觀點

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推崇傳統文化的緣

由。

2.生難字詞

(1)字音

旁鷲(wti)褻瀆(xi百du)強聒不舍(gu。)蛀(zhfi)

赦(sh4)言不及義(ji)調和(tidoh6)妄想(wdng)

(2)詞義

【斷章取義】不顧全篇文章的內容,而只根據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

句的意思。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門徑。常用來指最好的或獨

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鷲】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鷲,追求。

【褻瀆】輕慢,不敬。

【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敬業樂群】語出《禮記?學記》。意思是專心于學業,與朋友和睦相處。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字音。

(2)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并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的觀點、

看法的語句。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明確:結構形式是“總一一分一一總”。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

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了解

1.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

的分析說明。

明確:一是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二

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2.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地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先解釋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解釋“敬業”

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鷲;接著,用設問句提出“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

么該敬呢?";最后用設問句“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過渡并引導,

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訣就是忠實”“是敬”。

在這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話解

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

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

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3.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

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

等人”嗎?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明確:很多平凡人都忠實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事情,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

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算天地間第

一等人呢?學生即席發言交流,其他學生做適當的評析。

步驟四深層探究質疑問難

1,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明確: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

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

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

列出了四個理由。

2.在8?9段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明確: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3.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

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

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鷲,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

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提示:可以先讓學生各抒己見,并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教師做適當補充,

最后多媒體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

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做

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

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

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

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

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演講最后,“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

用!”更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結構層次清晰。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

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旨意。

本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

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2.拓展延伸

課文口語和演講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3.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關于論點的中考題型:“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答題技巧:看題目一一看開頭語段一一看結尾一一看中間過渡句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這篇課文教學后,我在課外又設置了關于立足本職工作和樹立遠大理想的辯

論,激發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效果很好,是本節課的延伸和補充。在辯

論中,大多數學生更贊成應有遠大理想,認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點撥糾正,啟

發他們,如果不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遠大理想就會成為空談,啟發學生要

全面具體地看問題。

7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了我國北京,對我國

的藝術瑰寶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毀了圓明園。在這件事之后,英法

聯軍統帥之一巴特勒上尉就這次遠征征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見。雨果會對這

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2)背景鏈接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攻占北京,掠

奪并焚毀圓明園。

2.生難字詞

(1)字音

贓物(zGng)箱篋(qiG)制裁(cdi)給予(ji)

恍若(hudng)琉璃(liii11)玦瑯(f&lang)眼花繚亂Qido)

驚駭(hdi)晨曦(xi)瞥見(pi@)劫掠(ji6)

(2)詞義

【贓物】通過貪污受賄或搶劫盜竊等非法手段得來的物品。

【箱篋】箱子。

【制裁】用強力管束并懲處。

【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字音。

(2)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結構。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

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文章內容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內容?

明確:兩大部分。贊美圓明園,諷刺侵略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了解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1.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場和態度?表達了什么樣的思

想感情?

明確:(1)站在人類的立場,立場明確,態度堅定,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進

行了強烈譴責和辛辣諷刺。(2)對被侵略者和被掠奪者表示巨大同情,飽含著深厚

的人道主義精神。

2.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個法

國人這樣說,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明確: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3.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英國和法國,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

者的丑陋面目。

4.文中的兩個強盜都做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明確: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

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后,兩個勝利

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5.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度?

明確:作者毫不客氣地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

議和譴責,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步驟四深層探究質疑問題

快速輕聲地朗讀課文,探究問題。

1.作者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

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這句話對表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明確:作者這樣說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

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

蠻行徑,而創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

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

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作者在這里指出了一個什么事實?

明確:作者在這里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

容抵賴的事實。

3.請你說說結尾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明確: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

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

這是歷史的羞恥,民族的羞恥。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

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

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冊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2.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發現了閱讀文章的一種方法:讀文、讀人、讀出自

己。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好像拿到了一把打開語文大門的鑰匙。雨果先生贊美圓

明園,諷刺侵略者,反語嘲諷,何等睿智;正直無私,何等珍貴。其實這也是我

們全班同學寫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8*論教養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經常聽見有人在罵:“你真是沒教養!”那么,教養是什么呢?教養來自哪

里?體現在哪里?教養,離我們有多遠呢?教養和禮貌、教養和風度之間存在什

么樣的聯系?今天,我們就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去一探究竟。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利哈喬夫(1906—1999),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

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入大

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進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1946?

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在俄羅斯科

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基督教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

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

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2.生難字詞

(1)字音

彬彬有禮(bIn)

貿然(mdo)

涵養(hdn)

恪守(k?)

矯揉造作(jido)箴言(zhen)絮絮叨叨(x£ixudaodao)

(2)詞義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

容文雅。

【涵養】能控制情緒的功夫。【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

【恪守】嚴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朗讀指導

(1)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2)輕聲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課文中作者認為良好的教養來自哪里?

明確: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課文中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哪里?

3.課文中沒有教養的種種表現有哪些?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

明確:(1)在家里,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對妻子兒女動不動就

大發雷霆;家里有人在看書或做功課,也總是把收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放得很響,

或高聲說話。(2)對自己親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對他們的習慣和愿望總是漠

不關心。(3)進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

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4)當著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們開玩笑,不

顧及他們的自尊心。

步驟四深層探究質疑問難

1.快速朗讀課文,找出有教養的表現有哪些。試著列舉出來。

明確:(1)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2)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

讓。

(3)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5)允諾別人的事一

定盡力去做,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都

始終如一,穩重隨和。

2.作者談論“教養”又轉向談論什么?

明確:談論“風度”。

3.“教養”和“風度”二者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明確:它們是一脈相承的,風度主要體現在外表,它是教養的一個方面。風

度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

4.本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簡述作者的論證過程。

明確: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

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談,而是從對眾多事例的比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

自己的結論,針對性強,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親切而生動。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

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

2.拓展延伸

一個講禮貌的人,是不是就是個“有教養”的人?

明確: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

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表

面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

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好,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3.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相應的練習題。

(2)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論教養

利哈喬夫

無教養一一不洗餐具、對家人大發雷霆、對親人缺乏了解、理所當然地接受

父母的關愛、隨心所欲地開大電視或收音機音量或高聲說話、開家人的玩笑卻不

顧及其自尊心。

有教養一一尊重別人,禮貌待人,對人謙讓、禮讓,不自吹自擂,珍惜別人

的時間,恪守諾言,不擺架子“翹鼻子”。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進行“教養”方

面的學習教育是很有意義的。俗話說“人有教養行走八方,無教養寸步難行”。

提升教養不僅是對人格的培養,也是進入社會的“必修課”。同時,學生們也學

到了本文對比論證(正反對比)的寫法。

9*精神的三間小屋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

(2)背景鏈接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居住條件也有了越來越

高的要求,“家”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身體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寬敞,可人們

是不是也該想到“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寬,也需要達標呢?正如書

中所說,“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是應該為自己的精神修

建三間小屋。

2.生難字詞

(1)字音

寬宥(ybu)游弋(yi)輕覷(q£i)麾下(hu1)

廣袤(mao)贅余(zhui)窗杈(Ung)坍塌(tdn)

要訣(ju6)困厄⑹襟懷(jin)灼晃(zhu6)

自慚形穢(hut)憎惡(z。ngwu)

(2)詞義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

別人。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品種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

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

【鳩占鵲巢】斑鳩占據喜鵲的巢。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等。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

人受過。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話題一一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的

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我們的事業的

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

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

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了解

1.作者說的是哪三間精神的小屋?

明確:(1)第一間小屋盛著我們的愛和恨。(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

(3)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2.第1?6段寫的是什么?與后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么關聯?

明確: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

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第4?6段: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的心靈活動空間的

思考。

3.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

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

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

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4.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

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

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著用了兩個比喻句說明沒有自己

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

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也來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們會盛放哪些內容呢?

3.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拓展美讀:師生朗誦畢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

盛著愛恨一一光明溫暖

盛放事業一一堅固優雅

安放自身一一獨特安穩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們的思想境界有了變化,他們明白了這里

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向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

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心靈的純凈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

形役,高遠圣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

獨特與安穩。

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在社會生活中,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應

當學習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過程中,自力更生,發憤圖強,

勇于拼搏。同學們,為了民族的振興,為了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勉吧!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一)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

1.討論交流:如何理解自強不息的精神?怎樣才能做到自強不息?

明確:對于個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學,勇于開拓,面對逆境不屈不撓

等,都屬于自強不息的范疇。

2.以小組為單位,課外搜集有關自強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

人對于自強不息精神的論述。

示例:(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一一荀子;(2)

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如果找不到機會,

他們便自己創造機會。一一蕭伯納;(3)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

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一一海倫?凱勒。

(二)尋找自強不息的人物

3.到圖書館查閱書報或借助網絡,搜集自強不息的人物故事。

4.舉辦一場故事會,講述自強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將故事打印出來或抄寫下來,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討論交流。

示例:(1)勾踐臥薪嘗膽;(2)司馬光用圓木警枕寫《資治通鑒》;(3)祖逖

聞雞起舞;(4)岳飛,身懷報國之志,一生精忠報國,以滿腔熱血揮灑在南宋的

大地。

6.采訪自強不息的人物。

(1)采訪準備;(2)實施采訪;(3)撰寫采訪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訪對象不一定有多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也不一定非得身處逆境,只

要他發憤圖強,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貢獻,充滿正能量,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

的榜樣。

(三)演講:君子當自強不息

以“自強不息”為話題,自主選擇演講主題,在班級內組織一次演講活動。

7.確定演講主題。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知難而退

不可見利而進凡事當做則做

須堅韌強毅須不屈不撓

8.組建演講團隊。

根據興趣,自由組合,分別組建“不可一曝十寒”“須堅韌強毅”等若干個

話題組。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搜集資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講稿的撰寫。

9.開展演講活動。

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本組進行演講;另推薦一名同學作為評委,組成

評委會,負責打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活動一:認識“自強不息”內涵。

對應1?2題

活動二:尋找“自強不息”人物。

對應3?6題

活動三:演講“君子當自強不息”。

對應7?9題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節內容。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次活動的教學,我認為學生們的收益很大,大家明白了自強是一個人

戰勝挫折,克服困難,正確面對成功,對待勝利的必備品質,是我們健康成長,

努力學習,將來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

第二單元寫作觀點要明確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議論性文章需要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張什么,反對什么,都要清清楚

楚,態度鮮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觀點明確呢?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一)了解議論文的特點

1.什么是議論?什么是議論文?

明確:當我們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個現象或某些問題時,總會形成自

己的看法、主張和觀點,把這些看法、主張和觀點表達出來,并加以闡釋、說明,

就是議論;寫成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文還叫什么?

明確:議論文是一種議論、說理的文章。所以議論文又叫說理文。

3.議論文和其他文體有什么區別?

明確: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

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

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

等。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記敘文是以情感人,說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怎樣才能做到觀點明確呢?

明確:首先,要把問題想清楚,圍繞題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個旗幟

鮮明的觀點,并用一個明確的判斷句將觀點表述出來。這樣的語句,可以是對實

際情況的判斷,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斷。

其次,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