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初二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毛澤東說:“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這句話中的“敵人”是指A.英法聯軍B.日本侵略者C.八國聯軍D.美國侵略軍2.下表為四川省資中縣某鎮三個村階級結構變動情況表(單位:戶)。表中階級結構變動的直接原因是:年份雇農貧農中農富農新富農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A.新中國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人會的召開D.社會主義改造的實現3.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42%,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則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會主義制度確立C.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D.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4.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電影《護士日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詞為:“小燕子,告訴你,明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這段材料告訴我們,歌曲的創作背景是A.“一五”計劃B.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C.“大躍進”D.人民公社化運動5.一位資本家這樣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經過一個公私合營的過程……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段話描述的史實是A.“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B.人民公社化運動C.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6.張藝謀的電影中具有歷史震撼力的是《活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小孩找出他父親的鐵皮包的箱子要交給街道干部用來煉鋼。這個場景發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間B.土地改革時期C.“大躍進”時期D.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期間7.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B點到C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建設缺乏計劃性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C.“文革”擴展到經濟領域D.“左”傾錯誤嚴重泛濫8.作家莫言在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蛙》中寫道:“舞臺上插著幾十桿紅旗,掛著紅布白字橫幅,……喇叭正播放著‘語錄歌’: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造反有理—。這段描寫表現得是我國哪一歷史時期的場景A.五四運動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文革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9.鄧小平曾經很沉痛地說:“中國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這十一二年,我們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A.帝國主義國家的封鎖B.大躍進運動C.自然災害的影響D.文化大革命10.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農村體驗生活,滿懷激情地譜寫經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選擇赴上述農村體驗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A.當地山川峻美,風景秀麗宜人B.少數民族眾多,民俗文化豐富C.同屬革命老區,富有紅色傳統D.率先包產到戶,農民生活改善1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了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句歌詞指的是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B.制定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C.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D.建立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12.“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鄧小平的這一席話主要強調了A.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性 B.實行對外開放的重要性C.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 D.趕超先進國家的重要性13.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門前,有一座標志性的雕像(見右圖)名為拓荒牛,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開放中,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請問這座城市是指A.上海B.珠海C.深圳D.廈門14.悅達集團是全國重點大型國有企業,1994年1月3日“江蘇悅達”A股掛牌上市,成為蘇北第一家上市公司,這一事件是A.國有企業的改革B.國有企業私有化C.外資獨資企業的改革D.資本主義的公私合營15.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姓“社”姓“資”等問題的困擾。對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A.中共八大公報B.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的談話C.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的講話D.中共十三大報告16.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國防現代化道路上不斷邁進,日益強盛。一下對國防現代化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科技強軍是國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B.經濟發展為國防現代化提供物質基礎C.現代化戰爭取勝的關鍵是軍隊的規模和數量D.國防現代化需要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17.新中國成立后,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8.1954年12月,緬甸總理吳努應周恩來總理邀請回訪中國時表示:“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很坦率地講,我們對中國很恐懼。但是周恩來訪問緬甸后,大大消除了緬甸人這種恐懼。”緬甸消除這種恐懼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B.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19.《新中國外交啟示錄》寫道:中國外交打破封鎖的努力迎來了決定性的轉折,這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開始正常化外交的象征。這里所指的外交成果是A.重返聯合國B.中美建交C.中日建交D.乒乓外交20.下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現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中美關系的改善D.蘇聯解體21.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11月7日在開羅訪問了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并發表題為《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的重要講話,強調不同文明要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它體現出我國的外交方針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求同存異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一國兩制22.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前蘇聯制定了“加速發展”戰略、西歐提出了“尤里卡計劃”、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一時間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面對如此局勢中國提出了

A.載人航天計劃

B.改革開放決策

C.“211工程”

D.“863計劃”23.鄧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這些東西”指A.“兩彈一星”B.宇宙飛船C.大慶油田D.“863”計劃24.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是鄧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重要貢獻是A.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B.率領農民參加人民公社化運動C.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D.帶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5.建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生的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太陽),70年代看墻上(掛鐘),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機)。這反映了A.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 B.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C.我國的輕工業發展很快 D.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變化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26.(10分)下面是“建國以來土地政策和生產關系變化”示意圖,讀后回答問題。(1)分別寫出圖中A、D兩個階段黨和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4分)(2)在黨和國家土地政策的法規指導下,B階段生產資料的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3)出現C階段的原因有哪些?(4分)27.(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建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材料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必須憑借各種票證才能購買到物品。糧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種票證讓人眼花繚亂。如今,票證已經退出了我們的生活。走進商店、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材料三:以下是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中關于電視機產量的數據年份19791982198519881995199620012004電視機(萬臺)132959216222485其中:彩色電視機(萬臺)28841010281314210939677328.8(1)為了改變材料一中狀況,我國政府編制了什么經濟發展計劃?(2分)突出特點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說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為什么要憑借票證購買物品?(4分)(3)材料三中,電視機,尤其是彩色電視機產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4)材料二和材料三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變化,請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4分)28.(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廈門與金門隔海相望,最近距離不足四千米,當你參加“金門一日游”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海的兩邊,各豎立著一個巨大的標語牌,這邊寫著“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那邊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比較材料中的兩條口號,將答案填在下表的空白處(3分)口號不同之處(方針)相同之處(目的)海的東邊的口號海的西邊的口號(2)近代史上臺灣曾經與祖國分離長達半個世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次分離?(2分)造成現在大陸與臺灣分離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2分)(3)簡要分析歸納臺灣回歸祖國的有利條件(8分)29.(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見面,周恩來禮節性地伸出手,但杜勒斯卻拒絕和周恩來握手。——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二:196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報告中說:“中國在過去的10年中幾乎在所有(與美國)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開始了一次他稱之為“謀求和平的旅行”。當他走下舷梯,在離地面還有三四個臺階的時候,就向前來歡迎的周恩來總理伸出了手。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鐘。——摘自《中國外交秘聞》(1)為什么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總理握手?(1分)這僅僅是禮貌問題嗎?(2分)(2)舉一例說明材料一中中美較量的事件。(2分)(3)對比材料一、三,概括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中美關系的這一轉變的歷史原因是什么?(2分)(4)你認為未來中美兩國關系怎樣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2分)

初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D2B3C4A5C6C7D8C9D10D11D12B13C14A15B16C17A18B19A20C21B22D23A24C25D二、非選擇題(不必拘泥參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如有其他它答法,言之有理即可給分)26.(1)A:土地改革;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3)①對社會主義所處發展階段認識不足;②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③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任答兩點給4分)27.(1)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2)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低,生產的物品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2分)實行計劃經濟。(2分)(3)改革開放后電視機尤其是彩色電視機的產量增長迅速。(4)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28.(1)口號不同之處(方針)相同之處(目的)海的東邊的口號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海的西邊的口號一國兩制(2)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